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

2024-08-19

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精选6篇)

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 第1篇

篇一:打造生物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构建“三自一引”模式,打造高效、活力生物课堂 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发展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核心,以导学案导学为主要抓手,以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机制创建为突破口,努力打造踏实、高效、灵动的课堂,与时俱进、激扬生命活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时代新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落实课堂教学——打造生本理念下的“活力、高效”课堂 生本课堂的实施策略:“六转变”、“四综合”。“六转变”即:(1)转变知识学习的过程,变课堂学习知识的过程为发现知识的过程。具体做法:创设情境、联想猜想、实验验证、小组互动、得出结论。(2)转变探究性活动方式,挖掘教材素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因素。(3)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4)转变师生的传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5)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念,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6)转变浅尝辄止的问题意识,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四综合”即:突出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方法、知识与情感的四维综合,使课堂呈现出更多的活力点。一是知识与知识综合概括,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二是知识与生活综合联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三是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创立课堂综合化的方法新体系。四是知识与情感综合融合,达成课堂综合化的目标新体系。研究的相关课题:

1、以生为本,构建活力、灵动、高效的“生本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汇报、展示、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3、学生合作探究、表达交流、评价能力的培养等方法的研究。

4、教师点拨的时间调控、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总结提升、评价尺度等方式的研究。

5、前置性学习的设计、检查和反馈方式研究。

6、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研究方法

生物生本课堂的基本模式:“三自一引”

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组人员由校内的生物课教师参与,请他们听、评课,收集他们在生本课堂上的得与失,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形成共识,形成成果。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实验课的研究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生物科学探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了创新和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生物教学生活化,是指在生物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已有的生活感知去重新认识、理解生物学科的内容与知识,让它们两者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把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融入到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中去,从而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认识生物,更能感知生物的魅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即是实施新课程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教师只是按照教案或教参的设计,按部就班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更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教与学的完全分离,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然而,农村初中拥有

独特的环境资源,生物教学更容易贴近生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题的研究成果

1、我编写了八年级生物上下册导学案一套并上传到百度文库。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导学案一套。

2、撰写了相关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

3、我们构建了“三自一引”生物课教学模式:激情导入,诱发活力;自主探究,孕育活力。合作交流,外显活力;突破难点,展现活力。拓展延伸,丰富活力;总结升华,创造活力。教师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合一的导学案。上课一开始,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教学方式导入新课后,然后学生根据目标导学,认真研读教材,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力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基本的内容要求能掌握。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在研读中发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质疑探究,学生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为了使这部分落实到位,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学生参与教学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学生的各项活动,创设良好的参与教学的氛围。(1)在问题的设计上 ①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符合生物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②是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2)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

①是要根据课程、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资料分析、情境分析、分组 讨论、探究实验、看图或图表分析等形式; ②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③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参与点,不能让少数学生在活动中 成为观众或听众。

(3)师生解疑,整体构建 在学生小组自主质疑探究、自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最后通过整合,形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及技能体系。在课堂交流时: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二、要给充分的时间;

三、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及时的评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知识结构的构建上: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交流学生有能力自己构建的,教师决不能越沮代庖;

二、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努力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4)、习题巩固,反思提高

本步骤包括知识体系、练习题、反思三个栏目,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系统的了解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知识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反思栏目中我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收获和建议,更鼓励学生写感受或建议,从而建立起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平台。当然,作为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此栏目树立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运用“三自一引”课堂教学模式解决生物问题固然存在许多优势,但其他方式,如创设教学情景在有些课上的效果更为明显

2、通过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比对,实验班存在的问题是,优秀率不如对照班,几次考试,最高分也不会在实验班出现。

3、与多位教师进行探讨,观摩相关生物探究课后,有一些感触,有效课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一种理念,模式也可以多样化,传统优秀的教学经验完全可以适时揉入到新的课堂模式当中,更好地解决生物概念的教学问题。课题研究的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学习一定的生物知识,培养一定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高效课堂在时代的呼唤中走来,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智慧碰撞、思维互动,教学并进。在高效课堂的模式下,探索生物课高效性的教学研究,通过高效课堂相关教学环节,实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解决了生物的教学困局,实现了把快乐还给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发展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把快乐还给老师,真正实现我工作、我生活、我快乐。篇二:付云红结题报告 《关于前置性作业设计与执行中问题的探究》结题总报告 上谷学区中心校大郭杖子小学 付云红

一、课题的提出

1改革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例如: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出现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等,导致教师教学效果不高 ,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搞“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鉴于此,对学生进行生本教育势在必行.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置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它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起到对课堂的导入、甚至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空间和学习乐趣。

2.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需要。

通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学习的课题研究,教师们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积极提倡前置性学习这方面还不是做得很理想,因此我们要继续通过新一轮课题研究来大力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一)、计划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2、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5、发挥课堂教学愉悦的魅力,鲜活课堂教学。

6、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目标、重点难点 具体目标:

1、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2、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

3、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选择。

4、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研究。重点、难点:

1、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

2、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选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思路

构思??设计??实施??反思??总结成果

四、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课堂完美展示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课堂展示的实践经验。

3、文献学习分析法。理论学习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教师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吸收借鉴,使之成为指导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

4.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展示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不断进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课程理念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有机整合。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生本教育”就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教师表现自我、体现能教的境界应该是“教而不见(现)”,这样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殿堂,让学生自己去整合知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自然生成;而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好学、乐学而设计的教学,让每堂课都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碰撞思想的火花,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文化的盛宴。进行“生本教育”体系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做功夫。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堂前置性小研究。所谓前置性小研究:是在实现自学的基础上,追求更完美的学习,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获得发展。

3、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分工: 本课题组由县级骨干教师挂帅,由几位富有时代精神,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经验较为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中老年教师组成。其中,王永东是一名骨干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学校的教学业务骨干。李淑萍是学校的教研组长,现任六年级语文,曾参加过“怎样展示才精彩”的区级课题研究。在教学中,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

侯志是学区研训员,主抓数学,曾主持完成县级课题研究,也是一位业务精炼的老教师。参加课题组的老师,都是各学科的科组长或学校的业务骨干教师,有实验研究的精力。他们曾受过教育科研的培训,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从事第一线的教学工作,能有效利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科研手段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题的完成。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①调研论证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的范围。(负责人:王永东)②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尝试编制前置性学习小研究,确定大致的样式。(负责人:付云红)③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李淑萍)(2)研究阶段:2013年6月——2014年6月 主要任务: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具体做法:根据备课组长分配的任务,各人完成该单元的前置性学习设计。教学准备中要有预习任务,教案中要充分体现应用学习作业的环节。①各教研组开展课例研讨活动(负责人:侯志)

依托学科教研组,开展主题课例研讨活动,尝试应用前置性作业。反思总结,不断修订。②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负责人:王永东 ③定期组织课题组骨干成员交流研讨,不断深入课题研究。(李淑萍)④聘请有关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负责人:侯志)

(3)总结阶段:2013年12月

①课题组收集并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负责人:王永东)

教师教学案例、教师有关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实录、有关图片资料、各学科前置性学习作业汇编。

②子课题组负责人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负责人:付云红)③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负责人:李淑萍)④聘请专家进行课题成果分析(负责人:侯志)(4)、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范式,以此来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1.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前置性学习作业汇编 2.教师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及相关教案、反思)3.研究教师撰写的论文集 4.实验过程的研究报告 5.调查报告(5)、课题研究的保证

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是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有一定的承担能力。组织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参加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一线多年,有实际经验。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七、实施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归依的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位教师的心田。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主体。生本教育提倡:一 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根据课改精神,我校进行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近两年来,我们经过探索、实践、研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具体如下:

一、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注入新鲜血液

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导师,是知识的海洋,是饥饿人的点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只有博览群书,拥有丰厚的现代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标新立异,才能成为导航的明灯。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的工作重心。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把握各种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1、集体学习,认识课改理念。

为了使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有更多的了解,我校坚持执行科组学习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的科组例会,每次学习做到有中心内容,有中心发言人。例会中我们分别认真学习区教研室下发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解读》、《杜郎口教学模式》、《教育走向生本》等文件或书籍,深刻领会其内在精神,加强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意识,指导其教学行为。为了让教师们更清晰地了解生本教育的实质,我们还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的相关介绍,让教师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本教育。

2、自主学习,内化理论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们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财富,在教学行为中有效发挥其作用。自主学习中,教师们主要学习了《我看生本教育》、《生本课堂的理念及其形态探微》、《“生本教育”课堂里,教师该怎样“教”》、《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思想初探》、《生命在阅读中成长》、《以生为本,激扬作文的生命内涵》、《解度生本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等文章,做到内容丰富,辐射面广,针对性强。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教师们写下了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意识。

3、专家引路,提高理论水平。马克思说过:“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高尔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学校是一个狭小的范围,为了避免教师们做井底之蛙,为了让教师们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如石家庄市金马小学教师作《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区教研室郝增老师作《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专题讲座,在专家们的引领下,通过学习,老师们感触很深,收获颇多。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组织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如到承希小学、第二小学等,教师们开阔视野,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互动交流,充实理论知识。

俗话说:集体的力量大。我们集全体教师的智慧于一炉,给老师们创设了交流的平台,让老师们在科组例会上畅谈自己的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校本学习中,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互动交流中,每位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

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的观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表现在:从教育实践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新的职业生存形态正在发生改变;课程意识进一步加强,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积极投身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中,并取得很大的成功;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学的个性化更显特色,相得益彰。

二、立足课堂教学,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高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一位名人讲过:“教育科研是学校走向成功的根本,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关键,是学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有人说过:“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一)、情境引入,有效促进教学效率

据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活动。右半脑与知觉和龙件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整体性等空间的鉴别能力,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直觉、领悟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而情境教学较好地协调了大脑两半球的互补协同的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出现课堂气氛沉闷,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学生坐在座位上若无其事,无动于衷,总是提不起精神,其实原因是教师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节课下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课堂上,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故事引入、猜谜语、玩游戏、媒体课件等方式开篇导入,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强烈的激情中暴发了,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股无形的动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行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科书教活,转变教学行为,就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

生本教育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课堂主要形式,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合作,引导学生勇于创新,使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良好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采取了“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有学习的空间,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增强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例如《一夜的工作》,讲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教师先问学生:“你觉得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讨论知道这位令人敬佩的好总理,他的工作十分劳苦,生活十分简朴。这是文章的命脉,抓住这条命脉,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找出表现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语句,通过自己去找好朋友,找老师,互相交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得到补充,打破了以往问答式的教学。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情绪高涨,课堂里充满解疑问难的话语,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舒畅,所有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解决。整堂课学生自主地获取全部知识,体会到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功的快乐。篇三:现代化生态课堂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夸美纽斯认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与宁静。”课改是把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拉出来的最效手段。但教师接受理念容易、践行理念难。当下,教师缺少的不是理念,也不是态度,部分教师舍不得“磨刀功”,“学生不会学,学生找不出问题,个性学习只是浪费时间,交流、展示时效低“,诸如此类现象比较现实的存在着,为了全面提升各个学校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工作水平,形成各具更高水准特色的课堂教学现代化模式,促进我区课堂教学现代化事业的繁荣。我区决定以“现代信息化生态课堂实验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临淄区秉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宗旨,以落实省市区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科学创新,实现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区域教育的满意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早在2005年,临淄区就把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全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学习和借鉴洋思和杜郎口等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名校的基础上,进行了历时八年的课堂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现了如高阳中学、金茵小学和朱台中心小学等省、市课堂教学改革典型示范学校,全区各学校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2006年,创造性推行了全区学科教师岗位月度培训,历经了从教材通研到学科知识构建,从先进教学理念到课堂教学实践,从“模块培训”到“菜单培训”,从“大班培训”到“分层培训”的变革创新,着力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淄特色的教师培养培训之路。同年,在全区各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通过落实“周月季”读书计划,开展百种报刊进校园,读书明星及教师读书人物评选。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节及主题读书活动。积极推广经典诗文阅读、科普阅读和英文阅读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八年来,尽管全区各学校课堂教学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目前全区课堂教学中①模块培训法(mes)在微机教学中的应用.王鹏,刘世红,张德明.现代技能开发.2002/10.②开展“菜单培训”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袁建亚.河南教育.2006/03.③合理运用分层教学 提高政治教学质量.赖兆平.新课程学习(下).2014/01.①②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校长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不到位,学校之间的课堂教学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是机械模仿和简单搬用,没有真正消化、吸收,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质,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一些学校教学管理粗放,轻过程,重结果,学校教学管理不精、不细、不实,不能有效保障和支持教学水平的提升;个别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学习流于形式,课程开发能力不强,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教学水平只徘徊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对上述种种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尽管我们一直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执着前行,但8年实践探索的成果已然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如果不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那我们就不可能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可能打造与临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点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味的标志,几乎所有的关于教育的弊端和困惑,最终都能在课堂上找到症结;所有关于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归根结底也都要回归到课堂中去。因此,进行现代化生态课堂实验与研究,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师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区域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核心所在。

基于以下原因于2013年秋提出《现代信息化生态课堂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1、主问题设计不够明确。

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没研究过,对教材的挖掘深度不够,设计的问题浮于表面,没有抓住教材主问题,没有通过递进式的问题串把教学内容呈现在课堂上,造成课堂就是一些琐碎的内容相叠加,学生的学习支离破碎,既耽误了教学进度,又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应指导学生展示有挑战性的问题。平时加强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设计出符合章节特点的主问题,用几个主问题和几个小问题把教材内容串联起来,真正实现课堂高效目的。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认识不够。

理科教学前置测评环节,学生将内容展示到展板上后就结束了任务,此环节在教师和学生眼里就是为展示而展示,仅此而已。教师和学生对展示中出现的动态错误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使得课前很多学生就产生了错误认识,对新知又产生了错误迁移,直接影响课堂达标率。

3、对小组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上仅仅是对展示学生分数的过程性评价,而对小组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环节中的过程与情感交流视而不见,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终结性评价缺失,使得学生小组意识不够强烈,小组间的竞争形不成氛围。现在的小组评侧重于展示个体的评价。

4、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部分老师为了力求形式的完美而组织效果甚微的互助讨论。结果是浪费了时间,收获了了,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听、说方面基本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容易养成浑水摸鱼,趁机取闹的不良习惯。学生层面的问题:

1、学生的学、展、听、析不够规范。

学生的学、展、听、析每个环节都表现的很不正规,松松散散,不够规范,课堂上每位学生的肢体语言都是他个人素养的体现,所以加强展示、交流规范性的研究势在必行。对于学生的展示和聆听我们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1)学生展示要求:①展示标准:面向全班学生,展示前有提示(下面我来讲解第x题,请大家往这看);展示时自然大方,声音洪亮,不能遮挡展示的内容;展示完后要询问还有补充或质疑的吗?②力求展示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展板展示或小组对学/群学或个人展示等。展示时,做到了小组要分工明确,尽量不要一个人展示,可以2—3个人分步骤展示,也可以分讲解的、拓展的、方法总结的依次展示等。展示内容做到了尽量是小组合作后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教师分担的主问题,注意了小组间的互相讲解与质疑。③注意了展示机会的均等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示,尽量避免几个尖子生主宰课堂展示的局面。④注意了展示的有效性:展示真问题,展示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2)学生聆听要求:面向展板而坐(注意坐姿),听完后须有质疑或补充。

(3)展示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其他小组质疑;当学生都看不出问题时,教师能能介入讲解,或思路点拨,或方法总结,或解题注意事项等;学生展示完后,大部分教师还能跟上适时的评价,如从讲解内容、讲解方法等方面加以点评,注重了教师的引导、拓展的重要性。

2、学生的自我纠错环节缺失。

很多教师为了课堂上能完成各教学环节,设计的教学节奏很快,各流程间没有给学生留下自我整理学案、笔记,自我反思、消化的时间,使得学生疲于合作、疲于展示,一堂课下来,真正“印”在学生脑里的“真知识”不多。3.组间质疑不够。

课堂上,鲜见展示后的小组质疑,或质疑只停留于展示学生的声音、表情等评价上。学生提不出质疑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浮于表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发现不了真问题;二是小组交流不到位,小组间没有提取真困惑;三是评价出现问题,没有将组间的互相质疑评价纳入小组考核范畴,学生组间的互相质疑没有形成习惯。

4、学生评价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无效评价或劳动。

很多课堂的部分环节,学生之间的评价往往采用一些含金量不高的套话,指不出问题所在,做不到小组学习环节的多元化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提出具体要求,如:对合作探究环节设定时间限制,提前高效完成的给以加分奖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纪律有明确的奖惩要求;对学生的参与度、积极状态予以适度的量化评价;课堂教学中,有多次小组学习活动时,坚持对每次的组内合作学习给以相应的即时评价或量化评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课堂教学水平落后是制约素质教育实施、阻碍教育现代化实现的主要瓶颈,课堂教学不改革或改革不彻底,素质教育都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教育现代化也不可能得以实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内外很多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过精辟阐述。195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彻底否定和抛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主要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类型。在课堂教学中,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否在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是否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把i0·巴班斯基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方针;日本提出教育改革“重视个性的原则”;韩国在制订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时,突出强调了学生自由、自主、自律精神的培养。①漫步“技术” 张扬“个性”.姚胜超.吉林教育.2014/05.①西方社会心理学对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在探讨,试图将社会学、群体动力学在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他们认为,在现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状态——相互对抗方式、相互独立方式和相互促进方式,或者称之为竞争型学习、个体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这些不同在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在心理过程肯行为方式会产生不同在影响。我国建国初期,在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力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建设我国在教学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活动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培养学生在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这次课程改革在重要理论支柱。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在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在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建构起自己合理在认知结构。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相继出现了洋思中学、杜郎口学校、东庐中学等全国课改名校、洋思中学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理念、杜郎口学校在课改模式、东庐中学在“讲学稿”等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主持在全国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主持在“生本课堂”都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在理论和实践范例。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主要强调学科教学模式在构建,例如潍坊在“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中在“345”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②①,所谓“三步”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四环节是

③指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五课型是

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基本课型。重重模式构建专业性强,但是 ①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初探.柯文岛.新课程(教师版).2005/08.②浅析三步四环节五课型中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潘颖影.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③关于合作教学的教学反思.王兰英.新课程(教研).2010/02.

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 第2篇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本课题研究自2014年5月开题,研究周期三年(2014年5月—2016年7月)。三年来,本校实验教师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种种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特此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等。其中,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

但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并不和谐,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追求精英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追求教学即时效应,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理论体系。

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 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

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

2.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

3.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思想,《学记》中的“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三重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总结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机制。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得到较大改观,合作学习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课堂文化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效果好。3.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

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

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生态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了解与总结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生态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问卷调查法,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分卷调查,了解当前师生对课堂教学生态的实际感受与变革的基本想未能;

2.行动研究,提出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实施方案,并在学校相应年级与班级开展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正与优化;

3.案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个研究人员跟踪一位教师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收集研究活动对他们的实际影响,加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

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

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

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七、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年来,为确保“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实验的正常运转和深入发展,根据本课题研究自身的要求,吸纳若干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核心成员。采取并试运行工作例会机制。结合常规教研活动,每月最少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会议。核心组成员的职责是: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实验有效推进。1.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重新系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备课新思维》、《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观点和策略》等专著及几十篇科学论文。明确研究方向,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题组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及时进行反思研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课题组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方式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主要使各实验班要力求在生活与教材之间搭建平台,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科学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的,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学得真实而轻松。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主要是:(1)活化的探究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2)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3.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本校的教学水准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4.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随着课题研究也随之提高。每一位实验教师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 第3篇

李怀宇:生本小组建设是实施生本教育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直接影响生本教育实施效果, 需要教师全方位地分析每一个学生, 达到小组成员优势互补, 性别互补, 小组之间要具有可比性。我们班级班额小, 共32名学生, 从班级的实践经验来看, 生本小组4人为宜, 前后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可以随时共同学习和交流, 互帮互助很方便。

刘丽娟:我们五中班额比较大, 我实施了6人一生本小组, 有些还是7人一组, 从而减少生本小组的个数。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与组长共同选人, 考虑文理学科优势搭配等问题, 小组成员的素质尽量做到均衡、互补。

薛艳芝:我们班级在生本小组成员安排上, 重点考虑了学习成绩的梯次分布, 好、中、差组合, 这样便于形成合力,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侯江春:我教的班级比较多。我对各个班级的生本座位进行了考察, 大多是组员面对面侧身对着黑板, 说闲话的比较多, 课堂纪律很是混乱, 我感觉李怀宇老师的八年三班的座次与传统的一样, 纪律好, 前后4人组成一个生本小组, 讨论交流时, 组合速度快, 特别是学生展示发言时又注意倾听。我认为, 学习经验不能照搬照抄, 应该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宫琼:是这样的, 我的班级在开始实施生本的时候, 我安排学生也是面对面侧身对着黑板的, 组织班级纪律不太容易。后来我们不限制学生的坐姿, 学生可以以比较舒服的姿态听课, 学生说闲话的少了很多, 注意力集中了很多, 课堂学习效果也好了许多。

●主持人:科学建立生本小组, 严格规范小组是生本教育很重要的一环, 生本课堂的核心是, 通过发挥小组的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本课堂小组长的核心作用非常重要。那么, 如何做好选拔和培训小组长的工作呢?

李怀宇:组长的选拔要慎重, 既要考虑组织能力又要考虑学习能力, 如果两者不能兼得, 应重点考虑组织能力, 这是生本小组发展的动力支撑点。不要轻易撤换组长, 如果非撤换不可, 应该考虑另给他一个事务去管理, 否则, 此学生一旦有受挫感, 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很大。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更不可意气用事, 给生本小组的发展带来损失。

刘丽娟:小组长不一定是所有学科都负责。比如我们班小组成员比较多, 我们就任用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学科组长, 这样不但能够减轻组长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使更多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朱爱春:我一般先对小组长进行单独辅导, 然后他们再去辅导学生的时候, 就会有的放矢, 效果很好。在小组长的带动下, 一些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开始深入地学习了。

薛艳芝:小组长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 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更好地协调组外组内的学习, 促进每一个生本小组的全面进步。

●主持人:培养好优秀的小组长, 就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在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 我们还设计了生本学案, 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下面我们就生本导学案问题进行一下交流。

侯江春:生本导学案重在“导学”, 意在通过学案帮助学生更快掌握某些方法、技巧, 由扶到放, 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李怀宇:我们学校的生本导学案设计简单实用, 力求学生通过生本导学案能知道学什么, 如何去学。可以说生本导学案是一堂课的路标, 具有导向的作用。生本导学案的设计要遵循这样的几个原则:低入、简单、开放。

薛艳芝:生本导学案的设计要考虑教材的特点, 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刘丽娟:我们起初设计的生本导学案内容都很多, 生怕学生课堂上没有事情可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们调整了学案的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既抓住了重点, 又突出了难点, 便于学生学习。

宫琼:我们是在开学初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生本导学案, 在教学前组内教师又进行商议修改, 最终定稿, 这样反复研讨使得生本学案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朱爱春:生本导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路线图, 但在使用中, 不能过于依赖生本学案, 要注意课堂的生成部分, 要灵活运用生本学案。生本导学案还重在当堂检测, 以测促学, 由测反馈, 及时查漏补缺, 调整教学思路。

●主持人:在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 我们都同意用生本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但对于前置性作业如何设置, 一般争论比较多。对此, 大家又有哪些看法呢?

李怀宇:我认为前置作业是上好一节生本课的基础和开端, 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过程, 也是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筛选知识、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要掌握文本, 了然于胸, 预习阶段才能达到要求。所以前置性作业是必须要有的, 而且要坚决做好。

侯江春:前置性作业不是一味设置, 而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讲敢讲, 取决于学生对前置作业的学习研究程度。在设计前置作业的时候, 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要从学科的角度, 指导本学科的学习, 要反复指导, 要耐心, 不要急于求成。

刘丽娟:前置性作业可以有, 但不宜过多, 要设计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作业。前置作业的设计应由易到难, 层级分布,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思维的发展, 一般设计为3~5个问题, 这是由课堂40分钟决定的, 为了实现课堂效果, 实现学生发展, 一节课不宜布置过多的任务。

宫琼:前置作业必须有, 一节课要以前置作业为中心设计教学, 切忌把前置作业只作为一个导入点, 后面就不用了。设计上可以加上简单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还可附上教师评价。

朱爱春:前置性作业不一定必须在课前完成, 可以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共同完成, 这样便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

●主持人:课堂展示是检阅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如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台上台下互动, 高效学习、互相提高, 就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学习了。课堂展示阶段大家又是如何做的呢?

李怀宇:教师首先要当好导演, 设计好生本课的实施程序, 根据学情, 确定本节课要重点关注几号学生, 也就是让几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 让几号学生补充发言, 让几号学生做简要评价等都要心中有数。

刘丽娟:要为展示学生创设展示的氛围。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发言展示的学生加分, 纠正错误的学生也加一样的分, 这样就调动了更多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保证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

薛艳芝:课堂展示包括两大环节, 首先要检查前置作业的完成情况, 进行汇报评价, 之后进入生本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其次才是生本小组展示阶段, 在这个阶段, 学生进行精彩的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会互相质疑, 互相纠错, 生生互动, 教师也会不失时机参与其中, 进行必要的精彩的点拨, 从而实现师生互动。

侯江春:我认为, 在学生展示后教师的点拨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把学生展示的成果引向学生的深入思考。

朱爱春:为了让课堂展示的学生更大胆, 我们一般采取让3个学生去讲台的做法。即一个学生利用投影负责问题的展示、订正, 一个学生在屏幕前讲解, 另外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相关的知识点, 集体完成。

●主持人:正如我们大家所期待的那样, 生本教育的实施给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春天, 我们爱辉区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那么大家就目前取得的成效交流一下。

李怀宇:生本教育在我校实施了两年多, 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知识, 形成了师教兵、兵教兵的良好学习氛围。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和帮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带动小组成员积极广泛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与活动中。与上一年级 (没实施生本教学) 对比, 语文优秀率提高了10%, 及格率提高了12%。

薛艳芝:学生外语的会话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羞于表达, 或者总是这几个人表达, 而是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常规的课堂对话和展示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有很大的提升。

侯江春: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他们大胆发言, 乐于展示, 老师真正成为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成为了展示的见证者和激励者, 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刘丽娟:我校自实施生本教育以来, 教师的角色彻底改变, 由主讲者变为组织者, 由主宰变为引导, 照本宣科的教师没有了,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侃侃而谈的多了,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宫琼:通过生本教育, 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 利用图书、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图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主持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我们在生本教育实践中, 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能概括地谈一谈吗?

李怀宇:有个别教师急功近利, 追求课堂表面繁荣, 忽视了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 使得一些课华而不实, 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也没有培养能力。

侯江春:一些教师囿于生本课堂形式, 使得课堂教学有时候陷入被动僵硬的局面。

宫琼:个别学生一个学期下来, 虽然也有了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 但总体进步不明显, 还没有把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积极行动。

刘丽娟:各个教师都进行生本实践, 有时7个科目的前置作业过多, 会造成在课下学生学习时间不够用, 实践教师要协调行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薛艳芝:生本的小组成员都能互相合作, 我们的教师今后在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上还要下工夫。

朱爱春:怎样真正激发并使学生保持这种生命的激情和面对学习的激情, 还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黑河市爱辉区的生本教育正在实践中, 一些实际问题相信也会在实践中加以解决。随着生本教育的深入展开, 我们有理由相信黑河市爱辉区的教育教学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阶梯。

摘要: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 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 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地成长。黑河市爱辉区教育系统学习并积极推广了生本教育理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形成了一些经验, 这些经验对已经实施生本教育的学校和即将实施生本教育的学校或许会有些参考价值, 为了发挥经验的指导作用, 黑河市爱辉区幸福中学与黑河市第五中学的部分教师就生本小组建设、前置作业设计、课堂展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 第4篇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发掘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主动探索。而开放的评价,又能够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三、研究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与体验

1.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创设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可以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让学生去看、去听,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

2.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有效的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渐渐影响学生的。例如,在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春天会有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学生踊跃的回答:春风的呼呼声、春雨的滴答声、春雷的轰隆隆声、春水的哗哗声。并引发学生加以模仿。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有助于启发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把握学生参与体验

1.认识学生差异,以激励为主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关键是如何对待。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熟悉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使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得到发展。(1)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2)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3)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不能让班上音乐表现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把简单的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并适时给予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能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教师只需鼓励“你的耳朵很灵”“你解释的很准确!”就可以给他学习上无穷的力量,调动他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发挥其潜能

维果斯基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证明,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可能发展的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寻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得到发挥,帮助学生勇敢迎接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舞蹈方面有特长,有的同学在声乐方面有特长,甚至还有的同学会吹漂亮的口哨,有的同学演奏乐器很棒等,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应创造他们发挥创设创编的机会,发挥他们的特长,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各自的自信心。

五、研究结论——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体验

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一切学生必须通过动一动、练一练、唱一唱、欣赏欣赏,来体验、感悟音乐的魅力。在动、练、唱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生间平等商讨的气氛、友好争吵的乐趣,可以使学生在与同伴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中增进友谊,增长智慧,发挥想象创造能力,以学生互动为中心是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欣赏乐曲时,我经常会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比赛,先引导学生一起感受音乐的特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听完后,我提出:我们看哪一组能听着音乐看着图画做出与音乐和图画相关的动作?各组进行比赛,同学们开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团结互助,发挥各自的长处谁都不甘落后。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也会多了。

六、研究成果——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在音乐素质上有差异,如果教师只给学生进行单一评价,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树立评价标准,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勇于创新、是否敢于质疑、是否与其他同学积极合作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实践中,我用“我的音符汇”(表现好得高音谱号等音乐记号一个)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学习的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期结束,教师以此作为音乐成绩评定依据,获得音符多的同学得优秀。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乐于学习,勇于创新,你追我赶争奖章。每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学们都知道只要积极参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增强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七、问题与思考

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提供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学科大都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1.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评价的设计”等。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一般来说,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我一直从事六年级音乐教学,每每教到相同的课题时,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更好的设计。如《茉莉花》一课我可以上到3课时,从茉莉花的来源到地方版本的茉莉花,从中国的茉莉花小调故事到普契尼的《图兰朵》剧情;从民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到童声合唱的茉莉花的对比……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不仅是作为音乐教师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更有力地提升了我们音乐教师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生本课堂课堂展示反思会总结 第5篇

我校老师深圳学习结束之后,回到学校立即开始实践所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我们立即开始行动构建各学习小组,在构建好各学习小组之后,我们通过集体研讨活动时间,对构建小组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师们在分组时也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最后通过年级组内共同研讨,解决了许多困难,对班内的成员进行了科学的、合理的分配,既考虑到了组与组之间的平衡,同时还考虑到了组内成员学习成绩好坏、男女等方面的搭配,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各组成员。

其次,小组构建好之后,我们便开始通过课堂来实践我们的理念。开始安排实验班老师们讲课,其他老师观摩,观摩之后,通过反思会时间,讲课老师说课、说反思,其他老师借助课例进行研讨。通过课堂观摩,我们发现了许多老师的悟性非常高,能很快把学到的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中应运,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的学起来,说起来,辩起来,形成了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借助课堂,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老师们对教材的研读不深入,导致前置性学习内容的设置不科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在学生前置性学习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内容掌握情况没有跟踪监督,所以,在课堂中出现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时,老师不能主动出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的参与度不够广,学习氛围不够浓。

发现问题,通过反思会的时间,大家一起交流、沟通,既明白自己的优势,又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事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很快的适应课改的要求,走到课改的行列中。

总之,通过课堂展示,结合反思交流,老师们的在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同时也形成了强烈的学习意识,现在,短短的几周时间,老师们的课堂方式已经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理念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也会转变,教育教学质量也会有提高。

伊旗第一小学语文教科室

生本教育,课堂展示,结题报告 第6篇

课题结题报告

大丰市南阳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能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文化是基于新的课程改革而提出的,它顺应的是新的课程改革,也将课堂文化的研究落到了实处。因此,构建课堂新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上,对新的课程改革的分析和研究,进行课堂文化的研究,成了当前学校研究的一个中心工作,我们课题组经过讨论和研究通过了确定了此项问题的研究策略的决议。

课堂文化的构建可以促进学校发展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的基本价值选择,也应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它视师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只有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升华,学校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升华。

课堂文化的构建可以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学校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建构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从而创造出学校高度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通过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构建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人文环境实现学校的全面育人功能;通过着眼于学校外延的发展,更着力于学校内涵的发展,对学校文化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互动相生。

课堂文化的构建可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它具有自我完善功能。良好的课堂新文化能够让组织保持学习、开放、反省的优良作风和氛围,从而使学校能够与时俱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课堂文化的构建可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构成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优秀文化所特有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包容性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

立的精神,能够持续学习,不断反思,创造超越,形成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语文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小学语文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

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

通过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文化构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文化构建的教学方法》、《小班化文化构建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人文建设: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人文性学习的思考》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总结一套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构建和运用语文教学的准备策略、语文课堂的管理策略、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 ①研究学生 ②钻研教材 ③设计教法

(2)小学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①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管理策略研究 ②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3)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①课堂评价 ②学生发展评价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11.2—2011.3)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2、实施阶段:(2011.3—2011.10)

A、请专家指导,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B、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C、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在全校推广成功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有效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2、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

3、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个别成员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课后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只是到某一阶段需要材料时才整理。

4、专家引领较少,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他人的成果,也可能遇到暂时的困难,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超前性、有效性,需要专家适时引领。

九、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中。

2、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有效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上一篇: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下一篇:船山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英语学习方法论文选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