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

2024-09-02

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精选9篇)

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 第1篇

伊宁市达乡布拉克小学

预防艾滋病教育计划

艾滋病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的流行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疫情仍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艾滋病传播正在逐步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所以加强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刻不容缓。国务院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中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我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大纲〉、〈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通知》的精神要求,在学校开设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思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

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结合我校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标本兼治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动员各班级积极参与,完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预防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

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工作目标

(一)、在学校的宣传栏中要设有专门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园地,并定期更换。要充分运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丰富多彩的预防艾滋病课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片、宣传图片及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尤其要利用每年的艾滋病宣传日,采取上述形式集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为使广大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切实按照《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

知识纳入教学计划。

(三)、加强对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记载(含书面、图片、影像资料),活动后有总结。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态度、价值观级基本技能,最终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预

防艾滋病防治的行为。

3.结合世界“预防艾滋病日”,进行宣传活动,通过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刊、电视等传媒手段,形成校园预防艾滋病的氛围。

4.举行主题班会、作文竞赛等活动,使预防艾滋病在活动中不断

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意识。

5.在可能条件允许下,参观艾滋病预防中心或者邀请专家举行讲

座,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建立由学校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落实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充分认识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教工作的重要

性,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活动不仅能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

重要的是能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二)实行分类指导,确保落实计划目标。

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落实中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足开好有关课程,注重在学生中开展青春期和性健康知识,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的普及教育,同时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态度、价值观及基本技能,最终达到抵御艾

滋病的综合能力。

(三)掌握工作原则,注重教育宣传的多样性。

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要根据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及性知识、性道德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规范人们的健康行为,抵御艾滋病的侵害。要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发挥综合效应。

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小学

2011年6月

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 第2篇

班级:五(班

教师:陈学典3)

平邑镇一中2010——2011学

预防艾滋病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侵袭与预防艾滋病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我校确定以环境教育为核心,法制教育为龙头,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和预防毒品教育工作融入其中,给预防艾滋病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预防艾滋病教育目的和要求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艾滋病毒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预防艾滋病的共识。

三、学情分析

我校共有28个班,1600多个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知之甚少。特别是他们年轻,学生对艾滋病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教学难度应该是比较大的。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预防艾滋病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预防艾滋病知识课,以期把预防艾滋病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预防艾滋病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艾滋病预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预防艾滋病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预防艾滋病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禁毒知识竞赛,以期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禁毒书籍,看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听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禁毒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毒品

危害的认识,增强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防毒、拒毒的良好氛围。

5、为丰富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平台,学校将联系并组织学生观看展览。

6、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1、艾滋病的原因与危害

2、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余4个阶段

3、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4、艾滋病的预防

5、艾滋病的检测余监测

6、国家对艾滋病的防治办法

7、青少年中学生应该怎么预防艾滋病

8、观看有关纪录片或者教育片

9、(考核))(班会主题)预防艾滋病利于全人类

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 第3篇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农村人口

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日趋严重,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年来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呈现低龄化现象,50%左右艾滋病新感染者为15~24岁的青少年[1]。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状况已引起广泛关注,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时,健康教育是公认的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2]。本课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定性研究

1.1.1 对象

整群抽取安徽省长丰县农村地区的2所初中学校,在学校采取目的性抽样,各校每年级分别抽取3个班,每班各抽1名学生及1名教师作为学生及教师定性访谈对象。2校共访谈18名教师和18名学生。

1.1.2 内容

根据调查目的,预先编制小组访谈提纲。主要访谈要点包括:(1)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态度,在核心信息之外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有所侧重;(2)针对教师的访谈,还涉及学校已开展的相关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和学生参与程度,对学生开展活动的建议等;(3)针对学生的访谈还涉及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较认可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其需求等。

1.1.3 方法

统一培训主持人和记录员,熟悉小组访谈提纲,规范操作方法和流程,掌握访谈技巧。访谈时,由主持人向被访谈者介绍访谈的主题,进行自由和自愿的讨论,且不做诱导性提问和暗示,同时要求记录员做要点记录。

1.2 定量研究

1.2.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2 内容

参阅有关文献,根据调查对象的人群特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培训调查工作人员,采用由被调查者当场匿名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1.2.3 方法

对目标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的基线调查;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用上述同样的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态度等进行比较。

1.3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综合干预)

健康干预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流行现况及基本知识、对患者/感染者的正确态度、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等;教育形式有专业人员在课堂开展知识讲座、发放自编艾滋病宣传材料、同伴教育、演讲、知识竞赛、观看艾滋病宣传片、宣传栏张帖相关宣传画等。

1.4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定性调查

2.1.1 一般情况

共组织4次定性访谈,其中2所学校学生及教师各2次。其中受访谈学生18人,男性8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为(14.50±1.35)岁;教师18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为(41.5±1.40)岁。

2.1.2 学生访谈结果

学生都听说过艾滋病,大部分学生知道血液、性、母婴途径能够传播艾滋病,但关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只有个别学生知道,如握手等;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获得艾滋病知识,希望能通过观看艾滋病的宣传片、发放宣传单、教师讲课的形式来获得艾滋病的知识;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对这些知识都不感兴趣”。对于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如果有同学得了这个病,应该会与他/她保持一定距离”,“如果我们班有人得了这个病,学校应该把该同学隔离起来”,其他的大部分认为“虽然我们应该对病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可是心里还是怕的,所以还会保持一定距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不会从心里排斥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开展综合干预后,有的学生说“以前只听说过艾滋病,但为什么会传染、怎么传染却不明白,你们开展活动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后遇到这些情况就懂得预防了”等。

2.1.3 教师访谈结果

教师比较认可在中学开展相关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必要性,但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和具体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学校也开展相关类似活动(青春期性教育、毒品等),教师认为“开展这些活动最大的困难就是宣传力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对艾滋病的教育有何需求及建议,他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目前学校比较缺乏有关艾滋病的教具(如挂图和音像资料、教材等);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政策基本未落实,相关教学开展很少,课程安排也相对不足”;有部分教师建议“要真正在中学生中做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仅开课还不行,还需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开展艾滋病的干预活动中,并建议应用多媒体教学、张贴艾滋病宣传画、开展艾滋病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艾滋病干预活动”。开展综合干预后,有的教师说“通过这次干预活动,自己对艾滋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干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我们会采用这种参与式健康教育方法”。

2.2 定量调查

2.2.1 一般情况

干预前共收回有效问卷1 352份,其中男生704名,占52.1%;女生648名,占47.9%。调查对象年龄为(14.43±1.30)岁。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1 295份,其中男生679名,占52.4%;女生616名,占47.6%。调查对象的年龄为(14.06±1.21)岁。

2.2.2 艾滋病获得途径及相关需求情况

基线调查显示,62.9%学生通过广播和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32.9%学生通过报纸和杂志,通过学校教育和看录像、电影分别只占27.7%,11.0%。而学生自己希望通过广播、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占40.9%,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和看录像、电影分别占35.9%和24.4%。62.2%学生偶尔关注艾滋病,而30.9%学生从不关注艾滋病。

2.2.3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通过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见表1。

注:*P<0.01。

2.2.4 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通过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见表2。

注:*P<0.01;()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3],预计2010年全球新感染者将会达到4 500万[4]。正处于特殊人生阶段的初中生往往会出现早恋、性行为、吸毒、纹身等异常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艾滋病的高危行为[5]。青少年的行为取向往往取决于其对某种行为危险程度的判断[6]。所以,在初中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定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尤其对艾滋病的3条传播途径比较了解。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共餐、一起学习、共用浴池等)能否传播艾滋病认识比较模糊。表明大部分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这势必增加对感染AIDS的恐惧,产生对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疏远、否定和歧视[7]。歧视的存在使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并拒绝主动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这会造成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难以发现,使预防艾滋病宣传及干预措施无法接近他们。同时,由于常常受到来自外界的冷漠、责难、歧视及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会因此而消沉,丧失自尊心,感到悲观失望,甚至报复他人和社会,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消除歧视不仅能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环节[8]。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教育。

中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来源将影响到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信念的形成、态度和行为取向[9]。调查显示,初中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教师和报纸杂志,希望以后再通过教师和朋友、同学获取艾滋病知识分别为35.9%,28.3%。说明教师在中学生艾滋病知识传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朋友、同学之间便于交流一些敏感话题,这在定性研究中也有一定体现。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教师讲解、播放录像、知识竞赛等)获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师也建议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调查还发现,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2~5条途径获得艾滋病知识,提示艾滋病知识宣传方式应多样化。

基线调查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不高,尤其对艾滋病的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比较低,这与以往的研究[9,10,11]一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后, 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各个题目回答的知晓率均较开展活动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示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在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上表现出较大的改观。干预前有69.8%的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一起学习。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不少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与有关研究[12,13]一致。

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 第4篇

关注HIV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生对HIV 感染母亲的产前咨询和指导要了解母亲对HIV感染的知情程度、产后预防作用和预防方法的理解,将HIV 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告诉母亲,帮助HIV阳性母亲做出最终的选择。

1.妊娠期的宫内感染可以通过胎盘或羊水传染给胎儿;分娩期经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感染新生儿;长期母乳喂养通过乳汁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和婴儿。

2.受母亲垂直传播给婴幼儿的感染,病情发展比其他途径感染或成人发展更快,由母婴垂直传播HIV感染的婴儿近50%在1岁时发展为艾滋病。

3.垂直传播的药物预防包括妊娠期宫内感染的预防,分娩时的预防和新生儿出生后的药物预防。应将用药的方法、疗效、花费告诉孕妇,使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预防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新生儿HIV 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1.平均胎龄小(平均为37周),未成熟儿和超未成熟儿的比例上升,分别为33%,18%。

2.低出生体重、小头畸形、其他畸形发生率高。

3.肝、脾、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

4.CD4百分比率(或CD4/CD8)下降。出生时CD4<30%,早期出现危重病情比例增加3倍。

5.平均IgG水平高于非感染新生儿。

三、新生儿药物预防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药物预防的方法与母亲产前和产时采取的预防方法有关(母亲产前和产时预防方案见相关章节),详细了解母亲产前、产时药物阻断的情况是决定新生儿出生后选择药物预防的依据:

(一)AZT+NVP联合用药方案

1.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只服用一次)。

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二)AZT方案

1.婴儿从出生后8~12小时开始用药,AZT糖浆2毫克/千克体重/次,每6小时1次。

2.母亲产前用药时间满4周,新生儿仅用1周AZT;母亲产前用药不足4周,新生儿连续用6周AZT。

(三)AZT+3TC方案

婴儿出生后8~12小时开始服用AZT 4毫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3TC 2毫克/千克体重,连续用药1周。

(四)维乐命(NVP)单剂预防方案

1.母亲按常规预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最多不超过6毫克(或混悬液0.6毫升),1次。

2.如果因某些原因产妇产前未能进行药物阻断,可参照以下方法阻断:

(1)产妇临产时服用NVP

服药2小时内分娩,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

服药2小时后分娩,则新生儿生后4小时内服用NVP 2毫克/千克体重即可。

(2)产妇临产时未服用NVP

新生儿出生后60分钟内服用首剂NVP 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至少在生后48~72小时内重复服用第二剂2毫克/千克体重(或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3.新生儿在服用NVP以后1小时内出现呕吐,应及时补服一剂,并观察1小时。

4.服用方法:NVP有两种剂型,混悬液为10毫克/1毫升,(混悬液0.2毫升/千克体重· 剂)可直接滴入新生儿口中。

片剂为20毫克/片(2毫克/千克体重·次,最大剂量不超过6毫克/千克体重·次),用水溶化后,用小勺或奶嘴喂入新生儿口中。

5. NVP方案是最具有实用性且最便宜的方案。花费少是其最大特点。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是NVP维乐命单剂治疗。

注 意

上述3种预防方法预防效果较好,但用药时间较长,依从性较差,费用昂贵。如果出现早产,预防效果也要受到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孕妇和新生儿的骨髓抑制情况。

四、喂养方式治疗

由于母乳中可以检测到HIV 病毒,HIV病毒可以经母乳传播给婴儿,长期母乳喂养将大大增加传播HIV的危险性。所以在3种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中,人工喂养是HIV病毒感染母亲最安全的选择。

在人工喂养有困难的地区,应该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帮助HIV感染的母亲对婴儿出生后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坚决不要混合喂养。

(一)人工喂养

HIV感染的母亲在整个哺乳期中应为婴儿提供干净、安全、营养的母乳替代品。

1.人工喂养必须使用干净开水。

2.喂养的器皿(奶嘴、奶瓶、小勺、杯子等)必须保持干净。

3.确信母亲能按照母乳替代品的配置要求配置。

4.人工喂养食品的选择

(1)配方奶粉:根据婴儿不同胎龄、不同月龄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基本的营养物质进行了改良,更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人工喂养的首选。

(2)新鲜牛乳: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或不能承受配方奶喂养的家庭,牛乳也是很好的选择。早产儿早期牛乳喂养,应适当稀释。在交通不发达地区可用牛乳制品代替新鲜牛奶。

(3)添加泥糊状食物:满4个月后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从1/4个鸡蛋黄开始,逐渐增加米糊、粥等其他糊状食品。增加泥糊状食物的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适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二)纯母乳喂养

如果母亲确实不能得到(购买、配给)干净、安全和营养的母乳代用品,或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人工喂养仍不能被母亲接受时,才可选择纯母乳喂养。若母亲选择纯母乳喂养,给予婴儿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由母乳喂养而致的传播。但应特别注意:

1.纯母乳喂养是指只用母乳喂养,不给婴儿吃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2.纯母乳喂养只能是短时间(3个月)的,长时间将大大增加感染机会。

3.建议纯母乳喂养不要超过4个月,4个月以后开始人工喂养,并逐渐添加泥糊状食物。这样既满足经济不发达地区HIV感染母亲的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母乳喂养HIV 感染的风险。在替换食物时应杜绝混合喂养的过渡。

4.如果在纯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亲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此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三)杜绝混合喂养

多项研究表明3种喂养方式(人工、纯母乳、混合喂养)中混合喂养母婴垂直传播的几率最高。HIV感染母亲的婴儿应避免混合

喂养。

艾滋病预防个人工作计划 第5篇

一、 指导思想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方位完善防控体系,全面落实法定防治职责,深化对标管理,推进比学赶超,优化防控策略,强化防治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建设和谐、稳定、美丽的某某镇提供有力的保障。

2020年我镇艾滋病防治工作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医治措施,推动“四免一关怀”为主题的艾滋病综合关怀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努力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二、 工作目标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艾滋病防治关系我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时间、艰巨的任务。充分熟悉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正常工作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履行镇、村(居)主体责任,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把这一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 加强宣传培训

1、医务人员培训

某某区第三人民医院要组织公共卫生科及各村乡村医生进行一次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的培训,真正加强医务人员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熟悉,让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得到进步和提高。

2、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

在星级饭店、宾馆大堂,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供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

政府、村(居)委会设立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每半年安排一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每年开展两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每个村设有5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固定标语或广告牌。公共场所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率100%。

3、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以教育部门为主,某某镇卫计办、三医院公卫科密切配合,在各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等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展艾滋病防控先锋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同伴教育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防控活动,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活动。利用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关爱活动。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校内青少年达到95%。

4、大众宣传教育

利用“结核病宣传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艾滋病日”的有利机会,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同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及诊所每季度最少展开一次针对救治者的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各村、居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微信、标语、宣传册等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在人员密集场所、农民工务工场地设立艾滋病防治宣传海报,防艾标识,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三)大力开展行为干预措施,扩大人群覆盖面

1、继续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禁毒禁娼工作,积极宣传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人群高危行为。

2、在我镇继续推广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干预工作,镇卫计办、三医院公卫科和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推广工作。对高危人群干预深入所辖娱乐场所,全面开展从业人员干预工作。经性传播干预措施覆盖卖淫妇女比例达70%以上。

3、大力提倡与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星级以上宾馆其客房内必须提供安全套,安全套摆放率100%。其他公共场所达95%。娱乐场所设立自动售套机或在吧台提供安全套。在所有的艾滋病性病防治机构为前来救治或咨询者免费提供安全套。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率达95%。继续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安全套推广开展检查,检查覆盖率100%。

4、在全镇开展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工作,确保1年1次,确保体检工作全面展开。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利用产前检查、婚前卫生咨询、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反对社会歧视。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并提供检测咨询服务。

三医院继续完善HIV快速检测筛查室,实现我镇孕产妇“逢孕必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保健、随访、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开展安全分娩医疗保健服务。提倡并指导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确保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四)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疫情监测及检测工作

1、进一步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报告网络和规范化的资料管理体系,为市疾控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特别是加强新报告感染者的随防管理比例,达90%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随访干预比例达70%以上。抗病毒治疗12个月病人按照要求完成随访的比例达70%以上。

2、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提供规范化咨询检测服务。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8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达85%以上。45-65岁首次就诊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30%。

(五)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1、规范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建立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健全治疗网络,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确保8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90%以上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得到相应的抗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

2、根据卫生部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对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员的cd4细胞、病毒载量和HIV耐药性等相关检测。尚未接收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50%。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cd4检测比例达到90%。每年至少完成1次病毒载量检测病人占正在治疗人数的比例达到90%。

3、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4、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建立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对孤儿做好安置和免费入学。

5、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开展帮扶活动,探索将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和管理纳入社区和乡村卫生工作,逐步实现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

(六)、加强血液的管理

预防艾滋病初中主题作文 第6篇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缓步走进草坪,入眼的是一幅幅铺在初冬干草上的拼布,写着逝者的名字,出生与死亡日期,家人与朋友的念想;入耳的是组织者缓慢朗读的逝者的名字,还有(美国)国旗和校旗随风敲打在草坪中央旗杆上的嗑哒哒声。除此之外,一片沉寂。人也并不多,在冬日里略嫌冷清地绕着拼布边走边看。组织者细心地在好几个拼布的角落上放下长方纸盒装面纸。

我想起田野时看的纪录片《瘟疫求生指南》,记得片中一个ActUp的感染者成员说,我们只是在做人类都会做的事情,并不应该因此受到惩罚(大意如此)。纪录片中出现了他的前妻和女儿;还有他和同伴们一起参与的_和占领行动;以及他对因占领活动而受阻的医药研咳嗽彼担铱煲懒恕A俳玻懒恕,何大一研究出“鸡尾酒疗法”,那场像是看不到尽头和希望的死亡斗争才得以缓和,至少在美国。

我想起田野时认识的一个朋友L。因为感冒发烧药物的影响,L在某次HIV快速检测时被初筛为阳性。他后来对我说,从初筛阳性到最后疾控中心确诊为阴性的这段时间里,他想了很多。到后来,居然是平静了,觉得这或许是一个重新认识生命、审视时间的机会。我的心钝钝地难受着。那种难受,有点像我在草坪上走过一幅幅拼布(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生命)时的心情。不是尖锐的疼痛和夺眶而出的眼泪,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淹煎。像是仲夏无处可逃的闷热,躲不过,亦发泄不出来。

从田野回来,我和导师说起艾滋病防治在田野活动中无处不在时,他告诉我自己的一个姐姐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死于艾滋病并发症的。我有点手足无措。他推荐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我还没看。

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工作计划 第7篇

性病、丙肝工作计划

根据卫生厅《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工作实施方案》 的要求,结合喀拉苏乡艾滋病工作实际,并累计前两年的工作经验,制定2014年乌尊布拉克乡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工作计划:

一、建立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工作组织管理机构(一)按照《乌尊布拉克乡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建立本乡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并结合本乡场实际做好当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二)乡卫生院要建立“关爱咨询室”,并设立咨询电话,安排掌握双语的咨询员开展咨询工作。提供优质的咨询、检测、药物阻断服务,实施逢孕必检、住院必检工作,努力提高HIV、梅毒和乙肝检测率、住院分娩率、孕期服药率,尽量减少母婴传播率。

二、工作目标(一)总目标

提高目标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工作重要 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适合我乡实际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孕产妇 提供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二)具体目标

1.建立健全适合我乡实际情况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传播”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90%以上。3.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率达到90%以上。

4.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达到70%以上。5婚前保健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率85%以上。

6、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85%以上

7、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80%以上

8、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及18月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我乡卫生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集中开展3-4 次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传播主题活动。利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12.1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节日,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配合村卫生室,年内开展3-4次健康教育进村活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

四、逐级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全乡医疗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能力建设。

为提高乌尊布拉克乡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传播工作水平,保障各项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要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服务能力,规范咨询、实验室检测和诊治技术,加强普遍性防护,减少医院感染及职业暴露。妇幼保健院要规范的、有计划的开展逐级培训。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开展孕产妇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人员通过短期培训、讲座、例会、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我乡医疗服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性病和丙肝传播防治知识及服务技能。

1.卫生院院长、妇幼专业及助产士、儿科、检验科、防疫科、护理等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业务培训班。

2.我乡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对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保健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年内培训次数不少于4次。

(二)组织专家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我乡卫生院,组织本乡相关工作人员对村级保健工作的开展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三)开展督导预评估

我乡卫生院,每季度组织一次相关工作人员对村级保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评估。

乌尊布拉克乡卫生院

初中预防艾滋病计划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2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12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604份,有效率为84.8%。其中男生310名(51.3%),女生294名(48.7%);初一学生306名(50.7%),初二298名(49.3%)。平均年龄(13.71±1.07)岁。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79.5%,初中占18.6%,高中及以上占2.0%;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35.8%,初中占55.1%,高中及以上占9.0%。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等。现场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学生无记名自填问卷后,将问卷封入信封内,由调查人员收回。

1.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重复录入,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学生预防AIDS知识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在被调查的604名学生中,分别有41.2%,70.3%,59.3%的学生知道HIV可以通过性交、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分别只有16.1%,20.9%,23.0%的学生知道HIV并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礼节性握手/拥抱/亲吻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见表1。

根据艾滋病知识内容,大体将其分为AIDS传播途径、AIDS不传播途径、AIDS性质、AIDS防治4类知识,并将其计分,答对1题记1分,将各类知识题目得分相加,除以题目数,得4类知识的因子分(分值范围0~1)。各类知识因子分比较,由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性质(0.56)、传播途径(0.53)、防治知识(0.41)、非传播途径(0.23)。

将所有AIDS知识题目得分相加,得总分(范围0~23)。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间AIDS知识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男生AIDS知识得分(10.5±4.9)高于女生(9.5±4.2),初二学生AIDS知识得分(11.0±4.8)高于初一学生(9.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性别=2.618,P=0.009;t年级=5.163,P<0.01)。

方差分析显示,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其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父=0.989,P=0.373;F母=0.058,P=0.944)。

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由多到少依次为电视(56.3%)、书/报刊/杂志(47.5%)、广播(21.5%)、医生/护士(19.4%)、朋友(14.4%)、学校教师(11.8%)、父母(9.1%)、互联网(8.8%)。有79.7%的学生回答在学校里没有听教师讲过有关艾滋病方面的内容。

2.2 预防艾滋病相关态度

有83.6%的学生对“人类最终能战胜AIDS”有信心,88.6%的学生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有关AIDS知识;85.8%的学生表示应该关心并帮助HIV感染者,61.6%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继续做朋友;然而只有31.3%的学生同意允许HIV感染者学习和工作,29.8%的学生不同意将HIV感染者隔离;分别只有13.7%,20.4%,24.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学习和握手。

将预防AIDS相关态度题目计分,每题赋值范围1~5分,总分范围9~45分,分数越高,表明态度越正确。比较不同年级、性别以及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之间的学生态度得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初二学生态度得分(25.9±4.3)高于初一学生(2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间的学生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艾滋病知识得分,将学生分为≤8分组、9~16分组和≥17分组,比较各组间学生预防艾滋病态度得分,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17分组的学生预防艾滋病态度(28.7±5.0)明显高于9~16分组(25.6±4.4)和≤8分组(24.5±3.8)的学生得分(P值均<0.01),9~16分组学生态度得分明显高于≤8分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2.3 性行为

有2.3%的学生回答有过性交行为(12/511)。分别有2.3%的男生和2.4%的女生回答有过性交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P<0.05,**P<0.01。

3 讨论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55%,其中农村初中(包括普通和职业初级中学)有在校学生2 252万名,约为城市初中学生的2倍[2]。在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受益,还可以通过学生向家庭成员和同伴传播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有利于农村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为促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2003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大纲要求初中教育内容中的预防AIDS基本知识包括:(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并要求学校从初一开始进行预防AIDS教育。如在被调查的初二学生中分别只有42.3%,76.2%,60.1%的学生知道HIV可通过性交、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只有17.8%,25.5%,29.5%知道HIV并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礼节性握手/拥抱/亲吻传播。结果与辽宁、甘肃农村初中生以及灵壁县农村中学生的调查结果[2,3,4]相似。提示农村初中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尤其是缺少日常生活中不传播HIV的知识。在教育中,要注意预防AIDS知识教育的全面性。

研究还显示,分别只有13.7%,20.4%,24.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学习和握手。与宜春市农村初中生和安徽灵璧县乡镇农村中学生调查结果[4,5]相似。学生预防AIDS态度随着预防AI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越正确,提示学生缺少预防AIDS知识是导致其对HIV感染者不够宽容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在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的教育,还要注意不歧视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6]。

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在5万HIV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占56.9%,注射吸毒传播占42.0%,母婴传播占1.1%[1]。提示性传播已成为我国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青少年婚前性交行为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一个危险因素。本组有2.3%的初中生报告有过性交行为,知道HIV可通过性交行为传播的学生只有41.2%。提示应重视初中学生中的性交行为问题,在学校预防AIDS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http://www.unaids.org.cn(2008-11-05).

[2]陈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关注农村地区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392名农村初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研究报告.中国性科学,2007,16(12):3-6,14.

[3]马迎华,李农,王超,等.对甘谷县250例农村中学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调查.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1):39-41.

[4]杨武步,李瑞雪.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65-267.

[5]张思明,李松柏,施少平.宜春市农村初三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83-884.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社 会及对每个师生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确保师生健康,以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的稳 定,为平凉市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建立领导机构 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特组建平凉铁路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工作领导组。组 长:王林虎 副组长:薛波 李添丁 张学勤 组 员:李希云 易发宁 田文军 李晓妹 张平宋小兰

三、工作重点 青少年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好奇心强,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他们萌生了更多的梦想和 实现梦想的愿望,正是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尚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到艾滋病

的侵袭,而他们现在又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最好阶段,在此期间重点要向 他们灌输一些防治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坚定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方式,避免 可能导致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宣传教育,使校内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 100% 以上;力争在 2 年内对所有教职工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率达 100%;艾滋病 致孤学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并有效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提 高师生的健康水平。2.让师生了解艾滋病及其表现的症状。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 疫缺陷综合症”。它的临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状病毒携带状态,继之发展为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出现发热、倦怠、盗 汗、消瘦、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鹅口疮、口唇疹及带疱 疹等,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艾滋病,无特效治 疗,病死率极高,称为二十世纪瘟疫。3.让师生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4.让师生了解掌握如何预防艾滋病。

四、要求及措施 1.要充分认识艾滋病对广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建立预防艾滋病健康 教育工作领导组,

上一篇:《加盟连锁店规章制度》下一篇:上海大众车间5S考核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