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2024-09-13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精选8篇)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第1篇

摘要:本文深入细致的分析了狄更斯《远大前程》一文中的主要人物皮普的生活经历与心路历程,揭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展现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狄更斯远大前程皮普人物性格

《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艺术生涯后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小说描述了一个名为皮普的孤儿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发展历程,艺术的揭示了这位孤儿从对幸福生活的期望到幻想破灭的整个过程。在这本书中“,远大前程”是一句反话,并不是真的指孤儿皮普有什么远大的前程,而恰恰是指的一种“幻灭”,一种幻想的幻灭。但如果读者只是把本书理解成一本描写孤儿幻想破灭的书,那就误解也低估了作者的本意,作者是要在对孤儿皮普的描述中展现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主人公皮普自幼就失去了父母,作者在小说的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这样叙述着主人公的身世“:我说皮利普是我父亲的姓,那是有根据的,因为我父亲的墓碑上刻着他的姓,而且我姐姐也这么说。我姐姐嫁给了铁匠乔·葛奇里,现在是葛奇里夫人了。至于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父亲和母亲,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两位的照片。”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自幼由嫁给铁匠的姐姐抚养长大的孤儿,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获得什么太好的教育的。教育的缺失和家境的情况使得幼年的皮普把姐夫当做理想的奋斗目标。而事实上,在这个由姐姐掌握大权的家里,姐夫也是唯一可以“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的人。而“一手”抚养他长大的姐姐呢“,我的姐姐乔·葛奇里夫人比我要年长二十多岁。她一直说我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因此在左邻右舍享有很大名气,倍受夸奖。从小我就想了解这里的“一手”究竟是什么含义。我所知道的她的手,是结实笨重而又冷酷严厉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把她的巴掌打在她丈夫的身上,当然也喜欢打在我的身上。我想乔·葛奇里和我就是这样由她一手带大的吧。”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但即使在这样充满了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皮普依然保持着天真、质朴的性格,文中作者还特意用一段对吃面包的描述来展示皮普的天真可爱“:在吃晚餐时,我们有个习惯,要比较一下吃面包的速度,不时地悄悄拿起所啃的面包比一下,并且相互会心地表示赞美。这样,我们啃面包就越啃越有劲。”幼年的皮普也是善良的,这一点即使是在面对逃犯时也未曾改变,也正是这种善良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哈维莎姆小姐的出现,彻底改

变了皮普一生的命运。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的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狄更斯认为,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成不同的人。当然,我们知道,内因才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皮普如果不是一个天真、质朴的少年,而是一个成熟、倔强的少年,也许这个故事就不会是这样一个结局了。对一个一心想要“报复男人”的哈维莎姆小姐来说,皮普是一个绝佳的工具和发泄对象。让年轻漂亮的养女埃斯特拉去主动接近皮普,却又不断的嘲笑皮普,哈维莎姆的计划是成功的。年轻的皮普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哈维莎姆小姐和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对爱斯特拉的倾慕使皮普开始厌恶自己“那双粗糙的手和那双笨头笨脑的皮靴”,用皮普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现在对这些东西很是瞧不起了,这些东西过去没有烦恼过我,现在却使我烦恼了。它们确是些粗俗不堪的东西。”也开始埋怨起一直“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的“伙计”“我决定回家去问问乔,为什么他总是告诉我那些牌叫做贾克,而实际上应该是奈夫。我想,如果当年乔的教养高一些,我也不至于落到这地步。”应该说,作为一个孩子,在虚荣面前有些抱怨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也符合人性。于此同时,从这里开始我们也以看到,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比之以往更加细腻、真实,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更加坚决、彻底。与其前期的人物形象相比,皮普的形象更加丰富逼真,这是作者摆脱了人物单一性和确定性的一种表现。也使得皮普这个人物更接近现实,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形。在皮普的身上,我们看不到狄更斯早期作品中那种脸谱化的描写,看不到作者直接定义的人物性格,而是一个有其自身言行举止,内心活动的崭新的形象。对皮普的是非要由读者自己来判断、评价。皮普是真实的,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那种对虚荣的爱慕情结开始萌动,那种摆脱现状的想法开始不可遏制的出现,并很快的开始实施“一两天后的一个早晨,我醒来时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要使自己走向不平凡,最为上策的办法是去找毕蒂,学会她所知道的一切东西为自己所用。”从这一刻开始,皮普开始了他的奋斗历程。从这一刻开始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第2篇

1,Pip’s Character Pip’s immature, romantic idealism and his kind in nature are the two most marked characteristic.On the one hand, Pip fell in love with Estella at the first sight, but he could not marry her because of his inferior status.From that on, he had a deep desire to raise his social status, got a better education and to became a gentleman.One day, Pip was told to get a great fortune and had a opportunity to be a gentleman.Without hesitation, he went to London to realize his great expectations.It is also easy to tell that Pip has a little greedy and desire to vanity.Then Pip changed extravagant and was ashamed of his friends even his family.However , on the other hand, Pip is kind in nature.When he was a little boy he helped an escaped convict.He also helped a good friend Herbert to be a partner in a company abroad with his fortune secretly.2, This title of the novel ,Great Expectations, is critical and ironic.Fate seems to play a trick on Pip.He have it one day and lose it one night.It was the convict, Magwitch, whom he once helped that gave him the large fortune and the great expectation, not Miss Havishame.However, Magwitch was arrested although he tried his best to hide him.At the same time, his beloved girl, Estella, married a bad man.At that time ,he realized his great expectations were bedashed.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第3篇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晚年创作的作品, 成书于1860年至1861年之间。主人公匹普 (Pirrip) , 一个平民社会的少年。物质生活清贫, 在灰暗基调的环境中成长。姐夫乔为人诚笃、宽厚, 匹普心中善良、同情心的“基因”萌发;姐姐的庸俗、势利使他沾染下层社会的陋习, 他对平民生活更加厌恶, 向往跻身上流社会。

作品采用许多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 对比, 隐喻法等。最突出的是用“第一人称”方法回顾、追叙。这个方式表达, 真实、可信、有较强的感染力。[1]作品结构也颇有特色。沿着匹普命运的转变展开, 对“上流社会”的憧憬——意外获得财产——幻想破灭促成他觉醒——善良本性苏醒的道德归复。基本上是“正—反—合”的二元对立达到道德归复的轨迹。

二、匹普性格变化解析

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 是文学评论的重点话题。许多学者就《远大前程》及其主人公匹普做过丰富的阐释和解析。不同时代、类型和层次的受众的感受不相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笔者的一些看法在当前有表达的必要。从当代知识青年的“主观视觉镜头”对文学经典作品的观照与分析。

(1) 匹普童年的际遇与其性格形成

所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具体到匹普这个孤儿, 他所受的责骂、嘲讽多于温暖关切。这使匹普对他的生存环境厌恶。匹普偶遇逃犯马格威契, 出于善良本性, 他从家窃取了肉饼、酒和锉刀。因家贫, 匹普受雇定期到沙堤斯庄园陪伴郝薇香 (Havisham) 小姐消磨时光。这是一个在感情上遭受欺骗、心里扭曲的老处女。把其养女艾斯黛拉 (Estella) 培养成冷漠、高傲的女性, 向社会报复。艾斯黛拉高傲、美丽而又冷漠。对匹普轻慢、冷淡。但她那高雅的举止、漂亮的容貌却令匹普倾倒。这段受雇经历, 加速了匹普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愿望。

(2) “飞来横福”与匹普性格变化

匹普憧憬的远大前程, 似乎“天随人愿”。贾格斯 (Jaggers) 律师为匹普带来了转机。一位神秘人物资助匹普到伦敦上学。匹普进入上流社会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此时的他, 性格中负面因素滋长, 开始冷漠、势利。书中一个片段最突出这种变化。乔来伦敦看他, 竟遭匹普冷遇。乔面对匹普“上流社会”的生活环境, 显得拘谨局促。而匹普为他姐夫举止“不得体”而羞愧懊恼。生活上, 匹普挥霍无度, 以致债务缠身。物质层面, 他似乎使“远大前程”的梦幻得以实现, 但精神世界已发生畸变。

(3) 梦幻的破灭和匹普的道德归复

马格威契 (Magwitch) 归来。匹普得知资助人不是郝薇香小姐, 而是他曾帮助过的逃犯。一系列的巨变接踵而来, 马格威契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财产充公。匹普变得一文不名, 负责累累, 又染疾在床, 遭到情侣埃斯黛拉的拒绝。接连的打击使匹普醒悟。 (他) “宁愿一生中天天在铁匠铺打铁, 也不愿意处在这种情况”[2]匹普一夜之间重新跌入社会下层, 但他却由遭受打击获得了良知苏醒。反映在两方面。其一, 他对使他生活发生戏剧性变化但最后带来灾难的马格威契予以谅解, 表现了他良知未冥灭, 宽厚、善良;其二, 匹普在朋友帮助下远走海外, 最终成为一个商业经营者。

作品情节跌宕, 描述手法新颖, 艺术氛围浓郁。匹普既不具备豪杰的激昂磊落, 也没有卑鄙龌龊。正因如此, 使这部文学名著不仅具有可读性, 更强化了其可信度和艺术感染力。匹普幼年的幼稚和沉湎于幻想正是人的欲望与现实生活冲突的结果。[3]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幸福的人绝不会幻想, 只有一个愿望未满足的人才会, 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 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 它与使人不能满足的现实有关联。”[4]匹普因侥幸挤入上流社会后产生的性格变化, 则是人性弱点的表现。在经历大起大落后, 良知苏醒, 能通过辛勤工作安居乐业则体现了人“良知良能”的内源动力。

三、从现实性解读匹普的心路历程

正如陈晓兰所言“狄更斯的‘文学伦敦’已经成为19世纪‘现实伦敦’的组成部分。”[5]狄更斯想象世界中的伦敦也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后几代人对伦敦的想象和认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狄更斯笔下伦敦的许多事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 只是某些文字描述的意象仍存在于读者的理念中。然而, 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塑造的匹普, 至今读来仍有启迪、警策意义。19世纪的英伦三岛, 制度架构缺失、科技发展低下, 只有部分贵族、土地拥有者、有产者能够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占人口大多数的国民, 还要终生劳碌。那个时代像匹普那样为自己谋划“远大前程”者不在少数。然而, 除了少数天资聪颖且能把握机遇者能确有建树;大多数人面临着梦幻破灭。其中有些人还会如斯汤达笔下的于连或巴尔扎克笔下的拉兹蒂涅一样, 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悲剧结局。匹普“迷途知返”能在晚年彻悟应属幸运者。

阅读古典名著宜从阅读中体味出更多的意蕴。目前我国社会利益分殊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将长期存在。另一个不争得事实, 社会收入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 不同行业、职业从业者的社会声望也发生着变化。声望, 是众多的人对某人社会地位的主观看法……众人的综合评价即为被评价者的声望。[8]近年, 有关社会声望的调查较多。据徐欣欣博士近年的调查, 在69个职业中, 平均得分排名在前10位的职业中, 5种是政府官员。国有大中企业工人和国有小企业工人的声望得分分别排序为第59位和64位。[9]从这个排名折射出公众的心态, 有权有钱重新成为“成功人士”的显著标志。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第4篇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晚年的重要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成书于1860至1861年之间。从认知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远大前程》,我们会发现它还为20世纪初期现代小说的繁荣发展铺垫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给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如唐伟胜所言:“众所周知,我们理解外部世界时有两个普遍的信息来源,一是外部的‘刺激物,二是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或经验(也就是‘图示知识)。”①由此看来,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同时受到了已有经验和外部“刺激物”的双重影响。与此同时,这两种因素对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认知叙事学理论家J. Culpeper借鉴Van Dijk的认知表征模式建立了文学人物的认知模式。该模式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人物图示知识”“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型”“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和“人物阅读控制系统”。其中,“‘人物图示知识指读者已经储存在其长时记忆中的人物认知原型;‘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型指读者对人物‘目标、信仰、特征、情感和社会关系的推断;‘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指读者从文本中推断出来的对人物的结论;‘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指读者在文本中读到的关于人物的表达形式;‘人物阅读控制系统指读者的阅读动机,它决定着读者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以此而获得的认知回报。②在阅读过程中有两个认知过程会同时进行,其一就是“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会同时影响“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型”和“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从而刺激“人物图示知识”。其二则是一个相反的认知过程。本文意在通过运用Culpeper建立的5种认知模式来分析《远大前程》这一教育小说,以此来揭示小说人物和人物之间以及读者在阅读时对人物的认知过程的特点,在这样的认知建构过程中使得读者慢慢享受阅读带来的强烈快感,更甚者是能极力彰显神奇的交流效果。

一、《远大前程》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模式建构

《远大前程》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关系,最为跌宕起伏的则是皮普对马格韦契的认知过程。伴随着他的认知过程,作为局外人的读者在主人公皮普的叙述中见证着故事的发展。当皮普在父母的坟墓前第一次碰见陌生人马格韦契,这位逃犯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喊、狰狞的面容、道道疤痕以及他凶狠的恐吓、威胁让弱不禁风皮普吓得直发抖。在皮普对逃犯的“图示知识”中,逃犯马格韦契就是罪恶、魔鬼的代名词。而皮普的“图示知识”刺激着他的“人物印象情景模式”,使他认为逃犯就是邪恶、恐惧、罪有应得的人物形象。同时,“图示知识”刺激着皮普的“人物命题结论”,让他认为逃犯马格韦契就是个坏人,从逃犯马格韦契对皮普说的话语以及说话语气都可以看出逃犯马格韦契的凶横、残忍(“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这样的认知过程就是皮普对逃犯马格韦契的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而读者在此时也是和皮普一样的,他们也同时在建构自己的认知模式。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少年皮普得到了匿名恩主的慷慨资助,从而得以前往伦敦学习。在资助者暗中的帮助下,皮普摇身一变成了宏都大邑上流社会的绅士,当他做着黄粱美梦时,却得知资助他的人竟然是逃犯马格韦契,马格韦契竟然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来资助皮普,以报答当初皮普的善良援助。此时,皮普开始对逃犯马格韦契的旧的认知模式进行解构,重新建立新的认知模式。以往可怕、罪恶的逃犯变得善良、正直和勇敢,这个时候他把自己以前对罪犯马格韦契认知的“人物印象情景模式”“人物命题的文本基础”和“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这样一来,以前对马格韦契的结论——残暴、凶恶(“命题基础”)代之以新的“命题基础”——正直和善良。所以皮普对马格韦契的认知过程既经历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模式建构过程,又经历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模式建构过程。皮普对马格韦契的叙事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而皮普对马格韦契的两次认知过程也使得这一形式得到了完美升华,进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故事剧情。通过对马格韦契的叙述,皮普最终完成并建立了自己对马格韦契形象的认知模式。由此,读者可以清晰透彻地认识皮普对马格韦契的思维的认知过程,更深刻地体会到叙事的交流和认知作用。另外,这个认知过程的体验使得该小说更加出彩,它不仅来自于故事本身的发展,更使得读者深深的为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性格所吸引。与此同时,这也是该小说能成为久负盛名的教育小说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读者对人物的认知过程以及对人物认知模式建构

(一)读者对人物马格韦契的认知过程以及对其人物形象的认知模式建构

小说第一章就以第一人称叙述逃犯马格韦契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恐吓,对这人的面容、装扮以及那又粗又大的铁镣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另外,作者也是暗暗地通过对当时周围环境的极力渲染,营造一种恐怖、沉闷的氛围,使得读者常常不寒而栗。

“走在沼地上,雾更浓了,迷蒙之中只觉得一切景物都冲着扑过来,而不是我朝着什么目标奔过去。一个做贼心虚的人,遇到这般情景,着实不好受。闸门,堤坝,河岸,都纷纷破雾而出,冲到我面前,还好像毫不客气地向我大声吆喝:‘一个孩子偷了人家的肉馅饼!逮住他!”③

这正是为了罪犯马格韦契的出场而预设的环境,和他凶残可怕的形象不谋而合。事实上,读者对逃犯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模式建立跟皮普对逃犯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模式建立是一样的。在文章开始部分,皮普就像是读者的眼睛,读者在皮普的带领下认识了这位罪犯而进入了这个故事,通过皮普的叙述读者得知了这位罪犯的信息。在阅读小说之前,读者已经形成了对罪犯形象的普遍认知模式。读者认为罪犯就是凶狠残忍的代名词。可是,在阅读了整个小说之后,读者对马格韦契的罪犯形象的认知模式也经历了一次颠覆性的过程,皮普的叙述“表层结构”促使了读者的“人物命题基础”的形成,使他们由最初对马格韦契的憎恶转变成了崇拜、怜悯的心理感受。这样的转变就是由于“人物印象的情景模式”刺激了读者脑海中已有的“图示知识”——罪恶、残酷,由此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图示知识”——正直、勇敢。

在這一认知过程中,读者获得了非常丰富而精彩的认知回报,这样的认知模式建构让读者不仅是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了文本中马格韦契的正直、勇敢和善良的高尚品质,享受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阅读快感,而且也让读者们不得不惊叹赞赏狄更斯杰出的写作技巧和精湛的情感表达。

(二)读者对人物皮普的认知过程以及对其人物形象的认知模式建构

读者对人物皮普的认知同样也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读者本身就对19世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图示知识”,这个生活群体过着清贫、劳累的生活,没有权利,处处都要受到上层阶级的压榨和剥削。在初次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带着这样的思维定势去解析皮普的个人叙述,我们会发现幼小的皮普没有朋友,他是一个孤独、无依无靠、处处遭人鄙视的可怜小孩。

但是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皮普并不是我们所想的一个弱不作声、思想禁锢、甘愿忍受上层阶级欺凌的孤苦无依的小孩子。

我先叮嘱毕蒂务必保守秘密,接着就说:“毕蒂,我真想做个上等人。”

毕蒂回答道:“噢,要是我做你,才不愿意呢!我看做上等人也没有什么意思。”

我郑重其事地说:“毕蒂,我要做上等人,自有我的理由。”④

这时,读者对皮普的认知受到了新的刺激,从而形成了对皮普新的“人物命题的基础”,而通过阅读文本又使读者对皮普形成了各种推断,这个推断刺激读者原有的“图示知识”从而形成了对皮普的认知模式——自私、贪婪和愚蠢。

然而,在故事的最后部分,当皮普得知资助人竟是罪犯马格韦契的时候,经过了内心的煎熬之后他决心原谅马格韦契,并且负责他的安全和护送他离开。最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仿佛回到小时候一样,还是返回原地去和乔生活在一起,重新过上了原来简单的生活。

“我的亲乔,我的好乔,当初我竟一心一意要离开你,对你真太忘恩负义了,现在我仿佛又看见当时的你,你那铁匠的强壮的胳膊掩着泪眼,你那宽阔的胸膛剧烈起伏,你的话音也越来越低,终至话不成声。…我只恳求乔把心放宽些;既然他说,我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那么我说,今后我们也一定是永远是最好的好。”⑤

当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他们又会经历从“人物表达形式的表层结构”到“图示知识”这样的认知过程,而这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最终读者对皮普的认知模式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他依然是一个诚实乖巧的好人。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读者更清楚地感受到了皮普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加享受这样的阅读快感。

从认知叙事的视野下分析可以得知认知叙事学倾向于关注读者对叙事文本的认知过程,这样能使读者更加完美地感受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能使得读者强烈地感受叙事交流效果。正如叙事学理论研究者申丹所言:“认知叙事学是关注作品接受过程的跨学科派别。”⑥本文主要运用J. Culpeper的文学人物认知模式理论来分析《远大前程》中读者对人物、小说中人物对人物的认知模式建构过程。通过对人物的思维特征的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清晰的了解人物形象、性格和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加有利地建立自我的认知,达到强烈的阅读快感。

注 释:

①唐伟胜.认知叙事视野中的人物研究[J].叙事(中国版),2005,(1):174-185.

②Culpeper, Jonathan. A Cognitive Stylistics and Cognition in Text Analysi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253.

③④⑤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8,15,170-172.

⑥申丹.叙事结构与认知过程——认知叙事学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8.

参考文献:

〔1〕艾晓玲.《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57-63.

〔2〕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4.

〔3〕米瑞恒.《远大前程》的叙事艺术[J].河北大学学报,1991,(1):58-62.

〔4〕唐伟胜.论“可然世界”理论及其对“叙事世界”的解释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5-17.

〔5〕唐伟胜.阅读效果还是心理表征?——修辞叙事学与认知叙事学的分歧与联系[J].外国文学评论,2008,(4):35-44.

〔6〕尚必武,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13-21.

〔7〕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55-117.

〔9〕申丹.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视角上的差异[J].外国文学研究,1996,(2):14-23.

〔10〕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41-47.

〔11〕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外国文学,2005,(5):47-54.

〔12〕温海涤,张琦.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人物性格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4-46.

〔13〕张万敏.认知叙事学的引进与文学研究的新拓展[J].思想战线,2011,(3):137-138.

〔14〕赵炎秋.论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中的二元对立原则[J].邵阳师专学报,1995,(3):35-40.

〔15〕Charles Dickens, Epilogue of Great expectations[M].Toronton: Bantam Books, 1981.

〔16〕John Lucas, Great Expectations: Versions of Selfhood, Charles Dickens: The Major Novels. Harmondsworth: Penguin Group, 1992.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第5篇

前言: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年一1870年),是19世纪最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的父亲因债务问题入狱,为补贴家用,狄更斯只有去当鞋童工。但是他不想放弃成为作家这个梦想。于是,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先从记者做起,之后成为了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有类似的体现。)狄更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写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底层人民过着苦难生活,亦反映了当时伦敦上层社会奢靡的生活习气。《远大前程》是狄更斯创作后期的最主要的作品之一,他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最著名的《双城记》等优秀作品。

《远大前程》描述的是一个名叫皮普的孤儿幻想破灭的悲剧。皮普本来是一个善良、纯朴、拥有理想的乡村青年。可是,当他遇到埃斯黛拉后,心中虚荣的种子开始萌芽,他立志步入上流社会,成为一名所谓的绅士,就是为了与埃斯黛拉相互般配。突然有一天,他将得到一位匿名人士的一大笔财产资助,自己的人生即将彻底改变,怀揣多年的远大理想也终于就要实现了。在来到伦敦之后,他追求奢华的生活,挥金如土,结果债务累累。几个月未见的姐夫——乔前来探望,他竟然产生了嫌弃之情,枉费姐夫从小对他的一片关心。就在此时,那个资助者为了见见自己“培养的绅士”,悄悄来到伦敦,但作为逃犯的身份被揭穿了。皮普知道后,感到非常震惊、甚至心生厌恶。可是,随着逃犯的去世,他的理想生活成为了幻影。后来,失去了这一切的皮普生了一场大病,好心的乔不但悉心照顾,还替他还清了债务。最终,还是回到了乔身边,感觉从未离开过。他终于领悟到所谓的远大前程就是吹弹可破的泡沫,对他来说,牢不可破的是拥有真诚的朋友和平凡的生活。小说从三个个阶段清晰展现了皮普的成长,由善良纯朴到爱慕虚荣,甚至贪恋浮华的生活,经历磨难后回归自我。最终逃不过命运的轮回,回到原本朴实的生活中。通过对皮普成长历程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同时,也揭露了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生活中,金钱关系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罪恶。

一、对不同时期皮普的性格分析

1、童年时期的皮普(关键词:忍辱负重、善良纯真、好问)

主人公皮普从小失去父母,狄更斯在小说的开始用第一人称介绍到:“至于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父亲和母亲,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两位的照片(其实在他们的时代还不知道什么是照片呢)。”并且,皮普是由姐姐带大的,而他的姐夫是个铁匠,在以前那个时代里,这种家庭背景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童年的皮普只有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铁匠,如同姐夫一样。其实,姐夫乔是家里唯一一个可以交心的人,因为与善良温和的乔相比,姐姐乔·葛奇里夫人正好相反,她是一位脾气暴躁的女人。文中描述到:“我的姐姐乔·葛奇里夫人比我要年长二十多岁。她一直说我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因此在左邻右舍享有很大名气,倍受夸奖。从小我就想了解这里的‘一手’究竟是什么含义。我所知道的她的手,是结实笨重而又冷酷严厉的,因为她特别喜欢把她的巴掌打在她丈夫的身上,当然也喜欢打在我的身上。我想乔·葛奇里和我就是这样由她一手带大的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平日里,掌握家里大权的姐姐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姐夫乔与皮普,他们二人算是相依为命。

童年的皮普非常好问,求知欲强。“‘你这小鬼真讨厌,’我姐姐从针线活上抬起面孔,对我皱起眉头,说,‘没完没了地问。问多必失,问题问多了难免要受骗。’” 问到姐姐不耐烦,还是继续问。只要他想知道,便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皮普是个善良纯真的孩子。他在墓地看望从未谋面的父母及兄弟时,遇上一名逃犯。本来可以告知姐姐姐夫或警察,但是他选择帮助这名逃犯,冒着被姐姐狠揍一顿的危险,不仅偷取面包,还将家中的肉食、酒食偷去给逃犯。文中对偷食物与锉刀时,皮普心理活动的描写明显展现了他的纯真:“对于怀有犯罪感的我来说,这种情形是令人讨厌的。看那一扇扇闸门、一道道水坝和河岸都突然地冲破了濛濛雾气出现在我面前,仿佛都在清清楚楚、直截了当地喊叫着:‘有一个孩子偷了人家的猪肉馅饼!捉住他!’牛儿也忽然在我面前显现出来,睁着它们的大眼睛,鼻孔中喷出团团白气,似乎也在对我说:‘喂,你这个小贼!’一头颈项上长着一圈白毛的黑牛用一双圆眼死死地盯住我,好像一名牧师,试图唤起我良心上的自责。然后,它又转动起那只愚钝粗鲁的大头,那个架势肯定是在责备我。我走过去时不禁用带着哽咽的声音对它说:‘牛先生,我完全是身不由己!我偷猪肉馅饼不是为了自己!’它听了我的解释才低下了头,从鼻孔中喷射出一圈雾气,抬起后腿踢了一下,又一甩它的尾巴,向别处走去。”幼年的皮普既善良质朴,又非常天真可爱,这正是与改变后的他的明显对照。

2、遇到哈薇什后的皮普(关键词:消极、虚荣)

哈薇什小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皮普的命运。在这里查尔斯·狄更斯运用他的哲学思想之环境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当然,内因才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皮普的善良、纯真造就了他之后的命运。在婚礼前被抛弃的被哈薇什小姐,心存复仇之情已久,便让自己美丽的养女艾斯黛拉主动接近皮普,在他对她心动之后,又不断让他难堪。就这样,皮普如同一只马戏团里的猴子,被她们耍的团团转。由于对艾斯黛拉的爱慕,加上她的嘲笑,皮普渐渐对出生粗俗、笨头笨脑的自己心生厌恶,文中说到:“我现在对这些东西很是瞧不起了,这些东西过去没有烦恼过我,现在却使我烦恼了。它们确是些粗俗不堪的东西。”最终,皮普还是渐渐地露出了虚荣的尾巴:“我决定回家去问问乔,为什么他总是告诉我那些牌叫做贾克,而实际上应该是奈夫。我想,如果当年乔的教养高一些,我也不至于落到这地步。”这只是命运改变的开始。

在往后的日子里,与哈薇什小姐计划地一样,皮普越来越喜欢艾斯黛拉。甚至,产生了为了她而成为一位上流社会的人的想法,皮普说到:“‘毕蒂’,我先叫她保守秘密,然后才说道,‘我想做一个上流社会的人。’”“我非常认真地对她说:‘毕蒂,我想成为一个上流社会的人是有特别理由的。’”“这话是郝维仙小姐家一位美丽的年轻小姐说的。她生得比我见到过的任何姑娘都漂亮,我是太崇拜她了。我之所以要做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就是为了她。”从这一刻开始,爱慕与虚荣之情在心中作怪,即使如此,他还是保持着纯真善良的品性。同时,皮普的新人生旅程也即将开始。

3、去往伦敦后的皮普(关键词:庸俗浮华、爱慕虚荣)贾格斯律师出现后,皮普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的欲望变为现实。告别姐夫和比蒂到达伦敦后,皮普获得一笔可观的财产,并且接受了绅士培训课程的学习。忽然之间过上“上层社会”生活的皮普,无法自我约束,花钱如流水。并且,再次遇见艾斯黛拉之后,为了取得芳心,不惜挥金进入她的社会圈子。也就在这期间,皮普的性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入“上层社会”,不但没有学会“高学识”,反而学会了富人子弟过着的奢靡生活。“我慢慢地习惯了继承遗产的事实,也于不知不觉之中开始注意遗产对我个人的影响,以及对我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在花钱方面从不计算,有多少花多少。”“ 我贪图安逸享乐,由小乐而到大乐,这是必经之路,最后弄得一身债务。”因此,我们可以说,是皮普自身的问题,才会断送前程。

来伦敦后,皮普一点没有想念家乡的意思,连封家信都没写过。直到姐夫乔前来探望,他竟然露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架势,并且不再像以前那般亲密,不停地用客套用语称呼对方。姐夫乔用家乡礼仪对待他时,竟嫌弃厌恶,想尽快离开这个令人作呕的乡下人。不难看出,皮普完全不是以前那个善良纯真的少年了。他已经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改变,变成了一位庸俗浮华、爱慕虚荣的“所谓的绅士”。

4、获悉真相后的皮普(关键词:耻辱感、本性回归)

“我对这个人的厌恶,对这个人的恐惧,只想赶忙躲开这个人的反感,即使他是一头凶猛的野兽,也至多不过如此了。”这是皮普知道真相后的反应。皮普内心的耻辱感、痛苦感无法言喻,一直以为自己得到的一切是从哈薇什小姐那里,经过努力得来的。原来自己这么多财富的来源,竟是来自一位自己曾经在教堂墓地里救下的犯人。这段日子奢华的生活,竟是一位逃犯努力打拼而创造出来的。而且这名逃犯正被通缉,皮普得到的是“不义之财”。最终,由于这笔不义之财,还是没躲过牢狱之灾。所有的一切都已化为乌有,美好的幻影终于破灭。直到在善良的姐夫乔的帮助下,皮普走出困境,最后还是过着俭朴的乡村生活。

二、其他人物对皮普的影响

1、乔的影响 《远大前程》中的皮普自幼失去父母,只有一个善良温和的铁匠姐夫乔可以去依靠。在皮普姐姐和舅舅的欺凌下,是乔尽给予保护。姐夫乔过着“泥菩萨过江”的生活,即使如此,他还是给予了皮普如同生父般的关心,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皮普慢慢地学会了关心他人。在姐夫乔善良温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的影响下,皮普也拥有并保持着可贵的纯真善良(从皮普对待逃犯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姐姐对皮普的最大影响就是——形成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这也造成了与哈薇什小姐相遇后,皮普被哈薇什小姐与艾斯黛拉玩弄于鼓掌之间)。

当然,人无完人。乔作为一个乡村铁匠出身,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也不能带给皮普较高水平的教育。无法满足皮普的求知欲,加上后来哈薇什小姐与艾斯黛拉对皮普的嘲笑讥讽,皮普内心的欲望越发强烈。终于,有机会去往伦敦接受绅士教育,姐夫乔也全力支持。只要对皮普的未来有帮助,姐夫乔便会尽力支持。即使,在皮普被上层社会的生活蒙蔽了双眼之后,乔依然站在皮普这边。并且,当皮普入狱、欠债时,姐夫乔也尽心尽力帮他还清债务。乔的所作所为也正是皮普本性回归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麦格韦契的影响 马格韦契是个逃犯,他与皮普的初次见面是在皮普童年时期,皮普帮助他脱离饥寒交迫的境地。再一次相遇——一直以为自己的一切来自哈薇什小姐的皮普在伦敦过上奢侈的生活后,某天夜里,马格韦契来访才终于真相大白。后来,皮普才知道这么多年马格韦契逃亡国外,辛勤劳作,赚取一大笔钱后,请求贾格思律师以匿名身份将财产赠给皮普,他的目的是就是要皮普进入上层社会成为“上等人”。然而就是,这些财产将皮普内心的欲望放大,造成皮普性格的转变。奢靡的上等社会的生活将皮普善良的性格吞噬殆尽,使皮普变成高傲、漠视亲友的人。即使这不是马格韦契愿意看到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虽然说是马格维契一手造成了如此的皮普,但是最终敲醒皮普的人也是他。皮普因为知道自己拥有的一切竟然与一位逃犯有关,而感到震惊甚至耻辱。之后,也由于马格维契被捕,皮普还是回归到之前的生活。

3、哈薇什小姐与艾斯黛拉对皮普的影响

哈薇什小姐出身高贵,却有个悲剧的人生。她在结婚前夜被抛弃,而且还被所谓的“未婚夫”骗走大量财产。已经彻底绝望的她,将自己套在庄园里,这么多年来足不出户。内心的绝望与愤怒,加上对男人的憎恨,全都转化为报复心理,而皮普恰巧成为复仇的对象。作为养女,美丽高贵的艾斯黛拉也成为了心理扭曲的哈薇什小姐手中的棋子——用来套取男人欢心后便立刻抛弃。

艾斯黛拉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拥有美丽的外表,可内心却冷酷无情,以此来玩弄男人的感情,达到报复的目的。郝维仙小姐对单纯的皮普说道:“你爱她吧,爱她吧,爱她吧!如果她喜欢你,爱她;如果她伤害你,也爱她;即使她把你的心撕成碎片,还是要爱她——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更坚强,心碎也会更痛苦—— 你要爱她,爱她,爱她!”皮普越陷越深,就算知道艾斯黛拉在玩弄感情,他依然不会放弃对她的追求。

对艾斯黛拉的爱慕,使皮普原本想成为一名铁匠的理想变成成为一名绅士的幻想。他开始背离了善良的本性,并且为他所处的环境而羞愧。可谁知真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皮普继承了一大笔财产,瞬间变身高富帅。以为这财产是来自哈薇什小姐的皮普,此时一定认为哈薇什会将艾斯黛拉嫁给自己,这使那份爱慕被放大,成了吃人的欲望,人也变得傲慢自大。他开始瞧不起以前陪在自己身边的亲友,连姐夫乔来访都非常不屑。但最终皮普还是知道财产的真相,再加上艾斯黛拉嫁给了别人,马格维契被抓,皮普的幻想破灭了。

四、结语

环境对人类思想的影响是查尔斯·狄更斯的哲学思想之一。他认为: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成不同的人。随着时间流逝,不同的环境影响着皮普的性格。皮普性格的变化,可以说是环境所致。但是,内因才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受到周围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促使人物的性格发展,使人的性格朝着好的或坏的方向发展。然而是好是坏,还是得由自己本身决定。正是由于皮普的忍辱负重、善良天真,使得哈薇什小姐有可乘之机,皮普陷入艾斯黛拉的爱情陷阱,最终导致这一结果。若皮普是个倔强之人,当初便不会任其摆布,早早就离开庄园,也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轮回。尽管进入上层社会之后,变得势利、冷漠,对人对事都持有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观念,皮普还是意识到这所有的一切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终于回归本性,生活回到原点。

《远大前程》 第6篇

《远大前程》文学导读

狄更斯(1812-1870)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自幼生活艰辛,自学成才。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作品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是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一书中。故事中,主人公匹普是个孤儿,他从小就和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姐姐虽然埋怨匹普是个负担,但姐夫却一直对他很好。他小时候好心帮助过的一名逃犯在国外发财致富,为报答救命之恩,巧妙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进入上流社会。渐渐地,匹普变得热衷于追求财富与名利,并开始鄙视童年的家庭和朋友。为了追求他自己所谓的远大前程,匹普慢慢地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后来他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财富其实来自于一个罪犯;而为了盲目追求绅士地位,他又伤害了忠实于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匹普终于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寻求自己的幸福,懂得了友谊、爱情的意义,并最终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比较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汇入了自己的人生观以及对哲学和道德的思考。中国把它的题目译成“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皮普生活在姐姐家里,生活艰苦,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像姐夫一样的铁匠,他没有想当上等人。后来他之所以想当上等人是因为环境的改变。狄更斯的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成不同的人。皮普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符合一般人性理论的。这部作品并非任意写出,而是以狄更斯以前的十多部作品为基础,是他思想的总结。狄更斯把自己的人生观、哲学和道德的思想都总结到了这部创作之中。

《远大前程》 第7篇

《远大前程》

作者:张雨波

来源:《新高考·高三英语》2013年第01期

远大前程人物性格分析 第8篇

一、匹普的性格成长过程

作者在小说的开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这样叙述着主人公的身世“:我说皮利普是我父亲的姓, 那是有根据的, 因为我父亲的墓碑上刻着他的姓, 而且我姐姐也这么说。我姐姐嫁给了铁匠乔·葛奇里, 现在是葛奇里夫人了。至于我, 从来没有见到过父亲和母亲, 也没有看到过他们两位的照片。”他从小就挨脾气暴躁的姐姐的打骂, 大点到郝维仙小姐的庄园受奥斯黛丽与郝维仙小姐的精神折磨, 只有姐夫一个人对他好。但是他对一切痛苦体验都能接受, 默默承受。一切痛苦自己承受, 从来不去伤害别人。他的童年饱经风霜, 历经坎坷, 整日梦寐以求过上等人的生活。匹普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他眼里, 一切东西都有生命, 会说话、能思考。这样一个自幼由嫁给铁匠的姐姐抚养长大的孤儿, 他憎恨他生活的环境, 憎恨自己的社会地位, 希望能够摆脱它, 变得富有、成功、出人头地。随着匹普逐渐长大, 他当了干铁匠营生的姐夫的学徒, 但是连年过节还是上郝薇香家去, 尽管这时郝薇香已经把艾丝黛拉送出国“接受上流小姐的教育去啦”, 可是匹普却越来越热恋着艾丝黛拉。就在这以后, 有个曾经在郝薇香家出入的律师贾格斯, 跑来找匹普和他的姐夫。说是有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财主委托他通知匹普, “他将来可以继承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 而且产业的现主人还要他马上跟姐夫解除师徒合同, 到伦敦去接受“上等人的教育”。匹普还以为这是出于郝薇香的主意, 他的幻想可以变成现实了, 自然全盘接受这种安排。在当他真正接触到了上流社会的行行色色, 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蒙蔽了他的双眼, 改变了原本纯朴善良的性格, 匹普变得自私、贪婪和愚蠢, 唯一值得称颂的是, 他暗中帮助郝伯特得到了一个好职位。这表明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这个时期的匹普不切实际, 充满幻想。最后他忽然醒悟:自己这几年的“上等生活”是多么空虚, 丧失了以往的追求目标的动力, 他开始改过自新, 要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靠自己的能力与本领闯出自己的前程。

二、匹普的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首先, 社会环境影响着人性格的形成和变化。环境因素无不潜移默化的诱导着轨迹和发展。在匹普的性格发展中, 社会环境的变化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年皮普生活的特定的环境, 造就了他善良, 诚实, 天真、富有同情心的性格。正是因为环境的改变, 皮普的性格也随环境的改变发生着变化。皮普性格的真正转变是在他遇到了埃斯塔娜小姐以后, 他明白了上流社会和下层阶级的差距, 他开始瞧不起自己, 开始为自己的家庭环境及出身感到自卑, 从此希望过上上等人的生活。社会环境的转变, 使皮普的内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也让他从一个心地善良的单纯少年转变成一个为了利益和社会地位, 放弃亲情的世俗青年。在这一系列的演变中, 环境深深制约着主人公皮普性格的发展。人是环境中的产物, 是环境改变了匹普。因此, 社会环境与人性都是人类成长中统一的结合体。

其次, 性格发展并非完全是社会环境的结果。《远大前程》中, 匹普一直在乡村过着平淡无奇的铁匠徒弟的生活, 当有一天接受大笔不明财产, 从此踏上了追求“远大前程”之路。这体现了狄更斯的小说是将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一起。小说中匹普在去了伦敦, 有了钱以后, 虽然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挤入上流社会, 但就他本身的情况而言, 他仍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绅士。在这一段过程也正是他渐渐迷失自我的过程。最后, 他开始改过自新, 要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靠自己的能力与本领闯出自己的前程, 通过变故和在得失中把握了自己。因此, 社会环境影响着人性格的形成和变化, 但人是要追求和希望的, 所以人对环境又有改造作用。只有分清环境, 认清自我, 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此, 从这方面讲, 性格发展并非完全是社会环境的结果。

《远大前程》生动的描述了一个饱受苦难并同命运不断抗争的孤儿匹普的心理历程, 在面对改变了的环境, 最后他终于悟出人生道理, 成为一名普通人, 并与初恋情人握手重逢, 获得圆满的结局。文中侧重介绍社会环境与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关系。一方面, 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另一方面, 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并非完全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即性格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但面对生活, 一个人不应抱有幻想, 而应踏实冷静, 使其发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摘要:《远大前程》反映了四个不同时期匹普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活动的变化, 围绕主人公皮普性格的发展, 将一个怀揣梦想的乡村少年, 如何逐渐发展成为沾染恶习的上流社会的绅士, 再到幻想破灭这一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文中侧重介绍社会环境与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关系。一方面, 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另一方面, 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并非完全是社会环境的结果。即性格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但面对生活, 一个人不应抱有幻想, 而应踏实冷静, 使其发现真正的自我价值。本文在分析匹普的性格发展的过程的基础上, 展现其性格如何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旨在对《远大前程》中主人公一匹普的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以达到对作品更好的理解。

上一篇: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看焦裕禄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