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及可的负面影响论文

2024-08-13

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及可的负面影响论文(精选3篇)

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及可的负面影响论文 第1篇

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及可的负面影响论文

教师愿景包括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愿景、对教学的愿景和对自己学生的发展愿景等几个方面。科学良好的教师愿景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鉴于此,我们要努力研究关于教师愿景的相关课题,积极引导和帮助教师进行科学的愿景建设。

一、教师愿景的概念和内涵

愿景不仅应用于教育行业,也广泛应用于其他行业之中。愿景这个词汇对各界人士来说并不陌生。教师愿景具体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经验、理想、价值观和理念,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发展所作出规划与预测。

笔者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教师愿景的内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上,愿景是教师对工作发展的设想和规划,涉及自身工作、学生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2、性质上,教师设置愿景是基于自身的认识、价值观、信念、理想等,是每个教师个体独有的对未来的规划和承诺。3、功能上,教师愿景是对教师工作方向的一种指引,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和奋斗方向,也是教师实现理想的助推器,愿景起着导航和激励作用。

二、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教师愿景在教师自我发展过程,发挥着重大作用,具体包括: 指引教师发展的方向、为教师发展提供能量、规范教师的行为等等。

(一) 指引教师发展的方向。愿景是教师对未来工作图景的勾勒,是对自己的工作理想和目标的表达。实际上也是教师个体依据自身的观念和认识对未来方向所做出的选择。这样,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路途中,就不会走上相反的方向。因此,可以说愿景有着指引教师发展方向的功能。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有的教师愿景很模糊,而有的教师有着清晰明朗的.愿景。那些有着清晰愿景的教师,他们十分明确自己想要达到什么工作目标,想要实现什么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冀是什么。愿景是他们的导航灯塔。教师可以在愿景的指引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规划教学方案,不断地调整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 为教师发展提供能量。教师发展不仅包括能力和知识的发展,还包括激发教师的发展意愿和斗志,而后者更加重要。教师愿景可以使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善于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为愿景能够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和能量,教师在愿景的激励下,能够更加坚定立场和信念,更加积极乐观的应对挫折,努力把愿景所勾勒的图景变成现实。教师每取得一点成就,都是对教师的一种鼓励,都能增加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且形成良性循环,使得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和高效的完成每一步教学工作。

(三) 规范教师的行为。清晰的愿景就像一面镜子,反射着教师的行为。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愿景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案,当教师的教学行为违背了愿景设计的方向,愿景就会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结合愿景分析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找到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比如说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情节的设置、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在课堂的地位等等,明确自己存在哪些问题,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有效的改进策略以促使愿景的实现。可见,愿景可以规范教师的行为。

三、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师愿景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但另一方面,倘若愿景与实际差距较大,则势必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 愿景自身的局限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它的双面性。教师愿景也不例外。教师愿景并非全是积极影响,没有一点负面影响,它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一些教师设置了比较狭隘的愿景,有些教师设置了比较极端的愿景。每个教师建立愿景的过程都是一个需要不断观察、不断摸索、不断调整的过程。清晰科学的愿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没有足够教学经验、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价值观的教师是很难建立一个好的愿景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愿景,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遇有不合理的地方积极进行调整,尽可能地减少愿景自身的局限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 愿景与实践的差距过大。尽管很多清晰的愿景给教师带来了积极影响,比如增加了教师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如果愿景与实践的差距过大反而会给教师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逼迫一些教师离开教师这个行业。因为实践和愿景的差距太大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会让教师失去教学信心,并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得一些教师怀疑自己和学生的能力,对教学感到绝望,最终放弃教师这个职业。可见,实践与愿景的差距会给教师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教师愿景可以为教师指引方向,可以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但它本身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愿景和实践的差距过大也会对教师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见,要想充分发挥教师愿景的积极作用,首要的任务是科学地引导和推动教师建设清晰的愿景,并在实践的检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对愿景进行调整和修正,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愿景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云飞,陈亮。 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精神缺失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J]. 教学与管理。 (10).

[2] 邓妍。 从 “外铄”到 “内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轨迹[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06).

[3] 王传金。 理想与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10 (04)。

互联网对教师发展的负面影响探析 第2篇

1. 削弱了深层次的思考与创新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都会把互联网作为查找资料的最佳场所, 都会在上面查找资料。比如我们在某一个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 立马就能得到成千上万条相关的结果, 然后我们就会根据标题一条条打开网页、图片等, 在各种网页, 各个超链接中跳来跳去, 就好像走进了一个迷宫, 永远没有尽头, 很多东西似曾相识, 雾里看花。最后结果是自己也不知道是要找什么东西。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中是很难让人高度集中精力来对信息进行消化、处理、分析, 更难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思路和新的想法。因此, 它分散注意力, 无法让我们一部分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创新, 也就成为必然。这是其一。其二, 互联网上很多现有的东西, 也让我们的一部分教师少了些思考与创新。比如, 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 质量参差不齐的教案、课件, 我们就有可能立马下载下来, 不管好坏, 不加修改, 就作为自己的教案、课件。笔者曾经在某学校就看到过, 演示的教学课件, 就是互联网上别人的现成课件, 未作任何的修改, 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来转化成自己特有的东西。虽然这种情况是极个别的, 但互联网使我们某些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简单化了, 不愿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创新。

正如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的著作《浅薄》所述, 互联网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他历数了大脑在语言时代、文字时代以及印刷文明时代的差异, 讲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行为等越来越受制于互联网。

2. 淡化了知识的积累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以电子文本为特征的阅读日益广泛,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看到人们在阅读, 这就是当下很时尚、很流行的“浅阅读”, 它是浅层次的, 是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主的一种阅读形式, 这种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我们的教师也不例外, 有些教师也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些东西, 教学上遇到什么问题, 采用在互联网上现找现读的办法, 临时抱一下佛脚, 很难静下心真正来钻研几本好书, 逐步淡化了知识的积累。

这种不求甚解的“浅阅读”, 久而久之, 就有可能养成百害无一利的“浅思维”, 最后也有可能演变为误人子弟的“浅教学”。2011年的《中国新闻周刊》中有一篇文章也指出:“数字阅读, 容易陷入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这种阅读习惯将致使思维能力弱化, 最终导致文化底蕴的散失”。

教师愿景对教师发展的作用及可的负面影响论文 第3篇

摘 要: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其带来的便利和高效让教师们欢呼雀跃。然而,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自如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的快速更新、软件硬件的兼容以及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使得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因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负面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为提升专业能力与专业理论水平而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学教师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近年来,信息技术爆发性发展,引起了我们的课堂形式和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上的深刻改变。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高效利器,成为拓展教师职业社会关系、融入网络环境、获得资源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工具。由于信息技术真正全方位融入教师工作的时间还不算很长,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在思想认识、原有知识与技能、学习兴趣、学习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困境。

我们常常会感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欢呼雀跃于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便利。我们把目光聚焦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却较少考量和分析信息技术在融入教师行为时的负面影响。本文归纳了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负面影响因素。

一、软件更新与硬件兼容问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逼迫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学习能力。教师个体信息素养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部分教师在跟随新技术时,常常会产生无力感。以主流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来说,就经历了从Windows3.1、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7、Windows8等,每两三年更新一次,这还仅仅列举了个人用户版本。软件的升级换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刚刚熟悉的软件,就已推出功能和界面发生较大改变的新版本。虽然在理论上,版本越新意味着功能更强和界面更友好,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诸如兼容性的问题,给相当多的教师造成困扰。比如office2010相比office2003版的变化就较大,笔者在与很多教师沟通时发现,操作新版本软件困难情况比较普遍,尤其对于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适应这些变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为了让软硬件匹配而发挥信息技术较高的效能,还需要购买相应的设备,这也给教师在经济上增加负担。

二、设备保障与维护对教学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设备使用的哪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对正常教学产生影响,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新媒体设备出问题比黑板粉笔出问题对课堂影响要大。以多媒体教室为例,在教学中通常分为两种接入方式:一种是教师自带电脑,接入投影仪;一种是使用多媒体教室所提供的电脑。实践中,两种方式都会出现电脑设备故障或软件运用障碍,导致教学被动中断的概率并不算低,直接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既有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不足,也有设备维护不到位、硬件兼容等问题。即使在电脑普及率极高的今天,如何保证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转,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知识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能力。

三、信息技术运用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目前,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考核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项内容,但如何评价运用能力很难科学地使用统一标准。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在评价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对不同学科做简单划一的标准。在一所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校方检查教师教案的规定一年数变,最初要求检查打印稿,而后要求手写稿,再而转向要求同时提交电子稿和手写稿,半年后适逢上级检查,则要求提交电子稿和打印稿。再如信息技术使用的考核,有的要求教师每学期在指定网站中上传和下载一定数量的课件和论文,大部分教师将此当作负担。这种完全不关心内容和过程的完成任务,自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不足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面前,信息获得从传统的不足、单一转向富余、多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高效、准确选择信息?在教育资源建设中,管理部门在投入和建设思路上,往往重硬件而轻软件,硬件的投入占据总投入的绝大多数,而软件和资源建设的投入很少。在调研中,真正对教师的教学有帮助的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资源内容建设是围绕教材进行,由厂家提供的配套资源很容易出现缺乏指向性和难成系统,资源建设的方式也常常是图片、声音等文件的简单堆积,难以对教师教学和自我发展形成有效的支持。

五、网络虚拟身份对教师生活的影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求。网络技术产生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人也就取得了网络的虚拟身份。教师使用网络的益处毋庸多述,学习共同体的结成从此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但是在使用网络的虚拟身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虽为成年人,但也会注意力受影响,甚至产生类似于“网瘾”的一些负面东西。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会经常性地使用一种或多种社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既可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大量与教学和个人发展的无关虚拟社交。出于商业和推广的目的,几乎所有的网络应用都饱含着广告和内隐导向性。教师在使用资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各个网络入口中所用到的身份认证方式,也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几乎人人有多个账号和密码,如何管理这些账号和密码,使之有效而无忧,是教师在网络应用中将长期面对的难题,这也已经是社会性问题。

六、课堂教学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最普遍的方式是课件演示。课件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教师容易产生对设备的依赖:传统的站立教学变成坐在电脑前教学,教学中的肢体表达方式和教学对话变成了人机交流。同时,当前的多媒体教室大多无法进行临时性板书,这就需要教师对课件设计做更充足的准备,且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现实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为降低工作量,做完一个课件就一劳永逸,多年不修改;有的教师直接在网络上找类似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甚至在课堂上播放课件来代替课堂教学,学生上课就变成了观看课件。

参考文献:

[1] 钱松岭.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基于教师访谈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2] 陈柏华. 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3] 武俊学. 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1).

[4] 袁蓉蓉. 从生态观视角看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J].高等教育研究,2008,(4).

[5] 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6] 曹建霞.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 井冈山大学)

上一篇:投资公司薪酬制度下一篇:郑州市 准生证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