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2024-05-13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精选6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第1篇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这一科学论断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关系到能否真正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第2篇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3、简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1)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5、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6、试述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作用:①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③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④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7、简述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和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是旧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产物。第二,新事物是促使旧事物灭亡的因素,但又是旧事物不能战胜或克服的因素。第三,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总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结果。

8、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9、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3)。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保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新和科学性。

10、试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2)形成的条件: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使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两者的差额形成并转化为绝对地租。(3)形成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阻碍着资本从其它部门自由地转移到农业中来,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可见,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4)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1、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物质基础

答:(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证。(3)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1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13、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的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的反映了客体。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两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14、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2)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3)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

(4)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15、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也就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倒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

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16、简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首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其构成国家的阶级基础主要是农民、工人为主,长期受本国资产阶级、封建地主及外国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他们要想获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只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得以实现,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些国家的传播、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证。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观,革命的主体是由受压迫的工人、农民,这就决定了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重任就历史性的落在了工人农民身上,为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阶级保证与群众基础。

17、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基础,只有实现了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18、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方式。

(4)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1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

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一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

20、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4)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21.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22、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时俱进,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在十九世纪中期, 为了顺应当时的时代大潮流,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战友, 为了共同的理想去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成为了工人阶级的精神武器, 就此实现了人类思想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解答了“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如何变革资本主义”, 从而帮助无产阶级正确认识了自身的革命使命和翻身求解放的斗争途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 在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在与各种非科学、反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或者流派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文版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终极真理, 他们是在为认知真理去开辟前进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据实践的变化和斗争的需要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 阐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 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俄国的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大陆徘徊的“幽灵”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社会主义制度。继而社会主义又进一步发展到多国, 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令人痛心的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严重的挫折。但社会主义并没有终结, 中国、朝鲜等一批国家在高举着社会主义旗帜的同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是在向全世界昭示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但这些基本原则的运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忽视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机械地照搬这些原则, 那就会扼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 决不等于固守某种单一的模式;改革某种社会主义模式, 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中, 多样发展模式日益显现。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反映了社会主义所应当具有的生机与活力。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而今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 但也遇到了严重的困境, 社会矛盾尖锐, 危机随处显现, 继而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主题问题, 侯远长、谷亚光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三个主题: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和怎样取代资本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第一个问题是贯穿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第二个主题回答的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三个主题是在世纪之交, 国际国内环境和党的任务、队伍状况都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条件下提出的, 是世纪之交党的事业发展迫切要求回答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第一个主题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了科学地回答:“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第二、第三个主题是在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已经回答了或正在回答的。

三、正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社会主义价值和本质规定, 是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依据的基本准则, 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主要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中国的一种社会形态。在经济上,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上, 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的社会思潮。在社会建设上, 以解决民生为重点, 发展社会公共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构想的社会主义不同, 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同。

任何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也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时代在不断发展, 只有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用适应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的新结论取代那些随着时间推移而过时的旧结论, 马克思主义才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就是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承担着新的时代课题, 肩负着新的任务, 面临着新的挑战, 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自然是需要不断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今天仍然需要与时俱进, 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第4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130-01

前 言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把他们的理论看成是绝对真理,更不把他们在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别观点、做出的具体结论,当作不变的、僵死的东西,也反对别人这样对待自己的理论。就马克思个人而言,马克思从来不满足自己既有的理论成果,总是面对时代问题,面对客观实际,面对实践发展,敏锐地洞察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认识取得的最新成果,来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最初实践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生动的与时俱进的历史。19 世纪 30 ~ 40 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工业革命之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为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指导革命斗争。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当时人类的先进思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陷入严重困惑,而空想社会主义等各种解决方案也宣告破产,时代发展呼唤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1]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是马克思注重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随着革命的不断推进,马克思恩格斯审时度势,总能及时总结新鲜的革命斗争经验,他们根据革命实践和变化了的客观形势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等提出了不少新观点。这体现了他们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和历史态度。正是他们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正确态度,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开放,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

列宁在这方面同样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的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结果。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通过深入研究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态势,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后来一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的理论创新,开创了人们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境界。

二、中國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一)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两次伟大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党内路线斗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立了新中国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了 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

(二)第二次理论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后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邓小平及时捕捉到时代变化的气息,通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典形式,借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新课题,重新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生机。他认为时代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 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3]他倡导支持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建立经济特区、一国两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一不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体现。这个时期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它回答了在时代发生重 大变化的情况下,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是通过民族化的形式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普遍意义的创举。

第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的新要求,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及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4]科学地总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创造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世界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大深化了我们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 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第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多次强调并深刻论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观点,把全党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观点包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农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观”;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新观点新概括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丰富,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充分显示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

第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精神.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显示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党担当时代重任、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力量。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党高屋见瓴、统揽全局、开拓未来的执政能力,必将有力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到一个新领域。[5]

三、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发展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艰苦探索的结果,不仅需要做扎实的理论研究工作,而且还要有正确的方向、优良的学风和科学的方法。回答时代的呼唤,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本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可贵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仍然是现时代的真理,就在于它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把自己的理论当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当作认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在我国全面进入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不仅需要很好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新世纪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要具有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和卓越的政治远见,要比以往做出更多的理性思考。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思想始终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要与时俱进,要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新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发展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生动地表现在它主动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表现出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主义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

参考文献:

[1]王同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足迹——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

[2]迟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历史[J].改革与开放,2011(1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D].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2.

[4]赵尚东.试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5]蓝燕.试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J].鄂州大学学报,2010(1).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 第5篇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 “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至于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6篇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一)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经常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

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

——1894年,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说过:“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列宁还说过这是“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

——1920年,列宁在评论《共产主义》杂志的“左派”幼稚病缺点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这两篇重要著作中都引用了列宁的这一重要思想(按当时的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被译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些论断,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概括。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价值”、“马克思理论的全部精华”,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强调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我们同样可以注意到,江泽民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同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上述论断既是一致的,同时又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

(二)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就成了区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假马克思主义者、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

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营垒里曾经出现过三个代表人物:一个是伯恩斯坦,他面对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始而怀疑马克思主义,进而主张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完全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一个是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最主要的领导人、第二国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他曾经同伯恩斯坦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是他后来认为帝国主义只是资产阶级为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而采取的扩张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从而看不到帝国主义时代出现的革命形势,后来甚至攻击和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个是列宁,他认真而又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他强调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同时又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考茨基的陈腐之见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背叛。这三个代表人物,在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形势和实

践的关系问题上,一个是与时动摇,直至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与时不变,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一个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些情况,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多次发生过。毛泽东把第一种情况称为“反马克思主义”,把第二种情况称为“假马克思主义”,第三种情况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他特别强调要区分后两种情况。比如,毛泽东在1941年9月10日写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这些主观主义者自称为„国际路线‟,穿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是假马克思主义。”他还强调,“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也经常出现这样三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新事物新问题,不能与时俱进,而是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甚至走向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种是面对新时期新现象,也不能与时俱进,而是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条条,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要到处点名打棍子,搞“左”的一套;第三种是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从来都主张要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拓前进。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既然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那就需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其道理当然很明白,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但是,当你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也有人会说:“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而且比当时其他人的认识都要深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已经100多年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他们的思想理论呢?”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是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意义之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共产党人,毫无疑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坚持什么、怎么坚持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但是究竟怎样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防止这样的或那样的偏差或错误倾向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历史大转折时期,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原则: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与时俱进中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已经90岁了,执政也有50多年了。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党,今天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认识到并且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是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气蓬勃的党。也就是说,我们的党是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党。

朱青

上一篇:分家协议书怎么写下一篇:浅析中庸对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