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2024-07-13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精选8篇)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1篇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白沟新城第一中学 姚永成

课堂评价是课程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指导和促进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精到的评课应该让执教者从“浮云遮望眼”的困境中走出,有一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之感。

评课时,应在“一基点”上站稳脚,在“四原则”上把握方向,从“五要素”中掌握方法,用“一真实”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一、在“一基点”上站稳脚

“一基点”即《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是执教者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而且是评课者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标准。评课者需对此胸有成竹,方能结出智慧之果。

二、在“四原则”上把握评课的方向

(1)科学性原则。教学是一门科学,它有内在规律。评课者应帮助执教者认识并掌握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理论,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要求和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工作。

(2)启发性原则。评课者要采用好的方式,启发执教者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案。通过评课,使执教者开启思路,悟出教学的真谛。

(3)民主性原则。评课就其本质而言,是评课者和执教者共同探讨教学规律的过程。在评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执教者,认真倾听执教者对上课的设想。不要以专家、权威自居,应平等地和执教者切磋琢磨,共同研究。

(4)因材施教原则。这是教学上很重要的一条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这一原则在评课中同样适用。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评课者要针对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千篇一律,千人一法,难以奏效。

三、从“五要素”中掌握评课的内容、方法

第一要素——“看主体”,即看学生是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的主人,看课堂里的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是否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对现成的问题是否有选择地接受,并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有的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的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充分地合作交流、相互质疑、辩论补充,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并在亲自参与中获得提高。学生全员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大家都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要素——“看主导”,即看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围绕着教师行为应当思考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是否真正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否梳理清楚,抓住关键,处理得当;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恰当、有效;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是否自如、熟练,能否恰当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否引导、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教师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之中,教师能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课堂中关注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不同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我们看一堂课最关键的也是要看这一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发展了什么,语言上的、情感上的,不必要去进行测试,我们听课教师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就会察觉到。一堂课,学生有所得,是我们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要素——“看成效”,即看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能否做到和谐统一。教师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和教学效果好坏,要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否已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语文课堂信息量是否适度,学生负担是否合理。

第四要素——“看容量”,即看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小小语文课堂是否体现课堂内外、学科之间、学校内外的融合和沟通。

第五要素——“看个性”,即看课堂教学是否具有特色。看语文教师是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自身特点组织教学,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四、用“一真实”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 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绚烂”,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越来越像“表演课”,“本色”教学越来越失位,几乎无人问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曾强调:“不论是怎样的课型都应该完成语文课应该有的实实在在内容,如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等。”因此,回归“本色”教学应从我们身边的每一节课做起,重视语文基础教学,锤炼自己的基本功。课堂是自然的流露,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只有与学生真心交流,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真正的交流场所,老师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哪怕你的教案不是那么精彩,哪怕你偏离了教案,但只要你与学生真心交流,我想这样的课堂就会让人感觉舒服,就会受学生欢迎,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真正学会学习。只有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总之,评课活动应成为领导和教师真诚对话、心灵交流的平台,教学研讨、科学研究的园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导向作用、教研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天地。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2篇

摘要: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等情况作出的综合性价值判断活动。高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评价,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的过程。本文就将对高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评价

当今创新教育与实践方向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学识、执教过程的改革。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高中教师只把重心放在了教学的前期准备与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中,而往往忽视了教学评价对学科发展、学生活动、与教师成长的升华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明白课堂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开端和精致的教学活动设计,更要有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评价理念与实践观来做支撑。下面文章就将从三个方面对本文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国家体现在,它是四大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消亡的国家和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断、反而愈加兴盛的国家。而深究起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是在于“语文”的推动作用。从远古社会语言文字的诞生,到现在的语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与多元的发展方向的呈现,我国的“语文”学科也显露出日益完善与科学的良好教学局面。但素质教育的鼎力提倡与我国语文教育仍有很大前进空间的基本现实却要求着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松懈的对语文教学尤其是评价部分进行反思与提升。

任教教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基本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它的“育人”、“移情”、“审美”功能不言而喻。但这些功能仅仅是存在于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中吗?教师要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有效”的境界,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观、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观。高中的学生心智越发的趋向成熟,他们需要的是一名能发现他们“闪光点”的“指路人”。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一定不要传统的对知识的完成情况来衡量这节语文课的成败。我们说语文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但就发展的“语文教学评价观”来说,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更在于将教学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及时改进课程设计、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的正确的评价观念。

二、评价内容的整体综合性

现代语文评价观下讲究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全面综合发展”的个体。因此,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综合的做出合理的判断。就“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讲,它涉及的基础语言工具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思维理解能力的训练、写作抒情言志等都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决不能将语文评价局限于“语文学科”的狭隘圈子里。以数学为例,它的题型复杂、有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来对题意进行整体把握和正确理解。

再就高中的的历史、地理等学科来讲,“语文”的重要更是不可或缺。如果我们的学生连“中央集权、资本主义”、“水循环、荒漠化”等词语的基本意思都无法理解,那么又怎能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呢?语文的这一点功能几乎所有的教师与学生都清楚,毕竟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有力工具。但有些语文的其他功能或者是不易被人察觉的作用就很容易被人忽视了,比如在高中语文《琵琶行》一文的学习中,也许由于文章本身对情感理解的高度要求,使一些学生可能不能立马达到”与作者在同一情感线上“的体会共鸣。但这并不能使高中语文教师匆匆下定义:本节语文课堂教学不够成功,学生学习效果未达语文教学目标。有善于总结的教师会惊喜的发现不仅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以突飞猛进,而且这种情感的潜能发挥会使学生在其他相关学科(比如高中政治关于“人权”、高中生物关于“基因”章节等的学习中)变得格外的主动与好学。而且语文所培养的沟通表达、思维发散等能力在其他学科中都能得到体现,这些学科的良好发展又能反作用于学生对语文积累高度的热情与丰富的知识内涵。所以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走出“语文单一评价”的狭窄观念,对受教育者进行整体综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

三、评价手段的多样灵活化

教学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传统的纸笔试测验、还有灵活的口试、面谈等多种新形式。在语文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同时也要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与灵活化。可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师的表现情况采用相应的评价手段,比如教师在讲授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为了激起学生对刘和珍君遇害的愤恨和对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相应,可让学生分别为刘和珍君和鲁迅先生??两段赞语概括他们的事迹。就这两段赞语的概括与情感升华程度来讲,教师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学生对文章的脉络(刘和珍遇害的过程与鲁迅写作的缘由)有了更进一步的梳理,对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语文教学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与灵活化的一种表现,由不同的评价手段来促进教学。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评价手段的多样表现在评价时间的灵活选择上,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和自身教学进行评价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具体来讲,语文教学评价根据时间和评价的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方式。诊断性评价可运用语文学习的新课讲授前的摸底诊断;形成性评价多用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的动态的变化评价(比如高中课文《荆轲刺秦王》一文不仅篇幅较长而且全是文言文,教师则可多开设几个课时,并注意在执教过程中对教学进行多次反馈与评价);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多用于语文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等,作为对学生的一个最终综合评价。教师在这个时候就更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运用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总之,对教学评价手段的灵活运用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反馈教学、完善语文课堂。

浅析语文课堂的有效评价 第3篇

一、教师点评和示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效教学的定义指导着我们平日的教学工作。 我比较认同Gartledge (2001)和kozloff(2002)的概念,有效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使学生能够示范,维持并将学习成果概括普及运用,而且使学生掌握上述能力的速度快于那些通过自己努力或是其他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学生必须既学习内容又学习如何独立学习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检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 熟练,有效教学的成果之一,是对准确性和时间的测量标准。

(二) 有效教学的第二个重要的成果是学生能够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或知识。

(三) 维持技能、概括化应用技能和独立学习的技能。

因为课堂时间太少而无法教给学生所有知识,他们需要重新学习的时间。有效教学提供充足的复习以及高水平的应用以使学生维持他们所学的知识。学生需要能够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作业并且他们需要能够继续依靠自己学习新知识。有效教学的成果是掌握知识的根本所在。

实现这些成果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原则。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准确的范例。提供许多回答的机会,对于正确的回答立即予以反馈。对于错误的回答不但要指出来,而且要提供正确的范例。让学生模仿范例是非常有效的,并且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二、语文学科特别需要教师的点评和示范

1、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无价值的点评,形式化的激励语言充斥语文课堂,是现代语文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许多语文老师在点评学生的回答时,总是特别泛泛,不具体。教师往往不屑于细致耐心的指导学生或是简单说一些“很好”、“你的想法这有个性” 等形式化的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很茫然,总是不知自己是对还是错,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仍然具有传统的教学思想——师本位意识在作怪, 觉得学生的回答不过是课堂的点缀, 回答的对与错都没关系,不影响她下一个环节,所以这时她的点评就会特别的急促和简单。实质上这里只有评价而无点拨,并且评价也是毫无意义的。二是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是很透彻。学生的回答让她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点拨,只能简单草率的评价。我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深有感触。那名教师讲的是 《苏州园林》, 在整体感知的环节,她设置了学生以组的形式朗读课文的3 -6自然段。 第一组朗读后,这名教师评价是这组这勇敢。第二组朗读后,评价结果是声音洪亮,第三组朗读后,教师评价是有抑扬顿挫。这里的评价就是毫无意义的评价。因为学生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环节失去了的价值。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去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教师在朗读后可从语速、语调、语气、节奏、轻重音的处理等方面做以明确的指导。还有一次听作文课,教师讲的是 《外貌描写》, 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没有抓住人物外貌上的特点,不能通过外貌描写去体现人物的性格。学生和教师都有所评价, 指出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毛病,但是教师没有提供示范。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信息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他们这样写是错误的,让他们只是知道以后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2、语文课堂更需要点评和示范

浅析语文课堂的有效评价 第4篇

一、教师点评和示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有效教学的定义指导着我们平日的教学工作。我比较认同Gartledge(2001)和kozloff(2002)的概念,有效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使学生能够示范,维持并将学习成果概括普及运用,而且使学生掌握上述能力的速度快于那些通过自己努力或是其他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最终成果是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学生必须既学习内容又学习如何独立学习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检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熟练,有效教学的成果之一,是对准确性和时间的测量标准。

(二)有效教学的第二个重要的成果是学生能够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或知识。

(三)维持技能、概括化应用技能和独立学习的技能。

因为课堂时间太少而无法教给学生所有知识,他们需要重新学习的时间。有效教学提供充足的复习以及高水平的应用以使学生维持他们所学的知识。学生需要能够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作业并且他们需要能够继续依靠自己学习新知识。有效教学的成果是掌握知识的根本所在。

实现这些成果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原则。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准确的范例。提供许多回答的机会,对于正确的回答立即予以反馈。对于错误的回答不但要指出来,而且要提供正确的范例。让学生模仿范例是非常有效的,并且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二、语文学科特别需要教师的点评和示范

1、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无价值的点评,形式化的激励语言充斥语文课堂,是现代语文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许多语文老师在点评学生的回答时,总是特别泛泛,不具体。教师往往不屑于细致耐心的指导学生或是简单说一些“很好”、“你的想法这有个性”等形式化的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很茫然,总是不知自己是对还是错,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仍然具有传统的教学思想——师本位意识在作怪,觉得学生的回答不过是课堂的点缀,回答的对与错都没关系,不影响她下一个环节,所以这时她的点评就会特别的急促和简单。实质上这里只有评价而无点拨,并且评价也是毫无意义的。二是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是很透彻。学生的回答让她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点拨,只能简单草率的评价。我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深有感触。那名教师讲的是《苏州园林》,在整体感知的环节,她设置了学生以组的形式朗读课文的3-6自然段。第一组朗读后,这名教师评价是这组这勇敢。第二组朗读后,评价结果是声音洪亮,第三组朗读后,教师评价是有抑扬顿挫。这里的评价就是毫无意义的评价。因为学生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环节失去了的价值。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去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教师在朗读后可从语速、语调、语气、节奏、轻重音的处理等方面做以明确的指导。还有一次听作文课,教师讲的是《外貌描写》,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没有抓住人物外貌上的特点,不能通过外貌描写去体现人物的性格。学生和教师都有所评价,指出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毛病,但是教师没有提供示范。这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信息只是单纯的告诉学生他们这样写是错误的,让他们只是知道以后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

2、语文课堂更需要点评和示范

语文应该注重对语言的品味感悟,事实上品味感悟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也因个人的阅历、习性、世界观等有差异。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后所产生的对语言的品味,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往往千差万别,只有靠教师的到位的点评和示范,才能让学生明白谁的答案更好、更准确。也只有教师到位的点评,才能解决学生在品味感悟语言過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存在的困惑。教师的点评和示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学习思路受阻时,教师对其点评,进行细致地分析、补充、完善。教师的点评让他明白:不足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足?该怎样修正呢?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全体学生也是有益的。教师的点评和示范能为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在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后,为学生指明呈现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所以教师的点评和示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标志性的亮点。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5篇

摘要: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调动,从而间接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有关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语也要求人性化、合理化,对学生进行一定鼓励。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与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现状调查

一、前言。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对象是处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课堂的评价语的对象也是儿童,故而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多多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的评价虽然不是蜜,却可以牢牢的粘住儿童的心,虽然不是磁铁,但可以吸引学生更加喜爱语文的学习。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使用课堂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课堂评价语。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情绪以及学习态度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指导,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现状。

1.师生的关系走向平等。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老师的地位处于一种权威的状态,拥有对学生管理和领导的权力。一些老师的强势行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从而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甚至对老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之情。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对同学做到一视同仁,对学习优秀的同学青眼有加,而言辞方面会无形中给其他同学带来一定的压力,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但目前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走向平等,老师不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分对待不同的同学,做到了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学生不再担心因为成绩和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打击。

2.课堂评价内容趋于科学化。

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挖掘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研究表明,课堂上的口头表扬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表扬的形式简洁又可以达到一定的鼓励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如果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出现回答错误时,本身就会感到一定的尴尬和害怕的情绪,如果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不置可否,无疑会加深学生受到的伤害。同时造成其他同学对于回答问题的畏难情绪。现在,老师对待回答错误的同学会说“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先坐下思考一下”,就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课堂评价语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课堂上老师应摒弃单一的评价语,和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互动。同时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有一次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位同学在朗读完课堂的内容后,老师首先要求其他同学对其朗读的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有的同学认为他的声音富有美感,有的同学指出在朗读中形成的错别字。这种鼓励学生互评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使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对症下药,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语,巧妙的控制课堂的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科学的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策略。

1.在评价语里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告诉我们,尊重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有较大影响。受到尊重的学生的学习劲头更加强劲,学习积极性的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在语言的使用上要给予学生褒扬的词汇,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正能量,从而树立起自尊自信的人格。对待学生学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老师不应该以批评的态度来对待,而是应该因势利导,转变思路,鼓励学生创新,化腐朽为神奇。鼓励是使学生提高自信的良好方法,但也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廉价的鼓励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导致孩子在人格的塑造中拒绝真实。

2.评价中多注意发扬学生的长处。

教育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自信,激励学生创新,鼓舞学生的心灵。因此许多老师都使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教育的提升,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在教学的实际案例中,一些老师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天性,和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和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也使老师的教学达到一定程度的成功。

3.对待错误要懂得宽容学生。

小学的学生处在心理成长的敏感阶段,老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乃至性格。一些老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无意中以批评或有失冷静的方式来对待,从而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长处,又要求老师正确对待学生不足。使学生在成长中吸取教训,全面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践表明,对于学生自尊心的挫伤,无益于学生健康的发展,更不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成果。

4.评价语中重视感情的表达。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避免机械、程式化的评价语,而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机械、呆板、敷衍的评价语最终流于教学上的形式主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良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以实现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

四、结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用语的合理性,充分发挥评价用语的积极作用,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教学效果发挥正面的影响。

[1]李云霞.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6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第6篇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是我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追求目标。下面谈一些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做法,求教于方家。

一、善于倾听是正确评价的保证

著名语文教育家周一贯说:“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由此可见,教师要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捕捉到来自学生的思维火花,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加以有的放矢的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倾听直接影响到课堂评价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老师评价的接受程度。

1、倾听学生求知的声音

小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逐一进行评价和解释。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有些问题在教学中师生共同给予解答,有的问题我鼓励学生向书本、课下收集资料中去寻求答案。这样这样就让学生在自主、轻松的状态下展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明。

2、倾听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新奇的创意和意外的回答,教师需要花些时间耐心地倾听和询问,作出正确、适当的评价。及时地肯定性评价,缓解了课堂气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倾听学生争论的声音

每一个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也都有各自的见解。因而在课堂中,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则要用心地倾听,适时作出公平的评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评价的时效性

语文课堂运用情感评价的过程是引导、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对于提高课堂评价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真诚地赞美学生

赞美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学生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心灵深处却都隐藏着对自信心的渴求,赞美就是唤起学生自我意识的一剂“良方”。但赞美也需要讲场合、讲对象、讲分寸、讲实效,否则,只会让学生迷失方向,变得麻木,效果适得其反。归结起来,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引导中赞美。要从长远考虑,在肯定、夸奖的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引导和企盼,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出色。

(2)使赞美更具体。一些老师在赞美学生的过程中,往往简单的选用一些诸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时间长了,学生也习以为常了,提不起兴致。只有使赞美具体化、精细化、真实化,避免空洞乏味,才能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受用。

(3)赞美要恰如其分。善于区别赞美的广度和力度,避免夸夸其词、哗众取宠。如对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应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表扬,使成绩有目共睹。这样既很有说服力,同时也可鞭策其他学生,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教师则宜私下表扬,避免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否则,有些学生会因一点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另外,还要忌赞过多,让学生学会“惜赞如金”。

2、讲究批评的方法

批评也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同样也是语言评价艺术中重要组成部分,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1)期待式批评。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提醒或纠正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并寄于希望,如“你读得很好,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请你再试一试!”

(2)关爱式批评。如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要采取当场点名批评的方式,可通过表扬好的学生促使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运用机智的语言调整学生的状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3)启发式批评。课堂提问后,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如教师所愿,教师不能简单以“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回答”这样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在他们面临失败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启发,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3、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课堂评价也是如此,想让学生在一种平等、宽松、愉悦的环境下自觉地接受老师的评价意见,就需要用幽默的评价艺术来做润滑剂。充满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这里的“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讨论、辩论、合作等不同的沟通方式自主地调控评价活动,以获得情感评价的最大效益。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实现师生情感互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那么,如何将“互动”的理念贯穿于课堂评价的始终,这里有三个策略: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参与”是互动的基础,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和“互动”构成了实现情感评价的有效落脚点。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感性体验就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情感评价的效果也越明显。

2、变“失败”为“成功”,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表达出与学生亲密、友好、合作的意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握一握学生的手、拍一拍学生的肩膀都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3、生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采用同桌互评,四人小组评议的方式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评价相比,同龄人之间的评价更容易让彼此接受。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采用同桌批改、四人小组互相批改的方式锻炼学生检查错误的能力,一些学生自己作业本上的错误检查不出来,但是对待他人的作业他们却不会放掉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过程中,学生互相“查漏补缺”,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作业本上常常出现学生的评语:“你能把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而且很恰当,真棒!”“这个比喻句很美,我要读一读”“你积累了这么多名言、好词、好句我要向你学习”等。就这样,学生的优点在互评中不断得到了肯定。在评价学生朗读课文时,出现最多的现象是故意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甚至发生争吵,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我们先说他们的优点在哪儿,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他读书声音响亮。”“她读得很有感情,但是掉了一个字,希望她以后能读得更好。”被评价的学生也能高兴地接受其他学生的建议,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会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指出对方的优点,去鼓励对方,帮助他树立自信。然后再为对方指出努力的方向。现在朗读结束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你学习。”有的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对方会说“让我来帮你。”慢慢地学生之间不仅学会了互相发现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去赞扬鼓励对方,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对学习充满乐趣。

4、师生互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每次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可以留点时间给学生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做一次总结性的评价,同时,也请学生给自己的教学过程打分,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评价 第7篇

甘肃省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

李春燕

1319585712@qq.com 【论文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评价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而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对教学效果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今后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如何运用恰当的课堂评价,让学生通过内驱力自主学习英语则值得我们深思。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应坚持激励性原则,不仅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这么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弊端。那么,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呢?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1、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

评价理念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评价理念从几个方面对传统测试与评价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评价理念,对现行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往的英语课堂评价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综合性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这其中难免有

对学生不全面的认识从而导致的片面评价,甚至有的教师单纯地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打击了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还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是很不利的。

2、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的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评价客体转为评价主体。教师可以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使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评价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革之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改革,可以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两方面入手,进而逐步提升课堂评价的效果,帮助学生找回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把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三者结合,从而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如每节英语课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对自己一天的学习成果在小纸贴上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便于今后的强化记忆。这样,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学生互评:同龄人的评价往往能客观地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思维模式和处事上去观摩、理解和判断,评价符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会使评价的学生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别人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促进自己能力水平的提高。(3)教师评价:教师参考学生的自评和小组评价,根据学生平时所参与的课堂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等评价学生,教师除给予学生等级评价外,还可以适当加上激励性评语或希望、励志格言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2、评价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对同一种事物长时间的存在兴趣,容易分心、分散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上下功夫,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多花心思,增加趣味性,刺激竞争,激活课堂气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入手:

(一)丰富多样的课堂评价语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回答对问题之后,教师不是说“Good!”,就是“Very good!”并伴以机械的鼓掌,看到学生喜滋滋的表情,似乎这种评价对其很受用。但细究起来,这句单一的话语评价,其实质的效果并不明显,久而久之甚至会让学生腻而生烦。其实在实际英语课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来进行评价。例如对表现好学生用“Great!”、“Wonderful!”、“Clever boy/girl”等,表现不错尚需努力的用“Come on!”;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说“Don’t worry, I believe you...next time.”等。通过不同的评价用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鼓励,建立信心,发挥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二)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评价

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积极大胆,发音准确,就可以点头微笑、拍拍学生的肩、摸摸学生的头You’re very clever,对其他同学竖起大拇指A clever boy, A clever girl等等。

(三)、有效的任务驱动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通过所学的语言来完成。如遇到做调查的题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采访同学,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任务完成后,学生极有成就感。同时,这种评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激起其持久的学习需求。

(四)合理的分层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于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分层评价能够扬长补缺,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达到全体学生跨上一步,递进一层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浅析 第8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和启发。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课堂评价语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或多或少评价语言的误区也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值得教师们去深思。

1. 评价语言单一、笼统

所谓模糊性评价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不论高下,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评价中分清谬误,明确方向。新课标强调老师要尊重、赏识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评价应多以鼓励为主。因此,课堂上出现了一律以“很好”“正确”“不错”等笼统模糊的评价语来评判学生的现象。的确,课堂上应注重鼓励学生本没有错,但如果课堂上无论学生回答好坏,只有“好”“你真棒”甚至对学生错误的结论都不给予纠正,这样的评价只能导致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而学生脑海中的概念却模糊不清,造成学习肤浅。

2. 评价语言夸大其词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为了体现“激励”,一向吝于表扬的老师又显得特别大方。许多老师怕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学生的发言,往往夸大其词,甚至不敢或不愿指出学生的错误缺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廉价表扬。明明是值得讨论的却称赞“对极了”,明明是信口开河,胡思乱想,却以“你真会想象”“再没比你更出色的了”等一类的评价语来表扬学生。如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说新学生字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一学生找到了一个字中较明显的易错的笔画后,教师以一句“你的眼睛真是火眼金睛,比孙悟空的还要厉害”来表扬,真是夸张至极。类似的“真是棒极了”“对极了”“你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这样的评价会使孩子忘却谦虚的美德,变得忘乎所以起来。如果其他学生为了得到老师这样至高无上的表扬,也会顺着前面同学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往往容易产生定势思维,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因此,教师的评价须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3. 评价方式呆板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老师基本上能注意到评价这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评价除了语言还是语言,没有其他新花样。可以说真诚的评价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是师生情与情的碰撞。因此,评价语言不只限于有声语,多样的无声语更具语言魅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启迪着我们: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后的一句评价语、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乃至一个眼神等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教师不能看不起、讽刺、挖苦学生,要肯定、表扬、激励学生。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也许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点头、一下抚摸、一阵掌声都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所以,有效恰当的课堂评价是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的和谐统一。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策略

1. 评价语言应准确得体

准确而又得体的课堂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评价语应该做到得体、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同时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以真诚、自然、恰当、柔和的语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如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画面练习用“无边无际”造句。屏示:航天英雄杨利伟身着宇航服,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填空:______在无边无际的______。)

师:他是谁呀?

生:(兴奋地回答)杨利伟。

师:对呀。小朋友说话应该有礼貌的,他是?

生齐答:杨利伟叔叔。

师:(指着空)谁能说这句话?这句话可难说了,谁能说老师就把“小鸟”送给他。

生:杨利伟叔叔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遨游。

师:讲得多好啊!“遨游”这个词都用上了。想想杨利伟叔叔是怎么上太空去的呢。如果能把这个意思也说进去,这句子就更漂亮了。试试看。

生:杨利伟叔叔坐着“神舟5号”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遨游。

师:太好了!(鼓掌)老师把“小鸟”送给你,愿你能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案例中,教师运用的评价语准确得体,使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并向着预设目标迈进。在孩子说出非常漂亮的句子之后,老师便充满感情地大加赞美,并把“小鸟”送给他,愿他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这是老师对他的祝愿和激励,也是对他的希望。

2.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评价方法也是如此,要像春花一样多姿多彩,才能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酿出好“蜜”来。

(1)课堂上口头评价语应与肢体评价语相结合。课堂上老师充满激励的语言、礼貌的动作、亲切的微笑,都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握好眼神,老师的评价语言才能与学生心灵相通。深情的拥抱,由衷的鼓掌,爱抚的摸头,亲切的握手,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递一种情绪,一种感情。

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发现一位同学经常低下头,双手在抽屉里摸索着什么。老师便悄悄走了过去,没想到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简笔肖像画。画中的人就是老师本人咧开嘴笑的样子,虽只有寥寥数笔,可画得实在很形象!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面露惊喜之色:“哇!这是谁画的?太逼真了!”学生有些惶恐,结结巴巴地说:“我……画的!”

在尴尬之时,老师没有批评他上课不认真,而是边点头边“嗯”了一声,又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后走上讲台继续上课。原本学生是惶恐地等着挨批评,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赞赏他画得好,这是多么出人意料,对学生来说又是多么难得。“哇”和“嗯”两个语气词和轻轻地拍一拍肩这一动作对他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赏识,成了一股极大的推动力量。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打破教师一统天下、垄断评价的现状。通过同学互评、自评,师生互评,变传统的单向评价为多样的、交互的评价方式,以改变过去只有教师才能评价学生这一不公平现象,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由被评价者变成评价者,变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如一老师在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麻雀》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老麻雀的愤怒,老师有机结合几种评价方式,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老麻雀愤怒的句子?

生:老麻雀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恐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接着向露出牙齿、大张着嘴的狗扑去。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他读得如何?

生:他没有把老麻雀愤怒的样子读出来。

师:你认为应该如何来读呢?

生:我觉得读的时候要凶一点。

师: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能。(读)

师:你觉得你读出了老麻雀愤怒的样子吗?

生:我觉得我读得还不够好。

师:哪儿不好呢?

生:虽然我声音很洪亮,也有一点凶,但没有把老麻雀那种愤怒至极的样子读出来。

师:对,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还可加上表情和动作,那样才能更好地读出内心的感受来。好,现在你试着双手叉腰,怒目圆睁,头昂起来,然后再读一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注意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上一篇:早安心语的祝福语下一篇:深圳外国语学校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