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2024-07-09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精选7篇)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1篇

201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http://rsc.hsu.edu.cn/ 为确保201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6〕13号)、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度新进人员招聘计划编制和报批的通知〙(皖教秘人〔2011〕17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严控编制、计划进人的原则;

(二)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原则;

(三)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四)坚持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

二、招聘条件

(一)政治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良好的品行。

(二)健康条件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根据皖教人函〔2010〕45号文件要求,具体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及操作手册(试行)〙执行。

(三)年龄条件

硕士研究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一

般不超过40周岁,省部级学科带头人、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四)业务条件

能够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学历学位、能力或技能条件。

(五)专职辅导员条件

应聘专职辅导员岗位者须是中共党员,原则上要求在本科或研究生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其它条件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它条件

应届毕业生须在2012年9月30日前获得相应的学位,硕士研究生起点学历为全日制本科。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聘用:

1、结业或肄业者或非统招统分的毕业生; 2、2012年9月30日前无法取得报到证或未在规定时间报到的毕业生;

3、在校期间受过警告及其以上处分者;

4、应聘教师岗位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不符合申请教师资格条件者;

5、经公示条件不合格或在应聘、面试、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等不符合聘用条件者。

三、招聘步骤

(一)报名

招聘信息发布7日后,应聘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邮局、直接来校等多种方式发送简历报名。

(二)资格审查

人事处对所收到的简历进行资格审查,将合格简历发送至相应招聘单位,招聘单位确定应聘人员名单与面试时间并上报至人事处,人事处负责通知面试。应聘同一岗位的须形成竞争,应聘人数与岗位招聘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1。

(三)统一考核

考核包括招聘单位组织的专业测试、人事处组织的综合面试。

专业测试工作由招聘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特点,专业测试采取笔试、试讲(答辩或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应聘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业务素质能力及潜能。专业测试试题由招聘单位自行组织命制,并负责保密。招聘单位专业测试须设立考核组,考核组不少于7人,考核组成员由招聘单位、人事处、教务处有关人员组成。考核组在两个工作日内将〘黄山学院人员聘用考核表〙上交至人事处,考核表上须有考核组成员签名、笔试、试讲(答辩或技能操作)及最终专业测试结算成绩、考核组综合评价意见及招聘单位公章。

综合面试工作由人事处负责组织实施,主要考查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学业成绩)以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综合素质。

招聘单位负责人和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在招聘工作中,凡与应聘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当按规定回避。

(四)成绩合成

应聘人员最终成绩依招聘单位专业测试成绩与人事处综合面试成绩合成确定,考试均为百分制,招聘单位专业测试成绩占40%,人事处综合面试占60%。招聘单位专业测试中笔试成绩占

40%,试讲(答辩或技能操作)成绩占60%,最终结算为百分制。各招聘单位根据招聘计划数和应聘人员专业测试最终成绩,按高分到低分排列。因故出现人选缺额的,在同岗位应聘人员中,按考试最终成绩及应聘人员综合素质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人事处根据最终合成成绩确定考核合格人员。

(五)体检

考核合格人员必须参加体检,体检按1:1比例进行。对体检不符合要求的,根据缺额,经学校批准后可根据考试最终成绩及应聘人员综合素质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递补。应聘人员三周内未及时按要求完成体检,学校可取消其体检资格。

(六)公示

人事处根据考核成绩、体检等情况确定拟聘人员,经学校审定后公示,公示期间,对拟聘人员有异议的,可以向学校人事处或者纪委投诉,有关单位(部门)应当及时核查处理。

(七)签约聘用

公示无异议后,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应聘人员两周内未及时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学校可取消其聘用资格。

新引进人才实行聘用制,经教育厅审核批准后予以正式聘用,签订聘用劳动合同。教授、博士聘用合同期限为十年;硕士、硕士副教授聘用合同期限为五年。对以上人员均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六个月,包括在合同期限内。

四、工作调动人员

工作调动人员考核参照〘关于印发<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校人〔2008〕15号)实施。

五、引进待遇

(一)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及海外高层次人才

安排小高层新住房一套(享受赠送面积为160平方米,实际住房面积超出160平方米的部分按校内现行价格购买),服务期内免交房租,在学校工作满10年后将住房赠予个人;科研启动经费:文科3万元,理工科4万元;配备工作电脑一台;参照〘黄山学院学术骨干选拔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享受学术骨干津贴。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界定由学校参照〘<关于在留学人才引进工作中界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25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二)教授

安排小高层新住房一套(享受赠送面积为100平方米,实际

住房面积超出100平方米的部分按校内现行价格购买),服务期内免交房租,在学校工作满10年后将住房赠予个人;科研启动经费:文科3万元,理工科4万元;配备工作电脑一台;参照〘黄山学院学术骨干选拔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享受学术骨干津贴。

(三)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出站人员)

1、住房待遇

建筑学、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机械、电子、自动化、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英语、日语、对外汉语、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艺术类等专业:安排小高层新住房一套(享受赠送面积为90平方米,实际住房面积超出90平方米的部分按校内现行价格购买),服务期内免交房租,在学校工作满10年后将住房赠予个人。

应用化学、数学、光信息、心理学、学前教育、其它经管类等专业:安排小高层新住房一套(享受赠送面积为80平方米,实际住房面积超出80平方米的部分按校内现行价格购买),服务期内免交房租,在学校工作满10年后将住房赠予个人。

其它专业:安排小高层新住房一套(享受赠送面积为70平方米,实际住房面积超出70平方米的部分按校内现行价格购买),服务期内免交房租,在学校工作满10年后将住房赠予个人。

2、其它待遇

科研启动经费:文科2万元,理工科3万元;配备工作电脑一台;参照〘黄山学院学术骨干选拔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享受学术骨干津贴。

(四)硕士副教授(紧缺专业)

服务期内安排7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免收房租3年;安家费:2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文科2万元,理工科3万元。参照〘黄山学院学术骨干选拔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享受学术骨干津贴。

(五)硕士研究生

提供单间两人合住,来校两年内免房租;如学校暂无法提供合适房源,来校两年内按有关政策每人每月提供150元住房补贴。

(六)引进的教授、紧缺专业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经学校研究通过,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可随调至我校安排工作;配偶学历为本科及以下层次的经个人申请、学校研究通过可根据其自身条件与有关政策等

具体情况通过人事代理、编外劳动用工等方式安排工作。签订相关协议,夫妻同进同出。

(七)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引进的,安家费按两人中个人就高发放,不重复计发,可在上述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科研启动费可分别计发,科研启动费发放根据学校有关政策执行;人才引进安家费为税前收入,经主管部门批复予以聘用,双方签订聘用合同后予以发放。

(八)对于引进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如学校安排住房需要装修或学校暂无法提供合适房源,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安排过渡住房。

(九)对于引进特别优秀的人才或因特殊需求引进的人才,原则上应按本方案执行相应待遇,特殊情况下,经学校研究通过,可给予其更优惠的待遇。

六、特别提示

我校2012年度人才引进计划正待审批,经请示,现将我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与人才引进计划予以先行公布,主管部门审批后如有调整,则另行通知。

七、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西海路39号黄山学院人事处

邮编:2450

41人才招聘电话:0559-2546556(刘老师)

纪委监督电话:0559-2546599 网址:http://rsc.hsu.edu.cn

邮箱: hsursc@126.com(邮件及附件主题格式:姓名-学校/专业/学历-应聘职位

八、本办法由学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2篇

一、公开考核引进原则及程序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核、体检、政审、公示、聘用审批的程序进行。学院成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人才引进工作。

二、考核引进的职位、人数及要求

计划公开引进博士学历人员40名。

三、考核引进的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3.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5.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个别急需紧缺专业年龄可适当放宽;

四、公开考核引进的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5月30日前。

2.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或现场报名的方式进行。网上报名:将个人简历、身份证、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应届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其它应聘材料(包含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等)扫描件发送至贵阳学院组织部邮箱。邮箱gyxyzzb@126.com。现场报名:持个人简历以及身份证、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其它应聘材料(包含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等)。报名地点:贵阳学院组织部人才科(九思楼607室)(节假日不进行现场报名)。

3.报名联系电话:0851—85231868

联系人:宋老师

(二)资格审查

根据报名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教学院(部)对报考人员是否符合报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审查,资格审查合格人员进入考核。

(三)考核

主要采取试教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专业相关知识、授课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承担高校的教学工作。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用。由引才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四)院党委研究讨论

对经考核合格人员,提交院党委研究是否引进。

(五)体检与考察

1.体检:体检的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省招录公务员体检标准执行。体检在市级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由主检医生审核体检结果,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结论并签名,加盖医疗机构公章。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体检时间另行通知。初次体检被确认不合格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复查一次。

2.考察:体检合格后进入考察。考察工作由组织部、人事处负责组织实施。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引进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中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六)公示、审批与备案

1.公示:根据考核、考察和体检结果,由校党委研究确定拟引进对象,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2.审批:经公示无异议的,向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请示,并附拟引进对象考核、考察、体检和公示等有关材料,同时提供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术证明材料及相关资料。经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同意的,附引进批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请示、批复办理引进聘用手续。

3.备案:引进聘用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报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五 、博士聘用后的待遇

(1)学校一次性给予40-50万元安家费(税后);

(2)科研项目资助费10-20万元;

(3)校内享受副教授待遇(从试用期满起至应正常晋升副教授时止);

(4)每月享受贵阳市现行人才津贴800元(5年);

(5)住房面议;

(6)学术带头人、科研业绩突出者、紧缺专业高层次人才待遇面议。

六、监督检查

引进高层次人才到贵阳学院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对违反聘用纪律的有关人员和引进对象,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贵阳学院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优化方案

前言:

应用型大学生培养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 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则是独立学院特色办学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依据, 是对外充分展现办学理念和品牌办学的重要参照。独立学院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新鲜事物, 主要通过社会团体或个人与实施本科以上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共同合作, 利用非公经费实现公有民办举办的本科学历层次教育的二级学院。通常举办独立学院的高等学校自身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 均有博士学位授权点, 通常是把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大学生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 而独立学院其教学层次绝多数定在本科层次, 是以向社会输送高校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 因此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应制定不同的大学生培养方案, 从而来确保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办学目标能够实现, 然而由于受到这个或那个的原因, 一些独立学院采用与沿袭母体学校那一套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造成人才培养模式趋于相同, 课程设置的模式甚至运用的教材几乎一致, 这一现象完全违背了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有悖于独立学院起初的办学初衷, 同时无法真正实现应用型大学生培养目标。

一、独立学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现阶段高校独立学院常见的应用型大学生培养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独立学院仅仅依托母体高校制定的大学生培养方案稍作改变, 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与结构内容基本一致, 只有少数内容进行调整, 这种模式最为常见;第二, 独立学院采用拿来主义完全参照母体高校制定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第三, 脱离人才培养基础要求, 降低大学生人才层次的培养目标, 单单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降低本科层级的大学综合素质, 甚至参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 将学生定向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笔者认为上述的三种方案, 完全没有注重独立学院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有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 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定, 这些规定、条例对独立学院进行定性, 如要求办学独立性、招生独立性、文凭独立颁发、财务的独立核算以及法人独立性, 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拥有更为自主的办学权利, 要突出“民办”运行管理的特点, 同时借助市场资源进入独立学院的日常管理中, 从而能够充分承担教育部规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任务, 并且从政策方面确保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落实;除此以外, 独立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根据生源招收情况, 而独立学院的生源与普通高校以及高职专科院校生源存在差异, 而这一差异也决定独立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化、特色化具有可行性;最后,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 往往受到地域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影响, 这就决定独立学院在所在区域逐渐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原则

1. 确保教学基础。

独立学院首先是属于执行本科层次教育高等学校, 而对于本科层次的教学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其进行说明, 要求本科层次的学生熟练掌握所对应专业所需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的初步工作技能与能力, 因此独立学院制定的应用型大学生培养方案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就本科层次制定的教学标准, 要与学术型高校以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人才的目标定位符合,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确保基础理论的落实, 同时要重视实用能力的培养, 将课程内容放在重要层面, 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对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论以及技能, 为学生创造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氛围, 除此以外独立学院制定的大学生培养方案具有争对性, 设置的课程内容要以提高学生实践与就业能力为目的, 真正做到应用与理论的全面对接, 推动大学生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实现。

2.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独立学院同时是教学型高校, 实践教学也是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这对增强大学的综合能力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估量作用。一些高校在日常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层面的传授, 造成实践与理论脱节, 出现了学非所用的现象, 同时也出现了仅通过分数来判断学生学业水平的情况, 然而这些情况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兴趣的培养, 极大影响了高校教育的教学水平与人才质量。对此, 独立学院应当积极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定位, 全面贯彻实践性原则,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坚决贯彻实践教学从属地位的传统模式, 保证实践教学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 凸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夯实实践教学基础, 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养成创造良好条件。

3. 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这也成为独立学院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独立学院应当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 要以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并重的教学原则, 要将就业作为教学准绳, 结合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专业岗位所需能力与社会的发展要求,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同时对业务规格与范围及教学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设置, 同时优化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制度, 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方面的培养, 从而能够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 缩短市场的适应时间。

4. 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独立学院在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首先应重视公益民办的原则,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政策方针, 积极围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人才的为中心任务, 以便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掌握过硬的职业技术等目标落到实处, 同时积极贯彻育人为本、求是为基的办学宗旨, 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 将培养方式、课程内容以及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定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与人文素养教学课程, 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特别要重视宣传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确保素质教育特色化的实现, 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理论水平, 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优化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方案的主要途径

1. 强化人才培养理念。

独立学院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培养理念决定其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不仅具备应用型师资教学的条件、丰富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还应强化人才的培养理念, 真正做到实际与理论互相结合、劳动与生产互相结合、校企互相结合, 同时还应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市场的人才需求作为导向, 同时以职业专业训练与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 积极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将培养元素融入其中, 积极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还要注重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与培养, 构建产业、行业、企业所需结构体系, 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针对性。

2.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众所周知, 人才培养方式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第一, 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广陵学院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了广陵学院的实际条件, 加入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累计内容, 其中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文学等专业均超过总学时的20%, 理工科以及艺术科目的专业学时占总学时的30%。除此以外, 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特点, 要以增强学生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第二, 进一步深化考试方法与内容改革。广陵学院结合课程特点与性质, 组织专业部门进一步考核学生的学业能力, 充分掌握以知识能力为主的专业内容与技术方法。广陵学院要求各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与分析内容考核成绩必须及格, 积极凸显专业考试在日常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增加学生独立自主处理与分析问题能力。

结束语:

独立学院尽管依托办学时间长、学业水平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母体扬州大学, 然而在历史、地域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差异,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遵循高等教育日常教学规律与实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真正做到以市场定专业导向, 结合广陵学院的实际情况, 积极彰显自身优势, 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笔者认为高校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其竞争力, 形成自身品牌, 最终促进独立学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尤其注意抛开教学质量求所谓专业特色是错误的, 同时也是违背高等教育普遍发展的科学规律的。

参考文献

[1]斯荣喜, 龚山平, 邹晓东, 等.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73-75.

[2]闫蒙钢.生态学视野下的安徽省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4 (5) :503-506.

[3]董晓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6) :53, 56.

[4]何全旭, 张小东.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 :30-31.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4篇

摘 要:应用型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催生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多年来,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积极改进办学模式,勇于实践,本文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18-03

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扎实理论功底、有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任务。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市场所需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符合大学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育和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独立学院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抓好理论教育的同时,抓好实践教育。在这个环节中,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判断、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性的内涵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而实践不仅是理论的验证和重现,而且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应该是在所制定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努力贯彻并执行培养方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独立学院要实现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除应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社会活动实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因此实践性的内涵应综合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性和实践性。实践过程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让学生参与整个教育始终,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要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意识。只有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术实践,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是以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等一般性的实践活动为依托的特殊的教学活动,它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获得理论认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放性和多样性。实践过程在教学系统方面具有开放性,它与理论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系统、科研实践系统、社会实践系统都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实践还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需要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因此,只有社会各界给予积极的参与与支持,为学校提供有利的实践条件,学校自身办好实践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实践过程大到指导学生一个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小到帮助学生开展一个社会调查;或者大到指导学生参与到一项工程,小到帮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模型,都是实践培养活动。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的实践培养活动也必然是多种多样。

3.层次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和其他实践活动一样,应当遵循实践的普遍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般来讲,实践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践、巩固性实践和创造性实践。基础性实践是指为学好本专业而打基础的实践活动。巩固性实践是要让学生已经学会的技能得以牢固掌握,进而变成熟练技巧。按照教育原理,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巩固,进而达到熟练。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它是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知识和技能的一次升华,是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施展聪明才智,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的实践框架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实践框架应充分结合培养方案,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设置并实施实践内容,达到实践目的。

1.培养目标方面

作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类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并不在于理论上的取舍,而在于实践中的创新,在于如何把这种培养目标具体化和体现到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去。因此,作为独立学院教育,应当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目标体系明确细化。

2.专业设置方面

总结我国独立学院办学10年来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专业设置高度集中,专业结构不合理等,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专业结构,一方面依据独立学院校本部的学科专业优势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努力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需求。

3.课程体系方面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当前独立学院应用型课程体系开设欠科学,课程结构欠合理。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公共教育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以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多样化。

4.培养过程方面

实行教学过程和非教学过程两手抓的方针。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综合即“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利用相对正常教学活动而言的主要包括一切被称之为“隐性课程”的教育环境及教育活动,比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课余活动等的非教学过程,双管齐下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5.培养质量评价方面

独立学院除建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实验实习成绩的质量评价体系之外,还需创建“以彰显个性、适应需求为特色”的综合素质质量评价内容。通过在校生、毕业生、企业之间的互动,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对自身的评价,从而为在校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实践框架是具体进行实施操作的蓝图。为了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独立学院还应设置相关的管理与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宏观监测,及时反馈信息、了解问题,并及时讨论改进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效果。

三、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实践性教学的体验与收获

树达学院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举办,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审核确认的一所实行新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学院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师范大学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涵盖文、理、工、艺、医等48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学院紧紧依托湖南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优良的校风和办学传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优秀的校园文化,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管理为重心”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1.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目标系统,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系统分析、规划与实施的过程。实现学院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涉及教育理论观念的指导、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和学校运行管理模式等诸多要素及其建构。树达学院在确立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要求各系根据自己的特点细化各系具体的培养目标,例如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根本,视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营造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出更多“专业过硬、素质优良、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理念,在培养目标上,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勇于创新、基础扎实、择业面广”的新型复合人才。

2.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确立人才培养特色

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要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厚基础、宽口径”的同时,侧重在“应用”二字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3.多维化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树达学院极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学院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内教学时数的缩减已成趋势。树达学院要求各专业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教学的分量,拓展个性化教育空间,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树达学院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与市场实践基地,吸引学生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选做实验或自行设计实验。实验室列出一些实验项目,由教师定出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要求的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装置。根据专业要求,树达学院选派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省内外进行专业考察、外出实践与市场调研。这样就真正使实验室与市场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地。对一些因学时所限而未能设置课程设计环节的课程,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定量的具有课程设计性质的综合性实验,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用结合,也有利于实行个性化教育。在校外基地的建设上学院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小学校和企业间的密切联系。学院先后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等省重点中学联合创办了教育实习;与市政府、乡政府以及省内外有名的酒店、经贸公司、旅游公司等专业相互企业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

4.教学管理科学化,构建动态质量控制系统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独立学院与资源雄厚、办学历史悠久的名牌高校相比,必须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为此,树达学院近年来,一是着重抓教学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制定了《树达学院教务管理手册》与《树达学院教师手册》为教学管理开启了标志灯;二是构建动态质量控制系统,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实行网络计算机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化程度。

近年来,树达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认真贯彻执行“以'四有'新人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育人方略,形成了“教育、管理、服务”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一方面,狠抓教学质量。实施了以正视学生个性差异为出发点,以发展和优化学生个性为目标,以培养特色型人才服务社会为归宿的个性化教学。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分层次、多形式、可调控的思想教育模式,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术活动与素质教育,养成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种捕捉闪光点、施以爱心、创造机会、启动内驱力的教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两年来,树达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20余项、校级奖励150余项,2009届毕业生取得了优异成绩,“97.7%的毕业率,97.6%的学位授予率,200人考上包括全国各重点大学在内的硕士研究生”这一组组不断攀升的数字,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亮丽风采和我院教育教学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于长东,温景文.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05(2):52-54.

[2]高金山.积极建立新的硬件实验教学体系[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5(3):89-911

[3]王学灵.高等师范院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与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37-40.

[4]张洪田,孟上九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6-89.

[5]李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05).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5篇

(提请数计学院2013年教代会讨论)

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是每位教师所关心的事,它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按照数计学院2012年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结合今年我院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参照《泉州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制定数计学院2013年度“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案,请各位代表认真讨论。

一、教学工作量A。

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研等。计算办法:

1、周数A1:

新生第一学期:A1=17周

有实习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实习计划周数; 有见习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见习计划周数; 有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毕业论文(设计)计划周数;

有课程设计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课程设计计划周数;

2、周时数A2:按照教务处印制的功课表计算。

3、理工类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系数:R1=1。

4、非重复班系数R2 =1;重复班系数R2 =0.8(注:重复班指同课程的重复部分)。

5、班级人数系数R3:60人及以下R3=1;61至70人R3=1.1;71至80人R3=1.2;以后每增加10人系数加0.05,系数R3最多为1.5。

6、作业工作量D:计算方法见附件。

7、对课程的要求: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对任选课的要求:参 照学校的有关规定,选修学生20人以上方可设课(以期末送成绩名单为准)。教学工作量:A=C+D。

其中: C(课堂教学工作量)=C1+C2。

C1=A1×A2×R1×R3(非重复班),C2=A1×A2×R1×R2×R3(重复班重复部分)。D(作业工作量)= 作业次数×批改作业系数×班级人数÷50。

二、导师工作量B。

导师工作量包括:指导毕业论文、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见习等。

1、毕业论文B1:每生8学时。由专业报送。

2、教育实习B2:集中组织带队教育实习,5学时/人(以分组计划确认)。由专业报送。

3、专业实习B3:3学时/人(以分组计划确认)。由专业报送。

4、专业、教育见习B4:须集中组织带队,20学时/周、班,(以计划确认)。

5、专业素质能力实践课程B5:每生2学时。由专业报送。导师工作量B= B1+ B2+ B3+ B4+ B5。

6、专业课重修插班:每生1学时。(以学生报教务科的申请为准核算)注:学年论文工作量的津贴已经支付,不再重复计算。

三、总工作量M=A+B。

四、其他工作量。

1、校选课:按照教务处计算,单列。

2、课程设计工作量:35学时/班。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6篇

为切实做好以评促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切实抓住用好评建工作为学院发展建设带来的机遇,正确处理评估工作和内涵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效解决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顺利通过评估,为实现进入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一)评估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卫

黄思光

副组长:杨

张逊德

杜兵社

赵兴刚

宁建飞

成员:田

王安平

陈学谦

陈永利

李振龙

单新建

程相杰

李红霞

贺延林

张继学

祝德科

张克清

张俊霞

刘晓琴

李庆丰

胡成富

责:

1、全面领导、部署评建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3、审定自评报告等材料;

4、督促、检查、指导评建工作。

评估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

(二)评建办公室

任:赵兴刚

副主任:王安平

成员:施云涛

潘小燕

刘延民

曹宇刚

樊珊珊

责:

1、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评建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撰写自评报告等材料;

4、负责评建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5、负责评建数据、资料的汇总、建档等;

6、起草评建工作的各种文件、规定和通知;

7、负责与省教育厅及评估专家的联络工作;

8、完成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评建工作专项建设小组

1、办学思想建设组

组 长:黄思光

成 员:赵兴刚

王安平

施云涛

贺延林

李庆丰

胡成富

联络员:施云涛

吕子静

刘国强张俊霞

刘晓琴

工作任务:

(1)研究确定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

(2)完善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总结、提炼学院办学特色;

(4)组织学院高职教育思想研讨活动。

2、资金保障组

长:安

成员:田

涛 权

陈学谦

单新建

联络员:曹宇刚

工作任务:

(1)负责筹集学院建设发展和评建工作所需资金;

(2)做好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用。

3、师资队伍建设组

长:杨

成员:陈永利

党彩莉 何志川 孙莹娟

张小卫

马雅玲

李臣娟

联络员:吕子静

工作任务:

(1)制定并组织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2)制定并组织实施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3)撰写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指导各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4、专业建设组

长:赵兴刚

成员:王安平李红霞 张克清

张俊霞

刘晓琴

李庆丰 孙

伟 胡成富 党彩莉

杨西京

联络员:潘小燕

工作任务:

(1)按照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负责指导各系做好专业剖析系列工作;

(3)撰写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制定学院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5)修订、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统一规划;

(6)统筹指导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7)制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实习管理等制度。

5、校园文化建设组

长:杜兵社

成员:李振龙

许庆林

韩凯军

何志川

联络员:于

工作任务:

(1)组织学生做好迎评促建系列工作;

(2)制定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凝炼校园文化特色;

(3)提炼校风校训;

(4)制定并实施学风建设方案;

(5)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系列工作。

6、校园环境建设组

长:宁建飞

成员:张继学

白继刚

联络员:刘延民

工作任务:

(1)制定并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和治理方案;

(2)做好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

(4)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5)建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7、监督检查组

长:张逊德

成员:陈学谦

单新建

程相杰

祝德科

徐学海

张晓娟

联络员:刘国强

工作任务:

(1)根据学院评建工作要求,督促、检查各部门评建工作落实情况;

(2)针对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三、实施步骤

根据学院总体安排,评建工作分为六个阶段:

(一)宣传学习阶段(2008年12月4日—2009年3月20日)

阶段目标:发动全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评建工作的重要文件,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分批举办评建工作专题讲座和学习研讨班;做好评建的组织准备、思想准备、计划制定和业务培训。

主要任务:

1、组建各级评建机构与制定工作计划

(1)成立评建工作机构;

(2)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

(3)各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评建工作实施细则,并于2009年3月18日前送交评建办;

(4)分解目标任务,落实项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2、组织学习培训

(1)邀请校外评估专家作评建专题讲座;

(2)组织评建办与各部门评建工作人员学习培训;

(3)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3、开展宣传工作

(1)建设评建网;

(2)编印评建简报,利用广播、院报、校园网和宣传栏等阵地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3)编印并下发评建学习材料。

4、重要会议安排

(1)召开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召开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召开评建工作专题会议;

(4)各部门召开评建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本单位评建工作。

5、其他重要工作

(1)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任务书》;

(2)制定《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

(3)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

6、总结第一阶段工作,安排第二阶段工作

(二)自查与建设阶段(2009年3月21日—10月31日)

阶段目标:对照评估指标要求,摸清家底,找出差距,查漏补缺,注重建设,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加强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自查(2009年3月21日—5月31日)

主要任务:

(1)各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逐项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全面摸底自查,并于2009年4月10日前,将相关原始材料复印件和本部门缺漏项目汇总报告送交相应汇总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继续教育中心),汇总部门于4月15日前将汇总情况送交评建办,其他部门于4月10日前直接送交评建办;

(2)评建办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于2009年4月25日前向各部门反馈评估工作缺漏项目清单;

(3)各部门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及评建办反馈意见,查漏补缺,补充完善佐证材料,拟定部门以评促建工作方案,并于2009年5月15日前将所需材料送交相应汇总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继续教育中心),汇总部门于5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式两份,分别送交评建办及相应评建专项工作建设小组;其他部门将佐证材料和以评促建工作方案于5月15日前直接送交评建办;

(4)采集、更新并核实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信息;

(5)评建办汇总原始资料;

(6)向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各部门自查情况。

2、建设(2009年6月1日—10月31日)主要任务:

(1)各专项建设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6月1日前将各专项建设方案(第一稿)送交评建办,6月20日前将各专项建设方案(定稿)送交评建办;

(2)评建办汇总并形成学院总体建设方案;

(3)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学院总体建设方案;

(4)组织实施学院各专项建设方案。

3、党委(院长)办公室负责举办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发展规划研讨会,凝炼学院办学特色,并于2009年6月10日前将研究成果送交评建办;

4、各部门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完成本部门自评报告的撰写任务,并于2009年6月30日前,将自评报告(第一稿)送交评建办;

5、各部门对本部门自评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7月30前将自评报告(第二稿)送交评建办; 6、2009年8月31日前,各部门将自评报告(定稿)送交评建办;

7、各部门于2009年10月20日前,完成所有支撑材料建档备查;

8、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工作,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三)自评阶段(2009年11月1日—12月31日)

阶段目标: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评建材料的整理工作。

主要任务:

1、成立院内专家组并进行全院性评估检查,提出各部门整改意见;

2、各部门按照院内专家组的整改意见,继续充实完善评估材料;

3、检查各专项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 4、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支撑材料建档工作;

5、起草学院自评报告和院长工作报告;

6、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四)专家预评阶段(2010年1月1日—3月31日)

阶段目标:邀请校外专家,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进校实地考察、评估,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深度整改,着力解决存在问题。

主要任务:

1、做好预评各项准备工作;

2、成立接待组,安排好专家接待工作;

3、根据校外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深度整改;

4、修订和印制评估材料;

5、全面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评估氛围;

6、根据专家预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状态数据,并实施网络上传,接受专家组先期网上资料查阅;

7、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汇报本阶段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五)迎接评估阶段(2010年4月)

阶段目标:做好迎接正式评估的最后准备工作,接受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确保顺利通过。

主要任务:

1、做好正式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2、向教育厅、专家组送交评估主导材料;

3、迎接评估专家组进校评估;

4、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汇报本阶段工作情况。

(六)整改阶段(2010年5月1日—12月31日)

阶段目标:根据教育部专家的反馈意见,再次进行整改,做好评建后续工作。

主要任务:

1、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撰写整改方案;

2、召开整改工作动员大会;

3、按照整改方案再次进行整改;

4、召开学院评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5、接受专家组回访;

6、完成评估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必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评”是手段,“建”是目的。要通过评建工作,推动全院教职员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永远处于中心地位的观念。要以评建工作带动学院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大力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必须强化评建工作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迎评促建工作。在迎评促建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师生树立“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的观念,充分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明确学院评建工作目标,切实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评建工作,全院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齐心协力,加强协调和配合,确保评建各项目标的实现,坚决杜绝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对由此而耽误和影响评估工作进程及学院形象的部门和个人,学院将给予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监督检查组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检查,保证评建工作顺利进行。

2022年度黄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第7篇

教学测评工作方案

根据省人社厅、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工作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湘教发[2014]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邵阳学院高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教学测评委员会。主任:曾阳素

成员:向文江

王放银

阳质斌

李新社

唐 杰

曾殷志

谌晓芹 教学测评委员会负责制订教学测评工作方案,并按照教学测评工作方案对申报对象进行教学测评,测评结果排序公示。

教学测评委员会办公室设教务处。

二、合格条件

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职务,其任现职以来教育教学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报教授 1.教育教学能力

(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把握学科价值和学科文化,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2)在本专业内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系统地开设过2门课程;(3)任教以来具有从事班主任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经历;

(4)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成才。

2.教学时量

(1)近5年,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

程,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破格申报人员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

(2)国内外访学、脱产学习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脱产期间、援藏援疆期间,休产假、因公致伤一年之内,或因病半年之内的可按照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量计算;

(3)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课堂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的三分之一。

3.教学效果

近5年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每学年年度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教学效果测评按照《邵阳学院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实施办法》(邵院政[2009]12号)执行。

申报对象近5年内至少应有1次学校教学督导评价,原则上要求每个学年度都要有学生评价,缺项取消参评资格。

4.教学改革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二)申报副教授 1.教育教学能力

(1)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或学科方法,把握学科价值和学科文化,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2)在本专业内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课程;(3)任教以来具有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或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等工作经历;

(4)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开展学术、时事讲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开拓视野,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2.教学时量

(1)近5年,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破格申报人员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获得博士学位者,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

(2)国内外访学、脱产学习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脱产期间、援藏援疆期间,休产假、因公致伤一年之内,或因病半年之内的可按照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量计算;

(3)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双肩挑”人员或专业技术岗位从事院(系、部)管理工作的人员,年均完成课堂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教师年均课堂教学时量200学时的三分之一。

3.教学效果

近5年所任教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每学年年度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教学效果测评按照《邵阳学院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实施办法》(邵院政[2009]12号)执行。

申报对象近5年内至少应有1次学校教学督导评价,原则上要求每个学年度都要有学生评价,缺项取消参评资格。

4.教学改革

任现职以来,在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课程形式、内容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三)申报高级实验师

1.教育教学能力(实验工作能力)

(1)具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实验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在实验岗位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系统地开设过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实习(实训)指导课程,或在实验室系统地辅助实验教学;

(3)结合专业、岗位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技能,以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方向。

2.教学时量(工作时量)

(1)近5年,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或指导1门本专业的实验或指导课程,或系统地在实验室辅助工作,且满足连续五年年均教学时量(含实验、实习、实训等工作时量)200学时以上;破格申报人员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获得博士学位者,满足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时量200学时以上;

(2)国内外访学、脱产学习培训、在职攻读学位脱产期间、援藏援疆期间,休产假、因公致伤一年之内,或因病半年之内的可按照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量计算;

(3)“双肩挑”人员,年均完成教学时量不得少于专任实验教师年均教学时量200学时的三分之一。

3.教学效果(含实验教学或辅助实验教学效果)

近5年所承担实验教学或辅助实验教学评价结果均应合格,优良率应在80%以上,每学年年度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和督导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教学效果测评按照《邵阳学院教师课程教学考核实施办法》(邵院政[2009]12号)执行。

申报对象近5年内至少应有1次学校教学督导评价,原则上要求每个学年度都要有学生评价,缺项取消参评资格。

4.教学改革(含实验改革)

任现职以来,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改进方面,或在引进的技术和 4

设备的使用、改造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或在组织实验工作和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三、测评标准

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职务人员教学测评标准如下。1.近5年(2009年下学期至2014年上学期),课堂教学时量年均每超40学时计1分,以学校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计划课时量为准。

2.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达到优秀等级每次计1分;

3.主持或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仅限集体项目,个人教改项目已在科技处另计)、实验室(实习实训室)建设等。主持国家级计25分,省(部)级计10分,市(厅)级计5分;参与国家级取前五名,第二名至第六名依次计8、7、6、5、4分,省(部)级取前三名,第二名至第四名依次计4、3、2分,市(厅)级取第二名计1分;

4.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第一名计25分,有效名次计10分,一等奖第一名计15分,有效名次计8分,二等奖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4分;省(部)级一等奖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3分,二等奖取前5名,第一名计6分,其他计2分,三等奖取前3名,第一名计3分,其他计1分;市(厅)级一等奖第一名计2分;

5.“双师型”素质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证书);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并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双师型”素质教师计4分。

6.指导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竞赛、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社会实践(调查)获国家级一等奖表彰奖励第一名计10分,有效名次计5分,二等奖第一名计6分,有效名次计3分,三等奖第一名计4分,有效名次计2分;省(部)级一等奖表彰奖励第一名计5分,有效名次计3分,二等奖第一名计3分,有效名次计1分,三等奖第一名计1分;市(厅)级一等奖表彰奖励第一名计3分;国际比赛获奖按国家级一等奖计分。

其中体育类学科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体育运动竞赛(含世界运动会、项目锦标赛、项目冠军赛、大学生综合或单项比赛),获得团体前8 名的项目教练员且排名前5 名或取得个人前8名项目的教练员且排名前2名计10分;全国体育运动竞赛(含全运会、项目锦标赛、项目冠军赛、大学生综合或单项比赛),获得团体前6名的项目教练员且排名前3名或取得个人前6名项目的教练员且排名第1计7分;省级体育运动竞赛(含省运会、项目锦标赛、项目冠军赛、大学生综合或单项比赛),获得团体前3名的项目教练员且排名前2名或取得个人前3名项目的教练员且排名第1计5分。

带队教练的身份认定以相应比赛的秩序册和成绩册为准;大学生运动会包括各单项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正式竞赛;每项赛事每年度不累加计分,只计算该项赛事该年度的最高名次分;田径等项目的单项竞赛名次获得者与其教练身份难以在秩序册反映的,则取该学校该项目比赛的n个最好有效单项名次分,累加后除以n个教练员人数,即取平均分;同一比赛的单项有效名次取最高名次计分不累加计分;各级邀请赛和对抗赛等公益性质或商业性质比赛不在统计之列。

7.教案评分:系统地为本(专)科及以上学生讲授1门本专业课程的原始教案(申报高级实验师人员须提供原始实验报告)。考察了解教师在授 6

课内容、方法、技能等方面掌握程度,并给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应计分为8分、5分、3分、0分;

8.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评选获得荣誉称号。国家级计6分,省(部)级计3分,市(厅)级计2分。

教育教学所含各项可累加计分,满分为100分。

四、测评程序

1.材料报送。申报对象根据上述测评标准如实填写《学科组加分条件量化积分表》中的“教育教学”栏目相关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

2.材料审核。

教务处负责教学时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学成果奖、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和教学技能竞赛等材料的审核。

教学质量监控处负责教学效果、教案评分等材料的审核。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负责学科建设材料的审核。

学工处负责班主任工作等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量等材料的审核。

招生就业处负责就业指导课教学时量等材料的审核。

人事处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年度考核、国内外访学等证明材料的审核。

科技处负责学术、时事讲座等材料的审核。团委负责社会实践、挑战杯竞赛材料的审核。思政部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量等材料的审核。审核材料必须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教学测评。申报对象将《学科组加分条件量化积分表》和经审核的

支撑材料一并报送学校教学测评委员会。学校教学测评委员会按照教学测评标准,根据申报对象报送的《学科组加分条件量化积分表》和相关支撑材料对资格审查合格人员开展教学测评。

4.结果公示。测评结果及排序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五、测评结果的应用

测评结果用于申报对象申报相应职称的综合考评。

邵阳学院

上一篇:童年趣事初中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暖春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