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思恋教案

2024-06-17

圆圆的思恋教案(精选9篇)

圆圆的思恋教案 第1篇

活动名称:圆圆的东西

活动目标:发现生活周围到处有圆,了解圆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黑板,长板凳,图片(圆圆的东西),毛根,报纸,糖果纸,彩色手工纸,剪

刀,水彩笔,玻璃胶,丝带,金银粉,彩色珠子,长条纸,压花片。

活动重点、难点:了解团圆的象征意义。

活动流程(实录):

一、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圆——了解和交流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最近我们都在讨论圆圆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圆圆的东西?”(请个别幼儿交流)

幼:“我妈妈的化妆盒是圆圆的,上面的小球也是圆圆的。”

师:“圆圆的化妆品盒上面还有圆圆的装饰物”

幼:“我看到橡皮筋上面小球是圆圆的”

师:“漂亮的橡皮筋。”

幼:“戒指是圆圆的。”

师:“原来很多装饰物也是圆圆的。”

幼:“会亮的球也是圆圆的。”

师:“这个圆圆的球真漂亮,还会发光的呢!”

幼:“头是圆圆的,眼睛是圆圆的”

师:“郑翰本领真大,找到身上那么多圆圆的东西哦!”

二、看看说说,了解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丰富与梳理幼儿的生活经验

(1)圆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师:“婷婷老师也找了很多圆圆的东西,在我的小电影里,有我找到的圆圆的东西,请你们边看边找小电影里有哪些圆圆的东西。”(播放影片)

幼:“车子的轮胎是圆的。”

幼:“小推车的轮子是圆的。”

幼:“还有妹妹的头是圆的。”

幼:“篮球筐也是圆的,篮球也是圆的。”

幼:“溜冰鞋的圆圆的下面的轮子。”

师:“这是什么啊?”

幼:“自行车”

师:“这个我告诉你们哦,是粉刷匠叔叔,粉刷墙壁的滚筒刷。”

幼:“呼啦圈是圆圆的。”

2、(把已经贴好图片的黑板转过来)

师:“你们刚才是不是找到了很多圆圆的东西呀?看看是不是它们都在我的小黑板上啊?”

师:“刚才我听到你们第一个就说到了车轮是。婷婷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圆的呢,可不可以把他换成方形的呢?”

幼:“不做成圆的,汽车就开不动了。”

师:“为什么不做成圆的就开不动了啊?”

幼:因为有一个一个的尖角。

师:“什么东西有尖尖角啊?如果把轮子做成方方的就有4个尖角了有了4个角车子开起来会怎么样啊?”

幼:“会卡住,会滚不起来的。”

师:“是啊,把轮子做成方方的,滚到角的地方就会卡住,滚也滚不起来。”

师:“方方的不能做成轮子,那么三角形、长方形能不能做成轮子呀?”

幼:“不行。”

师:“为什么呀?”

幼:“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角。”

?

小结:这下我知道了,有角的形状(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都不能滚,所以,要滚的东西就一定要做成圆圆的。

师:“请你们来找一找,我这里那么多东西,除了车轮,还有什么你们觉得一定要是圆圆的?”

幼:“呼啦圈。”(圆圆的呼啦圈能转起来,还可以拿它做游戏呢!真开心!)

幼:“篮球是圆圆的”(圆圆的篮球又能拍,又能滚,还可以用它来比赛!真有趣!)

幼:“轮滑的轮子”(溜冰鞋上圆圆的轮子让我们溜得更快,更开心!)

幼:“滚筒刷”(圆圆的滚筒刷,让粉刷匠叔叔刷墙壁刷得更快,更方便了。)

?

小结:圆圆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乐趣。圆圆的东西好处可不只这些哦!

(2)圆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安全

1、师:“今天婷婷老师带了一个奇怪的东西,请你们来猜一猜它有什么用处呢?”

(教师走到幼儿面前,给每一位幼儿仔细看一看。)

师:“可以摸一摸。”

师:“谁来告诉我,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

幼:“是放在桌子角上的,如果桌角是尖尖的话,不小心撞到会很痛的。”

师:“Lucy说的你们都同意吗?”

幼:“同意”

师:“好下面我请一个朋友来试试看,把它装在这个长长的小小的桌子上。谁愿意来试试看。”

师:“下面一个朋友上来摸摸看,这边和这边,有什么不一样?”

幼:“这边是感觉尖尖的,那边是感觉圆圆的。”

师:“她感觉,有奇怪东西的那边是圆圆的,这边是尖尖的。还有谁想上来试试看?”

幼:“我感觉到这里是圆圆的,这里是尖尖的。”

师:“他说,我感觉到,这里是圆圆的那里是方方的,说得真完整。”

幼:“我觉得这里肯定是毛毛的,那里是滑滑的。”

师:“那你上来摸摸看,这里是不是毛毛的呀?”

幼:“是的。”

师:“是有点光滑,没有另一边那么粗糙是吗?”

师:“尖尖的角如果小朋友在家里跑,撞在尖尖的角上会怎么样啊?”

幼:“会很疼的,会流血的。会受伤的。”

师:“那如果撞在这个奇怪的东西上,会怎么样呢?”

幼:“软软的,圆圆的。“

师:“所以,这个东西,把桌角变成圆圆的,就可以保护我们,它的名字就叫做尖角保护器。”

?

小结:有了尖角保护器,尖尖的角就变得圆圆的,撞到也不会疼了。

2、师:“除了尖角保护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做成圆圆的可以保护我们呢?”

幼:“钟”

师:“是保护我们的东西哦!”

幼:“车轮是圆的。”

师:“刚才老师问的是什么东西做成圆圆的是可以保护我们的?”

幼:“头盔、护膝”

师:“溜冰的时候,头盔做成圆圆的、硬硬的也不会让我们受到伤害。”

幼:“棉花也能保护我们。”

师:“怎么保护我们,你说说看。”

师:“棉花做成圆圆的,如果我们的手撞在棉花上也不会感觉到疼是吗?”

幼:“棉花在验学血的时候可以放上棉花。”

师:“可以帮助我们止血是吗?”

师:“婷婷老师也找了一样你们平时都见到过的圆圆的东西,请你们看看我找到了什么东西呀?”(出示海洋球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呀?”

幼:“海洋球。”

师:“你们都玩过吗?”

幼:“玩过”

师:“那如果婷婷老师把这个圆圆的海洋球做成方方的,三角形的,行不行啊?”

幼:“不行”

幼:“会刺到手的。”

师:“哪里会刺到手的?”

幼:“尖尖的地方。”

师:“如果把海洋球做成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它们尖尖的角就会刺到手了。”

幼:“如果有尖尖的角,会把手扎破的。”

?

小结:圆圆的海洋球又软又光滑,没有角,让我们既能玩得开心也能够保护我们。

(3)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师:“我们找了这么多,有的圆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有的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还有一些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你有没有找到过哪些你觉得很美丽的圆圆的东西呢?”

幼:圣诞花环。

师:“如果把圆圆的圣诞花环布置在教室里,一定会让我

们的教室更加美丽!”

幼:“苹果是圆圆的。”

师:“你觉得圆圆的苹果哪里好看?”

幼:“红红的。”

师:“红红的,圆圆的形状LUCY很喜欢。”

幼:“孔明灯。”

师:“孔明灯是有点长长的,圆圆的。放飞到天上去,像一个个气球一样的,是吗?”

幼:“电灯。”

师:“电灯的哪里是圆圆的啊?”

幼:“前面的圆圆的地方。”

师:“你觉得圆圆的灯泡很漂亮吗?”

幼:“它开起来,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师:“他喜欢圆圆的,五颜六色的灯泡。”

2、师:“哇,你们找了这么多,婷婷老师也找到了一张照片,上面也有圆圆的东西。”(出示东方明珠)

师:“有没有找到呀?哪里是圆圆的呀?”

幼:“上面的球是圆圆的。”

师:“东方明珠上面的三个球是圆圆的,还有吗?”

幼:“它下面的脚上也有圆圆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东方明珠的脚上面也有三个圆圆的球。”

幼:“东方明珠上的灯也是圆圆的。”

师:“晚上,东方明珠上的灯打开来,很漂亮,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挂在空中,到了晚上还会发出灿烂的光呢,真是美极了。

师:“圆圆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这么美,所以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圆的东西。”

师:“在我们中国,圆圆的东西,还有一个特别的意思,就是团团圆圆。”

(4)圆代表着幸福和团圆

师:“请你们来看一看,什么东西是代表团团圆圆的呀?”

幼:“汤圆、月饼、灯笼。”

师:“我们看了那么多圆圆的东西,谁知道团圆是什么意思呀?”

幼:“就是大家都在一起,不吵架也不生气,有礼貌。”

师:“是啊,团圆就是大家聚在一起。”

幼:“团圆就是每个人都抱在一起。”

师:“来我们来抱一抱,原来这就是团团圆圆。”

师:“汤圆、月饼、灯笼,你们都看到过吗?是在哪里看到的啊?哪里看到的呀?”

幼:“我过年的时候,看到汤圆、月饼、和灯笼。”

师:“月饼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呀?”

幼:“中秋节。”

师:“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汤圆,真热闹!”

师:“中秋节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边吃月饼边看圆圆的月亮,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师:“圆圆的大红灯笼,挂在门口,让我们全家都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

三、装扮团圆树——在操作中加深幼儿对圆的感受

师:“婷婷老师把团团圆圆树请来了,现在就请你们用后面的材料来为团团圆圆树装饰一下,让这棵树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圆圆的。老师准备的材料,有些是圆圆的,有些是需要你们把它变成圆圆的样子。准备好了吗?去试一试吧。”

师:“每个人都装饰过团团圆圆树了吗?好,接下来让我们回去和教室里的朋友一起装扮团团圆圆树吧!”

圆圆的思恋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字6个,识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3、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出示课件),你能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沙粒吗?(小小的沙粒、黯淡无光的沙粒„„)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暗淡无关的沙粒,那珍珠呢?(出示课件)(这是圆圆的珍珠,:这是珠光闪闪的珍珠„„)师:在珠光闪闪的珍珠和黯淡无光的沙粒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颗 珍珠 钻进 简直 动摇 坦然 嘲笑 海潮 猛然 异想天开 有用之材 议论纷纷 牢狱 风和日丽

(比较“嘲”与“潮”;理解“异想天开”;“有用之材”课文中讲了谁想成为什么样的有用之材?)

(1)现在老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看看屏幕上的生字词你都会了吗?请同学先自己读读

(2)有没有同学愿意当小老师带领着大家读读这些字词。(请两个同学,一人读两排)

(3)现在大家读得更流利了,我们全班来展示一下。

(4)有了小老师的带读和全班的齐读,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请一组的一排开火车读)

(5)大家看看课文的生字条,书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把字写在田字格里,相机指导“颗”、“纷”、“简”、“摇”)

3、再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写的是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的嘲

、议

摇,钻

。几 十

年 后

成一

珠的故事。)板书: 沙粒→ 珍珠

5、图片出示一颗沙粒和一颗珍珠的对比

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珍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生:——沙粒怎么会变成珍珠呢?

6、默读课文,按照自己的理解,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和同桌交流交流。

第一部分(1-5):一颗圆圆的沙粒想要变成珍珠,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和议论,但它并没有动摇。

第二部分(6-9):时光逝去,圆圆的沙粒逐渐被同伴们遗忘了。第三部分(10-12):几十年过去了,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三、学习课文

1、这颗圆圆的沙粒有着什么样的梦想?

指名回答,同时出示句子,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在说这句话时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十分真诚)现在你就是这颗沙粒,快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梦想?(指名读)你听出什么了?

2、小沙粒真诚地告诉同伴们它的梦想,同伴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3、师:让我们来在再现这发生在海底的这一幕,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注意“真诚”的语气和“嘲笑”的语气该怎么表达? 生读

师:通过查字典,请告诉老师“嘲笑”在字典是什么意思?

生:在字典中是“讥笑、取笑”的意思。我认为在课文中是其他的沙粒对圆圆的沙粒的理想不理解。

师:在生活中有被人嘲笑的经历吗? 生: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我想参加,体育委员说,长这么胖,别丢人!我觉得他这么嘲笑我是不对的。

„„

师:被人嘲笑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同伴们这么嘲笑圆圆的沙粒,它动摇了吗?在书上画出句子,指名读,再齐读,同时理解“坦然”。

师:小沙粒钻进了蚌壳里,同伴们都——议论纷纷,同伴们是怎么议论的,和同桌读一读。

出示:“啊呀,从今以后,„„涛声了!”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对沙粒的遗憾,惋惜)

师:我们再来把对沙粒的遗憾和惋惜读出来。生:带着遗憾和惋惜读

师:小沙粒只是看不到“美丽的阳光”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省略号!

生:小沙粒原本和同伴们生活在景色优美的大海边,想一想它还看不到什么,听不到什么了?(课件出示:它再也看不见(),听不见()。)

师: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我们就叫议论纷纷。小沙粒为了要变成一颗珍珠,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

出示句子:它简直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师:这里的牢狱是指? 生:——蚌壳。

师:蚌壳里是怎样的呢?与大海比较,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呀? 生:蚌壳里什么也看不见,黑暗,恐惧,孤独,寒冷„„ 师:又是省略号,为什么又用省略号? 生:——牢狱里还有很多可怕的东西。师:真是太可怕了,再读句子,读出可怕。

生读

师:沙粒们说的是事实吗? 生:——是

师:沙粒们的议论,圆圆的沙粒可是听得——清清楚楚,圆圆的沙粒能出来吗?

生:能,有一条缝 师:它动摇了吗? 生:——没有

随意指名一学生,师:如果你是圆圆的沙粒 师:你出来吧。生:——不出来

师:出来吧,外面有好多小伙伴一起聊天一起玩,可开心了,出来吧 生:——不 师:为什么

生: ——我要成为一颗珍珠,我要成为有用之材。

(决心还不够坚定,我估计会动摇,变不成珍珠)

再指名,师:你出来吧.生:——不出来

师:出来吧,外面不仅有好多小伙伴一起聊天一起玩,还有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滚滚的涛声,飞翔的海鸥,出来吧

生:——不

师:为什么

生: ——我要成为一颗珍珠,我要成为有用之材。

师: 我再问下面的每一颗圆圆的沙粒:

你出来吧,生:——不出来

师:出来吧,外面有好多小伙伴一起聊天一起玩,还有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不会有孤单和寂寞,不会有寒冷和黑暗,出来吧

生:——不

师:为什么?

生: ——我要成为一颗珍珠,我要成为有用之材。

师: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圆圆的沙粒“坚定不移”绝不动摇的信念。

(板书:坚定不移)

是啊,圆圆的沙粒为了变成珍珠,就这样坚定不移地躲进了蚌壳,就这样过来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它最后变成什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看看。

第二课时

一、师:圆圆沙粒下定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请大家闭上眼睛。就这样,圆圆的沙粒坚定地待在蚌壳里(师配乐朗诵6——9)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它的同伴们遗忘了。„„

请大家睁开眼睛,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想一想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圆圆的沙粒在做什么呢?想什么呢?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把自己的想法用一段话写在第9自然段的旁边。

生:我想它肯定整天睡大觉,一心只想早点变成珍珠。生:它也许会想起外面精彩的世界,很想出去看看。

生:它每天都砸计算着日子,心想自己变成了珍珠会是什么样子。生:它每天都砸努力,要使自己早点变成珍珠,实现自己的理想。师:大家都能理解这颗圆圆的沙粒。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姑娘惊喜地叫道:—— 生: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现在,你就是这位采珍珠的姑娘,当你看到这颗珍珠时,你会怎样赞叹?(指导读姑娘的赞叹)生读。

师:你们的赞叹被沙粒们也听到了,他们说了什么?自读11、12段,想想几十年后,沙粒们和珍珠相见会说些什么,同桌练习。„„

二、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还是一颗普通的沙粒吗?它还是 一颗怎样的沙粒?

交流:不轻易放弃自己梦想的沙粒,有理想的沙粒„„

其实孩子们说的这些就是沙粒能变成珍珠的原因。

师:说的真好,你们查找了资料,知道沙粒是怎样变成了珍珠的吗?

2、学生交流查找资料,师用多媒体演示沙粒变成珍珠。

3、师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把它写在课文的后面。„„

圆圆的思恋教案 第3篇

(初稿)

教学目标

通过抓文中的关键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拆词等方法理解“有用之材”“异想天开”“嘲笑”“坦然”“议论纷纷”等词语, 体会“只有有真诚的梦想、坚定的行动和不懈的坚持才会成为有用之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共同研究: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

步骤一:自主合作, 小组交流

1.在课文里画出描写沙粒变成珍珠的语句, 并在课文旁边批注。

2. 交流沙粒 变成珍珠 的原因。

步骤二:全班交流, 深入理解

1. 体会圆圆的沙粒的“真诚的梦想”。

圆圆的沙粒的梦想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好看吗? (不是, 是为了成为有用之材。)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什么是“有用之材”?

其他的沙粒有什么反应? (嘲笑)

为什么嘲笑? (因为圆圆的沙粒异想天开)

结合上下文谈谈, 什么是“异想天开”?

面对嘲笑, 你认为圆圆的沙粒会动摇吗? (不会, 因为有真诚的梦想。)

2. 体会圆圆的沙粒的“坚定的行动”。

(1) 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 仅仅靠想法就可以吗? (不可以, 还需要行动。)

(2) 怎么行动的? (坦然钻进蚌壳)

(3) 结合下文谈谈什么是“坦然”? (面对“议论纷纷”, 没有动摇, 平静地钻进去。)

(4) 什么是“议论纷纷”? (介绍“纷”的字理)

(5) 圆圆的沙粒面对议论纷纷, 能坦然钻进蚌壳, 可见行动的坚定。

3. 体会圆圆的沙粒“不懈的坚持”。

想象一下, 在变珍珠的这几十年里, 圆圆的沙粒将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会怎么想, 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小组汇报。

总结:圆圆的沙粒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都没有动摇, 他都坚持了下来。

步骤三:总结提升, 拓展思维

只有有真诚的梦想、坚定的行动和不懈的坚持才会成为有用之材。

拓展阅读《河蚌与珍珠》。

点评指导:

1. 研磨“提问”, 开放思维的空间

西方学者 德加默曾 说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共学的问题如何设计?我赞赏张老师的做法———主问题设计。

好的主问题要立足于“语言”。张老师执教《圆圆的沙粒》的主问题是“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 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语言本身:要通过“有用之材”体会“梦想”;通过“异想天开”“嘲笑”“坦然”“议论纷纷”理解“坚定的行动”;通过想象“在沙粒变珍珠的这几十年里, 他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沙粒又会怎么想, 怎么做?”体会“坚持”;最后得出答案“只有有真诚的梦想、坚定的行动和不懈的坚持才会成为有用之材”。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运用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拆词”等方法, 可以说文本的人文价值与语言的工具实践实现了较好的融合。

好的问题能成为“合作”的引爆点。这节课的主问题有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呢?我认为有促进, 一节课学生确实都在解决问题, 但是还有改善空间。虽然确实是一个主问题的贯穿, 但在实际课堂上却变成了三个大问题:“圆圆的沙粒的梦想是什么?”“圆圆的沙粒的行动是什么?”“圆圆的沙粒是怎样坚持的?”这三个问题下又有若干个小问题。在教学实录中我统计出40个小问题。换句话说, 主问题名存实亡, 表面上是一个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 实际上还是教师牵引的“满堂问”。这就说明主问题的设计还有欠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文本, 找到该文本的独特的教学价值———“读懂文本”;进一步挖掘学生问题, 发现学生的真问题———“读懂学生”。

“写法决定教法。”在我看来, 《圆圆的沙粒》在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对比。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进行了4次对比。第一次对比, 第1、2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有梦想, 其他的沙粒嘲笑;第二次对比, 第3、4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有行动, 其他的沙粒议论纷纷;第三次对比, 第5~9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坚持, 其他的沙粒遗忘;第四次对比, 第10~12自然段, 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珍珠, 其他的沙粒赞美。四次对比形成一条线, 贯穿全文。教学中 , 这条线是 学习的重 要路径。

学路召唤教路。我们回顾

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为什么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圆圆的沙粒是怎么样变成珍珠的?”“其他沙粒为什么嘲笑圆圆的沙粒?”“圆圆的沙粒是怎么样度 过这几十 年的 ? ”……学生提这些问题是潜意识的, 而这些问题无疑都关注了两方面:“圆圆的沙粒”“其他沙粒”。

回过头来看“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珍珠?”这一主问题, 这是一个笼统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让三年级的学生无从下手。根据文本“对比描写”的特点, 根据课堂学生质疑的学情, 若把问题改造一下, 变成“为什么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珍珠, 其他的沙粒没有变成呢?”这个主问题, 就能抓住文中圆圆的沙粒和其他沙粒的四组对比, 从而使得主问题贯穿全文, 避免了教师琐碎的提问。学生有了适用的“脚手架”, 才能真正展开“自主、合作、探究”。这样, 文章主题也变得丰厚起来, 不仅仅表现了圆圆的沙粒的梦想、行动和坚持, 而且另外一个主题也呼之欲出:面对同伴“异想天开”的梦想, 不应该去嘲笑和议论, 反而应该去汲取力量。

2. 巧用“整合”, 拓展思维的空间

我对拓展文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河蚌与珍珠》作为拓展文章, 可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但是从“语用”的角度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来思考, 和这节课的关系不大。这样会使加重学生负担的可能性多一些, 拓展的效果少一些。

清华附小在北师大版教材的基础上, 还整合了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中的典范篇目。这些整合进来的篇目因为其典范性有着不可动摇的存在价值, 但是如果使用不好只能成为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鸡肋”。整合不是叠加, 不是拼凑, 而是基于意义的建构, 是在较高层次上的意义创生。《爬天都峰》是这一单元整合进来的文章。所以, 我考虑能不能把这两篇课文整合一下呢。

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与写法:“面对同伴‘异想天开’的梦想, 不应该去嘲笑和议论, 反而应该去汲取力量”是《圆圆的沙粒》从反面得来的主题。《望天都峰》是一篇从正面讲述这个主题的经典课文, 天都峰如此高, 如此陡, 小妹妹和老爷爷一开始都有些不自信和惊讶于对方的勇气, 但是互相从对方汲取力量, 最后都成功地登上了天都峰。把这两篇文章整合在一起, 一正一反, 有助于学生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和思维的深化。而且有了《圆圆的沙粒》一课中对比的手法的学习, 更容易体会《爬天都峰》中微妙的对比。所以, 这两篇文章完全可以整合在一起, 真正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 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

(修改稿)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圆圆的沙粒和其他沙粒的不同,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拆词等方法理解“有用之材”“异想天开”“嘲笑”“坦然”“议论纷纷”, 体会“只有有真诚的梦想、坚定的行动和不懈的坚持才会成为有用之材”和“面对同伴‘异想天开’的梦想, 不应该去嘲笑和议论, 反而应该去汲取力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共同研究:为什么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 而其他沙粒没有变成珍珠?

步骤一:整体阅读, 发现“对比”

1. 默读课文, 在课文里用两种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圆圆的沙粒和其他沙粒的不同表现。

2. 同桌交流:选一组圆圆的沙粒与其他沙粒的不同表现, 分角色读一读。

3. 全班交流:同桌选一组圆圆的沙粒与其他沙粒的不同表现, 分角色展示朗读。

4. 思考:听了同学们的朗读, 你们有什么发现? (发现要点:全文有四次不同表现的对比。师相机总结“对比”的写法。)

步骤二:自主合作, 小组交流

出示共学提示:任选一组对比, 圈画出关键字词, 结合关键字词思考:为什么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 而其他沙粒不能呢?

自学完成后, 与组内同学交流。

步骤三:全班交流, 深入理解

预设一:

1. 汇报第1、2自然段:圆圆的沙粒想成为有用之材, 其他的沙粒嘲笑。

策略:抓“有用之材”“异想天开”“嘲笑”等关键词, 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

2.小组汇报。

小组1号:我们圈画的关键词是“有用之材”。圆圆的沙粒的梦想是像珍珠一样成为有用之材。

小组2号:我们圈画的关键词是“异想天开”。小沙粒想变成珍珠就是异想天开, 一点都不现实。因为不现实, 所以才遭到嘲笑。

小组3号:我们圈画的关键词是“嘲笑”。嘲笑就是笑话别人。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 其他沙粒都觉得不可能, 所以笑话他。

小组4号:我来总结。圆圆的沙粒有真诚的梦想, 其他的沙粒不但没有, 反而嘲笑有梦想的沙粒, 所以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 其他沙粒不能变成珍珠。

预设二:

1. 汇报第3、4、5自然段:圆圆的沙粒坦然钻进贝壳, 其他沙粒议论纷纷。

策略:抓“坦然”“议论纷纷”等关键词, 运用结合上下文、字理等方法理解。

2.小组汇报。

小组1号:我们圈画的关键词是“坦然”。沙粒听到同伴的嘲笑和议论纷纷, 还能平静、自然地钻进蚌壳, 这就是坦然。 (或者:“坦”就是平, “然”就是样子, “坦然”就是平静的样子。)

小组2号:我们圈画的关键词是“议论纷纷”。 (教师相机补充“纷”的字理知识)

小组3号:我来总结。圆圆的沙粒面对嘲笑和议论纷纷, 还能坦然地钻进蚌壳, 所以他能成为珍珠。其他的沙粒不仅不会钻进去, 还议论钻进去的沙粒, 所以不可能变成珍珠。

预设三:

1. 汇报第6、7、8自然段:圆圆的沙粒坚持了几十年, 其他的沙粒遗忘。

策略:想象。

2. 想象一下, 在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中, 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其他沙粒又会怎么想, 怎么做?

3.小组汇报。

总结:圆圆的沙粒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他没有动摇, 都坚持了下来。

步骤四:总结提升

通过对比, 你想对其他沙粒说什么?

预设一:只有有真诚的梦想、坚定的行动和不懈的坚持才会成为有用之材。

预设二:面对同伴“异想天开”的梦想, 不应该去嘲笑和议论, 反而应该去汲取力量。

步骤五:拓展思维

1. 阅读《爬天都峰》, 用两种不同的符号画出“我”和老爷爷的不同表现, 找出关键词并批注。

2. 小组交流补充, 思考这篇文章和《圆圆的沙粒》的相同之处。

3. 总结:“面对同伴‘异想天开’的梦想, 不应该去嘲笑和议论纷纷, 反而应该去汲取力量”是《圆圆的沙粒》从反面得来的主题。而《望天都峰》恰恰是一篇从正面讲述这个主题的经典课文, 天都峰如此高, 如此陡, 小妹妹和老爷爷一开始都有些不自信和惊讶于对方的勇气, 但是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 最后都成功地登上了天都峰。

4. 联系生活, 运用对比的手法说一说自己身边或者阅读过的类似这样的故事。

教后反思

王老师指出的问题确实是课堂上师生都感到特别费劲的地方, 修改以后再到其他班试教, 感觉流畅了很多, 其中最明显 的改变是 学生的表现。

第一次教学, 最头疼的是一直拖着学生走。教师不断地启发, 学生才能答出一个碎片, 然后又在碎片上启发、纠缠, 而且还要考虑怎样过渡到下一个碎片。以第1、2自然段的教学为例, 这一段讲的是圆圆的沙粒有真诚的梦想, 其他沙粒嘲笑他。第一次教学以“为什么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为主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 学生都直接去第3、4自然段寻找答案———圆圆的沙粒钻进了蚌壳, 很少能想到圆圆的沙粒需要先有梦想, 第1、2自然段往往被学生忽略。于是我启发学生:“就这样直接钻进蚌壳吗?”有的学生回答说“是”, 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他先下定了决心”。我不得不直接说:“你们看看第1、2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得先想变成珍珠吧?”学生恍然大悟, 但这个恍然大悟一点思维含量都没有。接下来, 通过了解珍珠的用途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有用之材”后, 又让学生用拆字法理解“异想天开”, 联系生活理解“嘲笑”, 等等。待完成这个环节, 学生差不多已经忘了主问题是什么。我又启发学生:“圆圆的沙粒要变成珍珠, 仅仅靠梦想就可以吗?”学生不太明白, 我又继续启发“是不是还需要行动”, 然后才能开始第二环节的学习。

修改后的主问题是:“为什么圆圆的沙粒能变成珍珠, 其他的沙粒不能?”学生很容易明白问题指向什么, 并能很快找到全文的四组对比, 而且不需要像第一次教学一样必须按照“梦想———行动———坚持”的顺序, 而是从任何一组对比开始都可以, 这就避免了生硬的过渡语。每一部分, 我也不用一个词一个词地去提问讲解, 而只是追问。还是以第1、2自然段教学为例, 有小组找到对比:圆圆的沙粒想成为有用之材, 其他的沙粒“嘲笑”。我追问:“请小组合作, 理解你圈画出来的关键字并回答‘为什么圆圆的沙粒想成为有用之材, 其他的沙粒‘嘲笑?’”这样,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从而加深了对语段的理解。教师不用生硬地去问去启发去讲解, 而只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学生便真正成为了主体。

思恋故土的橘香 第4篇

艺术歌曲《橘子熟了》的词作者严倩虹是作曲家施万春十分欣赏的一位女诗人。作曲家认为在严倩虹的诗中“充满了诗意和现代感,而且不乏新意……”,因而施万春多首声乐作品都选用这位诗人的诗进行创作。这首《橘子熟了》创作于1993年,音乐描写了在橘子成熟的季节见到他乡的橘子而引起的浓浓思乡之情。

仅为一个五句体单乐段的女中音独唱《橘子熟了》结构十分自由,五个乐句小节数参差不等。音乐意蕴含蓄,借景抒怀,将异乡游子对家乡眷恋的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这首作品的声乐旋律也是以五声性为主的,第一乐句由一个三小节的乐节和一个两小节的乐节组成,这种乐句中的长加短组合使音乐充满了回味。伴奏中使用了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支声复调写法,同主旋律呼应。在音乐形象上取得了统一,在音乐色彩上又有鲜明的变化。全曲五句中四次出现“橘子熟了”一词,表达了由平静、叹息、无奈到激动的四个感情过渡,在有限的音乐素材上尽可能的发挥音乐的内在表情。《橘子熟了》和声以大量的色彩和弦作为音乐框架,采用多调性创作手法。钢琴伴奏则由线性的乐句发展到大量的半音和弦平行进行,借以烘托音乐气氛。

通过这首作品可以一窥到作曲家对创作民族化艺术歌曲的探索。中国艺术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创作者、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对于“民族化”的理解在不同作曲家的创作中更有着不同的体现。施万春自幼受河北民间音乐熏陶,在大学学习阶段还曾学习了两年唢呐、古琴、民间打击乐等民族乐器演奏。因而在如何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风格问题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作曲家认为处理好汉语的歌词同旋律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民族化;而作曲家在谈及自己如何处理艺术歌曲创作和声的民族化时说:“四、五度和声固然是表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段,但是我更追求的是音响色彩本身,因而无论什么样的和声,能够达到预期的音响效果是最重要的。我常用三度叠置的和声同旋律五声性进行结合。”这样的对置并没有产生音响、色彩的对峙,而是使音响色彩更为丰富,使音乐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圆圆的世界》教案1 第5篇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教学目标:

1.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2.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3.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建议课时: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展示及介绍 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小结与评价

中班科学圆圆的西瓜教案 第6篇

炎炎夏日,幼儿园的餐后水果以及下午餐点里常常会有西瓜,每次吃西瓜,孩子们都表现得格外惊喜和愉快。于是我做了个小调查,拿出近十样瓜果,请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瓜果,结果喜欢西瓜的幼儿最多,理由是:“西瓜好看又好吃。”“西瓜很甜,红红的我喜欢。”“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来很爽。”“西瓜很凉快,吃了心情愉快。”……既然幼儿对西瓜如此喜欢,那么能否帮助幼儿进一步丰富、加深对西瓜的认识呢?海门有很多西瓜种植基地,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采摘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感受发现的乐趣。幼儿阶段的科学活动是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周围事物,让其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和运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重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我预设了“参观西瓜地”和“试取西瓜汁”两个活动,让幼儿在与周围事物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观察、充分操作、反复感知,经历科学探求和发现的过程。

活动一:参观西瓜地

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3.感受发现的乐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与西瓜种植基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我想问问,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西瓜?你知道哪些西瓜的秘密呢?

幼儿发言,教师适当总结。

2.提出问题,激发探索欲望。

师:原来我们知道西瓜的这么多事啊!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儿的回答多种多样,如:西瓜有没有根?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子是白的,有的子是黑的?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像、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与西瓜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沟通好,到达之后,对方有专人带领幼儿参观,并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瓜农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一边参观,一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

(大棚里面的自由观察环节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他们目睹了瓜农剪枝、摘瓜、授粉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在瓜农伯伯、阿姨们和蔼、耐心的示范和讲解下,获得很多新知识。在采摘、装箱的地方,幼儿又学会了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最后,他们亲自弹瓜听声,每人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展示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说明

《圆圆的沙粒》优秀教案 第7篇

这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2.指导学生按分好的段落,理解每段的内容,并能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进行课本剧表演,从而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两个省略号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珍珠小图片、沙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比较:请你们看看桌上的沙子,再看看珍珠的图片,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它们。(板书:沙粒、珍珠)沙子和珍珠的反差这样大,平时你会把它们联系到一块吗?

2.那么课文中那颗圆圆的沙粒又是怎样经过重重的磨砺,从一颗普通又不引人注目的沙粒蜕变成了美丽又珍贵的珍珠的.呢?

二.朗读课文,感知理解:

第一部分:

1.自由读,边读边过电影,看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回答: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情景?

3.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的情景。

4.哪些词语写出了沙粒的态度?用笔划出来。(板书:真诚、下定决心、坦然)

5.出示“……”:这一段课文中哪里出现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那你觉得沙粒们还会议论些什么呢?

6.指导朗读:

①.自由读一遍,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和表情。

②.指名朗读,评议。

③.同桌分角色读。

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脑中过电影。

2.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看出岁月的漫长?

3.出示“……”:这一段又出现了省略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在想什么,做什么?

4.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评议。

②.齐读。

第三部分:

1.沙粒的愿望实现了吗?继续边过电影边读第三部分,然后

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2.它真的变成了一颗美丽的珍珠,成为了有用之材。(板书:美丽的)

3.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评议。

②.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领悟寓意,发散理解:

1.从沙粒这奇妙的经历中,你了解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我们还学过和这个故事类似的童话、故事或成语吗?

3.这些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只要你能朝着你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你就一定能实现你的美好愿望。

四.排练课本剧:

1.我们来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好吗?

启文湖畔的思恋 第8篇

我的小学,是在宝山镇的虎场小学读的。那时,虎场小学还附设初中,如果考上初中,可以继续在虎场读。但是“附设初中”与“普通中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小学毕业,我考上了“普中”,来到了启文湖畔的宣威二中读初中。

初中生活,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启文湖,是我少年时期斑斓璀璨的记忆。

湖畔的二中,如水上小小的睡莲,朴素雅致。我读初中时,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校舍非常简陋,湖边靠东的坡上,杂树丛生,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进密林中,那里有一排木架的小瓦房,是教师宿舍,宿舍的周围是密密丛丛的竹林。那儿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住在那里的,大多是二中的“元老”或教学泰斗,我的恩师陈老师也住在那里。陈老师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师,听说他是当年国民党的一个军官,后来起义了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来到二中投身教育事业。我初一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高老师也住在那里。

校园的主体,是几幢教学与住宿混杂的房子。高的,是教学楼,用混泥土浇灌,两层或三层;低的,是宿舍,都是两层的小木楼,很陈旧,小木楼都是第一层住学生,第二层住教师。我读初二的时候,分来了一批大学生,任我们的课。数学老师王老师和语文老师江老师就住在小木楼上,我们请他们解决难题的时候,就常常三三两两地约着去。踏上小木楼的时候,楼梯咯吱咯吱地响。下了晚自习,有时,我们几个女生会打开话匣子,就某个热门的话题争论不休,声音越来越大,忘了楼上还住着老师,直到有老师跑下楼来用手敲我们的窗子,生气地喊“别讲话了”,我们才不吭声。

和王老师、江老师一起分来的袁老师,住在另一幢小木楼上,担任我们班主任,教英语。冬天的时候,学校食堂里的开水是不够用的,女生一般接不到,那时,老师们都是用小铁炉子生火做饭。我们吃了晚饭就常常把水壶送到袁老师家,请他给我们烧开水,袁老师的家里就摆满了好多水壶。

我们去取水壶的时候,我的水壶总是满满的,哪怕其他同学的水壶是空的。时间长了,一个胆子大的同学笑着说:“哟,袁老师偏心嘛……”袁老师说:“你们看,她的衣服最单薄最旧,可是她读书最刻苦成绩最好,你们哪个比她更朴素更刻苦了,我就来偏谁,怎么样?”同学们都不说话了。

我对理科不敏感,但读书用功,所以数学也不太差。初三上学期,学校举行过一次作文比赛,我得了一等奖,很高兴。可是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才考了30多分,这样的分数是升学无望的,我哭红了眼睛。

有一天,一个同学说袁老师找我,让我去他家,我来到小木楼,忐忑地敲开了袁老师的门,发现王老师和江老师都在,我一看见王老师,眼泪就差点又掉下来,心想我考了这样的分数,他一定很失望。

三位老师让我坐下来,并没有提及我数学成绩的事,袁老师说:“王老师和江老师都说你得奖的那篇作文写得太好了,大家都在传着看呢,这不,传到我这儿来了,我一读,真的写得很好,你一定会有出息的。”王老师和江老师都笑着点头。

我得到了老师们的夸奖,心里很温暖,可是想起自己的数学成绩,心里又很伤心,我对王老师说:“可是我的数学考得很差,哪里还有什么前途呀。”

袁老师问我:“那么,这段时间你是不是为了抓作文放松了数学?不要紧嘛,赶紧补上来就行了。”

我还没回答,王老师接着说:“其实也不是,我很了解她,她一直都很用功的。”

我明白了三位老师的用心,他们在鼓励中指出了我的不足。

后来,我按王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学习,中考时,数学考了89分,考上了师范。

我忘不了我的老师们,也忘不了启文湖畔的岁月。那时,勤工俭学如火如荼,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校地,从湖边延伸到很远的山上。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劳动,翻地、背粪,耕种、除草,我们在校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作物:包谷、洋芋、四季豆等。湖边种的是大白菜,秋收时节,我们把这些东西交给食堂,换来我们的班费。我还记得,有一年的暑假,本来已经放假了,中途学校又让我们回去收洋芋,那年的洋芋收成特别好,我们劳动回来,食堂师傅用蒸饭的大甄子蒸洋芋给我们吃。

湖边的小山坡上,还栽满了小树,每人两三棵,承包到人,我们每天起来跑操的时候,都先把洗脸盆带到小湖边,跑了早操,就用洗脸盆抬水给小树浇水。当我们初中毕业离开二中的时候,学校已经绿树成荫,小湖芳香四溢……

初中三年,启文湖畔的学校,给我留下了太多美丽的回忆,它串成了岁月中一挂精美的珠链……

《圆圆的沙粒》优秀教案 第9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4、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5、知道学习分段,并概括段意。

重难点、关键

1、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沙粒与珍珠的差别,导入新课

1、教师分别出示沙粒和珍珠,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差异。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3、教师设置悬念:同学们,有这样的一个沙粒,他呀想变成一颗珍珠,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播放录音读,学生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自学生字。

3、反馈生了的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3)交流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应注意什么?

(4)指名反馈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一评。

5、大家一起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学生读一读课文。

4、学生试着给课文分段。

5、指名反馈,集体纠正。

6、学生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四、学习文段一,体会沙粒的坚定

1、教师读课文,学生思考: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集体反馈,理解下列词语。

真诚异想天开嘲笑坦然

3、沙粒真诚地向同学们说什么了呢?(指名反馈)

4、抓住真诚指导感情朗读。

5、伙伴们的瓜是什么?(指名反馈,然后指导感情朗读)

6、如果是你们,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发挥)

7、这颗沙粒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反馈)

8、全班齐读。

9、讨论:从这段话中,你们感到此时沙粒的态度怎样?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的?

10、指名反馈。

11、引导想像:当听到大家的议论的时候,沙粒并没有放弃自己变珍珠的目标,态度是这样的坚定,它当时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呢?

12、完成练习,感悟沙粒的精神:沙粒真是一个的人。

五、感情朗读、分角色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2、听写。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沙粒下定决心干什么呢?(变珍珠)

4、教师小结:这可遭来了同伴们的嘲笑,不过它并没有放弃,呆在蚌壳里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二、继续学文,体会沙粒变成珍珠的快乐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同学思考:沙粒变成珍珠了吗?珍珠是什么样的?

2、指名反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珍珠的句子,体会珍珠的美丽。

4、讨论: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5、指名反馈。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分角色读一读。

7、小组讨论:沙粒的同伴们看到沙粒变成美丽的珍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议论的呢?

8、学生集体反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讨论:文中的沙粒为什么能够变成珍珠呢?

2、学生集体反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小结:沙粒的目标明确,决心非常坚定。而且它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4、反馈学生收集到的沙粒变成美丽的珍珠的过程,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

5、教师小结:鼓励学生探索海底奇妙、有趣的生物世界。

上一篇:银行个人业务先进介绍下一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