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

2024-05-24

《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精选2篇)

《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 第1篇

简介:

熊海滨,小学特高级教师、南昌市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全国首届小学作文教学中青年名师、教育部课改先进工作者,现任江西师大附小副校长。

从教十八年,潜心教学研究,逐步形成“朴实灵动、情满课堂”的教学风格。2006年3月执教的《学写新闻报道》获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大赛第一名;2006年10月执教的《少年闰土》,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执教的《草原》、《我敬佩的一个人》等12节阅读、作文教学课作为全国中小学教改实例向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播放;曾应邀赴北京、广州等数十地讲学,取得较好效果。

撰写的《为有源头活水来》、《简洁丰满 突破创新》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全国小语核心期刊;撰写的《素质教育新教案》、《阅读新视窗

贝贝妮奇奇卡的语文之旅》等各类教辅用书近百万字;担任多个杂志社的小语版特约编辑;参与编写幼儿教育丛书,字数达10万字以上。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

乞 巧

林杰

xiāo

xiāo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 娥

李商隐

zhú

云母屏风烛影深,xiǎo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让我们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资料袋: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读中悟诗、悟中读诗。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准备:

1.阅读《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2.表示喜悦、孤寂、畅想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揭示课题

1.依次播放民间故事,生逐一猜出。师小结出民间故事往往表达出人们的美好愿望的特点,并指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就和“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1.生自由、大声地把诗读上两遍。提醒学生:读第一遍时,可以借助拼音和注释,把每个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2.学后交流:(1)指名读《乞巧》,注意正音。再指名读,注意诗句停顿。比较“宵”和“霄 ”,师结合生的回答揭示形声字的规律。全班齐读《乞巧》。(2)指名读《嫦娥》,评价字音(注意“屏”和“应”是个多音字)、停顿后全班齐读。

三、切题导入,学习《乞巧》

1.从《乞巧》的题目导入,结合课后资料袋明白“乞巧”。2.继续借助课后资料袋弄懂全诗大意。

3.借助“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理解并读好第一、二行诗。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第三、四行诗。(1)想象乞巧的场面。

(2)创设“乞巧”情境,链接古诗《七夕词》和民间《乞巧歌》,让学生充分感悟。5.读、背《乞巧》。

四、故事引入,学习《嫦娥》

1.指名简单说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听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嫦娥后悔的是什么?指导读好第三、四行诗并链接《把酒问月》和《蝶恋花·答李淑一》进一步体会孤独。

2.创设凡间女子孤独情境,在想象、品味中读好第一、二行诗。3.感受诗人心境,再读《嫦娥》。

五、整合升华,回扣特点

1.比较两首诗的相同点,在相同中整合两首古诗。2.布置作业:阅读、积累古诗和民间故事。

听熊海滨老师《古诗两首》有感 第2篇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熊老师以“解读诗题—疏通词句—想象入境—读为主线”为教学主线给我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诗词课。

一、书声琅琅读出课堂

在这节课中,熊老师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不同要求地读,使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的情感。熊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与文本进行对话,这一次次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一点点的引导,这一字一句真切的感受,全都告诉我们,学生与文本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通过一次次的对话最终能与诗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能够当堂熟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熊老师也做了很好的示范。熊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讲到范读的重要性,记得在王文丽老师的讲座中也曾说过教师范读的重要性,我想在小学阶段,给予学生范读是非常必要的。

二、真情流露情满课堂

真情流露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催化剂。课前,熊老师怀着平等、宽容、纯真的情怀,展开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一开始,熊老师眼中饱含着深情说:“孩子们,我昨天下午刚到深圳,但是我非常想念我的儿子,你们的年龄跟我的儿子差不多,你们也当我的孩子,好吗?”学生们一下子就被熊老师真实的情感和亲切的面容打动了。都说“眼睛是打开心灵,与别人进行交流的窗户”,每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熊老师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眼神看着这个学生,让学生感觉那么的自然、放松。他真像是孩子的“父亲”啊!

三、巧解字词充实课堂

在本节课中,熊老师运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释了这两首诗中的两个容易混淆的字,在解释“宵”的时候,他首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引出了“霄”,让学生说出这两个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再从形声字出发,区别两个部首代表的意义,通过对部首的理解,从而分清了“宵”与“霄”。此外,熊老师更编了歌谣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这种对字词的处理方法非常巧妙,而这种巧妙在于老师引导得好,更在于答案不是出自老师的口中,而是出自学生的口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

四、诗化语言洋溢课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的确,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其语言的表现力直接影响着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这堂课上的内容是诗歌,但是我觉得这堂课更像是一首诗歌。熊老师是一位男老师,但是他的语言就像涓涓流水般流进同学们的心中,流进我们的心中。更让我们看到熊老师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语言积累,也充分展示了他精深的语言素养。

五、琴声悠扬渲染课堂

每当需要用音乐制造气氛,用音乐熏陶学生的时候,熊老师总是恰到好处地响起与诗歌非常匹配的琴声,在引导学生理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时候,熊老师特意配上了忧伤的乐曲,叙述嫦娥当时的情境,为理解她的“孤独、寂寞”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很容易就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在读诗的时候,熊老师也播放了优美的音乐,而音乐恰好能把学生带进这个民间故事当中,带入这个主人公的心灵世界里,这就让学生很容易地感受到嫦娥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熊老师举手投足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两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便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身为语文教师,我有幸感受了名师的风采,享受了名师带给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快乐,真是受益匪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两首》课文、教案、简介(熊海滨)】相关文章:

课文古诗词翻译范文06-21

4古诗两首教案08-30

古诗两首教案参考07-13

古诗两首教案推荐07-13

古诗两首教学教案07-13

古诗两首参考教案07-13

古诗两首教案大全07-13

古诗两首教案2范文06-13

古诗两首的参考教案09-07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01-29

上一篇:小白兔乖乖故事作文下一篇:在校学生创业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