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实验教学设计

2024-07-08

推和拉实验教学设计(精选4篇)

推和拉实验教学设计 第1篇

《推和拉》教学反思

牛蕙莉

为了使课堂真正为全体学生服务,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我将《推和拉》一课进行了两次设计,从两次设计中使我感受到不同的设计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是不同的,同时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

设计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在上课用键盘打字时,如何拿出键盘?(拉)如何放回去?(推)开抽屉时如何打开?(拉)如何关上?(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推和拉”

3、(演示文稿)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找一找图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哪些地方用到了拉?物体受到了推和拉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出示注射器)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推和拉?谁想来做个小医生?仔细体会推和拉的感觉。

5、请两位同学谈谈感受。

6、小结: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使我们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物体受到推、拉之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感受推和拉。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都来感受推和拉这两种力,怎么样?

2、(演示文稿2)请同学们看图:他们在做什么活动?这些活动该怎么做?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3、谁愿意边做边说?

4、请同学们记住我们刚才说的这几点,开始活动吧!

5、现在小组交流一下:游戏时你的手臂有什么感觉?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

6、引导:我们在做推手掌和拉手臂游戏时,用力的方向一样吗?这说明力有什么?你战胜了对方,对方输给了你,说明你的力气怎么样?这又说明了什么?

7、你还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推和拉的例子吗?

三、纸蝙蝠。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蝙蝠,同学们想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纸蝙蝠吧!

2、(演示文稿3)这里有一个纸蝙蝠的制作图,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么做的?

3、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你的纸蝙蝠,并为它做一下简单的装饰。

4、同学们的纸蝙蝠做好了吗?下面就用我们今天学过的这两种力玩一玩,看看有什么现象?

5、为什么会这样?联系今天学到的知识想想应该怎么解释?

四、拓展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都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而且也知道了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课上没时间进行了,体育锻炼课我们再一起来玩好吗?

五、作业布置:

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用到的推和拉的事例。设计二:

一、导入:

1、播放“推、拉键盘”的片段并提问:在刚才的片段中他们都做了哪些动作?从而引出“推和拉”的课题。

2、播放书中的图片,(将图片做成可移动的形式)提问:图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推?哪些物体用到了拉?物体受到推、拉之后会怎么样?

3、“给水果宝宝打针”,体验推和拉都是力。

4、师生小结:推和拉都是力,都可以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与上次设计不同,导入中我将问题换成了播放动作片段,并且让书中的图片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能够动起来,注射器也变成了给“水果宝宝”打针,这一切都比原来的设计生动、有趣,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二、感受推和拉

1、出示游戏图片(推手掌、拉手臂),找学生演示。

2、学生边看演示边想注意的问题。

3、播放小鼠标的提示及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活动。(活动前事先分好活动小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感受。

(此环节设计较上次相比,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看图、自己演示;让学生在演示中自己了解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自己谈感受。一切活动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纸蝙蝠:

1、演示纸蝙蝠的制作方法。

2、找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制作。

3、学生动手制作并装饰纸蝙蝠。

4、用今天学过的两种力玩一玩自己做的纸蝙蝠。

5、汇报、交流玩纸蝙蝠的感受。

6、列举推和拉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此环节与上次相比,增加了学生讲解、演示纸蝙蝠的制作方法,这样就使没有看明白图片的学生也学会了制作方法,做起来得心应手。将列举推和拉应用的例子放在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多了解了推和拉之后能够举出更多的例子。)

四、拓展活动: 投沙包:课下完成。

(将活动放到课下即有充足的时间,又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五、布置作业:

留心我们身边应用推和拉的例子。(将科学课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次教学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获取知识,如:引入图、推和拉的游戏等,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厚,尤其是给“水果宝宝打针”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但从同学们失望的眼神中我体会到:这个环节的设计虽然很成功,却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如果给每个人一次尝试的机会,我想他们的主动性会发挥得更好,记忆得也会更深刻。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需要经过不断的推敲、反复的修改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每个设计只有在反反复复的修改后才会收到好的效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不是一节、两节课所能完成的,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完善起来的。

推和拉实验教学设计 第2篇

这节课中种子发芽实验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进一步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这两课意在通过“种子发芽实验”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交流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装置――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四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有目的地对材料进行组合,从而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本着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种子发芽主要具备水、温度、空气三个条件。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目的就是将我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在学生进行设计实验之前,先引导他们仔细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怎样控制好条件等,然后讨论制定好实验计划,再组织准备塑料杯2个并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绿豆6粒、纸巾2块,实验的步骤按书上要求进行,分别提醒怎样控制好水、温度、光照。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计划,每个同学回家实验并做好记录我请个别同学向全班讲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关数据以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就把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老师做归纳性总结。学生的实验数据基本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有的甚至是非常接近,这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事。

推和拉初备复备说课教学反思 第3篇

高海石

教材分析:

本课为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和拉》一课是重点。本课围绕推和拉这两个比较常见的动作,从观察、体验、制作等方面进行教学,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是自然界非生物体运动的最根本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推和拉。

2、按制作方法做纸蝙蝠,体会推力和拉力。情感态度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体验和学习,能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力或拉力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说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方向和结果有不同。教学重点:认识并感受推和拉

教学难点:用自己语言描述对推和拉的认识和体会。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正方形的纸、小剪刀。教师准备:纸蝙蝠。教学过程:

一、折纸蝙蝠,初步认识推和拉。

1、做纸蝙蝠 出示纸蝙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2页。看一看,想一想它是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

请学生说制作方法,教师总结制作步骤和方法。

要求:制作完成后,举起蝙蝠玩一玩,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现了什么原理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

2、玩纸蝙蝠

学生分组制作并装饰作品 展示自己制作的纸蝙蝠,玩一玩。

二、引出课题《推和拉》 认识推和拉的性质。

让学生说一说当用一只手握住纸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认识一下“推和拉”。请大家翻开书P30,看书上这幅图,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1、学生看图,班内交流。

2、教师:受到推力或拉力的物体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

小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三、感受推和拉。

1、对抗游戏

边说“对抗游戏”规则,边演示。

提醒学生游戏当中一定要注意体会你的手臂有什么感受。

学生带这问题一边游戏一边体会、感受在推和拉的作用下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样做?

出示活动规则,分组活动注意事项。

2、交流体会。

活动结束,学生汇报交流。

①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 ②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们都是力,而且有大小和方向。

四、联系生活

讨论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了推和拉的例子?

小结: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着推和拉。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们都是力,而且有大小和方向。

五、拓展及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做一做课本第32页中的游戏:“看谁得的分数多”。继续体会力在生活运用中的乐趣。

《推和拉》教学设计(复备)

高海石

探究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其他目标:

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重点: “感受推和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教学步骤:

一、引言:同学们好!每到夏天的时候,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我们会把教室的窗户打开,放学的时候再关上,不知道你们是否留心自己当时是怎么做得,下面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谁来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做的?

生:老师用手先把窗户往后拉——打开窗户,然后往前推——关上了窗户。师:对,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用到了推和拉,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推和拉来完成的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

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师:谁来先说说做这些事情哪些是需要推的?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需要推。师:那哪些是需要拉的呢?

生:放风筝、提线偶、升国旗都需要拉。

师:这些物体像国旗、风筝、篱笆门等,它们受到推或拉后,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割草机割草了,篱笆打开了;国旗升上去了,风筝飞上天了„„ 师:你能一句话把它们的变化都概括出来吗? 生:它们都是(运动状态)变了

师:所以说推或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推和拉为什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

生:推割草机的时候使草机往前走,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拉风筝线时,拖着风筝跟着自己飞„„

师:对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所以说推和拉都是力。

二、感受推和拉 师: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两个小游戏一起感受一下推和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游戏规则:

活动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个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出示推手游戏和拉手游戏的示意图)师(游戏细则):

(1)在做推手游戏时,两人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2)两个游戏都是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当裁判,三个人轮流交替进行。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4)游戏中注意安全不要弄伤对方。师:谁来说说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 生:手臂酸、麻、痛„„

师:在推手游戏中你是怎样战胜对方的?有什么诀窍没有?

生: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的脚移动位置,要想战胜对方,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劲蹬地。

生: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师:在拉手游戏中你是怎样战胜对方的?有没有诀窍?

生:在游戏时两个人同时用力把对方拉向自己的一边,力气大的能使对方的脚移动位置。生:要想战胜对方还是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劲蹬地;同时身体向后倾倒使对方不容易拉动自己。

生:在拉对方时把他往边上拉也容易让他的脚移动位置。师:通过这两个小游戏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通过这两个小游戏我感受到了使用推和拉这两种力时,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决定游戏的胜负,可见在用力时我们要注意力大小的方向,以便更好的做事。

师:那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谁列举的例子多。生:打开抽屉需要向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向里推;拉开冰箱门;拉灯;拉窗帘;拉落水儿童;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赛;推铅球;引体向上;按图钉;拔钉子等。

三、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要用推和拉的来完成的事,大家看老师拿的这个纸蝙蝠,用推和拉就能让它飞起来,想不想玩?

生:想!!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纸蝙蝠,用推和拉让它飞起来。活动目标:

1、能照图制作纸蝙蝠。

2、能够让纸蝙蝠动起来,从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制作纸蝙蝠的重要过程。实验过程:(出示纸蝙蝠的制做过程)

1、(1)拿出你们的学具,将一张正方形纸形折成一个三角形。(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6)大家可以用彩笔把自己的蝙蝠装扮的漂亮一点。(7)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剪刀的使用,不要被伤到。

2、师:制作完后,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师: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制作的纸蝙蝠,边展示边为大家讲解一下有什么现象,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小结:通过这么多的推和拉的实例,你对推和拉有了新的认识了吗?在你以后的生活中用到推和拉时,你是否会更好地利用这两种力来实现你的目标,你能用推和拉制作其它工艺品吗?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作品的笔录收好,下面我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课间活动时做一个比赛,题目是“看谁得分多”,在游戏中体会力有大小和方向。老师说一下活动准备。

1、建议课下分组进行,每组4-5人,活动时间20分钟。

2、活动规则:(1)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轻重、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投进某一个自选的圆圈内,根据圆圈内的分值而得分。

(2)投到圈外不得分。

(3)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轮流进行或同时进行。(4)每组设计制作一份活动记分表。姓 名

活动得分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3、活动材料:沙包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

4、先用粉笔画一条直线,在离直线2米、3米、4米、5米处,分别画上若干个小圈,根据圈的远近确定由大到小的分值,并写在圈内。活动时可以轮流进行,或有一人为裁判,其他同学同时进行。

5、交流评价,讨论怎样才能把沙包投到理想的们置。比一比谁的分多。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用到用力大小、方向、沙包所处位置的远近等术语,引导学生体验到物体施加力的大小、方向,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落点会不同。

《推和拉》教学反思

高海石

教学四年级上册《推和拉》一课,为了避免以前“机械地使用教材,照本宣科”,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打开学生的思维,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1.以纸蝙蝠导入,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在“让小蝙蝠动起来”的活动中,引发学生对“推和拉”的研究兴趣。

导入新课时,我用飞动的纸蝙蝠的可爱形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学习,探究出制作方法,再通过“让小蝙蝠动起来”的体验,使学生认识推和拉,激发他们浓浓的研究兴趣。

2.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推和拉的现象,理解推和拉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以及推和拉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推和拉的现象,理解推和拉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感受推和拉。

先让学生进行教材中“推手掌”和“拉手臂”的运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感受推和拉.在充分动手活动后,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发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最后再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推和拉的不同。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刻理解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更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只有用教材进行创造,才能使我们的科学课精彩纷呈。

《推和拉》说课稿

高海石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力与运动》的第一课,《推和拉》。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学内容:

本课是《力与运动》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从观察、体验、制作等方面,设计了3个活动。首先通过我的演示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入课题推和拉。其次,活动1“感受推和拉”,是通过体验、交流和讨论等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推和拉这两种力的方向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活动2“纸蝙蝠”,是通过小制作帮助学生体会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最后拓展活动“看谁得的分数多”,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有大小和方向,在游戏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推和拉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两个动作,但其中隐含的科学道理学生却很少去思考。教材首先提供了一组活动图片,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逐步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随后引导学生做推和拉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教学“纸蝙蝠”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好制作所用的材料,并做好必要的演示,制作完成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复推和拉纸蝙蝠的翅膀,认真观察、思考,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教学重点:感受推和拉。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策略: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推和拉教案 第4篇

1.以纸蝙蝠导入,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在“让小蝙蝠动起来”的活动中,引发学生对“推和拉”的研究兴趣。

导入新课时,我用飞动的纸蝙蝠的可爱形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学习,探究出制作方法,再通过“让小蝙蝠动起来”的体验,使学生认识推和拉,激发他们浓浓的研究兴趣。

2.运用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推和拉的现象,理解推和拉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以及推和拉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寻找生活中推和拉的现象,理解推和拉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不同的方法感受推和拉。

先让学生进行教材中“推手掌”和“拉手臂”的运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感受推和拉.在充分动手活动后,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发现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最后再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推和拉的不同。

上一篇:2023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同窗同学毕业季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