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中期规划

2024-07-26

校本培训中期规划(精选6篇)

校本培训中期规划 第1篇

“十一五”校本培训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师为目标,以学习、研究、实践新课程为重点,以构建学校整体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为追求,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创新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开发教育人力资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干部教师队伍。

二、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略

三、教师现状分析:

学校共有教师96名,目前学校拥有小学高级教师39人,校级以上骨干教师25人;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达标率已达70%,本科学历达标率为42.6%。

存在问题: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与方式、学习与研究的意识与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学校高水平、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各学科缺少在区或市有影响的领军人物;学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四、校本培训工作目标与任务:

1.精心打造能适应新时期教育要求、胜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 2.积极构筑适应教师需求的融“教、研、训”于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3.全面营造良好的能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发展的教师学习文化; 4.努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保障机制。

(一)“十一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目标和内容仍基本着眼于四个方面开展: 1.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2.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风格。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教科研方法的题研究。4.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主题式校本培训工作主要内容和方式:

1.培训主要内容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关注有效问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

2.加强校本培训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3.切实加强校本培训作业落实,全面强化校本培训管理工作,迎接区教育发展中心对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检查;力争在检查中取得好成绩。

(三)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落实《条例》,修行师德。宏扬良好的教师形象,教育员工政治上有奋发的进取心,事业上有强烈的责任心,育人上有深厚的爱生心。认真阅读教育教学论著,学习贯彻《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落实学校员工行为规范要求,通过不同途径,开展各种形式“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师德践行活动,加强教师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2.学习《纲要》,制定目标。认真学习《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联系实际,制定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各种进修培训,包括推荐选送培养、校本研修、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要强化教师的个人自主学习,努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化能力和研究型教学的能力。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品质。制定岗位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强化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依据学校办学思想、特色,紧密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把教学训练、教科研活动、教学案例、经验论文撰写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等直接作用并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益的学科教学基本功培训作为校本培训重点,增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教师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师群体和个体的品质、形象。

4.重视校本培训,形成新的评价制度。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大练学科基本功,包括:读功(阅读、朗读技能),讲功(讲解知识的技能、教态技巧),听功(回收处理学生反馈信息的技能),写功(板书技巧及其他书法技巧、书面表达技巧),导功(导读、导学技巧),手功(动手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校本培训的考核和管理方式上,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采用检查培训记录、书面调查、笔试、论文交流、竞赛与评比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奖惩、校本课时认定等挂钩,将培训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留下成长、发展的轨迹。通过校本培训管理开展学校管理机制改革的探索,形成新的管理评价制度。

5.重视再教育,搭建教师成长梯队。修订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培计划,鼓励教师以自学、业余为主,提高学历和专业水平。计划采用以名师、专家引领为主的集中培训 与分组探讨、对话交流、个人自学、师徒结对等培训模式。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优秀教师。教师本科达标率(包含进修率)和专业水准要进一步提升,继续招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和优秀在职教师,不断充实调整教师队伍。

6.骨干培养,特色打造。继续培养发展学校骨干教师梯队。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搭建舞台,通过名师带教、跨校结对、选送培训、同伴互助等形式,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同时立足岗位学习实践,锻造成才,努力培养学校的特色教师。

7.课题开发,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在原有区级列项课题的基础上,争取再多一些校级、市级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再加大研究力度,真正体现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中的价值。继续加大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利用“案例探讨、教师论坛、”等形式来体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并加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研究力度。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构建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做到每项培训有专人负责。

2.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定期聘请有关的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教研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研、训相结合,开展专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建立、健全学校校本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学校校本培训的规划,自主培训活动材料,教师个人培训档案和认定材料等。把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评优、评先、评星的依据。

4.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同时制定校本培训教学教研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中期规划 第2篇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性强的工作。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法的实施对校本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校本培训工作事关重要,校本培训工作迫在眉睫,它为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导学校实践指明了方向,它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追求的是学校的特色,为学校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我校立足于学校实际也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活动,以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校本课程为牵动,有效地进行了校本培训及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出我校校本培训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培养人世满意的学生”为宗旨,按照市教育局有关精神,更好地完成我校校本培训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以新课程研究为突破口,更新教师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培训,使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加强对现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管理使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以优化教学过程为主旨的教学评优、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名师”队伍的发展,造就出一定数量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型教师。

三、五年内培训内容及实施措施:

(一)教师培训班

1、法制培训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新型教师形象,重温《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强化以法治校,以法执教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活动,积极引导教师自觉关心国内外大事,自觉关心政治,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修养。

2、师德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深刻领会职业内涵,对照、纠正不良行为,树立爱岗敬业,爱生的职业精神习惯,重塑洪林小学新形象。

3、新课程培训

主要抓四方面工作:

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基础。

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

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

四是加强合作交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交流活动。请教学名流来校讲课、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

4、计算机培训

利用校本培训,使45周岁以下教师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利用网络检索教育信息,开拓视野。

5、学历进修

学历进修以自学为主。不具备要求学历的教师,应尽快完成学历补尝培训,已具备合格学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提高学历。

(二)校本课程培训

我校校本课程仍是《古诗词颂读》。为提高校本课程质量,规定由语文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更好地让学生在校本课上受到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很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传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校本课程在1—6年级开设,每周一节,学校教导处也要严格督查,确保校本课程正常授课。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培训方式:

1、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方式,重点是教师在岗培训。

2、学员按时参加培训,记好笔记,每学期写好心得与反思材料。

校本培训中期规划 第3篇

1、我校篮球课程的现状

1.1、篮球课程安排

在全国的高级中学中,无不例外的有一个共同点:迫于高考压力,很多主科任课老师都爱占用一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课,比如体育、美术等科目。当然,济宁市育才中学也不例外,甚至更甚。

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高级中学中,几乎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篮球教学课程,通常都是只有体育课,然后篮球运动只是体育课的一小部分,一个学期体育课占有十六课时,篮球内容只占有2-3个课时,其中还有两节课被某个主课任课老师占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将要高考的知识,在这剩下的一个课时中,体育老师也往往只是简单的提一下篮球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就组织几个同同学一起打篮球,分胜负,其他同学自由活动,这导致很多对篮球运动感兴趣的同学有很少时间,很少机会接触有关篮球的专业知识,不能在篮球在篮球运动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1.2、体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中国整个教育系统的核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是,不只是我们济宁市育才中学,中国大多数高级中学的师资队伍中,体育老师都较少,我校的体育老师并不多,但是足以分配到全校各个班级进行教学活动。在有的学校中,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十五、六个班级,体育老师却一共只有五、六个,专业的篮球老师就更是寥寥无几了。然而,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并不是因为缺乏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体育老师,或者专业篮球教练,而是因为在高级中学这样一个全校学生,从高一到高三,都在备战高考的环境中,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领导,都已经忽视了体育运动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忘记了运动是生活的必需品,从而对于学校中的体育老师的多少、以及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并不是太关注。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老师综合教学质量,聘请专业篮球教练,在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2、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的目标

2.1、弥补我校篮球课程的空白,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目前,在我校并没有专门的篮球教学课程,只有少数几节体育课,还常常被主课任课老师“借去”给学生补课,导致学生的运动时间越来越少,让原本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也在这种压力下放弃了篮球,因此,在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可以弥补了我校在篮球课程这一块的缺陷,使得我校的课程安排更加规范有序,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除此之外,在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更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学生从枯燥的的题海中解救出来,帮助学生劳逸结合,同时又鼓励对篮球运动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到篮球运动中,激发更多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2、以快乐篮球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老师专业技术的发展

知识技术的传播,在于不断地学习,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老师的二次学习。体育老师也是如此,很多在高级中学任教的体育老师,都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他们喜欢运动、热爱运动,但是由于学校里所有老师、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备战高考,忽视了运动,导致学校的体育老师也逐渐懈怠了,不再认真上课,也不在认真向同学们讲解篮球运动相关的技巧,连自身原本擅长的运动或许也开始生疏了。所以,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不仅帮助学生调节学习运动时间,也可以以此为载体,使老师在教授学生篮球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的时候,帮助老师回忆和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快乐篮球校本课程与学生一起学习,继续发展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不会因为学校没有专门的篮球课程,使老师放弃继续学习,甚至放弃热爱的篮球运动。

2.3、设置适合育才特色的快乐篮球校本课程

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篮球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及合作意识。学生,即使备战高考的高中生,任务都不只是学习,还应该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就能帮助同学们注重自身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快乐篮球校本课程,能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节学习压力下沉重的心情,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篮球运动是一个团体运动,从学习,训练,再到比赛,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能让学生们更懂得合作的意义,篮球课程的教授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也让同学们懂得掌握一门技术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在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也能让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学习的同时,继续发展自身兴趣爱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适合学校育才特色的学习课程。

3、快乐篮球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1、理论运动内容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所有知识技术,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在篮球校本课程的理论内容包括:篮球比赛的赛场规矩和学习篮球的基础性操作。我校设置的篮球校本课程有专门的教师和学生用书,在课堂上,利用教材和教室多媒体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包括篮球运动要求和基础性动作等等,讲解完毕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篮球运动的基础动作和一些比赛片段,并向学生分析讲解在比赛过程的注意事项,球员之间要怎样相互配合,或者比赛过程中的某些犯规动作,以及一些基础动作的准确与否。

3.2、实践运动课程

篮球是一项竞技、合作性的比赛项目,课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更熟练的了解、掌握篮球相关知识和技巧。在室外实践训练过程中,作为热爱篮球的高中学生,大多都对篮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几乎全都只是因为学生自己喜欢而自学的,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没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所以在他们打篮球的过程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动作,这就需要快乐篮球的任教老师的细心指导。所以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队,然后两个队一起比赛,老师可以参加到其中一起比赛,也可以作为裁判,在学生比赛的同时也加以评判,指出其中的犯规或者是不规范操作,并指导学生加以改正。

4、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对中学生的影响

4.1、对学生生理上的影响

在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学生生理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从学生的生理层面来说,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鼓励学生参加运动,学生运动过后,增加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在很多学校,部分学生“沉迷”与学习,每天不会关注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浪费时间”去锻炼,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就这三年了,锻炼以后有的是时间,最终倒在了题海里,所以,我们认为在压力无比大的高级中学,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非常有必要,能督促学生不断锻炼身体,调节身心健康,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

4.2、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合作的竞技运动,在训练过程中,作为其中的成员都应该宽容、有爱、合作等品质,积极参加篮球运动,有利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训练、比赛,篮球运动员不仅需要身体上的努力,更需要在此过程中学习关心、理解他人、尊重和信任他人,通过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赢得胜利。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学生,包括我们所有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名利,不过是想换取他人的认可和承认,而在运动中赢得胜利,队员会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能更加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能明确的观察出自己的能力大小、修养好坏。也可以通过比赛增加自信心,获得同伴和团队的认可。通过运动,学生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也可以通过运动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有益于身心健康。

5、结语

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缺少了运动,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在我校设置快乐篮球校本课程能帮助学生增加运动时间,使其劳逸结合,有益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在高强度压力下调节学习心态,存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在人生短暂的几十年中,在我们忙碌的工作之余,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无疑是大多数中学生的最爱,无论男生女生,即使不会打篮球,甚至看不懂篮球比赛,篮球比赛的赛场上也总少不了一波赛过一波的尖叫声,那是学生们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但是,在如今这个来去匆匆忙忙的社会,学生忙着学习,备战中考、高考,工作的人们忙着挣钱养家,希望给孩子、家人一个富足的生活,就在这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没有时间运动,甚至忘了运动。因此,经过我校——济宁市育才中学,老师们的探究讨论,统一认为在我校设置中学生篮球课程教学,开发和应用快乐篮球校本课程对增强学生身体体能状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快乐篮球,校本课程,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宋志明.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课程初探[J].体育博览,2011(19).

[2]荆玲玲.篮球校本课程对初中生影响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0).

校本培训中期规划 第4篇

1.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现在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在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把地方人文资源化为校本课程,使以“香山”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课堂教学、特色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

3.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基础。学校全体师生曾经积极参与编写了《话说香山》等资料,供本校1—6年级学生使用,这是我们为研究“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这一课题做的一些尝试和铺垫。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校得天独厚的香山文化资源,我校决定进行“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研究。

以上所述,是我校课题提出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1.香山资源。香山是最近几年张家港市政府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个3A级风景区,是张家港市西大门与江阴接壤这个特定地区的一座大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各景点的轶闻传说十分诱人,香山周边地区名人辈出,文化、体育、经济也十分发达。应该说,香山乡土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课程。它开发的宗旨应当有两个:一是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课程;二是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特色和学校的条件出发去设计。本课题要着力研究的范围主要是:构建《香山,祖国可爱的一角》《香山英才传》和《香山青青草》等校本课程,打造具有浓郁香山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要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研究并继承和发扬。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决定。“决定”反复强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香山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为我校进行此类教育提供了有力和可靠的保障。

3.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所提出的情感、个性心理发展等原则也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校是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书香校园,逐步形成充满人文精神、学生特长显著、自主全面发展的鲜明的办学特色。

2.教师具有良好师德,较高的教学管理策略和能力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学生普遍获得个性化自主全面发展,亲近自然,珍爱生命,乐于投身自然,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热爱自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学习习惯及较强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要把香山资源的开发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香山”校本课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拓展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以香山资源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内容广泛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涉及有关香山的文学、数理、国画、书法、民乐、舞蹈、宗教、交际、形体、礼仪、心理健康、剪纸、标本制作等多种知识领域,通过说、唱、演、吟、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广泛搜集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有关香山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师生亲自动手整理文字材料,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成效,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香山小导游”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除了《话说香山》《香山新童谣集》校本课程外,我们还要自编《香山风》等浅显易懂的教材。

开发与实施以香山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香山地区历史上的名人(如杰出的刘半农三兄弟、著名教育家王承绪等)事迹,感受他们的道德文章对当世和后代的贡献,充分了解香山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用历代名人的成才史和他们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充分了解南沙香山地区当代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成就,从香山建设者们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自觉认识到要努力学习,长大把香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六、开展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一方面研究人文资源进入校园对师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影响的互动,另一方面研究学校整个的教学行为,即通过听课、教学研讨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与特色建设结合问题上的行为进行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特色建设结合起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行为的研究,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2.综合调查法。在充分设计调查提纲的基础上,组织师生对人文资源在开发、保护和利用上的调查,对某一学科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调查,获得充分的资料,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

3.个案研究法。对师生在某一项特定内容中的教学行为进行较长时间的追踪等,从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是2006年3月申报,2006年11月批复的苏州市“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整个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目前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现将前期的主要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7年3月)

1.建立了完善的研究机构。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成立了课题核心小组,由校长卢锋(2007年8月调出后,课题组长由林奇校长担任)亲任课题组组长,教导主任黄忠其任副组长,成员中既有王俊、詹仁莲副校长,占文小学张建良校长,又有陶继宏、蒋琴、殷智芳、黄亚妮、许胜琴等五位中层领导,还吸收了徐晓燕、范芳芹、陆光萍等三位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工作、业务素质好、科研素养高的年轻骨干教师,这一机构的构成,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决策力,又保障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度。

2.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制度。为保障各项研究工作有效开展,激励广大教师结合学校课改主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如《南沙小学课题成果奖励制度》《南沙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南沙小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南沙小学教科研经费投入制度》《南沙小学课题研讨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为后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3.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在申报课题时,我们原计划要把香山资源的开发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本课程《香山风》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拓展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育资源,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但考虑到学科与板块内容的兼容性,呈现出研究线路的交错、研究内容的重复和研究量过大等诸多弊端。为此,在对课题方案和研究方向进行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和研究需要,在研究内容上从简去繁,并根据研究内容最终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的语文、数学、体艺、综合实践共四个子课题组。

同时,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将该课题确定为学校主课题,由校行政整体规划,子课题组具体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全校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参与面广,分工明确,师资力量强。

以上工作为后期各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2月)

1.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课程开发基础。

( 1 )课题组定期下发一些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章,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习,撰写学习心得,提高理论素养。

( 2 )开展与大师对话活动,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让教师与专家作面对面的交流,鼓励教师到因特网上接受教育专家的指导,提高自身教育科研水平。

( 3 )有目的地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学习教育科研发展先进地区或学校的教育科研经验。

( 4 )制定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加强理论自学,认真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上途径,学习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其教科研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师生知晓程度。

“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研究两年多来,在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和香山文化的传播、发扬以及“香山小导游”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当前我校课题研究后师生对“香山文化”知晓率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方向,课题组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分两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和研究。

从调查结果来看,反映的问题与我们的预期和担忧是基本吻合的,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典型和突出的,也是我校当前课改迫切需要解决和不断深化的。

3.精心筛选史料,着手构建校本课程。

为了对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香山文化”的传授,强化爱国爱乡意识,弘扬祖国灿烂历史文化,激励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编写的范围、章节和条目,集香山文化之大成,按年级编写成了校本课程《香山风》,内容共有十章,涵盖了“香山概貌”“香山名胜(注音版)”“民俗风情”“美丽传说”“古迹文物”“香山与名人”“吟咏香山”“土特名产”“德育基地”“综合实践”10大板块,120个条目,知识丰富翔实。此外,我们还在这两年多先后编辑了3期《香山青青草》学生作文选和1期精美的《香山新童谣》。

4.落实课程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低、中、高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每周1课时),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班主任老师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认真备课、上课,确保达到预期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要求和年段要求见下表:

( 2 )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健康运行。

( 3 )发挥校外地方资源优势,构筑学生知识平台

在实施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获取知识的直接性,内容生成的动态性,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 4 )加强校本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效果

实施前,我们先对全体成员进行培训,让大家都对这一校本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香山历史文化知识有足够的掌握,以利于对学生进行辅导、诠释,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 5 )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拟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近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和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香山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③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及香山历史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自我和社区名胜景观、古迹文物、民俗风情等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

5.强化校本教研,鼓励践行校本课程。

课题是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全校教师围绕主题,结合校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既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又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才是我们把该课题确立为学校主课题的初衷及在课题选题方面的真正目的。可以说,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产生积极效能的基础,脱离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即失去了其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在强化校本教研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校本制度精细化。为了保障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引领教师围绕校本课程主题加强教学研究,学校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各项校本教研制度,如《案例研究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研讨课制度》《集体备课要求》《教研课题管理制度》《课堂教学随机和定期调研制度》《听课日制度》《“七认真”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细化和完善,为校本研讨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 2 )教师成长目标化。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素养,也是我们开展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计划》,建立了《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对青年教师排队摸底后,专门召开青年教师会议,确立各自的阶段奋斗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和培养,为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树例子”,尽量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力争在近三年内新增加5—8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使我校骨干教师达到20名。

( 3 )教研活动专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结合”:一是与“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相结合,即教研活动与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机结合,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动能引起教师的讨论、交流与反思,从而解决具体问题。二是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新课标学习交流、素质教育论坛、教师沙龙活动等推进教研活动。

( 4 )资源积累系统化。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充分利用。我们把每学期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都装订成册,便于今后学习和比较;要求教师分类整理信息资源,促进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尽量减少“走弯路”现象;把研讨校本课程学习的资料及时上传,为今后积累了系统、完备的原始资料。

此外,我们鼓励各教研组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校本课程上积极创新。结合新教育实验融入课外阅读,撰写成长日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展“香山小导游”活动、“红领巾香山环保行”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改氛围日趋浓厚。“开发香山资源,构建校本课程”既是我校课改的重头戏,又是我校的主课题,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由校行政人员担纲,所以该课题得到了全校教师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全校教师围绕主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广泛开展校本研究,做到每周一交流,每次活动必反思,营造了良好的课改研讨氛围。

2.教师素质突飞猛进。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交流平台,在协作中提高了群体意识和反思能力,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

3.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过去学生没有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的精力主要耗费在课后“亡羊补牢”式的补差上;实施课题研究后,加强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习作与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围绕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不断反思和总结,积极撰写随笔和论文,近两年课题组成员获奖和发表的相关论文达30多篇,有100多人次在学生现场作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相关活动中获奖,学校的“香山小导游”入围“张家港市真心英雄”提名奖。学校先后于2007年6月和2008年10月举办了两次市级教科现场观摩活动,并邀请了苏州教科院的徐燕萍老师和潘家康老师来校对课题研究做了指导。

九、研究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向其他学校优秀课题组请教,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2.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意识和热情不高,缺少研究的主动性。校行政要加强引导和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3. 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出成效,研究人员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时间,而我们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任务,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存在巨大的矛盾。这个问题是摆在课题组成员面前的巨大困难和障碍,无法解决。

4.由于科研能力受到限制,在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会走很多弯路。希望市教研教科室的专家加强指导和引领。

5.学校的考评和奖励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十、下阶段研究计划

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优化研究人员的素质。针对本课题组成员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交流、课堂教学研讨和鼓励撰写随笔论文等途径,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下阶段,我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反思和总结,对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调整,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同时把“有效使用校本课程”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从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制度的保障、激励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深度推进研究工作,形成新一轮课改热潮,推动学校朝着高品位方向发展。

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第5篇

(2017-2020)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层推进,更新培训观念,全面打造一支观念新,能力新,方法新,境界新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基本原则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我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将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从教师专业化需求出发,确定培训内容,从专业理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位,全面开展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2、针对性原则

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不同阶段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途径,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

3、自主性原则

学校从实际出发,自主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及时总结评价。教师应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和要实现的各阶段性目标,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4、实效性原则

第1页

紧密结合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交流中的“问题解决”。

5、系统性原则

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6、协同性原则

实行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于培训机构的良好合作。

7、开放性原则

校本培训坚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充分学习借鉴外校的培训经验,充分利用外校的培训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优化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和育名师创名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8、创新性原则

校本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应积极探索,努力掌握培训规律,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在校本培训的观念、内容、模式上有所创新。

三、培训目标

通过未来三年的校本培训,使我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打造一支具有师德师风好、业务精、工作能力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骨干与学科带头人。校本培训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培训,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教育与教学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

2、通过培训,帮助教师确立自我进修和发展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

3、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使其逐步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5、通过培训,使教师成为具有现代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新人,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及辅助教育教学研究。

6、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使之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以获得个性的健全发展。

四、培训内容

今后三年校本培训工作的培训内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

1、师德教育培训内容

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加强行风建设,端正校风、师风,使广大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

2、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新课程基本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理论等等。

3、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苦练内功,第3页

提高教师基本素质,使广大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机智和教学应变能力。

4、学科知识体系培训

使教师具备完整的本学科知识体系,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等,使教师掌握本学科学段的全部教材,具有指导学生优选学习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新的基本功。教师必须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效率。积极引导教师研制教学课件,提高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在三方面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一是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40周岁以下的教师以三年为期限,实现全部会用电脑备课的目标,构建并逐步完善共享资料库;二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名师”要带头研究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并逐步加以推广;三是35周岁以下的教师三年内每学期能开设一节代表自己水平实力的多媒体公开课。

6、教育科研理论培训

学校加大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增强教学科研能力。通过经常性的教学总结、研讨交流、互帮互学和经验反思,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并以次促进教育教学改进和革新。

7、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8、课堂教学实践训练

9、班主任培训

通过培训,使参训者掌握班主任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班主任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班主任队伍。学校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五、培训形式

采取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活动培训和教师自我研修为辅的协调统一的培训形式。

1、定期举行专题研讨会、专题报告会。

学校每学期组织2次全校性专题研讨交流会,就本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同时每年举行1—2次专题报告会,邀请外校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名优教师来校作专题报告或业务讲座,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水平。

2、切实强化教研工作,以学校“校本教研”为平台,创造一个和谐、浓厚的教研氛围。

每周教研活动不少于二小时,注重业务学习。校领导和教师要经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40节,教导领导不少于 6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每学期期初和期中要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并确保每年四月和九月举行全镇教研会,年年体现教改,年年有新意,年年上台阶。

3、重视教育科研、教学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

建立研培一体的科研模式,逐步形成以“导—学—教—练”为主要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管理。学校有校级重点课题,各教研组有各科主

第5页

要课题,并定期检查总结交流。继续采取“小问题、大研究”策略,建立“教师问题手册”,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此项活动。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教育教学论文,建立论文发表激励机制。

4、注重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立足校本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为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考核活动,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并不断培养和发现青年骨干教师,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实施“一帮一”的策略。业务领导骨干带一般;中坚力量带两头。帮扶者和被帮扶者要经常互相听课,查找不足和差距,然后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在转变过程中达到提高的目的。

5、定期开展各种教学基本功竞赛。

开展丰富多采的教学基本功比武竞赛活动,能够促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提高教学技能的竞争活动之中,苦练内功,强化素质。在任课教师中继续开展以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朗读、微机为内容的教学基本功竞赛。

6、教师自我研修。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书籍等学习,进行自我提高。巩固现有学历成果,增加含金量,学校鼓励、支持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或成人学习,尽快获得学历,尽快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

7.完善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多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市、县教学新秀、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是我校教育教学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学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名师来推动,因此,培训更多的教师仍是我校当务之急。我们鼓励有志气、有报负的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当名师,让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交流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为他们申报教学新秀、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创造条件。近三年,我们计划再培训各类名师10人,不断壮大我校名师队伍。

8、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校园网络系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网上辅导材料。

9、除学科类培训以外,着重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班主任培训。

六、校本培训进程安排与形式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制定校本培训三年规划,成立培训组织机构,启动校本培训工作,制订相关规章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实施校本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1年完成内容:

①新时期师德:全体教师必修,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自学的形式,学校书面考查。

②教育法规与政策:全体教师必修,通过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自学形式,学校书面考查。

③现代教育思想和服务观念:全体教师必修,通过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和自学形式,学校考勤和书面考查。

④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把握:全体教师必修,通过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自学、外出观摩,参加上级组织培训,学校考勤与交书面学习心得。

⑤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运用(初级):教师分批必修,利用集中培训、自学的形式,学校考勤和考试。

第7页

第2年完成内容:

①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教师分类选修,通过专家讲座、外出考察的形式,出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标准。

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运用:教师分批必修,利用集中培训、自学的形式,学校考勤和考试。

③教学案例分析:全体教师必修,通过分组讨论,集中讨论形式,学校要求撰写反思心得。

④教育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必修,通过说课、专题性研讨,上展示课的形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

第3年完成内容:

① 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必修,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外出观摩的形式,学校考勤与布置作业。

②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整合:45岁以下教师必修,通过课题研究、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学校检查计划、总结,研究报告。

③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学习情境教学、创新教学的基本理论及模式,教师分类选修,通过专题性研讨、会课研讨等,学校检查活动登记。

④学科教学和科研动态学习与研究:教师分类选修,专题性理论辅导与讲座、自学、外出观摩,学校检查活动登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教师交流体会感悟,总结经验,评选先进,进行表彰。

七、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学校组成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

一名分管继教工作的副校长主抓教师继教工作。由教科处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保证校本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和培训内容的落实。

2.制度到位

学校制定培训学习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培训考核制度,证书登记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激励到位

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通过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促使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增强,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评选出校本教研工作优秀教研组,优秀个人,促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交流,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学会成长。

4.经费到位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建立校本培训专项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并加快计算机入网及教师网上学习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更新,大力开发校本培训课程资源。

巴仁乡其克小学 2017年2月

第9页

巴仁乡其克小学三年小本培训规划

(2017-2020)

巴仁乡其克小学 2017年2月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教育改革为导向,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研工作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重点研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减负增效奠定基础,为把我校建成“京南名校”做好师资准备。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学生750人,教学班21个。专业教师 75 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 60人,约占全校教师的80%;高级教师12人,约占教师总数的16%;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9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班主任5人,区级科研骨干1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现有市级立项课题一个,区级立项课题四个),一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也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1.学科发展还很不均衡;

2.校本培训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制度化管理;

3.骨干教师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4.多数教师理论素养不高,很难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

5.部分教师不能自觉、熟练地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等。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努力培养一支理念新、技术精、素质硬的骨干队

三、培训目标:

1.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制度和方法;

2.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校园,使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3.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精湛、,课程开发和教学创新的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4.经过三年培训,使我校3~5名教师成长为市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培养10-----15名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争取让各学科都有骨干教师。

四、培训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基础, 包括学识、能力、个人素养等。

2.自主性原则:学校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层面将最大程度提供优质培训材料与资源,同时由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个人培训内容。

3.科学性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教师的专业要求为主要内容。

4.个性化原则:以教师个体发展为本,使不同教育水平的教师能得到发展。

5.实践性原则:培训内容将全面围绕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将学习的内容运用于实践,从而体现方案实施的有效程度。

五、培训内容

1.师德

2.团队文化建设

3.教育教学常规

4.课堂教学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6.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

7.现代教育技术

六、培训方式

1.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同伴互助)

2.备课组和教研组自主培训(同伴互助)

3.针对问题组织教师沙龙活动(同伴互助)

4.汇报、研究、评优、观摩课(同伴互助)

5.举办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专业引领)

6.与全国名校之间的观摩交流(专业引领)

7.课题研究推动总结反思提升(自我反思)

七、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培训工作的规划和指导。

组长:李富荣校长

组员:虎占智、方雄玉、由广慧、杨志勇、张英、白生发、刘星普、刘涛

2.形成评价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校本培训考核,每学期公布校本培训考核成绩。

3.建立校本培训的有效激励与制约机制。

建立全体教师培训档案和培训登记手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反映每位教师接受培训的基本情况。

4.建立校本培训专项资金,为校本培训提供经济支撑。

培训资金一方面用于订阅教育教学理论书刊,教师的学历进修、外出培训学习,邀请专家讲座;另一方面用于奖励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教师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工作中,每学期都要做计划,根据每学期的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德茂中学科研室

2010年10月

靖江市城东小学校本培训计划

2011年2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体系,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磨砺教育教学基本功,促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益;积极营造参与教科研的良

好氛围,不断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青年教师一学年必须至少上一节公开教学研究课。本学期,学校已将上课教师及教学时间安排好(具体安排见附表)。为了使此项活动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要求每次活动,各年级学科组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讨论教学设计,形成有质量的教学预案。上课后必须以大学科组为单位组织研讨。关于听课,语文、数学学科的研究课,同学科的所有教师,分一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两个组,同时,包括本学科的所有青年教师都必须参与听课,欢迎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听课时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意见。本学期,上课教师教研课上结束后须将教案整理好,并写一篇教后感,两份材料合订在一起;未有上课任务的青年教师,必须针对所听的研究课,至少写一篇听后感,以便在研讨中作重点书面交流。以上材料存入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中,学期结束前交学校查阅。

(二)第十三周举行教育教学得失例谈活动

教育教学得失例谈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从而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活动要求青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围绕某一方面、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故事等,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想法。

(三)持之以恒练写“三字”

我校多年来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做法以及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有关领导和教育同行的认可,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这既是全校师生的光荣,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压力。盛名之下,我们必须从深度和广度这两个方面提出今后写字教学的新的要求。尤其要在普及率上做文章,让所

有学生都能把字写好,使写字真正成为城东小学的教学特色。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全体教师练就过硬的写字基本功,极大地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能力。学期末举行青年教师“三字”技能考核、评比,并将考核、评比成绩作为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字”训练的具体要求是:

1.钢笔字:用方格本或田字格本练写,以临写名家碑帖为主;字体以楷书为主(行楷、行书亦可,根据自身的书写基本功确定);每月至少练写7页。

2.毛笔字:用大楷本练写,一格写一字,以临写名家碑帖为主,字体不限;每月至少练写9页。

钢笔字、毛笔字练写作业须在每月月底前交学校指定人员批阅后(龚尽冬负责毛笔字批阅、郑彬负责钢笔字批阅),将作业本分别装入青年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

3.粉笔字:以自主练写为主。

对青年教师“三字”练写情况及时通报,并每月认真组织一次集体点评。

(四)通读校本教材《书法五千年》,提高人文素养

书法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实现写字育人效能的最优化,作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本学期第三、第五周将组织教师解读校本教材《书法五千年》,第九周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

(五)记写读书笔记

践行新课程,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要打造书香型团队,塑造具备文化底蕴、教育思想的教师。教师平时要注重两类阅读:一是阅读专业刊物,以提升教育理念,拓宽教学视野;二是阅读精美时文,以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精神世

界。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两篇读书心得,提倡多做摘抄笔记,数量不作要求。学校将于第十七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期结束前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六)注重教学反思,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实验

教学反思是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青年教师,更要善于思考,勤于动笔,不断梳理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成为一名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科研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青年教师,更要牢固确立“教而不严则浅”的思想,确立“科研兴教”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从“经验型”向“反思型”、“学者型”、“研究型”的转变。今年是“十二五”课题规划实施的起始年,本学期,所有青年教师要选择并参与一项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或开展个人研究,或参与小组研究。

课题的确立要围绕学校的主课题(也可结合实际自主选定),要坚持“小、新、实”的原则,实验周期要短(最好为一学期内)。我们要在认真做好课题申报、制定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的过程,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中加强交流、研讨,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以形成阶段实验、终结实验的报告、论文等成果,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教学的助推。

上一篇:深圳合同纠纷律师:订单是合同吗?下一篇:因工作态度不端正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