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2024-09-05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精选8篇)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第1篇

促教师自我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2009年校本培训及教科研工作计划

在同时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计划与教科研计划之际,首先思考的是两者的关系。校本培训与教科研应该是包含关系,后者在前者之中,教科研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学习,培训与研究。因而,这两者合而为一都是立足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

一、常规培训工作

政治学习

1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新的《义务教育法》、《末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哪些学生伤害事故要学校承担责任”等知识,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已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已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关心爱护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利,依法执教。

2、关注国内外大事,选学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进展情况,了解先进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走在前列的良好精神风貌,应对新挑战,满怀信心地迈向美好的未来。

3、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师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把师德建设深入到全体教师,使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积极投入,联系实际边学边改,切实把我校师德建设搞得扎扎实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组织教师开展“四心”活动: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并以多种形式进行自述与互评活动。开展“爱生”活动,坚持每天做到“五个一”:服务学生吃好一顿饭,发现学生一个闪光点,解决学生一个困惑,与学生交谈一次,与学生活动一次。

4、开展“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业务学习继续做好每周的三字练习,做好学生的榜样。本学期计划举行一次三字比赛活动,届时我们邀请书法行家进行评点与实例指导。继续围绕课题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案例撰写,认真做好《成长小脚丫》和《走进孩子心灵》的学习记录,并鼓励教师进行投稿。期中进行检查。由教研组长带领各教研组开展好教研活动,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开展优秀文章共读活动。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组长牵头,推荐优秀文章共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将在全校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增强教师对多媒体的课堂实际运用能力,要求在一学期中独立完成2个自己动脑设计动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邀请专家讲学。本学期,我们将邀请一到两位专家来校讲学。围绕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等专题开设讲座至少一次。

二、自主培训工作

所谓自主培训,是每位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大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岗位,以及自己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和定位,为自己制定的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培训计划与目标。这也体现了学校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特长,以及民主发展,各尽其能的用人思想。

自主培训工作的开展与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具体可以落实为教师个人校级课题的确立与研究。我们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情况,选定个人研究课题,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现象,亦或是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跟踪观察,研究记录,理论学习,深入探究。从而提升教师自我的专业知识,促进每位教师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研究,有所精通,有所发展。

具体操作细则:

1制定计划。开学前两个星期的时间制定个人研究课题与实施

计划。上交个人自主培训计划。计划内容。

① 自我选定的领域方向,主题内容。

② 实施本计划的用时,可以是一学期的,一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

③ 围绕自我选定的专题,实施自主学习的安排与

主要内容。每份计划上写清本学期每个月的学习培训内容。检查交流。

每位教师对于自己的学习研究专题要有一定的书面资料,可以是你收集阅读的相关理论文章,阅读心得体会;亦或是你的个案记录与反思。学校将以月为单位进行检查,并两个月举行一次自我培训交流沙龙,组织各位教师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心得体会。达到个人学习,全校分享的高效培训功能。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第2篇

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体制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教师在学生的成绩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Smith, 2007) , 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开始有机会接受与改革有关的各种培训。他们通过多渠道接受继续教育并进行学术交流,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 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 大学英语教师得到个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学乃至科研水平被逐步提升, 进而使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得到促进。

近年来,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在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 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 纵览文献, 教师发展的文献较多, 反思性教学的文献也不少;但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并服务于学生, 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学英语难的问题呢?有关这类文献少之又少。再者, 我们不难发现,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仍存在各种矛盾, 这在不同程度上挫伤着教师的成就感。另外, 国内各高校在职称评聘的条例制定中体现出对科研成果的偏重, 迫使外语教师要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笔者期望通过本文关于如何能够使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这一问题的探讨, 即如何能够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真正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来引发外语教学界对“学生—教师”共赢的关注。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 推动个人的学习和发展 (Wallace, 1998) , 教师发展的有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成长的结果来进行检验, 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Ellis, 2009) 。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能够合二为一的最好结合点就是课堂教学。离开了这个结合点, 教师发展的研究就可能变为空中楼阁 (文秋芳&任庆梅, 2009) 。

1 理论基础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Piaget (1966) 认为, 认知主体的结构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逐步建构起来的。所谓同化, 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 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 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因此, 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 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 而是学习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建构, 从而引发学习者个体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自身学习的主体也是要经历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方式来实现专业化的发展。

俄国心理学家Vygotsky (1978) 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 进一步推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临近发展域”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理论, 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但要在教师指导下, 在集体活动中, 通过摹仿, 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吴一安 (2005) 将个体学习者构建知识时不依赖环境因素与依赖环境因素可能达到的不同水平之间的辖域称之为“临近发展域”。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潜在空间。在从事某种活动时, 学生逐步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之后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 将自身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 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经验的总结。教师充当为学生在“临近发展域”搭建脚手架, 并最终撤去脚手架的人, 这无疑会促使学习者取得更好的效果, 达到临近发展域的高层水平 (Richardson, 1997) 。

学习从属于发展, 教师学习 (teacher learning) 亦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教师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评价、筛选、吸收、消化、调整或摒弃, 构建新理解、新知识, 并将其融入教师的个人知识系统, 教师学习随之发生 (Williams&Burden, 1997;Roberts 1998;Kaufman 2004) 。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的自我成长也适用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2 反思性教学理论

然而, 无论是教师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都非一日之功, 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 需要经历“在行动中反思” (reflection-inaction) 的不断循环过程, 这是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Schön, 1983) 。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不是建立在“技术理性”基础上, 而是要通过“反思实践”活动来验证和发展;这些知识常常隐含在实践者面临不确定、不稳定、独特而又充满价值冲突的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和直觉过程中。美国知名教育理论学者Shulman (1987) 将Schön的理论进行修正, 认为所谓那些“不确定地带”都孕育在教学中的理解和推理 (reasoning) 、变化 (transformation) 和反思。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才有可能使自身的知识储备更加完善,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并促进学生共同成长。这与熊川武 (2002) 的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aching) 中提出的将教师应“学会教学 (learning how to teach) ”与学生应“学会学习 (learning how to learn) ”结合起来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

1.3 教师发展阶段性的相关理论

美国学者Fuller (1969, 引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3) 认为, 教师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关注自己 (self) 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教师, 常常遭遇“现实的冲击”, 有明显的“求生存”特点, 他们关注自己能否控制住课堂、是否被学生认可, 并做出行政和个人调整以适应环境和教学, 在教学上较多关注教学内容;第二、关注任务 (task) 阶段, 此阶段教师的关注点不仅仅是第一阶段意义上的个人, 而是作为教师的个人, 他们思考和探索如何完成好教学任务, 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能、方法和策略;第三、关注效果 (impact) 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他们把注意力聚焦到学生身上, 如学生是否为未来成为社会中的有用成员做好了准备, 学生的整体和个人需求是什么等。

一位年轻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完成自身的完美蜕变一般是要经历上述理论中的三个阶段, 正如连榕 (2004) 将在职教师按照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划分为新手教师 (0-5年教龄) 、熟练教师 (6-15年教龄) 和专家型教师 (15年以上教龄) 。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自我反思、不断学习, 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 (Gabriel, 2003) 是我们所有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同仁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硕士毕业, 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10余年。从概念上讲, 笔者可以被划分到能够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并能熟练驾驭课堂的专业教师行列。然而, 这些年的实践教学感受只能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并未完全体会到熟练教师应有的成就感。笔者所在科研团队成立1年, 共10人, 其中2人为专家型教师, 其余8人与笔者的学术背景及教学经历大致相同。这一年间, 团队负责人带领我们参加了以行动研究、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各类研修班, 旨在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及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 团队成员都在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 并努力将相关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以提升教学效果, 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以便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下是笔者一年来的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2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经过专家及各位同事为期一年的执教能力观摩, 我团队定期召开会议, 分享教学感受, 讨论反思日记要点, 接受专业引领, 进行师生深度访谈, 阅读文献以求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以下反思性教学的实施环节将采纳刘学惠 (2004) 的归纳总结:

1) 确认问题:反省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觉察或困惑的出现。教师独自或在他人引导下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进一步确认问题的性质并寻找其背后的主、客观原因。

2) 计划对策:教师针对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和计划解决问题的行动, 这里涉及寻找资源、同事探讨、求助专业人员等, 并思考计划的合理性与预期结果。

3) 行动与监控:将计划或策略付诸行动, 观察其过程和效果, 适时予以调整, 使行动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

4) 评价成效:对根据计划行动后的结果予以评价, 对教与学的有效性是否提高, 教师自身的理解力和态度是否发生变化等予以考察。

在第一个阶段的反思过后, 并不能将口语课堂教学内所有的问题一一解决。在下一个阶段的的教学观察中, 笔者继续反思又发现新的困惑。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 当一组成员在讲台上做口头汇报展示期间, 如何能够有效地组织台下学生继续参与课堂活动。在与学生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学生们普遍认为, 做口头汇报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并期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展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向教师展示自己出色的一面就是为了积累自己的平时成绩, 以免期末考试不及格;对台上做展示的同学的口语能力并不看好, 从中并不能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故不如利用这个时间背单词或者做练习题以备考试之需。

笔者在第二阶段试图采取强化评价机制的方式来提高台下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 如:通过加分的方式鼓励台下的学生就台上学生的汇报内容提问;凡是认真听汇报的其他组的学生可以给出回答也将被加分。这一阶段的成效是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加。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笔者发现提出的问题多数是学生在课前预先准备好的, 并不是经过课堂上边听边思考后产生的。提出问题的深度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都渐渐开始下降。

目前, 研究进行到第三阶段。笔者所在团队已经开展录制常态课的教学录像。观察和分析自己、同行及专家的教学录像, 是培养教师对特定的教学情境展开自我意识调整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随时反复的观看和分析教学录像, 研究并反思自身教学中不易察觉的细节问题, 使教师更全面准确地收集到相关信息。这对制定问题的决策有重大的意义。

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将浮出。这便是反思的特点: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反思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过程;同时, 伴随教学实践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 一轮探索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新一轮活动的开始。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循环往复地进行观察 (observation) ——破译 (interpretation) ——内省 (introspection) —质疑 (questioning) ——寻求代替 (consideration of alternatives) ——调试 (adaptation of instruction) (Bartlett, 1990) , 才能实现一次又一次突破, 即教学认识和行为发生改变, 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及能力发生改变, 从而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因教师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3 反思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反思性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执教能力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激发教师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个人的或者交互式的教学观摩有助于用他人所长补己之短。接受专家及同行的集体评课, 教师及时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可行性方案, 这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指教能力是大为有力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有效地分析了每一次行动的原因与后果, 为提升教师实践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3.2 反思性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选题提供思路

大学英语教师承担各大高等院校所有专业的英语课程, 繁重的授课任务给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反思性教学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选题提供了丰富的来源。长期撰写反思日记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也为科研的逐步推进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教师应使教学成为科研的先导和研究对象, 使科研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3 反思性教学不断充实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反思性教学是以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目标的教师学习活动。教师对自己每次实施行动背后的个人认识和假设进行反思, 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 与专家同事的交流, 了解到自己信奉的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理论之间的差距, 继而内化理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学科知识即目的语知识, 实践性知识即教学知识, 解放性知识即教师的职业观、道德观、发展观都将在反思性教学中获得。

4 结束语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特色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44-01

重慶市北碚区复兴镇中心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校,学校周边有着希望的田野,秀美的山川,丰富的地域文化。复兴中心校抓住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优势,遵循“乡土、人文、校本、传承、特色”的理念,把有着百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复兴线描画引入并深深根植于学校教育,师生们用一支笔、一张纸勾画出了今天的特色文化品牌——复兴儿童线描画,点燃了农村教育的激情!

特色创建教师是第一要素,学校把抓教师培养作为重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特色教师发展方案,依据“培训——实践——展示”的“三维”工作思路,实施“专业培训、特色活动、评价体验”的教师成长模式,打造特色教育,成就特色教师。

一、专业培训,为教师成长扬帆起航

学校以“特色教师岗位工作室”为龙头,采取“理念培训”、“专技培训”的为主要内容,促进全校教师整体提升。

理念培训:特色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校长的脑中、口中,它必须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志,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因而,学校首先抓教职工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提升,通过教育理论培训、特色理念解读、专家讲座,名师讲坛,外出学习等形式,重点解决为什么要创特色,如何创建特色的问题,让广大教师明确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径,是提升办学品味,促进学校生存和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使特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教师的共同信念,上下一致,让全体教师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技能培训:学校采取“抓骨干,带一般;抓全员,重普及”的工作思路,一是狠抓专业教师的培养,选派教师到美术学院进修,到特色学校学习交流,开展校本课程研究,美术教师团队编著了校本教材《儿童线描画基础与技能》,先后出版了《复兴儿童线描画册》和《线描廉政文化》系列丛书,设计制作出复兴儿童线描画标识、特色文化礼品包装盒等。努力打造名师,骨干教师。二是抓普及,全员参与,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听讲座,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组织开展特色教育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和校、区际研讨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传帮结带” 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学校启动了市级重点课题《基于农村儿童线描画校本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和市级规划课题《复兴儿童线描画线条组织与排列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此外,还利用教师博客群、QQ群、校园网站、视频让培训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培训。将艺术教育渗透学科课堂,将特色文化内涵植入每个教师心里。特色教师队伍得到不断壮大和发展。特色教育百花盛开。

二、特色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学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让教师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把理论转变为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将活动分为三个层面:“选修活动,主题活动,大型展演活动”;学校让不同水平教师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发展。

选修活动:除了让学生在日常的美术课中接受线描学习外,学校还在每周二、三地方课程中安排一节线描课,将全校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进行“走班制”学习。根据教师专业水平参与相应班级的教学活动。

主题活动:每逢春夏秋冬好时节,教师带着满怀喜悦的孩子们外出写生;眼前湖光山色,茵茵绿草,或抒写田园美景,或勾勒民俗风情,壮丽山河,在大自然的陶冶和洗礼中,那份情怀,那份惬意与豪情充溢胸间。

大型展演活动:一年一度的线描画艺术节或市、区大型文化活动中,需要大批的教师参与,教师们兴高采烈,汇聚一堂,群策群力,策划方案,各展所能,师生们的作品精彩纷呈。复兴儿童线描画总是以最佳的状态呈现于百姓眼前,亮相于各级媒体……人们看到山区孩子有灵气、教师有锐气、学校有生气,活动过程中,教师互帮互学,边实践、边学习,边指导,形成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教师群体。

三、评价体验,为教师育人增添自信

科学的评价措施可以和谐队伍、产生快乐,激励自信。学校重点抓两个环节:“成长记录袋、成果交流会”,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我发展、专业发展、快速发展。

成长记录袋:每位教师从第一天提笔画线描画起,学校就将其作品、心得体会、成果载入记录袋里,留下他们成长的每一缕足迹。

成果交流会:学校一年一度的线描艺术节,有教师书画作品专展,每年举行一次成果交流会,教师从课堂教学、专业成长、经验论文、个人成果等方面进行交流,学校评选优秀作品、论文及经验文章,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让教师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爆发动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一支精良的特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品牌特色日益彰显。复兴线描画传承人欧兴德被授予“全国书画教学名师”、北碚区首批“劳动模范”称号,教师肖一获“重庆市十佳青年书画家”称号,涌现出了王世川等一大批爱岗敬业,专业素质强的书画特色教师,学校授牌为“北碚区农村儿童线描画创作基地”,“北碚区廉政文化创作基地”,复兴中心校获“全国百佳书画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评为北碚区首批“特色学校”,“重庆市首批少儿美术特色示范学校”“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实践基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实践基地”,“童画中国梦示范基地”、复兴儿童线描画列为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第4篇

⑴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 后上岗, 不培训, 不上岗”的原则, 对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管理培训, 采取主体参与、任务驱动和案例分析等培训方法, 充分调动每一位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 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六年来,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培训达386人次, 投入经费约60万元, 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提高对新课程实验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明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目标、任务、结构和内容, 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特点、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 牢固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⑶构建校本培训制度。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制度化, 通过专家引入、教研沙龙、案例剖析等方式, 多角度、全方位为老师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五年来我校先后邀请上海9位课改专家、山东2位课改专家、香港教育专家窦令成、道弘教育集团专家吴刚、赏识教育专家李建军、湖南省教科院李建平主任和聂劲松博士等来校进行教师培训。

⑷坚持全程培训原则。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视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把教师培训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念更新与课例分析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名师示范教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训相结合, 全年集中培训不少于30次。

⑸落实分层培训。今年我校又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345”高效课堂改革, 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我校的校本培训分为校级领导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学生培训等多个层次, 明确各级培训的任务和目标。

二、推行能本管理, 引领教师成长

“能本管理”的理念, 是以人的能力为本, 其总的目标和要求是: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 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资源通过优化配置, 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

⑴构建公平公正的长效用人机制。首先我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 严格按照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教职工投票等程序选拔任用;其次推行年终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制, 由全体教职工对中层干部的年度工作表现打分评议, 并实行末位警示制, 即打分排在最后一名的中层干部由校党委对其警示谈话。形成了能上能下的机制, 激发了老师成长的兴趣, 调动了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的岗位聘用, 将评议权交给学生及家长, 开展每月满意率调查和书面问卷调查, 结合年级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过程评价, 以此决定教师的岗位聘用。并且广泛地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评议活动, 如“本周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最崇敬的学者型教师”等。

⑵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我们注重更新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观念, 努力探索教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我校出台了《有效教学指南》《有效教学标准》, 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发挥潜能, 主动学习, 自主探究, 勇于质疑, 善于拓展, 大胆创新, 切实改变了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同时开展有效教学专题研究, 包括有效课堂、有效作业、有效辅导、有效评价、有效评课等, 一切教学环节以“有效”为核心。我校的有效教学研究取得实际成效, 正在申报省级基础教育成果奖。

⑶同课异构, 聚焦课堂。为了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促进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形成, 培养教师探索创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我校每年开展“同课异构, 聚焦课堂”活动, 而且活动开展形式灵活多变。邀请上海名校教师参与我校同课异构, 请上海专家点评;学校内部不同年级教师同课异构, 由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点评;本校外语教师与外籍教师同课异构, 由教研组长和特级教师点评;今年又邀请衡阳市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参与同课异构, 由教科所专家点评。我校“同课异构, 聚焦课堂”活动在衡阳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多所学校教师慕名前来观摩。

⑷打造教师学习平台。开辟“有效教学论坛”和“德育论坛”, 积极为老师们搭建交流平台, 为研究型教师创设展示平台, 促进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校正、总结。

全校教师每学期实施“三个一工程”, 即订阅一本专业杂志, 读一本教育专著, 写一篇学术论文。教师的业务学习还采取外出学习和校本培训的两个途径, 我校每年参加省、市培训不少于100人次, 外出参观交流不少于200人次, 开拓了老师的眼界, 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对于青年教师开展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活动,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青年教师要“过三关”, 即专业知识考试关、课堂教学考核关、师生评议关。

如今我校的名师工程已初见成效, 有特级教师10人, 省级骨干教师12人, 市级骨干教师25人, 获国家级教学比武一等奖有9人次, 获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有22人次。

⑸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 鼓励做学者型教师, 学校启动了“衡阳市一中教师荣誉系列”评选活动, 荣誉系列包括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后备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服务标兵、船山奖等, 以此激励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让教师每天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美好的期待。

⑹以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以课程开发支撑学科特色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正在开发兴趣性课程、选修型课程、提高性课程等, 在高一高二年级每天安排两节课时间, 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实行走班制, 划拨专项经费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我校语文组、生物组、化学组、心理组等已经开发出部分校本教材。

⑺营造科研氛围。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我校每学期隆重召开一次高考研讨会和新课改研讨会, 由教研组长主持,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分组组织, 全校教师参与, 有中心发言, 有总结。

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系列活动, 让不同层面的老师都参与研讨活动, 逐步实现由教学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高三教学视导”“高三复习课模式研讨”“高一高二有效教学模式研讨”“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新课改示范课”等。

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 形成较完整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首先, 我们出台了《教科研工作量化评估细则》, 经教代会审议通过, 颁布执行,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教科研奖励机制, 加大了课题研究和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 促使教师不断加强教育科研的研究, 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用发展性评价促教师专业成长 第5篇

发展性评价实施原则

一是关注自我: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跟自己比较,不需要和别人相比,以此让教师们不怕。

二是关注发展:和上个学期相比,你只要是进步了,你就是好教师。你没进步只是说明你懒,以此让教师们没有理由偷懒。

三是关注过程:把评价的目光放在你的过程上,你是不是在积极学习、是不是在积极实践、是不是在积极反思,你没有参与过程当然就没有结果,以此让教师们不敢再推。

发展性评价实施办法

(一)指标设置

我们把教师专业成长分成六大板块十个指标:教学提升、教学常规、教学科研、教学合作、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其中“教学提升”分成:听课观摩、听课点评、教学展示、教学反思和阅读心得五个指标。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的教师指标要求各不相同。

(二)结果评定

1、指标达成的现状评定:每个项目达标1分,良好1.5分,优秀2分(其中“教学科研”不封上限,科研计分超过2分的,超过部分计人总分)。

2、指标达成的发展评定:每个项目的得分(在达标基础上),只要超过上学期(或上学年)的,就按良好为起点等级进行最终计分。

3、专业成长的现状评定:总分10分为合格,16分及以上为良好,18.5分及以上为优秀。有一项未达标不得进入优,可以进入良或良以下,有两项未达标不得进入良,可以进入合格,有三项未达标直接进入不合格。

4、专业成长的发展评定:现状评定的总分只要超过上学年(在达标的基础上),就实施发展奖励:现状评定的最终成绩就按良好为起点等级进行最终确定(如:现状起始评定为达标的,就最终确定为良好等级)。现状评定在优秀等级以下的且连续2次总分低于上学年,就实施降级处理(如:现状起始评定为良好的,就最终确定为合格等级)(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教师除外)。

5、教学科研记分办法:(略)

(三)流程安排

1、建立评价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为组员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评价工作。

2、教师每学年初制订自己的学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内容包括:自身优缺点分析、上学年的成绩和不足、本学年发展目标与措施。

3、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教师制订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进行指导和审定,帮助教师完成最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定稿。确保发展计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4、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的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论文、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获得的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存入档案袋,定期展示。

5、每学期末,教师进行专业成长自我小结(学年末撰写专业成长总结,主要关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专业成长自我评分。

6、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进行发展性评价。

7、评价结果反馈,并进行奖励和表彰。

(四)价值取向

我们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与教师的福利分配挂钩,和教师的年度考核挂钩,和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挂钩,使教师发展性评价真正成为学校对教师的核心评价。

发展性评价实施成效

1、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能。注重发展性,让教师学会了自信。“指标达成的发展性评定”和“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定”,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发展我就是好教师”的导向,让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了自己内在的潜能,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2、提高了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关注自我性,让教师学会了反思。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昨天,展望自己的明天。因为是和自己的过去在比较,就没有了畏惧的理由;因为是和自己的未来在比较,就没有了偷懒的理由。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在分析自己的优劣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关注过程性,让教师学会了欣赏。成长档案袋让他们学会了欣赏自己:在教师成长档案中,汇集的是教师自己的一系列作品样本,它提供了教师进步的信息,展示了教师的成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展示成就和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参与对其他教师的评价,让他们学会了欣赏他人: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各自的优势;老教师的敬业与奉献、中年教师的干练与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与无畏……这些都通过参与对其他教师的评价而感受到,并在感受的同时激发了互相学习的愿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发展性评价实践反思

1、教师发展性评价要与自由快乐的工作环境的营造相结合。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群欢快的自由人。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不会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因此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尤其是促进中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应关注管理细节,关心中老年教师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努力营造快乐、自由、公平的工作生存空间。

2、教师发展性评价要与学习型学校的创建相结合。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的劳动,更是集体的合作;教师的发展既是个体的发展,更是集体的成功。因此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应与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同步进行。让全体教师树立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置身于充满学习的大环境之中,投身于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团队合作的热潮之中,不断激发创新热情,提升教育智慧,改善思维模式,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第6篇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学校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对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的挑战。教师要铸师魂、锻师能、养师风,持续提高素质与专业水平,方能担当起新世纪教书育人的重任。上海市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了很多举措,“十一五”期间创设的双名工程、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基础教育教师面广量大,如何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到继续教育的权利,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依然是摆在很多基层学校领导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浦东新区敢为天下先。在“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兴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教师教育新途径、新模式,以教育理念的先进催生教师教育的不断创新。通过系统的政策设计、实践建设与跟踪评估,初步建成了19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学段,在区域内乃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学校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原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校功能,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浦东新区根据本区域师资实际情况和教研层面的迫切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新型学习共同体,与高水平的、相似层次的“共同体成员”相互砥砺、相互激发,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忽略教研质量,不能促使专业发展的状况。这种新型学习共同体惠及各个层面的教师。新教师有专人带教,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有教研专题、有项目引领,以教研组为实体,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结合的专业生活方式。这种新型学习共同体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成长的积极性,向着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能体验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从而钟情于业务钻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聚焦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实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于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上升到理论进行教育科研,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着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从校情出发,规划全校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个人实际出发,为专业发展量身定制。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紧抓教育实践不放,聚焦课堂教学“临床”诊断、指导、评析、研究,“共同体”成员专业明显获得发展,这是优质学校内部各种教师教育资源不断外化的辐射源。浦东新区兴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设计之初就强调其示范辐射功能。获得命名的优质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本地区及外省市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示范服务。在教师教育资源辐射的过程中,外校教师专业得以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身的指导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双赢的可喜局面。

促教师专业成长 助学校长足发展 第7篇

[关键词] 教师博客;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作用

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体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人们的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博客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风靡互联网世界,备受网民的青睐。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博客网认为,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推广和应用,将在传统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师成长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模式。我们深信,教师博客将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博客兴起的社会成因及发展方向

1.社会成因

教师博客的兴起是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长期以来,教师话语权的缺失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教师每天都在忙于做上课、批改作业等事务性的工作,对教学活动缺乏深入思考和总结,很少进行反思。教师职业特征的鲜明性、特殊性,使得许多人面临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觉得在日常生活及教学工作中有种“捂着嘴巴”和“被强迫”的感觉,以致于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工作不得要领。曾经能够体现教师素质与价值的一个方式是公开课与发表论文,但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不会出现在每一位教师身上,大部分教师只能选择沉默。 “博客”以它的广博、平等、自由成了现代人沟通与交流的新方式。教师有了博客以后,不用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处处受束缚而使大脑紧绷,可以松开捂在嘴巴上的无形之手,随意地遨游在网络里畅所欲言,并可以自由地记录和发布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语文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发现和感悟写成文章写进博客,以平等自由的方式跟别人进行交流。教师之间没有互相设防,没有互相封锁,不管你是来自学校的教师还是校长,不管你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教育专家,博客都让他们进入忘我的高尚境界,从而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疲惫的心灵真正得到了释放,教师重新找到了生活当中的话语权。因此,博客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找到人生目标定位的背景下走进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生活。

2.教师博客的发展方向

博客作为一种非线性互动传播模式,充分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多重“性格”,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传播模式。这样利用博客就可以方便地构建开放型、可交互、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教学及学术创新与交流平台。博客使大家没有面对面交流中诸如表情、语调、语言(方言)不通、个人喜好差异等非常因素的干扰,使大家专注于纯洁的目的——为了学习,为了研究。只要进入了同一个博客专题区,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的心思都是单纯的。有识之士担心教师博客是否存在衰减曲线,最终又回到初始状态。笔者以为教师博客将会从超高速发展平稳地过渡到常态发展,实现“软着陆”,必将成为新时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媒介。

二、教师博客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自觉自愿地运用教师博客,真切地体验到了教师博客对自身的帮助,于是教师博客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

1.教育性

教师博客的核心就是围绕教育,从教育入手,分析教育,解剖教育,探究教育,从而发展自身,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主题性

每一位教师能结合自身实际,使自己的博客有一定的研究方向和适当的博客主题。

3.内省性

博客让老师们逐步养成阅读、书写、反思的习惯,老师们在博客中总结、反思,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成长,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

4.对话性

教师将合作学习引入博客之中,在博客上对话交流,互相提醒,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有的着力于小学语文教学叙事研究,记下鲜活的课程故事;有的利用博客开展行动研究,在不断反思中进步;也有的老师运用博客开展研究性学习。

5.科研性

教师博客作为教师科研中一种崭新的行走方式,也是教师成长的新方式。教师博客的运用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6.协作性

教师们把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在这里展示时,得到的是同事和同行们的帮助和支持。他们不限时间和地域,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着好的、新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知能。

三、教师博客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全面应用,尤其是教师博客的兴起对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师博客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工具

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在博客平台上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随手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记录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行动,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起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在进行知识梳理、实践思考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这一过程既为别人提供思考的前提和原料,也是在帮助自己检讨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育教学文章的撰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体会认识加以提炼与归纳总结,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升。比如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如果失败了,原因何在;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之处、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回头看看写过的教育日志,教师就会发现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有用的经验蕴藏在其中,发现自己进步了许多,这是一个宝贵的个人知识财富。只要我们能够一如既往坚持下去,我们必将能快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另外,练写教育教学文章,可以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正确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修词炼句的能力、甘受寂寞坚持到底的坚韧品质。因此,教师博客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2.教师博客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研交流的平台

博客作为网络教研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研形式。它的优势一是技术层面,由技术带来的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二是文化层面,网络教研能较好地反映出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文化。博客丰富了传统单一的教研模式,构建了教研新模式。传统的校内教研模式,受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使所有人互动参与以及建立起真正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关系。校外教研则是少数人群的专利,随着教研级别的升高,普通教师很难参与到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博客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教师博客中,不管你的年龄、经验、背景如何,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博客之间就可以进行交流,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研的不足,为普通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博客依托网络教研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研信息发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评课、业务指导、教法研讨、资源征集评选等等,实现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互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针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突破传统教研活动时空、群体的局限,让每一位老师的学习进程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创新,拓展校本教研的空间,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能,使教师博客真正成为了教师工作、教研、学习的平台。譬如我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师博客网站的建立,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也给全市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互相了解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博客教研是基于互联网和教师博客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学研究形式,是今后教研工作的亮点和特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教师博客是小学语文教师实现教学远程帮助的载体

在博客中与语文教育专家、全国各地的名师交流已经成为不少教师的习惯,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提供了契机。走进网络博客以前,只能在杂志上看到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想观摩他们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花费很大。但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只有个别骨干教师才能得到,很多普通教师很难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针对小学语文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主。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小学语文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每天不断地加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信息和新内容等。因为及时,所以新鲜,因为新鲜而独特,而这正是吸引语文教师的重要原因。借助网络博客,专家名师把他们的上课实录、上课感想发在博客上,不用一点花费,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这些优秀的课例,而且想什么时候看、想在哪看、想看谁的课、想看几遍等都由教师自己决定,没人会来干扰。因此,教师博客可以帮积淀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从中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因此,教师通过博客与专家学者和成功教师的点面交流,及时交流、追踪问题、定期话题、在线研讨、多元评价建议等形式,有效地加快了自身专业化成长进程。

4.教师博客是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存储的数字仓库

博客是一个互动、开放、共享的个人资源库。博客以时间纵轴对知识进行纵向管理,以分类横轴对知识进行横向管理,非常适合教师对日常积累的知识加以分类并系统化,便于教师对知识的管理、搜索与分享。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将论文、教案、随笔、案例、课件等自己的教学信息及时存储起来,在博客上汇集原创的和搜集的许多实用教学资源,形成一个动态实用的教学资源系统。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教师就可以随时记录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今后的使用来说是非常地方便、可靠和科学有效的。对教师而言,博客是很好的知识信息存储的仓库。

5.教师博客是小学语文教师课题研究的便捷助手

教师博客是课题管理的平台。教师有科研课题或者项目时,就可以申请一个博客空间,在博客上随时发布一些自己最新的成果或者转载别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实践表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题研究形式。课题组的博客群组,大大方便了老师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即时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横向交流。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常常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提出来,与课题组的成员交流,也会请网上的专家给以指导。通过经营博客,我校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更为方便,课题研究中在校内争议较大的问题,能够得到更为专业的解答。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在专家的指导下变得更加规范高效。许多语文老师都在建博的过程中在专业方面有显著进步,博客的经营促进了我校语文学科组整体工作的开展和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6.教师博客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思想交流的专区

博客操作简单,入门容易,不论写文章的功底如何,只要有所思所感,不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写在里面。可以写自己的教学日记,也可以写自己的教学一得或教学反思,还可以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如果看到什么好的文章,也可以放到自己的博客中,留着慢慢欣赏。教师在博客上很容易接触到相同兴趣的网友与专家,通过交流可以分享他人的思想与经验,从而与自己的思想发生碰撞,激发新的思维火花,不断实现知识转化和创造。老师们不限时间和地域,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着好的、新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当他们把自己的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成果等及时地通过博客发布出去,把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困惑和生活的点滴感悟在这里展示时,得到的是同事和同行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无形中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营博客就像经营自己的一个家一样,时间长了,如果不去更新一下,就感觉少了点什么。因此,博客不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手,也是教师释放压力、愉悦身心的心灵港湾。

综上所述,教师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以其自身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和全球化的特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中受益。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创新,教师博客就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教师博客必将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祝智庭、钟志贤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以课例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第8篇

一、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策略

课例研究是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手的,它重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同事间对话、合作、交流的过程。我们认为,开展课例研究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点。

1. 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课例研究旨在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开展课例研究应该源于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实践追求。如果教师的内在愿望没有被真正唤醒,那么他们仅仅是课例研究的旁观者,只会追随领导、专家的脚步,其课例研究依然会徘徊在原有程度上,鲜有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和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为了真正唤起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我们以理论培训为先导,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目标的体现和事业上的追求;引导教师制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分析自身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思考自身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措施;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记录和激励其成长和发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主动参与教育科研,进而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现状。

2. 培养教师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贴近学校生活的研究,与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要不断地推进课例研究,学校就必须进行课程理念的传播、观念的更新、教研制度的重建、倾听学生的呼声、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这些工作如果单靠行政层面的推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课例研究需要一种共享的、分散的领导。我校已经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青年教师课例研究工作室,并且任命了各个工作室的主任,还进一步向工作室主任授权,让他们参与学校教学工作有关问题的决策,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专题培训提高他们课例研究的组识和领导能力,如组织开展教研组或年级组的听课、评课活动;引导教师对课例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不断向全体教师强化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等,使全体教师形成课例研究的共同体,共同推进研究。

3. 加强对课例研究过程的反思

如果说执教者对于自己执教的课例需要反思和改进的话,那么我校在推进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反思和改进。课例研究需要我们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对学习与教学内涵的深刻把握,对教学技巧熟练度的把握得当以及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另外,我校还要开展课例的个性和共性研究以及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完整或局部的课例研究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进行反思和分析。虽然,我校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所捕捉到的“关键教育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每一门学科、每一次课例的研讨内容是随机的和零散的,但我校坚持把课例研究的发展轨迹认真记录下来,对这些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研讨、评价。这样就能改进不足,总结出课例研究的有效经验,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课例研究的保障

为了使课例研究取得实效,成为教师合作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在学校范围内我们推出了如下保障性的措施。

1. 成立学科课例研究工作室

为了扎实推进课例研究,我校先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为试点成立青年教师课例研究工作室,分别为各工作室聘请了专家顾问,三个工作室各有自己的工作重点。语文学科青年教师课例研究工作室的工作重点是引领青年教师研读专业书籍,增强业务底蕴;能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课例研讨,激发群体智慧,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数学工作室先后采取走出去(到延安初级中学听课并参与教研活动),请进来(邀请专家和延安初级中学资深教师来我校听课会诊),课例研究工作室成员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开展活动。英语工作室根据教师发展水平均衡的特点将课例研究融合到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日常活动当中。

2. 落实课例研究的常态管理

首先,我校将单周五下午定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从时间上保证教师业务学习,利用“862”和网络课程资源开课、观课、评课或专题研究。其次,我校坚持关注日常授课的质量。我校以行政领导、分管教学领导、教研组组长教学业务考评人员组成三个不同的听课小组,对教师开展“推门听课、及时反馈、促进反思”。再次,我校遴选了高级教师与资深教学业务骨干组成听课小组在校内进行更为广泛的随机听课,及时掌握学校课堂教学的信息。

3. 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

我校开展了以“聚焦课堂,捕捉关键事件,实现自我提升”为专题的系列课例研讨活动,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研课”和“磨课”等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学生,强调对关键教学环节把握的研究;安排案例、教育叙事撰写,让更多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学技能;不断调整每年“新光杯”教学评优的形式,从最初单纯的教师个体教学评优到强调教研组参与率,从最初教师个体刻意准备的展示课到随机的推门课和备课组抽签决定的教学研究课,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研讨。

上一篇:减小肚腩的有效方法是什么下一篇:哈弗毕业典礼致辞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