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4-05-21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精选12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1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摘要】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关键期,关乎学生身心发展.新时期数学教学要求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将逻辑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中成为必然.本文阐述了逻辑思维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因材施教;空间观念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通过对思维规律和形式的正确运用,来综合分析数学对象的属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数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与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教育辅导机构侵蚀着整个教育行业,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之余,纷纷在父母的安排下踏入数学辅导机构,这些父母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辅导机构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质的提升,同时使数学思维有所发展.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此劳心劳力的学习模式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能适应的.追根溯源,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重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得不依赖课后辅导机构.因而,要想“解放”学生,就要努力提高学校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爱上学校教育,学会主动思考、独立学习,不需要依赖课后辅导机构也能学好数学.二、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以兴趣入手,让学生勤于思考

“好奇心”大是小学生的特点,对身边的所有未知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勤于思考.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拿出两个苹果,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苹果里面装着什么样的秘密吗?”老师这样设置悬念,学生的求知欲立即迸发,教师再将苹果划成两半,一个竖着切、一个横着切,然后让学生观察苹果核的形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苹果里面藏着一个“五角星”.最后,教师趁热打铁,将“五角星”与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形状归为一类,延伸出对称图形的概念.有意设计的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认真从课堂中去寻找答案,从而爱上思考.(二)扎实数学基础,拓展逻辑知识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学生才有能力、有信心认识新对象、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如果缺乏系统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开展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便寸步难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都不明白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还怎么加以判断,更别提将其应用于生活中了,因此扎实的基础概念教学是推进数学学习进程的前提.除了基础概念学习以外,教师还应该适当拓展与延伸,这样的数学课堂才完整.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逻辑知识,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推理、证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讲授逻辑知识时,应先让学生掌握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基本的逻辑规律,然后再将这些基本规律融于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无疑会让学生准确判断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论断,也能够准备辨析偷换概念、自相矛盾的论题.(三)因材施教,把握不同的逻辑层次

学生的“差异性”是与生俱来的,找不到任何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学生的思维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使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积.第二个学习目标: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基础目标,还要有适当延伸,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应该采用“伙伴助学”的方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共同探究、学习,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巩固优等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实现第三个教学目标,即情感教学目标,让学生们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形成空间观念,感受团队的力量,促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四)注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每一个发明创造都含有想象的成分,曾经天马行空的幻想,也许在某一天能够成为现实.发明家从自己的想象出发,将草图在脑海中印刻,并利用现有的物资条件来制造成型,然后经过不断的研究、修改,最终完美地呈现出来.这种过程离不开“空间观念”,更离不开想象与创新.“空间观念”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就应该将“空间观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逐渐形成立体思维.比如,在长方体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长方体,然后想象长方体的内部结构,理清由底、宽、高组合成的不同形状,从而动手将长方体展开的形状画在纸上.结 语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完成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助力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桂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4(32):112.[2]罗元焱.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数学学习基本规律[J].华夏教师,2014(12):69-70.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2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逻辑学和心理学都研究思维,但它们的侧重面有所不同。逻辑学主要从思维的结果(或产物)如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来研究,而且着重研究正确思维的规律及形式,以及这些认识结果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则主要从思维过程本身来研究,着重研究思维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导致形成某些认识结果的内在的隐蔽的原因。由于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是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心理学与逻辑学对思维的研究也要紧密联系,并且相互补充。我们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也同样要注意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紧密联系这一特点,忽视哪一方面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类思维发展有着不同的阶段。人的逻辑思维一般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有较为明显的发展。主要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它是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思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形式逻辑思维:简称逻辑思维。它是以同一律为核心规律,进行确定的、无矛盾的、前后一贯的思维。它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概念必须是确定的。例如,A就是A,不能既是A又是非A。在小学数学中每一个概念也都必须是确定的。例如教学约数、倍数时,把0排除,否则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也要包括0了。

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主要是从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上进行思维。它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也称为普通思维,形式逻辑也称普通逻辑。一般地说,10—11岁是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这时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较显著的变化。

2.辩证逻辑思维:简称辩证思维。它是以对立统一为核心规律而进行的思维。它着重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概念的矛盾运动来进行思考。它把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联系起来,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进行思考。它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必须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据心理学家研究,9—11岁学生的辩证思维才开始萌芽。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有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规定基本,即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所讲的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大纲中明确提出,“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这表明,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思维品质。

为什么在小学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呢?个人体会有以下两点。

(一)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具体地说,10—11岁学生开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初步掌握比较科学的定义,能领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分析,并进行间接的推理(即由几个判断推出新的判断)。因此可以说,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人一度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一点值得商榷。第一,根据心理学研究,创造思维是人们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它有普通思维的特点,例如在解问题时,也有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阶段。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有想象的参与。另外,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从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也就是说,发展创造思维首先要有逻辑思维做基础。其次,人们的一般思维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可以说,发展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着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品质。但是如果把创造思维作为基本要求提出来,对小学生说就要求太高了。此外,由于创造思维这一过程本身比较复杂,心理学的分析研究还很不充分,还难以具体说明它的内涵,要在小学里提出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就更困难了。也有人强调小学数学应着重发展辩证思维。这也值得商榷。如前所述,辩证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有一定的形式逻辑思维做基础。而且从小学数学内容来说,虽然有些内容能够反映辩证思维的某些规律,但有很多内容受到一定的局限。例如,对加与减,可以说是相反的运算,两种运算相互依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就不好讲,因为还没有学过负数。另外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9—11岁才开始萌发辩证思维,显然比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得晚。因此在小学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还为时过早。在小学只能结合某些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唯物辩证观点的因素,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而不是讲辩证法。例如,讲整数加法与减法时,可以通过实例说明它们是相反的运算,是相互依存的;讲分数乘除法时,可以通过实例说明两种运算在分数中可以相互转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3篇

一、创造良好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 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实现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 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数学课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 有自己的观点, 学会与老师争论, 在积极讨论中学有所得。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 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 效果比较好。数学教师在思维训练中, 要信任学生, 要善于教学反思。学生有一点思维闪光的东西就要给予肯定, 多用鼓励话语。只有经常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 思维才会有大的进步。

二、着力于“导”,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 教师既是组织者、引导者, 又是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 又要因材施教, 及时给予指导。如在教学“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 可设计一道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后, 使原分式方程中分母为零的问题, 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产生疑惑, 在每个运算步骤都正确的前提下, 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解, 促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原因,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着手于“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中一个数学命题的建立, 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 一个题目的解答通常要经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得出。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必不可少。而在练习时, 读题、审题, 不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为分析、综合、辨别等思维活动奠定基础。比如证明直线与圆相切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当已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 常用此法。辅助线连结公共点和圆心, 只要设法证明直线与半径垂直即可。 (2) 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则直线与圆相切。当题中不能肯定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 常用此法。辅助线是过圆心作该直线的垂线段, 只要设法证明垂线段等于半径即可。教师可分别出题让学生练习思考。

例1.已知:如图1, 在△ABC中, ∠BAC的平分线AD交△ABC的外接圆⊙O于点D, 交BC于点G。

(1) 连结CD, 若AG=4, DG=2, 求CD的长; (解略) (2) 过点D作EF∥BC, 分别交AB、AC的延长线于点E、F。求证:EF与⊙O相切。

例2.如图2, Rt△ABC中, ∠C=90°, AC=3cm, BC=4cm, 以C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 当r=2.4时, AB与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解:作CD⊥AB, 垂足为D, 则

由CD·AB=AC·BC得:即AB与圆相切。因而, 着手于“练”, 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四、自我反思, 深化知识结构

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归纳, 可促使其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对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和延伸。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 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流于表面化。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三角形全等的判断, 若都根据定义检查是否重合是不便操作的, 需要寻找更实用的判断方法——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不必判断三条边、三个角共六对对应元素均相等, 而是可以简化到特定的三个条件, 如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启发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学生归纳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G623.5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问题的设计

思维的发展是通过问题进一步的引发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学习到相应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思维学习的过程。如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比较灵活并且能够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并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只有让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进一步得到训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相应的问题,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综合、判断等进行学习相应的知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丰富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以便更的理解所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纯理论知识学习可以采用讲解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负责的部分,这样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进行新知识到学习,从而更好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了解学生特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针对性的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寻找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逻辑性思维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知识点。在解决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基础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适当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并能够在逻辑思维方面得到相应的训练,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练习题的准备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基础差的学生就选择相应比较简单的练习题,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就结合一些中等题目的练习题,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则会选择一些拔高型的题目,以便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针对性的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题,以便取得较好对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尝试,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学周刊,2012,23:66-67.

[2]高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14,36:197.

[3]李桂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4,32:112.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5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推理出准确结论,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

优化比较,教给正确的思维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会了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法。

创设机会,提高思维的能力。根据“创设情景引疑,积极感知尝试,诱导形成认识”的原则,在教学中应鼓励和引导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应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颈;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2.4-0.6)X=2.4×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6篇

摘要: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与任务越来越明确,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实现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心得

在新课程的推广下,要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入手,借助有效的教学指导,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发展特点与认知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规律。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就逻辑思维能力来说,就是要从客观理解上入手,通过进行有效的思考,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日后学习与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上入手,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要从小学阶段开展,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做好问题的引出工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解决问题上入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满足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需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建立在较深有效指导基础的,通过帮助学生提出与解决问题,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是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好知识。所以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好数学知识中的问题,从知识来源的基础上来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在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出学习的兴趣后,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数学技巧与方法来解决好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位置》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出上空间与下空间位置关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对问题进行表述。在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关系后,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环境进行观察,找出物体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对空间位置的辨别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意识的发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做好课程的设计工作

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存在着逻辑思维与思考能力刚刚发展的特点,所以也就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入手,结合好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其次,是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与认知能力上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通过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来为学生设计出充满趣味性的活动,能够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也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受到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课堂活动的感染。如学生在学习《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具来引导学生学习,在不断的拼接与摆放下,能够培养好学生的分辨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能够让学生产生出学习的欲望,同时也可以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来搭建出喜欢的图形。所以说活教师只有为学生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起学习的学习主动习惯,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做好练习题设计工作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思维与基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为了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借助多元化的解题思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增加练习题内容。在练习题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好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上出发,结合好学生的解题能力与速度,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以此来将学生带入到思考中,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好问题。如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此来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可以从课后习题上入手,借助巩固与强化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对于基础不足的学生来说,要做好辅导工作,从教材中的案例入手,帮助学生解决好学习中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入手,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好多方面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7篇

摘 要: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逻辑思维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这也对学校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培养学生的任何能力都需要从小开始,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18-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小学教育为起点的九年义务教育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高素质和高能力人才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当然,对小学数学这门课来说,是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因此,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也复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针对小学数学具有逻辑学强的特点,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演绎与归纳法。归纳和演绎是解决数学问题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推理过程是将某一特殊的数学问题类推到一般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涉及到的一些法则和运算方法都是由这种推理方法引入的;第二,分类与比较法这种方法是将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力将其进行比较。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会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第三,综合与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所研究的对象全部联系起来,从对象的整体认识其本质。然后才对所有对象的个体进行分析,这也是解决小学 数学问题的一种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方法;第四,概括与抽象法。这种方法是从同一类研究对象中概况出共性,然后分析其共有本质的一种方法。概况和抽象法是小学数学计算规律环节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重视问题的引出

由于小学数学这门科学的特点就是逐一解决具体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重视问题的引出。只有从问题层面引出和发散学生的思维,才能从本质上调动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这种方法对数学教师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这门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借助数学问题实施的。但是,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要让小学生牢固地掌握教学的知识。为了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根源,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采用一些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以上两个重要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由于小学生的理想思维并不是很强,这就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他们首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的课程,同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保证所设计的课程足够生动和有趣,这样才能最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才能促进教学内容的开展。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一般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引导小学生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让小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

(三)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基础都不相同,所以教师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发生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应该切实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就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方法和思维,并以此鼓励学生寻求解题思维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适当的设计练习题的难度

适当的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做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为了增加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成就感,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提高练习题目的难度,以保证大多数数学通过努力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勤于思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解答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求职欲望,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九江市鹤湖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8篇

1.激发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让学生能够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是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方式设计中,多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数学相结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传授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解题观点和思考过程,让学生讨论和思考新的解题方式,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课堂气氛会变得十分活跃,容易与教师保持亲密的关系。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会发生碰撞,产生灵感。当他们发现新的解题方法后会兴奋不已,自然而然的,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数学思维的形成也越发容易。

举个例子,在高二数学下册的函数知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的数学知识, 对于函数的理解缺乏立体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复杂多变的函数形势和变换方法感到十分迷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以学习三角函数为例,三角函数公式众多,形式变化灵活,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拉伸游戏告诉学生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关系, 在黑板上先画一个正弦函数图像,在这个图像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特点,然后通过平移的方式画出一个余弦函数图像, 再让学生分析后一个图像与前一个图像之间的关系, 在其中穿插讲解相位和函数角度的概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习印象,还对三角函数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交流学习心得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由迷惑困顿到恍然开朗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突破过程,只有在不断地突破过程中学生才能够成长,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2.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引导和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或思维最主要的是能够在其实际生活中有所用处。高中数学教育在学生的教育阶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数学基本常识,了解怎么解答数学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标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局限于理论推导和总结,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涉猎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或用数学解答的实际工程问题。

例如,由于学生在初中只接触过平面几何,对于解答平面几何问题还存在许多抽象的认识,仅仅知道该如何选取截点、画辅助线来解答, 许多学生总结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该如何作辅助线,如何书写解答过程进行求解。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规定实际内很快解答出平面几何问题,但是形成了解答这类几何问题的定式思维。学生在碰到稍微有点新意的几何问题,发现自己脑海中熟记的方法无法套解时,便无从下手,也懒得思考新的解决办法。然而,高中几何数学教学让学生开始接触空间结合问题, 前面所学习的平面几何所形成的定式思维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空间几何的实际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空间几何模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为学习详细讲解生活中的每类物品的抽象画几何图案,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空间几何题目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个题目与实际生活例子的联系,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出解答的可能性,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最后由教师解答。

3.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探索式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思维方式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并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许多教师只要求学生会做这道题目就可以,至于这道题目为何以这种方式解答,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解答一概忽略。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极为不利, 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习惯于需求答案而不是思考过程和方法。对这一问题,就要求学校推广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罗列新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不用教授给学生问题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只用回答学生的疑惑,加强引导。并要求小组学生一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问题的本质,交流过程中发现解答方法,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各个小组的解答方法。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和解答问题的欲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4.结语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工业基础薄弱,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政复兴,需要强大的工程科学类人才储备。因此,对于现阶段我国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日后成为工程科学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是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需要每个教师认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为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大有裨益。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较多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希望为其他同行业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其逐渐通过事物的表面了解其本质,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锻炼。而我国传统的数学模式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性,因此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不利于促进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在对“思维”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拥有广阔而丰富的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具有多样性。新时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入手,在科学应用小学数学课本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在逻辑思维当红,一个基础的内容就是创造性思维,它可以作为逻辑思维的代名词。针对多数人来讲,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受过逻辑思维的有效训练,其创造性思维也是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的。鉴于此,现阶段在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应当广泛研究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常会针对教学知识点,将各种实际操作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应用教具进行具体的演示,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自身的形象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也能够有所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全新的知识点,教师应及时找到其同就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激发。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问题思维培养

在应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因此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起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对知识表面进行详细的观察,从而展开深入的分析,并逐渐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提升问题的启发性,为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发挥想象力提供有利基础,从而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

例如,在进行梯形面积计算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首先将三角形面积相关知识引入课堂,由此引出梯形的模型,此时应适时引入问题:引导学生对已知的三角形公式进行应用,并尝试推断出梯形面积公式。此时学生已经对三角形面积公式非常熟悉,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并不陌生,求知的欲望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定的游戏,如“拼一拼”等活动,应用两个三角形拼凑出一个梯形。学生在这样进行设计的课堂下,不仅会很容易的融入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去,并能够积极的进行观察和演示,并能够在同学的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为整个梯形面积的计算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语言逻辑思维培养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以“填鸭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经过题海战术,对知识点进行熟练的应用。然而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无法通过语言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展现。事实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语言逻辑思维,现阶段,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应当增加对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培养。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的数学语言,对知识内容进行表达,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和加工,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各个问题的解题过程,例如,在面对“相遇问题”时,相遇的时间以及速度和的乘积同相遇的路程相等。该公式也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即速度和被相遇路程所除,就可以求得相遇的时间等。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对各个求解方式进行表达,自身头脑中的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对知识的应用也将更加熟练。在遇到相似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准确的判断推倒过程,从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3.科学利用教学道具

逻辑思维事实上是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针对小学生的成长阶段来讲,在理解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难度,此时教师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逼迫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接受知识,是很难促使其提升学习兴趣的。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积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对教学道具的应用,如多媒体和模型等,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想象力更加丰富起来,对对相对抽象的含义理解也能够更加深刻。值得注意的是,过于花哨和充满魅力的图像和视频等,很容易促使小学生失去学习的中心,因此,教师在对各种教学道具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各个知识点,提升针对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人才自身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素质之一。因此,现阶段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对人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力度,而小学数学自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方式,从问题思维、语言逻辑思维等角度出发,努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教学中更加科学的利用教学道具,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修订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09:61-66.

[2]凌国伟.在小学数学教材实验中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2015,06:49-52.

[3]陈翠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民营科技,2014,04:72.

[4]季勇.对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的教学的几点认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24.

[5]钟桂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199.

[6]彭全(王蓉).培养能力早成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4,09:79-80.

作者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10篇

2.1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方法训练学生,培养他们具备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像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劲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力很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为了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加锻炼的时间,就要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存在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情。试想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总是一脸严肃,态度过于严苛,对学生的一点小错揪住不放,动辄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教育,不懂得尊重学生,这种学生又怎么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课堂气氛弄得活跃起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手段设置一些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收获一定的学习成果时,就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喜悦,这样就会对小学数学产生好感,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2.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重视思维品质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好引导者和朋友的身份,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以开放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发展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过于单一和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机械化,不能灵活的运用,形成可怕的思维定势,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数学定义、公式的时候,可能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告诉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套用公式就可以找出答案。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它也阻挡了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形成,不能灵活用脑,只是在机械化地背书,而不是学习知识,到最后学生们只是练就了好用的记忆力,而没有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在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其实是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看谁的方法多,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加深他们的理解力。

2.3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清楚地讲授给学生,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比较法,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首先使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轻松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比较法很简单,就是找两个题目,分别让学生求出答案,并将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从中悟出道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使得学生将数学问题在推理中消化解决。与其它学科不同,小学数学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图形探索,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找出数学中存在的关系定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促使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整合自己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相互讨论研究,相互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对各自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在这样的合作讨论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促进小学生形成综合的数学能力是新世纪义务教育的基础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教学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授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05):59~61.

[2]安振玺.趣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31):222.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11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热爱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有了热爱, 学生才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执着地学习中追求和探索。在数学课堂中,精心设置情境,恰当运用具体的人和事,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叫大家拿一张作业本纸竖直剪成10条, 接着问:在以每条的式样设计成作业本能用吗?如果我们的书也设计成这种式样好吗?学生都说不好,然后引导到数学中的比例问题。

再如:教师把自己的嘴扭向一边,问好看么?学生答:不好看,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左右不对称。于是说 我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件跟人脸一样是对称的,学生很快想到桌凳、黑板、汽车、飞机、轮船、动车等等,教师进一步鼓动说:也许你们今后能设计制造出比这些物件更精美、更高档的物件,只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一定能!

学生明白了这些,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入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设置问题,激发思维积极性

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从问题开始也得解决问题。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培养思维积极性。

如教学《勾股定理》,可设置问题: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教师在此设置问题不仅是检验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更是对勾股定理探究方法和证明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面积割补的方法、转化和化归思想)的综合运用,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展现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忽视思维过程的活动,只讲结论,不讲过程,不让学生自己动脑, 就会造成学生思维懒惰,使思维形成定势或僵化。展示思维过程, 能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使学生迅速抓住思考问题的本质,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以《多边形内角和定理》问题的创设为例。

首先教师问: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四边形内角和是怎样探求的?

(转化为三角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你会探求吗?六边形、七边形 n 边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这样鼓励学生思考,指导他们发现方法,渗透类比,归纳、猜想。

接着教师又提出:从四边形内角和的探求方法,你得到什么启发呢?五边形如何化归为三角形,三角形数目是多少?六边形 n 边形呢?你能否用列表的方法给出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化归为三角形的个数是多少?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想一想怎样求 n 边形内角和?可得出什么结论?

进而让学生揭示思维过程,探索论证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索定理的结论及证明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步发展。

三、抓住内容精华, 培养思维深刻性

课本中的概念与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问题的精华,是数学知识的浓缩。深化课本概念和习题教学,是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引导学生钻研概念与习题,并加以恰当的分析研究、归纳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教学《因式分解》。在数学教材中,因式分解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式乘法后,自然地引人的,如 m(a +b +c) = ma + mb+ mc 是乘法运算,反过来得到:ma+mb+mc= m(a+b+c)则是因式分解。这里明确指出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于是教材结论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接着得出:把 (a +b)(a-b)= a2-b2 反过来就得到a2-b2 = (a + b)(a - h),即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由此,抓住类比思维,抓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这条主线,既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又可以从思维的角度训练其逆向思维的能力。

同时,注意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强调让学生运用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来进行验算。教学中,在处理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时,要强调用分组分解法时,一定要想想分组后能否继续进行,完成因式分解,由此合理选择分组的方法。

这样逐步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观察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四、采用一题多解, 鼓励钻研与探索

数学教学其实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中最可贵,层次最高的品质是创造思维。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也不限于中等以上的学生,而是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训练,提高数学素质。

当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灵感等。现以在解题中通过进行对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灵活性、创造性。一题多解多变训练,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的练习活动。

如分解因式:x3 + 3x2- 4,这个题的解法就有好几种。事实上, 每个题中都会隐含一些内在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解题的同一目的。

因此,探求一题多解多变, 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教学活用多媒体,强化能力培养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方式、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只要适时、适量、恰当运用,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良效,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更科学,更优化,更好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的过程,随机展示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全方位认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老师合作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识别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第12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田吉平

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5千克里有几个0.4千克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25,我问学生:“按‘四舍无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了“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四、教师要设计好练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2.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3.设计一题多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还可以避免解题的思路来束缚原有的路子,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聚宝小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总结下一篇:浅析特勤消防“特立独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