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2024-07-04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精选14篇)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1篇

腊梅花以不畏严寒、傲立风雪的品质深得人们喜爱,但是腊梅并不是孩子们经常能见到的植物。《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如何让孩子认识了解腊梅花,用美术创作手段表现腊梅花,并用腊梅花不怕冷的品质感染孩子是活动的重难点。针对这一状况,活动中我将运用以下

教学策略:

1.观察铺垫,对比了解腊梅特征。

利用活动前观察冬天树木做铺垫,用观察树木的落叶、落树枝与腊梅的不畏严寒形成对比,鲜明的感受腊梅的品质特征。

2.自然取材,制作过程真实、新颖。

将吹、点的作画形式改为借助遮挡、喷画的形式表现腊梅树干、树枝,用团、压、粘贴橡皮泥等方法制作腊梅花,比以往的绘画方式更具趣味性。

3.冬景情境,操作渗透自然常识。

把冬季落枝叶、飘雪花的情境作为操作手段,在操作中重现这些景象,使孩子对腊梅冬季开花,不畏严寒有具体深入的了解。

4.巧排时间,观察、制作相穿插。

将观赏腊梅的时间安排在喷洒雪花后,既可以使孩子充分观察后对制作腊梅花有所引领,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喷洒变湿的纸面晾干以便于下一步的粘贴。

活动目标:

1.借助遮挡喷画的绘画形式表现腊梅树干、树枝,能够用团、压、粘贴橡皮泥等方法制作腊梅花。

2.了解腊梅花不畏严寒、冬季开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冬天的环境变化,捡枯树枝。

2.枯树枝若干(分别放在四个篮子里);黑色卡纸、装好白色颜料的喷壶、橡皮泥(以上材料每个孩子一份);书法用具一份。

3.有关雪中腊梅的PPT。

4.做成窗户形状的大背景板。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枯树枝也有大用处。

(1)教师出示枯树枝,回忆树枝的来历。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

(2)讨论枯树枝的用处。

师:冬天来了,树上的树叶都落下来了,这些枯树枝也掉了下来。想一想,这些树枝可以有什么用处?

2.拼拼摆摆,枯树枝变成小树木。

(1)大胆想象,尝试在卡纸上把小树枝拼成小树。

师:原来这些枯树枝还能有这么多的用处。不过枯树枝,还是最喜欢自己在树上的时候的样子,我们让这些枯树枝再变回小树吧。

(2)讲讲自己的小树

(3)好朋友之间互相讲一讲

3.喷喷洒洒,“小雪花”有神奇大妙用。

(1)教师拿喷壶在拼好的画面上方喷洒,边喷边说,“冬天到,雪花飘”。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下。

操作要求:每人拿一个喷壶,右手握紧,食指扣动开关,尽量垂直喷在树枝以及卡纸上面,多喷一点。

(2)拿掉枯枝,感受神奇变化。

师:轻轻地把树枝拿起来放回篮子,看看卡纸上有什么变化。

4.做做粘粘,朵朵梅花悄然“开放”。

(1)欣赏腊梅花的ppt图片,了解腊梅的外形特点。

师:冰天雪地,很多树木都会停止生长。但是有一种树却不怕寒冷,努力的生长,还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猜猜它是谁?(观看ppt)

(2)观察做好的腊梅花,讨论制作材料及方法。

师:我这里有一朵做好的腊梅花,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怎样做的?

(3)制作腊梅花。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可以多做几朵,画面会更漂亮,也可以粘上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和几片飘落的花瓣。

5.窗外雪地,腊梅花盛开在“雪地里”。

(1)在教师帮助下把完成的作品粘贴到准备好的”窗户”背景板上。

师:做好的小朋友,把作品拿过来我们一起把它展示出来。

(2)欣赏作品,感受“窗外、雪花舞、腊梅花香”的美好意境。

师:你们看,透过窗户,雪天里的腊梅花开得格外美丽。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不怕寒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下面,我想给我们的作品取名题字“傲雪寒梅”!

(3)教师将“傲雪寒梅”用书法的形式写到大作品上,让孩子感受国宝艺术的美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教师与孩子一起在大背景板前拍照留念。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2篇

活动目标

1.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提升孩子审美能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墨汁、红色颜料、棕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雪中腊梅的图片、范画一幅、乒乓球若干。

活动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观察法: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只是形容孩子还是不能很直观的想到腊梅花的形态,利用课件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腊梅花的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接着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师:“孩子们想不想也用这种方法自己来做画,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二、1.让孩子一起玩帮球球找家的游戏,先让孩子练习下如何掌握吹气的方向,以备孩子在吹树干、树枝时能较好的掌握生长的方向。

2.让孩子休息下并观看教师示范吹树干、树枝。这是难点部分,详细讲解。先用毛笔蘸棕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在吹的过程边吹边讲解。

3.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也可点上几个花苞。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排的美观,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注意手上的颜料不要弄到衣服和桌椅上,注意卫生。

4.用彩笔添加花心。

三、教师示范完毕,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作品展览

完成作品并进行展览,互相欣赏评价。与幼儿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让孩子们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布置成的梅林,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让孩子们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有成就感,并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点画的方法创作出更多漂亮好看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教学反思

腊梅花在我们当地的生活中不常见,在这次活动中能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腊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腊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轻松的认识腊梅花,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不但可以让孩子掌握一种新的绘画方法,还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花未眠》说课稿 第3篇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是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 让学生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 感受散文中的自我, 品味散文的语言, 从而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 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 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 亲近所得;自然美、艺术美相互融合, 相得益彰。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 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 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 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以及本课特点, 特制订两个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 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2.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学会创造美。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 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 学生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 让学生能尽快地抓住关键语句。另外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 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 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 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 因此, 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自主合作地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

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 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到的自然的美?

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 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 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 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 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 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 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 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 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 就会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 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领悟了。

5.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 让学生直观感受, 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 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 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 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6.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 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 教师此时再加以总结, 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 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 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 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 感受发现的美, 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7.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举例引导如: (1) 它盛放, 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 如果说, 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8.由此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手法为以小见大。

9.展示一组图片, 有动物、有人类、有自然, 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其中的各种美, 调动各种知识储备增加对美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发现视角的独特和想象力的丰富以及表达欲望的强烈,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由此我认识到平时我们教师在有意无意地低估学生的各种水平, 我们不应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妈妈》说课稿 第4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班的幼儿忽然对班里墙上的地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长大了,对新事物有了主动探求的欲望。在宇宙这个博大的空间里充满了人类许多不知道的各种奥秘,而地球作为无垠宇宙中银河系的一员,对于孩子们同样是充满强烈的吸引力和神秘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这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又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更应该让幼儿从小做起,因此我和孩子们共同制订了主题活动《地球妈妈》。

二、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通过《地球妈妈》的主题活动,不仅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尝试中领略宇宙和地球带给我们的神奇与奥秘,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地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既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又规范了幼儿的社会行为。

三、目标分析

1、本活动目标。①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宇宙和地球的探究兴趣。②通过了解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③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有保护地球的愿望。

2、对目标的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中心点,它不仅着重于幼儿的发展,更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教育目标时我既要围绕总目标,同时又要关注其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显性教育在于通过对“地球妈妈生病了”的了解,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提高环保意识,同时隐性教育意在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究的能力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图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有效提问等。

六、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见的环保方法。整个活动过程既富有情趣,又环环相扣层次紧紧相连,让幼儿在一个宽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教学中我也主张让幼儿自己在“寻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八、过程分析

1、总述:整个活动过程,时间大约需要25~30分钟。基本流程:观察地球仪——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家园——地球》——小组按要求讨论“地球妈妈生病了”的原因——师生互动“如何保护地球?”——争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2、分述:第一环节为活动的开始部分(大约需要3分钟)用谜语引出地球仪,同时引出我们的学习内容。采用手段:个体操作。地球上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谁生活在地球上?最后教师提问: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地球》。第二环节: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地球》,这是活动的基本部分,(大约需要20分钟)。这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完成教育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三个层次:①简单了解地球的形成、大小、自转及昼夜的产生等。②了解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头发剪掉了—树木被砍伐;衣服弄脏了——水和空气被污染了;身体发烧了——臭氧层被破坏;)。③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有效提问等进行集体性学习。同时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

3、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概括、总结,并在幼儿的交流探讨中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此环节中,我使用的教学策略是:①随时关注幼儿探讨的结果,并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②引导幼儿去搜索记忆中平日的生活景象,规范幼儿的社会行为:哪些是应该提倡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③因势利导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愿望。同时,在此部分中我认为要体现《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的理念。为此在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我尽量发挥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取分组交流法,让幼儿5人一组,共同参与设计与交流。“假如我是地球小卫士”——让幼儿知道每年的6月5日是地球环境日,大家一起植樹造林,消灭垃圾,变废为宝,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水源,共同建造美好的家园。并且请幼儿为我们的家园设计美好的蓝图,同时让幼儿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这一活动的安排是让幼儿在自己的画笔与想象中,进一步提高环保的意识及对未来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美好的憧憬。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5篇

刘丽君

一、设计意图

《花婆婆》这个故事出自于一本童书,一个很美的绘本故事,它的美十分安静,那种波澜不惊地叙述有着内敛的美丽。没有什么煽情的词汇,但是,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却缓缓而强大地笼罩着一切,我被这种感觉所吸引了,也被感动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地更美的事”,多美的一个梦,多美的一个愿望,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正需要去播种一粒粒“感受美、创造美”的种子吗?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此次教学活动的内容,活动始终以“美”一字为线索,并在活动中拓展了唱四季花开的儿歌内容,讲故事教学与儿歌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希望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活动目标

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已有一定的欣赏感受能力,而且对哪些花在什么季节开的常识已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应,因此这一活动适合在大班进行,并根据我的设计意图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美。

2、结合故事,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并能有节奏地念儿歌,进一步体验美的感受。

3、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到如果每个人努力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美丽将无处不在。

其中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去发自内心地感受故事的美,又通过故事中穿插的几个简单的提问,让幼儿在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下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目标2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2是针对在故事教学中儿歌拓展而生成的,其实也是孩子们创造美,表现美的一个过程,我借助于花的照片、儿歌图谱等教具进行突破。

三、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非常地清晰自然

第一环节:在ppt上显示封面(因为来自于绘本),就题目让幼儿展开讨论:花婆婆大概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并对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欲望。

第二环节:教师边操作ppt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通过提问:小女孩答应爷爷做哪三件事,她会先做哪件事,再去做那件事,最后做哪件事?较好地概括了第一部分的故事内容,又为后面的故事内容讲述作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拓展四季花开歌。由帮花婆婆找找四季都有哪些花开引出,先让幼儿拿一张花照片放到自己认为它开放的季节里,再老师进行检查、讲解,这里有一个先对孩子已有经验的挖掘和知识提升的过程。然后出示四季花开歌的图谱,让幼儿自己认字,自己打拍子,两个孩子合作进行,这是一个孩子主动学习、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并通过改词便节奏提升难度,虽然只是很快带过,但给孩子已经提供了一个主动创作的空间和方向。

第四环节:讲述故事最后部分,是孩子感情的升华,你将来会做一件什么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既是对孩子情感的一种激发,也是“花婆婆“思想的一种传承。

四、点睛之笔。

1、关于蔓延的花卉的提问设计是:你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吗?你还知道其他的花的名字吗?

问题1:你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吗——它引导开展二维思考。

问题2:你还知道其他的花的名字吗——它只引导单向思考。

“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2、选择“桂花”作为内容时,因为预计孩子对桂花的开放季节是盲点,所以,预设了“桂花是在过中秋节时开放的”和“八月桂花香”。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像“八月桂花香”这样的好诗句,会让孩子感受另样的好听的话,也从点滴处传承着中华的文明。

五、可延伸的活动内容。

小学美术花手帕说课稿 第6篇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花手帕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花手帕。

本课花手帕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

第一课时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的一方纸手帕。教材中呈现了纸手帕的制作基本过程和方法:1.折。将方形生宣纸或皱纹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2.造型设计。学生随意染制一两幅纸手帕后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要领:色彩不宜过多,3―5种即可;角、边、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决定图案的形成等。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点染两种,还可运用撞水法,即用清水点已经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将色挤向四方,从而显出淡色斑痕……4.干后打开,呈现作品。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工艺的特点,掌握染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突出一个“导”字,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创作。以创设的几个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情景为线索,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方法,自己去看、去想、去创作。

四、说教学思路

本课目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水性颜料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 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趣味性。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自主表现――评析交流――拓展小结。

教师以小魔术的方式导入课题激起学生兴趣,以花手帕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表现的欲望。接下来把问题抛给学生:“谁有好的方法给花手帕的空白处添上线条?” 学生上台尝试制作,并顺势小结染制的方法{课件演示并讲解要点}。放音乐,染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生通过尝试,感受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丰富的图案及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再用“智力大比拼”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折法。并欣赏有设计意识的花手帕开拓视野,活跃思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小结延伸:“课将尽,但趣无穷”,展示染纸制作的各种艺术品,让学生学有所用。

五、说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7篇

作者:duwei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11更新时间:2008-3-26

说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该将启迪智慧与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况: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说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内容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轻松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说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对比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通过内容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说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

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说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内容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么让它工作得轻松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内容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内容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么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么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可以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终于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面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激情地投人创作。

为了保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这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讲活动特色 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快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内容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后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该避免的。

<向日葵>

说活动教材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其中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发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人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

《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新《纲要》强调: “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包括: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还有一个种植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称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2.活动重点: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3.活动难点: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的。

【分析】 目标(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对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学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从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达到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作品、更好地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目标(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2.环境创设准备: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两位幼儿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活动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说设计理念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运用的恰到好处。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大班美术《创意公鸡》说课稿 第8篇

大班美术《创意公鸡》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美术《创意公鸡》。

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绘画活动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即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限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为幼儿提供技能知识的拐杖,自由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能够充分的创想与实践。

二、活动目标:

1、学画公鸡,突出公鸡的主要特征。

2、鼓励引导幼儿表现不同形态的公鸡。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育目标和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把突出公鸡的主要特征作为本课的重点,把表现不同形态的公鸡作为本课的难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自由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进行绘画,提升自我的创作兴趣和自信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兴趣导学法,观察法,归类引导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学法:主要采用了经验迁移法,儿歌记忆法,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愉快的,自信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五、教学法理论依据

本次教学活动遵循“三为主原则”,做到“一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三为主原则”即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一个注意”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一个整合”: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保证。

六、活动准备:幻灯片,白纸、记号笔,花朵类、蔬菜类、水果类、树叶类、生活用品类图片。

七、活动过程:

(一)、提炼公鸡的主要特征

1、导入: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来考验一下你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请告诉我你看到的像什么。

(这里强调观察和想象,并明确幼儿回答的方向,为以后环节幼儿大胆的创想做铺垫)

--幼儿回答,老师充分肯定,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想象

2、刚才小朋友们分享了许多,你们的想象非常的丰富,那看到这些图形,你们最先想到什么动物?(这里我进行了两种情况预设,因为在实际的课堂上,幼儿的回答并不一定朝着你想要的答案而去,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回答)

A(幼儿回答公鸡)--是吗,和公鸡有关系。那这是公鸡的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强调圆圆,尖尖,高高,长长,分析鸡爪--这是公鸡的腿和鸡爪,我们只看鸡爪部分,数一数一条腿上有几个脚趾?

B(幼儿回答其他动物)

--你想到了XX,那它的腿是这样的吗?它的嘴是什么样子的?问:那你现在认为是和公鸡有联系,还是和XX有联系?

--根据你们的回答,我来给大公鸡编一个小儿歌(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高高的鸡冠长长的尾,三前一后变鸡爪,大公鸡呀多么美)

3、--接下来我们玩个小游戏,考验你们的记忆力,看什么不见了。

(加深幼儿对公鸡主要特征的记忆)

(二)、引导幼儿想象表达出不同形态的公鸡身体

--现在有了公鸡的......还缺公鸡的什么部位?

--身体

--恩,把公鸡的这些部位和身体组合起来,就会变成一只完整的公鸡了。我们来试一试(教师示范圆形身体的公鸡)

--我画了一只圆形身体的公鸡,你们认为公鸡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会更漂亮、更独特?(尽可能抓住时机运用归类引导法)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是这样的吗?(出示幼儿回答的内容,激发幼儿回答欲望。并进行简短情节描述,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奥,原来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成为公鸡的身体,你们还想到什么形状?

?--苹果/萝卜/树叶/月亮/

--奥,原来水果/蔬菜/植物/天空中的事物也可以成为公鸡的身体,你们还想到什么?(出示一下准备好的相关类别图片)

(启而不发时)

--A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吃的用的,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来作为公鸡的身体?

--B我也想到了一种,看我用什么当成了公鸡的身体(点击预设好的水果或蔬菜类公鸡)接下来的引导同?

(幼儿的表达没有问题,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要善于抓住有利的契机并有效利用)

(三)、出示范画,引导激励幼儿自由表达画的主体内容

--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哎,大公鸡走了,它去干什么了呢,我们快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肯定幼儿的表达)

--大公鸡的故事太有趣了,你们想不想也画漂亮的大公鸡?那你的漂亮的大公鸡在干什么呢?它会在什么地方,是和谁在一起呢?他们在干什么?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出示不同类别的图片请幼儿借鉴)

请画完的幼儿进行互相欣赏讲解或向客人讲解。

(我认为作品的赏析评价环节完全可以放到第二次活动进行,因为没有完成绘画的幼儿是不愿意听别的小朋友的介绍的,老师也不应该影响幼儿的作画)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第9篇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喜爱,本活动贴近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说教法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制作小汽车,设计出自己心中的马路。

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示范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在黑板上画上制作小汽车的图示。培养幼儿看图示折纸和回忆已有经验的能力。

观察分析法:幼儿已经有过外出观察马路的经历,在课中可以互相交流关于马路上马路旁的景象。

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小汽车,并装饰汽车,最后还有合作装饰一条马路。让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获得制作汽车,装饰马路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三.说怎么教

首先通过猜谜游戏带入汽车,引出马路,让幼儿互相交流马路上的景象,并出示简单的马路图,让幼儿观察发现,各种汽车做法不同(折、画、剪贴),一起幼儿折汽车的兴趣。

在制作小汽车时,我想通过图示,让幼儿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在考虑到这是新内容的情况下,我决定在幼儿无法完整折出汽车的情况下,带领幼儿一起看图示折,针对部分不会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这部分时间会用的比较长。

将幼儿分组,把汽车贴在事先准备的“大马路”上,幼儿合作将心中的马路画下来。

最后将各组的马路合并在一起变成一条更大更长的马路,幼儿给其取名字“热闹的马路”呼应主题。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马路上热闹的景象。

2.尝试边看图示边折纸,并会添画马路上和路旁的景象。

3.体验合作的快乐,感受马路上的热闹。

活动准备:白纸、油画棒、剪刀、双面胶、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出汽车

1.谜题:充气橡皮腿,喝油不喝水,送人有载货,奔跑快如飞。(打一交通工具)

答案:汽车。

2.(出示汽车卡片)今天老师也带来一辆汽车,现在我们就跟着它去马路上转转吧。

3.小朋友回想一下马路上和马路旁边都有些什么?(树,汽车,人,红绿灯,斑马线等)

4.马路上有这么多东西啊,老师今天带来一幅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5.图画画的是一个十字路口,上面都有些什么?

6马路上的汽车有什么不同?(引出有画的有剪了贴的还有折了贴的)

7.这种折汽车你会折吗?想学吗?

(二)尝试边看图示边折汽车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白纸,边看图示边折。

2.分步请幼儿讲解他是怎样折的(如对边折等)

3.在重点难折的地方,先请幼儿尝试自己看图折,不会的话再跟随老师折。

4.给自己的汽车涂好看的颜色

(三)操作活动:装饰马路

1.分成2组,将折好的汽车贴到马路上。

2.在空的地方用记号笔添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把马路填满。

3.在路旁画上你以前看到马路旁的景象(如树,房子,人等)。

(四)评价,并给马路取名字

1.将两组的图画粘连在一起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由评价这幅大图。

2.提议给这大图取个名字。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第10篇

目的是通过魔术与故事的结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主题知道刻画老鼠的两个基本形。

1、利用图形掌握老鼠的基本画法。

(1)教师利用视屏转换仪出示一个浅兰色的小鸡蛋形卡片和一个深兰色的大鸡蛋形卡片。“小朋友,你们看我带来了两图片像什么?有什么不同?”(幼儿会说像鸡蛋、不倒翁的身体等,他们的颜色深浅不同,大小也不同。)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一头大一头小的的图形是鸡蛋形,我们就把小的一个叫小蛋,大的一个叫大蛋。让幼儿明吠夹蔚奶卣饕蛭?馐亲楹侠鲜笸饷驳幕?拘巍?

(2)演示老鼠的画法。今天我要用这两个鸡蛋来变个魔术瞧小蛋和大蛋是一对好朋友,总喜欢在一起。瞧大头碰小头,小蛋再前大蛋在后非常亲密。小蛋在前引路需要眼睛和耳朵,大蛋需要拐杖跟着小蛋走。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图片,并根据故事情节添画老鼠的耳朵、眼睛、和尾巴。你们看现在小蛋大蛋靠在一起像什么?(老鼠)那还缺什么呢?我们添上去试试究竟能不能变成老鼠?(教师请能力强的小朋友来画嘴巴和胡子)教师运用生动的故事语言来引申出老鼠的外形结构,能让幼儿感觉到图形组合的趣味性和奇妙性,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老鼠的画法还要强调小蛋的小头画嘴巴,因为老鼠最大的形象特征就是尖头尖脑的嘴巴在头部的位置正确了老鼠基本形状就能掌控了。

二、幼儿通过操作创作老鼠的不同动态。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我班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学画一种新事物后马上进行不同情节或动态的创作难度很大。幼儿常常将构想表述得很精彩,可真正落笔时就六神无主了低声细语地说:“我不会。”而纲要在艺术的每个领域中都强调了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为了能把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纲要精神相结合,我设计了解决难点的缓冲环节起到一个由“输入”经过“转换”再到“输出”的作用。具体操作有两步。

1、出示老鼠的四个定格画面,让小朋友利用手中的两个图形来摆放一下画面上的动态。在操作中感知头于身体不同的摆放位置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造型,基本的图形是绘画的主要要素通过基本形的反复的搭配幼儿能直观感性的了解老鼠动态变化的规律。教师用语“小朋友,请你们用手中的两个鸡蛋也来变只老鼠,屏幕上面有三副图分别是老鼠的作侧面、正面、斜体向右的动作。幼儿可以自己选个喜欢的造型来摆放头和身体的动作,还要配上耳朵、尾巴。”在这一步中还隐藏着一个难点就是老鼠的耳朵的部位和头部动作的对应。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会将不同方位内的同一种事物用同一个画面表示,不会考虑到中心事物变了周围的连带事物也会随之变化。如画侧面的老鼠时一般都会将耳朵放在头的后上方。可是在画转头、正面向下窜、抬头时,有许多孩子还是会画在头的侧面。所以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操作来强化幼儿的这种方位感。教师说出一种老鼠的动态幼儿就利用图形摆出来。如“抬头的老鼠、向下冲的老鼠、向后扭的老鼠等”。幼儿摆放后同一组上的小朋友互相说谁的像.教师请放得不象的幼儿找出原因,提出修改方案。幼儿给动态的老鼠配耳朵是为了让小朋友在绘画的过程中引起注意,耳朵画的地方也是随着头部动作的变化而改变的,当头朝下时耳朵就朝上,头朝上时耳朵就朝下,头向后时耳朵就朝前

2、让幼儿在利用图形变化拼出与画面不同的动态,根据幼幼互动的原则,进行互相讲述,拓展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三、用故事儿歌引出绘画的内容,讲解绘画的要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

1、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歌曲点出本次活动的中心。教师用语“小朋友我们前几天学过一首关于老鼠的歌曲叫什么?一起来唱一唱吧。”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这一环节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对歌曲中的角色的感知经验迁移到绘画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

2、通过谈话引导幼儿构思和布局画面。今天小熊刚过完生日,蛋糕吃完了,可蜡烛没点完所以找了个非常漂亮的蜡烛台把它插起来放在了餐桌上,在屏幕上出示描述的画面。一群老鼠看见了可了坏了,心想蛋糕吃不到,蜡烛油总能吃了吧。但是蜡烛台放那么高,老鼠们那么矮,要怎样才能偷吃到蜡烛油呢?(幼儿会说一个一个咬这尾巴接上去,会拿梯子爬,搭根棒爬、从椅子上跳过去、用牙齿把桌脚肯断、用绳子荡过去等。)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如何偷吃小熊的生日蜡烛。

大班美术活动《我爱运动》说课稿 第11篇

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纲要》要求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我班幼儿的绘画的特点对于静态的人物的形象掌握的很好,但缺乏对人物动态形象表现欠缺。因此我选择《我爱运动》来进行教学,通过活动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运动过程中人物的动态动作的变化和激发他们爱运动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出不同造型的人物画。

2、了解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幼儿画出不同的运动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运动,喜欢锻炼身体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和探索不同动态时人物结构变化,注意协调性,并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一个常见的活动场面,适当加以少量背景,突出人物不同的动态。

(四)活动准备

在开展这个活动前,幼儿的前期的经验是关键,我打算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以及和运动有关的场所,丰富幼儿的经验。说教法

在实践中学会人体结构变化规律,并能用画出动态的人物的动作

1、注重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通过观察,自己亲身体验人物不同的动态。

2、每个阶段设置提问环节,随时关注幼儿的接受程度,启发自学总结,了解新知。

3、分组教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4、欣赏作品给予指导方法,实践和教授相结合,能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知识。

5、通过摆动作和画动态,培养孩子对运动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1、由信不信游戏环节导入,吸引兴幼儿趣,由幼儿做动作,幼儿亲身感受的各种动态,在游戏过程中分析动态规律,和注意事项(如强调两肩在一条轴线上,胯骨在一条轴线上,头和四肢的关系)完成拼摆。

2、分组尝试练习,组内互助,完成不同动作的拼摆,在过程中出现问题,要通过实践摆动作解决。

3、小挑战,老师给出动作名称,组内一名同学完成拼摆纸条,其他同学可以给摆出动作协助,组别间给出点评意见。

4、实践练习。

5、让孩子自学课本,除了用纸条拼摆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为下一课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1、承上,完成上节课的问题,除了用纸条拼摆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通过自学总结这种表现方法,有些像剪影,是用影子的方法表现的人物动态。

2、欣赏各种运动的图片的方法表现的人物动态,验证符合运动规律吗?是如何表现的,得出在创作时准确描绘人物动态的同时,也要注意构图,在周围可以配上适当的背景。

3、说一说,你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动态或场景那?并做一下动作其他同学补充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有问题时可借助拼摆法相互研究,注意两肩在一条轴线上,胯骨在一条轴线上)

4、实际操作:用不同的线条方法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

5、点评:生评,围绕动态表现、臂和腿的位置和整体协调性等问题讨论,并给出改进意见。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12篇

教学目标:

1、欣赏生日贺卡画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贺卡所表达的温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语言表达祝福。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理解贺卡的隐性美,提高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隐性的美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审美特色,从理解美到表现美,从分类到送祝福,帮助幼儿理解贺卡的隐性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

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数张生日贺卡、环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学过程:

(一)唱生日歌,激发兴趣,体验快乐的情感。

(二)欣赏自己带来的贺卡,欣赏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达的祝福与愿望。

1、幼儿讨论、教师指导,欣赏贺卡的美

2、集体欣赏,分类比较。

(三)每位幼儿想一句祝福的语句,为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教师指导。

(四)游戏:买贺卡,提高幼儿选择贺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动,制作贺卡,进一步提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设计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生日贺卡”是成日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节日来临时,幼儿就会在家长的引导下,为教师或同伴献上自己亲手制作或精心挑选的贺卡。涉及该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成人的启发、引导,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

2、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互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认识卡片上显性的美,在通过送祝福理解贺卡其隐性的美,体现了活动为目标服务,目标为生活服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体现了艺术与幼儿的心理将康息息相关的特点,因为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中介感染着儿童的心灵。

3、活动体现了艺术活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全过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环境,旨在练就幼儿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

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13篇

情况分析:本次开展的活动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家园杜宇小朋友来说并不陌生,先欣赏歌曲,让幼儿了解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我们美丽的家园里有哪些景色,再通过刮画来表现出家园的美丽。本次活动的难点就在于,幼儿对刮画技法的掌握,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教育目标:1知道大自然就是我们 美丽的家园。

2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3感受刮画作品的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1范例一张

2刮画纸若干

3特制刮画笔若干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次活动中我重点采用情景导入法和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通过视频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幼儿思考,最后采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手段,我把它放在最后,主要是体现“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学法:主要以“示范讲解法”为重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如何掌握刮画技法,正确运用,然后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作画空间,在基本了解家园景色的前提下,幼儿独立思考完成作品。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自然是我美丽的家》

——小朋友,你们好!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

(1蓝蓝的天空 2自由飞翔的小鸟 3美丽的鲜花)

——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

2我们的家园真美,老师把刚才的歌曲制成了一幅美丽的家园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漂亮吗?(欣赏范画)

——这幅画是什么画呀?

示范讲解:它有一种专用的纸叫刮画纸,它还需要一支神奇的魔笔。他能刮破黑夜,刮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师讲解边出示画纸现场作画)

——我们的家园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现在请小朋友拿我送给你们的魔笔画画咱们美丽的家园。

《腊梅花》大班美术说课稿 第14篇

这是一次幼儿极为感兴趣的服装设计活动,开始由教师时装表演引出主题,幼儿就对活动充满了兴趣。虽然都是设计服装,但活动中幼儿自由创作的空间很大,设计出的服装也十分的美丽。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塑料袋制作背心的方法,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和废物利用的意识。

2.培养幼儿运用废旧图书、旧挂历、皱纹纸、旧纽扣等多种材料进行装饰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装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颜色背心形的塑料袋,以及旧图书、旧挂历等边角料。

2.提供粘合材料、剪刀、线团、小纽扣、小绒球等多种材料。

3.大号塑料袋做成的背心成品3~5个。

4.适合时装表演的节奏明快的音乐带一盒。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老师身穿范例背心随音乐节奏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老师的背心漂亮吗?它跟你们平常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也有一件像老师这样的背心呢?

2一次性的袋子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袋变成一件件美丽的背心。

3.引导观察,讨论制作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背心是怎么做出来的?上面的图案和装饰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做的?(出示几种不同图案的背心让幼儿欣赏并自由讨论制作方法)

总结:先把塑料袋下面的缝合处用剪子剪开,再从图书上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拼贴在背心上,也可以用皱纹纸做成蝴蝶结、剪成花边,或选一些好看的纽扣、绒球进行装饰,这样一件漂亮的.背心就做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和图案剪下来贴在背心上,可以贴对称的,也可以贴不对称的。花边一般比较有规律,颜色可以用同色,可用多种色,也可以用单色或变换色,只要协调大方就行了。

鼓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画面。提醒幼儿选择材料要恰当,细心拼贴,粘贴要牢固。

提醒幼儿将剪下的废纸放入废纸箩中,回收一些废旧材料,尽量避免垃圾的产生。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设计的背心真漂亮,我们来穿上自己设计的背心表演一下好吗?

上一篇:货物产品质量保证书下一篇:人工智能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