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

2024-06-19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精选6篇)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 第1篇

教师素质与发展(一)

培训者:李寿勇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7日上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与时俱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

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中下等生及差生,造成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只好辍学而过早地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他学生一心只为了高考,三更灯火五更鸡,结果搞得生活没有任何规律,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过度疲劳,常常出现课堂“休克”现象。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

(写在5页上)

教师素质与发展(二)

培训者:李寿勇培训时间:2013年12月6日上午

四、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一切从21世纪教育需要来考虑。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指导实践。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与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探寻教育理念的源头。运用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论,解决和说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问题,使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尝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演讲会等,在读书中系统地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教育思想的熏陶,把握教育思想脉络,进入“源头之水天上来,水满溢涨理念生”的境界。通过专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专题研究是在论证提出是否可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发挥度,大大提高了自身水平。

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创新的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时代俱进。

(写在6页上)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 第2篇

你是个活泼好动、聪明机灵的男孩。最令老师感到自豪的是你对于数学上的难题,总能刻苦钻研,攻破难关。但你有时也令老师生气,学习上没有持久性,课上时而做小动作,老师希望你能扬长避短,以好同学为榜样,不断超越自我,一定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好学生。

丁 在我的眼中,你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你,时常默默地伸出自己热情的小手,为身边的同学排忧解愁。你勤奋、刻苦,各门功课都很优异,只是你太内向了,不善于表现自己,勇敢点儿,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给大家听,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能经常听到你精彩的发言。还是那句话:把信心留给自己!

你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面装着几分灵气、认真;装着几分善良、真诚。课堂上能听到你响亮的发言;作业本上能看到你清爽的笔迹,同学们愿与你交往,老师也常把你表扬。这学期,你的进步,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孩子,希望你能多多读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相信你的明天会更美好。

虽然平日你默默无闻,却看得出你样样要强,你用实际的行动,浇灌着成功的花朵。老师看到你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虚心和勤奋是你珍贵的品质。希望你多和同学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加油吧,老师相信你能行!我永远是你忠实的朋友,我会做你的有力支持者。

看到课堂上,你那一如既往的专注眼神,老师深深地感到欣慰;看到你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老师真的很感动。老师很喜欢你,你的勤奋、你的不张扬、你的要强„„继续努力吧!老师期待着你能更主动的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你是一个非常文静、礼貌、懂事的女孩,对待学习总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对待同学总是坦率与友好。你是个做事细心,且非常内秀的孩子。学习不是件容易事,你仍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愿你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继续努力,我始终会做你的支持者、为你加油,为你鼓劲!

你是个有灵气、聪明的孩子,学期末逐步提高的成绩记录着你前进的轨迹,记载着你的艰辛与汗水。我确信,下个学期,你一定会及早制定目标,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和每一次作业,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这次,你能说到做到吗?

老师永远都会记得,有那么一个女孩,身为班干部为了班级荣誉,不辞辛劳,奔波操劳。小小的身躯下蕴涵着多么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呀!演讲比赛中更是洒脱大气,令人敬佩!另外,你音乐方面的特长,也为班级争了不少光,我很感谢你为班级所做的一切。希望你一路坚实的走下去!

你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的小能人,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身为班干部,工作时总是那么认真。每次老师交给你一项任务时,你总能认真完成,老师为有你这样一位好助手而感到自豪。你成绩优异,做事认认真真是你一贯的作风,老师欣赏你的才华和工作能力,希望你今后拿出更大的魄力,愿你的才华进一步提升。

你的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你的心中涌动着少年的热情,你应该是位有出息的好孩子。老师送你一句名言:“积累知识在于勤,学问渊博在于恒”。这一“勤”一“恒”是你功夫下得不够的地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希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诚实、文静是你良好的一面;能积极参加活动,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是你优秀的一面;但学习则是你薄弱的一面。老师知道你也很努力学习,所以你缺少的是学习的方法。记住,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和同学探讨,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你是一个踏实进取的孩子,平时严守纪律,与人为善。和你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你是比较聪慧的,但是你深藏不露,又缺乏了一点自信,所以使自己的潜力没有好好发挥出来。希望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老师相信只要你开朗大胆再踏实细心些,一定会比现在更出色!

你优秀的成绩,逼真的绘画,优美的文字,赢得了同学们的青睐。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位很乖巧可爱的孩子。你的字迹工整漂亮,你的文采令人惊叹。老师多么希望你能在课堂上潇洒地站起来,勇敢地表现自己,老师期待着你的每一点进步!

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你的聪颖、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貌,诚恳,老师布置的事情,你能默默地记在心里,积极去做,从来不用老师操心。你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老师希望你以后大胆些,主动些,你会进步的,能做到吗?希望你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你学习上进心强,态度端正。只是有时候对自己的要求不太严格。记住只有严于律己,刻苦学习,才能走向更高、更远。

你是一个非常朴实、可爱的孩子与同学关系不错。自觉性较强,能吃苦,成绩有进步。继续努力吧,我相信,成功的花朵在汗水的浇灌中会更加鲜艳。

人贵在坚持,我相信你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孩,只是不强的自制力使你离优秀还有点距离,在不久的将来,我坚信你会成为思想+行动上的巨人!

你是个机灵的孩子,随时都是笑眯眯的,自然地流露出心灵的善良。你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希望你能改掉拖拉的毛病,提高作业质量,在新的一年里,争取更大的进步。

父母给了你一个聪明的脑袋,你本是一个好学自信成绩优秀的孩子,可是因缺乏自律,首先你成了同学中的掉队者。缺乏超越自己的恒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会成为你前进的拦路虎。这是很不值的,请你深思。

你是个文静朴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你那甜甜的微笑真可爱。课堂上你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每次的作业都能欣赏到你那清秀的字体。继续努力,老师期待着你不断地进步。

有你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生机,同学们喜欢你的热情助人,老师喜欢你遇到问题时的那股探究精神,做学问就得要这样。如果你能再多点细心和耐心就更好啦。假期里有空练练字,大家期待下学期看见一个更加优秀的你。

踏实刻苦,多读精思是你的学风,热情开朗,关心集体是你的人生态度。每次我们交谈,你那敏税的见解都让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欣慰。你赢得的不仅仅是掌声,还有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敬佩。孩子,在成绩面前,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是个文静而又懂事的女孩,有一颗关心集体的心,平时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劳动也比较积极,学习较认真。但要多注意好同学的学习方法,适当地取长补短,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好的学习态度,相信你会有进步,努力吧,不断提高自己。

在老师眼里,你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在你身上看不到一点娇气,每次劳动你总是任劳任怨,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习认真,但还缺乏一份钻研。请你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思考 第3篇

一、制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1. 文化基础薄弱, 理论水平偏低

虽然一些人对体育教师存在“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偏见, 但是, 从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体育教师在人文素质上偏低的事实。在教师的培训中, 我们也发现这个问题, 一些教师由于对自身要求低, 不注重文化基础的培养, 造成了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的现象。这种文化基础薄弱、理论水平低的状况, 在一定的区域中不是个别现象, 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自身。调查表明:经常看书的体育教师只占调查人数的8.3%, 偶尔看书的占44.6%, 而没有看书习惯的占到48.5%。

2. 教改思想浅薄, 专业知识面窄

研究发现,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改思想上表现出浅薄, 在专业知识覆盖面上比较狭窄等现象。这些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其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师主观上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 体育理论知识匮乏, 对体育教学发展动态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不能真正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是依据新的教育形势、学生的身心特点而制定的, 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工作依据, 提高自身的教改思想,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提高我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业务水平停滞, 教学方法陈旧

运动技术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和基础, 体育教师只有具有健美的体魄与扎实的专业功底, 才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由于常年不运动而大腹便便的体育教师随处可见。而且由于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认识不足, 导致其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学科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这些现象, 从学生课堂参与度上就可以明显地观察到, 如果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高, 必定会在学生心里树立起相应的威信。恰恰相反的是, 一些老师吃老本, 不能与时俱进, 教法陈旧。最终, 导致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堂,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4. 科研意识淡薄, 缺乏创新精神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科研不是很重视, 其科研意识很淡薄, 缺乏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多数体育教师文化功底比较薄弱、不善于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科研能力较低。调查表明, 有64%的教师认为, 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 很多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搞科研就是为了晋升职称。这些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认为体育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 与己无关。因此, 我们说教师的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发展的内涵解读

1. 专业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决定一个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 反映出其学识水平, 更直接体现出其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风格和水准。不少教师画地为牢, 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 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重视体育基础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不断扩大本学科知识面, 获取与扩充新知识, 调整与优化知识结构和体系。同时, 加强体育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精通本专业基础之上, 博学、“统揽”相关学科, 做到“一专多能”。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要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体能的同时, 逐步形成健康、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促使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2. 课程开发能力

我国人口众多, 幅员辽阔, 各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赋予了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 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 拓宽知识面, 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因而, 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更新知识结构, 补充知识范围

目前, 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职前教育接受的几乎都是传统教育思想和单一学科的教育, 且根深蒂固, 形成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的现状。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2) 强化课程意识, 转变课程观念

2002年实施《课程标准》以来, 体育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受传统的指令性课程计划的影响, 形成了对国家体育课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依赖, 只有教学概念, 没有课程概念;只有教学论, 而没有课程论, 导致体育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的开发是教育管理部门和领导的事, 对自身的定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不是课程的开发者。随着2011版《课程标准》的推进, 体育教师要提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 逐步加深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观、教学观、课程观。

(3) 依托课程标准, 自主开发提高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体育教师可根据自身的专长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 如体育老师自身在武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水平, 就可以把武术、跆拳道等作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形成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教学方式, 展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

3. 教学设计能力

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 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等。因此, 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1)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学习内容的范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 在安排上留给教师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更新的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例如, 男性学生的活动欲望比较强, 尤其是对于球类项目比较偏爱。那么, 我们教师就可以在球类项目安排上给以关注。通过球类内容的设置, 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并通过此制约其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同理, 根据女生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技巧类的项目或者小球类, 如羽毛球教学内容的设置等。

(2)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应阶段的学习水平目标。因此, 教师要具有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从而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能力等进行, 不能随意设置。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其目的性, 也要体现其教学的服务性。实践中, 有些教师为了能体现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推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将5个目标都加以设计, 这样的做法, 笔者不赞成。笔者更加偏向于有针对性地突出2~3个目标的做法, 这样教师精力才可以更好地集中于一点,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 活用教法, 科学评价

评价, 这个教学研究领域中的敏感问题, 向来被教育学者们所重视。新课程标准对其给予了详细的解读。过程性评价就是课程标准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评价方式, 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性的验证。目前,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 一些新观点下的教学方法不断呈现。但同时也导致一些教师不知所措。因此, 如何运用好现有的教学方法, 对于当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我们的教师要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几个原则:实用性、科学性、针对性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特点、教师驾驭能力等去选择教法。俗话讲:“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去摸索, 去探究, 从失败中认真总结, 最终实现教法的灵活运用。

4. 教学调控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体验、探索、交流等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可以说, 新型的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强调非模式化。体育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管而不死, 放而不乱”, 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调控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课堂氛围调控

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 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向最佳的状态;善于用风趣和幽默的语言引导和教育学生, 表扬和批评适宜、准确、有力度。

(2) 教法应变调控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学生差异, 运用巧妙的方法组织教学, 及时协调和处理偶发事件。

(3) 课堂收放调控

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和表现自我, 享受运动的快乐;另一方面, 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与开放的生动活泼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做到活而不乱, 松而不散, 收放有度。

5. 教学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不善于总结, 好的经验得不到升华和推广, 教学品位和质量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标的推进, 反思将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通过反思, 以思促教, 引导自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重新认识, 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它是体育教师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措施。古人云: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 多媒体技术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不愿接受新鲜事物, 认为搞多媒体教学是哗众取宠;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知识只了解一些, 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比较肤浅;还有的教师受专业知识的限制, 对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信心不足, 怀有畏惧心理。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 要学会网上搜寻信息、查找资料与储存材料, 了解和掌握体育教育信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进行网上交流互动, 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其次, 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制作课件, 辅助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可以克服体育教师技能衰退的缺陷。

7. 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理念需要更多的科研型教师。通过科研, 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或者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造性地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和训练, 另一方面, 可以把自身的观念、感悟、体验、经验和成果与同行交流, 并升华到理论层次。科研意识的形成, 需要体育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代体育运动在高速发展, 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 经常阅读学术期刊, 才能把握体育发展的方向、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的动态, 并将它们运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之中, 促进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与高校及体育科研机构的联系, 定期邀请高校及体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及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使体育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科研与学校体育发展动态, 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8.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能力

为了促进体育教师充分地理解与有效地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新版《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合二为一, 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没有变, 它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要求体育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身体锻炼, 战胜与超越自我, 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二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运动潜能, 增强自信心, 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三是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上营造竞争的氛围, 创设竞争的情境, 鼓励公平竞争。

体育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能力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两个“主义”的有效渗透。重视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 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二是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 公平竞争与团结协作是重要的体育精神。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竞争和协作特点强的练习项目, 如接力跑、拔河等, 重点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能力。三是尊重、理解与宽容品质的培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提倡相互尊重、理解与宽容, 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互助中体会人际交往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沛永.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及发展.教学与管理, 2010 (6) .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际关系;管理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坚持以品格教育、道德教育、实践教育等整合为工作重心,努力践行素质加分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审美观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

1.校园面的文化建设

学校以“明理、乐学、成长、成才”为主题系列,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办学思想和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感染。

2.班级文化建设

以“文化艺术,美化人生”为主题系列,主要包含书法作品、绘画艺术等八个系列,分布在教室走廊及各个班级,让教学楼充满文化气息,不断提升活动育人实效,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提高师生艺术修养与审美境界。

3.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系列,包括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等,使学生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分布在学生宿舍区的各个方面。

4.办公楼及各科室文化建设

以“营造良好文化,健康和谐发展”为主题系列,主要分布于办公楼走廊、墙壁及各科室内,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科室文化、成果展板,努力营造处处是素质教育之地的文化氛围。

5.教科研方面的文化建设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题系列,包括“一课多讲”、集体备课、电教期刊、出版教研内刊、初中藏语文总复习资料等,引导教育科研人员树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和为人师表、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为此,学校努力关注学生心理、品德、身体素质、艺术修养、人文修养、科学素质,以各主题系列为原则,系统化全面开展特色主题、文化艺术、常规系列等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审美观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适时开展总结消化工作

1.订购大量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资料

例如,《教育实践与研究》《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职业教育研究》《新课程》等。

2.定期组织教师观看相关素质教育的影视资料

先后组织教师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弱点》等。

3.召开各种研讨会,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思考总结

三、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结合学校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在原有的学校评价机制上进行了新的改革,包括综合评价机制、中层干部及中层部门评价机制、班主任评价机制及学生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改革为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

我们倡导多元评价,如对科任老师的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教务处,可以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家长、学生、社会也可以参与其中。

四、进一步提升机构运行机制,保障素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为将素质教育工作长期深入进行下去,学校从中层及骨干教师中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对中学素质教育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指导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为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好服务工作。

五、进一步开放管理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各类文体活动

学校团委联合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国庆节文艺庆祝活动,音体美组联合学校团委举行了“天籁之音”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活动及“迎国检,庆教师节”师生画展,年级组举行了“三语”现场书法、美术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熏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校兴趣小组学生与SOS儿童福利院开展互助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自立、自强、感恩、奉献等精神。

3.文明养成习惯

利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安全卫生活动

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知识竞赛等。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堆龙德庆县中学经过一系列的实践,逐渐将素质加分数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完善,现已指导着我校素质教育向新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白莘月.新时期中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职业教育,2008.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 第5篇

一、填空

1、教师这个角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统一体)P12、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的。P463、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

4、教师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P775、今后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P1216、教师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自我认识)。P139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P1558、教师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应求助于专家进行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P1949、教师自主发展有三条可行性路径:反思、合作、(共生)。P22810、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之间要有某种桥梁,这桥梁就是(教学本身)。P239

二、选择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项是(D)。

A、艺术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速效性

2、教师工作的核心是(A)。

A、教书育人B、广博学习C、教育科研D、精心备课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C)。

A、方法B、途径C、本质D、形式

4、有德之人,在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之事,这叫做(C)。

A、慎微B、慎重C、慎独D、诚实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这句话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B)。

A、1995B、1997C、1999D、20017、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是(A)。

A、语言表达能力B、非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技术运用能力D、管理学生能力

8、校园文化属于哪一类课程资源(C)。

A、素材性资源B、条件性资源

C、隐性资源D、显性资源

9、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B)关系。

A、医患B、伙伴C、师生D、主从

10、在教学反思过程的诸阶段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B)。P23

4A、具体经验阶段B、观察分析阶段C、重新概括阶段D、积极验证阶段

三、判断

(√)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P17

(×)

2、今天,在我国“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P2

4(√)

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P

43(×)

4、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P38

(√)

5、要树立学生是消费者,就是教育服务的顾客的观念。P

43(×)

6、实施新课程,我们要彻底否定教师的权威。P60

(√)

7、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并列起来,不免掩盖了教师职业情感的专业化特征。P62(√)

8、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P7

3(√)

9、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其教师生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P18

4(×)

10、“教学相长”是必然的,无条件的。P237

四、简答题

1、“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教师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强调的成长和发展的一个过程。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什么教师要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P88

答:多学科知识融合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完美体现。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呼唤教 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一位合格的教师至少应具备二门学科课程和知识结构,尤其是 应形成重建知识结构的意识。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每一位教师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

3、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强化哪些能力?P116-1

21答:

一、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三、拓展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

四、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4、教师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意义? P150-1

51答:1.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身心的健康。2.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加了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机会。3.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与学的活动。4.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组织效能的发挥。

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1.热爱教师职业,认同自己的教师职业角色。2.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3.坚韧与自制.4.有效调节不良情绪。5.好学与创新。

6、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150

答: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关系。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36-40有哪些主要内容?P

41答:基本特征1.从内容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有全面性、先进性。2.从影响空间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广泛性。3.从影响深度和时间上看,教师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具深远性。4.从道德行为和结果看,教师职业道德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5.从行为条件看,教师职业道德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主要内容1.是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素质;2.是教师对待同事应具有的道德素质;3.是教师对待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4.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自身应具有的道德素质。

五、论述题

1、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

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不再是一个成熟的个体,而是一个有待发展的个体。

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教师的情感人格特点越丰富,对教育教学的激励作用越大。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现实绩效。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正有支配作用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方向转变,师生关系成为平等的、民主的、伙伴的关系。

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修养,以胜任新课程培养“个性化新人”的需要。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引导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终身学习。为适应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答: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

2.多渠道获取信息

3.行动研究

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 第6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模式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灵活的头脑,更需要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体能,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问题。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形势与特点,本文从体能素质的概念由来,分类;学生体能素质发展需要遵循的客观原则;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以及结合学校环境所采取的具体实施手段等方面对如何科学的发展学生体能素质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体能素质;遵循原则;发展方法;实施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 实践法 文献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能素质的概念 1.1体能素质的由来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英文文献中,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1984年中国出版的《体育词典》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2体能素质的分类

体能也叫体适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体能可分为两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是指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

2.发展学生体能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有利于改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4.有充足的体力来适应日常学习生活; 5.有助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6.提供欢乐活泼的生活方式。3.发展学生体能应遵循的原则: 3.1适宜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之前,应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看是否有不宜身体锻炼的如:身体残缺、疾病等。以便根据健康和体能情况,合理制订锻炼计划,安排锻炼内容、手段和运动量。这既可提高锻炼效果,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2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在安排运动量与教授体育技能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3.3全面发展原则

在发展学生体能素质时,要注意安排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不但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在团队协作,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3.4区别对待原则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学习,日常生活等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训练中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制定训练计划应充分反映全体学生的特点和个人的特点。区别对待贯彻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

3.5经常性原则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要制定长期计划督促和监督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3.6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时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不注重学生锻炼秩序与纪律管理,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4.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常用的方法有: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负重法、循环法、综合法。

4.1 持续法

持续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对学生的某一项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的体能素质。学生在初始训练阶段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动作不到位变形甚至养成错误动作习惯。所以有必要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形成肌肉记忆。

4.2 间歇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锻炼对象、锻炼项目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严格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体能的发展。间歇的方式应采用积极休息的方法,如走、慢跑、适当的放松,以加速排除乳酸的堆积和体力的恢复,以达到更好的体能锻炼效果。

4.3游戏法

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在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执行游戏的裁判中,教师还应指派学生一起协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评定成绩的能力。

4.4 负重法 负重法是指运用重物进行练习来锻炼身体、发展机能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物体负重练习,如选用杠铃、哑铃、实心球等重物和器具;也可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立卧撑、俯卧撑、双腿深蹲等。在练习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的骨骼具有弹性好、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变形的特点,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负重练习必须以动力性力量为主、静力性力量练习为辅,或者二者相互交替练习的方法进行最好。每次力量练习后都要注意放松调整,以提高肌肉的弹性,防止肌肉僵化,而增进学生的力量机能。

4.5 重复法

重复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用较稳定的墙洞,不间歇地连续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重复的目的在于控制生理负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身体充分地得到锻炼。在教学中,重复法练习具有时间较长,运动量较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正确处理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重复法的练习一般比较单调,所以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必须灵活多样,以便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4.6 循环法

循环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各种类型的动作,具有不同练习效果的手段,组成一组练习的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循环反复地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各组的动作、器械的不同,练习时花样翻新交替进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布置各个练习点,在练习内容的搭配上要选用已经掌握的简单易行的动作,同时在规定好练习的次数、规格和要求的基础上,要着重强调动作的质量,防止片面地追求运动的密度和负荷,教师对各个练习点的练习要及时的指导、检查与评价,防止学生走过场,以提高练习的时效性。

4.7 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上述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依据教学与发展体能的需要组成多种练习的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选用以一法多主、多法结合的方法。在运用综合法练习时教师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负荷、间歇的时间与休息的方式等,这些都都要根据学生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综合的练习中达到全面发展体能的功效。

5.发展学生体能的具体手段

5.1 以体育课堂为主,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就是“健康第一”。在努力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把研究教材与研究学生需求有机结合,把教材规定内容与补充内容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有机结合,在保证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体需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使他们由“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

5.2 以创设教学情景为手段,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过程的乐趣。体育教学内容有充满趣味的,也有枯燥无味的。前者好说,学生一般都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后者,作为教学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应作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创设教学情景,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师生间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顽强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

5.3 以阳光体育一小时,大课间为依托,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学生能力有高低之分,对于接受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个体,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推荐参加各类各项专项训练队,积极给予引导和关注,从而提高学生体能素质锻炼的意识,为提高学生体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接受能力弱、身体素质低的学生,利用每天的阳关体育一小时开设的各种趣味活动、传统项目,如足篮排,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体能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5.4 以运动队训练,小型比赛为补充,形成较全面的锻炼习惯。通过开展体育专项培训、定期举行小型比赛活动、组织各单项兴趣爱好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有效发展学生体能,也利于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利于体育优生的选拔和培养,利用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结论与建议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的实践经验,依据教学的客观实际,善于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是中学阶段学生获得的技能的基本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的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养成锻炼身体,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建议:

1.遵循中学生身体发展规律,遵守体能素质发展原则。2.依据新课标不断研究拓展体能素质发展新方法。3.针对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发展学生体能素质。4.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互动共同努力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

5.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向红.《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作者:董阳

上一篇:科技公司年会策划书下一篇:浅谈企业管理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