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18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选8篇)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1篇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Independent School “Decoration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Of” Study

On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摘要: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室内设计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是是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课程。本文从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探索、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研究适合独立学院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更为科学、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装饰材料;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对室内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材料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甚至关系到整个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成败。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室内设计落到实处的具体细化处理,是构思转化为实物的技术手段。没有合理的、经济的、切合实际的装饰构造方案设计,没有和装饰构造相匹配、相协调的装饰材料,即使有最新、最好的构思,也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完美实用的空间。合理、经济的装饰构造设计,应充分做到利用各种装饰材料的有关工艺特性,结合先进的施工技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手法,来达到设计师构思中所要表达的效果。

《装饰材料与施工》是环境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课程。只有掌握了装饰材料的设计方法,正确的运用,才能营造出具体而生动的室内空间,只有对材料的施工方法、室内构造的节点有充分地理解才能使室内设计方案变为现实,成为有实际意义的设计。因此,这门课程是所有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纵观各兄弟院校对这门课的开设情况,基本上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

1、讲解材料的物理化学成份、结构、制造工艺。

2、室内设计施工工艺、基本构造节点大样。

3、材料市场的调研。

4、装饰材料与施工专题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装饰材料与施工》最大的特点与难点是装饰材料品种繁杂。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双方都带来很多局限性,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系统性差。常用的装饰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三类九种,不同材料之间的专业知识领域跨度大,缺乏关联性。教学中难以将繁杂的课程内容归纳成相互衔接的渐进过程,使课程的讲授条理性差,教师难讲、学生难学。

2、在各版本的教材中,所介绍的材料从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到使用条件等几乎都离不开参数表格。面对数目繁多、枯燥乏味的表格和数据,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3、实践性强,教学条件相对滞后。装饰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其装饰效果、使用性能等有关知识需要通过实际体验、实验分析来加强认识。由于受到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许多应用问题只能“纸上谈兵”,教学效果欠佳。这样的课程体系与特点总的来说能够让学生对室内设计涉及到的装饰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施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会独自的画出一部分施工图、节点大样图。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课程完了还是有些

[2]

[1]懵懵懂懂的,一旦遇到实际情况就无从下手。

此外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还有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的特点:宽进、严出,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低于普通的二本院校,专业基础往往不好,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较大,加上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学习的兴趣,对材料的掌握也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只限于知道什么情况一般是用什么材料,什么部位通常是用什么材料,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思维很局限。即使能够画出这些材料施工的图样,但作为设计来说,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设计,创意平平,没有深度。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作品往往是在空间处理上独具匠心。因为对空间的设计手法教学很成体系与规模,具有很深的学术积淀。空间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这比较符合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对材料的设计能力相对于空间来说,是比较弱的,比较肤浅的。学生的创造力与想像力难以发挥,最后设计的方案平庸无新意,缺乏艺术气息。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材料构造课程的积极性呢?

德国包豪斯学院的教育理念就能给我们带来启迪。早在20世纪初他们就强调技术和艺术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工厂车间,强调培养设计师的动手能力。而在艺术创造方面也施行先进的艺术创作方法。例如包豪斯学院著名的教育家伊顿特别强调学生对各种材料的感受,以现代构成艺术的方式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与深层次感受。这些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材料的功能与物理化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发掘每个学生对材料的独特感知,体现出材料的文化意义与性格特征,使产品与室内外环境更具有生命力迸发出强大的场所精神。

借鉴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后现代艺术的创作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更新

1.情境体验式教学

在装饰材料课程中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装饰工程项目,围绕项目开展装饰材料与施工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按照项目的真实情境直接参与完成任务。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真实体验与全情参与,全方位的感受和学习工程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逐步领会和探索独立工作的能力。创设的情境可分为真实情境与模拟情境。真实情境的体验即参与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中。模拟情境则虚拟一工程项目,让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和客户,现场开展业务的模拟,在此过程中,“设计师”要洞悉客户心理,在短时间内捕捉客户的需求信息,帮助客户分析出房间的基本结构和布局,指出不合理的空间布局并做调整,快速勾勒出所需设计的环境草图,“客户”则在洽谈过程中或配合或设置障碍。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和真实化。受个人能力所限,学生在情境中只能扮演极少的岗位角色,获取的职业信息也十分有限。因此,个人学习目的的完成有时只能依靠小组、团队有组织地分工合作来实现。这就需要在项目驱动下,教学组织形式必须从传统的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小组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

2.研究式教学法

这种模式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配置合适的研究课题,例如对

[3]玻璃或金属等某一材料的专题研究,同时在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学习知识,摸索、形成成果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引导他们成为研究课题完成的主导者,使他们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确立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学习,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把“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探索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由于多媒体课件生动、高效的优点现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重点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重要的材料与应用。因此在课件中要体现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符合课程特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由课件展示。例如材料工艺流程由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解边绘制就更能让学生理解工艺的前后过程。

2.视频动画的使用。材料的施工工艺如果以视频的形式动态的演示室内构造施工的过程与步骤,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更清晰的了解材料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视频素材可以从网络下载或者购买,也可以由教师到工地有针对性的现场录制然后制作,第三种方式是用3Dmax、SketchUp等3D动画软件来制作模拟材料结构的层次和施工工艺的过程。讲授过程中重要的工艺流程教师必须辅以黑板绘制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中一再强调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材料的构造方法,快速的进入社会工作角色,职业院校强调这一观点尚可理解,但所有本科高校都强调这一点有失偏颇。对技术的强调可以培养一个好的技术工匠,但绝出不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才是设计师成功的法宝。

除了使用功能,装饰材料在室内外环境设计这一概念化和经验化的空间形式之中还具有典型的文化意义。五湖四海阳春白雪的各种材料,共同参与到凝固化音乐的空间表现形式当中,这些零散的材料因为可以依凭人们的文化记忆和生活经验而构成深奥的语句,从而在某一空间形式中获得了语言符号的意义;其次,空间环境依赖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各种材料平日里所各自扮演的社会角色之间很可能隐涵着某些出人意料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或者存在着反差对比(如粗糙狂放的岩石和光滑洁净的玻璃),或者存在某种类似性(如木板与塑料),或者在某些特定场合碰到一起会具有特定的语意关联(例如在中国传统厅堂摆放的钟、瓶、带镜的插屏等)。因此,材料通过组合的方式能够使观者产生联想与思考,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无论怎样,一件精致的室内设计作品都无法回避词汇符号——材料,以及表达的语法——设计师对材料的搭配组合这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根据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艺术经历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侧重从材料的文化艺术层面加强对装饰材料的讲授与讨论。要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其符合时代特点,避免

[4]过多枯燥的数据内容,使授课内容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诱导学生对各种材料有更深层心理的、文化的思考,探索材料的本质特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理特点上。引导学生关注装饰材料的使用历史、象征意义、材料的地域特点、材料的形式意义等,研究不同种材料的组合搭配、同种材料的组合造型、材料的表面加工、材料的连接方式等带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四、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

材料不仅有视觉上的特点,还有各种肌理,要在生活中真切的感受才能对材料有所认识,才能在设计中合理运用。仅课堂讲授这种方式对学生掌握装饰材料显然是不够的。

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是作为装饰材料课程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装饰材料市场类型多样,有综合市场,有建材超市以及一些分布在社区的小型建材五金店。调查可以分组分专题进行。通过市场调查,学生直接面对产品,了解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丰富信息。

除了材料市场的调查,多到工地现场考察无疑是最直接的学习实践方式。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生和施工人员的课内外交流,多看工人施工,多收集施工图集,这种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上课的时间有时很难遇到实际的工程,即使遇到,由于实习时间短,而工程工期长,所以也看不到整个施工过程,还是加深不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建立材料工艺实验室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可以选择工艺较简单,种类较多且具代表性的装饰构造,由老师示范并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物装饰工艺操作。以木地板铺装工艺为例,可根据材料种类(实木、复合、强化及竹地板等)或工艺种类(工字纹、人字纹或拼花等)将学生分组,然后进行实物操作实验。

结束语:作为本科层次的一种新兴高等教育模式,在独立学院的《装饰材料与施工》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其生源、办学等特点,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特色的装饰材料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文化艺术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等多层次立体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对材料的创新设计与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能够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作品的高素质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李朝阳.装饰材料与构造[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21.[2] 黄凯旗.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6(10):69-70.[3] 祝频.结构教学观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实践中的尝试[J].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5(12):82-83.[4] 贺爱娟.多媒体技术在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109-110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2篇

“哲学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一般性原则,即世界观,统计学则为人们提供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具体方法。”[1]20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学作为方法论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金融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很多新兴交叉学科。1992年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经将其单列为一级学科[2],1998年教育部将统计学定为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各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3],因此,统计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面向应用型的经管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1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统计学”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平台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力的重任。面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不足。对广东省16所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部分独立学院只设置理论课程,没有统计实践环节;部分独立学院虽然包含实践环节,但理论和实践只是名义上的融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剥离,即先讲完理论,后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到实践时,理论部分已不甚清晰,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统计思想的教育缺乏。教学内容上,注重统计方法的学习,缺乏统计思想的传授,导致学生只会照搬公式,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应用场景;此外,相对于教学内容,课内学时较少,课外时间利用不足,实践部分演变成讲习题,不能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大班制及教学方法手段不足,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仍以“满堂灌”式的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时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差,缺乏具有专业特色又贴近社会经济生活实际的案例[4];教学手段上,多数是“多媒体PPT+板书”的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利于课外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组织上,“大班制”教学,理论学习、实践指导、成绩考评过程中,很难完全照顾到所有同学,使得部分学生“打酱油”,效果不佳。针对以上现状,本课题组对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统计分析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和结构化为基本思想,以交互式教学方法和立体化教学手段为主体,以统计竞赛、统计证书、资源建设为补充,三课堂结合的全过程教学模式。

2教与学的设计

课题组负责全校经管6个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任务,课题组成员主要由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老师组成,本身注重方法的应用性。2012年以前,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由统计学理论和统计软件实践组成,为更进一步深化统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于2012年将其合并为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课时调整为96学时,贯穿整个学期。

2.1教学内容模块化,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根据统计分析能力培养矩阵,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数据获取基础模块、描述统计基础模块、推断统计基础模块、统计分析高级模块、专题模块等五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再划分成若干小的教学模块,如表1所示;实践分为统计软件操作实践和统计调查分析实践两大部分。在每个模块理论教学结束后即开展软件操作实践,即学即用,前三大模块学习完成后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实践,促成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

2.2教学方法丰富化,突出统计思想教育

理论讲授主要以启发式讲授法、案例驱动教学法为主,重点突出统计思想教育,而非公式推演;实践教学以案例驱动法、同步协作法、体验学习教学法为主。案例驱动教学法:每一个模块由一个典型案例导入,贯穿整个模块的教学;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判断和评价,充分掌握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层次。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案例的编制均是课题组老师主持参与完成的实际项目。统计调查基础模块由民生调查、学校后勤管理问题调查两个案例引入,描述统计基础模块由学校师资状况调查、专利申请态势分析两个案例引入,推断统计基础模块由产品质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两个案例引入,统计分析高级模块由保险赔付预测、生态指数设计两个案例引入。启发式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5],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启发式讲授法更强调统计学概念、方法讲授时结合生活实例,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启发,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基础知识、推断统计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步协作法:首先,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合作,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次,同步协作完成实践任务,若一人未能学会则全部组员不能通过,促进互帮互助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教学法:第一,在统计调查理论学习完成后,要求各组完成一个真实命题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括调查问卷和抽样方案,让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的理解;第二,在统计理论和软件操作完成后,各组完成一个真实问题的统计分析,并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给出解决方案,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课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全程机房上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锁屏、远程控制、文件传输等功能,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材料的发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模块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擂台比试,以此缓解课堂疲劳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外,制作统计理论微课,供学生课外进行重难点理论知识补给,夯实统计理论基础知识;制作软件操作视频,供学生课外进行软件操作实践,扎实统计软件操作能力;开展统计分析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6],全面训练统计调查与分析能力;在课程学习之后,即可推荐参加统计分析师证书考试,考试成绩亦可替代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此外,对于内容比较有条理且简短的统计图、统计表模块的教学,则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承担一个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学习和软件操作,课堂上则让学生进行讲解和探讨。从学生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统计图、统计表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掌握得更加全面扎实。

2.4评价体系过程化,促进学习协同性

课程考核分为理论测试、统计软件操作测试、统计分析报告三个阶段。理论部分讲授完后,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统计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统计软件操作实践讲授完后,以一对一上机实操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统计软件应用的能力;课程最后,以学生分组完成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方式考核学生的统计问题解决能力和报告写作能力。此外,从课程开始,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同步小组,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形成小组成员共进退的机制,每一模块学习完成后的测试中,若小组中有一同学不通过,则全组均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测试,直到全部通过为止。这样有利于激发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同步小组逐步成为一个自学习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共同进步,也能避免“打酱油”“混学分”情况出现。

3结语

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完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与实践”作为经管专业综合类课程,研究并探索出了三课堂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设计、案例驱动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微课、反转课堂等新方式的应用,实现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步协作组机制、过程化考核机制,既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又实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学赛结合和学证结合,充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作者:王二威 廖爱红 董平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7):76-77.

[2]刘馨,宏皓.“统计学”认知教学与“统计大赛”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83-186.

[3]未良莉,王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1):123-125.

[4]冯金丽.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对外经贸,2013(12):145-146.

[5]刘元欣,庄严.“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4-85.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3篇

一、“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研究范围及定位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 在管致中、常迥、冯秉铨及黄席椿等著名前辈学者的推动下, 我国高等院校在主要借鉴美欧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国情陆续开设了“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此后, 我国大多数院校形成共识, 逐步确定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教学要求[1]:研究确定性信号经线性、非时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介绍从时域到变换域、从连续到离散和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空间描述。“信号与系统”是电子、通信、信息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也是国内众多院校相应学科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 同时该课程也是相关专业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必考课程之一。它以“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及“电路分析”等课程为基础, 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随机过程、通信原理及自控原理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系统原理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因此, 如何有效地提高“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效果,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电子、通信及信息等类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困难

由于“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性极强且较为抽象, 即便是对于一、二本院校而言, “信号与系统”也向来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从笔者近几年来在独立学院从事该门课程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教学的主要困难在于:

1.课程自身因素:“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过于抽象, 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 很多重要公式、定理和性质涉及微分方程、积分变换、差分方程、无穷级数、复变函数和线性代数等众多数学知识, 容易使学生觉得该门课程内容枯燥, 从而产生放弃学习该门课程的心理。

2.学时因素:一方面由于“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多、定义多、概念多、性质多、推导多, 学时本就比较紧张;另一方面, 目前国内各高校“信号与系统”课时数普遍被压缩, 基本上都是从原先72或64学时被压缩到48学时甚至32学时。这使得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给教师授课带来更大的困难。

3.生源因素: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招收的学生除少数因偏科外, 大部分高考成绩较低, 学习基础差, 尤其是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方法不当且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当看到教材中充满数学公式时心中立刻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4.教材因素:教材是否合适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 市面上可选用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相关教材可谓繁多。其中, 国内教材以东南大学管致中等编《信号与线性系统》、清华大学郑君里等编《信号与系统》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吴大正等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等最为著名。而国外教材则以麻省理工奥本海姆教授所著《信号与系统》 (中译本: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刘树棠译) 最为经典。以上各教材内容丰富、论述详尽, 几乎涵盖了该门课程所有知识点, 教材的理论体系架构也非常完整。对于基础较好的本科生而言选用上述这些教材进行学习非常合适, 但是, 对于基础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 若选用以上教材进行学习会感觉压力倍增, 加重他们的畏惧心理, 导致学习效果更差。

三、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上我们从课程自身、学时、生源及教材等各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不能照搬一、二本高校的教学模式, 必须从实际出发, 针对以上的困难,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改革, 建立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信号与系统”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 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各自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1.选择合适教材:前文提到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各经典教材虽然很好, 但并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选用。从教学角度看, 教材的选择完全可以依据“必需”、“够用”原则[2]。“必需”就是为专业课程学习所要打好的必需的基础;“够用”就是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突出专业基础。对于条件较好的独立学院完全可以考虑自编教材。对于条件有限的独立学院, 各任课教师可以依据上述原则选择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选定后, 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首先, 由于“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太多, 而学时数有限, 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 对于电子信息各相关专业, 状态空间分析就可以不讲。有些过于强调数学的内容也可以舍去, 例如, 在逆Z变换一节, 幂级数展开法及留数法等内容就可以不讲, 而只讲部分分式展开法。其次, 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我们知道, 几乎所有国内“信号与系统”教材都遵循从连续到离散的编写顺序。而时域分析的核心卷积分析的实质是将信号分解为简单信号的和, 分别求出简单信号的响应进而根据系统线性时不变性质对简单信号响应进行叠加。这里, 如果按教材顺序先讲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 学生对于将有限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这一涉及无穷大概念且包含积分的分解方式感到很难接受。而如果先讲离散部分, 学生对于任意离散序列分解为单位样值信号的加权和接受起来就容易很多, 从而能够很快抓住卷积分析的本质。在此基础上, 再去理解连续时间卷积积分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3.适度弱化数学, 突出物理含义: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二本学生薄弱, 在“信号与系统”课堂教学中进行繁琐的数学推演已不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信号与系统”课程自身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完全摒弃数学, 只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对数学公式给出相应的物理解释。例如, 在时域分析中, 介绍卷积性质的时候, 对于卷积运算的微积分性质, 可以完全不做数学上的推导而描绘出其物理图像。以微分为例, 参与卷积运算的两个信号, 一个表示输入, 一个表征了系统的特性。对卷积结果做微分, 就是在系统后再增加一个微分电路。而在电路中, 这个微分电路可以加到系统的输入端, 或者移到系统中。加到系统输入端, 实际就是对输入信号进行微分。移到系统中就是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微分电路, 那么就是对系统冲激响应做微分, 显然从物理上看这三种情况是完全等价的, 这其实就是卷积的微分性质。类似的, 这种方法还可以解释卷积的延时性质。又如, 三大变换的性质基本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表示, 对于这些性质, 在讲课时完全可以不做数学上的推演, 把这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自行推导。而讲清楚这些性质背后的物理含义才是关键。

4.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多, 但实际各个部分并不各自独立, 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讲解有利于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更多内容。采用比较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在时域分析中, 连续与离散的很多内容非常相近, 在教学中进行比较教学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而对于三大变换, 由于其内在的关联性, 虽然各变换性质较多, 但是让学生采用比较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记忆。此外, 在课堂上采用板书推导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 利用MAT LAB软件辅助教学, 多举实例、“举三反一”等其他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已有其他老师专文介绍[3], 在此不再赘述。

四、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 必须围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信号与系统”的研究范围及课程定位, 针对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以工程应用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教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 重点讲清公式背后的物理含义, 结合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质量。当然, 本文仅是引玉之砖,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强化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历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以期能够达到提高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君里, 等.信号与系统课程历史变革与进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2) .

[2]江凤兵.关于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析[J].福建电脑, 2012, (5) .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4篇

关键词: 数据结构; 独立学院; 教学改革; 上机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9-62-02

Teaching reform of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Nie Yan, Zhao Yiming, Sun Xia, Zhou Guobi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02,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analyzed. The reform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re described and practice on the machine instruction is proposed.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meet better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goal of fostering students'' abilities and training applications experti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y summing up, adjustment, implementation, improvement, students will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learning professional follow-up courses.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5篇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对策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现有模式存在某些不足.只有改进教学模式,多种手段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 者:李红莉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天日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z1)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 听说课程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课程考试功能的研究 第6篇

关于独立学院课程考试功能的研究

独立学院课程考试对实现学校教学的目标具有督导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生源及师资的特点,研究了传统考核模式在独立学院中的弊端,提出了整改方案,进行了建设性的研究.

作 者:刘洋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沈阳,110167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独立学院   课程考试   功能  

独立学院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 第7篇

每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都离不开三方面,即“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那么独立学院的发展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独立学院所面临的挑战会更大。因为和其他的高校相比较,他是新生事物,不仅创办时间较短,而且积累的办学经验教少、人才培养的历史较短暂;所以独立学院更加要推陈出新,屏弃浮华学术观念,发展自己的新思路。那么独立学院应该怎样解决和发展这三方面问题呢?

1、着力于办学规模稳定和扩大。

“办学模式”是一个学校的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实行新的办学思路与模式。重点是突出一个“独”字。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在我自己从事独立学院系科的管理工作以来,发现独立学院这个新生的事物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巩固办学模式。例如:首先校区的建设问题,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势必要完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监管者能够下大力度保证校园的建设,以用来围绕教育教学的环节;其次,明确董事会管理的制度,在全国的教育环境下,有很多学校产权不清晰,董事会管理制度不明确,而导致学院管理的失败,一个学院大的发展趋势,是由领导者来决策并带领。

再次独立学院要能够独立颁发学院的文凭,针对大量的有关独立学院的报道,学历证书的文凭是标志着一个学院的教育能力与水平。现在大多数学院都是依赖与其他名牌大学的师资文凭来办学,那么这就意味着毕业生找工作时会遇到尴尬的局面,我想这也是区分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的内涵所在。当然在一个新生事物还为成熟时,是需要营养和动力的,但是独立学院终究是要走自己的品牌道路的,“教育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特色所在,这就是要用每个学院自己独立颁发的文凭来明确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后独立学院要统筹兼备,并能根据大的教育发展环境下,不遗余力的创造出自己的新兴特色专业,这是唯一促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前进动力,国家教育部允许举办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独立学院是一切创造于“新”的前提下的,他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就业群体,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有的一切都在激励于独立学院能够更好的走自己的品牌之路,能够在“独”上做出新文章,能够在发展上做出新的贡献。

2、重视人才培养。

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独立学院更加要突出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不仅展示学院的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检验一个学院办学的成与败。在人才培养方面,独立学院更应该有他新的一面,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独立学院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培养高质量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例如,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充分发挥投资企业的行业综合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在校内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投资企业选派专职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江南大学大湖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等都非常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像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届毕业生考研率接近10%,在执行与西南师范大学同一标准的情况下,学士学位校予率达到81。 2%,就业率达到96%,教育质量得到了保证。

独立学院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是明确自己的新思路。《独立学院若干意见》指出:“独立学院招生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这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本科层次、面向市场、注重就业、保证质量、强化特色。经查看的各种有关独立学院的报道,当前一部分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不够准确,发展思路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独立学院要主动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办学条件,科学设置专业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整套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要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形成独立学院自己的特色。

3、创新课程设置。

教育教学的创新所在,即新兴专业,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那么对于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则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是以繁荣地方经济为首要目标。“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探索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也推动着独立学院创新课程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独立院校需要探索灵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创新。

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独立学院要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保证这种课程教学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具有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还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特性、不同的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多样化处理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实现这一目标还要针对不同的人才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鉴于教材的更新基本上是滞后的,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化资源,扩充教学的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考核也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例如采取教育实习或实践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不仅锻炼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还从侧面反应了课程多样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这样做到课程多样化引导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上未雨绸缪,从而让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走向辉煌。

第二节、独立学院的管理。

独立学院做为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形式,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独立学院是新时期新生事物,发展时间比较的短,导致一些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凸现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以及管理水平薄弱的弱势,势必会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我认为,要使独立学院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明确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的育人宗旨,以加强学院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只有“三管”齐下,才能使独立学院办学更加井然有序,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

基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征,为此,在教学管理上,应搭建三方面的教学管理体系,即基础知识结构体系、能力结构培养体系、综合素质训练体系。

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包括通识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三方面内容,其中通识基础知识涵盖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体育、政治等课程;学科基础知识涵盖大类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教育,其课程构建以学科方向需要为原则;专业基础知识涵盖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其课程构建以专业应用口径适度拓展为原则。

能力结构体系由实践环节、设计环节、技能培训环节组成,该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环节涵盖课程相关实验、实习训练;设计环节涵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训练;技能培训环节涵盖一技之长的各种实用技术的认证训练。综合素质结构体系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社团活动素质三方面训练内容。思想素质培养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风貌;人文素质培养应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底蕴;社团活动素质培养应使学生增强社交能力、处事能力。

在明晰以上三方面应用型人才特征后,那么教学管理上如何的着手呢?

(1)构建严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严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宏观上教学管理要规范有序,细节上教学质量要监控到位。

要实现教学管理规范有序,主要依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独立学院建立以来,其教学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套用校本部的相关体系,严重忽视管理对象的变化,缺乏适用性。为此,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和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通过听课、座谈、检查、交流、指导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行文颁布教学管理评估标准体系与办法、教学工作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督导制度等管理文件。

在细节上将教学质量监控到位,主要依赖于严密的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制度。独立学院应聘请专职的教学督查人员,实施日常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过程;聘请学生信息员,及时反馈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即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议、问卷调查、网上交流等评教活动;资深教师听课制度,即组织资深教师、专家或领导不定期到教学场所与学生一同听课,了解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件评议制度,即对教学备课内容、讲稿进行集体讨沦评议;教学督导制度。即建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的督查。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即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校可设置课程实习、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根据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合理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并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力条件,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将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有效地协助实习单位开展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文科专业难以建立比较集中的实践基地,学校可采取建设模拟:从宿舍着手,以宿舍为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开发相关软件,搭建仿真企业平台,打造具特色的宿舍文化,既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与举办高校资源共享的优势和灵活的办学机制,以优惠的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稳定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日常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中要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支持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可就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三个层面的师资力量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其一,基础课教学与举办高校相关院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服务于独立学院的基础课教研室,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为独立学院学生授课,为学生切实学好专业知识提供有利条件;其三,针对实践教育的要求,聘请一些在工作第一线的专家,如优秀企业的领导、厂矿的高级工程师,让学生从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的教学和指导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创新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方法。

高校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一切教育和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所以高校是否具有发展前景,高等教育是否能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了学生,那么硬件软件资源再丰富也是枉费云海。特别是独立学院,和其他高校相比办学历史短暂,学生管理制度尚存在缺点,就如何来完善创新学生管理的方法,将进行以下阐述分析。

(1)分段型“四化”管理。

①大一教育“感性化”。首先,要抓好大学生的德育建设。认为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就包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等各个方面。只有从这些方面让学生的思想进行一次洗涤和沉淀,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其他方面的各项工作。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真正地做到“先成人再成才”

②大二教育“规范化”。经过大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二的生活应该进入一个规范化的阶段。所以在大二期间一定要引导学生建立行为规范,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③大三教育“理性化”。大三要教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清楚地认识自我,学会理性地分析自我。认清自己是应该继续考研深造,还是应该开始确立自己的择业方向。

④大四教育“个性化”。大四是大学阶段的一个分化期,在这个阶段要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引导学生锁定自己的毕业目标。

(2)多样化引导。

①自尊性引导。学生的自尊性是很强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可以通过“挫折教育”来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学会发奋图强;也可以通过“鼓励教育”来增强他们的自信,维护他们的自尊,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②规则性引导。引导他们学习学校的管理条例,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一个文明大学生的身份,使他们的日常行为形成规范,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③激励性引导。从心理学的“习德性无助”理论角度来讲,对学生进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做为素质导师,一定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④前置性引导。现在的学生甚至很多家长都不能够看到以后就业形式的严峻,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进行前置性思考,教会他们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首先把自己换个角色思考问题,假设自己身处职场(公司,企业等),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况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3)一个“利用”三个“风气”。

①利用社会资源,锻炼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班级系列化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活动;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培训;注重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特长;以社会的就业需要为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②“室风建设”每个宿舍便是一个小集体,如果我们的管

③“班风建设” 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志向;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④“学风建设” 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科设置特点,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培育“扎实、勤奋、严谨、乐学”的学风;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向任课教师和教学部门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沟通教与学的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能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大学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问题国务院在其转发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曾有明确的规定。

那么独立学院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突出行政管理的职能,因为尚处在青春期的独立学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如何发展,要依靠行政部门来管理和维持好学校的正常运转的能力,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行政人员要有以下能力:

(1)独挡一面的管理能力。

即指独立地完成自己所分管的一个方面的工作能力,包括计划能力和多谋善断的能力。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要多谋善断,所谓善断,就是指能够从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来,能从多种办法中选择出最佳的办法来,并坚持果断地去实行它。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管理干部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人能到独挡一面的作用,才能做好全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以达到提高整个学校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

(2)协调能力。

就是指善于处理上下左右、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等各种关系的能力。一个学校上下左右,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相互都有一定的联系。行政管理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合理协调好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为本校、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工作环境,以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总要求。

(3)开拓创新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事物都是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一个行政管理干部的管理工作中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干部对事物的观察要敏锐、思考问题要周密,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出改革措施;有克服困难为实现工作目标不断进取的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

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于行政管理干部来说,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它要求行政管理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沉着、宽容、耐心、头脑冷静、豁达大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学会共处,和善地与人共事。遇事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正确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总结:

独立学院是在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高等教育体制和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创新;也是中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改革的胜利军。为了总结独立学院的办学经验,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结合了自己在独立学院系科中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独立学院研究材料,整理出此篇论文,笔者论点如有疏忽,请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丛书《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学创新与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导手册》

独立学院“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8篇

1 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从教几年的实际经历看,本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学生对课程认识不够

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工程材料》这门课程主要目标是学会选择及使用材料,不想材料“材料工程师”那样开发新材料。但是,要学会选择材料,必须先了解材料。因此,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指导和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理论和原理,并熟悉相关的工艺。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候不明白该课程的定位,被书上的一些概念和名词转晕了,完全被带入了教材的内部当中去了,不明白本门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1.2 老师对课程的教学深度把握有难度

《工程材料》这门课程一共分十四章[3],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讲解材料的各种性能,第二至六章以及第十三章为第二部分,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第七到第十二章为第三部分,讲解各种具体工程材料,第十四章为第四部分,就是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这里面很多章节,对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生来说,其实一个专业,比如热处理,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表面工程等。因此,老师对课程讲解的深度很难把握。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是简单的描述基本知识,还是辅以工程实践来理解基本原理等都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

1.3 学生对课程内容很难理解

《工程材料》课程以物理、化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关的实验设备跟不上,因此很多学生对课程当中很多实验现象不理解,误认为本门课程就是简单的记忆。另外,这门学科涉及到很多思想,事实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学科,而学生在接触本门课程之前几乎没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思想。因此,本门课程很多看似简单的基本原理,学生无法领悟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史上的作用及意义,也就无法深层次的理解该知识。

2 相应的对策

2.1 使学生对课程有宏观的认识

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宏观和微观把握好,也就是说老师自己对本课程的认识要有深度和广度,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也能把简单的实验上升到科学的深度。在本门课程授课之前,应对学生把本门课程宏观的描述一下,让学生知道,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怎么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有什么特点,主要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和本专业其它课程有什么关系等。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宏观思想。学生在微观上能不能进去这是后话,但是学生在宏观上一定要能走出来。

2.2 把课程内容生活化,简单化

课程当中很多很科学很专业的知识点实际上和日常生活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样。比如,在讲述晶体缺陷时候,就让学生知道:第一,完美的晶体是不存在的,晶体一定存在缺陷;第二,晶体缺陷不一定是缺点,在工程上有其用武之地。这和现实中的做人何等相似啊。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人的缺点不是永远都是缺点,在某些场合缺点是可以变成优点的。讲述热处理时候,普通热处理不改变材料的成分,但是却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首先可以提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原因是热处理改变了组织,所以最终改变了材料的性能。然后再延伸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热处理来改变性能,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热处理不能改变材料的组织,再怎么热处理也不能改变其性能。这样提问,把热处理的框架就理顺了。同时再把这个知识点生活化,热处理就是就像上大学,大学四年,人的器官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却改变了人的思维能力。同样的道理,假设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天天和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和学习,也度过四年,但是也并不能提高其思维能力。

2.3 以点带面,用简单的思路来讲述复杂的道理

这里的以点带面,实际上是说在本课程连贯性的知识点中,一定要把这些连贯性的知识点的最基础部分讲清楚,然后逐步延伸。比如,铁碳相图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实铁碳相图是一个综合相图,包括共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等,而共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的基础都是匀晶相图,而匀晶相图的重点就是两点:第一是结晶过程中的某具体温度时刻的液相和固相的具体成分确定(这就是液相线和固相线的另一层含义),第二就是结晶过程中的某具体温度时刻的液相和固相的相对含量确定(这就是杠杆原理)。因此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整个相图就全盘皆活。再比如在讲述第一章的力学性能时候,涉及到很多性能:刚度,弹性,塑性,强度,韧性等,其实这些性能单独的讲,学生很难理解,而且没有连贯的概念。如果按照低碳钢的拉伸应力-应变,从原点一直讲到材料断裂点,也就是把低碳钢的整个过程来具体分解才俩的力学性能,这样学生便于理解,也不会忘记。比如,在弹性变形阶段,涉及到弹性和刚度,在塑性变形阶段,涉及到塑性、强度和韧性指标,再在图中给学生解释这些改变的区别,比如韧性和强度、塑性的关系等。

2.4 时刻牢记给学生渗透科技史思想

前面说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涉及到很多思想,现在教材上很多很简单的原理和实验结果可能是经历了漫长的实验得到了,更有可能这些结论在科技史上还走了弯路。如果讲课时刻,简单的就事论事,学生印象肯定不深刻,甚至不理解,就是把这些原理和理论背下来了,以后碰到实际问题可能也不会想起来,原因是这些原理的思想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对一个知识点如此,一门课程,一个学科等都是如此,甚至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真正的理解一个事物,你只有把它的产生的背景以及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你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个事物。所以,讲授本门课程时候,老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知识,以科技史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在讲解中可以穿插一些材料轶事以及一些小典故,这样学生就记忆更为深刻,也增加到学习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这些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点是经历了多少曲折才得到了。比如,讲解位错的时候,就可以把当时材料界的盲点问题:为什么材料的实际强度和理论强度相差这么大给学生叙述,再讲述后来电镜发现了位错才解释了这个盲点问题,这样学生印象才深刻。事实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从上当时的冶金学科发展而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最早确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把冶金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延伸。

2.5 多给学生提问和讨论

独立院校一般是小班上课,这点是个很大优势。这样的学生人数结构就决定了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一般一个班级人数在30~40人之间,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学普遍感到厌烦,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所以,一定要发挥这些优点。而《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又是一个很适合提问的学科,因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本来就是一个科学和技术能完美结合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时,可以设置必要的提问互动和讨论。在讲述晶体结构时候,可以提问怎么样一步一步把实际的晶体结构简化成晶胞来研究。在讲述杠杆定律时候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给大家演示和推理杠杆定律(这门课程唯一涉及到较多数学的地方)。尤其是在讲述铁碳相图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讨论和提问,甚至可以让学生来讲,下面的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再总结。

总之,独立学院的基础课程教学要不断摸索和探讨才能取得更加进步,才能得到其规律。《工程材料》课程要求老师必须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知识以及材料发展史十分了解,同时对工程实际,生活实际以及教育规律有较深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领入到材料世界。

摘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逐步展开。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为例,针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分析了《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材料,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校,姚可夫.工程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上一篇:用友审计软件介绍下一篇:日落和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