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2024-06-02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精选8篇)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第1篇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具有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房屋建筑、市政公用、机电安装一级总承包资质以及铁路、隧道、公路、公路路基、桥梁、钢结构、土石方等施工资质。集团资产总额超100亿元,注册资金49381万元,从业人员128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近200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专家30人,建造师654人,各类工程机械设备13500余台套,具有进出口经营权,通过了“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集团前身为1974年原煤炭工业部成立的淮北煤矿基本建设局,先后更名为淮北煤炭基地建设会战指挥部、淮北煤矿建设指挥部、淮北煤矿建设公司、中煤第三建设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由安徽省国资委重组,新设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2010年12月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吸收合并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集团先后参加了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各类型矿井500多对,总设计生产能力超10亿吨;建成选煤厂200多座,总设计洗选能力3亿多吨;建成铁路800多公里,公路及高速公路1000多公里;建设房屋上亿平方米,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煤炭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集团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先后创出110项省及全国纪录、3项世界纪录;荣获3项“鲁班奖”、2项国优工程奖、100余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以及84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2项省部级工法、6项国家级工法、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拥有全国煤炭建设系统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企业结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连续5年在全国煤炭行业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第2篇

承担主井、风井井筒工程建设的中煤第一建设公司位于中国古城——河北邯郸,隶属与中国能源集团公司,是国家矿山工程总承包特级大型建筑公司施工企业,全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之一。中煤10处、特殊凿井处承担了麻家梁主井、风井的冻结和凿井工程。

承担冻结任务的特凿处隶属中煤第一建设公司,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专业从事地下冻结、注浆、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企业资质为国家特种专业工程(冻结、注浆)专业承包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处三十五年来,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承担冻结、注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近300项,创出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30项。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第3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 促进思路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工会工作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统领工会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 始终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 紧紧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 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在服务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彰显工会工作新作为。

二、健全组织机构, 推进工作创新

集团公司工会先后设立、增补、改选基层工会组织59个, 做到了组织健全, 机构完善。及时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和农合工入会手续, 确保了新鲜血液的及时补充和凝聚力的有效增强。

规范了工会工作流程, 自编完成并试行了《工会工作手册》, 以数据反映成绩, 完善工作链闭合机制。

以争创“工人先锋号”和争当“岗位标兵”、“金牌工人”活动为载体, 围绕集团公司重大工程、重要项目, 广泛开展主题性、区域性、重点性劳动竞赛, 竞赛层次从传统型向新兴型、从体力型向技能型, 注重工程项目进度的同时追求效益, 以不断增强活力为出发点,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多形式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降本增效等具有行业特点的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 进一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赋予活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浓厚的群众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提高广大职工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合法权益的职责, 大力开展各种符合实际、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活动, 寓教于乐, 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形成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良好氛围, 注重增强工作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作为主题, 将“安康杯”竞赛活动融入到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中去。

三、建设“四有”队伍, 提高队伍素质

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 推进“职工书屋”建设, 加强工会工作宣传, 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与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理念, 增强职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重视和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导向作用, 及时总结宣传先进典型, 善于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激励职工群众, 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推动集团公司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上来。加强班组建设和一线职工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两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 根据集团公司实际情况, 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文体活动主题, 创新丰富文体活动内容, 为职工创造一个气氛活泼、心身轻松的环境, 促进职工增进友谊、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提高广大职工整体素质。一是组织汇编了《职工教育读本》, 促进新员工掌握企业的历史沿革和使命愿景;二是及时更新各类图书和学习资料, 学习环境日益改善;三是充分发挥劳模的典型示范作用, 营造“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关心职工文化生活, 增强职工凝聚力。加大投入, 为集团公司体育活动室配置活动器材, 更新图书室, 订阅各类报刊、杂志、学习资料等供职工娱乐和学习;添置各类文体用品, 活跃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四、维护职工权益, 稳定劳动关系

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构建“人人为企业, 企业为人人”的和谐企业利益共同体, 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工会组织把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作为重点来抓, 在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 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在维护权益中的关键作用,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增进广大职工的福祉。

按照“党政所急、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要求, 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职工呼声当作第一信号, 把职工需要当作第一选择, 把维权落到实处。

五、加强民主管理, 推进深化改革

不断完善职代会制度, 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坚持企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向职工公开, 涉及职代会职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 让职工自觉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者、推动者、参与者。推行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规范化, 使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在代表职工源头参与企业高层决策、维护职工权益、加强民主监督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工会组织严格遵守至少每年一次的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凡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和重大举措, 一律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凡涉及企业重大决策, 即使在职代会闭会期间, 也召开了主席团 (组) 长联席会议, 实行民主决策, 并坚持向下一届职代会报告制度。坚持把厂务公开作为深化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 依据《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甘肃省厂务公开条例》, 明确公开事项, 完善公开程序,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厂务公开。形成了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 以各种会议为日常形式, 以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厂务公开工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班组建设, 不断完善班组各项制度的落实, 实现班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逐步提高班组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 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

六、心系职工群众, 服务企业大局

工会组织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中心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 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在大局下有效作为。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 了解、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做到职工有需求、工会有回应, 职工有困难、工会在身边。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不断提升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切实帮助特困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好“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的基础上, 加大帮扶工作的力度, 拓展帮扶范围。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 重点帮助有重大疾病、遭受突发性重大灾难、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职工渡过难关。

集团公司工会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六轮, 《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两轮, 有力保证了职工工资在原有基础上稳步增长;工会组织积极协助行政职能部门, 把关爱职工作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

一是切实发挥好“帮扶济困基金会”作用, 积极筹措帮扶基金款, 先后帮扶108人次;二是坚持开展好“两节”期间困难职工慰问活动, 累计慰问困难职工家庭1409户, 补助困难职工472人次;三是持续开展好“送清凉”活动, 为生产一线的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四是积极开展好“金秋助学”活动, 资助困难职工、农合工子女77人次;五是自主开展好“新婚送祝福”活动, 为185对新婚夫妇送去了新婚祝福;六是关心离退休职工生活, 对兰内90岁以上高龄老干部、老职工贺寿祝福;七是重视劳模工作与生活, 解决实际困难, 按政策给予补助并组织参加疗养;八是适时开展好扶贫募捐活动, 组织为“联村联户”和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捐款;九是有力推进施工现场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七、抓好自身建设, 提高干事能力

工会组织认真学习, 把学习讲话精神同解决工会工作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会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强自身建设, 积极发挥作用, 引导广大职工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会组织要增强干事意识, 大胆解放思想, 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 上档升级。要以职工满意不满意、工会作用发挥充分不充分为标尺, 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值得广大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使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真正信赖的“娘家人”。

女职工组织要围绕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 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女职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断促进女职工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发挥女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

参考文献

[1]倪豪梅.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团结职工推进深化改革[N].工人日报, 2014-09-09.

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简介 第4篇

中国核工业第二三建设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核工程综合安装企业,创立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公司管理严格、技术实力雄厚,尤以核电工程、国防军工工程和石化工程安装施工见长,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重大工程建设的“国家队”、“铁军”。

50余年来,公司承担了中国大陆全部核军工、核电站核岛以及大部分核科研安装工程,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环保、建材、汽车、火电、航空航天、电子等基础建设领域中创造了多项优良纪录。公司坚持“依法经营,以人为本,管理科学,施工精心;保护环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服务社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方针,以强大的施工技术能力,严密的施工管理体系和丰富的施工经验享誉国内外核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场。公司先后50余次荣获包括鲁班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2002年经国家建设部核定为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在国内十多个省市设立了多家具有安装施工能力的工程公司和项目部;拥有核电预制厂、核工业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中国安装协会焊接专业委员会设在该院)等生产、科研单位;控股组建了深圳纽科利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法合资)、深圳施英达管道有限公司等单位。

公司首家拥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安装资格许可证,并在安装单位中首家取得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取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河北省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书;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等10多项资质。公司连续15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2003年又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企业”,并荣获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学会授予的“重质量守信誉”示范单位称号。

公司1998年取得了GB/T—19001idt ISO9002:1994质量体系证书,并于2001年实现了向ISO9001:2000体系转换过渡取得证书。2003年,公司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在安装工程领域持续探索、不断创新,掌握了大量先进安装技术和专有技术。公司以现代核电工程的先进管理思想融合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技术,自主开发了涵盖工程管理各个方面的工程计算机管理软件,在国内全部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中进行充分应用,成为国内安装行业首家建立并成功运用大型计算机网络对现场施工、图纸设计、质量跟踪、文件传递、物资供应等全部工程建设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的安装企业。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公司在广东岭澳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中自主承担了现场设计工作,完成了2.5英寸以下辅助管道、次电缆槽路径、火警、通讯、照明路径设计;在秦山三期核电站建设中,以三维方式完成了现场详细设计工作。公司以新的物资管理方式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再造安装工作物资管理流程,具有完整的国内外采购、分配、管理能力。

在核工程领域,公司安装完成了包括大型石墨反应堆、大型浓缩铀生产厂、核动力装置及各类实验性反应堆,为我国“两弹一艇”的研制成功和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八十年代以来,公司开创了国内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之先河,先后承建了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300兆瓦)核岛及辅助系统(BOP)的安装工程,我国第一座成套引进的大型商用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2×900兆瓦)核岛安装工程,并以优异的安装质量保证了两座核电站的顺利运行。进入“九五”以来,公司承担核岛安装工程的广东岭澳、秦山二期、秦山三期核电站均实现了提前投入商业运行,清华大学高温气冷反应堆(核岛及辅助系统)顺利实现实

验成功,江苏田湾核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并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岭澳二期和秦山二期扩建工程、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核电站核岛安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中子实验反应堆、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NP项目等核工程施工项目也在按计划进行。在军工工程领域,公司先后参与建设了海南某国防工程,KM6神舟飞船模拟仓工程、航空一集团624工程等项目,并以优良的质量、先进的管理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誉。在石油化工、轻纺、环保、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公司先后承建完成了上海石化总厂、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济南涤纶厂、福建炼油厂、广州乙烯厂、茂名石化总厂、安庆腈纶厂、上海河流污水SB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扩建工程、上海大众汽车厂扩建工程、徐州市荆马河污水处理厂工程、临沂市罗庄污水处理厂、淮安市污水处理厂、美国通用电气塑料(中国)公司扩建工程、台化塑胶宁波ABS二期扩建工程、宁夏龙欣年产30万吨甲醇汽油项目、上海IIP项目、广东LNG项目、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安装工程、天津LG项目烧碱装置等大型民用项目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工业及民用工程的施工任务,并多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在公司获得的工程质量奖项中,其中大庆乙烯工程丁辛醇装置、秦山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二发射工位建筑工程、岭澳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核岛工程等5项工程获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大庆乙烯工程、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工程、中国环流器一号等10多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获李鹏同志亲自签署的特别金奖,上海河流污水处理SB泵站机电安装工程荣获上海市政工程金奖;“岭澳核电站核岛管道焊接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核岛安装工程”分别被评为2003年、2004年 “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北京金宸公寓3#、4#楼钢结构工程荣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的全国首届“钢结构金奖”;压水堆核电站主回路管道安装焊接技术、秦山核电站反应堆主回路管道安装技术、大亚湾核电站核岛安装计算机辅助管理网络系统等30多项工程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核岛电气安装、核电站核岛管道安装、核电站核岛自动化仪表安装、核电站核岛设备安装、核电站核岛安装焊接、工厂化管道预制工艺、核电站主系统设备安装技术等7项技术获中国安装协会颁发的“中国安装之星”称号。

在经营活动中,公司先后与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挪威、意大利等国家的众多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公司积极推进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加大产权结构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环境保护理念,注重质量体系管理,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在为把公司发展成为核能建设行业的领跑者、核电工程产业链全程全能服务商而不懈奋斗。

公司地址: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101601

电话:(010)61592323传真:(010)61592300

中煤三建工作总结 第5篇

2011年,是公司深化经营管理的一年,安装市场较去年有所转变的一年,生产多而杂,工程工期要求紧,施工任务重。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努力配合下,项目部领导班子按照年初公司确定的经营目标,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战严寒斗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769.02万元,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目标98.3%。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部人员情况健全项目部班子完善班子建设,党政工团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目前有50人,其中后勤管理人员11人(管理团队4人),本科学历7人,专科4人;一线职工39人,其中有技师资格的7人,电工20人,电焊10人,机修2人。人员状况已达不到项目部施工需要。

2人员培养为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工程施工技术性越来越强,今年根据公司计划安排和项目部施工情况,全年完成特殊工种 33人的复证,6人取证工作,3人报考成人高考,7人报考技师,4人报考高级技师,7人报考了一、二级建造师。3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1人成为预备党员,2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定向培养。选拔1名技术好,责任心强的班长作为技术员使用培养。针对班长,通过小型

工程的施工,锻炼他们带队伍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成为项目管理团队成员打下基础,已初见成效。全年派出职工对其他项目部进行支援5余人次,均得到支援项目部好评。

(二)项目部施工管理情况

项目部全年共进行大小11个工程的施工任务,其中10个已竣工。2011年项目部预计全年完成施工产值约1769.02万元,月均50人。完成年初制定产值目标的98.3%,(目标1800万元);无安全质量事故;设备完好率在97%以上,做到文明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基本达到年初制定目标。

二 项目经营状况

项目部全年共承担了11项工程的工程。完成施工产值1769.02万元。

其中改造工程约100万元(审核中),约100万元未审核完。未下产值。全年产值约1769.02万元,限额成本1488.58 万元,实际成本约1770.94万元。完全利润约-1.92万元,限额利润为-11.99万元。

三经营措施

施工中,针对工程特点,项目部精心组织,合理调配施工人员。各项工程安全有序、保质保量开展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及时完成施工任务。同时积极开展节支降耗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节约意识,无论是材料还是设备工机具的使用,做到合理安排,充分利用。2011年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第6篇

中煤集团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 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头等大事来抓,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以“零死亡”为奋斗目标, 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线, 不断健全体系, 加强管理, 严格监管, 落实责任,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 2015年煤矿实现“零死亡”。尤其坚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抓手, 通过不断创新思路、夯实基础、精细管理, 在经济新形势下实现了“三个转型”, 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中主要做法包括以下5方面:

“三个转型”理念

中煤集团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常抓不懈。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标准化建设, 把“无人则安”“良好的作业环境加上规范的操作行为就等于安全”“只要管理到位就可以实现安全生产”等先进理念, 融入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 广泛宣传, 全员发动, 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面对煤炭市场持续多年的低迷、企业生产经营极其困难的严峻形势, 中煤集团清醒认识到标准化不能再走过去“高投入、重设备、重硬件”的老路, 但标准化作为企业强基固本的抓手, 只能加强, 不能松懈。中煤集团认真研究新经济、新形势下的标准化工作, 及时转变思路, 赋予标准化新的内涵, 提出标准化实现“三个转型”:一是由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提升转型;二是由注重物的标准化向注重人的行为标准化转型;三是由原来注重高投入向注重精细管理转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向标准化要安全, 向标准化要效益, 努力使标准化向精细化、程序化迈进。

向管理要标准化

软件提升即向管理要标准化, 通过加强管理, 推进标准化工作。

一是完善体系, 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领导, 部门负责, 全员参与”的原则, 制定具体的标准化管理办法, 明确管理机构, 落实部门和人员职责, 建立了“技术定标准、生产抓落实、安全抓考核”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格局。健全了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制, 主要负责人是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区队班组长是现场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安监部门负责标准化综合管理工作。中煤集团把年度标准化工作纳入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形成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标准化建设责任体系。

二是完善制度。围绕建设行业一流标准的要求, 制定了中煤集团生产煤矿、基建煤矿、矿建施工、煤化工、建筑施工、煤炭洗选、坑口发电、煤机装备、煤炭销售等十大行业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细则, 实现了标准化全行业覆盖, 把标准化贯穿到矿井设计、建设、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 覆盖到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各个方面。

三是科学合理规划。编制了中煤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3年滚动发展规划, 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计划, 细化任务和责任, 层层分解到各煤矿、工程处、工厂、项目部, 落实到各区队、班组和岗位, 确保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制定各专业系统的达标时间表, 对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煤矿、工程处、工厂、项目部实施分类管理, 分类指导, 逐步达标, 稳步提升。

四是保证投入。生产经营再困难, 安全投入不可少。中煤集团认真编制年度安全投入计划, 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 严格审核把关, 加强过程监督检查, 确保专款专用, 保障安全投入的刚性需求。同时在安全费用使用上突出工作重点, 重点用于防瓦斯、防治水、防灭火、防泄漏、应急救援等, 确保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近5年中煤集团安全生产投入共计135亿元, 安全设备设施不断更新, 作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狠抓人的行为标准化

人是安全生产最核心的要素。中煤集团狠抓人的行为标准化, 让标准成为习惯, 成为广大员工自觉自愿的行为, 真正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一是编制人的行为规范标准。修订集团公司内部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把人的行为规范纳入标准化考核内容, 组织制定了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内容涉及井下采掘机运通等专业66个主要工种的行为规范操作标准, 将人的行为规范由定性变为定量考核, 重点检验标准化作业程序、岗位安全红线、必知必会等安全技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 推动由环境、物、设备标准化逐步向人的行为标准转变。

二是编制安全岗位红线。组织编制了煤矿、矿建施工318个工种、184个岗位的安全红线制度, 使广大一线职工树立“安全红线”意识, 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坚决不能干, 真正体现了处处有标准、事事用标准、时时按标准, 为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落实岗位安全风险预控。各单位由总工程师牵头, 对各个岗位工种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辨识和查找, 排查了4 070条岗位安全风险, 制定了相应的预控措施, 分别形成了岗位安全风险预控卡、区队 (车间) 安全风险预控单、矿 (厂、处) 安全风险预控手册。要求作业现场悬挂风险单、职工持风险卡上岗, 并坚持对职工进行岗位安全风险的学习培训, 规范了职工的操作行为和作业行为, 促进了标准化的过程控制。

四是强化岗位培训。根据“木桶理论”, 把岗位安全培训放在重中之重, 抓好员工安全质量标准素质的提升。岗位培训以人的行为规范标准、安全红线、岗位安全风险预控等为重点, 坚持“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活动, 并把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岗位标准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提炼出来, 编制成岗位操作“安全提示语”, 形成朗朗上口的“安全谚语”, 提高了培训效果, 规范员工行为, 真正使广大职工自觉要安全、会安全、保安全。

强推精细化管理

2016年年初, 中煤集团出台了《安全质量精细化、程序化管理指导意见》, 其后又编制了《精细化管理标准》, 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涵盖了采、掘、机、运、通等11个专业, 涉及安全避险“五大系统”、班前会、文明生产、挂图牌板等71项具体内容, 从矿灯的佩戴到井下的衣服挂钩, 从井下管线吊挂到各类牌板都有了统一标准。全面推广人员操作程序化、施工作业流程化、工程质量优良化、管线吊挂线性化、设备管理责任化、材料码放定置化“六化”管理法。各企业进一步制定细化标准及管理办法, 并落实到岗位执行。所属中煤进出口公司细化标准, 制定了采掘面、联巷、交叉点和临时生产系统 (包括安装回撤、巷道开口等工程的临时生产系统) 、内业管理等“六项达标”精细化管理标准;按照“低消耗、低成本”的原则, 制定包括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通用及内业资料管理8个部分的《进出口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标识图册》。中煤五建公司全面推行项目模式化和“6S”管理工作, 将“6S”管理融入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中, 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中煤集团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

一是无尘化管理。以无尘化建设提升作业环境安全水平。坚持“粉尘能治、必治”, 出台了无尘化煤矿考核管理办法及实施标准, 实施源头治理, 严格落实防尘岗位责任和交接班制度, 推广使用了除尘风机、各型喷雾、防尘监控设备、风流净化系统, 从设备设施、人员操作、尘源控制、降尘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综合防尘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切实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 杜绝了煤尘事故。

二是管理覆盖采掘区队。坚持精细化管理向采掘区队延伸, 制定精细化管理采煤掘进队实施细则, 要求精细化采掘区队必须符合“六化”要求, 即:设备材料定置化、管线线性化、皮带线性化、风筒线性化、轨道线性化、锚杆锚索线性化;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工艺流程、操作标准组织安排生产, 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树立精细化采掘区队标杆单位,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营造了“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 推进了精细化管理, 采煤掘进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精细化向班组延伸。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切入点, 抓好以点带面的工作, 切实把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建立在岗位达标的基础之上, 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到实处。严格班组工作“三步骤”: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六必讲”, 开展危险预知和风险评估;坚持班中岗位操作规程执行, 严格隐患排查, 安全不确认不生产;坚持班后复查、评估和考核。围绕班组管理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考核精细化“四化”建设, 努力打造学习创新型、自主管理型、专业技能型、安全和谐型、生产文明型“五型”班组。

严格考核标准化

中煤集团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 凡对标准化工作不重视、考核不达标、或以经济效益不好为借口, 导致标准化滑坡严重的, 一律严肃处理。集团公司坚持动态达标, 班组每班、区队 (车间) 每周、煤矿 (工程处、工厂) 每月、二级企业每季度开展1次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活动, 中煤集团每年组织1次动态检查、1次静态检查, 突出动态检查, 动态检查计分占总分的60%, 促进动态过程达标;并确保全部覆盖, 全年动、静态检查对中煤集团所属煤矿 (生产、基建) 、矿建项目部、煤化工厂、煤机装备工厂覆盖率达到100%。

为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中煤集团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 近5年共用于标准化奖励8 058万元, 2015年4家企业达到集团安保型、6家企业达到集团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推行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 把标准化与职工收入分配挂钩, 重奖重罚, 提高了全员参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第7篇

关键词:中煤集团,绿色,发展,煤化工,思考,研究

引言

中煤集团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近年来, 中煤集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集约化、循环化、清洁化原则, 大力发展绿色煤化工产业。

本文在比较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绿色煤化工的基础上, 对中煤集团发展绿色煤化工的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行浅析, 并提出对策措施。

1 发展绿色煤化工是建设“绿色中煤”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我国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特别是石化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 使得油气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能源安全问题已摆上突出位置。因此, 煤化工的发展对减轻能源的依赖度和进口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煤集团发展绿色煤化工具有较强的优势:

1) 作为大型煤炭能源企业, 煤炭储量大、煤种丰富, 煤化工产业是国资委确定中煤集团大力发展的五大主业之一, 理应大力发展绿色煤化工,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应尽的职责。

2) 中煤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 发布了《中煤集团绿色发展纲要》、《中煤集团“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 提出了“绿色中煤、厚德自然”的核心理念, 绿色发展战略已经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 淘汰山西汾阳等地区产能小、能耗高、污染大的焦化企业;在内蒙、陕西、新疆等地建设煤制甲醇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大化肥等新型煤化工项目。

3) 中煤集团资金雄厚, 技术体系较为健全。中煤集团旗下中煤龙化公司、焦化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煤化工建设、运营经验, 成立了煤化工研究院并与有关研究院、高校形成广泛的战略联盟, 技术研发保障较完备。

2 绿色煤化工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煤化工的发展态势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经化学加工, 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并进一步加工成系列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传统的煤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 相应的产品主要为合成氨、焦炭、电石、煤焦油等。

近年来, 新型煤化工逐渐兴起并逐步成熟。新型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基本原料 (燃料) , 以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急需的产品为方向, 采用高新技术, 优化工艺路线, 充分注重环境友好, 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型产业。新型煤化工包括煤炭液化 (直接、间接) 、煤炭气化、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合成氨等新技术, 以及集煤转化、发电、冶金、建材等工艺为一体的煤化联产和洁净煤技术。新型煤化工单位产品能耗往往要比传统煤化工降低20%以上, “三废”排放减少一半以上, 如果加以科学设计与管理, 还可实现“三废”的资源化利用甚至实现“零”排放, 实现清洁化、环保化、绿色化, 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也称之为绿色煤化工。绿色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则来自技术创新, 通过绿色煤化工技术可以把固态的煤转化为石油替代化工产品和清洁能源,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极大地减少碳化物、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绿色煤化工技术也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提供便利条件, 产业化的应用将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为煤化工走低碳技术路线提供技术支撑。

2.2 绿色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煤化工理念虽然先进, 但其中涉及问题繁多, 因此实施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存在很多问题。

2.2.1 理念和技术问题

无论生产企业还是设计院, 尚存在对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认识不够, 重工艺、轻节能减排的老观念。而且传统对能量只从数量上认识, 缺乏质量意识, 致使在转换、利用、回收过程中效率很低, 除无谓损耗外, 缺乏在损耗和投资之间权衡的意识以及技术经济优化的意识, 靠经验难以达到项目设计方案优化。再是, 由于条件的局限, 设计中对能量的利用多是分散, 孤立考虑的, 缺乏系统的观念, 也未采用能量综合优化的设计思想, 观念和技术。我国缺乏绿色煤化工方面的节能减排导则、标准, 增加了企业在具体操作时的难度。

2.2.2 设计环节问题

在企业方面, 有时急于上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看重工艺, 轻视能量优化, 设计阶段只委托设计院做装置设计, 缺乏与全局节能优化的观念;在设计院方面, 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因素, 往往在经费和人力保障不够的情况下, 急于赶任务, 对节能及能量系统优化考虑不够。

目前, 国家已经意识到这点, 现要求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必须编制独立的节能专篇, 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2.2.3 节能减排管理弱化

发展绿色煤化工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全局规划的角度对新建、扩产、基建等项目考虑节能减排的职能。节能减排不仅仅是科技、生产、技术或任何一个单独部门的问题, 也是牵涉整个企业所有部门, 从设计, 运行到控制各个层面系统性, 全局性的重要工作, 目前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2.2.4 绿色煤化工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绿色煤化工评价体系, 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的行政手段, 给执行带来了较大困难。对于绿色煤化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给以促进、评价及管理, 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煤化工水平高低。

3 绿色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3.1 增强绿色煤化工理念

企业负责人要牢固树立“节能减排是煤化工企业生存的生命线”这一理念。增强煤化工管理人员及现场操作人员对绿色煤化工的理解和认同, 从思想上提高对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认识, 对绿色煤化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真正将绿色煤化工落在实处。坚决取缔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方式和理念, 而应通过开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创新体制机制,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3.2 源头节能减排

在可研、能评、环评及设计报告中, 均应充分考虑节能、节水与环境保护等方案措施。选用先进工艺技术、采购高效节能设备、实施环保“三同时”, 作为项目建设期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耗能设备的采购都应经过节能效果评价, 杜绝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

在运行阶段初期, 对整个用能系统进行能量平衡测试, 对重点耗能装置与设备进行检测, 对污染物源及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 制定能耗与环保考核指标, 指导操作运行人员优化运行方案, 使生产装置在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的模式下运行。

3.3 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发展绿色煤化工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仅是节能环保、科技、生产、技术或任何一个单独部门的问题, 而是牵涉整个企业所有部门, 是系统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 应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实践, 制定有关促进绿色煤化工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企业自主实施绿色煤化工的主动性。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 对达到标准的企业予以奖励, 激发绿色煤化工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建立绿色煤化工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是促进绿色煤化工实施和发展的关键之一。绿色煤化工评价体系应保持较强的客观性, 因为评价方法主观性太多, 会影响人们对其客观性的信心, 从而影响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此外, 评价体系还应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实践操作中, 如果评价系统过于复杂, 不易操作, 不能方便地被采用, 也就不能称之为最佳的评价方法。

目前, 中煤集团正在积极研究该项工作, 不仅可以为集团内部企业的绿色评价提供依据, 届时也可以为整个煤化工行业提供参考, 促使煤化工项目的设计、管理和能源利用等环节, 更多地考虑节能、环境因素, 引导煤化工绿色发展。

3.5 加强绿色煤化工技术研究

与国外相比, 中煤集团在绿色煤化工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设备更是缺乏。建立和完善绿色煤化工技术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绿色煤化工在“绿色中煤”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是中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绿色煤化工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个专业和各个方面, 在实践层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有待专业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逐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中煤集团绿色煤化工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荣宝, 梁娅, 孙有光.绿色化学与环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2]高晋生, 鲁军.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许志宏, 温浩, 郭占成.21世纪绿色过程工程的发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2.

[4]梁朝林, 谢颖.绿色化工与绿色环保[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2.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第8篇

中煤集团60万t煤制烯烃、4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近日在新疆伊犁、准东两地开工建设, 总投资超过475亿元。两个项目由中煤集团在新疆注册的子公司负责。其中, 中煤能源伊犁煤电化有限公司建设的煤制烯烃项目是新疆第一个获准备案的煤制烯烃项目, 位于伊犁河谷, 年产60万t, 项目总投资约211亿元;中煤能源新疆煤电化有限公司则在准东五彩湾工业园区开工建设4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 预计总投资264亿元。

上一篇:银行承兑说明模板下一篇:镇街2011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