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小学例文

2024-06-20

实验报告小学例文(精选6篇)

实验报告小学例文 第1篇

小学实验报告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实验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实验是有趣的,那么作为小学生的你,做完实验之后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实验是有趣的,那么作为小学生的你,做完实验之后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

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让学生自己设计或选择实验来证明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当然实验方法也可以和书本上提供的方法相同,但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而不要一下子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介绍给学生。

例如,《电磁铁》一课,研究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是否能产生磁性,教师问:“我们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能产生磁性?”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设计了许多实验,如:“让铁钉接近大头针,看是否吸引。”“让指南针靠近铁钉,看指南针是否发生偏转”等。教师让学生按次序都实验一下。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又能逐步训练他们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中要多方面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设计实验中运用的器材,并要提前做一做。(励志天下)

(四)验证结论阶段

学生设计实验后,就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再如,《电磁铁》一课,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放一些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然后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带有磁性。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注意不要将实验结果轻易认为是实验结

论。教师要积极引导,肯定正确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有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相矛盾的实验,要引导学生查找原因。

二、实施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运用此模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教学中的 1、2 阶段,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学生为了尽可能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而积极开动脑筋。教学中的 3、4 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扩散思维阶段(在教学时间许可范围内),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集中思维阶段,则应积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此模式教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定研究项目及所需要的各项材料。在课上主要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要用言语或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矛盾,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或争论,必要时也需做适当的启发。

3.运用此模式,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不一定分得很清楚。在一课中,有时可把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可用一两句话把两个阶段教学衔接起来。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作用。在四环节自然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指导下,必将实现整个教改过程

科学化、高效化,必将大面积提高自然实验课教学质量。

2:

听爸爸说:“蜗牛虽小但力气很大。”小小的蜗牛能有多大的力气?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和哥哥准备做一次实验—让蜗牛拉菇码。

一天下午,我们捉了许多蜗牛,从中挑选出 3 只比较健壮的,分别编了号,还给 3 只蜗牛称了体重:1 号 12 克,2 号 11.5 克,3 号 12 克。为使实验更加精确,我们还借来了砝码。

我们先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 10 克重的砝码,并把它拴在 1 号蜗牛的壳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 I 号蜗牛。心想:这下你神气不起来了吧?可没想到,它竟拉着砝码,轻松地向前爬去。于是,我又小自地放上了一个 10 克重的珐码,看它仍旧毫不费力地拉来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码加到了 100 克。此时的蜗牛仍未显得吃力,直到我把砝码加到 210 克时,它才“面露难色”。只见它把脖子伸得老长,四根触角笔直地竖了起来,身子紧紧地贴在桌面上,我在一旁大声喊道:“加油哇,加油哇!蜗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身子东摇摇西摆摆,拼命地拉。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动多少,它这才垂头丧气地把头缩了回去。于是,我们记录下 1 号蜗牛最后的成绩:拉动 200 克砝码。

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 2 号、3 号蜗牛做了实验。结果是 2 号蜗牛能拉动 240 克砝码,3 号蜗牛能拉动 260 克砝码。

小小的蜗牛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拉动比自己重许多的物体,这是为什么呢?随着我知识一天天地增多.我想我今后一定会知道这个谜底的。

香菇培育观察报告

去年秋天.我们班买了几筒香菇种,做育菇实验。我们剥去了包在筒上的塑料膜,然后把它们放在事先砌好的长方形坑内。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我们把塑料膜垫在坑底和围在坑四周,坑的上面用湿布罩起来。每天中午,我们打开罩布,给它们通风半小时,并在塑料膜上洒些水。

半个月后,香菇筒由白色转为褐色。又过了半个月,香菇筒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了。接着,凸起的地方裂开了小缝,小香菇出来了,像小纽扣那么大,褐色的,有趣极了。我们每天给它们通风、洒水,不到一个星期,我们育的香菇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均匀后,香菇筒轻了,我们便用一根 8 号铁丝,竖着给香菇筒打二个洞。然后放在清水缸里用石块压着,浸一昼夜,再把它们取出来。我们又把它们放进坑内,照原样管理。十多天后,小香菇又出来了。

第二批收获后,我们又把菇筒浸入水里进行第三次催菇。在这期间,我们发现一筒菇种上有了深绿色的东西,而且在渐渐扩大。问了菌种厂的叔叔。才知道这叫绿霉菌,是香菇的大敌。我们按他教的方法,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绿霉菌清洗掉,并在患处涂上石灰,才使病情得到控制。后来,我们又收获了二批,共采香菇 5.1 千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1)12 月前后,气温最低,香菇发菇最困难,我们就在没有风的夜间,把香菇筒搬到室外挨冻,接受冷刺激。香菇筒白天在菌床里”加温“,夜里在室外”挨冻“,经过几次冷热刺激后,很快就出菇了。

(2)气温在 10-200C 时,香菇不仅出得多,而且氏得快。

(3)靠近窗口能照到一些阳光的菇筒,比没有阳光照射的菇筒出菇多,长得也好。

3: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种子的向重力性: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番茄的缺素培养: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例如 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 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

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 3~4 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浅。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

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心得,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看过的人还:

实验报告小学例文 第2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心理实验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心理学发展的必要前提。那么心理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1:有关“划消测验

2、本实验分为安静环境与有干扰的环境。被试先后在两种环境中完成划消任务。

五、结果

1、由表 1 数据可知,划掉个数 c、漏划个数 o、错划个数 w 差距不大;

2、从工作效率 E 来看,被试一的工作效率 E 的最高,被试三的工作效率 E 最低;3、从精确度 A 来看,被试三精确度 A 最高,但用时 T 最多,被试二精确度 A 最低,但用时 T 相对较多。

六、讨论

1、实验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安静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数据 2、实验次数少,被试者少,实验数据没有说服力

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被试心理更放松,操作更熟练,产生了练习效应,使得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4、实验需要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但在该实验中,被试会比生活中更加专注,所以被试的划消工作效率与他平时一般工作效率不一定一致 5、总体工作效率约为 0.693

七、结论

1、被试一的工作效率与总体稍有差距,比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被试二、三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2、总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3、男女在工作效率上差异略大,男性注意稳定性低于女性。

八、参考文献

《心理实验指导书(普通心理学)》P8-10

九、附录

表 1 划消实验三个被试的相关数据表

平均数 1 为每个试验者工作效率的平均数;平均数 2 为每个试验者精确度的平均数。

十、摘要

了解划消测验,学习限定工作量的实验方法,测定划消任务的个体差异。

2014 年 10 月 25 日

2:

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以 40 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考察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练习可以提高画线的准确性;(2)无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不显著,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显著。

关键字:反馈练习画线准确性

一、问题的提出

反馈又称回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家很早就将信息反馈应用于动物的研究中,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的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馈就是巴甫洛夫反射说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有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现在,信息反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如在考试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的成绩分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实验研究揭示出信息反馈对遮挡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有反馈前测后测的画线准确性差异显著,无反馈组前测后测差异不显著;有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两组的后侧成绩差异显著。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专业本科生 40 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将 40 名被试随机分派到两个组(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中,每组 20 名被试。

2、实验材料

1)一张 10cm×10cm 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 2cm 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2)镜框一个,短尺一把(最小单位为毫米),用于测量被试所画直线的尺寸长短。

3)两支笔,用于画线和记录实验结果。

4)每个被试 3 张卡片,编号分别为 A1、A2、A3,分别作为被试练习前(前测)、练习和练习后(后测)测试被试画线的结果。

5)一条长 30cm 的纸带,方便固定被试与白卡片之间的距离。

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两因素(”有反馈“与”无反馈“)的实验设计。每2 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共 20 组。一人作为被试,一人作为主试。进行完反馈组实验后,两人交换角色。被试分组与实验处理安排如下:

表 1

前测 练习后测 反馈组(20人)画20次 画80次 画20次 无反馈组(20人)

画 20 次

画 80 次

画 20 次

3、实验程序

1)让被试 1(有反馈组)坐在桌边,在其正前方距离被试 30cm 处放一个装有白卡片的镜框,白卡片上画有 2cm 的直线。在镜后放置一张 A1 的白纸,被试手拿笔放在镜框后,镜框挡住被试的视线,不让其看到画线的手和所画的线。然后对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笔,眼睛看着镜框内的黑色平行线,用笔在白纸上画横线,要求按照你看到的线的长短画,使自己画的线与镜框内的线段一样长,画线的时候,你不能看见自己画线的手和正在画的线。总共画 20 次,先从左边画起,你可以左右移动画线的手,但不要移动胳臂,头部和变换身体的坐的姿势。“在确认被试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开始前测,完毕后准备进行练习实验。

2)主试换一张编号为 A2 的纸,对反馈组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线的结果是多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并与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些。总之,要求你尽量把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 80 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被试每画完一条线,主试就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画线的结果,如”长了“就报告”长了“,如”短了“就报告”短了“,如果正好为 2cm,就报告”相等“,直到画完 80 条线段,结束练习实验。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每画完一条线时,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按照一致的画线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尺度相等的线段。如果自己感觉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感觉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一些。总之,要求你尽量吧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 80 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3)主试再换一张编有 A3 的白纸,并对反馈组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 20 条线段,我这次不告诉你画的结果了,请你尽量画的准确些。“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再画 20 条线段,按照一致的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 4)主试与被试交

换角色,用 A1、A2、A3 三张白纸,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无反馈组的指导语(练习时每次画线的结果不反馈给被试)进行实验,其他实验过程与上述实验相同。

5)主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整理实验结果。

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统计均用 spss16.0 版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本研究的统计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 t 检验。

图 1 40 名被试前测后测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 1 发现后测的误差平均数相较于前测的误差平均数总体有所降低。降低的显著性水平可进行 t 检验。

表 2 前测后测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 前测 M 0.454

SD 0.223

后测 M 0.328

SD 0.146

通过对 40 名被试的误差平均数进行他检验说明,被试前测后测的差异显著,(t39)=3.219,p=0.003<0.05。

2、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比较

图 2 反馈组无反馈组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 2 发现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要高。

表 3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

反馈组 M 0.2813

SD 0.092

无反馈组 M 0.3744

SD 0.11743

三、结果分析

1、被试前测后测成绩比较

通过对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进行 t 检验说明,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差异显著,t

(38)=—2.11,p=0.004<0.05。

3、反馈组前测后测与无反馈组前测后

测的比较

图 3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前测后测的比较

实验报告小学例文 第3篇

关键词:“一条龙”外语教学,贯通式衔接,衔接教学

一、实验过程研究

笔者于2012年1月受邀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GPA115027) , 承担小学初中衔接实验研究。2012年4月, 开始实验准备, 2012年8月进行实验教师培训, 2012年9~12月进行课堂教学实验, 2013年1月实验学校提交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 2013年2~6月, 课题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013年7~12月, 课题组基于实验数据分析结论进行理论研究。2014年2月编制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2014年3月编制实验研究报告。

(一) 实验准备研究

1. 理论准备研究

通过研究, 我们发现, 坚实的理论基础准备有助于实验教师透彻理解实验理论、明确实验目标、相信实验指导、把握实验要求。

在接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研究”总课题组委托、承担本项目小学初中衔接研究后, 对“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研究”理论进行学习, 并对一条龙教育理念、小学初中衔接进行了深度的理论准备, 界定了“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的内涵, 我们提出了四项理论假设, 设定了两个理论基础 (系统论与协同学) 。

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一条龙外语教育”是基于有机协同的系统性、促进外语教育目标有效实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则是指基于“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 系统内和系统间有机协同, 促进外语教育目标有效实现的外语教育实践模式。本子课题所研究的“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小学到初中”, 则专指从小学到初中两个学段系统之间 (即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之间) 有机协同衔接的教育实践模式, 其目的在于促进小学、初中外语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条龙外语教育”包括多个层次和领域的一条龙:外语教育一条龙、外语教学一条龙、外语教材一条龙、外语学习一条龙、外语资源一条龙等。

外语教育一条龙:各学段外语教育目标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外语教学一条龙:各学段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外语教材一条龙:各学段外语教材编写理念、内容设计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外语学习一条龙: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外语资源一条龙:各类外语学习资源的系统性与协同性。

本子课题研究的是小学、初中英语教材一条龙衔接。教材一条龙是指教材编写的理念、内容设计的方法、教材资源体系等, 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所以, 不是说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外语教材就是一条龙教材, 也不是说同一作者编写的教材就是一条龙教材, 只有具有编写理念、内容、活动、资源的系统性、协调性的教材, 才是一条龙教材。

教材一条龙在理论上不是必须选择, 但现实中却是最佳选择。因为教材不是一条龙, 需要教师、教研员对不同教材进行系统分析, 设计不同教材之间协同的内容与方法, 这属于课程开发。而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教研员的课程开发能力显然还不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任务。

小学、初中教材的衔接方式有三种:

物理衔接:指硬性地加入衔接内容, 如《英语》 (新标准小学) 衔接《英语》 (新标准初中) 。

化学衔接:指把内容融合到一起, 如《英语》 (新标准小学) 6年级上学期教材第一模块中对am, is, are巩固强化达到完全掌握的要求衔接任何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am, is, are巩固与综合运用内容。

生物衔接:使内容自然地生长在一起, 如基于系统论、协同学理论, 按照九年一贯制的学制, 系统、协调地设计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教育教学目标, 实现无明显环节区别的衔接。

“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两项本质特性。所谓外语教育的系统性, 包括四个维度:

A.外语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存在, 外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B.外语教育的系统性, 即外语教育、外语教学、外语教材、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资源等作为系统的存在。

C.外语教育目标具有系统性, 从目标而言, 外语教育应该包括价值观教育、情感态度教育、外语知识与技能教育、学习策略教育、跨文化教育等。

D.外语教学的系统性, 各学段教学的系统性, 各项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各学段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的系统性。

所谓外语教育的协同性, 包括三个维度:

a.外语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协同。

b.外语教育各目标之间的协同。

c.外语教育各项内容 (包括教材) , 在各学段和各年级、各内容之间的协同。

“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思想、协同学理论。系统论认为, 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这些, 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 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 而且是科学的方法论, 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协同学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

本子课题在准备阶段突破既定限制, 提出明确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研究为随后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组织、实验结论的研究,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得实验教师经过半天培训, 就能深刻理解实验目的, 确信实验教学要求的合理性、实验教学指导的操作性。可以说, 经过一天的实验教学准备, 实验教师就能按照实验方案预设开展教学实验, 并最终达到基本目标, 与实验理论准备有着显性关联。

2. 组织准备研究

本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发现, 行政驱动的实验效果不比动力驱动的实验显著。

我们在开展实验之时, 通过行政系统遴选实验学校, 确定基本分工, 实验学校在当地教育教研部门指导下开展实验。

由于实验学校均通过行政组织方式产生, 本子课题实验之后, 尽管所有实验学校都提交了实验报告、实验数据, 但都只是提交了一部分数据, 没有一所实验学校提交全部预设的实验数据。有的学校只进行了前测, 而没有进行后测;或者只进行了后测, 没有进行前测;有的进行了前测与后测, 但没有进行问卷调查;有的学校提交了所有8次课堂实验教学的材料和记录, 有的一次也没有提交, 而且没有一所实验学校提交实验手册。我们进行了个别询问, 发现有的实验教师认为, 由于实验学校是行政部门选择, 实验学校只需要对行政部门负责, 并无义务对作者负责。我们访谈发现, 作者没有经费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 也导致实验学校与实验教师认为无义务对作者负责。

由此可知, 单纯基于行政组织力量选择实验学校, 实验效果并不非常显著。我们认为, 有效的教学实验, 应该基于实验学校自身的教学需求以及由此形成的实验教学动力而进行。

3. 实施准备研究

本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发现, 编制科学合理、内容准确、过程有序、步骤详细、要求具体的实验手册, 非常有助于实验基本目标的达成。

我们为实验学校编制了“一条龙外语教育模式研究”小学初中衔接子课题实验手册, 从课题的哲学基础、小学初中衔接的课程标准依据和衔接点、教材的衔接内容、衔接教学的要求、课题的实验过程、课题的数据记录等进行了缜密设计, 不仅可帮助实验教师准确把握课题理论、课堂教学要求, 更可以保证实验按照课题要求进行详细记录。

从实验效果可知, 对实验内容的详细说明, 尤其是对小学与初中衔接内容的准确分析, 保证了实验教师按照实验内容进行教学, 确保实验达到了基本要求。由此可知,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明确说明小学初中衔接内容, 是确保其把握一条龙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也是一条龙理论达到目标的有力保障。

精心准备科学合理、内容准确、过程有序、步骤详细、要求具体的实验手册, 是保障实验达到预期基本目标的关键, 这一方法有助于实验教师在较短时间内, 不用花费太多精力, 就能基本按照实验要求, 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实验。

本实验要求教师进行至少8次课堂实验教学, 实验手册就编制了8次课堂实验教学的记录表格, 从而提醒实验教师进行8次课堂实验教学, 并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记录, 以确保实验结果来自实验教学。

我们发现, 所有已经提交的实验教学都能清晰、准确地说明衔接内容, 这是因为实验手册非常明确、详细地说明了小学每一册、每一模块、每一词汇和语法项目与初中每一册、每一模块、每一词汇和语法项目的可衔接内容, 从而确保教师不需要自己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准备, 只需按照实验手册的明确要求, 就能进行衔接内容的教学, 并能准确把握小学、初中各自的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确保相互准确、合理衔接。

如对于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第二模块的教学内容如何与初中衔接, 实验手册做了以下详细说明, 并制订了准确、合理的协调目标, 如:

再如:对于初中与小学语音教学衔接, 实验手册做了以下规定和说明:

而对于学习策略部分, 实验手册没有如语法、词汇、语音一样落实到每一模块, 只是按照学段列出衔接内容。在实验教学中, 几乎没有实验课堂教学突出学习策略衔接。显然, 由于没有明确的内容贯通, 导致学习策略衔接教学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实验教师的反应和实验课堂教学的显著特性, 都充分说明, 这种明确了内容、目标的衔接指导, 确保了实验教学按照“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 从系统性、协调性出发进行教学, 实现衔接的最大价值。

(二) 实验过程研究

我们从总课题组推荐的实验地区中选择了山东德州进行实验, 因为该地区小学、初中使用同一系列教材, 即《英语》 (新标准) , 以此开展相同体系教材的衔接, 以降低实验教学难度, 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因为我们已经分析了这一系列教材的衔接方法、内容, 而没有开发不同教材衔接的方法与内容, 若由实验教师自己开发, 难度相对较大, 势必增加实验教学难度。

该地区选择了城区一所小学与初中、农村一所小学与初中进行实验教学, 四所学校各选择一个班进行实验教学, 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 并提交了实验过程记录和数据。从实验过程记录可知, 实验数据来自课堂教学实验, 实验结果来自本项目预设实验变量, 数据虽不够全面, 但真实可信, 可推知实验结果有效。

实验学校之一的德州实验小学, 提供了8次实验教学的所有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记录。从其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其教学采用了基于内容的贯通式衔接教学, 系统地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小学与初中有机协同, 目标与过程有机协同, 开展实验教学。其实验数据显示, 这一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衔接学习, 降低衔接难度, 提升学习成效。

在该校实验过程中, 专家组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指导。专家组对实验学校提供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反复强调应该加入显著衔接特征。这一问题说明, 衔接方案中应包括具有显著衔接教学特征的课堂教学示例, 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握衔接教学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

基于设计的实验手册的详细指导和要求, 以及有效的实验教师培训和强调课堂教学显著衔接特征的指导, 该校8次实验教学, 基于衔接内容, 把小学六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初中七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贯通一体, 形成基于内容的贯通式衔接教学。实验数据充分说明, 这种基于内容的贯通式衔接教学对于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具有显著效果。

当然, 受经费影响, 本课题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教学的检查与指导没有采取现场检查指导, 而是提供电子邮件指导, 尽管课题可以形成结论, 也达到了课题预设的基本目标, 但还是对课题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这一问题说明, 在非实验的常规教学中, 要实现有效衔接, 不仅需要清晰的衔接手册, 还需要衔接教学过程的有效指导, 方可更显著地提升衔接教学成效。

以上实验是基于同一体系的教材进行的, 其衔接教学尚需科学合理、内容准确、过程有序、步骤详细、要求具体的衔接方案和手册, 以及有效的衔接教学过程指导, 对于不同体系的教材的衔接教学, 应该更加需要科学合理、内容准确、过程有序、步骤详细、要求具体的衔接方案和手册, 并更加需要有效的衔接教学过程指导。

二、实验数据研究

我们指导四所实验学校进行实验教学, 三所实验学校提交了实验班的实验前测、后测数据, 其中一所提供了前测、期中、期末成绩, 两所学校提交了实验班与平行班的对比数据, 一所实验学校只提供了前测成绩, 没有提供后测成绩。

经过对三所学校的实验数据分析, 我们可知:本子课题实验基本目标完全达成。

以下为主要数据及其对比分析。

(一) 德州实验小学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分析 (见表1-5)

以上实验数据显示, 德州实验小学实验班实验前后的班级名次比平行班提高3个位次, 实验效果显著, 学生成绩也有一定提升;实验班平均分比平行班平均分在实验后提高更为显著, 实验班比平行班提高多1.1分, 尤其是最低分学生, 实验班实验前后最低分提高10分, 比平行班提高多9分, 提升显著。此外, 实验后实验班和平行班满分人数都有增长, 但实验班比平行班多增加了2人, 而实验班90分以上学生增加了3人, 但平行班则少了3人, 换言之, 两者有6人的差距, 因此, 高分学生人数也提升显著。

(二) 德州第五中学实验班前测、后测实验数据 (见表6)

以上数据显示, 德州第五中学实验班学生通过实验, 得分率100%和90%-99%的学生有显著增加, 分别增加了5人、13人, 全班平均得分率也有明显提升, 由81.6%增加到87.4%, 增加了5.8%。

(三) 平原县第三中学实验数据分析 (见表7—11)

以上数据显示, 平原三中实验班学生通过实验, 期末时优分率提高22.74%, 有非常显著地提升, 合格率也提升了16.84%。不过该班最高分和最低分都略有下降, 这说明教学中对于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显然, 三所学校的实验数据显示, 衔接教学对于班级整体效果非常显著, 但也有一所学校的数据显示对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个体学生效果不显著。这说明, 对于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 需要衔接教学之外更多的关注, ,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衔接教学提升学习成效的效果非常显著。

三、实验研究发现与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和分析, 本子课题研究形成了以下四项发现与结论:

1.本子课题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显著提高, 实验班与平行班相比, 显性的衔接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本子课题的实验数据充分说明, 系统论、协同学理论可以成为“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本子课题的实验成效说明, 实验理论的准备非常重要, 确立“一条龙外语教育思想”以系统性、协调性为思想基础, 有助于实验教师对实验的充分理解与准确把握。

2.尽管专家对实验过程只是间接指导, 但是本子课题的实验基本目标依然完全达成。通过实验教师调查得知, 编制科学合理、内容准确、过程有序、步骤详细、要求具体的实验手册, 非常有助于实验基本目标的达成。

3.本子课题的实验数据充分说明, 基于内容的贯通式衔接, 可以成为小学与初中教材衔接的有效模式。本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发现, 相同教材基于内容的贯通式衔接效果显著。作者认为, 不同教材也可以经过内容分析设计, 开展基于内容的贯通式衔接。

4.本子课题的研究发现, 完整的衔接方案包括三个部分:基于内容的贯通式小学与初中教材教学衔接建议, 尤其是理论基础、课程标准衔接点分析;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衔接的具体内容, 尤其是落实到具体模块、单元, 甚至课时的衔接内容, 包括语法、词汇、语音衔接的具体内容, 也包括学习策略等衔接内容;小学与初中贯通式衔接教学建议, 尤其是具有典型衔接特征的课堂教学示例。

实验报告小学例文 第4篇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对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看得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阅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实验报告小学例文 第5篇

实验序号:实验二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二 Windows7 基本操作(二)

号 号

名 名

专业、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班 实验地点

指 导 教师 师

时间 2013.10.09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设置桌面的方法。

2、掌握创建文档的多种方法及多种创建文档的方法。

3、熟练掌握文档的各种操作,如:打开,复制,粘贴,删除,查找等。

4、学会如何创建文件夹,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管理个人计算机。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1、环境要求:

硬件:PC(PⅣ以上,1G 以上内存); 软件:Windows 7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 1、文件的概念的理解。

2、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3、回收站的操作。

(二)、实验指导 1 桌面的简单操作 桌面是登录到 Windows 后看到的屏幕,它是计算机上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桌面可以包含你经常使用的程序、文档、文件夹甚至打印机的快捷方式。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调整桌面颜色和背景等设置等。

查看和更改显示属性:

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1)设置桌面背景为图片“Zapotec”,方式为“平铺”。

(2)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字幕显示”,文字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设置其背景色、速度、位置和文字格式。

(3)设置外观方案为“淡绿色”;设置视觉效果为“使用大图标”。

(4)设置颜色为“256 色”,屏幕区域为“1024*768 像素”。

2、创建文档 在进行这个实验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文件的概念。文件是指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程序、数据或其它信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以如下一段小短文为例制作一个写字板应用文档,并对它进行一系列操作,最后以自己的名字为名保存起来:

为了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加深对课本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将上机实验指导从课本分离出来,加以扩展,供学生上机前阅读,为上机实验做准备,也可供学生上机时参考。

操作步骤如下:

(1)启动写字板应用程序并为文件命名 启动写字板应用程序并为文件命名共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从开始菜单启动写字板程序并给文档起名 ②从快捷方式启动写字板程序并为文档起名(2)输入内容 在写字板应用程序的主窗口中输入上述中文或英文内容。

(3)保存输入的内容 方法一: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即可保存输入的内容。

方法二:在窗口上部的快捷工具栏中点选第三个图标(即保存的快捷图标)也可以保存文档。

(4)关闭应用程序 关闭应用程序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在写字板应用程序的菜单栏中选择“文件”菜单,从其下拉菜单中选择“退出”即可。

②在写字板应用程序的标题栏的最右端用鼠标左键单击带有“╳”的图标以退出程序。

③在键盘上按下“Alt”键的同时,按下F4 键可以迅速关闭程序窗口。

2、对文件夹进行操作 (1)创建文件夹 在中文 Windows 中我们以文件夹来管理文件,有了文件夹的概念,用户可以在自己的PC 机上分门别类的创建文件夹和管理文件,而且一个文件夹之下还可以再创建文件夹,一层一层的嵌套。

创建文件夹有如下两种方法:(以在 D:盘创建文件夹为例,也可以按老师指定盘进行)

①在 Windows 桌面上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弹出我的电脑窗口,在该窗口中双击“(D:)”图标,进入 D 盘窗口,在其菜单栏中选择“文件”菜单,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在其子菜单中选择“文件夹”,此时在窗体中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文件夹,其默认名称为“新建文件夹”,此时可直接修改该文件夹的名称,若输入你所在的班级名,一个以你的班级名命名的新的文件夹就创建好了。

②在 Windows 桌面上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弹出我的电脑窗口,在该窗口中双击“(D:)”图标,进入 D 盘窗口,在该窗口的窗体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从其子菜单中选择“文件夹”,这样也可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

(2)文件夹的打开 用鼠标左键双击某文件夹之后即打开了该文件夹。每个文件夹的打开都是一个窗口。

(3)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粘贴、删除、重命名 对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粘贴、删除、重命名操作同文件的对应操作相同,只是选择的对象不同而已,这一部分操作可参看后面的文件操作。

3、对文件进行操作 (1)文件的打开(以刚才建立的文件为例)

打开文件有如下几种方法:

①从开始菜单的文档直接打开文件 ②从文件所依赖的应用程序中打开它 ③从我的电脑打开文件 ④使用资源管理器打开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打开任何类型的文件,方法同上。

(2)文件(夹)的选定 ①选定单个文件(夹)

②选定多个文件(夹)

(3)文件(夹)的复制和粘贴(将你刚才所建的文件复制到 D:盘所创建的文件夹中)

先选定要复制的文件,然后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①先“复制”(Ctrl+C),确定目标文件夹后进行“粘贴”(Ctrl+V)操作。

②同盘(不同文件夹),则按住键并用左键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

③不同盘,则直接用左键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

④用右键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C)。

(4)文件(夹)的移动和粘贴 先选定要移动的文件,然后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①先“剪切”(Ctrl+X),确定目标文件夹后进行“粘贴”(Ctrl+V)操作。

②同盘(不同文件夹),则直接用左键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

③不同盘,则按住键同时用左键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

④用右键拖动鼠标到目标文件夹,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X)。

(5)文件(夹)的删除 选中以你自己的名字创建的文件图标,单击右键,从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或者在窗口的快捷工具栏中选择删除图标),在弹出的“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选择“是”,即把文件删除,被删除的文件就放在回收站中。

(6)文件(夹)重命名(改名)

先选定要重命名的文件(夹),然后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方法一:使用“文件”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

方法二:右击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M)。

方法三:再单击要重命名的文件(夹)的名称。

方法四:按功能键。

4、对回收站的操作 在 Windows 桌面上双击“回收站”图标,打开回收站对话框,如果要把删除的文件还原(即撤消所做的删除操作,使得文件回到删除前的位置),可以先选中文件,然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还原(或者直接选择窗口中的还原),则该文件就回到被删除以前所在的位置,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它;如果要把删除的文件彻底从硬盘中删除,可以先选中文件,当鼠标停在该文件上时,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即可。

(三)、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关闭写字板程序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是否保存对文档所作的修改”提示框,“是”、“否”、“取消”三个选项的不同选择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有时候从“我的电脑”中打开某个文件的时候会出现“打开方式”对话框?(如:C 盘 Windows 文件夹中的 brndlog.bak 文件)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文件是指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程序、数据或其它信息。

2..文件夹的操作:

((1)创建文件夹:在桌面上用鼠标左键双击“我的电脑”,然后用鼠标左键双击 D 盘进入 D盘窗口,在该窗口的窗体空白处单击鼠 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从其子菜单中选择“文件夹”。

((2)文件及文件夹的打开:用鼠标双击文件夹即可打开,也可以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夹然后用鼠标左键单击“打开”。

((3)文件及文件夹的选定、复制/ 移动、粘贴、删除、重命名:用鼠标单击文件夹即可选定单个文件。长按鼠标左键或右键可对多个文件夹进行选定。用鼠标左键长按住文件夹可对文件夹进行移动。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夹选择“复制”可对文件夹进行复制,进入指定窗口,在窗口的空白区域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粘贴”可粘贴已经复制的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夹选择“删 除”可删除文件夹,选择“重命名”然后在文件夹图标下面的蓝色区域对文件夹进行重命名。

3.对回收站的操作:用鼠标左键双击桌面的“回收站”打开回收站,此时回收站中会出现已经删除过的文件。用鼠标右键单击其中的一个文件然后选择“还原”可以将已经删除的文件还原,选择“删除”则能永久删除该文件。在桌面用鼠标右键单击回收站选择“清空回

收站”可以将回收站中所有的文件永久删除。

五、分析与讨论 1.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对文档修改后忘记保存文档。这可以提醒我们将有用的文字信息保存下来。点击“是”,文档保存下来,再次打开该文档则 可以看到已输入的文字信息,点击“否”,再次打开该文档时和第一次打开的文字信息相同。并未保存修改的文字信息。点击“取消”则保留在当前的文档界面,但此时依然未将输入的文字信息保存。

2.因为有的文件只能用指定的软件打开。有时一个文件能有多种打开方式,这样可供使用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打开方式。也有的文件系统无法找到能打开该文件的方式,此时就需要使用者自行选择打开方式。

六、教师评语 1.按时完成实验; 2.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3.回答问题完整、正确; 4.有关于实验的比较深刻的心得或讨论; 5.实验报告的撰写认真、报告格式符合要求。

签名:

日期:

****年**月**日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报告(例文) 第6篇

实验报告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教师

实验一

P Windows XP 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

3、掌握 Windows XP 的系统设置方法。

4、掌握 Windows XP 的注册表操作。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windows XP。

三、实验内容及步 骤

1.任务栏和桌面的设置

(1)将任务栏设置为自动隐藏。

(2)多次启动“画图”程序,观察选择或取消“分组相似任务栏按钮”功能的不同。

(3)对桌面上的图标以“名称”方式进行排列图标。

2.文件操作

(1)查看 C:windows 文件夹的常规属性,填写以下信息:

大小:______________;占用空间:__________________;包含文件数:____________;子文件夹数:____________;创建时间:______________。

(2)以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在 D:下创建文件夹。如 D:1102111055 黄晴晴。

(3)用文件查找的方法在 C 盘查找记事本应用程序(notepad.exe),该程序所在的文件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并打开该快捷方式,理解快捷方式的含义。

(4)打开记事本程序,输入以下信息,然后保存文件,文件名为“abc.txt”,文件保存在之前自己创建的那个文件夹中。(【提示】可以右击中文输入法中的软键盘按钮。)标点符号:,、。

《》

【】

„„ 数学符号:

÷

√ 其他符号:

@

&

Ⅳ(5)将文件 C:windowssystem32calc.exe 复制到学生文件夹中,并修改为“计算器.exe”。

(6)将学生文件夹中的 abc.txt 的属性设为“隐藏”,然后通过设置或文件夹选项中的某些“查看”选项,观察设置或取消的区别。

① 显示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

② 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提示】该操作可通过选择“工具”→“文件夹选项”命令,在弹出对话框的“查看”选项

卡中进行,如图 1 所示。

图 1 图 2 3.系统设置

(1)查看并记录有关的系统信息。

 CPU 型号:________________  内存容量:________________  操作系统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完整的计算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 隶属于的域或工作组: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网络适配器的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先打开“画图”程序,然后按 Ctrl+Alt+Del,启动 windows 任务管理器,观察系统当前的应用程序有哪些,记录系统当前的进程数和“画图”程序的线程数,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① 系统当前进程数:______________ ② “画图”的线程数:____________ 【提示】画图程序所对应的文件是 mspaint.exe;若要显示线程数,应先选择“进程”选项卡,然后通过“查看”→“选择列”命令设置显示线程数,如图 2 所示。

(3)使用“画图”程序制作一幅图片,并设置为桌面背景。

(4)查看当前屏幕分辨率:___________。若当前屏幕为 1024*768,则设置为 800*600;否则设置为 1024*768。

(5)查看并记录当前系统中磁盘的分区信息。

存储器 盘符 文件系统类型 容量 磁盘 0 主分区

扩展分区

DVD/CD-ROM

【提示】选择“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命令,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

4.注册表操作

(1)按照实验指导书 P40,更改系统注册信息。

(2)按照实验指导书 P41,禁用系统的“控制面板”功能。

(3)按照教材 P84,备份系统当前注册表到文件 bak.reg,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二

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与排版。

2、掌握图形绘制与图文混排。

3、掌握分页、分节符,长文档的操作。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 3-1、3-2,教材 p102 长文档的案例。

第一部分:

Word 的基本操作

1.本实验将要输入建立如下文档, 以“北京奥运会.doc”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主题口号解读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 13 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

中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2.(1)Word2003 默认的中文字体是,英文和数字字体是,默认的字号是________。

(2)

段落的缩进分为

两种。

(3)在 Word 中,切换“插入”和“改写”编辑状态,可以按

键。要删除文档中的内容,按 Backspace 键时,删除的是的字符,按 Delete 键,删除的是的字

符。

3.标题设为“黑体,四号字”,居中,然后加上 10%的黄色底纹。

步骤:

4.在该文档中查找“One World One Dream”,并替换为大写的文本“One World One Dream”。

步骤:

5.把第 2 自然段分为等宽的两栏,加分隔线。

步骤:

6.设置第 4 自然段首字下沉 3 行。

步骤:

7.通过“绘图”工具栏,画幅五星红旗。

步骤:

8、在第一自然段“语言不同”的后面插入一张图片(可以是 office 剪贴画,也可以是来自文件)。图片插入后,自行调整合适的大小,再将该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设置成“紧密型”。

9、

第二部分

毕业论文的制作

在 Internet 上搜索一篇本专业毕业论文,按照本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进行设置,制作一篇符合要求的长文档(可参照教材 p102 的案例)。以“毕业论文排版.doc”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写出主要步骤: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三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03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作表的创建、保存、编辑。

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录入和编辑修改。

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4、掌握数据管理。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 3-3。

第一部分:l Excel 的基本操作

1.数据录入 (1)输入文本 在单元格 A1 中输入“学号”,依次在 B1 到 F1 的单元格中输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总成绩”、“邮政编码”。

① 单击 F2 单元格。

② 输入单引号(必须在英文状态下输入),然后再输入“010244”,按“回车”键。

(2)输入数值 ① 输入整数:在 A2 和 A3 单元格中分别输入“1”和“2”,输入的数字自动右对齐。

② 输入实数:在 E2 单元格中输入“540.5”。

③ 输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实数:在 E3 单元格中输入“5.625E2”,即实数“562.5”。

④ 输入分数:在 E4 单元格中输入分数“21540 ”。首先输入“540”,然后输入一个空格,再输入“1/2”并按“回车”键,即可。

(3)输入日期和时间 ① 在 D2 单元格中输入“1990-4-26”或“1990/4/26”,则系统自动把该数据作为日期。如果输入“4-26”或“4/26”,则认为是当年的 4 月 26 日。

② 在 D3 单元格中输入“8:20

pm”,则认为是晚上 20 点 20 分,或者直接输入“20:20”。

(4)同时在多个单元格中输入相同的数据

① 选定需要输入数据的区域,区域中的单元格不必相邻,如选定 C2:C6,B4 区域。

② 键入相应数据,如“男”。

③ 按“Ctrl+Enter”快捷键,即可在选定区域中的所有单元格中输入“男”。

2.使用填充柄填充其他单元格,观察单元格中变化特点。

(1)

初始值为纯文本 特点:

(2)

初始值为纯数字 特点:

(3)单元格中为某公式。

特点:

3.利用“填充”命令产生填充序列 ① 单击 A14 单元格,并输入数字“3”。

② 选定区域 A14:F14。

③ 单击“编辑”菜单,选择“填充”→“序列”命令,打开如图 3 所示的“序列”对话框。

图 3 “序列”对话框 ④ 在“类型”区域内选择“等比序列”单选按钮;在“步长值”文本框中输入“2”。

⑤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 A14:F14 区域内产生一个公比为 2 等比数列。该等比数列包含的内数据有 3、6、12、24、48、96。

第二部分

制作 学生成绩表 在“学生成绩表”中输入如表所示的数据,并在该工作表中进行以下操作。以“学生成绩表.xls”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学号 姓名 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计算机基础 线性代数 邓小平理论 总分平均分 1 江美琴 72 65 70 58 70

孙龙杰 86 90 78 92 95

张莉 92 66 78 58 76

张艳芳 67 86 82 75 80

汪明亮 85 75 76 78 76

周学明 85 70 81 72 92

郑路静 83 82 86 86 88

赵敏 70 52 73 60 70

1.插入标题行 ① 选定第 1 行,单击“插入”菜单,选择“行”命令。

② 在 A1 单元格中输入标题“学生成绩表”,标题字体为黑体、字号为 14 磅、蓝色。

③ 选择区域 A1:I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合并及居中”按钮。

2.设置边框 默认情况下,Excel 的表格没有边框线,给区域 A2:I10 四周设置双边框线,其余边框设为单实线。

步骤:

3.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要求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出“学生成绩表”的总分和平均分。

步骤:

4.数据排序 按学生成绩的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若总分相同,则根据大学英语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步骤: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四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2003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2、熟练掌握幻灯片的修饰和放映 。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微机。

2、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参考实验指导 3-4。

1、输入下面的毛泽东诗词,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以“毛泽东诗词.ppt”为文件名,保存在学生文件夹中。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提示:为了加快输入速度,可以到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诗词,并进行复制。

2、自己设计格式、背景、动画效果等。写出你的设计与主要操作步骤。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五 Internet 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等。

2. 掌握邮箱的申请和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并了解邮件工具的使用。

3. 学会利用 Baidu,Google 等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简单的信息查找。

4. 学会在 Internet 上进行文献检索。

二、实验环境

1. 硬件环境:连接 Internet 的微机。

2. 软件要求:Web 浏览器(如 IE、傲游)。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第一部分

局域网基础1、察看网络配置情况

(1)本台计算机的名称:______________;所属的工作组: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左手边同学的计算机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察看本机网络地址 单击“开始”按钮,单击“运行”命令,在“打开”文本框中输入________命令,进入DOS 系统,然后在命令行输入 ipconfig/all 命令,观察并记录。

 本机 IP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机物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网关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首选 DNS 服务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局域网基本应用 ① 在 F 盘根目录中创建一个文件夹 TEST,然后打开记事本,任意写些文字,保存在 TEST文件夹中。

② 将 F:TEST 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共享名为 share。

③ 通过自己的网络邻居访问自己共享文件夹 share。

④ 让相邻同学访问该文件夹。

⑤ 把相邻同学的共享文件夹设置为自己的 T 盘,并打开本机的“我的电脑”,观察能否访问。

【提示】在网络邻居中,右击该共享文件夹,选择“映射网络驱动器”命令。

第二部分

信息浏览和电子邮件1、E IE 的设置和使用

(1)将 http://KI】中国学术文献总库”检索作者是吴义生、2009 年的论文《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并下载全文,然后试着能否打开。

(2)利用“超星数学图书馆(本地镜像)”,检索电子图书《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并下载全文,然后试着能否打开。

【提示】也可以去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图书或期刊等文献。4、电子邮件的使用

(1)在 )发送一封有标题、有附件的邮件,找一个自己认为较有意思的图片作为附件,邮件的标题为:XX 班 XXX 学号 XX。如:12 金融 1 班程坤 1201121001。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六 常用软件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1.学会文件下载软件的使用 2.学会使用压缩软件进行压缩文件、解压文件和文件夹 3.熟悉常见安全软件的下载和更新 4.掌握常见安全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连接 Internet 的微机。

2.软件要求:无。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软件的下载与安装(1)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软件下载站点,找到一款常用的下载工具并进行下载,将下载的文件保存到本地磁盘上,并双击安装。记录软件的下载网址和工具名称及版本号。

(2)利用安装好的下载工具继续下载压缩工具 WINRAR、360 安全卫士和 360 杀毒软件,并进行安装,记录下软件名称及版本号。

(3)察看实验五中在文献检索时下载的文件,上网查找应分别用什么软件打开,下载这些软件并察看之前的文献具体内容。请在下面写出文献文件的扩展名和你对应下载的软件名称。

① 文件扩展名:________________

对应的阅读软件:_________________ ② 文件扩展名:________________

对应的阅读软件:_________________2、压缩软件 的使用

(1)利用已安装的压缩软件选取任意一个文件对其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记录下文件名以及压缩前和压缩后文件的大小。

(2)利用已安装的压缩软件选取任意一个文件夹对其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记录下文件名以及压缩前和压缩后文件的大小。

(3)任意选择一些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要求在压缩时使用加密方式。

3、常见安全软件的使用

(1)对 360 杀毒软件进行更新操作,记录下更新前和更新后的杀毒软件的程序版本号。

(2)用 360 杀毒软件对 C 盘进行一次扫描,记录扫描结果。

(3)用 360 安全卫士进行电脑体检,记录体检结果。

4、软件的卸载 卸载实验中所有安装的软件。

实验成绩

上一篇:前卫报简要评价下一篇:帕斯卡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