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24-05-27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1篇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通过参加本次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戴老师组织本次研究并允许我加入,感谢沈文萍老师推荐我参加本次研究活动。

经过几次研讨学习,我领悟到,作业不能贪多,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就效率而言,给学生留很多作业,不经过筛选设计,会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有多门功课要学习,每门功课都留很多作业,会影响到学生休息。站在父母角度,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会为孩子健康状况担忧。所以我们老师有必要精心编制作业。

物理作业的作用体现在,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技能;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可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业的主要问题是过多过滥,大量作业是重复练习,缺乏针对性、探究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对。

学生形式上的“做完”作业并不是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学生每天忙着做作业,所以没有时间独立思考。我们学校是实行A、B班分层教学的。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在A班,基础薄弱的同学分在B班。我所带的B班学生真正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或者消极的应付作业,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即使是A班学生对物理作业仅停留在“做”的层面,并没有达到“思”。

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去落实这些有效措施,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做物理作业,但能取得较大的收获。我总结尝试了一下几点措施。

二、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作业态度

我的做法: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除了主管因素之外,客观因素主要源自作业任务重,没有时间思考甚至没有时间做,出现做作业应付甚至抄写作业的情况。基于此我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尽可能精选题目,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开始实施时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经有抄作业的习惯。

改进方法:在家长微信群里告知家长预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预计10分钟至15钟,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尽快完成等。在课堂上,也给学生强调每天都会有物理作业,但是作业的量控制在10分钟至15钟完成,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后续观察:由于物理作业较少,部分同学额会选择在学校里完成。这样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而不是回家忘记做或者没来得及做,出现第二天到学校抄袭作业的做法。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习题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本参考书是完全适合你的每一节所对应的课后作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精心挑选习题,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即作业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我的做法是:自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研究小组以来,每天出一套当天作业,题量控制在7——8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以这份作业为例,预计学生可以在10到15分钟完成。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困难是题目很少。有些课外书上的纸质题目敲成电子格式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所选择的题目中有些不典型,有些泽会出现超纲现象。随着项目组的研讨学习,资源分享,我收集了大量的电子格式的题目。因为我们项目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愿景,希望我们的作业设计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大家很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题目资源。有了这些题库资源,组编题目也就方便了很多。

(三)优化作业的反馈

(1)及时反馈

每次作业坚持不隔课反馈,这样不仅能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作业批改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存在的问题:课上作业练习时,有学生做的很快,有人做的很慢。这让我很苦恼,有的人很快就做完了,有的人却做的很慢。做好的同学开始说话,没做好的同学也跟着不做了。

我的做法:同学们做练习时,我就在巡视及时批阅。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还是做的很慢,没有快速完成课堂练习的动力。

改进方法:基于后期已经可以把控课堂纪律。就给一名同学批阅好后,让他去给自己一列的同学去批阅,讲解。结果同学们特别喜欢做去给他人批阅的工作。B班的同学也很积极迅速的去做,争取快速做好,去给别人批阅并讲解。这个方法在学生做计算题中,特别实用。大部分同学非常认真的去思考,非常严谨的书写计算过程,因为只有一处错误没有的同学才可以去给其他同学指导。有的同学做的实在是慢,他做好一个计算题时,就喊老师批阅,并询问能不能去给其他同学批阅这个题目。发现无论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喜欢下位置去给其他同学批阅。为了鼓励同学们快速思考,快速作答的好习惯,对平时拖沓的学生特备关注,老师尽可能先批阅讲解这部分同学的练习,给他去创造批阅其他同学作业的机会。

效果:大部分同学摆脱了做练习拖沓等着老师报答案的坏习惯了,有了快速思考作答的意识。而且在批阅中他们能较为认真的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点。

(3)加强课后跟进。我的做法:重视跟踪作业练习环节。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定期将同学们的易错题重新改编,再拿给同学们做。不过开始时,这种跟踪练习的处理的效果并不算好。开始作业一天7—8题。再在后面一天给他们留作业。感觉都会了,有的同学不看题目就把前一次的答案写上。

改进方法:三个时间点一循环,第一天是做作业,第二天课上讲解,学生订正。紧接着再将相应的知识点考察。及时批阅,评出分数。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当天免作业,没有合格的学生要把错误的题目抄写3遍。发现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前一天作业的重视程度。听课也较前面认真了。

效果:发现有不会的问题开始主动思考或者请教其他同学,而不是简单的抄别人的答案。

(四)开发易为学生接受的作业形式

(1)设计类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我的做法:引导学生制作章节知识思维导图

自上学期学习物理课起,每学习好一章知识后,学生要做一份思维导图的作业。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较好的复习章节知识,并且更好的领会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认为知识点写的越全面越代表越认真。在与沈文萍老师交流时,才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整体把握本章节知识,在更高的高度驾驭本章节知识。所以在后面的评价中,我更注重引导他们的联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章节知识的整体框架感。

开始学生的作品是倾向于这种类型(呈现例子)后面学生的作品逐渐倾向于图文并茂的概况性。

效果:学生作品逐渐倾向非常生动的把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且联系了实际生活。相信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

(3)实验类实践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我的做法:学习杠杆知识时,遇到一个这样题目,杆秤有两根提绳,分别算出两个提绳对应的最大称量范围。由于好多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杆秤,好多同学无法想象这个场景。我就给学生布置周末作业,动手制作一个有两个称量范围的杆秤。

在布置本项作业之初,教师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三张在网上下载的杆秤图片。其中一张是市场上实际使用的杆秤,另外两张是学生作品。为了避免学生看他其他人的作品后,怀疑自己无法完成此项作业,教师选取的参考样品非常简陋,并没有选取非常好的作品给学生参考。

发现的问题:在周日上午,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一位家长把自己孩子完成的作品排成图片发送到微信群里。教师给予点评。有的学生作品没有满足有两个量程的要求,有的学生作品比较粗糙。紧接着不断有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作品发送过来,教师又做出表扬性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后面接着有多位家长发送孩子作品图片,教师依次点评。发现通过教师点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做本项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前面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后,后面学生作品中便没有了同学的弊端,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效果: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教师预计的要强。有同学用两根筷子绑在一起做为秤杆,有同学用晾衣架做为秤杆。有同学拿菜篮子做托盘,有同学拿纸篓做托盘。有同学拿握力器做秤砣,有同学拿可乐做秤砣。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及其丰富的。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参加本次作品制作的同学比例达到了二分之一,超出了教师预期值。而且同学们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给没有做这项作业的同学演示。后面遇到杆秤的计算题还特殊杆秤称量值偏大偏小的问题,同学们比较轻松的作对。

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借助学校里的科技节,给认真参加动手制作作品的同学在科技节颁奖时,颁发了奖状。

(五)开发新型作业

新型作业的引入要切合实际,不可盲目跟风。近几年关于作业形式的探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同行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尝试了多种作业形式,如:课外探究型作业、口头作业、调查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等。我们希望新类型的作业能体现课改精神、能引起学生兴趣、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目前学生学业繁重,为了应付考试,相当学生是“考什么学什么”,对于中考不考的知识,他们是不愿意花精力钻研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是希望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好的技能,这也是我们课改的目的。所以对于新型作业我们要适当引入,与中考接轨,切忌不可为了“新型”而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型”,同时要注意布置的形式和评价的方式。

我的做法:学生录制微视频

新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检查自己讲课中的不足。那么学生能不能通过录制微视频达到锻炼自己讲解题目从而更好的消化响应知识点的效果呢。

第一次尝试作业设计要求:

1.录制视频的选材要求是自己讲解3个实验和2个其他类型的题目。

(三)完成时间:本时间段为1月22日期末考试结束与1月30日学生寒假前返校期间,学生刚刚放假还有学习习惯,并且这段时间书面作业较少,学生有较多的精力可以较好的完成这项作业。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完成的录制视频的作业,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与认真的态度,有学生为录制视频,放假期间来学校借实验器材,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器材。这项作业师生寓教于乐,此项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完成本项作业期间,有多位学生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老师物理问题。在这项作业中,发现,作业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做好作业,教师没有及时反馈,下次作业中,学生就会应付。如果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指导意见,学生就非常有成就感。

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讲解实验的视频发现,基础好考分高的同学,对部分实验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比如有同学在讲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选用了小车做为受力物体,这样一来,就不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而是研究滚动摩擦力了。在研究接触面积对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时,改变了车轮所在“路面”的面积,但是实际接触面积并没有改变等。发现问题后给学生指出科学性错误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指导意见。

改进措施:教师给出批阅,并要求改进。改进前的视频,改进后的视频。

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很多同学都是根据课堂上已学的结论去做实验验证,而不是根据某个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部分同学只是采用了录音的方式完成此项作业,因为他们害怕摄像机的镜头,在今后预留这样的作业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面对镜头。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有些问题没有及时想到改进方法。

比如有些拍的视频存在的错误,教师给出了点评。但是学生学业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改进。另外拍视频的意义主要停留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家长观看孩子讲课并录制,起到参与孩子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拍摄的视频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项作业的弊端时,观看视频、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需要用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所以可以分小组完成并且小组互评。当然若果能把同学们的视频做为今后的教学资源,那么这项需要花费教师较多时间的工作相对变的更加有意义。

我的改进措施2:

在上热量、比热容新课时。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热量、比热容概念知识,第三节课才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在导入比热容概念时,借助的活动卡上,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照射相同时间,观察哪一种物质升高温度高。这节课由于不方便真实做实验,就让同学们凭借生活经验猜想哪一者升温快,最后教师告知沙子升温快的结论。讲好后,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哪一个学习小组有兴趣去做一下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小组在学校操场做了这个实验,并排下了实验过程。这样,在下一届讲解时,就可以借助这个视频资料来做出响应的讲解。

借助现代电子设备,让家长把学生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可以把物理实验室延伸到生活中。也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同。

三、小结 在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中,我重点关注了增加作业多样性。在增加作业多样性尝试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质,让更多学生的优势得到显现。

比如通过批阅学生录制的微视频作业,发现班里一个及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女同学,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不知什么原因,这名同学课上回答问题时,总是声音很小且低着头回答问题,给人感觉她缺乏自己,表达欠佳。但在观看她录的视频时发现,她表达非常流利且思路清晰。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家里由爸妈录制视频,降低了她在众人庙前表达的胆怯与害羞。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指出她表达能力很强时,家长十分高兴,并且决定今后要多帮孩子录制视频,锻炼她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制作杆秤模型作业中,有位平时不喜欢完成书面作业的同学,非常认真出色的完成了这项动手制作的作业。

由此可见,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让不同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可以挖掘不同同学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尝试设计不同于书面作业的作业形式,让物理作业呈现多样性。

第11周教研活动中,沈文平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思维量很大的公开课,戴老师评价沈文萍老师的课说,这是一节不讨好但是有内涵的课。听完这节课,我认识到,课堂和作业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重视教学前移,把课上好,不能过度依赖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提高考试成绩。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练习巩固,但不过渡依赖作业,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给学生布置了8道题目而不是20道题目而感到焦虑。或者因为学生回家后花在物理上的时间少了而不放心。要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效率。以上是我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一年来的思考和实践,很多做法还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更谈不上完善。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期待大家的指导建议。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2篇

摘 要:中职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没有热情甚至有逆反心理,在物理课堂上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生厌学问题严重。本文通过对中职物理课堂的现状分析,对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职 物理课堂 有效性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甚至在小学学习成绩就不好,基础差,导致进入中职后对物理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没有热情甚至有逆反心理,物理课堂上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生厌学问题严重。

一、中职物理课堂现状分析

1、目前中职教育对物理课堂的要求。对于中职学校的工科学生来说,物理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科目,它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掌握科学技术提供了保障。因此,物理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目前中职学生现状分析。中职学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比较弱,他们既没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比较零碎,不能把前后的知识点衔接起来,随着教学难度的逐步增加,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对物理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形成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因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感;有些学生刚进入中职学校时,对学习还有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难度的增加,就开始打退堂鼓甚至干脆放弃,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提高中职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物理知识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的,而任何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对物理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的。只有加强过程的教学,才能给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物理又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因而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物理学科特点,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规律,掌握正确的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物理教学中各种积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教教学质量。为尽力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段是15~18岁,其心理特点正好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力较强,开始尝试着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逆反心理很强,讨厌填鸭式灌输。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规律,多用启发式语言,注意对初中所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复习,重视所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汽车专业的学生接触汽车比较多,可以在学习光学时,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头灯为什么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为什么轿车的车窗玻璃要装有色的,车外人很难看清车里人的面孔?在学习到超重和失重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体检时医生要求在体重计上站着不动?如果上下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不理想,难以引起老师的关注和爱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从尊重学生方面入手,经常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热情感化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同时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在学习上往往不求上进、缺少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努力地去发现所有学生的优点、长处,适当地表扬他们,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赞扬,平时上课应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变理论课为实验课。

(1)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特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概念、得出规律,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现行中职物理教材机械建筑类(丁振华主编)给出的演示试验较多,非常有利于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知和发现问题,并借助实验所得分析、比较、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从观察现象现到认识本质这一过程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达到培养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2)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包括测量型、验证型、应用型等多种类型,但实验过程不外乎是实验前、实验过程和实验后三个阶段。这种实验在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要着眼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前,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步骤、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往往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习内容逐步实验,按照要求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数据。同时教师须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包括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设备、爱护公物等)、遵守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等,使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后,同学们整理实验设备、打扫卫生后离开,处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行为对自己都是很好的锻炼。要在实验室实验的潜移默化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综合能力。

(3)自制小实验、生活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制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物品就地取材,用合适的物品替代实验中的器材,或者试着改进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一环节,能使物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去,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同学们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并试着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也可以巧设难题让同学们去解决。

4、合理调整物理教学内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并且按照不同专业的要求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如对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要求就要比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要求更严格,我们可对其详细讲解;而对于光学、热学等部分内容可略讲,甚至有些知识只需了解,如原子物理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保证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黄伟民主编物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7。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4。

对初中物理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 第3篇

1.及时性原则

有些物理老师喜欢让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 这样, 老师可以自由安排作业批改的时间和进度。但我认为:教师最终的工作量是一样的, 迟批不如早批。及时批改加快了信息反馈的速度, 便于教师及时迅速地调整教学方案。

2.先改后做原则

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因此, 在实践中, 我要求学生在做作业前先要订正上次作业。原因在于:学生订正的结果, 往往仍有30%左右是错误的, 而学生只有在上次作业完全改正或者说对上堂课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后, 才能很好地完成本次作业。真正发挥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3.分项评价原则

对学生物理能力的考查是多方面的。一份好的作业可以从多项指标综合地体现出学生的物理水平。如果只注重结果正确与否, 忽视过程的评价, 则不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我的做法是每一题都按满分十分计算, 然后按照学生所答的知识点给分, 而且是十分明确的分值。根据学生的答案给出明确的分值“3分”“5分”“7分”直至“10分”, 让学生自己心里有底, 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4.鼓励上进原则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我们要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通过努力, 在某些方面有些进步, 在困难面前没低头, 坚持完成作业……遇到这些情况, 在他们错误之处仍要指出, 但同时可适当提高其评价等级, 对他们进行鼓励, 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真正体现作业不是最终目的, 只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

二、作业批改策略

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 然而, 作业批改, 作为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 是不会被改而革之的。多年教学实践表明:根据需要, 采取灵活多变的批改策略, 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自批自改与互批互改

对于课内的随堂练习, 可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支红笔, 待学生做完后, 老师进行讲评, 然后让学生自我批改。对于带有一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则可在四人学习小组内采取互批互改的方式:一方面, 可对他人结果进行评判, 享受做小老师的快乐;另一方面, 也可了解别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经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以好带差、互助互学、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2.下位批改与流水批改

下位批改与流水批改都是面批的方式, 两者都要求学生把作业翻到指定的批改页。下位批改是教师走动, 学生不动, 比较适合中青年教师且课堂纪律易于调控;流水批改是学生依次来到教师跟前, 较适合老年教师或身体不适教师, 缺点是课堂纪律不好调控, 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一边进, 一边出, 以保证“道路”通畅。教师一边批改一边讲解, 使学困生明确知道错在何处、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 同时注意发现学困生的思维火花和作业进步, 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选人批改与协商批改

当教师工作繁重或时间紧迫时, 可在班上有目的地选取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 指出其错误所在, 并让他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随堂检查的情况、以往一惯的记录来定下这些学生的名单, 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教师的心目中有着比优等生更重要的地位, 使他们不会因为成绩差而遭到教师、同学的冷落而游离于班级之外。作业中, 有时会出现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时作业却做得很好, 他是真有了进步还是弄虚作假呢?有的同学解题过程特别简略, 结果正确, 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遇到这些情况, 我们都可以把学生叫到面前, 询问有关情况, 再做批改。

4.一题多改与微缩评语

对物理作业的批改, 我们惯常用“√”“╳”来判断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成绩, 判断解题对错, 比较学生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作用, 但此法枯燥乏味, 且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片面性, 这样一来, 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在作业批改中巧妙地运用信手拈来的微型评语, 针对性强, 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小小的几字评语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微缩评语有:“good”、“不错”、“有进步”、“没有人敢忽视你”、“这才是真正的你”、“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思路独特, 有创造性”、 “只要努力, 你就会成功的”、“字要能工整一些就更好了”…… 通过实践, 我的学生, 无论成绩好不好, 都喜欢学习物理。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纵观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低效化问题严重,不少学生并不喜欢学习物理,“厌学”现象十分普遍。鉴于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当前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我要学”的情感呢?

1.联想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知识较枯燥,且逻辑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兴趣不高。而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物理素材,教师若能从学生生活入手,提炼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就能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与同伴放学时的情景,把学生放入生活实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以营造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3.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对物理有“厌学”的情绪,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从没认真去学,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大多只有失败的痛苦,而无成功的欢乐。因此,教师应满怀深情地对所有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更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信心,逐渐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二、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一直以自己为主体,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包办者”,而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配角,一味地讲解,根本没有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更别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变课堂的控制者为启发者,充当一个和善的教育者、耐心的指导者、善良的长者,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多问学生为什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探究式思考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变成了引导和总结的过程,而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明显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语言运用,优化教学用语

教师的教学用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其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优质的教学用语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第一,通俗易懂。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如果是刁钻晦涩、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第二,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语病、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第三,有感染力。如果教师讲课时幽默风趣、言简意明、富有感染力,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从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实现有效教学。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物理思维

提问是组织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教学检测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我们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其质量如何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要想运用好提问,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问要有目的性,明确是为了检测学生课文的掌握情况而提,还是为了拓展教学内容而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提问要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思考;三是提问要难易适度,不能过深或过浅,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不同学生能力的不同问题;四是提问要有中心,围绕中心引出多个问题,使课堂交流呈多向性,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够降低知识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了解电路》中“电是什么”时,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两物体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很难理解,他们总认为带正电的原因是得到正电荷。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由于人的眼睛看不见电子,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无论教师怎样解释,学生就是不理解。而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应用Flash动画,在模拟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时,将电子制成一个个可以移动的小人形状,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从毛皮上转移到橡胶棒上,既形象又直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从而使教师不必多讲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仅是笔者对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的几点粗浅建议。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索,抓住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时机,善于引导,适时点拨,成功诱发,善于捕捉 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火花的每一环节,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玉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2(09).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5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会学生会学,改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物理基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如何来把握这个重要的关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作为课堂教育这一实施素教育的主战场,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开展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是一对矛盾.作为教师必须摆正自已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否则学生的能力、智力的开发、个性近好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生做完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分组实验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将实验桌子安培表拿去并同时放上一定值电阻R以及几根导线,是否能再次测得导体电阻呢?如拿去伏特表呢?这样的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教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转会为自素质。

二、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现代媒体,是开展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的成份,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比如要我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FLASH物理教学软件,将凸透镜成像跟物体位置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强;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学的密度和节奏,做到宜松则松、宜紧则紧、宜快则快、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不同类型课有一同的教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愉快式、综合开放式等教法,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三、坚持精讲清练的原则,正确处理教、学、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新编初中物理教材,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图文并茂、注重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参与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要求教师课堂上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识、准确清楚地传授给学生,抓住重点,由浅入深,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难点。“精练”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洋思初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精讲精练”原则的具体表现。总之,重点难点要靠教师的点拨、释疑-------教;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已去消化理解、发挥-----学;学生要对学习加以巩固、形成技能------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出“教”策略,而且要注重“学”“练”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教”的价值。

四、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意味着:从特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并实施在这种条件的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最大限度达到培养目标。要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做到七个精心:即优化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六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智能点、教学点、启发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构思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练习-----精选例题;优化课外作业-------精心批改作业;优化反馈检测------精心出卷。同时应精心安排物理课堂教学两大环节,即

一、精心设计探究的教学方法,科学性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要在课堂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从生活中事实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已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果。再经过教师的点拨、释疑,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环节。这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手段。如进行“长度的测量”教学中,首先让三同学如何正确知道教师讲台长度,让学生想出方法。然后由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后去测量。并让三各学生测量完成以后。在黑板写出自已的结果。由于三个人的结果不同。必然会让学生惊奇。从中让学生去思考猜想分析。这样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

二、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关系,培养学生的一定实验能力。在初三复习完《密度》这一章节后,在下列器材中,量筒、天平、密度计、盐水、弹簧称、金属块、细线以及一定量的水中选取合适器材,要求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法测定盐水密度。从这个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归纳创新能力。又如在学完《大气压》这节内容后提出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瓶中装了一半水,瓶塞上面插一根弯曲玻璃管,瓶塞不漏气,不许打开瓶塞。也不许用嘴向外吸,更不许将瓶子顷到,如何才能将瓶子里的水通过玻璃管引进到杯子里?让学生思考问题时避免单向性、单一性,充分培养这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要充分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课堂结构,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学情、讲究实效,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浅议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

教学的几点策略

穆家峪中学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6篇

卢宗富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初级中学校

邮编409106

摘要:初中动物学的内容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我们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本人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从教学内容的取舍、补充;比较法的应用;实验课的改进;热点问题的探讨等方面入手,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现作一简单地介绍,与同行们商榷。

关键词:动物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补充。

目前使用的初中《生物学》教材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涉及到内容较多,与过去的老教材相比,具有生活联系实际较广、实用性较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如以前的老教材高的特点,但是,内容深;难度大;脱离实际;各门纲所举代表动物,有相当部分在我地是找不到的;特别是一些海产动物,在内地要找到,难度很大。各类学校条件有限,尤其是农村中学,标本少甚至没有标本。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新的教材虽然没有以前的老教材那么重视生物学系统性,但还是能体现生物进化的规律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生物知识从生活中来,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生物知识去指导我们的生活,也要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高中生物学要用到的部分,因此,我们就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应注重生物的进化规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1、当地人把多足纲中的山蛰虫称为“草鞋虫”。学生很容易与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草履虫混淆起来。故在讲原生动物门时,在必要先组织学生培养草履虫,并与山蛰虫进行对照观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的能力和兴趣。

2、解放前,渝东地区血吸虫病十分流行,致使人烟稀少。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普及医疗知识,组织医疗队到农村,才扑灭了这一病害。适当给学生讲点这方面的历史,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讲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时,结合到目前推行的立体生态农业知识,着重讲了立体生态农业原理及怎样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怎样做到家、牧、副、鱼全面丰收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并且带学生到附近农场去参观学习。讲水蛭时,补讲怎样诱杀水蛭的方法。没有讲“沙蚕”,因为他是海产动物,在我地无法采集到标本。若要学习必然是1

死记硬背。

5、软体动物,河蚌在我地是容易采集到的。个体较大,工具较简单。在生物实验小组还开展了饲养福寿螺的饲养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讲解了一些人工育珍珠的原理、方法及人工育珍珠创外汇情况等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节枝动物门是初中无脊椎动物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①介绍一些仿生学的知识,如仿昆虫的复眼原理制造的军事雷达和一次成像万张的原理等。②养蚕业是我地的主要副业收入之一,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政府发动农民栽桑养蚕,我与蚕桑技术员共同举办了“栽桑养蚕技术”讲座;为我校明年举办“栽桑养蚕培训班”打下基础。③疟疾近年在我地有所流行,对学生还详细地讲解了疟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理、预防等知识。④对虾是海门动物,略讲,详讲了沼虾及与养鱼业有关的水蚤、剑蚤。重点讲了它们与养鱼业有关的内容。

二、“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是这样使用“比较 法”的:

1、抓住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通过动物形态、结构的比较,区分动物的类别

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初中学生掌握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昆虫纲尤为突出。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很有必要对各个目的昆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如教材上有蝶亚目与蛾亚目的比较,教师若不对着实物标本进行比较,学生学习起来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3、通过动物八大系统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课过程中,使用比较法加强各个“门”的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如讲动物的消化时,可以把草履虫、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蝗虫等的消化分别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在消化系统中的区别与联系,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复习教学中使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初中无脊椎动物部分的知识,不如脊椎动物部分规律性强、联系紧凑,知识 点零散,难度大,难记忆,特别对进化规律和进化历程难理解。教材“动物的进化”教学,教师很有必要在复习课中应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在初中无脊椎动物的复习课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教材从原生2

动物开始,由低等到高等八个门的动物,复习时按①代表动物②生活习性③形态结构④运动方式⑤取食⑥消化⑦呼吸⑧排泄⑨循环⑩神经⑾生殖发育⑿门的主要特征⒀经济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十三项内容复习。

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初中无脊椎动物实验教学材料易取,工具简单,只要教师细心、耐心,是能够做好的,而且还可以补充许多的实验,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本人在实验教学中做了这样 一些尝试。

1、增设下列实验内容:

①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观察; ② 福寿螺的饲养;

③ 人蛔虫的形态结构解剖; ④ 河蚌的观察和解剖。

2、打破实验 课与授课要的顺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方法是先学习理论,再做实验验证。但有时就需要打破传统的顺序,先让学生实验而后讲课。这就要求考题在实验时,给学生指出观察的重点,为讲课打下伏笔,不过,一般先讲课,再做实验验证。

3、提示实验与学生动手相结合

教材 要求学生做的实验五个,这五个实验教师要做演示,然后才让学生做。这样学生才有目的,有方向,不至于“照本搬弄”,象“抓中药”,做完实验,什么 也不知道。只要条件许可,还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以开阔学生视野。

4、改进实验考试办法,促进学生重视实验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考试是卷面考试,学生会现不会,做好做孬,只要死记硬背,均可得高分,与能力没有很大的关系。实验考试可以彩这样的办法,期末将学期做过的实验编号抽签,学生实际操作,当场评分。成绩以30%记入学期成绩中。为解决人力不足的矛盾,可请学校其他的生物教师帮忙。

四、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只要留意,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是与我们的生物教学相联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他,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2003年暴发的“非典”、2005年暴发的“禽流感”、2006年及2007年浒的“猪5号病”、现在正在全世界暴发流行的“甲型H11N1流感”,从原理、危害到预防都给学生讲,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消除了紧张情绪,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和书目:

1、西南大学 刘文英 《无脊椎 动物学实验指导》

2、西南大学 刘文英 《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3、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一期,2009年第一、二期

4、生物学杂志社《生物学杂志》2009年第一期

5、北京大学 张瑞清 《无脊椎动物的采集、培养与玻片标本制作手册》

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一期

初中地理作业分层的几点思考 第7篇

【摘 要】学生出于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现在许多地理课堂教学是一刀切,学生两极分化严重,许多学生完不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因此作业分层很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分层;思考

一、初中地理作业为什么要进行分层

转变传统作业观念,正确把握作业功能。虽然说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了,但是作业设计还存在很多弊端,作业观念还存在许多误区。误区1:作业仅限于学科狭义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误区2:将作业对象(学生)视为同一类型。布置地理作业基本上都让全体学生按老师的统一要求完成,学生对作业没有选择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误区3:将作业形式单一化,我们经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问、讲述等环节,设计作业时,往往容易忽视作业形式的新颖。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作业观念,正确把握作业功能,作业不仅仅是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课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二、初中地理作业如何分层

(一)基础性作业

1.常规型作业。常规型作业主要为了巩固和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服务,常规型作业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口头型,设计一些课内几分钟完成的作业,如“说一说中国人口增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等。

2.学困生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学习障碍型的“问题学生”,这类作业在时间的设置上应放在初一学年第一学期期初阶段,因为这是一个学习习惯转换的关键期。学习障碍型的“问题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不爱做作业,至今老师和家长已经和他“斗智斗勇”了好几年,短期要改变他们学习习惯很难,且长期以来,他们学习不扎实,知识链条多处断裂,漏洞太多,他们根本就不能独立完成较难的作业。

(二)发展性作业

1.开放型作业。开放型作业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创新思维是人们在改革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新颖性、独创性和跃迁性。创新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以突破原有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开放型作业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表现,开放型地理作业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成功的殿堂。例如“请你来给地球起个名字?”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给地球起个名字,答案只要有理即可。学生答题结果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面积占全球71%,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就应该叫水球;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叫“足球”,我们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受地心引力的作用,用脚在陆地上行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叫“足球”„„我们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结果学生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五花八门,他们集思广益后异彩纷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置这样类型的作业,多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思维震荡场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许多发明创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以往人们看来似乎异想天开,而今经过研究都一一成为现实。

这类作业设计时注意,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觉做作业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迅速进入最佳角色,任由想象野马驰骋千里,在作业过程中能畅快抒发自己的见解,赋予学生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识,学生能自主完成作业,能进行独立思考,体现学习的主体性。二要评价多元化,开放化,这样才能尊重学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2.调研型作业。调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样化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作业,让学生分成四组课前进行调查,填写出相应报告,《我所知道的水》《宁德市水的污染情况调查》《你的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等,鼓励学生参考教材,查阅相关书籍或刊物,上网搜寻找资料,实践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完成这些系列作业的过程中,从中培养了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调研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将来面临社会问题时,能做出理智,更科学的判断,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3.合作型作业。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学生面临的作业应更多的是合作型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同学们密切合作。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为合作,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一道作业“我所知道的南水北调工程”。首先进行分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站,结合社会时事新闻让学生到网上去搜寻各种相关的内容,形成主题知识,(可以手抄或打印),有部分学生通过电视和课外书刊,把相关内容摘录下来,也可以把上课课堂笔记的整理成作业的一部分,有部分学生家长帮忙网上搜集材料,最后让他们把各自的搜寻的内容经过整理合订一本,老师把课前设置好作业封面分发他们(包括作业名称、完成时间的设定、组员姓名和多种图案的底纹等),粘好封面一份作业成功完成。这类作业一定要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合适的话题,专题可由学生任意选择,也可老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此类作业设置对地理素养培养帮助很大,但也需要适度,否则会主次颠倒,这类作业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类作业以展览为主,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学史,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性”成为了当下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那么,对于高中物理学科而言,有效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意味着让我们教师的课堂不必要的消耗减少,最终实现教得轻松、学得幸福。如何做到呢?

一、发掘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物理教学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多地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探索历史,从中提炼方法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价值,让学生体验科研探索中的艰辛和乐趣,从而学习理想化建模和类比思维的科学方法。

例如,《库仑定律》安排在人教版物理教材选修3-1的第一章第二节,其核心内容就是库仑定律,这是电磁学理论的基础性内容,阐述了带电体之间最基本的规律,同时也是衔接电磁学与力学的桥梁,为学生整个电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在教学处理上,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掘库仑探究相关规律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理想模型法和类比法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同时,感受科学思想的洗礼。

学生通过学习,有如下的感悟:由库仑定律的探索过程可以发现,类比思维在物理研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万有引力的类比,仅仅只是实验数据的积累,不知道该项结论何时才成被建立起来,事实上,整个静电学的发展,都是借鉴了万有引力已有研究成果而取得的。此外,有鉴于库仑的实验精度并不高,而库仑定律又是电磁学中的基础性定律,因此它的精密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后世科学家也运用了大量更加精妙、更具科技含量的实验对其进行证明。1972年的实验表明,相关偏差如果存在,也不会超过3×10-16,由此可见,类比思想下推导出的库仑定律是一个非常精确的物理定律。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安排,学生自然而然更想着去把库伦定律掌握好,最终在课堂互动中总结和生成“对库仑定律的理解”:(1)点电荷,这是一个可以类比于“质点”的理想模型,即当带电体的距离远大于它们自身大小时,其形状和大小对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作为理想模型,这是一种科学的抽象。(2)规律表述中强调了“真空”一词,事实上在空气环境中,库仑定律依然可以近似成立,但是其他介质的影响不方便对学生进行拓展,因此和学生解释时,则简单说明,本规律和实验被约束在真空环境下进行。(3)规律的拓展: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多个点电荷组合而成,因此如果知道电荷的分布特点,理论上可以通过库仑定律以及力的合成将两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进行求解。

二、从说题和听课的角度,我们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促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教学语言的组织”的帮助,为什么相同的教材,不同的老师能够让平时班级慢慢地分化,教学语言组织能力存在差异,尤其是“说题”和“讲题”环节上。同一个问题的讲解,不同教师的处理手段是不一样的,其对知识的挖掘、解析和拓展都有着程度和角度上的差别。从语言组织上来看,说题应该包括问题隐含条件的剖析、关键字句的强调以及知识能力考点的显化,教师要用简练而恰当的语言说出题目的隐含状态和过程,讲解常规方法和解题技巧,论述问题的变换和拓展。例如笔者处理一道力学综合题时,有一段如下的教学录音片断。

师:给同学们安排以下三个任务:(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2)对比运动过程的前后两个阶段,分析差别;(3)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开始思考,同时笔者在黑板上准备好两个示意图。

生:解题突破口在于摩擦力。

师:可以,那么传送带与物体间的摩擦力有什么特点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别在以下情形下进行讨论和总结:(1)传送带静止,物块会因为滑动摩擦力而发生减速,最终以平抛的形式落在点Q;(2)传送带反向运转,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情形不变,则物体减速后,仍然以平抛的形式落在点Q;(3)传送带正向运转,考虑到其速度取值大小上的差别,因此物块将落在点Q或者点Q的外侧。

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而精致,还可以通过听课学习的方式进行完善。笔者经常主动参与各类听课观摩活动,不仅用纸笔进行记录,更用录音笔记录下课堂实况,在课后更是结合其他老师的点评,对课堂设计精妙、语言使用恰当的地方进行反复倾听,从中汲取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本校吴老师的课堂语言组织非常具有艺术性,而且课堂设计也非常得体,笔者听课之后,就以他的教学安排和语言组织为范本,纠正自己的教学语言。笔者在反思日记中这样整理着:“吴老师在提问时,适当放慢语速,一方面让学生听清楚题意,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安静祥和的思考氛围,这值得我学习。”当然,某些教师课堂语言的失当之处也是我听课和反思的素材,以此提醒自己在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情形。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9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美国的西尔伯曼教授曾探讨过教师角色转变的内涵及基础。他认为,课堂教学的转型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班级氛围的变革,二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就物理教学而言,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考虑物理学的特点。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区别,在应用物理知识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的作用应从“传授者”向“引领者”转变,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物理思想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而引起的学习思维障碍,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如:在学习《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前,可拿出一块旧牙膏片问:“同学们,你们猜这小片金属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两种意见都有,教师用演示引导探究:一小片直接放入水中沉下;把另一小片折成一个空心船形后,再轻轻放在水面没沉而浮在水面。“奇怪,什么原因,一片会沉入水底,另一片却浮起来了呢?”同学们分组讨论猜测,学生有各种假设:(1)小片变轻啦!(2)小片浮力变大啦!如何证明大家的假设正确与否?这样,就不难使学生产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不能仅看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猜想,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浮力大小等于什么》这个问题的积极性。整个过程不断闪现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这种由学生主动引发的问题对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实验结果要强烈的多。表面上只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实际上体现出了教育者头教育观念的改变:积极创造出一种宽松包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而招致别人嘲笑,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得到重视,因为教师正要努力挖掘学生头脑中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充分地利用它们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是由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优化其中的每个环节,教师应在课前要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吃透教材,努力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思路,找准重点难点,设计好突破方法,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的心理、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

(一)巧创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引入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创设精彩的物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对这节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一开始就集中精力投入到这节课中。

如:“浮沉条件”一课的引入,用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在盛有一定密度的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浮于液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沉入杯底;放进一个鸡蛋,鸡蛋悬浮于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迸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于液面。以上情境使学生看到,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浮沉情况不一样,而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情况又不相同,物体的浮沉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情境中引出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求知欲望,能更有效地调节、帮助学生认知,还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巧设问题,为难点铺设台阶

物理上有许多知识或问题涉及的思维层次高,同时很抽象,使学生理解或解决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阶梯式问题,把难点分散在每个台阶式问题之中,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

如:在讲《凸透镜成像》时学生很难猜想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先让学生把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像以及把凸透镜对着远处的景物观察像,问:两种像有什么区别?原因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想可能与物距有关)这时,再让他们把两种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放到书前,使物距相同,观察像有什么不同?原因又是什么?(有的学生猜想可能和焦距有关)有了这两步,为之后的学生探究实验能从整体上把握规律打下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实验探究效果。

三、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差异

学习“积极情感”的保护永远比知识性训练更重要,十只手指有长短,但缺一不可。大自然既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柔嫩的小草。如何处理好“关注个体,面向全体”,让差异灵动,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使后进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施展才华的平台上,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及自身的价值,这可令他们的心情愉悦,积极进取。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到赏识,可以让他们更充满自信和动力。当后进生在课堂上答错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加以否定,可以从侧面引导他重新思考,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如:讲液化时,笔者用镜子盖在正冒气的热水杯上,发现镜子上有很多小水珠,请一位差生回答:“这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他肯定答不出,此时教师不换别的同学,而是面带微笑用鼓励的眼神引导,“热水和镜子哪个温度高?”他很肯定地回答:“热水温度高。”此时及时肯定“很好。”接着再问“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镜子是吸热还是放热?”他回答:“放热”;再问“这镜子上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还是汽化现象?”若发现他迟疑,马上引导他看黑板上物态变化框图,他马上能回答是:“液化。”美国作家爱墨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试想,要是当后进生答错或答不出,教师不理不睬,直接问其他人,这个学生下次还会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吗?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如果说“学无止境”,那么教师的教学也是“教无止境”,同样的教科书,同样的内容,教过十几遍后,也不能说教得很完美,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追求。

[参 考 文 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吴进国.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上一篇:结束语与致谢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改写句子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