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能力提升训练

2024-07-31

功率能力提升训练(精选8篇)

功率能力提升训练 第1篇

1课程介绍

【培训对象】: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

【培训时间】:3天(18课时)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功率能力提升训练 第2篇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语用题(第22题),要求用生动、连贯、得体的语言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课文人物蔺相如或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该题堪称湖北卷的亮点,人们普遍认为,这类试题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和教材内容的考查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值得称道的题型。这道试题的命制,可以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重视教材内容的回归已成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的共识,但人们一直仍在摸索如何找到一种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笔者受历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启发,尝试了给教材中的人物写“教材人物感言”的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

具体操作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阶段:

1.现实示例,经典引路。由教师从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精选一些范例,让学生通过认真品读,揣摩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语言的精练优美。

2.通读教材,选择人物。在揣摩范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10天左右的时间仔细、全面地通读教材(包括课本和读本),每人至少选择10人作为拟写的对象。人物既可以是文学形象,也可以是著名作家。

3.精心运思,拟出初稿。在认真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正式对选定的人物写出初稿,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为了便于汇总,每一段均要求写在一张单独的卡片上并署名。

4.分类汇总,集体修改。将学生上交的初稿按拟写对象分成各个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把拟写某一共同对象的组员组织起来共同进行修改润色,最后形成定稿。

5.分工输入,资源共享。学生上交的定稿涉及到的人物共有一百多位,老师利将定稿分发给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去分工打出电子稿,然后传给老师汇总。最后由老师再稍加润色后打印出来,印发给学生课外阅读,实现资源共享。

这一项工作摆脱了枯燥的题海战术,学生普遍还是很感兴趣的,热情高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结合新课改及今年湖北卷反思一下,我觉得它是符合课程目标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它要求学生认真地通读教材,这正是抓住了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关键所在。通过认真通读教材、精心运思拟写,学生加深了对教材人物的理解,也写出了一些很精彩的语段,例如:

【史铁生】  人生的不幸通常是把双刃剑,它会让懦弱者意志消沉,甚至输掉整个人生;但也会让勇敢者变得无比强大,并从此拥有绚丽人生。史铁生,正如他的名字,像钢铁一样坚韧。他那种在逆境之中决不低头、奋力打拼的精神,向我们诠释着什么叫“身残志坚”。当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也许能够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写史铁生的同学最多,体现了学生对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庄子】  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脆弱。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叫阵,便做一个静静的守望者,看守人心之月亮。这血泪与荒诞,令芸芸众生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此段巧妙地化用课文,点评精到。

其次,在拟写、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了语言。因为这是一项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所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反复地进行修改、润色,从而感性的体会到了语言的精练优美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写出了一些很有文采的片段,例如:

【屈原】  那一投惊天动地,那一跃山河同悲!为的是一个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诺言,你直言进谏;为的是一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你历经风雨。命运总是那么残忍的让你一次又一次遭人陷害。众人皆醉你独醒,举世浑浊你独清,但你却救不了你的“美人”。 滔滔的江水是你最后的归宿吗?你的忠心,被永远铭记;你的《离骚》,将永世流芳!

此段恰当地运用整句,整散结合,精练概括。

【司马迁】  生活中的不幸,像一道闪电,可能撕天裂地,也会照耀乾坤。那份尊严,可以淡了再淡;面对极刑,可以忍了再忍;那份使命,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从一个匍匐于地的殿臣一跃成为华夏史官,他实现了人生最辉煌的蜕变。他的隐忍,犹如一湾清水,洗涤了那个时代的污浊,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著作。凝结在纸上的字符,决不是辛酸泪,而是一位至圣深邃的目光,审视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此段综合运用比喻、引用、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作家与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含真情。

再次,学生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比结果更有意义。没有思想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学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关注点,而这正好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许多学生也确实写出了一些很有个性的片段,例如:

【曾国藩】  事功之大,不愧为晚清“中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运动领袖;著作等身,不愧为国学之集大成者;治军有方,不愧为军事之大家;拥兵而不自重,吏治清廉,不愧为国之栋梁;厚厚的一部家书,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此段运用几个排比句,将人物一生几个突出的`方面高度精练地概括出来,体现了学生阅读面之广。

【泰戈尔】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便是你吧,泰戈尔?你是一只追寻自由的飞鸟,苍穹中不朽的图腾。超脱了国家的限界,将艺术升华到人格的高度。你的诗歌,是天际的云,既能化成一阵时雨,也能染成五色的彩霞。阅读你的诗行,总会感觉有双温暖的手将我们紧紧包裹,带领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探索那人生的真谛。

此段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比喻的运用也很巧妙。

最后,这一工作完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因而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而且,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真正调动起来,他们爆发出的能量绝对是超出想象的。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全部参与,热情高涨,写到的教材人物共有一百多位,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成就感。

从起,高考命题进入了“课改背景”的新时期。高考语文命题已经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是不会有根本的变化的。只要我们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抓住高考复习过程中一些最本质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性地做好复习工作,就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表于《成才》第10期

宋三兵

提升作文能力的训练尝试 第3篇

教学生观察, 寻找素材, 是提升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虽然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但实际上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观察。指导写作, 就要教他们学会观察, 身入生活, 心入生活。可以先上观察理论课, 根据观察对象, 选择合适的观察法, 如:事物全程观察法、定点换形观察法、移步换形观察法、事物整体观察法、事物局部观察法、由此及彼观察法、追踪寻迹观察法等。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每天的日记或指定观察对象或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进行描写, 字数不做过多的限制。

可是, 身边的人、事、景、物毕竟是有限的, 要扩大学生的视野, 积累写作的素材, 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开展阅读课, 积累素材, 是提高作文构思训练的第二步。

首先, 正确引导, 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杜甫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我一直坚信这是真理。于是, 我根据学生所处年级、年龄特点, 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 可以是名著, 也可以是当前流行的文章。并建议学生读后写读后感, 从佳作中汲取语言精华、思想养料, 开阔视野, 积累素材, 提高能力。

其次, 广泛阅读, 让真情成为至胜的法宝

“亲其师, 信其道。”在同学们信服自己的老师推荐的是好看的, 真正适合他们看的书之后, 他们也尝试着在日记中写真人真事, 诉真情实感, 开始练笔。

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 学生脑子里的素材越来越多, 写作时自然不愁无话可说。于是, 我尝试着让学生学写创新作文。

在作文创新构思训练过程中, 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丰富素材, 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就如物理中常提到的当车停下时人们身体前倾的惯性一样, 人们的思维也存在定势。比如:当问1+1=?时, 人们往往会想到是2, 实际上1+1=?有多种答案。可以是一个字 (王) , 也可以是这样的答案: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紧绷的弦;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个不小的错误……看到“流泪”, 人们往往会想到悲伤之泪 (亲友离别、名落孙山、亲人遇难) 或喜悦之泪 (金榜题名、亲人重逢、获奖) 这样的心理、情感之泪;其实, 流泪还有非心理情感的因素, 如嗅了洋葱、眼里进了沙子;还有非人类之泪, 如天下雨可看作是天在流泪, 小狗被打, 眼角有泪……如果学生写作时摆脱不了思维定势, 素材面就会非常狭窄, 容易出现题材雷同的现象;而如果能突破思维定势, 写作范围就大大扩展了, 内容自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篇文章不仅要选材新颖, 更应有高深的立意。为了在平凡中提炼出美, 让不平凡更惹人注目, 使所选素材有一个高深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升华素材,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如何培养呢?通过多种尝试, 我认为可以先让学生从理论上知道想象的几种常见的方式, 如相似想象 (形似、神似) 、求异想象、发散想象,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想象, 然后每天布置一个想象的话题作为作业, 老师收集积累每个话题中的精典句子, 再反馈给学生, 这既给了写得好的同学极大的鼓励, 又使学生明白了同样一个话题有很多种思维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文章的立意也就不同。

一个阶段训练下来, 同学们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如: “茫茫雪地上的一行脚印”, 同学们想到“那是开拓者的足迹, 他们改变了空白的世界”, “那是破坏者的罪证, 他们打破了世界的安宁”;“画圆”, 同学们想到“画圆时总是先定下圆心, 才能把圆画好, 人生也如此, 要想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必先确定一个奋斗的目标”, “笔心因为有了笔架的支撑与帮助, 才把圆画得如此完美, 人们要做好一件事, 也少不了朋友的帮助”……

勤于练笔, 让写作成为持久的习惯是提升作文能力的至境。

孔子曰: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我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用心去体会、品味、赏析。学会圈点批注, 及时反思总结, 归纳心得体会, 交流读书经验。大部分学生们反映自己再也不怕写作文了。他们开始了积极的练笔。

加强专题训练,提升答题能力 第4篇

【关键词】辨析题类型特点答题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13-02

辨析题是中、高考试题中必考一种题型,它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分析归纳能力,特别是培养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反对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意义很大。由于辨析题对学生要求较高,因此它成为得分率较低一种题型,许多学生甚至老师也抱着能得几分就得几分的态度,不重视辨析题训练。我在十一年的初三教学中总结了辨析题类型和解题规律,现将自己拙见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种:传统型或常规型

[例]连云港市08年中考命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你同意吗?简要说明理由。

一、此类题特征

主语+判断谓语+宾语即主语是否和宾语相符合,有两种情况:一是符合;二是不符合,考试以第二种为主。重点分析这类型试题答题格式。

二、答题格式

第一步:符合主语的条件有哪些?说明理由。

第二步:符合宾语的条件有哪些?说明理由。

第三步:判断表明自己观点,指出此题错误所在。

三、分析以上题目解题思路

第一步:运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找出该命题的陈述对象(句子的主语),确定陈述对象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它的条件是三个统一,且说明理由。

第二步:既然解决民生问题不是最根本的。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关注民生呢?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判断指明本题错误的原因。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因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方略。

2发展民主政治要关注民生问题。因为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决定。

3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四、练习

1我国必须始终把握维护和平,反对一切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2我国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并最终保证它在我国经济主体地位。

第二种:观点片面型

[例]连云港市07年中考命题: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特征

此类题往往有关联词,例如:只要……就,仅仅由于……他们往往前一句是条件,后一句是结论。例如上述题目中“只要”这一113一句是条件,“就”这一句是结论。但保证结论成立通常需要众多条件,而在所接触的题目中往往只提供一个条件。(甚至唯一的条件还是错误的)这就是我们分析时所要注意的。

二、解题步骤

1先分析题目中提供条件是否正确,且说明理由。通常情况下这个条件是结论成立的众多条件之一。

2补充结论成立需要其他条件,且说明理由。

3进行判断说明错误原因。

三、解决思路及答案

1经济建设这个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结论条件之一,当然要抓经济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包括许多,因此还要补充其他的条件。

3判断说明错误原因。答案:

1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搞好经济建设,因为搞好经济建设才能解决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其他建设打下物质基础,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还需要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例如:坚持党的领导,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目标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个方面的内容。

3命题观点是片面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四、练习

例题:只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

第三种:组合型辨析题

[例]03年连云港中考试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为实现理想提供良好条件,所以有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重要。

一、特征

此类型题辨析难度大,因为一句话或一段话中包含两层含义,学生往往忽略其中一层。

二、解题步骤

1用序号或用分隔号把此类题目标为两个辨析题。

2一个一个辨析,同时注意每个辨析题类型。

3进行判断说明错误原因。

三、解题思路

1理想实现需要内在外在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为实现共同理想和公民个人理想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文化条件,因此题目中第一层观点是科学的。

2不能说实现理想条件已具备更不能说理想实现不需要艰苦奋斗。这里需要明确艰苦奋斗的定义及意义(见九年级十一页)。所以不需要艰苦奋斗是错误的。

3题目前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后一个观点是错误。

四、练习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生权利,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可以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第四种:多人讨论型

一、格式

甲、乙或丙讨论同一个问题。

[例]04年连云港市中考试题:看了右侧漫画(漫画略)两人开车发生碰撞,其中一人说小事儿,私了吧。对此甲同学说:只要大家道德水平提高了,要不要法律无所谓。乙同学说:只要大家能遵守相互的约定,生活中也可以不要法律。请运用法律常识有关知识。评析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

二、解题步骤

1逐个分析甲乙或丙人观点并说明理由。

2也可以先说自己的观点再说理由,然后按照以上标准去指出甲乙等人观点合理或不合理之处。理由不必再说,因为前面已经说完。

3判断总结。

三、解题答案

1甲某认识到公民道德水平提高,有助于规范公民的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但是,他认为道德可以代替法律的作用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和道德是有区别的。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成文的;法律的实施靠国家强制力作保证,道德只能靠社会舆论力量,靠人们的觉悟来规范人们行为。

乙某认识到公民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公约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他忽视执行社会公约的时候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甲乙两人都没有认识到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所以他们观点都是不全面。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和法律规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

2练习

甲说:只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物质文明,就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乙说:只要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效训练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第5篇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语用题(第22题),要求用生动、连贯、得体的语言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课文人物蔺相如或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该题堪称湖北卷的亮点,人们普遍认为,这类试题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和教材内容的考查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值得称道的题型。这道试题的命制,可以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重视教材内容的回归已成为广大高三语文教师的共识,但人们一直仍在摸索如何找到一种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笔者受历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启发,尝试了给教材中的人物写“教材人物感言”的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

具体操作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阶段:

1.现实示例,经典引路。由教师从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精选一些范例,让学生通过认真品读,揣摩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语言的精练优美。

2.通读教材,选择人物。在揣摩范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10天左右的时间仔细、全面地通读教材(包括课本和读本),每人至少选择10人作为拟写的对象。人物既可以是文学形象,也可以是著名作家。

3.精心运思,拟出初稿。在认真做好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正式对选定的人物写出初稿,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为了便于汇总,每一段均要求写在一张单独的卡片上并署名。

4.分类汇总,集体修改。将学生上交的初稿按拟写对象分成各个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把拟写某一共同对象的组员组织起来共同进行修改润色,最后形成定稿。

5.分工输入,资源共享。学生上交的定稿涉及到的人物共有一百多位,老师利将定稿分发给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去分工打出电子稿,然后传给老师汇总。最后由老师再稍加润色后打印出来,印发给学生课外阅读,实现资源共享。

这一项工作摆脱了枯燥的题海战术,学生普遍还是很感兴趣的,热情高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结合新课改及今年湖北卷反思一下,我觉得它是符合课程目标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理念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它要求学生认真地通读教材,这正是抓住了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关键所在。通过认真通读教材、精心运思拟写,学生加深了对教材人物的理解,也写出了一些很精彩的语段,例如:

【史铁生】人生的不幸通常是把双刃剑,它会让懦弱者意志消沉,甚至输掉整个人生;但也会让勇敢者变得无比强大,并从此拥有绚丽人生。史铁生,正如他的名字,像钢铁一样坚韧。他那种在逆境之中决不低头、奋力打拼的精神,向我们诠释着什么叫“身残志坚”。当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也许能够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写史铁生的同学最多,体现了学生对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脆弱。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叫阵,便做一个静静的守望者,看守人心之月亮。这血泪与荒诞,令芸芸众生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此段巧妙地化用课文,点评精到。

其次,在拟写、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锤炼了语言。因为这是一项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所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反复地进行修改、润色,从而感性的体会到了语言的精练优美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写出了一些很有文采的片段,例如:

【屈原】那一投惊天动地,那一跃山河同悲!为的是一个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的诺言,你直言进谏;为的是一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你历经风雨。命运总是那么残忍的让你一次又一次遭人陷害。众人皆醉你独醒,举世浑浊你独清,但你却救不了你的“美人”。滔滔的江水是你最后的归宿吗?你的忠心,被永远铭记;你的《离骚》,将永世流芳!

此段恰当地运用整句,整散结合,精练概括。

【司马迁】生活中的不幸,像一道闪电,可能撕天裂地,也会照耀乾坤。那份尊严,可以淡了再淡;面对极刑,可以忍了再忍;那份使命,却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从一个匍匐于地的殿臣一跃成为华夏史官,他实现了人生最辉煌的蜕变。他的隐忍,犹如一湾清水,洗涤了那个时代的污浊,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著作。凝结在纸上的字符,决不是辛酸泪,而是一位至圣深邃的目光,审视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此段综合运用比喻、引用、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作家与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含真情。

再次,学生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比结果更有意义。没有思想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学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关注点,而这正好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许多学生也确实写出了一些很有个性的片段,例如:

【曾国藩】事功之大,不愧为晚清“中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运动领袖;著作等身,不愧为国学之集大成者;治军有方,不愧为军事之大家;拥兵而不自重,吏治清廉,不愧为国之栋梁;厚厚的一部家书,更是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此段运用几个排比句,将人物一生几个突出的`方面高度精练地概括出来,体现了学生阅读面之广。

【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便是你吧,泰戈尔?你是一只追寻自由的飞鸟,苍穹中不朽的图腾。超脱了国家的限界,将艺术升华到人格的高度。你的诗歌,是天际的云,既能化成一阵时雨,也能染成五色的彩霞。阅读你的诗行,总会感觉有双温暖的手将我们紧紧包裹,带领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探索那人生的真谛。

此段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比喻的运用也很巧妙。

最后,这一工作完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因而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而且,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真正调动起来,他们爆发出的能量绝对是超出想象的。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全部参与,热情高涨,写到的教材人物共有一百多位,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成就感。

从起,高考命题进入了“课改背景”的新时期。高考语文命题已经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是不会有根本的变化的。只要我们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抓住高考复习过程中一些最本质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性地做好复习工作,就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表于《成才》第10期

功率能力提升训练 第6篇

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王子英(***)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使他们具有适应现代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识写结合,确保字词过关。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

1.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生字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方法和感情。所以在词语学习时,我注重教给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理解、记忆词语:可以借助图片来解说,一眼明了,如低年级学习“聪”字;有的借助实物,具体直观;有的做动作演一演,生动形象;有的可以读一读,声情并茂;其他的方式还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扩词等。用顺口溜识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晴、情、睛”这组字是,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尝尝清水甜、太阳升起是晴天、看东西要用眼睛。如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琴”和“冷”,我则利用顺口溜“冷有点,琴没点”来区别记忆。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

2.拼写结合,扎实过关。大多数老师词语教学常规的作法,一般是新授抄写、听写复习等,而我发现,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拼音掌握情况的题型。因此,为了进一步扎实学生对所学词语的掌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无论是抄写,还是听写,我都严格要求学生要带上拼音,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检测中,第一道题看拼音写词语,学生的正确率大都为百分之百,而且,学生在课文朗读、口语交际中,普通话也都会更标准。

二、默背结合,注重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离不开积累和运用,离开积累的运用是无源之水,离开运用的积累是无本之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语文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的教学中,首先,我会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多读几遍,并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找,了解“日积月累”中古诗、名言的意思和出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多种形式让背诵的知识点反复呈现,如大声读一遍,在小声背诵一遍,然后默写一遍,订正后再抄写一遍。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让孩子们在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里倾听语文,享受语文,融入语文。

教学实际中,我还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小练笔或读后感。也就

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练笔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把所背诵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运用好

自己的日记、练笔和读后感中。

三、读写结合,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

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

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

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

之有效的阅读方法。1.略读法(大致浏览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

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门,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细致默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

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文章时,一般采用默读形式。默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

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利用默读法。可

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3.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

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

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在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阅读练习时,我一般要求学生按一下

方法和步骤进行:意识快速、正确标明短文的自然段。这样有利于学

生阅读短文后的答题和倾听老师对题目的讲解。二是快速浏览整篇短

文,了解短文的大致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

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三是根据短文后面练习题目的问

题,按题目要求细读短文中相应的自然段,认真完成题目,并用一句

话“答案就在短文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给予学生鼓励。整个阅读

及做题过程,实际上,就运用了大致浏览法和细致默读法,在完成有

关谈感受、写体会的阅读题型时,又是摘抄评价阅读默读法的运用。

运用以上三种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长期坚持,必定

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养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

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当然,最后要让

自然变成爱好、兴趣。配合班主任,抓好班风、学风建设。每次先进

教室,环视一圈,整理教室后,再上课,实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真理。

1.积累的习惯。丰富的词语积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与能力。学生积累的东西引导学生

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2.预习自学的习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

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

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为了促

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数的萌芽。

一般低段预习内容侧重于对字、词的掌握,中、高年级侧重于句、段、篇的掌握。

3.读说的习惯。一是强化朗读训练。古人提倡“涵咏”;把读作

为学习的重要手段,确有一定道理,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在让学生朗

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外,更应该推荐一些引起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或

学生自己的作文习作。二是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训练中教师应重

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

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

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强调说前准备,培养先想后说的能力,写好

说话提纲,言之有序。其形式可采用故事会、演讲、辩论会等。要求

讲诉清楚明白,完整畅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词准确丰富,语

调、语音适当,表情姿态自然大方,说话语言表达上要更接近于书面

表达的要求。

五、激励评价,保持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乐于学习,就要善于利用赏识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赏识激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丰富的想象力和坚定的意志力。这方面深有体会,我曾就激励学生的感悟写过一篇文章《拥有幸福,其实并不是很难》。因此,在教学实

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

时,还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她们愉悦地进行语文

学习,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只有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教

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看待学

生,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训练,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统一地

结合起来,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永无止境,反思悠长。也正是因为

这个原因,才使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记得前

些时间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个主持人问台湾艺人范玮琪:作

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艺人,你愿意做太阳,还是向日葵?范玮琪说:

我做不了太阳,因为我没有太阳灿烂的光辉,我也不愿做向日葵,我只想做向日葵身边的那株小草,虽然也许不是很起眼,但同样可以拥

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和精彩。其实,我们每位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都像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也许我们无法成为名师,无缘成为名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自己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在朝夕和学生的相处

中认真工作、勤于思考、仔细琢磨,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得到长足进步

和提高,也让我们老师自己教学相长,收获快乐,让我们也能因为语

文的魅力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美丽和精彩。

谢谢大家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

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

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

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

待教学、看待学生,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

策略,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训练,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发展与

兴趣提高统一地结合起来,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

文的热情,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像园丁一样用心细致地做好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的工作,期待

数学填空综合能力提升训练题 第7篇

一、填空题

1、把3kg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3kg水果的( ),每个小朋友分到( )kg。

2、王师傅8分钟制作了5个零件,他每分钟能制作( )个零件,制作一个零件要( )分钟。

3、2/7的分子加上9,分母加( )分数的大小才不会变。

4、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48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a倍,它的棱长总和扩大( )倍,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6、9( )= 0.6。

7、小红数学成绩比小军高+2分,小东的成绩用-4表示,说明小东的成绩逼小红( )。

8、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 )是40的; 40是( )的;

10、比20千克多是( )千克; 20千克比( )少。

10、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2;大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大小正方体的体积比是( )。

11、一桶水可装满10碗或12杯,倒入5杯水和3碗水在空桶内,水面高度占桶高度的。

12、往30千克盐中加入( )千克水,可得到含盐率为30%的盐水。

13、甲乙两圆的周长比是2:3,其中一个圆的面积是18平方米,另一个圆的.面积是( )。

14、一根绳子用去一半,再用去余下的一半,还剩下全长的( )。

15、甲乙两人赛跑,甲跑的路程比乙多 ,乙用的时间比甲多 ,则甲和乙的速度比是( )。

16、一个数与比它小4的数的比值化简后是 ,则这个数是( )。

17、一个钟表的时针和分针长度比是2:3,这个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一天针尖所走的路程比是( )

18、长方体货仓1个,长50米,宽30米,高5米,这个长方体货仓最多可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 )个。

19、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20天完成,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4:5,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 )天。

20、长方体货仓1个,长50米,宽30米,高5米,这个长方体货仓最多可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 )个。

21、有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对边都是4厘米的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

22、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20天完成,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4:5,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 )天。

23、一座钟的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昼夜里走过的路程是( )厘米。

24、在一块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25、3/4吨可以看作3吨的( / ),也可以看作9吨的( / )。

26、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 ),体积比是( )∶( )。

27、一个三角形的底角都是45度,它的顶角是( )度,这个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28、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 )个可以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依次排成一排,可以排成( )米。

29、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是( )。

30、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 )%。

31、一个圆的半径为3厘米,半个圆的周长(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

1、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度。( )

2、两堆货物原来相差a吨,如果两堆货物各运走20%,剩下的货物相差仍然是a吨。( )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4、一个长方体所有棱长6厘米,则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5、一个数除以真分数所得的商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

三、选择题

1、在含糖率是20%的糖水中加入5克糖和20克水,这时的糖水比原来( )

A.更甜了

B.不那么甜了

C.一样甜

2、从A城到B城,甲车要用4小时,乙车要用5小时,那么,甲车速度比乙车( ).

A.快25%

B.慢25%

C.快20%

D.慢20%

3、一根绳子被剪成两段,第一段长2/3米,第二段占全长的2/3,这两段绳子相比,(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一样长

D.无法比较

四、解决问题

1、三个小队共植树210棵,第一小队植了总数的2/5,第二小队与第三小队植树的比为2:5,这三个小队各植树多少棵?

2、在一个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量杯内放入水,水面高8厘米,把一个小铁球放入水中,水满后还溢出15.7克,求小铁球的体积是多少?(1立方厘米的水重1克)

3、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210棵,第二天栽了剩下的20%,两天后还有总数的2/5没有完成,这批树苗一共多少棵?

4、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港开往乙港,行了全程的20%后,又行驶了1小时,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1:3,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5、爸爸打算给小亮的书房铺上方砖,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128块,如果改用边长2分米方砖需要多少块?小亮的书房有多少平方米?

培养训练语感, 提升语文能力 第8篇

语感是什么?夏丐尊和叶圣陶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说, 语感是“对于辞类的感觉力”。叶圣陶又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 得到真实的经验, 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换句话说, 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语感”。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近几年来, 关于语感的本质特征不乏有见地的阐述。李海林从语言的角度, 变为语感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 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杨成章认为“语感是对语言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王尚文从哲学的角度认为:“主观的语感源于客体的言语, 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 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语现象不断积淀的结晶, 是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

综观众说, 所谓“语感”, 就是对言语的直觉地整体的领悟与感受, 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的感悟能力, 既然语感作为一种能力, 绝不是靠灌输生成, 而只能在实践中习得,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和训练中学生的语感。

诵读——培养语感的根本

重视语感训练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分析多, 动之以情的感染少的现状, 既能充分体现语文课语言文字训练的“个性”, 又能使思想教育收到实效。所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等要求。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中的优秀作品的语言去强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 并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诵读活动正和语感中的输入型语感相适应, 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诵读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 其意自现”、“读而未晓则思, 思而未晓则读”这样的古训。

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 对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 就应该先从诵读入手。诵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内而外的吸收, 语感则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借助诵读, 能使语言中蕴藉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出于口, 入于耳, 从而了然于心。因此诵读是语感培养和训练的根本大法, 诵读是语感培养和训练的基本途径。

创设听说环境, 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 因此, 要增强语感, 必须创设听说环境, 使学生时时沉浸在听说的海洋中。

1.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就应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让学生爱听你的课, 这可以从手势、音调、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努力。在这几方面中, 语言尤为重要, 因为美的教学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 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将学生无形之中就引入课文的艺术天地里, 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 若此时再加上充沛的感情, 就势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获得强烈的美感。

2.开展各种听说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畅游, 应尽量开创各种条件, 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创设听说情景。

3.积极开发课外活动

其实光靠课堂45分钟学习语文远远不够的, 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课外活动, 创设更多的情境,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能力。我在这一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例如演讲比赛、趣味接龙、语文大观园、语文讲座、黑板报、手编报、班级日报等。

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 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 才能获得信息量。“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坚持课文整体教学

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 培养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 提高语言语感能力。

2.扩大学生阅读量与阅读面

叶老在谈国文教学时说“……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 是够不上说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 再看其它的书, 越多越好。”又说“现在有许多学生, 除了教本以外, 不再接触什么书, 这是不对的。为养成新闻记者的习惯, 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 也非多读不可……”。课程标准对阅读本身有量的规定,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每日推荐一定数量的诗、词让学生背诵。这样, 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 积淀语感, 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培养的最好注脚。实践证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 语感都较强, 表现为想象力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强, 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可见扩大阅读量, 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还是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都是十分必要的。

重视写作训练, 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 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 而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与成熟, 由潜意识进入意识, 由内在潜能化为外在行动, 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北京市公租房管理办法(试行)下一篇:琴房学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