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自述

2024-05-29

小学生成长自述(精选6篇)

小学生成长自述 第1篇

发展报告学生成长自述作文素材

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平坦的路,而是受尽了坎坷和痛苦。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的我,从小就学会了自立自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发奋学习。经过我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我拥有一口好听的童声,从小学3年级,音乐老师经过几天的时间,就看重了我,就开始培育我。开始的时候,老师教我练发声、唱歌。刚开始时,我的精神总是无法集中,但不久后就进入了正轨,认真地跟老师学习,就这样我跟着老师一直练到4年级。一天,音乐老师说:“都跟我练了那么久,都应该有不少的收获,敢不敢跟别人挑战一下,今年有个‘乡村小歌手大赛’,我帮你报了名,你去参加吧,你好好想想。”说完转身就走了。晚上我认真地想了想,突然有句歌词从我脑边闪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我又想,我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多丢人。第二天,我来到学校,告诉老师我想放弃,可是她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拼搏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听完后,我鼓起勇气,我就答应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就跟老师练习唱歌,我唱歌的歌名是《跨世纪的新一代》。在练习的时候很苦,每天放学后留在练歌,一直到傍晚才回家,回家后也在练习,但是我从来没放弃,也不后悔。有一次,我的.喉咙都肿了,就吃了一点药又继续跟老师练习。

比赛的那一天,我非常紧张。初赛开始了,这是我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唱歌,还有点害怕,但没有影响我的发挥,很顺利的进入了决赛。晚上,决赛开始了,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最终得了第二名。当站在领奖台上,我对着自己说:“我成功了!”

为了生活的需要,我与妈妈来到北京,妈妈在北京做生意,我就在北京上学。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我上了初中。由于我小学时的基础不错,所以上了初中的成绩也不错,但我想再搏一下,在班上当学习委员,现在我就更加努力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当上了英语课代表。在学习中我非常努力,不知不觉中,我喜欢上了科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了我一些知识,还有一些手工制作,我虽然是个男生,但我的手非常灵活,每一次都把模型制作出来,而且做得非常精致。所以我的这门功课的成绩非常的不错。

20xx年初,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开始报名了,经过层层筛选,我从重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我参加的项目是“木梁承重”,使用不超过100g的木材,制作一座长不少于50cm,高不大于30cm,宽不大于80cm的木桥,我与我的另一个同学一起参加。这个项目难度比较大,我们从来都没有参加过,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做。但是,我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①三角形的稳定性高,所以我们决定做成三角形的;②再根据一些力学原理,尽可能地把顶角设计成直角;③还要考虑到木桥本身的强度以及重量;④整个过程只能用各种胶来做,不准用其他的钉子。经过认真地思考、分析,我们首先画出了图纸,再进行制作,经过整整一天的制作,第一座木桥终于制作出来了,我们非常兴奋,但不知结不结实。不过,我们制作的木桥从表面看是非常符合竞赛要求,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做。因为没有承重设备,我们没办法做实验,只能凭理论分析来做,这样我们做的4座桥用于参加丰台区的初赛。在丰台区比赛时,我们使用了97g的木桥,承重成绩是80kg,这个成绩是丰台区的第一名,我们成功的进入北京市决赛。参加北京市的比赛的人非常多,都是从各个区县选拔上来的,大家实力都很强。所以要想取得参加全国赛的资格,必须得好好准备。我们仔细研究在丰台区竞赛时木桥坏了的地方,商量对策,进行修改。在制作的时候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由于木桥全都由手工制作出来的,要求一定要做得平稳,我们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所以做得不够平稳,一旦把木桥放在重架上,木桥将会扭曲,不能承受更大的重量,所以我们加大了强度,每天放学后就练习制作,基本上都练的很晚,但我们都勇敢的坚持了下来,毫无怨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比赛那天,我们木桥的重量是89g,承重的成绩是220kg,北京市第二名,我们有了复赛的资格。再进行现场制作比赛,争夺进入全国赛的资格。这对于我们来说心里有了底,因为我们平常完全是手工制作的,辅导老师只来挑问题,讲要点,从来不帮着做,经过最后一轮艰苦的现场制作,我们以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全国总决赛。

决赛在苏州举行。刚放暑假,我们就开始练习制作,把原来的木桥修改,并设计制作新的木桥,因为每一次竟赛后,我们的作品都有人模仿制作,我们必须设计出新的木桥,才有可能在全国赛中取胜。苏州的温度非常高,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那几天经常发烧。比赛那天下午,温度达到40度,但见电源出了问题,没有任何制冷的装备,在4个小时的现场制作木桥中,我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几乎虚托了。但是我们并没

小学生成长自述 第2篇

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分析报告

个人简历

王玮:女,1985年出生。2004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丹凤师范学校英语专业,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英语系脱产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06年8月被招聘为特岗教师,并自愿分配到柞水县最偏远的九间房乡中心小学任教。从教以来教学成绩优秀。曾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所著论文《如何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获国家级一等奖;自制教具《购物街英语词汇袋袋库》获全市教师教具制作大赛一等奖。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先后被评为“新课程教学标兵”、“县教学名师”、“市教学能手”、“省教学能手”。主要成绩与荣誉:

本人热爱教学,刻苦钻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从教以来,我潜心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生命的流动与情感的沟通,重视对话式的教学互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各级各类比赛和活动中成绩突出:

2007年6月,撰写的《浅议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在全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课题成果学术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2007年12月,撰写的论文《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记忆力》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08年12月,在“三字一话一技能”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8月,在暑期“阳光师训”活动中担任小学英语示范课教学。

2008年9月,被中共九间房乡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09年6月,自制教具《购物街(英语词汇袋)》在全市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09年12月,荣获县教学成绩优秀奖。

2010年3月,被柞水县教育局、柞水县总工会评为“2009年新课程教学标兵”。

2010年8月,在市教育局组织的“阳光师训”送培到县活动中,担任示范课教学。分别到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商州区上示范课,并现场录像制成光盘。

2011年12月,被曹坪镇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2012年7月,被商洛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商洛市教学能手。

2012年8月,被柞水县人民政府评为“教学名师”。2012年8月,被聘为商洛市“阳光师训”讲师团主讲教师。2012年9月,被陕西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

教育叙事报告

我把自己参加工作以来所经历的教学之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2年,我称这个阶段为“萌芽期”。在这个阶段里,我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而且有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起跑。第二阶段,我把它称为“探索期”。在这个阶段里,我努力学习“新课标”,对其中的理念和精髓心领神会。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简单的模仿和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皮毛的改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的发展,于是,我开始有了对自身教学理性的分析。认识上的提高,带来了教学实践的革命。上课,我有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形动”,即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第二境界是“心动”,即用我的真情打动学生,刻意创设特定的课堂情感氛围;第三境界是“神动”,既把我的观点变成学生的思想,进而导之以行。我把第三个阶段称为“创造期”。此时的我不仅把教师当成是我的一份职业,更把它当作是我终身的事业,为这份事业,我不断追求,不断打拼,努力打造自己的专业底气。这个时期本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这是我逐渐走向成功的动力。第二,走科研之路,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执笔撰写《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缘于自信而美丽”

记得那次,2008年暑期培训,对,就是我当上教师刚两年的时候。教育局的万主任通知我,暑期“阳光师训”让我讲一节示范课。全县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听课。天啊,我该怎么办?(要想想,教书才不到两年,就要在全县优秀的前辈们面前献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可是,我也不愿意失去展示自己,与他们交流的机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你与什么样的人前行!”本着这样的想法,“打肿脸也得充胖子”。就这样,我第一次走上了面对全县几十名优秀教师的讲台。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根本记不清自己是如何熬过这四十

分钟,如何走下讲台的?只清楚地记得黄敏锋老师的几句话:“年纪轻轻的,课上得倒是挺不错嘛!好好学习,你是个好苗子!”多甜的话,多美的语言!不管黄老师当时是出于何种用意,反正他已经在我心里播下了萌动的种子。

带着一种希望,带着一种梦想,我不断地努力着,追求着。在2009年,我幸运地参加了“县新课程标兵”评选活动。那时候的我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无从谈起,我有的只是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黄敏峰老师,县教研室颇有影响的英语教师。他是我的导师,指导我研究教材、上课的环节,思路。那时的我,虽然缺少教学经验和技能,但骨子里还是拥有一股探究的意识,创新的意识。我不知翻阅了多少书刊,请教了多少位老师,熬过了多少个日夜,终于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无微不至。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求实、求活、求新、求效,力求在短短的40分钟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听说读写,玩演视听。让学生在愉悦的精神环境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奏响一支课堂的交响曲。由于课前的精心准备,上课时的从容把握,我成功的获得“新课程教学标兵”荣誉称号。这次成功给了我信心,使我感悟到:我行!我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与书相伴,促我成长

为了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我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以便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潮流,课改的潮流。每天看书成了我的必修课。遨游

在书的海洋里,我才发现这一片“大海”好宽阔,这一片“大海”好纯净,这一片“大海”好深好深。

向书本请教,我收获了很多。从《小学英语典型课示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中我感受到了名师因材施教、教学得法,“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等特色;从《请给孩子松绑——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教育书——培养孩子不可不读的8种教育方法》里我体会到了才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经过不断努力都可以成才;从《口才、演讲》一书中,我更深深地领悟到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厚积薄发助成功。我把书上的理念转化运用到自己平常的教学中,学以致用,收效颇佳。2010年8月,在市教育局组织的“阳光师训”送培到县活动中,担任示范课教学。分别到商南县、丹凤县、洛南县、商州区上示范课,并现场录像制成光盘。

2012年7月,我被县教育局推选参加“商洛市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要求现场抽签,裸机电脑自制课件(不连网),即时备课,现场写教学设计,(不允许带任何教参,移动设备)上课。面对这重重关卡,我毫无畏惧,认真而沉着应对。最终,不负众望,脱颖而出。被商洛市教育局推荐参加“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大赛,最终获得“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也许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的课堂上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秀色洞天的情景,大多得益于书本。书本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导师。

小学生成长自述 第3篇

一、扎根乡村教育

我出生于1958 年2 月, 现为新盈中心学校头咀小学的副校长,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是1979 年9 月从教的, 至今已有36 年的教龄, 在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 我与这所学校———头咀小学结下不解之缘, 见证了这所小学三十多年的变迁。

我于1979 年9 月在当时头咀村大队招考民师的考试中, 考上小学的民师。 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 三年后当选新盈学区团支委, 在从教两年的三年级语文后, 就一直是小学高段的语文老师 ———即从当老师后的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当班主任。1991 年夏季参加全省中考, 考上了海南省临高师范。 1993 年7 月毕业后, 当时有相当好的条件可以到海口、 三亚等一类城市的工作, 但由于一心系于家乡的小学———头咀小学, 因此主动要求回到了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 因为我知道, 孩子需要我, 毕业班学生也需要我。 我更需要把从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家乡的子弟。

之后近十年都是教毕业班的语文, 当班主任。 大概是在2000年, 我曾经的一名学生已是新盈中学的老师。 当时, 愈多有门路的老师都上中学或转行了。 我的这个当中学老师的学生, 也主动地与当时中学领导的陈校长联系, 之后陈校长告诉我:王老师, 中学正缺语文老师, 如果你开口就可以到中学去, 中学待遇好, 工资高一级。 我回答他:还是当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合适我吧。 所以就这样扎根在家乡的小学乃至今天。

二、满腔热忱地投入乡村教育

我出生在头咀村, 从当民师的那一天起就爱上了小学教育这一行, 立誓要为这所乡村小村的发展出力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当时都是低矮的民房教室, 没有一间楼房, 学校的硬件建设全靠老百姓。那时的办学体制是“ 人民教育人民办”。尽管当时我只是名教师, 可也是学校的中层领导———总辅导员, 而领导成员中是由“ 校长、教导、总辅导员”三人组成。

那个时期, 少先队工作在“ 我”的组织下, 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我也被评为县级“ 优秀辅导员”。 与此同时, 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全靠当时“ 校长”与“ 辅导员”两人的谋划, 想方设法筹备资金, 发动群众乐捐, 支持学校办学, 那时的学校领导是经常用节假日走村串户进行发动的。 我与校长曾三四次到三亚等地进行宣传, 动员船老大、渔老板、外出干部职工以及爱国华侨, 再加上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 经过几年的努力, 终于集资到二十多万, 建成了一栋两层八间教室的教学楼, 全镇乡村小学的第一个规模的校门和一个图书馆。

1993 年9 月, 我就任命为代副校长, 次年二月为正式副校长, 学校的发展更是时时牵挂在心头了。 经常与当时的校长共同谋划如何深挖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 跑上级, 找政府———到县局去, 到省厅去, 下到群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 靠八方有志之士与乡亲父老的鼎力合作下, 终于建成了一栋教师宿舍, 形成了学校的初级围墙的建设。 我校当时被省教育厅评为校容校貌“ 三等奖”。 是当时全县农村小学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小学, 而我个人也被临高县人民政府评为“ 先进个人”的教育工作者。 动员到了本村的乡镇企业家、著名教育支持者黄生荣的牵头, 得到了本村黄生荣、张士黄、林日赫、王发现等企业老板合力支持, 他们总共出资五万多元, 完成了围墙的加高至二米八多, 形成了校园的围圈规模。

这三十多年的岁月里, 花开花落, 人来人往, 学校先后更换了八个校长。 如今是郑春壮校长主持, 而我是副手, 还在守护着这一方“ 净土”。 对我个人而言, “ 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教育”“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目前全校只有四十几个学生, 但是校园里的环境工作反而更艰巨了———为了一个干净、 清洁的教学环境给家乡的学子学习。 无论是过去, 还是现在, 三十多年来, 我不知要付出多少个日子, 即使这是默默地付出, 不为人知。 但我想, 也无须让人所知, 这本是我该做之事。

先前, 学生有百人以上的时候, 学生劳动课后及学生在规划的清洁区打扫树叶外, 留下的也只有“ 我”和校长来清理。 而校长的工作繁多, 而我除了班工作及教学外, 大量的时间就用在项工作———清扫校外、校内的环境了。 我校面积大 ( 共两万多平方米, 二十一亩) , 绿化面积大, 光大树就有十几株枇杷树、榕树、紫檀树等, 每年掉下的叶子, 枝干就达数十吨, 学校经费少, 所以只能靠我采用“ 晒 — 烧 — 除 — 埋”的方法来解决。 我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 也只有利用星期休息日和每天上课前后, 以及傍晚进行清扫。 更甚者每星期开学前 ( 尤其是春、夏两季) 校园里除了走道及教师房屋外, 都是先在校园里自个人地搞起除草等, 这已是我的“ 家常便饭”。 有时反遭家里人和熟友的反对:“ 这个学校是你家呀! 每日每晚的搞不完, 不累吗? ”我也只能笑笑而已, 有时就是:“ 我在进行身体锻炼呢! ”2012 年, 校门内侧两旁铺设了两千多米的地毯“ 草坪”, 每年的寒暑假, 草坪上长满了含羞草、野菊花,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 这清除工作也只靠我一个人去做。 这项工作, 老师们是没有时间, 不说大家也知道。 且过程也复杂———必须先用锄头挖, 然后用四爪扫, 集中晒在烧, 再扫灰当肥施在草上, 最后还有浇水等。 我在这所家乡小学三十六年来, 粗略地计算一下, 如果用车运去倒掉, 起码也要花掉一两万, 其他劳资就更多了。

三、始终站在教育育人的前沿阵地上

三十六年弹指一挥间。 而今已有二十二年的党龄, 在学校副校长的岗位上也有二十二年, 然而从当上民师的那一天起, 就教语文而已, 并且有三十二年是高年级的语文, 其中有二十四年是毕业班, 连续当班主任三十四年了。 这样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使得我深深地懂得: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应千方百计地把“ 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 我负责的班中, 在学校里无论是以纪律、思想品德, 还是学习文化劳动修养、体育达标等方面, 都是在本校中“ 数一数二”的, 尤其是素质的综合考评中保证如此。 因此, 我也在各个阶段取得一些荣誉:八十年代曾获得过县级“ 读书积极分子”和“ 优秀辅导员”称号 ( 由团县委颁发) , 九十年代临高县政府授予“ 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两千年后, 也分别获得“ 继续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这些称号只能证明以前工作得到了肯定。 而所教的学生当中, 诸如:林树荣、苏保健、张青坚、丁俊南、苏小梅、林归等十几名学生直接从小学考上了临高中学。 这些学生获得过的荣誉称号已多得我记不清, 数不过来了!

众所周知, 在教学中, 小学班主任工作, 小学高年级语文最为辛苦。 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本该坚持在这块前沿阵地上, 无怨无悔地站到最后的一班岗, 即使三十年如一日, 人生不过弹指间。

参考文献

[1]张克猛, 周纪卿, 任宝生, 等.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0 (02) .

[2]龚德均.师专理论力学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4) .

房祖名自述名:门之后成长史 第4篇

房祖名出道8年以来,把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出专辑,拍电影,还和朋友合伙开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但谁想到,如今的老板也是从跑腿的小弟做起,“我一直认为大学毕业的第一年不要忙着找工作,如果说生活压力没那么大的话,第一年一定要到处去走走、去看世界,比如说我今天去了一个什么城市,在那里打临时工,这么一站一站往下走,一年下来,你就知道你要干什么了。我大学毕业第一年是在李宗盛的工作室当跑腿,帮人家倒茶、架麦克风。我还当过刘若英跟李心洁的跑腿,帮她们弄茶,她们录音的时候,把喉糖摆在这边,茶摆在这里,纸巾放在这里,以防她们哭。我要让她们最舒适,然后去唱这首歌。她们知道我爸妈,但还是用我用得蛮狠的。我只是想要了解,当我真的进录音室自己唱的时候,我知道是什么情况。我觉得一个厉害的演员,又懂灯光又懂摄影又懂导演,但是只做演员,就可以帮到这部戏很多。”

优越的成长环境使房祖名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但这一切没有让他养成不良的习惯,节目中的房祖名言谈间没有丝毫的傲气,反倒让人倍感亲切,到场助阵的小薰,对于自己的老板兼好友也是赞不绝口,“老板是兼哥哥又兼爸爸,跟他出来不用愁吃穿,也不用愁任何事情。我们拍戏的地方虫子比较多,房老板经常拿拍子拍那些蚊子。有一天我们拍到12点多,我就躺在椅子上睡觉,老板就拿一个拍子在你周围晃啊晃,我就觉得好贴心。”

为了《十二生肖》中妈妈的一个镜头。爸爸求了妈妈一年多

在上世纪70年代,林凤矫可以说是娱乐圈叱咤风云的女神级人物,与成龙结婚后,她就退出了影坛,专心相夫教子。在房租名看来,爸爸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妈妈的功劳,妈妈对爸爸的电影有着绝对的权威发言权,她的主意往往是左右全局一锤定音的,“她平时的生活状态就是数字、数字。爸爸的全部合约都是她过的,甚至于我能够说圈内很多大人物大公司都不太喜欢我妈,因为我妈现在守得很紧,所有合约都要她过。帮我们两个打理,她白发都快出来了。”

号称成龙最后一部动作片的《十二生肖》,除了精彩绝伦的动作戏,息影多年的大嫂林凤娇在片尾惊鸿一瞥成为该片的最大惊喜。节目现场,房祖名爆料就为了电影中妈妈的一个镜头,爸爸求了妈妈一年多,而且除了出镜,妈妈其实还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电影《十二生肖》的制片人说是成龙,其实是林凤娇,从灯光、摄影、剧组住几间房、谁配谁都是我妈过的,所以制片人是林凤娇,只是我妈不愿意摆上名字。”

在房祖名心里,妈妈林凤矫的地位绝对远远高于爸爸,自从房祖名踏进娱乐圈之日起,妈妈林凤娇几乎扮滴了经纪人的角色,事业上、生活上处处照顾,房祖名到哪儿妈妈也到哪儿。在林凤娇六十大寿的时候,房祖名特意为母亲策划了一个秘密生日party。“本来我骗我妈说我公司要搞一个年会,你儿子第一次搞年会,你可以来吗,然后她说好。爸爸就躲在角落,他很急,我一直让他等一下,等年会该做的先做完,然后再给我妈妈一个惊喜。等到爸爸一出来,生日歌一唱,妈妈才恍然大悟。我妈妈很喜欢一首歌,我就请那个艺人来我们的年会唱给我妈听。”

为夫为子操心的林凤矫平时很忙,难得有时间出去玩,“她终于在这一个月带着她一家人去西安看兵马俑,我不知道还会去哪里,比如说长城或是九寨沟。因为我妈要放松,她已经辛苦一年多了。我教妈妈用微信,我妈传了一张照片给我,是她一个人站在武则天的无字碑前而,我觉得好霸气、超可爱,这张照片我要留起来。”不过教会妈妈微信,也给房祖名带来了烦恼,“我妈妈以前连短信都不会发,现在会发微信了,而且还给我传图片,教她用电脑的也是我。但是最后吃亏的是我,有什么绯闻,我妈立刻知道,用微信说:你这是什么情况?”

遗传了爸爸的多动症与强迫症,甚至逼爸爸妈妈做很多事

《超级访问》曾采访过成龙,在主持人李静看来,这绝对是一次声情并茂外加各种动作演绎的专访,成龙就像是一个“大小孩”,活泼好动至极,很少有安分地坐在那边,而房祖名坦言成龙除了有多动症,还有强迫症和严重的癖,“他是有严重的洁癣,他可以到一个不太熟的人家里,然后帮他擦马桶。干净是好的,但是我觉得他已经到影响别人的程度了。”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作为成龙的儿子,房祖名称自己也遗传了爸爸的多动症与强迫症,“强迫症有,多动症也有,但是洁癖还好,我觉得没有。我电脑界面很整齐,我每一个档案都是归类的,很清楚。我是苹果电脑的达人,乔布斯是我的偶像,我一看到有需要更新的显示,只要看到有一个1或者是2,我必须得立刻更新。测试版我也用,为了要有测试版,我去付了50块美金,为了要看它测试得怎么样。我还会打电话给苹果说,你这个有问题。我的员工加上我会在意的人,包括我爸爸妈妈,我会逼他们做很多事情,但是最后他们也喜欢上了。”

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是用8个月时间写下爱情日记送给女友

谈到感情问题,房祖名笑称自己在大学时没谈恋爱是因为爸爸成龙,“我那时候是长头发,我知道为什么我爸叫我留长头发了,因为我留完长头发,没有人愿意找我做男朋友。”在节目现场,房祖名讲述了自己做过的最浪漫的事——用8个月时间写日记送给女友。“我做过最浪漫的事是写了一个日记,从认识她,知道她生日,8个月后就是她生日了。然后我就开始写日记,跟她有关的,比如说:7月17日,刚跟你通完电话,很开心,但看你有点不开心,我又不(开心了)。就写一些心情记录。从第一天开始,越来越多,写到8个月后就越来越少,拼到最后那天,终于送给她的时候,后面没剩几句话。她说这是什么,我说这是送你的,生日快乐。如果我有100岁的话,这是一个我人生0.8分之一送给你。我把日记给她,就一直看着她的样子,她应该骨头都酥了。我认识她两年,暗恋了她两年,手都没有牵过。送那个日记给她,我们就分手了,只交往了8个月,但是想起来是开心的。现在我已经不可能为女孩子写8个月日记了。”

本报记者程戈根据《超级访问》资料编写(该节目每周一22:00在山东卫视播出)

孔子自述:我的成长过程 第5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活了七十三岁,这篇自我总结从十五岁开始说,说到七十岁,可见是孔子快死的时候才说的话。我没有什么根据,但是以心印心,我觉得孔子是个老实人,没有美化自己的成长历程。要是他现在还活着,我估计孩子们都会喜欢跟他玩,偷他园里的果子他也不生气,揪他的胡子他也乐呵呵,貌似那么一个好欺侮的老头儿。我说不定会替他打抱不平,替他教训下那帮倒霉孩子。我会这么说:“敬老敬老,就是要敬而远之,只许看,不许摸。” 孔子呢,看我跟看那帮孩子没什么两样,我说什么他都不生气,我做什么他都乐呵呵。你说,谁家不希望有这么一个老的呢?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都是后人景仰他才说的赞美之辞,可是孔子自己在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时,却像根快燃尽的蜡烛一样谦卑。

首先,孔子说十五岁的时候立下学习的志向。那时候在中国,男孩子十五岁是束发之年,按照《礼记》的说法:“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周朝的学制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今天我们也有小学和大学,可是学的东西却大不一样了。当时的小学和大学都学什么呢?按照朱熹的说法,小学从八岁开始,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而大学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我不知道朱熹是不是美化了周朝的教育,不过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那么小学真可谓普及教育了。这种教育似乎更注重基本的技艺与礼节,说白了就是怎么做事,怎么跟人打交道。可是大学就不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了,而是天子公卿之子弟和凡民之俊秀应该钻研的,那就是怎么参政、议政、为政。或许可以这么说,小学教的是你为自己谋生计所需的技艺和礼仪,而大学教的是你为众人谋福利所需的素质和理想。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当然不是立志学习某一专业,而是造福天下的学问——这种志向是超越个人成功的目标的,而常常要逆流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这样的道路必定充满了挫折与失败。孔子的身世是复杂的,虽然有人硬要说他是贵族的后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贫苦的。在这样的苦境中,他和他的母亲都没有把谋生的“小艺”视为首要的目标,而是把造福众生的“大艺”作为最高的志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决定。我总以为时代是进步的,我们今天的父母亲对于子女的未来,应该抱有比孔子的母亲更高尚的期望才对——非常可惜的是,我发现今天的父母亲虽然也常常鼓励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甚至念了硕士念博士,却不过是在为稻粮谋,为个人成功谋,为一己私利谋。立志或许只许一秒,但行道却需要漫长的时间。所谓“三十而立”,恰恰透露了孔子自认为在三十岁以前并没有“立”起来。从十五岁到三十岁,孔子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肯定有过摇摆、彷徨、迷失、愤怒和痛苦吧。是的,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坚定了自己的志向,立于世间不再摇摆。知道孔子跟我们一样,有过成长道路上的漫长挣扎,是不是让人更振奋呢?

三十而立以后,孔子有没有困惑呢?肯定有,所以他才说四十不惑。他有过什么样的困惑我们不知道,但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人都知道,无非就是人和人、国和国、谁对谁错何去何从那些事。如果去详细阅读孔子的生平事迹,我们似乎可以说,从三十岁到四十岁,这可能是孔子最困惑的十年了,因为他的理想在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但是,孔子跟我们一样,需要穿越一段黑暗的隧道,才能见到光明。这一段隧道,他走了十年。终于,“四十不惑”。

四十不惑,是不是说孔子就没有任何疑问了呢?是不是说他什么都明白了呢?显然不是,至少他还不明白天命。他仍然有很多未解的问题,但是孔子不会被这些问题困住;他会带着问题往前走,而不是碰到问题就停下。另外,他也不再瞎问了,因为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别人也无法替他解答。他开始寻求上天的指引。据说在这个年纪,他开始学易经,研究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就这样过了十年,他五十岁了,孔子说自己知了天命。什么意思呢?孔子那么有使命感的一个人,到五十岁才知道天命?是的。孔子年轻时候的使命,是他个人的使命,所以带着一帮粉丝周游列国,畅谈各种理想,试图说服这个候那个君,造出一个理想国来;但是到了五十岁,他知道天命是高于他个人理想的东西,无论他的个人理想看起来多么伟大,都必须臣服于天命。

孔子五十知了天命,但在他的总结里,他好象也没有得意,因为他仍在继续成长。就算知道了天命这么深奥的事,他还要每日三省地度过十年,到了六十,才耳顺。有学者说耳不是耳朵的意思,还有说耳是个多余的字,还有的说耳是通假字,通“而”。我觉得做学问做到成这个样子,态度未免太不老实了——你不理解的,就任意改变,把甲说成乙?这简直就像是试图把大海装进杯子里,您就是把这杯海水研究得再透澈,您说的也不是大海了,而是一杯海水。孔子就不这样,他总是老老实实的,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他不仅见了老子,觉得自己很渺小,他甚至见了老农,也觉得自己很渺小。“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的人,最喜欢做的事却是拜他人为师。他从不尝试把大海装进自己的杯子里,他总是乐意抛下自己的杯子,尝习怎样在大海里浮游。那么,孔子自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依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认识到天命这么大的事之后,人自然觉得自己洞悉了真理,即使往谦虚里讲也是认识了部分真理,自然听到自己认为不是真理的东西觉得不顺耳。孔子的境界比一般人高的地方就在于,他不跟人辩论,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这样过了十年,终于达到了耳顺的境界。不管他听到了什么,他都不再从“我”的立场出发去评判,而是从“他”的立场去理解。传说有个穿绿衣的小人儿,跑来跟他的弟子辩论,说一年只有三季,孔子也说人家说得对,他不会强迫别人接受一年四季的概念。弟子不高兴,觉得孔子不尊重真理,孔子说:“你没看出来这个小绿人是个蚂蚱吗?他春生秋死,从没见过冬天。一年三季就是他看到的真理呀。”就这样,从五十岁到六十岁,孔子听了很多不顺耳的话,但是他不去纠正别人,而是尝试降伏自己的心,自己的耳,终于到了六十的时候,他耳也顺了,心也顺了。

从六十到七十,孔子听什么都顺耳,看什么都顺眼。这就是我开篇处说的那个挺好欺侮的老头儿吧?近来读古书,发现我所喜欢的一些人物,年轻时不管怎么倨傲和激昂,到老来都是这么一副“好欺侮”的样子,如杜甫,房上的茅草被顽童们轰抢了也没有咒骂;如陆游,孩子们在灯下玩牌不带他或算计他,他也安之若素;如辛弃疾,儿子们干活儿不着调他也只觉得可笑。他们记录这些事的口吻好玩极了,老杜写的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如果只这么写还不是老杜,他接下来写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由自己的寒冷想到了千万人的寒冷,他由自己的痛苦想了千万人的痛苦,他甚至愿意为了解脱千万人的痛苦而舍弃自己的性命。这就是老杜与孔子一脉相承的地方。陆游是怎么写的呢?“儿童欺老聩,灯下聚呼卢。”这可是写在贺岁诗里,他觉得能被孩子们欺侮也是一种幸福。辛弃疾则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不去纠正孩子们,而只是安享这村居时光。历代以孔子为师的中国读书人,都走过相同的道路:他们尝试去改善这个世界,但是到老来他们发现改变的只是自己。别人或许会嘲笑他们无功而返,可是只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才会知道,如果他们没有舍弃自己的安逸去追求世界的改善,他们到老也只是以一己之私为念的人;因为他们曾经尝试舍弃自己,最终上天成全了他们,让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圆满。

这样耳顺的岁月过了十年,孔子七十了,终于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不必刻意去想要做正确的事情,但是他已经不会犯错了。他不必刻意去想要善待别人,但是他已经不会伤害别人了。哎呀,孔子说人无完人,我怎么觉得孔子成长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已经成了个Perfect Man了呢?有趣的是,完人这个概念,不只咱们中国古书里有,你去查各个宗教的经典,出现的次数多着呢。阿博都-巴哈就说:“人是不完美的终点,是完美的起点。” 所谓完人,从来不是生就的,而是历炼的。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用那些高尚的准则来要求自己,而小人则用那些高尚的准则来要求别人。可是,如果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人生总结,我们会看到他也有刻求这个世界的时候,只不过他最终都放下了——面对孔子这份老老实实的人生总结,我们是不是也对自己充满了希望呢?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对孔子充满了喜爱呢?孔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不止在于那些写在纸上的教训,还在于他走过的道路。

复旦学霸女神自述成长史 第6篇

阅读提示: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学霸の诞生

每到考试季节,各种祈祷帖就会在各个平台疯转,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总是祈求孔子保佑语文,祖冲之保佑数学,司马迁保佑历史,霍金或者爱因斯坦保佑物理„„诸如此类。虔诚转发的除了忧心忡忡的学子,还有大量焦虑的家长。

按照钟形曲线,一群孩子中真正的学霸和学渣总是少数,大部分人可上可下,于是在希望和失望的波浪中载沉载浮,可能是最受煎熬的一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心态,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

通往学渣的道路有无数条,成为学霸却有明确的路径。周刊记者对学霸集聚地的调查发现,智商,或曰禀赋,只是外场的入场券(至关重要的入场券);如要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还需要明确的目标,超强的执行力,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兴趣是超级学霸的终极武器。

如果编写《学霸喂养手册》,管用的也就是这么几条。天底下真正的秘诀其实都晒在阳光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变渣为宝,事在人为。

复旦“门萨女神”自述成长史

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班上有个人很酷,学霸当道,谁敢拦路。学霸们一直都在看书,连上厕所都要跑步。”最近,效仿《爸爸去哪儿》改编的神曲《学霸去哪儿》在网上爆红。网友总结:“学霸不是考满分的人,也不是成天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

这一说法用来形容近日被网友膜拜为“门萨女神”的复旦大四女生张安琪显得十分贴切。无论是高中班主任还是大学导师,都对《新民周刊》表示:张安琪是一位天资聪颖又非常勤奋的孩子。面对自己的突然爆红,这位刚过完21岁生日的青岛姑娘有些不知所措,刻意远离媒体的聚光灯。她再三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学生:“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或者是什么女神,我只是坚持自己的目标,专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我觉得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不是智商或其他别的,而是努力的一股韧劲,以及对科研梦想的坚持。”

事实上,像张安琪这样的“学术之星”(我们尽量避免使用令她反感的“学霸”、“女神”等称谓)在复旦并不少见。“‘致力于培养具有学者精神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复旦大学教务处徐雷处长告诉《新民周刊》,复旦从1998年开始就为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提供平台,张安琪的成功并非偶然,这是一个“本科生学者”辈出的年代。

复旦有个张安琪

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在2014年新年献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2013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四位复旦学子以其优异成绩和全面发展向全社会传递了勤勉好学、追求卓越的正能量。”张安琪就是其中之一,也因为这次颁奖典礼而“一举成名天下知”。

2013年12月23日,复旦大学举行2012-2013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学校为此提供了包括张安琪在内的4位优秀获奖学生材料。结果,外界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张安琪一人身上。

平心而论,即便张安琪不是身高1.78米的90后美女,她的履历已经羡煞旁人:作为复旦大学2010级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她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5篇,最高影响因子7.79),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莙政、望道等研究资助。她曾受邀在U21国际大学联盟年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报告,也是唯一收录在《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中的复旦学子(全国5万名国奖获得者中共选72名学生)。

除了“学术达人”的光环,张安琪打破了“好学生书呆子”或“成绩好的女孩不漂亮”的传统模式——她是上海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教师、高智商国际组织“门萨俱乐部”会员和专业模特。尤其当部分媒体将她相册里的一些生活照放到网上之后,网友们真心跪了,“美女学霸”和“门萨女神”的称呼铺天盖地。“对于无端的炒作,我非常失望。”为此,张安琪的手机大部分时间处于关机状态,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也一律婉拒。

青岛小嫚初长成张安琪在一篇早期的博客中曾这样回忆进复旦以前的生活:“大学之前,我从来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听课,喜欢玩,但是为了不被批评,经常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我的高中叫做青岛二中,山东省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而当时我所在的班叫做直升班,可以理解为重点班吧。在这样的班级里面,一个不爱学习的有点小聪明的孩子当然只是个被埋没的位置了。”

当年张安琪的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邹欣对张安琪印象非常深刻。“我对她现在的出名并不感到奇怪,我很早以前就经常对周围的人提到这个孩子。”在青岛二中执教19年的邹老师告诉《新民周刊》,“这是一个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的学生。”

在青岛二中这样的省重点,个个都是尖子生。但张安琪有些与众不同。据邹老师回忆,青岛二中2007级共有16个班,其中2个是直升班。“我带的1班就是直升班,是全青岛市自主招生选拔进来的,这些孩子不用参加全市中考。而张安琪和其他四五个学生比较特殊,是参加中考进来的,她的中考成绩是全青岛前十。她初中念的是志成实验中学,也是青岛市最好的初中之一。”

张安琪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女儿的独立性。小时候妈妈经常告诉她:“你是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就应该干三分之一的活。”所以她从小就会做饭洗衣缝纫,习惯自己解决各种困难。在学习方面,父母并没有给独生女太多压力。“我的妈妈在我小时候就致力于培养我对读书的热爱,并尽全力满足我大量看书的渴求,所以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邹老师表示,张安琪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上游,各科成绩都不错,但高一和高二时并不拔尖,主要是当时她没有全力以赴抓成绩。“她是到了高三才突然加速的。”邹老师说,高三开始,张安琪基本上每天做完一本习题册。“每天从早到晚,从不间断。这需要很大的毅力。”

在邹老师看来,张安琪是个有能力、有目标,只要想干就会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高三时,张安琪提出想参加一次学校的运动会,因为高一高二都没有参加过,所以她想实现一次对自我的突破,报名参加了800米跑。“我们开始都觉得,她瘦高的身板跑800米很可能坚持不下来,没想到她那段时间天天去锻炼,最后不仅跑下来了,还拿了奖。”邹欣说。

张安琪很要强,也是一个心灵纯净的女生。高三第二学期,当时55个人的班里有11人保送,班长也是其中之一。邹老师就想让她出任临时班长,“她一口答应,虽然这可能影响学业,也不能加分什么的”。

在张安琪看来,高考是个灰暗的回忆,所以不想提及太多。邹老师说,张安琪本来希望自己成绩能够有700分(总分750分),但是理综成绩不如预想的好,最终高考成绩是675分,即便在山东这样的高考大省也算是高分了。以她所在的省重点直升班为例,除去保送和出国的学生,当时班里有30多人参加高考,670分以上的只有6个。

潜心科研的女学者

进入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学习材料化学专业的张安琪,导师是化学系无机组的副教授陈萌博士。这样的跨系模式在复旦也很正常。2005年,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了复旦学院,每年复旦大学的本科新生(包括留学生)按专业录取后首先进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然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而从2008年开始的“启航”项目,就是校方鼓励大一新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这让张安琪有了在本科期间就有了成为“学者”的可能。

张安琪告诉《新民周刊》:“我与化学的渊源由来已久。从初中到高中,我一直参加化学竞赛,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进入大学后,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大一起就加入化学系陈萌老师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由于我在学业上只需付出比较少的精力,所以一进课题组,我就对导师提出独立写论文的想法。考虑到我的英语基础较好,他建议我写一篇综述,总结纳米颗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的聚合物。”

陈教授在接受周刊专访时说,张安琪是2010年底主动提出加入自己的课题组的。“通常大一学生帮不上太多。但她英语好,而且做事很认真,我和她说过的事,她很快就会做好。”第一篇综述,让张安琪体会到了科研的不易。“综述通常是由积累了多年研究经验的前辈完成的,不仅要总结某专题的发展方向,还要做出可靠的趋向预测。那时的我从来没有写过学术论文,也没有太多实验经历。我怀着初涉科研领域的一腔热血,接下了这个任务。之后的一个月中,我认真阅读了上千篇有关论文,完成了初稿。然而,导师告诉我,文章结构和用词太过青涩。我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论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可得到的评价还是太不专业。”

徐雷老师说:“张安琪在大一的时候已经看完1000篇SCI期刊文献,堪比大部分优秀本科生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的文献阅读量,可见她的用功。”正如篮球飞人科比知道每天凌晨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学术之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艰难旅途。张安琪加入陈教授课题组的头两年,她把大多数时间都投在科研上,却没有任何成果发表。“此时,许多同学正活跃在学生会和社团当中,他们的付出立竿见影,很快就晋升到了主席、部长。数次与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擦肩而过后,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名字写在SCI论文上?如果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会不会已经硕果累累了?更重要的是,难道我真的要终身从事科研工作,奋战在做实验、写论文、改论文、投稿、被退稿的循环之中吗?虽然有这些顾虑,但我并没有放弃的念头。”她骨子里是一个不甘平淡、享受挑战的人。既然决定要走的路,那么跪着也要走完。

在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几遍论文之后,张安琪初步掌握了纳米科学合成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这篇综述发表在了聚合物顶级SCI期刊上。此后,她写的论文几乎都可以一次通过导师的审查。她也感慨道:“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除了自身的兴趣之外,科研工作对我的巨大吸引力,皆源于此。”

多种角色,多彩人生

张安琪是如何19岁就当上新东方托福老师的呢?这可能要感谢她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

她小时候看很多小说,逐渐发现中国名著文笔精致,而外国名著却往往枯燥无聊,语言平平,后来才明白这是翻译的问题。幸运的是,青岛二中的图书馆有一大架子英文原版图书。“像《巴黎圣母院》、《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虽然我早就看过中文版,但是原著的感觉却截然不同。我天天抱着这些书看,甚至上课的时候也装模作样偶尔抬头看看老师,继而低头继续看书。”张安琪看书的速度极快,很多时候一天就可以结束两本。直到高二结束,一大架子书全部搞定。“当时班上不少同学在准备出国留学考试,单词量很吓人,不过我倒是乐得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体会故事主角们的喜怒哀乐。”

从大二起,张安琪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从事中英双向交替传译和笔译工作。她也得到了去新东方教托福的机会,但大多数学生都比她年纪大,如何镇得住全场?为了锻炼讲台上的气势和激情,她每天中午站在教学楼下练习演讲。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收效极佳,她在最后的试讲中成功打动了评审委员会,从此走上讲台,并成为了首个在学生评教中获得满分的教师。

过去两年,张安琪累计面授学生数千人,授课班级最大规模在200人以上,学生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在享受教学乐趣、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她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公众演讲,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更有效地交流,因此复旦参与的国际国内重要本科生学术会议常会推举她为现场报告代表。

在张安琪的履历上,提到她是“门萨俱乐部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主考官、年会主持人等,结识了不同年龄的朋友”。为此,她对《新民周刊》表示,所谓的“主考官”只是监考官,门萨入会测试由门萨总部出题。

至于履历上提到的“5年专业模特经历”,她对此不愿多说。据青岛二中的一位同学透露,张安琪曾被星探看中,但之后就拒绝了对方。

如今的张安琪还有一个学期就要本科毕业。“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沉稳的心态和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会始终保持初衷。我毕业之后要出国留学,虽然现在再有什么科研成果也不能用来申请了,但是剩下的半年多我还是要继续做研究,只为追求科学的梦想。”

反思“美女学霸”现象

事实上,和张安琪一起获奖的另外三位复旦男生也都是学术牛人——数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李睿霖专业绩点满分,并通过坚持跑步成功瘦身超过20公斤;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博士生王传超过去3年发表SCI论文13篇,累计影响因子60.71;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彭慧胜课题组博士生仰志斌荣获世界材料研究学会2013优秀博士生奖,是亚洲唯一获奖人,有6项专利授权„„

如果张安琪不是长腿美眉,是不是她的关注力就会大打折扣?复旦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主任徐红老师说,张安琪的确很优秀,但这样的漂亮学者在复旦也很多,例如2002级力学系同样有个漂亮女生金丽华,不仅专业课程成绩全A,还是“校园十大歌手”、运动健将;2006年她代表复旦参加“莙政基金”年会时,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自谱词曲并现场清唱一首《莙政学者,你给我们共同的名字》,为李政道先生祝寿,博得满堂喝彩,该歌曲之后在复旦“本科生学者”中广为传唱,并成为每年的结题典礼上“学者”们为导师献唱的曲目。金丽华现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

人们对于优秀美女学生的关注度似乎太高。如果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的女友、脑科学家艾米拥有餐厅女招待佩尼的火辣身材会怎样?至少美剧编剧都不愿打破大众的传统思维窠臼。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 :艾米的扮演者童星出身,本身就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博士。如果哪一天大家对此见怪不怪了,张安琪也就不会如此被人热议了吧?

链接:“本科生学者”

1998年,复旦大学在李政道先生设立的“莙政基金”支持下,鼓励优秀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学生结题通过后,授予“莙政学者”称号;之后复旦大学自筹经费设立“望道项目”,资助更多本科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在学生结题通过后授予“望道学者”称号。“莙政学者”和“望道学者”已成为复旦学子心目中最高的本科生学术研究品牌。

门萨(Mensa)俱乐部

门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名称,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韦林。当时,这两位自认聪明异常的人突发奇想,编制出一些高难试题以测试智商,受到广泛追捧。兴奋之余,贝里尔和韦林干脆成立一个俱乐部,号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

目前,门萨俱乐部拥有10万多名会员,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员当中有商贾学者,也有主妇蓝领。门萨测试试卷一般有30题,换算成智商是148,也就是可以加入门萨俱乐部的标准。门萨测试一般从注意力、观察力、逻辑思维、想象力和记忆力这几个方面出题。截至2012年6月,门萨中国已有会员逾200人,年龄以70后、80后为主。

SCI和影响因子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别、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美国ISI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上一篇:《搭石》教案及反思下一篇:教育者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