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史论文范文

2024-05-25

兵团史论文范文(精选5篇)

兵团史论文 第1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迁移人口对新疆民族关系的作用

[摘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自成立以来,大批吸纳各种各样从内地来的劳动人员移民,对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兵团移民对新疆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及主要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兵团;迁移人口;积极作用

兵团是一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解放中国大西北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军、第六军、原新疆三区革命的民族军和原陶峙岳将军率领的起义部队组成的,执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神圣使命,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可以说,没有流动人口就没有兵团。兵团从1954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到2000年底兵团共有人口248.05万人,下辖14个师(局)的173个农牧团场,分布在自治区的14个地州,土地面积6897.69 万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80.68 亿元① ,形成了农、工、商、文、教、卫、科研、金融、服务业等门类齐全、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的联合体。兵团在独立的垦区区域,有自成体系的公检法司监机构和武警部队;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办有各种类型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专、技校、中小学、幼儿园,还有社会功能较为齐全的城镇建设、科研、卫生机构等。在亘古荒原上兴建了五个新城镇(石河子、奎屯、五家渠、北屯、阿拉尔)、172个团场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唯一的一支屯垦戍边的半军事化力量,是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对于新疆及其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当前民族分裂主义者内外勾结、活动猖獗、企图在新疆成立“东突厥斯坦”,分裂我们国家兵团的存在、稳定和发展,对分裂主义分子和国外敌对势力是强大的政治、军事威慑力量,这支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稳定不能动摇。

一、兵团在新疆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②

兵团现有土地面积近7 万平方公里,耕地95.8 万平方公顷,人口24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26万人。兵团下辖10个农业师,三个农场管理局,一个工程建筑师, 172个农牧团场, 907个独立核算企业,兵团已成为新疆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另两个是地方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巩固边防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始终有“兵”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迅速调集35个武装值班连队开赴边境地区,建立起了82个哨卡、检查站和巡逻点,同时调集三万职工在边境地区实行代耕、代收、代管的任务。随后又在长达2091公里、纵深10公里—30公里的边境线上建立了58个边境团场,采取民对军的斗争方式,年复一年的在争议地区我方控制区内生产放牧,即使颗粒无收,也坚持不懈,被称为种“军事田”,放“政治牧”,有效的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兵团针对边境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边境师(局)农牧团实行“团包面,连包片,民兵包点”的生产,护边双承包责任制,形成“军、警、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制,有效的加强了边境控制和管理。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兵团先后看押改造了内地遣送的12万名犯人。1983年“严打”后,又承担对18个省市重刑犯的看押改造任务。1983年以来,兵团共出动4万余人次,协助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分子500余人,追捕越狱犯70余人。1989年乌鲁木齐“5·19”事件发生后,兵团迅速组建民兵防爆分队511个,共13554人,出色完成了146个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

1990年初,为了维护新疆的稳定,在20多天内,就组建了24个团、7.4万余人的应急部队。在平息1990年4月5日巴仁乡反革命武装**中,兵团的农一师、农三师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7年伊犁“2.5”骚乱事件中农四师出动武装民兵500人(投入200人, 300人待命)。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的实践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基本力量,从而也维护和巩固了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新型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能够不断加强联系和交往,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地方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战略地位。

二、兵团人口迁移提高了新疆地区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新疆人口的科技水平较低,文化素质整体偏低。20世纪50年代以后,数量较大且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移民,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新疆人口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从新疆兵团移民构成分析,其中有一批文化程度很高的移民,如所谓的“右派”,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大批的支边青年,部队转业军人等,他们有知识、有技能、有管理经验,在生活和生产中帮助他人共同提高生产和文化水平,其结果是促进经济的开发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并大大提高了兵团及新疆人口的整体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根据调查资料,从20世纪50—80年代移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移民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提高了4.6倍,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提高了1.5倍,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提高了2倍,文盲人口比例下降了一半③。另外,由于兵团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移民较快地改变了原有的文化状况,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在迁移兵团后,提高了原有的文化知识水平。总的来说,兵团移民的平均文化知识水平远高于新疆当地人口,移民改善了新疆人口的知识结构。

在新疆,兵团人的生活和新疆地方有着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联系,兵团和地方拥有共同的土地、水源、社会经济环境,兵团各团场所开发建设的片片绿洲镶嵌在新疆各处。由于兵团移民大都来自国内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移民带来了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并将不同地区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民俗文化汇聚在一起,加之兵团农业以连队为基本生产单位、以团场为重要的管理机构的组织方式,极易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疆兵团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兵团移民的迁入并且频繁的往返于新疆与内地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如引进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交流生产工艺,传播较为先进科技知识等。因此,兵团移民对新疆社会的现代文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兵团人口虽然以汉族移民为主,但包括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人口也占兵团人口的11.4%④。各民族在兵团建设事业中相互关心、帮助、提高,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创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兵团移民为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三、兵团人口迁移对新疆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新疆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移民无疑提高了新疆的人口密度,增加了劳动力资源量。新疆的人口密度从1954年每平方公里3.12人提高到1998年10.92人,其中兵团地区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2.5人。历史上新疆的南疆人口较密集,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如1949年新疆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南疆。50年代来新疆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人口迁移,改变了新疆人口的分布格局。1998年,新疆北疆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46.94% ,南疆占47.25% ,东疆占5.81%⑤。

兵团人开发了许多生存条件极差的地区,拓宽了新疆生存空间,提高了新疆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新疆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资源利用方面,兵团始终坚持“不与民争利”原则,在荒漠戈壁上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建设了如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名绿洲,截至1998年底,兵团拥有耕地面积达102.1万公顷,果园面积达3.2万公顷,耕地面积比1954年扩大了8.63倍兵团耕地面积占新疆的耕地面积,由1954年的7%提高到1998年的30.87%⑥。使新疆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

四、兵团人口迁移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兵团的移民数量大,职业种类齐全有力的推动了兵团的经济建设。20世纪90年代是兵团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工农业产值, 1998年比1990年增加了1.75倍,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163亿元)比1990年(19亿)翻四翻⑦。近年来,兵团深化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实施科教兴农。在工业发展上注重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达到全国同等企业中等以上的水平。兵团第三产业也发展很快,在繁荣商贸流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咨询、保险、房地产业等。兵团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兵团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兵团的开发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新疆的开发建设,兵团的开发建设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基础。兵团的经济发展在新疆举足轻重。50年来,兵团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了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1998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增加值分别占新疆的14.7%和1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增加值均居全国前列。兵团农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粮食、甜菜、水果等人均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和新疆。棉花、油料人均占有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棉花单产位居全国第一,为新疆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兵团的工业在新疆占有重要的位置,棉纱及布、糖、机制纸及纸板、水泥、原煤、发电量等在新疆占有较大比重(分别占42.1%、39.8%、31.6%、22.9%、10.9%、9.8%)。兵团充分利用自身地缘、资源、产品、集团、人才、政策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横向经济,先后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展了经济技术合作,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00多个,利用外资项目100多个,出口产品23类100多个品种⑧。总之,新建生产建设兵团迁移人口在维护新疆稳定发展,提高新疆地区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对新疆资源开发利用,及新疆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兵团这种既屯垦又戍边的特殊组织形式,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新疆实际,其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难以替代的,它的地位不能削弱。

参考文献

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息网: .②马大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③方英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史》,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

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年。

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年鉴》(1990—1999),新疆人民出版社。

兵团史论文 第2篇

题目: 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葩--邹韬奋

学院数计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学号2032姓名

2011年12月25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奇葩--邹韬奋

【摘要】

邹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为新闻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宗旨明确,专注专一;身体力行,敢作敢当这些都是这位前辈教给咱们的。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这是邹韬奋的自我介绍。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邹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为新闻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邹韬奋的新闻工作经历是非常的丰富的:1925年创办《生活》周刊,后担任该刊主编,开辟《小言论》专栏,将《生活》周刊由一份内部刊物发展为发行量最高达155000份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后因引起国民党当局不满被查封;邹韬奋流亡海外期间,考察了欧洲各国和美国,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及《新生》周刊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1935年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支持学生运动,主张追求民族解放,发行量再创全国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达20万份,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周刊遭国民党政府查封;1936年6月7日,邹韬奋在香港主办《生活日报》,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该报以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为目的,不久后自动停刊;1936年8月23日,创办《生活星期刊》,邹韬奋任主编兼发行人;“七君子”事件后,先后又创办《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等报刊;了解了他的工作经历后惭愧于自己的孤弱寡闻之余,亦被这位前辈的生平事迹所深深打动。

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从邹韬奋先生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一、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前辈的工作思想和经验

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的时候一无资金、二无人员,可谓是“白手起家”,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周刊的销售量从刚接办时的两千分,递增至全国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十五万五千分。我在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很不可思议。

对邹韬奋办报的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五点:一是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他在1941年时说过:“一个报纸对社会能起引导的作用,绝对不是由于它要怎样便怎样,必须由于它能够灵敏的意识到社会大众的真正的要求,代表着社会大众的真正的利益,在这个立场上,教育大众,指导大众”;二是办报刊要有个性,就是只要有创新,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趣味和价值并存;三是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事实、平凡的真理、活泼的形式、健康的趣味,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四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五是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他曾对此总结为十六字箴言: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

我现在才刚刚接触和学习新闻事业,也许这些思想和经验对我来说还有些遥

远,但我会记住其中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对新闻事业的不断追求与创新,如果将来我有幸可以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我会以此鞭策自己,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宗旨明确,专注专一——前辈的工作态度

在面对周刊最为艰难的境况时,邹韬奋曾说:“宗旨不明则无从努力,责任不专一则亦无从努力”,于是他一切亲力亲为,对周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看似是面对工作时一句很平凡的话,但是在生活乃至人生上都给我带来了启发。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特别发达的多元化社会中,世界上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事物吸引着我们。通过各种高科技电子设备,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像是身上长着一百对触角的蜗牛,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无限的分散。随之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80后、90后甚至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个时候再看看前辈的那句话,我们是不是在纷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的真我呢?没有“宗旨”而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法“专一”所以不足以成事。

可能有些人会说,现实是残酷的,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所谓梦想不过永远只是自己心中美好的幻想罢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邹韬奋前辈从他中学的时候就对《新民丛报》和《北京通讯》着了迷,立志要做一名新闻记者,但他直到大学毕业后多年,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走“曲线”就业,一直寻求着机会。他觉得先入教育界再入新闻界也许是条出路,于是变投函自荐,辞去英文秘书的职务去了职教社,一直到后来参与《生活》周刊的编辑,再到接办《生活》周刊。中学时候怀揣的梦想,在大学毕业后五年终于得到了实现,这是怎样的执着和韧性啊!生活在他那个动荡的时代都可以做到如此,身处和平年代、条件和环境优越的我们如何能毫不羞愧的一边贪玩偷懒一边抱怨着“残酷”的现实阻碍了我们的梦想呢?

我会以此作为我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梦想指引,积极的活在当下,不逃避困难,不害怕挫折,在全心的投入中收获百分之百的快乐。

三、身体力行,敢作敢当——前辈的精神

邹韬奋出生于1895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列强横行,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人们的思想大多腐朽落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嫉恶如仇,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恶势力作斗争。先是力求改善社会风气,“九一八”事件爆发之后,他致力于抗日救国。他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是超前的,值得赞扬和学习的。

韬奋精神就是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邹韬奋自身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他把报刊看做人民的耳目喉舌,办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和大众的解放,他把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他强调报纸的文风要明显畅快,办报要有个性和特色,新闻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同时还要有真才实学,他重视报社的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懂得处理好新闻与广告的关系,所有这些与我们当前新闻事业中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在这些办报经验中,一个高度集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人民的朋友,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方面,重视报社的经营管理、重视报纸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重视新闻工作者的能力与品格,是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更深层次的体现。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要求,我们所办的报刊才能受读者的欢迎,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才能成为人民的好朋友,所有这些也正是

我们当前开展新闻工作,发展新闻事业所必须重视与遵循的原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比起前辈生活的年代,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但相比起前辈,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还差得很远。上课时我们曾学到,现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三大“毒瘤”:黄、黑、灰色报道。大量的灰色收入正腐蚀着很多新闻业界人士。从主办方邀请记者时按照“老规矩”给的“辛苦费”,到新闻报道中的“看钱下笔”,再到网络上被聘请来大打口水仗的“水军”,无一不给新闻界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失实的新闻让人们失去了信任,继而就会失去关注,被社会所淘汰。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人从执笔为剑的斗士,变成了趋利附惠的“软骨头”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的。

当然,敢说真话的人并不是没有。现在网络上的舆论机制就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躲猫猫”、“楼倒倒”、“桥糊糊”、“日记局长”、“我爸是李刚”等等,在过去根本不会被大范围知晓的事情经过网络的热议被迅速的传播开来,从而有效的让社会上的很多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一件事。

现代设计史论文 第3篇

包豪斯与现代平面设计风格的形成

1919年由德国建筑师Gropius建立 ——现代设计教育的源头;

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华的中心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8f8627da0100ui5o&url=http://s15.sinaimg.cn/orignal/8f8627dagaff86a13fdde

1、包豪斯理想的萌芽 格罗佩斯 Gropius 设计思想:

包豪斯是把现实生活因素引入到设计造型中,努力去探索一种新的理念,一种能发展创新意识的态度,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艺术、技术、经济和社会的统一;艺术设计师与建筑企业家的统一和设计典型系列化和标准。

设计教育影响:课程体系 影响至今

(1)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格罗佩斯(Gropius)、伊顿(Itten)、克利(Klee)、康定斯基(Kandisky)、杜斯伯格(Doseburge)拉兹洛.莫霍里-纳吉(LaszloMoholy-Nagy)、阿尔伯斯(Josef Albers)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双轨制教学体系;

伊顿时期:比较重视艺术、手工艺 ;个人的、行会式的浪漫主义色彩为核心; 纳吉时期:理性思维、技术知识,朝大工业化生产转化

(Itten)

康定斯基

杜斯伯格

纳吉

(2)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赫伯特·拜耶

(3)包豪斯的最后阶段:米斯·范德罗

谈包豪斯的发展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现代设计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工业造型等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或多或少有其设计理念的意识存在,如“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

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罗皮乌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艺术种类的界限。二是将手工艺人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层次。这就是格罗皮乌斯所说的“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含义。

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⑤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包豪斯强调造型艺术的结合,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强调新的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强调使用新的物质材料、新技术和实用

功能决定的现代抽象形式;强调艺术设计才能与工艺制作劳动相结合;强调艺术家之间的协作和打破艺术家与匠师之间的壁垒。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为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的杰出设计师把现代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精神、观念与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包豪斯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作,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设计的特征,大力开展国际、国内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文化性格的新型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集艺术、工艺、设计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功能化的设计原则,使现代设计对产品功能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载体,使载体多功能型、使用环境等诸要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

包豪斯所提倡的的物质载体重新化,对材料、造究。包豪斯的发展是坎坷的、短暂的,但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吸收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应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将科学探索精神及现代审美意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设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并渗入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跨越众多学科门类和体系。虽然仅开办14年的包豪斯已经过去了86年,但是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优缺点

中国的传统建筑即为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艺术也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单体建筑中各部分的精益求精,还是建筑群体组合的别致韵味,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而反观中国当代的建筑,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很深,建筑形式也追随欧美国家的脚步,在中国大地之上已经有多个世界建筑大师的杰作。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种建筑体系、两种建筑思潮,即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认清两者的优缺点对于我们学习建筑会很有帮助。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点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字——意境非凡。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各部分形态、装饰色彩;还是群体建筑的布置组合,无不代表了一种意境,无不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是西方现代建筑中高超的建筑技术所堆砌的“方盒子”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说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中的“大屋顶”。

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采用的是三层的重檐攒尖顶,采用青色琉璃砖贴面,与天同色,且宝顶耸直而上,使祈年殿有超凡出世与天接近之感。

中国古代建筑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因为中国古代建筑是木构架体

系,所以它耐火性极差,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多次建筑火灾,如故宫、圆明园„„而且,木构建筑还有不耐腐蚀、建造时间长、结构强度小等缺点。

西方现代建筑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经过探索阶段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建筑形式。可以说,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建筑类型。因而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正是因为西方现代建筑中大部分建筑千篇一律地采用同样的建筑形式,使得我们生活的空间被“方盒子”充斥,精神空间也变得匆忙和急躁起来。比如说西方现代建筑就少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庭院是最富有情趣的空间,经过理景手法建造的庭院是人们调节心理、放松心情的空间,比起现代建筑的“水泥森林”,中国古典建筑更符合现代人回归恬静质朴的精神需求。

通过对西方现代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缺点的浅析,对于我,更喜欢中国古典建筑。对于当代我们学习建筑的同学来说,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在新的美学指导下,建造出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精髓的

当代建筑,应是中国建筑学子的追求。就像世界建筑大师外籍华人贝聿铭建造的苏州博物馆。

《首席执行官》主要讲述了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看完之后自己也有一种创业的激情,也渴望体会一下创业的成就感。

让我最感动的要数海尔人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了。80年代,海尔仅是一个小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冰箱,花巨资引进了德国的生产线。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当场将7xxxx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海尔人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生产多元化的产品,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海尔要建自己的工业园。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15亿人民币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向同行寻求支援,向银行寻求贷款。但都因“企业尚小,风险太大”而被拒绝,甚至遭到热嘲冷讽。但是,海尔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和职工打成一片,携手共创自己的工业园。

也就是在这时,良好的工人素质,严格的企业管理,深深吸引了准备在华投资的美国AE公司。AE公司虽然愿意提供所有的资金,但因苛刻的合作条件,海尔人断然拒绝了。如果那样的话,海尔将失去自己的品牌,这又和海尔建工业园的目的相违背,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尊严。最后,海尔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打动了政府。于是,在政府的资助下,海尔工业园终于建成了。

一时间,海尔在全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世界上却无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海尔毅然迈出了跨国的步伐。

90年代末期,海尔首先在法国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显著业绩。这时,海尔产品的质量已经超过了AE公司的产品质量。于是AE又来了,他们居然想以低廉的价格买断海尔的四条生产线。否则,海尔将很难进入美国市场。有骨气的海尔人又拒绝了,打进美国市场的决心更坚定了。其中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但海尔人是吓不倒的!2000年,它成功在美国建立了海尔冰箱厂。不久又在纽约获得金奖。从此海尔产品畅销世界!

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海尔人的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海尔人的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我们的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

愿我们的海尔永远如日中天,望我们的海尔人永远自强不息。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首席执行官》是一部宏扬民族精神、高昂民族志气的主旋律片,以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为原型,展示了中国企业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该片以感人至深的笔触,激情澎湃的语汇讴歌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无限辉煌。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十七年如一日奋斗拼搏,厉经风雨百折不挠,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张瑞敏令人尊敬之处,还不仅仅在于他个人拥有的理想和信念,更重要的是他用行动和精神的感召力量,使海尔人把他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融为一体。

海尔总裁张瑞敏有着振兴海尔进而振兴民族工业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出国谈判引进德国的生产线。回国后,他不断探索,寻求发展之路,坚持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顶住巨大压力毅然决然地砸掉七十六台不合格冰箱。在市场的巨大压力下,上级要求扩大生产,但他却另有想法——建工业园,进行多元化生产。面对众人的不解和冷嘲热讽,他不屑一顾,他始终坚信:天无绝人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面对种种困难,张瑞敏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展现了他的非凡信念。更重要的还是他那远大的理想始终给他指引前进、奋斗的方向,始终给他足以面对所有困难的力量。远大的理想可以给人前进的力量,让人奋进。伟大的周恩来总理自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为了实现理想,他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在知识的海洋里,他争分夺秒地汲取养料。除了读书,周总理还积极锻炼身体,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励行修身。有了理想作灯塔,周总理奋勇拼搏,孜孜不倦。理想促使周总理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任何一个企业,能否做大,与领导人的理想,观念以及机遇密切相关,海尔值得学习,我们必须充满梦想。

这部影片也让我体会到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以及责任观才能带领企业走出一条康壮大道。海尔人为了迎接德国专家验厂,连夜加班,清理环境,表现出了他们改变企业落后面貌懂得志气和努力。当厂长张瑞敏下令要把七十六台不合格冰箱砸掉时,员工们一直忽视的质量意识忽然苏醒,看着一台台像自己孩子一样的冰箱被砸,他们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对每一个产品的责任。厂长张瑞敏决议建工业园的想法更是表现出了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是创新立足世界的重大创举。厂长张瑞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当他看着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员工像蜂拥般走进车间时,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身负的重担,自己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攸关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自己必须谨慎小心,必须为他们负责。

创新铸造品牌,品牌推动企业进步。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需要名牌。创造名牌,就是要求我们要不段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

数学史论文 第4篇

一、引言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前人的数学思想,借以指导数学的进展。并预见数学的未来。我国数学家吴文俊说过:“数学教育和数学史是分不开的。”本课题研究针对“现行教材中的有关数学史知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数学史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到底有何帮助”、“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数学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目的是通过对中学数学史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学数学史教育。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的对象是浙江省平湖市城关中学一(4)、一(6)班,东湖中学二(2)、二(3)班和南市中学三(1)、三(4)班共290位学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94.83%。

此次调查共分三个步骤进行:(1)首先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尽量使问卷题目准确地反映调查者的目的,提高问卷的效度。(2)随机选择三所学校的六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3)在问卷调查之前对学生做了必要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保证了答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数学史知识

从调查结果看,只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数学史;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觉得数学史学习对于他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是有帮助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介绍数学史知识是有必要的。他们希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结合课堂内容讲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学生对于数学史知识的获得很依赖教师的讲解,笔者也觉得教师在学生数学史知识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是渗透数学史知识的主要阵地,通过数学史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数学史知识。

2、目前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问卷“(5)你希望数学史的知识以怎样的形式穿插在数学教材中”、“(7)你最希望得到的是哪方面的数学史知识”、“(4)你认为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是否丰富”、“(8)你们老师在数学课上是否经常介绍数学史知识”这四道题的调查显示。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以旁注阅读材料的形式穿插于其中是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对(4)题,只有6.18%的学生认为是丰富的,对(8)题,只有7.37%的学生认为是经常的。可见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知识做得还很不够。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学生是希望知道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希望知道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希望了解数学的新发明、新成果。等等。从问卷的第(9)题“写出你知道的若干数学家的名字”中,绝大多数学生写出了陈景润、华罗庚、祖冲之、高斯等数学家的名字,很少有学生写出牛顿、欧拉、莱布尼兹、拉格朗日、费马等国外大数学家的名字。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家的情况了解不多。

四、数学史教育的建议

1、课堂教学是融入数学史知识的主阵地

(1)运用数学史知识进行新课引入

一节新课,好的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数学史知识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引入。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定能高涨,也就有可能进入学习状态。

(2)运用数学史知识作为教学结尾

一堂课的收尾也会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譬如陈景润的老师在讲完整数的性质后这样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是一颗金光闪耀的明珠,你们谁能把这颗明珠摘到手呢?”正是老师的这番话在陈景润心中播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因此,恰当地运用数学史知识作为教学结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运用数学史知识介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应通过生动的史料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的产生背景。并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可通过瑞士数学家约翰O柏努利对函数概念进行了扩张,把“由变数X和常数所构成的式子,叫做X的函数”。再后来欧拉将可以“解析表示的量”称为函数。此后又经过了三次扩张,才得到如今中学教材中函数的概念。只有当学生了解函数的多次扩张的发展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

2、数学史内容的选择

介绍数学史的内容要注意连续性。作为十七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介绍对数的发明、解析几何的诞生。也就应该介绍微积分的创立。即便是对同一内容的介绍。也应遵循连续性。而且插入的数学史内容应与教材恰当地融合。还有,在课堂中穿插数学史的故事。不一定仅仅局限于数学家。事实上。历史上那些并非是数学家的名人学习和钻研数学的故事对学生、尤其是对那些不喜欢数学的学生来说,同样能产生教育的效果。

3、改变时间观念

介绍数学史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可以详细讲、也可以简略介绍,增加这些内容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只会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读性。我们不一定都在课堂上渗透,可以让学生自己进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而获得。对于重点教学内容(如:对数的发明,函数定义简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10分钟进行介绍。或融入在课堂教学之中。

4、运用数学史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数学史为载体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通常是完美、和谐地相结合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知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史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更能发现知识的欠缺,从而明确前进的方向。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数学史在课堂上的讲解是很有限的。有时需要结合班会、数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加强数学史知识的学习氛围。比如,开设数学角、数学信箱等,征集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史知识予以学习交流。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多样性,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获取的知识更能得到切实的效果。而且通过亲自动手收集资料,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对其它功课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史论文 第5篇

院系:数信学院

班级:数教一班 姓名:韩军香

学号:20120503031 摘要: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长达1000多年的欧洲历史称为欧洲中世纪。与希腊数学相比,中世纪的东方数学表现出强烈的算法精神,特别是中国与印度数学,着重算法的概括。算法本来是古代河谷文明的传统,但在中世纪却有了质的提高,它很难再仅仅被看作是简单的经验法则,而是一种归纳思维能力的产物。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世纪,前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其中宋元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数学的顶峰。

关键字:中世纪、中国数学、算法

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接触到数学。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再到现在的高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了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那数学又有怎样一段历史呢?下面是对中世纪的数学的简单介绍:

一、《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一)、《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天文学著作。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

(二)、《九章算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全书246个问题,分成九章。它完整地叙述了当时已有的数学成就,在长达一千多年间,一直作为中国的数学教科书,并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古典名著之一。《九章算术》标志以筹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式形成。《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二、刘徽与祖冲之

(一 刘徽公元263年撰《九章算术注》,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奠定了这位数学家在中国数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数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刘徽数学成就中最突出的是“割圆术”,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为解决球体积公式的问题而构造了“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祖暅获得正确结果开辟了道路;为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运用极限方法成功地证明了阳马术;他还撰著《海岛算经》,发扬了古代勾股测量术----重差术。

(二)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著作《缀术》取得了圆周率的计算和球体体积的推导两大数学成就。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以355/113(=3.1415929„)为密率,22/7(=3.1428„)为约率,他计算圆周率,取得当时世界最先进成就,900多年之后,其精度方被人超过。《缀术》的另一贡献是祖氏原理 :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卡瓦列里原理,或不可分量原理。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他亲自研究过度量衡,并用最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隋唐时期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

(三)《算经十书》: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建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与国子监制度的确立,数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唐代以前的主要数学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传本《周髀算经》,有赵爽注、甄鸾注等,当时被称为“算经”。

三、宋元数学

宋元时期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重新统一了的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数学发展的变化,以筹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数学达到了鼎盛时期。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和先进的数学计算技术,是数学全盛时期,其印刷出版、记载着中国传统数学最高成就的宋元算书,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

(一)贾宪三角与秦九韶“正负开方术”

1、贾宪(约公元11世纪)约1050年完成《黄帝九章算术细草》,发明了“增乘开方法”,创造了“开方作法本源图”。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他的一些独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抽象分析法:在研究《九章》过程中,贾宪使用了抽象分析法,尤其在解决勾股问题是更为突出,他首先提出了“勾股生变十三图”。他完备了勾股弦及其和差的所有关系,说这些关系“有用而取,无用不取,立图而验之”,说明他已经抛开《九章》算题本身而对勾股问题进行抽象分析了。

(2)、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和步骤.适用于同一理论体系下,同一类问题的解决。贾宪的“增乘开方法”和“增乘方求廉法”尤其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方法,2、秦九韶(约1202-1261年)1247年完成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其中两项贡献使得宋代算书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一是创立了“大衍求一术”(中国剩余定理),二是提出了“正负开方术”。“秦九韶算法”,一般地,一元n次多项式的求值需要经过[n(n+1)]/2次乘法和n次加法,而秦九韶算法只需要n次乘法和n次加法。在人工计算时,一次大大简化了运算过程。特别是在现代,在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时,对于计算机程序算法而言秦九韶算法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得到结果,减少了CPU运算时间。

(二)内插法与垛积术

1、郭守敬(1231-1316年)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郭守敬建造的河南登封观星台(1276)留存至今。

2、杨辉(公元13世纪)1261年完成《详解九章算法》,其中主要的数学贡献是“垛积术”,另一贡献是所谓的“杨辉三角”,其实是记载了贾宪的工作。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他署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

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

(三)天元术与四元术

1李冶(1192-1279年)1248年撰成代数名著《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的著作,是符号代数的尝试,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总结并完善了天元术,使之成为中国独特的半符号代数。这种半符号代数的产生,要比欧洲早三百年左右。他的《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而《益古演段》则是一本普及天元术的著作。

所谓天元术,就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今“设x为某某”是一致的。李冶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天元术改进成一种更简便而实用的方法。他讨论了在各种条件下用天元术求圆径的问题,写成《测圆海镜》十二卷,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大成就。

2、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著《四元玉鉴》,它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四元玉鉴》中还有两项重要成就,即创立了一般的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及等间距四次内插法公式,后者通常称为招差术。

中国中世纪的数学家的学习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时间数学史的发展历程,有其实近代数学史,中国已经被甩在后头,这需要我们清醒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千古名言,需要我们牢记。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 文化与数学课程[ 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 社, 1999

2、斯科特,数学史 中国人民出版社

3、费泰生.算法及其特征[ J].数学通讯, 2004, 7

4、李文林,数学史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斯普林格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兵团史论文】相关文章:

学习兵团精神论文06-11

兵团党委兵团决定07-03

兵团兵团精神的稿子08-22

兵团发展06-12

兵团精神06-18

兵团屯垦戍边06-06

兵团精神心得07-08

兵团职业教育07-31

兵团基础教育08-08

兵团农十师09-02

上一篇:电力加班宣传报道下一篇:房屋赠与合同-赠与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