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2024-08-06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精选9篇)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1篇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方案

为全面做好我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确保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安全,充分发挥档案在巩固拓展我县脱贫攻坚成果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省档案局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文件和近期省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视频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目标任务 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工作指导力度,聚焦巩固提升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规范 2014-2020 年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全面、真实、及时、完整记录我县脱贫攻坚的历程,确保我县精准扶贫档案真实、完整、准确、安全、规范,高质量完成全县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县档案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乡镇是精准扶贫档案实施主体,除负责乡镇本级档案资料外,还需组织指导各村及时做好村级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县级扶贫专项的牵头部门,要严格对照每年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及时规范和完善专项扶贫档案。

(二)坚持系统收集、分类管理。要按照省档案局省扶

贫和移民工作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档案局印发的《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文件要求,对照县、乡、村、户扶贫资料清单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归档,要重点做好精准扶贫文书档案、科技项目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以及实物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坚持集中保管,及时移交。县脱贫攻坚办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县扶贫开发局集中管理,县级扶贫专项档案资料由各专项牵头部门集中管理;乡级各类精准扶贫档案由各乡镇集中统一管理;村级精准扶贫档案由各村集中保管,个别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政府代为保管。具备移交条件的档案,要及时依法向县档案部门移交。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机制。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由县脱贫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协调指导,并牵头组织扶贫、档案部门联合对专项牵头部门、乡镇和村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配备适应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和满足档案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县级扶贫专项部门、各乡镇要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必需办公设备和条件。精准扶贫档案库房要符合防光、防尘、防潮、防虫、防高温、防盗、防鼠、防火等要求,确保档案安全保管。

(三)建立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的精准扶贫档

案。

精准扶贫档案文件材料要收集齐全完整,规范整理。特别是特殊载体类档案要广泛收集反映脱贫攻坚历史伟业和先进感人事迹的图片、音像、实物等珍贵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节点 县、乡、村三级 2014—2020 年度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自本方案下发日起,村级档案在 2021 年 4 月 10 日前完成;乡级档案在 2021 年 4 月 20 日前完成;县级档案在 2021年 4 月 30 日前完成。

(二)分类管理 精准扶贫档案相关文件材料应收集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材料要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章手续完备。归档文件材料的印制书写材料、纸张和装订材料等要符合要求。

精准扶贫档案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理,文书档案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进行整理。扶贫项目档案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进行整理。扶贫资金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照片档案按照《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

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2016)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特殊载体类档案,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整理,并与关联纸质档案建立档号对应关系。

户别管理类按照“一户一档”进行整理归档。

以卷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件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村三级必须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员。县脱贫攻坚办联合档案部门抓好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具体抓好组织实施。

(二)加强监督考核 各乡镇、扶贫专项牵头部门,要提高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本次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将纳入各乡镇和扶贫专项牵头部门2021年度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任务,未按期完成或未按规定规范管理的乡镇和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由县档案部门视具体情况扣减相应年终目标考核分值,情节严重的全县进行通报。

(三)加大资金投入 县、乡、村三级应保障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经费、人员和物力投入,确保我县精准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正常

有序开展、档案资料保管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有进馆任务的乡镇和县级部门应对保管期限为永久、30 年的精准扶贫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以达到“双套制”进馆标准。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2篇

①某户在扶贫系统中的户主姓名要与户口簿、明白牌上的户主姓名一致;

②某户在扶贫系统中的人口数要与户口簿、《扶贫手册》、明白牌中的人口数一致;

③某户在扶贫系统中的致贫原因要与《扶贫手册》中的致贫原因一致;

④某户在扶贫系统中的包保人要与《扶贫手册》中的包保人、明白牌上的包保人一致;

⑤属易迁户的,扶贫系统中人口数、户口簿人口数、明白牌人口数要与住房面积相符合(人均25㎡,不超过面积)。

进入贫困户,必有档案:①申请书;②贫困户信息采集表;③“五评”审核表;④民主评议会议记录及评议结果公示公告;【附加⑤扶贫项目申请及批示;⑥结对包保花名册;⑦脱贫方案;】

退出贫困户,必有档案:①收入测算表;②贫困户脱贫退出评定验收表;③贫困户脱贫退出核查申报表;④民主评议会议记录及评议结果公示公告;⑤享受扶贫政策项目清单;⑥脱贫告知书。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3篇

1 号准“脉”,扶贫档案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

建立扶贫档案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基础,只有将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扶贫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首先,建立扶贫档案是一个深入贫困村开展调查的过程。扶贫工作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扶贫人员深入贫困村逐村逐户地实地摸底。建立扶贫档案,需要工作人员面对面地与贫困人员交流,摸清贫困村经济情况、贫困人口规模,掌握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就业创业需求、培训意愿及社会保障等情况,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最担心什么”。这种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是不能省略的,只有经历深入一线调查的过程,负责扶贫的同志才能深刻意识到自己担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其次,建立扶贫档案是一个规范扶贫工作的过程。深入贫困村开展扶贫摸底调查工作,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规则来规范。譬如,在建立扶贫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五清四明”,即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文化程度清、家庭人口清、收入情况清;择业意愿明、培训专业明、就业意向明、公示结果明。同时,还要建立基础台账,做到“调查一人、登记一人、不漏一人”,精准到人头,避免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通过建立扶贫档案,对贫困人员完成了从科学筛选到建档立卡的过程,扶贫工作得以科学高效开展。

2 看准“病”,扶贫档案是制定扶贫对策的有利依据

扶贫档案是制定扶贫对策的关键,只有抓住扶贫档案建立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特点,研究脱贫对策。一方面,建立扶贫档案是深入挖掘致贫原因的过程。扶贫村和贫困人口情况各不相同,致贫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甚至因为自身文化素质的原因,贫困人口对导致自己贫困的原因都说不清楚。建立扶贫档案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当中,点面结合做好致贫原因梳理工作。首先,与村干部、普通群众深入沟通交流,了解造成贫困村贫困的“穷根”,到底是因为交通不便、缺乏资源、遭遇灾祸等客观原因,还是本地人小农意识浓厚、文化技能水平低等主观原因;其次,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了解他们是因病、因残还是因学、因祸致贫。通过建立扶贫档案这一过程,扶贫村和贫困人口的“穷根”才能充分显现出来,针对性强的扶贫对策才能研究制定出来。另一方面,建立扶贫档案是不断调整扶贫对策的过程。扶贫档案的建立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扶贫档案需要定期更新,实施动态管理。扶贫档案需要根据贫困人口情况变化进行动态更新,更新后的档案应成为扶贫措施变动的依据,即将未脱贫户列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及时掌握生产生活现状及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对拟脱贫户,要求工作人员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保证帮扶到位,确保脱贫“最后一公里”圆满完成;对已脱贫户,密切关注其生产生活情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防止其再次转贫。实现动态管理后的扶贫档案成为扶贫对策调整的“风向标”,让扶贫成为名副其实的分类帮扶、精准帮扶。

3 开对“方”,扶贫档案是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的保证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4篇

【摘 要】本文对教育精准扶贫进行思考,认为精准扶贫应从确保就业提升到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地方发展,并提出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扶贫 创业创新 建档立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07-02

一、问题的提出:精准扶贫从确保就业提升到创业带动就业,服务地方发展

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广西多方出台相关措施,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就业。2014年7月,广西出台《关于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定人定向结对帮扶,落实招生就业帮扶,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就业。近年来,广西部分高校也相继推出多项措施,帮扶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例如,广西艺术学院于2016年5月14-15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16年(首届)广西艺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博览会,开辟毕业生就业创业双向选择区和创意集市,为建档立卡毕业生的作品搭建展示平台,吸引用人单位前来招聘,同时优先推荐其就业。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还设立了“建档立卡就业补贴资金”,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碰到的经济困难。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推出跟踪服务、重点指导、专项培训、提供信息、优先推荐等措施,全面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这些措施在促进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就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提升教育扶贫的持续效果,不仅要确保农村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更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多方参与、多元提升、全程跟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对接经济产业发展,培育复合型、创业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将确保就业提升到创业和服务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层面,才能提高教育扶贫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才能带领农村贫困家庭脱贫,奔向小康,实现中国梦。

所谓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通过精准识别工作流程确定贫困户家庭,建档立卡贫困生主要来源于较落后的农业、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目前,各省都出台相关措施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百分百就业。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而言,上学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无疑是一个脱贫的重要途径。众多的贫困家庭寒门学子,努力学习,升入高等学校,毕业后确保谋得一份职业,并且按照政府相关确保建档立卡毕业生的措施,有了收入来源,能解决贫困家庭的部分困难。但脱贫仅仅靠一个学生的就业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如果一个贫困家庭,本身全家收入就很低,即使1个毕业生收入达到3000元(根据2016年麦可思报告,广西高职毕业生平均工资2900左右),除去租房、伙食等生活成本,已所剩无几,如果用全家人口一平均,更是杯水车薪,即使脱离贫困线,也离小康甚远。要实现真正脱贫、持续脱贫并奔向小康,笔者认为至少可以有以下途径:一是教育精准扶贫需要从就业层面提升到创业创新层面。二是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提升服务落后地区经济、产业发展能力。只能这样才能真正使建档立卡家庭脱贫并逐步走向小康,促进生源地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中国梦。

二、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要提升教育精准扶贫持续性和有效性,必须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准对接生源的经济与产业发展要求,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建档立卡贫困生生源地多处于经济较落后地区,但都有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业为例。广西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各地开展“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等评审命名活动,各县、乡、村都是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作为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是根本任务,因此,必须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建档立卡贫困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更新专业的观念,集成跨专业优势,培养学生跨专业的复合能力。正如前文所述,贫困生源地多处于经济较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企业的分工细化、职责明确的企业管理相反,落后地区尤其是县域、乡镇等企业的分工界线模糊,事事通、样样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刚性需求。以一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为例,在发达地区,设计师、绘图员、业务员、材料员、工程师等都是分工明确的,但在落后地区或欠发达地区,一个人往往同时担任多个角色,既是设计师,也是业务员,甚至还要全包。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复合能力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由此,就需要进行“跨专业”逻辑性课程体系的重构,沿产业链和项目链的延伸,以培养复合型的创业创新人才为目标,突出“跨专业”、“互联网+”、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特色,针对建档立卡(下转第25页)(上接第7页)学生建立“逻辑型”课程体系,以代替传统“物理型”课程体系。这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也将成为可能。

三是推进“多方参与、多元提升、全程跟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应改变传统的专业界线、课程界线、课堂界线,通过学分转换机制、灵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元的学业评价等,全面服务于培养复合型创业创新人才;推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向“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变革,互联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建立基于APP的学习平台,开发MOOC、微课、二维码等,实施翻转课堂、随时随地学习及即时考核等改革。

“多方参与”是指针对建档立卡学生的培养,必须依靠学校、企业以及生源地县、乡的力量,通过学校重点培养、骨干企业一对一帮扶指导、县乡提供项目支撑,推行基于孵化基地的项目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的综合能力。同时,随着地方项目的带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促使学生掌握项目运作全流程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回得去、用得上、可创业、能成功”,获得服务生源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多元提升”是指课程体系除要体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多专业整合能力并形成自身的复合能力,同时提升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全程跟进”就是建立教学过程的监控、反馈、修正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过程的自我修正闭环系统。

四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建档立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通过引入地方典型的中、小、微企业,以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形成校企共建孵化基地,共推孵化项目,共育孵化团队的有效运行机制。以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组建复合型的教学团队、服务团队、创业创新指导团队。瞄准建档立卡生源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目光向下,错位发展,精准扶贫,推行校企创业创新“2+1”双导师制(即学校专任创业导师和企业创业导师,共同培育指导创业团队),引导学生以地方产业为依托,引入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特色产业、互联网+生态旅游等发展理念,规划对接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创业项目,开发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分百覆盖建档立卡学生,孵化一批面向农业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创业团队,并提供毕业后企业运营及管理的跟踪指导。

三、结束语

创业创新、教育扶贫、小康、中国梦,一连串的关键词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教育扶贫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根本手段,创业创新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不仅关系着学生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带动着地方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只能这样,才能使千万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小康,共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程舒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5)

[2]覃成强,冯艳,于娜.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3)

【作者简介】莫荣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技术系助理工程师,技师,研究方向:汽车技术;刘永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分析 第5篇

精准扶贫是我们国家当前三大战略之一,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史无前例、惠及亿万群众的伟大工程。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保管这段历史,精准扶贫档案的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农村基层的乡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连接点。灯塔市铧子镇的精准扶贫工作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档案多次经过省、市扶贫办的检查验收,本文作者从灯塔市铧子镇的精准扶贫以及档案管理方面全方位进行解读。

一、精准扶贫档案作用

精准扶贫档案,顾名思义,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精准扶贫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实施脱贫攻坚过程和成效的反映和记载,也是各级开展扶贫督查的重要基础依据。所以说,抓好扶贫档案资料管理,促进基层精准扶贫档案资料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好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一定要提高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归档的认识,扎实做好乡镇精准扶贫档案的整理工作,意义重大。

二、扶贫档案管理依据

《辽宁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标准》(辽脱贫发〔2016〕2 号)和《辽宁省档案局辽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辽档发〔2016〕8 号)等文件先后下发,分别做了学术性、指导性的要求,这为我们很好地收集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精准扶贫档案分为五大类进行整理:文书档案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进行整理;扶贫项目档案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GB/T11822)进行整理;扶贫资金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整理;照片档案按《数码照片规范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进行整理;电子档案按《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上出现的问题,如档案整理不规范、档案归档不及时、扶贫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等,都会导致扶贫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要协调各村,帮助梳理审核每一户档案材料,查缺补漏,让各村级档案更加完善整齐,保精准扶贫档案资料的数据准确性,全面及时纠偏改错。

三、铧子镇精准扶贫工作

2015 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确定了五个省级贫困村,分别是杨寨子村、东王村、形相村、栈道村、黄堡村。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1420 户,2820 人。经过四年时间的工作,五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栈道村于 2016 年实现脱贫,2017 年杨寨子村、东王村、形相村摘掉贫困帽子,黄堡村于 2018 年底摘帽。2018 年 6 月全省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活动,按照最新扶贫识别标准,整户新增 17 户、32 人,户内新增 5 户、8 人,不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 259 户,345 人,自然减少 45 户、45 人。截至 2019 年底,现有建

档立卡贫困户 1131 户、1754 人,全部实现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铧子镇采取了一些很好的办法,针对贫困户不同类别,分别制定脱贫方案,精准对症施策,切实把精准扶贫落实到民生工程来抓。为了留下宝贵的经验,我们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了一些典型的做法:一是医疗扶贫。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剔除低保户和五保户民政负担人口,剩余贫困户缴纳新农合费用由扶贫资金给予支付,2017—2019 三个财政年度,共代缴新农合达到 3010 人次。此外,他们还享受辽阳医疗扶贫的住院报销政策。二是教育扶贫。在2016—2019年全镇为507人次同学发放助学补贴。三是产业扶贫。该镇积极联系灯塔市聚方农业专业合作社、辽宁兴旺畜牧公司、辽宁忠信晟态、灯塔市中圣、辽宁兰亭等公司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批次、分阶段地签订了入股协议。同时,还采取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经济,并协调灯塔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开展惠农资金支持。四是组织“手拉手结穷亲”扶贫。几年来组织了 401 名党员、100 名致富大户、退休教师、干部职工,建立 272 个互助组,完成了所有帮扶人与贫困户对接工作,并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五是危房改造扶贫。针对贫困户住房问题,先后协调民政、住建部门,2017年实施了 115 户危房改造。其中 83 户 C 级,32 户 D 级,如期完成改造。六是社会扶贫。发动广大爱心人士、民营企业出资出力,为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加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四、档案分类准确完整

按照辽宁省档案局和辽宁省扶贫办公室联合下发的《辽宁省全面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铧子镇扶贫档案分为乡镇街级和村级两大块。1.镇本级部分,分为三类:综合管理类、户别管理类、特殊载体类。(1)综合管理类分为七项内容:①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责任分工的文件材料。②召开扶贫工作的会议通知、领导讲话、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及各种会议材料。③扶贫工作调研、宣传、动员、培训、检查等文件材料。④关于扶贫工作的请示、报告和上级部门的批复、批示及重要业务往来文件。⑤上级机关下发的扶贫工作政策性文件。⑥上级机关下发的扶贫工作一般性材料。⑦乡镇街贫困状况基本材料、扶贫工作相关报告、总结、统计表。

(2)户别管理类分为三项内容:①乡镇街贫困户帮扶规划和帮扶汇总情况、县市区审批文件、乡镇街贫困户申报文件、贫困户申请书。②《贫困户登记表》、乡镇街关于审核确认贫困户的报告、县市区贫困户名单公告、各村贫困户初选名单。③乡镇街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公示、县市区关于复审贫困户的报告、乡镇街贫困户拟定名单、县市区贫困户名单及名单公告。(3)特殊载体类包括三项内容:①反应扶贫工作活动事件的照片和音像材料。②扶贫工作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元件、元数据。③归档扶贫文件材料电子版及其元数据。2.村级部分,也分为三类:综合管理类、户别管理类、特殊载体类。(1)综合管理类分为四项内容: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关于扶贫工作的决议(意见)和会议记录、扶贫工作小组名单、工作日记等。②村

贫困人口分配方案。③村扶贫工作情况统计表、自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④村贫困状况基本材料、村帮扶规划、关于扶贫工作的请示、报告及上级的批复、批示及重要业务问题往来文件。(2)户别管理类分为三项内容:①县市区审批文件、村贫困户申报文件、贫困户申请书、贫困村申请书。②《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村登记表》、村关于审核确认贫困户的报告、乡镇街关于复审贫困户的报告、村贫困户名单公告、村贫困户初选名单。③乡镇街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公示、乡镇街贫困户拟定名单、县市区贫困户名单及名单公告,贫困户帮扶手册。(2)特殊载体类包括三项内容:①反应扶贫工作活动事件的照片和音像材料。②扶贫工作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元件、元数据。③归档扶贫文件材料电子版及其元数据。同时,还在横向上、纵向上进一步整理分类,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全镇贫困户识别的文件和上级批复;省级贫困村;危房改造;汇报总结;各类报表等等分盒存档。村级档案也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贫困村退出程序;信息采集表;入户调查表;学生补助申请书;扶贫资金入股协议等等按行政村分盒排序。精准扶贫工作着重强调“精准”,要精准地获取档案信息,精准地判断申请人是否具有资格,精准地施策、发力,全面完成党中央提出的 2020 年底完成脱贫任务。鉴于此,我们有责任建好档案,用好档案,用事实说话,用档案说话,档案的作用功不可没。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6篇

根据工作安排,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精准扶贫,认真贯彻上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卓资县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和我镇的工作要求,10月3日,我村召开了动员部署会,传达会议精神。在动员部署会结束后,村支部书记、扶贫专管员、信息员、驻村工作队,分别奔赴各自所负责的自然村,进入工作角色。开始进行贫困户摸底调查工作,测算本年人均收入情况,填写了信息对照表及20收入检测表。在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的指导下,对全村的231户常住户进行了拉网式的摸底排查,积极宣传贫困户的识别标准,挨家挨户地和农户交谈并了解情况,看看有无大额支出,有无实际困难,并对每户的详细收支情况进行核算。我们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地谈心,向贫困户讲解我们下一步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致富途径,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充实资料。我们队员们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这项工作倾注了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有时为了更有效地做工作,白天村民在地里忙碌,晚上7点左右才能等到村民回家,回到驻村工作队宿舍已是11点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辛苦工作,全行政村8个自然村的大摸底、大排查基本结束,在对全行政村的摸底数据进一步汇总分析以后,由乡包村领导主持,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以及各自然村村民参与,召开了行政村民主评议大会,在大会上严格按照国家贫困识别标准,对所有的常住户按实际家庭情况给予了民主投票。我们按照“精”“准”“实”要求,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走访群众,认真完成了这次动态调整工作。

嘎查村概况

广兴城行政村辖8个自然村,该行政村位于卓镇政府东北部,面积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83户1314人,常住人口231户481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60多人。全村有党员24名,外出党员6名,妇女党员5名,60岁以上党员13名。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07人,享受农村五保37人,享受直补86人。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504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600亩,林地面积12245亩,退耕地面积4081.5亩。牲畜存栏990多头只。通过识别,现在全村共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39人,脱贫38户71人,未脱贫35户68人。

乡镇精准扶贫档案归档工作方案 第7篇

为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扶贫档案归档工作实施方案。

一、对象范围

全镇21个村、镇级各部门脱贫攻坚期内(2014-2020年)形成的重要精准扶贫资料。

二、成立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各部门各村负责人(2014至2020本部门本村扶贫档案归集、整理)

三、时间安排

(一)档案收集阶段(2021年2月28前),收集范围为文书档案、项目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音视频档案、电子档案。

各部门、各村要结合实际,在原有基础上收集,做好补充完善和删减工作,不推倒重来。

(二)档案整理阶段(2021年3月27日前),整理步骤:分→分类别(综合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扶持类、精准退出类)→确定归档范围→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组件→修整。

(三)整理验收阶段(2021年3月27至3月底前),镇档案室全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档案录入阶段(2021年4月1日至4月底前),归档资料分别按文书类、项目类录入系。

(五)档案装订阶段(2021年5月1日至5月25前)

(六)档案扫描阶段(2021年5月10日至6月15前)

(七)县级验收阶段(2021年6月25日前)

(八)移交县上阶段(2021年6月底前)

三、工作要求

(一)按时归集档案。

为保障进度质量,各部门要在2月底前(县上规定的时间)完成部门行业档案收集整理、查漏补缺工作,逾期不再接收资料。2014至2020年还未移交(未交齐)相关扶贫档案的部门(村),由现任部门(村)负责人组织收集,有资料交资料,无资料交说明,不得因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推萎扯皮。

(二)把握关键环节。

资料整理完成后,镇档案室全部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档案录入环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问题,统一由镇档案室解答,相关工作人员不得自作主张。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8篇

一、大数据对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大数据对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的三大机遇

一是大数据资源支持精准扶贫。政府扶贫过程中自身拥有的扶贫区域及扶贫人数等方面的信息、扶贫部门扶贫的效果监测信息、新闻等媒体平台报道的贫困与反贫困信息等,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原始数据。

二是技术、人才的保障等为大数据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大数据的来临,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思维与关联分析及定量预测技术、大数据基础设施及人才建设逐步得到重视。

三是大数据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联结。大数据时代,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加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阳光互动,政府扶贫举措更加亲民、便民,对促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扶贫治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数据对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的三大挑战

一是海量的贫困与扶贫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值得商榷。大量的数据资料虽宝贵,但下级扶贫办碍于政绩考核压力难免会编造贫困和扶贫信息,造成信息失真。这必然会对数据的来源是否可信存有疑惑,对能否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增加了识别困难。

二是现有的数据提取与分析技术难以保证政府扶贫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的应用还未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即使有所重视,但目前所掌握的相关技术和人才无法保障大数据在扶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是惯性的主观思维、先验性假定思维与大数据时代的客观思维、基于数据关联预测定量分析思维相矛盾。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必然重塑政府领导力,引起政府扶贫理念、工作组织、扶贫方式等多方面变革。领导者也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从保守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从控制命令向合作协商转变,从“领导者”变成“服务者”(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庆国教授在重庆的讲座“大数据时代的治理创新与领导力”资料整理而来),从主观臆断的“路径依赖”向客观分析决策转变。

二、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的四项举措

(一)深入村户,摸底把脉,精准识别

一是走村入户,深入调查,取得数据资源。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培训和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到村组,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入户调查,不漏一户,按照“属地原则”分区域分块完成自己的调查工作,收集扶贫对象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台账并细化。将各地区贫困现状、贫困致因、扶贫对象摸清摸透,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同时,建立亲属回避制度,避免“优亲厚友”现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二是审查信息,登记入机,打造数据平台。成立专门的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审核和完善,包括每一户贫困家庭户主姓名、家庭人数及情况、致贫原因、扶贫计划及项目、帮扶干部及企业或个人、家庭收入与支出详细情况,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定期(如半年)进行反馈调查,实现数据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对新出现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给予帮扶,高度关注返贫群体[1],做到“贫困有号、脱贫销号、返贫挂号”。

(二)科学决策,因人而异,精准扶贫

一是大数据助力教育扶贫。大数据平台整合分析出因学致贫家庭,为贫困家庭及适龄学生在学校开学之际,设立“建档立卡户信息登记处”,与之前入户调查采集信息进行比对,直接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办理助学贷款[2]

二是大数据助力病残致贫型家庭扶贫。大数据平台整合分析出病残致贫型家庭,合理配置各地区医疗经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政策。除了政府送去医疗基金外,大数据的全国联网还可以帮助医疗资源的调配,发动社会公益力量,让那些没技术医治、没钱医治的贫困群众有办法医治、有条件医治。鼓励社会捐赠医疗器械和药品支持,帮助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和乡镇村级卫生室建设,促进医院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建设。

(三)定位管理,因地制宜,特殊扶贫

一是大数据助力产业扶贫。通过当地资源的调查,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和特色,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搞旅游则搞旅游。积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官的带头作用,引导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创业发展农村电商。做大做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便民快递网点“两大平台”[3]。一方面,帮助农村居民网上购物,包裹配送;另一方面,将当地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打造成品牌,网上销售,同时网上推介当地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发展。

二是大数据助力移民搬迁扶贫。通过入户调查归类,着力将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地灾多发区群众和农村贫困户、危旧房户等作为搬迁重点,引导高山居民全部下山搬迁到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居住区,还原高山生态。搬迁地靠近城镇鼓励经商,靠近园区鼓励务工,靠近景区鼓励发展乡村旅游,靠近集镇鼓励发展手工业,在农村鼓励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三是大数据助力城镇扶贫。以民政局、房管局、救助所、信访办、居委会为调研切入点,以申请为前提,找到需要帮扶的群体,主要定位为:老旧散小区、移民转户小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老弱病残”和其他突发事故导致的支出型贫困群体,也包括下岗困难职工和已经在城镇落户但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农民工群体[4]。并对其家庭收入做核对,对其家庭的支出进行调查。以救济扶贫向帮扶就业扶贫转变,一方面,完善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救助扶贫兜底;另一方面,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组织的造血、公益为依托帮扶脱困。

(四)政府主导,各界参与,立体扶贫

一是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由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家共同结对一个乡镇,由发改办、民政办、财政办等部门帮扶一个村,每一名干部帮扶一个贫困户。在地方政府土地、税收优惠条件下引导企业家带技术、带脱贫项目进村入户,为贫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带领贫困户发展致富。

二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主城与贫困区县产业结对,帮助区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帮助培育主导产业,搭建市场平台,帮助农民就业,助推农民增收;探索异地建院机制,援建贫困地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宿舍、给排水、工业污染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立智力帮扶机制。建立大数据扶贫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应用到精准扶贫治理工作中提供决策咨询。支持建设劳动就业服务站(所)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提高贫困群体基础素质;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和营养供给,开展“科教文卫下乡”活动,在贫困村选配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等志愿者下乡支教,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扶贫接力服务行动;鼓励优质教师、医生下乡指导,打造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城乡医疗发展共同体。

四是建立城乡建设帮扶机制。援建一批区县城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影剧院、商业街等“大件”设施,支持小城镇特色风貌、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支持新农村建设,援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五是建立多元化参与帮扶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参与扶贫,引导银行业开展针对贫困农户及农业生产的信贷扶贫,降低贷款利息率,鼓励外资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促进NGO小额信贷参与扶贫[5];促进农村保险事业发展,积极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摘要:大数据是优化和提升政府扶贫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政府精准扶贫治理带来了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从深入村户、摸底把脉、精准识别,科学决策、因人而异、精准扶贫,定位管理、因地制宜、特殊扶贫,政府主导、各界参与、立体扶贫等角度,提出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的四项举措,以期促进我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治理,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李承隆.北川六大工程立体扶贫[N].四川日报,2015-05-08.

[2]王雨.打造大数据平台助力精准扶贫[N].甘肃日报,2015-10-09.

[3]孙惠楠.以大数据精准扶贫为引领推动三农工作发展取得突破[N].贵阳日报,2015-09-24.

[4]降蕴彰.城市居民应纳入精准扶贫范围[N].文摘报,2016-01-02.

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提升 第9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层次

前言

学校的档案是学校成长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对于全校师生工作及学习情况的记载,档案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因此,学校领导必须努力加强措施实现对于档案的良好管理,通过档案管理工作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层次。通过分析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论了学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可以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一、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尽管学校每年都会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虽然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但很多工作依然由办公室来完成,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者,一般都由办公室人员兼任。

(二)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校的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管理机制缺乏的情况,很多档案资料都不能及时归档,更没有按照学生类别的不同划分档案,这样一来就导致很多档案资料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一旦需要利用档案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大量人力进行查找。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学校档案管理的作用。

二、 规范学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 强化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为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让学校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了解档案管理对学校工作的作用,尽量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与人力,并在学校集体会议上宣传与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让所有人正确认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旦档案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一定要为档案管理室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经常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学校领导也要联系实际情况,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这样他们就会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创新管理模式。

(三) 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为保证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与工作范畴,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同时,也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工作情况联系在一起,按照档案的用途确定分类,逐步优化档案管理机制。此外,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妥善保管电子档案资料,经常检查电子档案情况,如发现记录缺失立即重新补充记录,更要做好纸质档案资料的通风工作,防止潮湿。

(四)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化管理

学校档案的门类及数量代表着一个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实力和服务潜能,要提高学校档案室藏的实力,就要增加学校档案门类及数量。资料门类齐全、数量多、内容丰富,就能给学校的管理及发展提供完整的、准确的信息资料,就能更好地適应学校的发展。学校档案必须要集中统一管理。为了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出一整套严格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确立学校档案的主导地位,把学校的基建档案、文书档案、教学档案、学籍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声像档案等由档案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只有这样学校档案才能满足数量足、门类齐、内容全、质量高的学校信息化要求,才有利于档案部门向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及社会提供快捷的服务,有利于领导者对学校规划、建设、管理进行正确的决策。

(五)对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

学校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随着学校建设的迅速发展,学校所保存的原始资料很难满足学校的需要,只有对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丰富、补充馆藏,跟随学校发展同步,我们才能拥有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保证档案信息的实效性,更好的、及时的为学校建设提供正确资料。比如:基建档案,随着学校建设的快速发展,学校出现了许多改建、扩建工程,校区的建设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实行动态管理,几年后,我们所保留的原有资料与实地相差太大,这些资料要保证现实的需求,就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档案信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广大师生。

结论:

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整改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层次。

参考文献:

[1]曹晓春. 规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管理层次[J]. 价值工程,2014,07:244-245.

[2]胡秀娟. 提升学校档案管理层次的思考[A]. 山东省档案学会.创新与发展——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山东省档案学会:,2015:4.

[3]孟凡蕾. 强化档案意识 提升学校档案管理水平[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227.

上一篇:六年级第七单元作文300字下一篇:《南海上的明珠》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