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考演讲稿

2024-09-21

关于思考演讲稿(精选8篇)

关于思考演讲稿 第1篇

独立,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独自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就被父母照顾,爸爸妈妈什么都为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什么也不用操心。但是,我们这些向往自由的小鸟,总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脱离父母的管制,自由翱翔在属于我们的蓝天。我也是这样想的。

妈妈也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我从小就参加了许多夏令营,一个人跟着老师到处去玩。说实话,我真的感觉,那几天,很快乐!我做什么事情也不会被限制,不会被父母唠叨。这种感觉让我把对爸爸妈妈的思念暂时忘却了。而我自己的独立能力也在这不经意间被锻炼了出来

在选择学校时,我之所以选择了实外西区,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漂亮的校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我一直希望中学能在一所住校的学校学习和生活。这才真正的说明我已经是一个具备了生活独立能力的人。在很多人得知我要住校后,都问我:“妹妹,会不会想家啊?”“不会!”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有一个叔叔还专门为我打听到,每周三家长可以探望。我听了这些后,更加坚定了住校的念头,向他们证明,我已经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人!

可是,独立并不向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那样快乐。在学校的独立,不像夏令营那样短短的几天。刚住校时,由于学校的时间过于紧张,加上我还没有完全适应,我把什么都搞得一团糟。我甚至开始想念起了父母的唠叨。这时,想家的情绪也就冒了出来。我从周二开始就盼望着周三,希望妈妈能来看我。到了周三,我正在操场上散步,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飞快的冲了过去,投入了妈妈怀中,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这才发现,独立,并不简单。现在我已渐渐适应了独立生活,由此可见,什么事都需要一个适应期。现在,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生活上的独立。以后我们会做到经济上的独立。

独立,有苦有乐!

关于思考演讲稿 第2篇

您们好!

跟大家一样,我也是一名演讲爱好者,不仅如此,演讲也是我的职业。在演讲的学术上,是长时间的积累,每一天的坚持。当然,更是需要资深专业的学者深入指导。带着随时随地传播爱与智慧的使命,致使演讲让你不一般的憧憬,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老师~我爱演讲赵言(微博的名字,网上可以搜索)与王永常教授智慧的交流,博爱的碰撞,原文如下:

【教授来信】关于演讲的五点思考:

备注:今年5月,曾就参与组织的一个大型系列演讲比赛的感受,与远在吉林的王永常教授进行了沟通。王老师当时正在忙,来不及深谈,我便将自己撰写的5篇心得发了过去。没过多久,我收到这封来信,字里行间跳动着对演讲深沉博大的爱,跃动着对我本人及青年演讲研究者的关心。我很感动!今日再读,依然颇为动情。于是原文分享各位,欢迎一起互动!

言老师:

您好。由于上午在课余时间接的电话,我们无法深谈,回到家了,在邮箱里看到了您撰写的这几篇文章,我松了口气儿,原本我打算给您回个大文章来,看完后,我不用费事了,因为,您谈的已经很深刻透彻了,您目前的演讲理论功底已经很丰厚了,真的为您高兴。为了不负您的期望和重托,我想就演讲的本质等方面的问题再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关于演讲方面的几点思考

吉林

王永常

近几年来,为什么会出现演讲上的退步,或者说是大退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五个方面影响的。

一、对演讲本质认识的偏差。

纵观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演讲史,凡堪称得起演讲大家者,都深知演讲的本质,这就是——以情感人。从盘庚的《迁都演说》,到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从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被广大青年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普罗米修斯的李燕杰,到近几年被公认为感恩教育青年演讲家的一横老师。这些演讲家们为什么得到认可、受到好评、赢得欢迎,归根结底就是他们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人们,深深地感染了人们,启迪人们深层次的思考,甚至叫人们热血沸腾。

多年来,无论是我讲课、作报告,还是为各种演讲赛当评委、做点评,我始终坚持这么一种观点:凡是能打动我的,我就给予高评价、打高分。我想,这也是我国新时期演讲事业的开拓者邵守义老先生倡导的“没有感召的演讲,就失去演讲魅力”的真谛吧。可目前,在演讲台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个个选手在演讲台上空泛的述说,表面上似乎慷慨陈词、振臂高呼、甚至是痛哭流涕,但当你真正地听完后,品一品,却感到很苍白、也很无奈,因为有的演讲者他们不知道——华丽辞藻的堆砌不是演讲,大声的嘶喊不是演讲,演戏不是演讲。缺乏“以情感人”的演讲,实质上就是对演讲艺术的一种亵渎。

二、对演讲题目凝练的缺乏。

在咱们中国传统写作技法中,我们的老祖宗就告诉过我们“好题文一半”的道理,就是说,好的题目能占文章一半的分量。可在现实的演讲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演讲者缺乏对题目的凝练与推敲。去年九月,我应邀为一个单位举办题为《伟大的祖国万岁》演讲赛当评委,参赛的18名选手中,有13个人的演讲题目用的是《伟大的祖国万岁》。

我在点评中说,《伟大的祖国万岁》这个题目多大啊,你能在不超过6分钟的时间里,能把“伟大的祖国”说清楚、讲明白、演讲精彩了,你真是神人也,题目太大是不好讲的。我们一定根据演讲赛总标题的要求,针对自己演讲内容确立一个小标题,而且题目越小越好讲。

今年五四青年节那天,我又为《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当评委,上来一个选手说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中国梦》,又上来一个说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中国梦》。没想到25名选手中,竟有21个人用的是同一个题目。演讲结束后,我问几名选手,你们怎么都用大赛的标题作为自己的演讲题目呢?他们的回答几乎叫我无言以对,甚至哭笑不得,他们说不用这个题目那不就跑题了吗。

面对着眼前这些大学生们,我想他们小学就开始学习写作文,中考有作文,高考有作文,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讲作文的技能技巧,但到了演讲这个领域里,怎么竟会出千篇一律的演讲题目呢。解释只能有两个,一是懒惰,用演讲的总标题作为自己演讲的小标题,省心、省事,还“不跑题”;二是他根本就不明白,演讲的标题和作文的标题是一样性质的,演讲的标题就是自己要演讲的中心思想,不下苦功夫去凝练是不行的。

三、对“事理情”演讲内容下的忽视。

每遇到演讲赛的时候,我总接到“怎么写演讲稿”的询问。我在想,在咱们各个书店书城里面,都摆着很多很多关于演讲方面的书籍,您为什么不去买一本学习学习呢。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书店里,就买了一本书,就叫《演讲稿写作》。多年来,我一直在提倡,初学演讲的人、喜欢演讲的人、热衷演讲的人,要系统地学一学演讲理论,多看看演讲方面的书籍。有的人仅凭自己的好嗓音或自己的靓形象,而没有扎实的功底,要收到良好的演讲成绩,那就是痴心妄想。这功底就包括对怎样写演讲稿的重视。

演讲稿怎么写,最重要最简单就是“事理情”三个字。事,就是要言之有物。听众最忌讳讲大话、讲空话、讲官话、讲套话、讲假话。听众最愿听的就是讲真话、讲实话、讲有血有肉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演讲中,一定围绕主题来运用典型人、典型事、典型的情节、典型的场面,演讲理论上把它称之为“言之有物”。言之有物了,你的演讲就不会空洞,也最能给大家打烙印。但演讲毕竟不是故事会,仅做到了言之有物还不行,还要讲道理、讲哲理、讲真理,讲出你独树一帜、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与众不同的认知来,这就是演讲中不可或缺的“言之有理”。情,就是情愫、就是情操、就是情感。要想感动别人,必须首先感动自己。谁忽视了演讲稿的“事理情”,他不想失败都不成。

四、雷同稿——都是网络惹的祸。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网络太精彩了,你要什么网上就有什么。演讲活动亦不例外,当演讲赛来临的时候,好多的选手都上网去寻找自己的“稿件”,也确实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这种“拿来主义”,却造成演讲台上的雷同稿,使演讲的精彩程度大大的打了折扣。今年三月,我为一家银行《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演讲赛当评委,台上运用《当今的雷锋——郭明义》的雷同内容之多,叫我大吃一惊,有些选手讲的内容竟是一字不差。回到家里上网一查才知道,竟是“网稿”惹的祸。

人们常说,第一个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那么第三个把美人比作花的,他就是蠢才了。因为,在演讲的活动中,大家同用一个稿或同用一个内容,无论你怎么去驾驭、怎么去表达,都会使我们的演讲活动丧失精彩。我不一味地反对大家上网寻灵感、找素材,但关键的是要“活学活用”啊!演讲是“我口讲我心”的语言艺术,演讲最有含金量的东西就是“我认为”。十人讲一稿,百人讲一事,千人说一理,这还是演讲吗?这样的演讲还有意思吗?我坚决反对这种照抄、照搬的懒惰行为。

五、演讲的组织水准不高。

造成演讲水平的降低,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及,这就是演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上说,我国的演讲活动还是相当丰富的,不仅层次高、时空大、还范围广、形式多。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县区级的演讲大赛;有机关、团体、部队、工矿、企业、学校、社区等内部的演讲比赛;还有邀请赛、对抗赛、初赛、复赛、决赛。从演讲表现形式上看,有命题演讲、即兴演讲、竞争演讲、汇报演讲、述职演讲、集会演讲、电视演讲以及各式各样的论辩赛。演讲几乎覆盖了全国每一个角落。按理说,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应该把演讲推向更高水平才是,但为什么却形成了反差呢? 究其原因有两点:

一是组织者不懂演讲。如果负责演讲活动的人对演讲作用认识不高、组织不利,缺乏水平的话,那肯定会影响到演讲的质量。我手头就有一份关于开展演讲活动的文件,其中一项评分标准的5条分别是这样的:脱稿2分;衣着整洁2分;声音响亮2分;语言流畅2分;能调动听众的情绪2分;满分10分。无需多言,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外行”人起草的。

二是缺乏对演讲选手的培训。高水平的演讲是“练”出来的,是“训”出来的。要给大家献上一台精彩的演讲盛宴,必须对选手进行培训,甚至就像文艺节目“彩排”一样来对待,给选手提意见、为选手改稿件、纠正选手不正确的态势语,从而为演讲把好关。有经验的单位,在演讲活动开展前,往往都要对选手进行培训,使选手知道演讲稿怎么写,有声语言怎么驾驭,态势语言怎么设计,应遵守怎样上下场的礼仪规范。试想,这些必须要训练的内容被淡化了,高水准的演讲能会出现么!

演讲爱好者:王伟

关于备课的思考 第3篇

一、二次备课的必要性

二次备课是与一次备课相对而言的。面对新课的教学, 教师在个体备课及集体备课中, 所做的教学素材搜集、教学方案的初步制定等准备性工作, 都是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是教师对初次备课所占有的资料及初步预设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优化, 是备课活动的质的提升, 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

作为教师, 要充分重视一次备课, 肯定其积极意义, 但也应认识到一次备课的不足。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易偏差, 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不明确;二是易于搬抄, 设置的课堂教学方案适合性低;三是所用教学素材筛选不精、效用不高, 易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缺乏深度。

这要求所有教师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对自己预设的初步方案进行重新审视, 或增删或调整, 将他人的智慧和自我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 深入把握和使用教学素材, 基于具体班级具体学情进行反思和提升, 实现教学方案的最优化。

二、二次备课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 二次备课发生在不同的时段, 有不同的做法。

1. 集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时, 主备教师选用的教案是特级教师或是名师的, 或是区域内骨干教师编制的, 或是独立精心编制, 然后集体讨论形成共案, 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样的共案是面向同年级的所有教师与所有学生的, 个别化程度是有限的, 不可能完全适应具体教师具体班级。

集体备课后, 教师要把集体备课内容视为备课素材, 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对共案进行重新组合, 进行具体化个别化工作;并结合具体学情, 补充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练习。

2. 个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

现代教师的个体备课, 已不同于过去的面对一本课本、一本教参苦苦琢磨的年代, 有各种版本的纸质资料, 有互联网的资源, 素材是丰富的, 是另一种意义的“集体备课”, 是一种与名家、名师及各种“高手”对话状态下的备课。但很多教师容易在各种文本素材和“名师名家”优秀方案前迷失自己。

教师对学科课程意义应有独立的认识, 有独立的思考, 消除各种无关信息的干扰。从学情出发, 做好素材和方案的选择、重组与创新工作, 教学内容要适合具体班级, 方案应与具体的课堂情况结合, 以演绎出可能实现的合理细节和过程。

3. 课堂上的二次备课

教师课堂上的二次备课, 是即时设计做出应变的方案, 有效地解决课堂中新问题的工作过程。当预案设计不当而致课堂推进“卡壳”时, 需要即时推出新的学习方案;当课堂出现学生的精彩发言时, 就应马上拿出有效方案, 让学生的成功思考对其他学习同伴发挥更好的启发促进作用;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或错误时, 相应的因素是很好的课堂资源, 就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用好课堂生成的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4. 连续课之间的二次备课

教师一般担任同级的两个以上教学班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案在前一节课的实施不可能绝对完美,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 会产生新的思路和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间做出调整和处理, 对前一节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梳理, 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 总结分析原因, 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 进行改进, 进行提升性思考, 以便提升下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5. 课后的二次备课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需要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 积累经验, 提高认识。在课时教学、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 教师及时再备课, 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 进一步揭示教学规律, 完善教学方案, 实现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的提升, 以在下一个阶段工作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的二次备课, 是完成了预定的课时或阶段性教学任务之后的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仍然是拿着原先的教案去上下一节课, 甚至下一年或几年后也重复着今天的教学方案上课, 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他也不会进步, 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

三、怎样做好二次备课

1. 教学素材的重新选择

一次备课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吸纳大量的“精彩素材”,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容易涵盖过多的“知识点”而致学生“消化不良”, 因此, 二次备课过程中, 重新感悟素材并作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 充分占有。

课堂的教学素材涉及教学设计的细节及相应的内涵, 要追求有效地读入, 充分地占有, 从而达到真正的积累与储备。很多教师上课之前重新熟悉素材, 甚至是背下来, 追求有更深入的感悟, 都是二次备课方面的努力, 值得肯定和鼓励。充分占有素材, 课堂上自会熟能生巧, 自能纵横捭阖, 处“变”不惊, 应“急”有方, 信手拈来。

(2) 重在筛选。

课堂普遍存在预设教学素材过多、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过多的教学素材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削弱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应重新认识并进行筛选, “瘦身减肥”, 挤掉不那么重要的素材, 甚至是忍痛割爱, 摒弃课堂上材料繁多的“快节奏、高密度”的做法, 达成集中而深入的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所突破。

(3) 重在发挥效用。

教师对教学素材内涵不甚了了, 或是没有设计好充分利用的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时自然就是“表面文章”, 课堂上难免出现假问题、浅提问及应付式“读”“问答”之类的活动, 课堂可能就是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素材重在精, 重在深入挖掘, 重在效用。重新选择是对素材的深度思考和审视, 教师要有独特的感悟, 有新的发现, 找到素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点, 发挥教学素材的应有效用。

2. 学情的重新确定

一次备课时, 在“名师方案”及繁多的信息前, 教师容易被迷惑, 预设时往往是一厢情愿, 或是被“他人智慧”所左右。他人方案上设计学生会怎样学, 便误以为自己的学生也会有怎样的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应回到现实学情中来。

应明确“属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而他们自读自学又搞不明白的, 就是应该教的”。明确学生课前已做了些什么, 哪些学习内容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 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明确学生什么还未能做、未做好, 是需要课堂上完成的。而不要在课堂上重复一些学生已完成的内容, 把一些学生不费力就能轻松完成的内容作为重点。

具体来讲, 学情的重新确定就是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到什么程度, 了解学生能力形成情况及阅读、思考等学习习惯情况, 确定什么样的有挑战性内容适合学生学习, 确定学生课堂活动的能力层次, 确定应训练点拨、提升并形成良好习惯的内容。

3. 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

课堂教学是以教参、课本为中心, 以“名师方案”“坊间资料”为中心, 还是从学生的理解出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对一次备课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与调整是必要的,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二次备课的有效性, 决定了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

理念一:课堂设计的起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困惑。有的教师有这样的习惯, 备好了课, 就会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讲授, 从上课伊始至下课铃响, 意犹未尽, 所有内容一一带到, 似乎这样才是上课。真正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基础为起点, 课堂教学是“解惑”, 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解惑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困惑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出发点。

理念二: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有的教师习惯于课堂上讲授, 习惯于讲授知识或是各种技巧, 这种习惯的背后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严重落后。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很难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学习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 有体验、有探究、有积累, 最终有所突破, 才能实现有所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是少讲或不讲, 讲也是重在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指导, 重在创造学习氛围, 重在提供信息支持, 让学生有更好的自主学习机会与条件。

理念三:集中指导只能是学生学习环节之一。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完成并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 是把学习内容前置, 让学生课前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 尽可能地进行完整的学习过程的体验与认识。而教师的集中指导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有的时候, 教师于课堂上得到的反馈是学生已完成知识建构, 就没有集中指导的需求与任务。

当然, 从广泛意义上看, 所有的课堂教学的更好准备, 所有的课堂教学更高水平的提升工作, 所有的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更高追求, 都是二次备课。正如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对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 总的来说, 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无论是课前、课中或是课后, “这节课”的所有准备, 终生时间的准备都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一次备课”, 而是“二次备课”, 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学习的更有效的备课。

参考文献

[1]徐江.走向哲学思维, 开拓解读视阈[J].中学语文教学, 2010 (12) .

关于教育视域中教师演讲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教育视域;教师演讲;评价机制

教育视域中教师的“演讲”指在学校由教师围绕特定教育目的针对学生、同仁、家长等进行演讲,是因教育形势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教育行为。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其次,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因教育发展需要围绕教育目的开展,有教育性。要体现“演讲”的专业性和教育性,应该思考三个层面:(1)为什么讲;(2)讲什么;(3)怎么讲。

一、夯实教师基本功,为“演讲”奠基

教师基本功和教师演讲的关系就像“扎马”和“出招”的关系,马步扎稳,出招便得心应手。教师基本功有:表达能力、板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能力。“演讲”准备与教学设计相似,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实践,日积月累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作用于“演讲”,形成个性的风格。

二、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为演讲增色

“三个问题”就是指上面提到的三个层面,即: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问题想清楚,把自己的思想变为别人的思想才有可能。

1.为什么讲,指向主要是“动因”和“目的”

教育活动中,教师“演讲”的“动因”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工作安排,在特定时间、场合由领导指派的“演讲”,是被动的;另一种是职责范围内,由于工作需要,自觉组织的“演讲”,是主动的。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教育目的都很明确。但“被动”心态去“演讲”和“主动”心态去“演讲”,效果迥异。我认为,如果“演讲”活动确定了,教师要调整心态,化“被动”为“主动”,围绕“教育目的”全身心地准备,这是“双赢”的!

2.讲什么,指向主要是“材料的整合”

材料整合要符合三个原则:(1)有意义;(2)有意思;(3)有针对性。为推进新课改,我给教师作了题为《更新观念 推进课改》的专题讲座,讲座用案例形式。一次,一位教育专家听地理公开课,教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说像公鸡,有的说像山羊。这是专家第一次听说中国地图像山羊,并惊讶地发现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教师不由地看了几眼说像山羊的学生:“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学生依然回答说像山羊。想必那位老师认为在他的课上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便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他把“再”字说得震天响。学生胆怯地说:“像公鸡。”教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中国地图像什么?”全部回答:“像公鸡。”教师满意地笑了。这样的案例发人深省。

3.怎么讲,指向主要是“内容呈现的形式”

有三种形式是学生、家长、教师比较喜欢的:(1)讲故事,寓教育思想于故事之中;(2)讲案例,用典型案例唤起反思;(3)做互动,让受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另外,演讲时应脱稿,拿稿件念,听众马上怀疑你的“水平”,参与积极性会打折扣。当然,如果你对演讲主题把握到位,那么你演讲时就不可以依赖稿件,而且能与听众进行神情互动,点燃听众的热情。

新春表彰会暨家委会成立大会上,我给家长、学生作了《自信自强 携手共进》的专题发言。天气比较冷,大家把手藏在口袋里,为了营造热烈的氛围,我首先引导大家做一个互动游戏。游戏很简单,请先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然后用左手掌心不断使劲拍打右手掌心,顿时掌声一片,大家得到热身,后面演讲就顺利了。接着,为了激励后进生,我引用了两个事例。事例1为《蝴蝶的启示》:有人从裂开缝的茧里发现一只蝴蝶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拿剪刀把茧剪开,蝴蝶破茧而出。蝴蝶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故事启示什么呢?蝴蝶必须在痛苦挣扎中锻炼翅膀,翅膀硬了才能破茧而出,飞得起来!事例2为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北大演讲:俞敏洪是北大学子,前不久受北大邀请去北大演讲。我们不禁发问:北大学子那么多,为什么就请俞敏洪呢?原来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时,成绩并不突出,但是通过努力他创立新东方教育集团,这可能就是请俞敏洪演讲的主要原因。俞敏洪演讲时,提出一个观点: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是雄鹰和蜗牛。雄鹰凭自己的天赋,很容易就飞上金字塔顶端,而蜗牛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必须经历千难万险,它不能一次就爬到顶端,可能爬一段就掉下来,再爬上去,再掉下来……蜗牛经过努力,尽管时间长,但是最终到达金字塔顶端。俞敏洪强调:蜗牛到达金字塔顶看到的景象和雄鹰是一样的!结合自身的经历,俞敏洪说,只要有信心,同样的事别人花三年,我可以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但一定要成功。最后我强调家长最关注的两件事:第一安全,第二质量。我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健康第一,追求卓越”,介绍学校是如何从“物防、人防、技防、制防”等保证学校人、财、物的安全,是如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以促进師生健康成长的,是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不断进步的。

总之,教师演讲要做到:主题明确,对听众有帮助,有教育性;材料贴近听众,与听众利益相关,有针对性;脱稿演讲,神情互动,有个性,这样才能有“思想共振、心灵共鸣”的演讲效果!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高登中学)

关于演讲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第5篇

15级信电7班 余谦 学号:04151420 每周的马克思原理课上的演讲方式我们可能早已熟知,作为听众的我有时候在课上听得也是津津乐道,同样也是很佩服台上那些演讲者。但我们能不能做的更好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演讲是很需要技巧的。如何让你的演讲过后,会让同学们发出共鸣,让同学们掌声四起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虽然这些建议不能让你马上成为一位非常杰出的演讲师,但我觉得待你真正做到之后它能让你的演讲水平更上一层。建议一:用停顿代替支支吾吾

忘记了准备好的台词或者演讲总是断断续续,这可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慌,停顿一下,深吸一口气。停顿带来的效果一定会比支支吾吾的演讲好。同样的,因为紧张而语速加快也可以通过停顿来调整速度。建议二:不要让PowerPoint转移重心

借助PowerPoint的演讲已经是非常流行的演讲方式,但是你要明白,总是让听众的注意力在你的演讲上,幻灯片应该是强调重点,而不是你的备用演讲稿。如果我可以从你的幻灯片中获取所有的消息了,那我还有听你的演讲干什么?很多演讲大师的幻灯片都是由简单的图片或者词语组成,这些幻灯片都非常合理地突出了演讲重点,同时也没有转移听众的注意力。建议三:学会与同学们互动 1.让听众举手

演讲过的人都知道,在演讲中让同学们举手很不容易。举个例子,在演讲开始时我先做一个调查:“希望提升沟通表达能力的人请举手让我确认一下”,可是你会发现听众中举手的很少,甚至没有,有的还在犹豫之中,为什么呢?同学们的思想就是这样,他们在等,在看,看有人举手之后再举,这样就会影响现场的互动气氛和效果。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你不妨在让听众举手之前先给他们做一个示范带动,他们见有同学举手了便自然地把手举起来,这样的方法在我的演讲中曾经应用,而且有很不错的效果。2.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

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只要考过试的人都知道,选择题最好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有答案,而主观题就不容易答,经常是空白的放在那里。当你问听众“你们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有人会回答中国人,可有的人不会回答,也许他认为没有必要回答,可你要问大家都是不是中国人?听众会脱口而出说“是”。建议四:演讲时的“你” 1.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肯定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在这里挺胸是很重要的。

2.演讲时看向何方

在大众面前说话,就要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 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难受。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认同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效果很好。

3.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经常听到人们说,在演讲或公众场合讲话要“目中无人”,对此,我不敢认同。窃以为:演讲重要的是沟通与感动,因此一定要轻松、自信、多照镜子或录象。这里重视二点:首先“不可低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慢慢说话”。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再深入一点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演绎传说中的“气势”所谓气之夺人眼,势之夺人心!4.演讲时穿什么

相当重要。包括发型。最漂亮的衣服,才有信心。5.演讲时的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不过,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思考演讲稿 第6篇

12岁的李俊获得了全国部分省市数学竞赛冠军,阵阵夸奖声中充满着“神童”的美誉。其实,李俊并非神童,他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有一次,他遇到有11种解法的数学题,他做出了7种,这已经很不简单了,但他仍不满足。他反复琢磨,认真思考,最后终于找出了另外四种解题方法。李俊就是凭着这股“勤于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步一步摘取数学竞赛的桂冠。

我们不但要钻研书本知识,而且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要积极思考,因为生活和科学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得来的。如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发明了铁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牛顿第二定律;达、芬奇通过观察鸟和蝙蝠的飞行而设计了朴翼机。这些都说明了要善于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同学们,在今天的这个升旗仪式上,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学会思考并不难,关键在于“勤”,要多思考,常思考,养成勤思考的习惯。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要开动脑筋,不要人云亦云,望而生畏,毫无主见。有的同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自己不愿去思考,就去求助于别人,别人怎么说,自己怎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甚至急于找到现成的答案。这 - 1 -

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习上的懒汉。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脑子笨,基础差,学不好,因而不去思考。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决不能灰心丧气,只要勤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报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学习上就会越钻越有劲,越学越有味儿,最终,从学习上我们会找到自信。

最近,我们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五层综合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绿化面积达到100%,学校陆续购置大型儿童玩具和教学设备与设施……随着学校少儿艺术中心的即将成立,我们学校和罗山一中迎来了今年十月份“信阳市教研活动年总结表彰会暨中小学教育管理会”的召开。学校经过多重思考,根据时代要求、教育主题、学校特色,把“勤奋、乐学、自主、创新”作为学校的校训,同时提出要形成“团结、向上、勤奋、成才”的校风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有目标、学有特长”的学风。

换位思考演讲稿 第7篇

用诚心换得群众信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号***,是来自***水利局**部门的工作人员,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换位思考 真诚服务用诚心换得群众信赖》。

多年来,经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翻新改造,我市水利设施硬件条件改善、河道疏浚畅通、工程质量安全,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已经走在了全省水利工作的前列。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时,水利也是有效调控时空降水不均,规避洪涝灾害的屏障,更是保证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来,在水利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成为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筹码。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胜不可骄,败不能馁。”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公民社会发展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行政服务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加严格的需求,在“以人为本”的当前,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重新认识、学习、体会、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成为每一名公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我是市水利局**部的工作人员,我的岗位职责是解决农村生产和生活用水、规划和监督水利工程建设、防止洪涝灾害等。近日,全市

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换位思考活动,这场活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促进水利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找到了切实可行的突破口和实现途径。

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首先必须看清的是,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明确要求、单位的规章制度、百姓的殷切期望还有很多差距,查问题,找缺点,看不足,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如火如荼之际,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是一位服务对象,我想看到的水利局工作是什么样呢?

1.真诚服务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希望到来办事时要能找到办事员,办事时热情周到、优质高效,对于我不清楚的办事流程能够详细地告诉我,对于我不懂的问题能够不厌其烦地讲解给我听,让我少走弯路、不花冤枉钱„„我希望工作人员能以扎实的工作能力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使水利工作更好地惠及老百姓。

2.微笑服务

微笑,往往来自我们心底深处对这个社会的认同,对同事关系、各类情谊的珍惜。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希望自己看到的工作人员每一位都面带微笑、朴实可亲,不会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微笑是至真至诚的情感表达,是给予陌生人最好的礼物,我希望公务人员简单的一句问候、结束时一声再见,用良好的工作态度

和工作作风去服务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

3.依法行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希望公务人员能够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规办事,在行政执法的过程当中,希望执法人员对执法项目、执法规则公开、公平、公正,有法可依的走正常法律程序,无法可依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儿,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不辱使命

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会议上告诫下属:“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同时告诫全体公务人员要扪心自问“每年干多少实事才不会辱没自己的俸禄”。

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我希望公务人员爱岗敬业、不辱使命,设身处地式地与群众换位思考,反思、剖析、教育、觉醒,提升素质、净化心灵,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新的境界、新的标准、新的干劲,履行职责。

换位思考活动让我们明白:党员姓党,抓作风必先强党性。党性是公务人员、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正所谓“本立而道生”,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党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奋斗不止的力量源泉。

关于校训的思考 第8篇

一、校训的性质

1. 目的性。

校训是办学者办学目的的反映与文字表达, 凝结着办学者的教育思想与人生追求, 充分表达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2. 认同性。

校训不能太难懂, 不易理解的词句会影响师生的认同性。

3. 激励性。

校训作为一种学校精神、期望与要求, 对广大师生的进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4. 规范性。

校训作为对全体师生员工的一种要求, 是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5. 简洁性。

简洁性主要表现在校训的表达方式上。所有校训都是精炼简洁、寓意深刻的词句。

6. 稳定性。

校训一旦确定, 就会在相当长的阶段保持不变, 有的学校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始终沿用同样的校训。

二、校训的地位和作用

1. 校训与办学目标的关系。

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因此, 对培养对象的关注, 是校训的永恒主题。具体考察了中外著名学校的校训, 发现学校校训里总蕴含着对师生的一种要求。南开大学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在中日甲午战争惨败的形势下, 萌发了教育救国的思想而创办的。他于1934年亲订了“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 教育学生“尽心为公, 努力增能”。这个校训一直沿用至今。校训为传承文明, 塑造教育精神, 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校训与校风的关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 校训是主观的规定, 校风是客观的存在;校训主要来自于办学者和管理者, 校风则是学校整体和所有人言行的特征;校训是预先的期望与要求, 校风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以后反映出来的活动特征。校训与校风具有紧密的联系, 校训是校风的精神实质与指导思想;校风是校训在实践中的贯彻与落实, 是校训在各个方面的反映。校训是校风形成的基础。校训只有移入学校每一个人的心中, 成为学校群体的精神, 久而久之, 才能影响群体的行为, 进而自然而然地化为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是竺可桢任校长时提议的, “求是”一词源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一语。后颜师古注为“务得事实, 每求必真”。[1]竺可桢担任校长以后, 拓展了“求是”的涵义, 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精义, 即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由于竺可桢校长的身体力行, 使浙大形成了一种志在探求世界之规律的学术氛围, 这也就是浙大校风的体现。

3. 校训与办学理念的关系。

校训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办学理念, 同时它对其它的办学理念还具有指导作用。如, 余姚市第八中学的校训为“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2]它本身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将师生的追求提高到了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同时, 这一理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具有指导作用。

4. 校训与校徽的关系。

校训、校徽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校徽是学校气质和风采的形象概括和体现。校徽的制作既包含了深刻的内涵, 还表现出了一种外在的形象美。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其校徽是嵌入这八个字的校训的圆形图案。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真理与你为友”, 校徽是嵌有这则校训的盾牌图案。这充分体现了校训、校徽的不可分割性。校训、校徽作为一个统一体, 犹如一盏灯塔, 引导千万学子走向成功、远离邪恶。更重要的是校训、校徽作为一所大学精神的象征, 人们可以透过它们走进这所学校的精神境界, 去领略深藏其中的无价之宝。

三、校训的确定

1. 明确学校定位与使命。

定位是一个组织确立自己生存计划和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学校的定位决定着学校的使命与办学宗旨和具体目标。校训只有在明确定位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来。

2. 校训的确定应尊重学校自身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学校本身所固有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应该成为确定学校校训的重要因素。校训是学校文化中最核心的精华和最悠久的部分, 它应该是学校多年形成的传统。确定校训应注意到本校的历史传统中去寻找优秀“基因”。

3. 校训的立意要高, 最好能超越时事的变化。

当今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 与时俱进, 时时创新, 都是应有的人生与工作态度。但是, 校训不能变来变去, 追求时髦。为此, 校训的立意一定要高于具体的工作与政策, 要建立在人生的真、善、美的境界上, 具有一种恒久的价值。如“实事求是”就是这样的校训。

4. 校训不要求全, 更不能从众。

校训的个性与简洁性都要求校训不能求全, 绝不能面面俱到, 否则就不是校训了。校训的用词一定要尽量地少, 只能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最想强调的内容的词语。例如, 用“勤奋、创新、团结、奉献”作校训, 就不如用“敬业乐群”好。因为前者好像全面, 其实也不全, 还可以加上认真、谦虚、忠诚等等, 再多也不可能全, 而且太一般化了, 缺少个性。而后者既能基本上反映前者的意思, 又很精炼、还有历史渊源、有个性。

5. 制定校训一定要在激励性上下功夫。

校训不是样子和摆设, 它不仅要管四年, 而要成为教师和学生一生的行动指南。要让师生走到哪里, 都带着校训的影子, 都焕发着校训的精神。激励性是校训最具实用的功能, 要充分发挥校训的这一作用, 就应该选那些具有强大激励作用的词语做校训。

6. 校训应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积极的时代精神。

校训的稳定与超越是相对的, 不能绝对化。对于那些明显落后和脱离时代的校训, 该换就得换。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日趋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今天, 对那些在过去为了追时髦而确立的, 既不科学, 又缺乏激励作用, 既不能体现学校定位和历史, 又无个性的“腐朽校训”和“摆设校训”, 就应该尽早地更换。

7. 校训不能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制定校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不能偏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如, 用封建主义的人生信条做校训就不可以, 因为那样会偏离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四、校训的实施

第一, 要高度重视校训的管理作用, 把校训当作重要的管理资源与工具。贯彻落实校训, 并运用校训进行管理, 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第二, 加强校训的解释宣传教育工作。校训语言的精炼性与深刻性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校训的解释工作。要让每个人都知道校训的准确含义和要求, 要加大校训的宣传力度, 凡是正式的材料和庄重的场合都要能够见到校训听到校训, 要达到人人能背, 人人能讲, 人人能做, 处处可见的程度。

第三, 学校的各种形象设计和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体现校训的精神, 贯彻校训的要求。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内核只有融进到各种形象和活动之中, 贯彻到各种规章制度中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第四, 要坚持长久持之以恒。确立一个好的校训不易, 真正发挥作用融入师生的工作与生活、变成学校的特征与习惯更难。贵在坚持, 重在实践。行为日久成习惯, 习惯日久成性格。

第五, 领导者和教师要以身作则。校训作为一种境界和要求, 并不是能够轻易达到的, 必须借助于榜样的力量。领导的言谈举止对教师和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来讲更是无声的教育与激励, 只有领导和教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校训才能蔚然成风。

摘要:校训是办学者人生追求与办学目的的文字表现, 是对学校与师生的期望和要求, 是学校管理者的管理工具。校训具有目的性、认同性、激励性、规范性、简洁性和稳定性。校训与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校徽具有紧密地联系。不仅要重视校训的确立, 更要在学校管理中加强对校训的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校训,性质,地位和作用,确定,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崇恕.世界知名大学校训校标[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中秋话题作文五百字下一篇:资产抵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