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24

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第1篇

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高一英语组

任玉梅

2013年01月02日-04日有幸参加学校赴潍坊一中的学习活动,这次学习活动使我收获颇丰,我的2013年的元旦假期也因此过得更有意义。下面我就我的学习体会作以下简要的汇报总结。

3号上午郑葳教授的导引自主生态课堂研究汇报使我对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有了更加充分和完善的认识。简言之:导引就是充分而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导善引;自主就是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生态就是还原课堂的自然面貌,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生态绿色的过程。导引、自主、生态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高效课堂服务。

3号下午罗滨校长的《基于理解力的问题解决式教学》专题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浅。其中“fish is fish”的一个小故事,使我感触最深。这个故事的梗概是: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之后,便跳到陆地上。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并告诉鱼它所看到的。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人。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再造想象: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同一个问题我作为教师自己感觉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可有部分学生练习还是照样出错,再讲再练习,仍有一小部分同学出错。这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教师讲授无用论的错误想法。而这个故事使我豁然开朗。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我思考了很多。按照建构主义的思想来解读,学生的学习理解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建构自身知识理解的过程。我们要承认,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很主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储备的差异。运用到教学实际活动中,我力求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我力求传授给学生深层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而非浅层、现象的、表面的东西。

4号上午听了三位优秀老师的同课异构的《An Exciting Job》,我收获很大。首先,三位老师精深的教师专业素养让我深深折服。准确流利的口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课前预设和课堂驾驭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第一节王春成老师的课,完美运用任务教学、探究学习、小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导学案设计步骤清晰、层层递进。运用问题教学法分部分按段落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在每一个自主探究学习之后设计一个和Teaching difficulties相关的Task finishing,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下来也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我觉得这一点儿设计得非常好。此外,王春成老师设计的Homework是让学生surf the Internet 查阅文本内容的相关问题,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形式,从而保证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第二节王娜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一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无穷潜力,从而坚定了我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的信心,同时更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在这个“善”字上,我还需要多学习、多下功夫。最后一节尹鹏老师的课,教师精致的板书、流利准备的口语,丰富生动的视频插入,都给了我很大震撼,是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最后,非常感谢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外出学习,我收获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丰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争做一名合格、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

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

——重点开发战略。就是利用山前得天得厚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炭、建材、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组建一批科技含量高,在优势资源基础上进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真正把我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解决好环境、资源与经济、人口的关系问题,努力实现经济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改善生态和治理环境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后劲。——人才战略。一是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优秀人才;二是培养和造就本地人才;三是充分利用人才,加快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具体到山前,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民转变思想,强化围绕市场、依靠科技调整的意识。经过几年的科技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全镇现有农民技术员927人,占全镇青壮年总人数的12%,有260人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其中有30%以上获得了中级职称,其余都获得了初级职称,这部分人成为我镇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赴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考察的体会 第3篇

一、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概述

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是教育体系中的公共部分。初中学生在七年级时进行分流, 一部分确定上文理中学、文理高中, 然后上综合大学, 准备接受高等教育, 从事研究性职业;一部分成绩较好, 有志成为工程师, 个体企业主等, 通过上实科中学读应用技术学院实现理想;再有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 愿意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学生, 通过普通中学上职业学校, 接受双元职业体系培训, 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劳动力基础。后两种教育模式都是职业培训模式, 而最后一种双元职业体系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职业培训模式, 是批量培训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有效手段, 为德国工业和经济保持活力和繁荣贡献巨大。

德国的幼儿园和小学主要学习基础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常识。升入初中后开始职业认知,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 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寻找最适合自己, 最喜欢的职业, 为三年后的职业定位打下基础。在职业选择时, 学员做了充分的准备, 并且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确定了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 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为顺利实施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由企业和职业学校这两元共同实施培训, 企业是主体。企业根据生产和岗位需求, 发布三年或三年半后的岗位招聘计划, 并设立相应学徒位置。未能或不愿继续升学的初中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申请相应企业的学徒位置, 由企业根据申请人的学业成绩和面试成绩确定满足企业需要要素的相应数量的学员给予学徒位置, 并签订学徒培训合同, 学徒毕业 (满师) 后将入职该企业的相应岗位。其培训过程将由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 职业学校教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 (国家投入) ;企业和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投入) , 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 从而保证培训质量的一致性。企业招聘即为学校招生, 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职业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地位。

“双元制”强调学徒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教学大纲规定学徒在企业或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与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的时间一般为3:1或4:1。职业技能的教授者在德国称为师傅, 是一线工作岗位工人通过师傅证考试获得带徒资格, 其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学徒毕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称为满师, 因此“双元制”教育对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核心。政府投入成立公办职业学校承担与之相匹配的由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内容, 只占整个培训投入的小部分, 投入主体仍然是企业, 职业学校是配套和服务。双元体系的前提是职业培训合同, 培训主体是企业, 由企业与学徒 (初中毕业生) 双向选择, 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是选择、培训和使用主体, 职业学校只是理论知识的教授主体, 在整体培训中的内容和时间上所占比为25%~30%。政府听取意见, 制定规范, 整合资源, 搭建桥梁, 政府不包办企业用工和学员就业, 优胜劣汰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初中毕业生在申请学徒位置时便已开始竞争。企业择优录取学徒, 初中毕业生也会挑选自己心仪的企业申请学徒位置, 双向选择, 产生良性互动。企业通过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员工待遇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申请本企业学徒位置;学生努力学习, 以期得到优秀企业的学徒位置, 为个人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

我国企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生产和经营中, 而对生产要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 前期没有规划, 没有培育, 没有投入, 而当生产需要时, 就从劳动力市场中直接购买。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企业主要为外企配套服务, 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 生产力水平低,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 并且一直以来我国有较高人口红利, 企业比较容易直接购买廉价劳动力, 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动力。

我国家庭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在为高考做准备, 通过不断提高考试难度使学生淹没于繁重的课业之中。家长希望孩子学习优异, 考上好大学, 找到高收入、体面、而体力劳动少的工作, 很少考虑可能从事社会上一般职业的可能性。很多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下被淘汰, 在中考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无奈地选择了职业教育, 以期获得一个可以在社会立足的工作岗位。因而职业学校学生质量低劣, 社会地位低下, 缺少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 没有奋斗目标, 就此带来的学生素质差、学习能力差、缺少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职业教育无从下手而疲于管理。

我国的职业学校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功能。职业学校希望将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招入学校, 在缺少企业发展规划和用人计划、行业发展预期、岗位技能标准、技能型师资和有志投身产业建设的高素质学员的条件下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 其实根本没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产业发展的瓶颈———高素质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凸现出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是通过职业教育实现的, 而现阶段的职业培训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企业对岗位和员工技能内容的要求无法传达给培训主体———职业学校, 更没有参与到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中国职业教育环境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太低, 中国职业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严重脱节。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从安徽省职业教育长远发展来看, 政府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逐步改善产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 营造“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引导青少年以劳动为荣, 以技能立身为奋斗目标, 以创造财富、服务企业、贡献社会为崇高理想, 为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社会基础和学生基础。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培训, 逐步成为培训主体。引导企业从用工计划、员工初录用、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培训过程、考核标准、就业待遇等与职业学校全面合作, 实现招工即招生, 体现企业生产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和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的功能, 实现职业教育的初衷, 达成职业教育的目的。

现阶段在职业学校层面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与企业尽可能的深度合作, 在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在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法、在培训场地和任务承担、在考核评定和岗位录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尝试, 引导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 让企业领悟到提前介入职业培训所带来的学生入学素质提高、培训目标符合企业期望、培训内容针对企业需要、培训质量企业实时可控、充分调动培训对象为企业服务愿望等优势,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考察了解, 其中“双元制”模式等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值得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和学习。

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第4篇

关键词:乡村英语;赴港学习;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38-01

在2014年12月5日到12月10,来自不同省份的30名乡村英语老师在魏老师和陈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由清华伟新杯组织的乡村英语教师赴港学习活动,很荣幸的获得了赴港学习机会,在有着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学习生活了六天。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六天里,培训的内容给了我教学上很大的帮助,听了香港名师的指导,亲身体验了一些活动,让理论联系了实际,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了如何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我们还学到了英语教师有待提高的东西,包括教法,授课方式,以及评价学生等等,都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感受和成果!。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

首先,香港学习期间,各位教师们的英语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水平深深地触动了我,他们的尽职与敬业感染了我,从他们每位老师的身上都能感受到温暖和热情,这给我们三十个学员中的每一个学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一步一个脚印。她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英语口语的使用环境,让我们认识到自身水平的差距,通过观看优秀的教学片断,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相信下学期我会将之用于教学之中的

二、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将香港教师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发现香港老师是把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放在首位。他们会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并且特别注重小组合作,这点是最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我以及我们地方的大多数英语教师是把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摆在了首位,这也导致年级越高学生学习起英语感觉越困难。因此,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汲取香港教师们的经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参加香港教师的英语课程教学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品质,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要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听香港妇女会中学教师的一节精彩授课以及她耐心的指导,亲身体验了一些活动,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英语课应该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就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这给英语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让我开了眼界。老师课堂教学技巧娴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的环境和条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做了煎鸡蛋,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愉悦了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提高

通过专家教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法让学生有较沉重的压力,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项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优秀教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是因为没有安全的语言环境。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在安全的语言环境中,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而不是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性。利用自我纠错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就能提高听说能力了。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口语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

五、注重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不仅是一位英语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各授课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注意发展情意和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多用英语激励性语言,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在课堂结束时利用作业、调查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效果突出明显

六、自身英语教学能力的提高

这次培训,领导、老师根据我们学员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安排的一些提高自身英语教学能力的课程,让我们学习了以前未用过的教学方法;还有辩论课,外教准确的发音让我们佩服,他对每个教学方法的应用让我们对领会在心,让我们感受了标准的英语教学活动,掌握的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这一周里,我们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能,都有了很大进步。

赴山东潍坊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

2014年11月3日至11月14日,濉溪县教育局组织我县23名校干和教师到山东潍坊进行培训和学习,我们先后到潍坊五中、潍坊外国语学校、昌乐外国语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每校为期三天时间,通过听、看、问、访、探等形式了解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次培训给我很大的震撼,感触很深。尤其是课改、高效课堂以及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学生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悟之一: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来熏陶着师生

步入三所名校的校园,校园十分干净,可以说一尘不染,无杂草纸屑,校园的激励性的标语十分醒目,学校办学为理念以及办学思想在学校楼上展现出来。潍坊五中和潍坊外国语学院校园空间比较小,教学楼比较拥挤,但是他们会充分的利用走廊和墙壁,在墙壁上展现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和一些教育家的名言。在班级走廊上张贴着班主任的寄语,学生的文章、书画、摄影作品,还有学生的活动照片,班级的誓言以及提高学生的成绩的各种学习方法。特别是昌乐外国语学院环境优雅、高楼林立、布局合理,每一幢楼房都精心设计楼名,每一个楼名都有一定的意义的,有激励的、有怀念的、有服务的„..而且每条路也都有名字。该校的班级走廊文化布置的非常的丰富,有的班级还有老师的文章和书法,通过老师的这些来引领学生。每个班级除有走廊文化之外,还有班级展板文化,每个班级都有展板,树立道路的两旁,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班级文化布局精致、整洁美观、不断更新,保持很好。这些学校丰富充实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班级文化让四面的墙缝说话,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和老师进行精神鼓舞,真是草木含情,墙壁有声。把整个校园建设成精神特区,使广大教职工、学生每天生活在激励中,提醒中,生活在时刻被熏陶被鼓舞的文化氛围中。

而我们也在用各种文化来熏陶着学生和老师,班级中也有走廊文化,班级文化,但是我们和他们相比相差很远,一方面内容不充实,不实在,有点花的感觉。另一方面保持的太差,学校年级部布置了,班级也做了。检查结束,内容不更新,有的班级内容没了,烂了,一周都不能保持,纯属当官差。我们应当从内心向潍坊名校学习,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做法,用丰富的文化和崭新的内容来熏陶、激励学生,从而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感悟之二: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培训和学习期间,我们最多的时间是走入课堂,我共计听了30多节课,每听完一节课都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听取他们的介绍教学模式和方法。潍坊五中采用 “五步”教学模式,即学(感知自学)、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馈)、教(精讲提升)、达(当堂达标)。围绕五步教学,他们总结出了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三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导引诱思(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布置作业”。复习课基本模式包括“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提升能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讲评课的基本模式是“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潍坊外国语学校采用“三标课堂”,即 “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 的教学模式教学,上课前把本节课的目标在黑板的一角和导学案上呈现出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上课能够有的放矢,能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昌乐外国语学校采用的是“三效课堂”,“三效”指的是效率、效能、效果,三效课堂就是追求最高效率、最佳效能、最优效果的课堂。三效课堂的基本内涵为十六个字,即“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素质达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以上三个学校都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学前各个备课组把本学期内容分解到每个组员,提前把导学案按照学校教学模式做好,让后组内研讨,形成定稿,课前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交流,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小组是以六人为一小组,小组成员素质层次不同,采用兵教兵、兵练兵的形式合作学习,也可采用小组和小组之间交流合作,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主导作用,教学时教师放主角于学生,放学权于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必需处精讲,只在学情必要时点拨。教师精讲善导,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小组之间竞争贯穿整个课堂。教师轻轻松松上完本节课,学生高高兴兴掌握了主要内容,确实高效。

从山东学习回来以后,目前在我校六年级五个班级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首先分小组(6人一组),小组成员学习成绩不同,设立组长、师傅和徒弟。组长有纪律组长、学习组长,各司其职,师傅学习带动徒弟。班级做好小组量化评分表,有专人对各个小组进行统计量化分数,一周一评比。其次,让语、数、外三科备课组长把内容分解下去,制定导学案草案,然后小组讨论、研究形成定案。通过一段时间尝试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声音太大,有的学生听不到讨论的内容和结果。(2)班级中有几个基础太差(乘法口诀都不会)的同学,在合作学习时,无法和其他交流合作,小组长从内心不愿意接收这样的学生。(3)刚开始分组时,学生面对面座,总有说话的。(4)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用以前的讲法,教师讲的还是多,还有些放不开。鉴于以上情况,现在正在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感悟三:让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位优秀的学生,不仅仅是代表学习成绩的优秀,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很突出。这三个学校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社团活动能正常开展,而且形式多样,有棋类、绘画、书法、各种器乐等小组,学生参与率都非常高,学校都安排固定时间让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开发了智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学校如有活动,他们放手让学生去设计,让学生去策划,让学生去安排。如潍坊外国语学院每周的升旗仪式和降旗仪式程序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的,而且安排的有条有理,有主持人、有讲话人,还有英语翻译。班级文化和走廊文化都是由学生设计的。昌乐外国语学院每次各类活动,包括各种晚会,从节目筛选,编排、主持全部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他们在各类活动中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昌乐外国语学校每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在参加各类活动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一定很快乐!而我们呢?做什么事都是事先给学生设计好,从来不敢把一些事情放手给学生,就是做走廊文化都是由老师设计好,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样子来做。以后学生会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得问老师怎么做,自己不敢做。这样会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没有了创新的意识,学生会养成依赖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赴山东潍坊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榆林市十二中 田凤军

2013年5月,带着太多的仰慕和激情,以及诸多的疑惑,我们一行53人在区教研室的组织和带领下赴山东潍坊考察学习。为期一周的学习,通过听专家讲座、课堂实地听课、与山东学校的师生进行交谈以及与同去的老师交流,让我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将此行的收获和感悟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浓厚的校园文化

5月7日,我们走进昌乐二中,上午进课堂观摩,下午听取“271”高效课堂专题报告。5月8日走进潍坊外国语学校,上午观摩了三节公开课,下午听取了《例谈导学案新解》的专题报告。5月9日在潍坊五中观摩了三节公开课,并聆听了《发现课程》专题报告。5月10日又参观了潍坊一中“容雅”校园文化。很多老师都注意到昌乐二中各班教室外墙报和随处可见的中英文对照的名人名言等,包括厕所里都有,还有楼道外的英语常见句型300句等等。昌乐二中的教育者们真的是别具匠心。学生们就是在不经意的抬头间,在上厕所的一瞬间,在教室外走廊上休息散步的一刹那间都可能记住一个英语句子,一个小小的英语知识点,这一份细心感动了我。走到潍坊外国语学校、走到潍坊五中都是这样。学校除了整体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外,独具学科特点的文化学习氛围的营建和创造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这几所学校的校园都是修炼人品、锻造人性的地方,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文化的渗透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做操前的手捧课本的快速记忆;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各班走廊的展示墙,教室内的黑板旁、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在洗手间里…处处都有励志的话语,处处都有教育的体现,处处都在彰显学校的文化!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培养出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在这里能成功开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了。

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所学校的课堂命名各不相同,昌乐二中是“271”高效课堂,潍坊外国语学校是生态课堂,潍坊五中是高效合作课堂,虽然名称不同,但我认为,其实质是相同的,那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我着重谈谈对昌乐二中是“271”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

(一)“271”高效课堂得益于“六大解放”:

1、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头脑不只是用于记忆,还用于思考。

2、解放学生的双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强本领。

3、解放学生的眼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4、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机会表达,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演讲、评价。

5、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自由发展。

6、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的高效学习,确保有更多时间从事学习外的其他活动。

(二)“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师长变为学生,由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3、教室功能的转变:使“教室”变为“学室”,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学”被诠释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边学边习。

在昌乐二中271的高效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导演,总之课堂完全的交给了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知识信息量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最大化,这就是高效课堂的“7”。而老师作为最高层的帮助者,倾听并参与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启发和指导学生们归纳总结,这就是高效课堂模式的“2”。在当堂检测的“1”中,方法灵活多样,有书面,有口头;可以是教师查,也可学生们互查;也可以进行组与组的竞赛……在这种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当然大幅提高。

(三)“271高效课堂”的三驾马车

“271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动车组之一的高效学习小组

每班共9个小组,每组6人,(昌乐二中为九组,我们为六组)小组内部根据成绩合理搭配,采用AA、BB、CC组内分层学习模式,C层为待优生。小组设正组长和副组长,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主要抓卫生和常规,另设学科组长,也叫分组长,使每个人都有职务,这样既防止少数人工作负担过重,又利于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平时活动为单位开展,例如收作业,平时的评价也是如此,表彰小组而不是个人。小组建设的核心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建设很注重评价,每节课由学科班长评价出优秀小组,每周一汇总,评选出本周优秀小组,颁发最佳小组组牌,下一周坐在教室最佳位置。由班主任负责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定期召开学习小组论坛。

高效学习小组组长--动车组的分动力机

①小组长要善于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带领全组成员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②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③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做到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④小组长要建立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每周总结公布一次评价结果,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⑤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学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⑥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271高效课堂” 的有效载体--动车组之二的科研小组建设

每个学科设立一个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每个小组由9人组成,每个高效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一个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基本是各组中该科成绩最好的同学。每个小组都设立一名组长,该组长即为该科的学科班长。如果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遇到冷场的问题时,此时该成员可发挥作用,必须有人回答问题。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召开一次由任课教师参加的学科研究会,和老师一起研究学科教学问题。每科任课教师都要对本学科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也可对其加营养餐。

“27l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的孤立局面,成为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目标,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竞争,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高效。为了更好地打造“271高效课堂”,需要成立高效学习科研小组,使其成为教学相长的战斗小分队。

“271高效课堂” 的有效载体--动车组之三的行政管理小组

每个班实行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制度,实行班务承包制,班级管理权下放,“人人当班长,个个是主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

值日班长制,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当班长,使每一个人都能站在班级的最高领导者的角度来为班级负责,维护班级利益,审视班级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体会班干部的辛苦、老师的辛苦,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别人,在体验中成长。

为了保证值日班长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值日班长要向班主任或常务班长汇报工作思路,要接受班主任或常务班长的建议,每天值日结束要写出班级日志,对自己每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第二天值日班长工作提出建议。责任心,对自己负责之心,对别人负责之心,对集体负责之心,对国家负责之心,对世界负责之心,都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来。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目睹的是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授课模式,昌乐二中是“271”高效课堂,潍坊外国语学校是生态课堂,潍坊五中是高效合作课堂,这种课堂使得学生在充分自主的课堂上,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永远保持高涨的状态,达到课堂高效。我们也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的结合学科特点、课时内容、学生学情,进一步完善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赴潍坊参加学习体会) 第7篇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学习体会

昌邑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慧丽

2014年5月26日至27日两天在潍州剧场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会上,城区实验小学三位教师分别作了“自主过关”教学艺术、“学案导学”、“诗歌教学”课堂艺术展示。来自寿光世纪学校、北海双语学校、潍坊市实验小学、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师依次作了课堂教学展示。《当代教育家》执行主编朱文君、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薛炳群等领导、专家做了报告。这次研讨会,我不仅学到了如何讲课,更重要的是使我意识到:语文的功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在每一节课的点滴积累与渗透。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删繁就简,简约高效。

《2011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修改后的表述,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突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远程研修以及新课标的修改,让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到了统一,即“用课文来教语文”。老师们也认识到了“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的弊端,老师们也努力在课堂上实现由教课文向教材材的转变,但是同赵红、韩兴娥、毕迎春老师的课相比,我们的课堂还是太注重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赵红老师一节课上了两篇文章《穿越百年的美丽》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篇文章赵老师只选取了解决 “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位()的居里夫人?”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烟熏火燎”“0.1克镭”“成堆的煤渣”等关键字词充分交流,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执着追求、淡泊名利的品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此过程既有师生之间平等的思维碰撞,又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更有教师对重点段落的激情引读,读和悟是融为一体,学生对居里夫人这一形象感受深刻。而第二篇文章,赵老师只引领学生学习用具体实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而毕英春老师同样一节课上了两篇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在学习了第一篇文章时,引领学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梳理总结出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画面更生动,更好地体会情感,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然后,毕老师用此法学习《月光曲》,进一步实践“联想”的表达方法,迁移实践,学以致用。毕老师准确选择语言训练点,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两节课,给人的感觉像是夏日的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教学目标集中,直至重点,环节简单,简约高效。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平时的课堂中还是被教材所束缚,被考试所束缚。生怕学生字词没掌握,生怕学生课文没读懂,生怕学生没受到情感的熏陶,生怕学生考试考不好。因此,落脚在课堂上,就通通围绕着教材讲呀讲,教呀教,考什么,教什么。那么,深层想一想,分析与不分析课文的区别在哪里呢?翻来覆去地分析,学生到底在课堂中掌握了哪些他们不会的东西呢?

二、海量阅读,“吞食”“反刍”。

前几年已听过几次李红霞老师的课,李老师的统合语文教学统合分散在学科内外、联系密切的内容,让学生全方位、整体、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而又充满愉悦的过程,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以前听李老师的课,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们深厚的语文素养。而这次李老师上的统合教学课是《话说君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一路听下来感觉沉甸甸的,这节课带给学生是深远的、乃至一生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整节课,围绕“君子”这一中心,进行汇报展示,课前学生们经历了自主搜集、整理的过程,大量阅读有关文本,积累有关君子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在这一过程,学生们不仅仅是积累收获到了文学经典的精华,更可贵的是学生由此活动提高了自己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君子”之道,努力做一名真正的 “君子”。我认为这才是此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在我看来隐晦难懂的文言文,而李老师的学生们不仅个个熟读成诵,而且运用自如、信手拈来:或解释翻译、或点评、或与“小人”对比、或践行〃〃〃〃〃〃学生们对“君子”这一主题研究的非常深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而马彩青老师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短短40分钟,马老师带领学生背诵、积累、赏析了《荷花》《荷塘月色》《爱莲说》一首诗,三篇关于描写荷花的片段。马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简单的背诵积累,而是引领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描写中感受荷花的美丽,有如写意画般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如工笔细描的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有朱自清月下荷花的优雅之态,有赋予荷花高洁、正直的《爱莲说》。时而感情诵读,积累背诵,时而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赏析,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时而揣摩比较作者不同描写方式的妙处,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

不管是赵红老师的“自主过关”课堂教学法、毕英春老师的“1+x”课堂模式,还是李红霞老师的统合教学法,都有与语文主题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在做着“海量阅读”这个为孩子一生着色的工程。只要博取“众长”,就必须大量“摄入”,“众长”是建筑在“博采”的基础上的。于是,谁能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量地“博采”,谁就能够最大量地综合、加工、改造和创造!不要害怕学生只阅读,会缺少了分析。不要以为学生没有说出来、写出来就是没有分析。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学生的本能行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发了学生“反刍”的本能。三、一船星辉,满目璀璨。

这次观摩研研讨会上,有九位名师上观摩课,呈现了一堂堂风格迥异的个性化高效课堂。这些名师都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己的教学品牌,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赵红老师展示了“自主过关”课堂教学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特点,胥丽老师的“学案导学”,重视夯实基础,在自主学习环节用时20多分钟,不摆花架子,每一个环节都扎实有效,真正着眼学生的能力发展。刘丽敏老师执教 “诗歌教学”,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带领一年级学生揣摩诗歌创作的奥秘,点燃了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的火花。一首首清新自然、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在学生笔下自然流淌。《当代教育家》执行主编朱文君老师亲自执教小古文课例,展示小古文教学的方法与魅力。

赴潍坊一中学习心得体会 第8篇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双元制教学,学习领域,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制度。但是近年, 德国的职业教育又在双元制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学习领域课程。为什么德国的职业教育要进行学习领域的开发与创新, 他们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德国。

2009年2月1日至2月28日, 我们北京职业教育模具培训组一行15人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4周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我们参观了6个企业, 5个学校, 1个行业协会, 听了几十学时的教师授课和观摩课, 参加了州职业教育学院的教师会议。

我们体会到德国在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领域改革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项目导向式 (职业行动能力为导向) 学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即职业能力, 以保持德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期4周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 给我们提供了到德国企业参观的宝贵机会, 对德国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学到了很多东西, 思想上得到很大启迪, 收获较大。

第一天到达学院后, 本次课程教育学院院长Gerhare Junge-Lampart根据中国教育的具体情况, 合理地安排了我们的学习、调研行程。其中“三明治”教学法的学习使大家印象深刻, 对我们从职业学校的学法及教法理论上帮助很大。

一、“三明治”教学法

德国老师设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人是怎样学习的?学习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相互学习?

在这里教师首先举了一个例子, 讲解很出乎我们的意外:

教师首先给大家每人发了3张小方纸片, 一张为红色, 代表学生之前的学习结构。一张为蓝色, 代表它们的学习兴趣, 一张为绿色, 代表同学们的学习动力。教师让大家选择一张正确的, 结果大家全选的是蓝色的 (代表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表示应选取红色的——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其今后的学习层次。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国内教育中所说的分层次教学。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我们的理念与德国教学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教育原理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其前几年学习教育的知识结构有重要的联系。过去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好、差与其学习的兴趣、动力和积极性有关, 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理解到, 学生的学习层次及今后的发展与其前面的知识结构有重要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其原理呢?这就要引入“三明治”法的教学方法。

其具体含义及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集体教学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体教学之后, 一定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学生自主的学习,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教师教给的知识与其个人独有的建知结构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将教师讲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具体教学方法可采用个人自学法, 伙伴参与游戏法。可采用如:启发、发送者与接收者建立关联、追问、主观设计、保证理解等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6个方面:

1. 每人的思维结构是不同的。

2. 学习的途径——眼、耳、手。

3. 学习之前的知识和经验。

4. 每位同学的学习速度不同。

5. 应注意知识的规律性和重复性。

6. 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从“三明治”教学法的研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其德国的教学形式与我国的教学改革具体情况相结合,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适应我国高等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国情, 如我们一般一个班有40~45人, 而德国一般为25~32人。因此在教学教法上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活学活用“三明治”教学法。

学习“三明治”教学法的感受:“三明治”教学法是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穿插进行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 学习“三明治”教学法是接受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角色应从教学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主持者和顾问, 教师工作的地方就是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使其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非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最大限度的取得学习效果。模具专业等理工专业课程比较适合于这种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

二、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特点

通过在德国的学习及德国职业院校的调研, 我们认为它在职业院校体制中有以下特点:

1. 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 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可能是系统的, 也不可能是单科为主的知识, 一定是综合学科的知识。因为要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职业院校采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了。

具体实例分析:项目1:气动控制原理

任务主要内容及要求:完成印章机械的控制部分, 动作循环为水平气缸向前送料, 垂直气缸向下压印, 完成在产品表面印字的动作。

具体学习过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以小组形式 (两人一组) 查阅工具书, 并提出方案, 时间为10分钟, 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画出电路图、气路图;教师随时检查, 学生进行修改。学习快的学生小组可进入实训室按照画出的图纸自行组装气路, 并进行实验, 用实际结果检验图纸的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每个学生要进行评价, 对好的方案进行展示。

在这个例了中, 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由多个方面知识组成的综合知识来完成这个项目的。其中有液压气动知识, PLC控制知识, 电控方面的知识, 机械结构方面的知识, 气动元件结构及联接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放到一个项目中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同时这个项目是生产实际中的项目, 与工业用品类似, 学习后对学生在企业工作有很大帮助。

2. 较好地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 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源于企业的生产领域, 学习领域的总合基本涵盖了生产领域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做中学, 然后在学中做。

具体实例分析:项目2:机械加工技术

任务主要内容及要求:车削加工主要是切削速度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具体学习过程:由学生根据加工零件进行表面质量检测, 分析原因。主要测量几种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如刀尖圆角大小、切削参数等) 。

学生们为了得到结果, 一定要亲自操作车床加工零件后, 在应用相关的实验仪器及软件检测, 才能得到结果。这样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很好, 对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这正是“做中学”的实际体现。

3. 较好地解决了怎样学的问题

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应当以行为为导向, 主要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 以学生活动为主, 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化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

4. 较好地解决了如何评价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能力对所有企业是适用的, 对任何一个工种都是需要的。在过去的培养模式中几乎不包含非专业领域的能力培养。而学生的非专业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的主要部分, 以专业知识为载体, 帮助学生掌握非专业能力是新的教学模式的目的。

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评价, 分为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学校对学生非专业能力的评价, 每年评价4次。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1) 是否独立完成任务; (2) 工作中运用了哪些方式; (3) 学生的交流能力; (4) 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自我思考的能力; (7) 其他, 如责任感 (环保意识、节约成本意识等等) 。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10~12个教学领域的学习, 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与专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同等对待, 各占50%。在入学初期, 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非职业能力, 特别是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后才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应按照企业评价标准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 职业学校常见的笔试评价手段不再是惟一的了, 60分及格的习俗被合格产品或是不合格产品的客观质量标准所替代了。

三、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1. 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式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2.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 由于学生在特定

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以校内实习为主, 我们与企业的联合办学还不广泛, 学校与企业如何合作并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企业如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来培养学生应有一定的政策的支持。

举例分析:2月4日早, 培训教师一行15人在翻译陪同下, 来到了位于黑森州与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培训学校, 它是学校与大众汽车公司合作的铸造培训中心参观。

这个培训中心是与学校铸造专业对应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大约有100平米的地方, 一侧是机加工的基础训练设施, 包括钳工台、钻床、铣床等;中间是砂型制作的部分;一侧有1台压力浇铸机, 和材料熔解包。

学生在这里通过培训要学会手工、机器两种铸造方法;维护使用机器;进行质量检测。学生毕业后可以做大众公司生产线上的操作工、铸造工人, 将来也可以发展成为技师。

学制3年半的学生, 第1年为基础培训, 第2、3年进行铸造技术、设备、电控技术等专业学习。培训1年半时有1次中间考试, 3年半毕业时大考 (行业协会统一考试) 。

所学内容包括:手工造型4周;压力铸造4周;故障识别 (生产出产品的问题分析、解决) ;管道连接 (气动、控制) ;电器知识等。

学生在基础培训之后要进入铸造车间做项目, 完成铸造工作的整个过程。全过程包括:手工铸造、机器铸造 (铝铸、镁铸) 、工艺设计、质量保证、机器维护、润滑、材料回收等。60%铸造专业内容在车间完成。学生将生产中的废料拿来进行改装、设计, 制定工艺并做成产品。所做产品都是车间里用的到的真实产品。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但学校制定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 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3. 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

育教学内容相比, 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

4. 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出发点应突出学生的

主体性, 把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个性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因此, 我们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学习领域”的概念, 以德育为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职业行为为导向, 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通过赴德培训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深入地推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改革, 搞好当前职教的课程改革, 我认为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 学校与企业联系要更紧密

某一典型的职业工作是由几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所组成, 采用“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对具体工作任务相关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劳动工具及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互关系等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符合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并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以企业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的过程, 把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 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只给出了系列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及其应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教师还要具有职业经验, 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3. 由教师个人的独立教学转变为教师团队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 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 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学习领域的教学, 这对教师来讲, 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同事建立联系, 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

4. 教师在对一堂课进行设计时, 应该问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我今天需教给学生什么内容?

(2) 为什么这个内容对学生很重要?

(3) 我有多少时间可以得利用?

(4) 有哪些资源和辅助材料可利用?

(5) 我如何激发学生对今天的主题感兴趣?

(6) 我如何检验教学效果?

5. 职业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学校传统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 学校管教学, 学生归企业管理, 有企业的参与, 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和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德国经济的腾飞, 产品质量的优异, 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有一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具有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在今后应该借鉴。

五、结束语

通过这次赴德培训, 我想以下3点对我感触最深:1.学校的教学理念:“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将来。”

赴山东潍坊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第9篇

按照师市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暑‚我们36人前往潍坊市党校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我非常重视此次考察学习‚也异常珍借这次难得的机会‚每到一个地方‚我都积极认真听、学、记,希望能带回有用的东西,造福新疆人民。在潍坊培训学习的几天里‚我们受到了潍坊党校的深切照顾和关怀,潍坊党校细致安排好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党校的教授、农学博士、专家和潍坊市乡企局、市农工办、市合作经济协会的领导分别讲授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国际化竞争》、《现代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及对策》、《大力培植和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是建一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创新思维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打造高绩效团队一团队建设与组织领导力提升》、《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等知识‚专家教授与实地参观相结合‚而我也严格遵守干部培训的要求,努力认真上课听讲,从不迟到早退,这次赴山东潍访的考察培训使我对潍坊农业产业化有了新认识‚在理念和直观上有了新的收获。

一是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区域化。潍坊市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同时又朝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二是潍坊有较宽的销售渠道,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稳定、畅通。潍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也比较发达,不仅有较宽的国内市场优势,也有较宽的国际市场优势。潍坊所建立的农产品市场长期稳定畅通,这对潍坊农产品的流通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潍坊注意提高市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积极兴建综合市场,既搞零售市场,又搞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努力做到建设一处市场,带起一个产业,繁荣一方经济。

三是潍坊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服务农业,带动农业发展。他们的具体措施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全市普遍建立了试验、推广、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中心,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多层次科技服务体系;狠抓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以各类成人职业学校为基地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科研开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强化对科技人员的组织管理,把各种科技人员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去,保证了农业产业化始终朝着科技进步的方向发展。

四是注重打造产业品牌。潍坊非常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例如像寿光的蔬菜一样,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品牌优势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上有更好的信誉、更好的口碑,从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让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不倒的优势。

通过在山东潍坊的考察培训学习,我受益颇多,相对濰坊,我们一三四团目前存在诸多急需调整改善的地方,例如产业化单一,没有龙头企业等。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格局。此次沿途考察山东各市县区,在农业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形成农民增效和增收的支柱产业,寿光和诸城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应证。相比,我团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因此,学习潍坊的经验就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具体讲,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真正做大棉花、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此外还要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将我团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这一产业成为我团的经济主导产业。

二是努力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销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此次潍坊实地考察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开拓农产品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农业团场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应该加快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步伐,努力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提高农产品销售数量,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特色农业。

三是打造品牌农业。品牌是衡量产品销售非常重要的一项,打造品牌农业将改变我们农业生产的现状,品牌将会使我们的产品销售更加畅通,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我团许多农产品本身就有自己的口碑,像是下野地的西瓜,只要提到一三四团,就会想到我们的西瓜,这本身就是建立自己西瓜品牌良好的口碑基础。

总之,这次山东之行,不仅让我开了眼界、看到了山东日新月异的变化,还让我看到了我们与之相比需要改变的地方,真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我也希望我在山东的所见所学在我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有所运用,用我所学到的东西来改造我们的团场,让我们团场也能像山东一样蓬勃发展。

一三四团:马新民

上一篇:南通节能减排项目下一篇:上班迟到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