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2024-06-21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第1篇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莱州路小学 郭婷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我有幸听了窦校长的课,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让我深深地震撼。原来课可以这样讲,课可以这样听。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听窦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语言的盛宴,语言是热情四溢,感染力着每一位听课者。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等等。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由此可见,窦老师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她对学生的鼓励方式又是及其丰富。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第2篇

莱州路小学 闫启钰

在2018年9月28日下午我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快乐读书吧》一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窦老师讲的《快乐读书吧》一课,课堂中以《神笔马良》为例,引导学生如何高效读书,并且快速的理解这篇文章,窦老师采用了以下几点:

一、插图效应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利用起来,其实插图是教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窦老师讲《神笔马良》时,就给孩子准备了一张张的文字和图片,装在孩子的宝物袋里。

孩子每读一段文字就让他们自己配上图片,指导孩子读完了文字,图片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好了,取名叫“插图桥”。然后可以让孩子看着图片把文章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从而理解了马良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教学中许多插图新颖独特,富有童趣,不仅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形象性,对课文的理解也有重要的作用。插图就是我们理解整篇课文的一座桥梁。

二、时间绳

一般的故事前面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例如:一天,从此,一个晚上…… 窦老师把整篇课文的时间叫做“时间绳”。窦老师讲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了运用图片来帮助孩子阅读理解以外,在读到每一段时都让孩子把时间找出来,根据时间来了解文章的意思。时间就是一条绳,把整篇文章串起来,时间也是一条线,体现出整个情节的发展。窦老师就是根据这一条时间绳,教会了我们读懂一篇文章的另一种方法。

三、肢体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种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的教育模式。当课堂上你教学生阅读和帮助学生理解一篇文章时,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这些肢体语言都会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窦老师这一节课从一上课都饱含激情,领着孩子读书,组织孩子游戏,对孩子充满了爱心。这一节课中无论是提问学生还是让学生去演板她都拉着孩子的手,仿佛拉着自己的孩子,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亲切,这样的老师孩子会不喜欢她吗?孩子上她的课能不认真听吗?作为一二年级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尊敬你,你首先要做到可爱,只有可爱了才能可敬,做到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去认真的和你沟通,课堂上才能与你互动。窦老师确确实实用她的肢体语言在表达着她对学生的爱,孩子们也在快乐中学会了阅读。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第3篇

上午有点事, 11点约好去见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一位朋友, 到那里要了一大包很好的样书, 急匆匆吃饭就往清华附小赶。到学校时已过了一点半, 快跑进去, 课早已开始。静悄悄进去, 里面留好了位置。

说句实在话, 前面听一截, 并没有感到太多过人之处, 但听着听着, 慢慢地听出感觉来了。这是一堂一年级小朋友的图画阅读课, 用的是台湾的教材, 文章的名字叫《我爸爸》。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硬是被她上得情趣盎然。从一句句认读句子, 到学会“像……一样”和“也”的用法, 再到认识父子之间的关系——“我爱爸爸”;从而理清文本的内在关系, 最后到点题——“爸爸爱我”, 戛然而止。窦老师的课可谓节奏明快、逻辑清晰、情感丰富、韵味无穷。我是由衷地发现, 教学, 尤其是小学教学, 真的是一门艺术。扩而言之, 教育, 真正的教育, 就是一门艺术, 是一门启迪心灵、培育生命的艺术。

课后随即开始研讨。窦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研讨的目的和自己上课的基本设想, 就要我说几句, 我实在没有正儿八经地评过课, 不敢随便说三道四, 就想先听听老师们的评课。清华附小的气氛很好, 老师们讲得都很在行。我边听边想, 大致想了一个讲话的思路。等老师们讲完, 我就直接地发表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我的思考确实是受窦老师的启发。窦老师今天的课呈现出两条基本线索, 这两条线索实际上就是教育的两个基本目标, 一是心灵的引导, 一是儿童主体能力的发展。前一个线索又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情绪的引导, 窦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 比如让大家看她的眼睛, 这样随时让孩子们保持足够的注意力, 也提高了课堂的情趣;一是情感的渗透, 在引导学生学习词句、理解文本的同时, 特别注重提高孩子们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发掘, 把学生引向对父子之间爱的认识与体验。后一个线索同样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始终注意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 把孩子们引向自身, 让他们去体验、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 比如让他们说自己的爸爸、画自己的爸爸;一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作为主体意识的支撑, 这一块也就是我们通常重视的“双基”, 比如让孩子们练习“像……一样”和“也”的用法。

在讲了课堂的基本线索后, 我讲到窦老师课堂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教学有神, 这是她的主题教学一贯强调的目标, 一堂课要有一个中心的主题, 也就是神, 这堂课的主题就是父子之爱, 正是课堂渲染出来的父子之间浓浓的、阳刚的爱意, 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健全意味;一是注重创造性的引导, 一种心智的唤醒、激励、解放。在她的引导下, 一群看似朦朦胧胧的孩子们呈现出很好的创造意识, 几位小孩子对爸爸的描述就很有意思, “我爸爸像猪一样懒”、“我爸爸像蜜蜂一样忙”、“我爸爸走路像大猩猩一样慢”, 后面几个孩子画的爸爸的画, 真是有意思的漫画。

后面我又坦率地说了一点看法:一是个别地方有点远离儿童生活, 小孩子基本没有反应, 比如讲到马拉多纳、多明戈;一是我们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 要注意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创造作出必要的区分, 否则, 千篇一律容易导致教学的平庸化, 使真正的创造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意味着课堂有时候需要停下来, 共同欣赏孩子们真正的创造, 而不是一味地走过场式的表扬。教学, 有时候就是慢的艺术。

最后, 我说了一句, 一堂课的高度其实就是人性的高度。窦老师的课, 正是渗透了她对生命、对儿童、对父子真情的理解与发现, 并发自内心地去激励、焕发儿童的心智世界, 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太阳。

后来回到窦老师办公室, 一起又聊了很久, 启发良多。这篇课文是英国著名作家, 国际安徒生大奖的常客安东尼·布朗的作品, 安东尼·布朗的插画作品表现人性光明的一面, 却也描绘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一面。他认为在为童书作插画时, 最重要的是以孩子们的思考方式看待世界。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神秘与惊奇, 尤其擅于在画面的一角找到令人笑绝的创意与想象, 让读者永远有发现宝藏的快感。《我爸爸》这件绘本, 安东尼·布朗以他一贯的幽默风趣, 对最最平凡的英雄人物——父亲——致敬, 藉以想象力十足的童言童语, 让身穿格子睡袍的老爸, 化身为十项全能的超人, 同时传达父子间的真情依恋。该绘本是以孩子的眼光为出发点的, 因此绘本里的父亲是巨大的, 用仰式的角度表现孩子崇拜的眼光。

窦老师敏锐地把握了安东尼·布朗作品的精髓, 阳刚、欢快的人性, 尽可能地理解儿童的视角, 切近儿童的生命姿态。不仅如此, 她在这中间还有创造性的发挥, 特别是最后那一画龙点睛之笔, 即在由“我爱爸爸”的归纳中引导孩子进行一种反向的思考——“爸爸爱我”。窦老师不仅是在上一堂普通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 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渗透一种对于我们而言其实还是很新的文化理念, 那就是安东尼·布朗绘本中隐约传达的一种特别重要的儿童文化理念——父子平等。儿子心中的父亲形象, 正是父亲显现在儿童生命世界中的形象。儿子对父亲的爱正是因为有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我们的课堂其实特别需要传达这种文化理念, 一种真正的成人与儿童之间平等的文化理念。

由积极的情绪到美好的情感, 由自我主体意识的启发到主体实践能力的引导, 由语文知识技能情感的教学到文化理念的渗透, 窦老师的课呈现给我们的正是这种立体的教育艺术之画卷。

附安东尼·布朗:《我爸爸》绘本 (文字部分)

这就是我爸爸, 他真的很酷!他什么都不怕, 连大野狼都吓不倒他。他一跳可以飞过月亮, 还会走钢索 (而且不会掉下来) 。他敢和巨人摔跤, 参加父亲运动会时, 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这就是我爸爸, 他真的很酷!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

这就是我爸爸, 他真的很酷!有时他又很温柔, 就像我的泰迪熊一样。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不过, 有时候也会做点傻事。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第4篇

时事引读>>

2016年7月末,一篇署名为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悄然间在网上火了起来。信中提到,在带队孩子们参加国际比赛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乏教育,与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在文章走红后,引发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共鸣。出身名校的这样一群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由于该信赤裸裸地呈现了最真实的教育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素材聚焦 赛场外,文明礼仪缺失

窦校长在《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中提到:

1.有些同学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少教育。出门就跑,不抬头看人,冲上公交车大声喧哗,不给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们让座。在食堂吃饭,横着插队拿面包。看专业合唱演出,说话,晃悠座位,外国观众看不下去了,回头两次沟通,老师也教育,可置若罔闻。

2.没有节制,贪吃、贪玩严重。比如有的同学吃自助餐,拿很多,吃不了就扔在那里,餐厅人员直摇头。而且次次是这样,老师反复提醒,依然我行我素……

3.比较自私,不乐于帮助别人,生活中、学习中从来不主动帮助年纪小的、行李多的、身体不舒服的同学,有时候老师指定,还百般不愿意,最后到底也没帮。有几个高年级女生,跟公主似的,一说就给你脸色看。也许是青春期,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本文有删减,欲查看全文,请移步本刊微信公众号:zuowensucai,回复关键字“窦桂梅”即可)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清華附小合唱团的孩子在赛场外的表现,让人忧心。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努力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仅重视学习成绩,也应注意品德修养的培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第5篇

9月28日,我们学校一行12人去北重宾馆有幸聆听了中国小语界大师级人物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的课和讲座。尽管那周我们只有那一天休息,尽管很累,但一天下来,所有人都陶醉着、笑着、思考着,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

窦桂梅老师标志性的东北人特有豪爽、率真、幽默的性格,与我们之前所听过的来自南方的特级教师温婉、含蓄的性格完全不同。我们被她独特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所打动。

上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会务组没有给上课学生印全窦老师所需要的课文资料,因此窦老师临时先上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上,听课的老师和所有的学生完全沉醉在窦老师为我们营造的书的意境中。《我的爸爸叫焦尼》,是一本描写父子之情的绘本,书的题目就是儿子所说的一句话,儿子的这句话和父亲的一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传递出的却是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的意境。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文大都为读者展示了独特的意境,意境是需要体会的,感悟的。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把话说得太开了,引导学生说得太白了,那么这一美的意境也就没有了。要想实现这一效果,必须是在教师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第6篇

太白县黄凤山小学 姚红艳

在这一学期里,我阅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感受很深,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感觉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想谈谈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在我校举行的评教赛讲活动中老师们都积极的参与了进去,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困难,学校领导从活动反馈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及时从图书室找相关的书籍,希望老师们从名家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机智中获得解除困惑的办法,当我看到这本课堂实录时,我很兴奋,借来后就急不可耐的看第一课《晏子使楚》,读时我被窦老师的幽默诙谐、旁征博引深深吸引,读后我不仅为窦老师的上课艺术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啧啧称叹,引人深思。所以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站得更高,才能看的更远

纵览窦老师的这节课沿着这样一条主线来进行:楚王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 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 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我想只有在教育理念上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才能够把一节课挖掘的如此深刻,才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如此深刻的思考,我觉得这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素养的真正体现。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般以顺利完成品人、评事、欣文、解字等就觉得很成功了,由此可见我们站的高度还不够高,这就提醒我们去更多的关注新课标,跟主动地去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

另外,在窦老师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窦老师恰当的引入了《胯下受辱》、《狼和小羊》、一位历史学家的评语和一位外交家的观点等补充材料,这些无不让这节课锦上添花,而这些材料的妙用无不证实了窦老师的博学多才,更充分体现了窦老师站的的高度之高,以及眼光之远,为我树立了一个明确的榜样。

二、多媒体的适当利用,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

我注意到窦老师的课堂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总是运用的恰到好处,而且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可见多媒体手段是窦老师挑动学生神经,激起学生激情与只会火花的有力武器。可想想自从我们的导学案全面铺开以来,我们的多媒体设备却被我们冷落了,我想这也是我们实施课改的一个败笔吧。在此我也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多媒体设备为我所用,相信你的课堂也一定会生机盎然。

三、多上公开课是我们专业成长的捷径

在这儿我想引用窦老师在自序中的一段话来阐明这一有观点:“想想也是,有专家高手的悉心传授,虽属”二手感悟“,但只要自己肯用心钻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师也就逐渐从”偶像派演员“变成了”实力派演员“——毫无疑问,其进步速度,比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肯定要快得多。于是,我主动申请、强烈要求上公开课。”在上公开课这方面老师们做的都很好,都能积极配合教研组长参与本组及校内的听课、评课活动,很让人感动,我们的教学技能一定会有突飞猛进,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活力课堂中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第7篇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关于窦桂梅老师,以前在教育杂志上我曾经看过介绍她得事迹,但了解甚微,只知道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今天,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后,不能不为她那娴熟的课堂教学而惊叹。下面,就谈谈自己看了这本书后的一些浅薄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看完这本书后,自己真是心潮澎湃,思绪翻飞,崇仰之情油然而生,窦老师的语文课确确实实地把学生引进了语文的殿堂,思想的乐园,智慧的王国!

一.惊叹她知识的丰富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博古论今,语文功底之

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她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把这篇置于作者的一组之中:《我与低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将《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将《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的欲望,同时,也激起我对读书的渴望。

二.惊叹她语言的魅力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三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

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有意思吗?开心吗?快乐吗?等等。

三.惊叹她问题设计的能力

窦老师的课朴实、自然,但在朴实、自然中透出的是智慧。课堂上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合情合理。比如《再见了,亲人》这篇,先由“亲”这个字入手,引导同学们由血缘关系的“亲人”扩展到对“血缘”关系的工作同一国度的“亲人”的理解。如《秋天的思念》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母亲扑下去会是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真是举不胜举。

以上是自己的三点感受,我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去读一读,读了这本书后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肯定会有帮助。我也想用这本书上某一位老师来评价窦老师的课堂是“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这句话,来送给我们的老师,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只有你自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第8篇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缺乏毅力的我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我也想经历专业成长,也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然而热情总是过不了三天就骤然降温。比如写日志吧,老是断断续续,不能够坚持下来,连续几天没有写日志了,失去往日写作的热情。

再往下看这本书,竟被她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忘记了疲劳,从吃过晚饭一直看到午夜,要不是挂钟的提醒,我还不会停止下来。这两天里我利用了一些零碎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早晨醒来看躺在床上看上几页,饭后看一会儿,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对好书,总是有些入迷。

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课堂实录,每篇后面还有几个点评。看这本书不能太快,需要细心地啄磨,才体会出课堂教学的精妙。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往往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地设计教学,又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她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从中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是别人讲,很容易受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影响,然而窦老师大胆创新,将课堂按“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流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不着一点刻意设计的痕迹。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拿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暑假里,一有空,便不断地翻着,思考着,咀嚼着,带给我深深地震撼与无限的启迪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看到这里,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成长,我不也是在学校井然有序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吗?我也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逐渐克服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也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桂梅老师的课堂,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的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育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高屋建瓴,正所谓是“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是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地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需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一定要精心上好常态课!”合上扉页我轻声而坚定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炼炉。”――我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我会在用心地课后反思中学着“站立”。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第9篇

可美梦不久便被打醒了,由于局势的发展,乡村小学很快就被合并掉了,并校后,并行班级多了,也就有了对比。慢慢地我发现,即使我再努力,成绩始终都无法赶上别人,这才有了疑惑,恐怕光有“爱”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些其他什么,于是便一路追寻,到处取经,但收获却甚微。

前不久,高老师对我说,多看些相关的书,可从窦桂梅老师开始,于是我就去书店买了两本回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起来。可一拿上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我都要读完一课,那感觉不是仅一个震撼所能比拟的,收获自然也不小。

我边读边思,并时刻把我的课堂与窦老师的相比,仔细寻找问题所在。渐渐,第一个问题就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认为朗读还行的我怎么也教不出朗读同样优秀的学生,看了窦老师上的课,我知道了,原因是我只是一味地强加给他们,他们不但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是不明所以,怎么可能接受呢?而窦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完全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来读,学生口读我心,自然而然就能读好了,窦老师只在适当时点拨一下,让整堂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找了这么多年的答案,一下子解决了,“佩服”便是我对窦老师的第一层认识。

还记得孙老师也曾帮我找过原因,她问到我在课堂上关注的群体,我思考之后回答她是优等生,她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她平常关注的是后进生,即使偶尔一堂课关注优等生,那课后也必定给后进生补上,他们才是我们该关注的群体。是啊,后进生都会了,更何况优等生呢?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课上我照着教案提出的问题,后进生一个也不会啊,那叫我怎么办,课总得上下去啊,就只能……所以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看了窦老师的课,我明白了:首先,后进生的士气已经在我的不重视下消退不见了,即使有他们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了;另外,我一直不愿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后进生失去了信心……窦老师的课却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士气都是那么地足,兴趣都那么浓,效果自然不一样。即便刚开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气氛沉闷,窦老师也总能扭转局面,真不是一般的神奇啊!

原来我的心里一直不曾装有后进生,自然就不会替他们着想了,我的语言也没有感染力,也就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难怪课堂气氛沉闷。真是惭愧,还一直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直到此时,我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今后的课堂,我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语言。

听窦桂梅校长讲课 心得体会 第10篇

一、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最最感动于我的要数窦老师自序中那段颇为不易的成长经历。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始,对于讲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上完一节课都像是进行了一场严酷的战争,战后还要接收纷至沓来的各种战后赔偿——评课。每天都是黑着眼圈来,暗淡着心情回家。这样几个周期之后,我不禁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我能讲好课吗?一夜一夜的失眠,无法抑制的自我怀疑与否定。直到我看到了窦老师在书中的这段自序,我才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语 文 老师。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公开课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但是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知道了公开课绝对是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力的鞭策。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推敲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语言,精心教学预设„„只有通过这样近乎残酷的千万锤炼,我才能快速地成长、成熟。

二、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窦老师的教学实录,最最让我感动至无法自抑的便是她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尊重。

在教学设计上,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最终总能殊途同归,回到课的预设中去。

回想自己的平常教学,往往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当学生与我的想法或预设不同时,我就会手足无措,丢掉学生的回答,只在自己狭隘的预设上转圈。这不仅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加损伤了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因此,在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得到了尊重。她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因为,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三、积淀多厚,语文素养就有多高

作为“深度语文”的代表,窦老师更加提倡教师应该“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种对 于 老师的要求或者说是期盼,却是来源于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功底。从窦 老师的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实录上,我们都能看出,窦老师的语文课在教学素材、教学思想上都高于课本,深于课本,她要教给学生的除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化的思考,一种道德性的探究,这源于语文,更高于语文。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激情,因为,当智慧的启迪与人生的思考相碰撞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不知不觉被的吸引,从而使心灵在激情中放飞、感动。

正像人们所评价的:“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一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这种自内而外,自然朴实的激情,就像是一团能够点燃学生灵魂的烈火,能将整个课堂激情四射。

而这需要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日复一日的无悔付出,正像 窦桂梅 老师所总结的那 “二十八字”心得一样“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要想做一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学生,首要前提是我们先被别人所影响。语文教育说来是人的教育,而就语言文字来说,那就是读书和写作。

在我的心中,窦老师就是我行驶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向其前进、前进、再前进。只要我坚定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教书育人的幸福之神便会降临于我。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我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看到这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我所教初中语文不对口,因此不打算到认真看它。我对窦桂梅老师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也知道她的课讲得很棒,因此,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看了起来。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缺乏毅力的我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我也想经历专业成长,也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然而热情总是过不了三天就骤然降温。比如写日志吧,老是断断续续,不能够坚持下来,连续几天没有写日志了,失去往日写作的热情。

再往下看这本书,竟被她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忘记了疲劳,从吃过晚饭一直看到午夜,要不是挂钟的提醒,我还不会停止下来。这两天里我利用了一些零碎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早晨醒来看躺在床上看上几页,饭后看一会儿,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对好书,总是有些入迷。

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课堂实录,每篇后面还有几个点评。看这本书不能太快,需要细心地啄磨,才体会出课堂教学的精妙。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往往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地设计教学,又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她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从中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是别人讲,很容易受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影响,然而窦老师大胆创新,将课堂按“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流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不着一点刻意设计的痕迹。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拿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暑假里,一有空,便不断地翻着,思考着,咀嚼着,带给我深深地震撼与无限的启迪„„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看到这里,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成长,我不也是在学校井然有序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吗?我也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逐渐克服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也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桂梅老师的课堂,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的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育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高屋建瓴,正所谓是“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是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地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需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一定要精心上好常态课!”合上扉页我轻声而坚定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炼炉。”——我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我会在用心地课后反思中学着“站立”

。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也将追随窦桂梅老师的足迹,用心于常态课,成长于常态课,精彩于常态课,绽放于公开课。

我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点滴体会

2006年12月在成都参加四川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一次培训时,期间有一家书店来推销书的,看大家都在买书,而且多是买有关窦桂梅的书,我也购买了一本《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培训结束回校时已近期末,忙于复习,无暇顾及,于是束之高阁。春节期间,闲来无聊,偶尔拾来进行拜读,感觉甚好,多有收获,无奈笔下功夫有限,今日回顾,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纵观此书,收录了窦老师的讲课实录共十次及专家点评。教学内容涉及小学高、中、低三个段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窦老师自序中的介绍让我对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感到惊讶。因为窦老师也是一个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但是她却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在三十岁前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的唯一。窦老师刚参加工作上公开课时,也曾因经验不足被大家多多帮助(她自认是被专家批评指正或被批得体无完肤)。但正是这上公开课的经历让她快速成长起来。所以后来窦老师的一个重要成长经验或体会就是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确实,在我们平时上公开课时,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是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再请高手指点。这样下来的一堂课,其效果显然不一样。但是我们再想想,这样经过包装的课尚且有不足,况乎大多时间是一个人的智慧呢。但窦老师说得好,只要我们把每一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上,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课堂的把握上就一定会大有收获。在后来的一段时间上课时,我试着这样做了,就是每一堂课都认真上,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语言加以仔细考虑,认真去配合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上课时尽量去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的表现得到充分肯定,让每一个人学生都得到平等地对待。这样做了之后,学生上课的兴趣更高了,平时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也有变化了。如今,我们许多教师不愿上公开课,认为上公开课是一种累赘。需要教师课前花许多精力去准备相关资料,需要教师去仔细推敲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去认真研究教学语言的衔接,需要教师去精心去进行教学预设。这些都显得费时费力。如果准备不充分,课堂把握不好,其结果是得不偿失,大大降低了自己的自信心。但今天我所要讲的是:年轻的教师只有通过上公开课的形式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锤炼才能使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只有在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失败之中才能快速成熟起来。不怕公开课失败,就怕不从失败中去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在这本书所收录的课堂实录中,我发现了另一个值得大家学习或借鉴的是:这本书收录的都是窦老师在全国各地讲课的实录,老师对学生都不熟悉,但教学效果却是那样地好,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运用了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性的目光,肯定性的夸赞,对学生积具亲和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我想这一点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认真去总结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有充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一味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如果学生只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那将是很危险的,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在我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可能都有相同的见解,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我们平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让教学效果好,往往对一些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见解,当学生出现有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或预设时,往往手足无措,有时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不正确的否定,有时会不加判断。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尤其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感觉无法处理了。尊重学生的想法,我们到底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做到呢?

在窦老师的这些课堂实录中,我还发现了窦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确实是站在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这个高度上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资源的整合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去进行学习的。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是围绕课时教学目标去对教材进行挖掘,而缺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去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整合,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取舍。窦老师在上六年级的《朋友》时,用了两节课教学了四篇课文。这其中就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取舍。试想,如果是我们可能两课时有时只能上一课吧。这样的大胆是我们需要去认真地学习的。窦老师在教《圆明圆毁灭》一文时,充分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把中外的许多人对圆明圆的毁灭这一事件所写的材料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圆明圆具有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圆明圆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从课文中去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来,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对八国联军进行仇视,而是让学生领会到一个国家落后就要遭受欺侮的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窦老师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对教学主题的确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在这一课中,窦老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理解故事内容,而是认真对教材进行挖掘,把尊重确立为这一课的主题,作者在教学步骤进行这样设计的: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再次,我想要讲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拉近师生情感距离。比如:窦老师在上《晏子使楚》一课时,有一段教学实录

师: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生:这是古代对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古代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从这段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距离接近,而且还在谈笑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无独有偶,前不久我在教学中也有与此类似的实例。那一天课堂上,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评讲学生作业,这时一个女生突然大声说:“哎哟!”我忙问:“怎么回事?”那个女生说:“他扯我的头发。”这时我本来怒火中烧,但我又一想,不能因此影响大家的学生氛围和我评讲的情绪。我灵机一动,说出了下面一句话,“你咋会扯美女的头发呢?”这时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个女生也低头笑了起来,先前的怒气已荡然无存,扯头发的男生也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起来,但眉目间还有谨慎地观察教师的余光,生怕教师还会有何举动,从面庞上还能看出心间忐忑不安的心态。接下来我继续评讲起来。这节课后来的效果出奇地好。课后,我一直对这一幕记忆犹新。时时让我思考,教师课堂上一个微小的细节,对学生和课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试想假如我当时不是这样的处理,而是对男生痛骂一通,可能接下来的一节课这个男生都会对听课毫无兴趣,而且对这个女生耿耿于怀。而女生也可能因为男生挨了训而担心男生课后报复无心听课。而教师骂了人之后,心情也肯定差,上课的情绪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完不成原定的教学计划。

从这本书中,窦老师所使用的课件来看,也是恰到好处的。她没有让这一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而是有针对性地使用。试观现在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没有仔细地推敲自己的使用方式、时间、内容等。从而并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而有本末倒置、画蛇添足之嫌。其实,我们在教学中盲目地准备多媒体课件本身就是很复杂和繁琐的一件事。眼下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有许多人认为不运用多媒体就不能称得上真正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的运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不是用来简单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一定要思考清楚,究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使用的目的是什么。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再一个感受就是,我们的公开课和研究课、示范课的点评是很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的任课教师迅速成长。尤其在较大范围内的教研课,其点评是具有指导性的。尤其是现在我们的基层学校,由于教研课的机会不多,往往教师们都把这样的课后的点评看得很重要,尤其是我们教研室的教师的发言更是这样。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闲暇之余上网看看几位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李镇西等老师上课, 他们的讲课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是同为女教师的原因。我特别感动于窦桂梅老师,她的激情,她的语言魅力,她的教学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我。暑假里,静静地读着《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一次又一次用心灵去感受她的激情课堂,崇仰之情油然而生。她的语文课确确实实地把学生引进了语文的殿堂,思想的乐园,智慧的王国。我不得不又一次为她那娴熟的课堂教学而惊叹,她被称为特级教师确实当之无愧。

不管是听她上课,还是看她的课堂实录,都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谈古论今,语文功底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把这篇文章置于作者的一组文章之中:《我与低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她将《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既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激发起学生去读的更多课外文章的欲望。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更甚者要拥有一片海洋。我想,窦老师心中有着一片知识的海洋。

窦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老师用激情的诠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听众读者也不由自主融入其中,一同去哭,一起去笑,一同去愤怒,一起去自豪,感受着文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她对学生的评价也极富有活力,如,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有意思吗?开心吗?快乐吗?等等。她的的语言是动人的:“车轮在滚,列车在走,心却已留;此时此刻,人们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国别,忘记了自己的血缘,眼里见的,心里想的,只有‘亲人’!”“汽笛声,车轮声,深情的告别声,奏响了中朝两国人民伟大的友谊,在亲人们心中久久回荡,它将随着历史的车轮更加深厚绵长!”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窦老师的语言是能“抓”人的,激情四溢,如点点音符,奏响孩子们情感的琴弦,又如潺潺流淌的小溪,激情之流不知不觉间就涌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在泪光中他们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为了吸引学生,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设计很多花哨的东西,可是,窦老师的课却是朴实的、自然的,但在朴实、自然中透露着老师的智慧。课堂上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合情合理。比如《秋天的思念》中“母亲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再读课文,琢磨琢磨,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真是举不胜举。她是以她精巧的设计抓住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感悟。

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像玫瑰一样美丽绽放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发表时间:2011-08-27 21:13:02 [查看原文] 像玫瑰一样美丽绽放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初识窦桂梅是在一期《小学青年教师》上,那时她还在吉林市实验小学,封面上的她犹如玫瑰一样美丽。细读她的成长,从五年的“打杂”到《王二小》的一举成名,每一天她都是在用心上着每一节课,我被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而深深打动,“窦桂梅”这个名字就这么在不经意间驻入我的心间。

刚开始只是在教学杂志收集她的课堂实录看,我喜欢她推崇的主题教学,深深折服于她流光溢彩的语文课堂。她独特的个人魅力使她在全国小语界拥有了无数的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在教学中,我常常会把她的精彩设计运用到课堂上,分享精心的教学设计带来的激情课堂体验。这个假期我选购了这本《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再一次轻轻地靠近她。

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

与其说喜欢窦老师的课堂,不如说喜欢课堂上那股浓浓的语文味。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很少听到字词的详细讲解,在她的课堂里,所有的字词都是有生命的。

在《晏子使楚》一文中,对于“为什么叫晏子,不叫晏婴?” 的疑问,她以反问的方式“我是女性,如果我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简单的一句话使学生明白了——子是对古代有贡献男人的尊称;《落叶》中她和学生一起“游、爬、躲”,学生在游戏中区分了“躲”和“藏”的含义;《圆明园的毁灭》中她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抓住两个“不可估量”从“有„„有„„有„„:”推出“没有„„没有„„没有„„”引领学生一读再读,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就对文本了然于胸。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她围绕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来组织读文,把这篇文章置身于他的一组文章——《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等中,利用课外的几篇文章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立足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丰富了课堂的内涵。

武凤霞老师说窦老师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我想浓浓的语文味是窦老师真正的语文课的最大看点。

激情飞扬的教学风格

有人说窦桂梅的课堂过于浓重,可是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能得到情感的升华,精神的洗礼,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自我教育,是第一次被一本书震撼开始的。那一刻,你独自面对了自己的良心。”

听窦桂梅的课你总会不知不觉被她感染,有人说她是疯子,有人说她像个演员,我说她是个魔术师,紧紧的吸引着孩子们。在《落叶》中她摇身一变成了“落叶姑姑”,和“小鱼”“小虾”们一起嬉戏;在《喜鹊》一课中,她变成了研究员,和小研究员们一起探究喜鹊;在《秋天的怀念》一课中,她变成了诗人,在音乐中朗读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字,用动情的声音引领我们一起体会史铁生母亲那深沉的爱;在《黄河象》一课中,孩子们不时转换角色:一会是科学家,推想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一会又当起了作家,;《圆明园的毁灭》中,她撼人心魄的激情诵读,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她总是以自己的情感染着学生,她的情从哪里来?薛瑞萍老师写的《窦桂梅的一天》告诉了我们答案——只要一上台,一见学生,立刻就来了精神,跟服了兴奋剂一样。是那份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激扬了她的生命,绽放了她的激情。

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语文课教什么?有人说语文课就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练兵场,可是在窦老师的教学实录中我看到了一节又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晏子使楚》中,她利用一位外交官和一位历史学家对晏子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上《圆明园的毁灭》时,她从吕厚龙的《告别圆明园》,袁伟的《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等书中摘录相关词条,告诉学生要用理性而非仇恨的目光看待历史。《喜鹊》一文中,课题式探究性学习,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宰”。

她不是为了教课文而教课文,更多是和孩子一起学习语文。从《落叶》到《秋姑娘的信》,从《再见了,亲人》到《我的老师》,从《晏子使楚》到《胯下受辱》,从《朋友》到《皮斯阿司和达蒙》„„一系列主题教学设计都彰显了窦老师的大家风范,在她的引领下,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一步一步地领略着文章主题的意蕴。

看她的课堂实录,你在佩服她精彩设计的同时,更多的是折服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园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她阅读了大量文章:李忠琴的《由庚子国难看“愤”的虚火》,樊美平的《透过圆明园的硝烟》„„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前,她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和《务虚笔记》„„窦老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和她平时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正如窦老师所说“有教师说我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给他们的思想以冲击。我深知,这是我广泛阅读的结果。”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书心得 第11篇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这本书是教师节学校所赠送的图书,自从读了它让我感受颇深,窦老师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这五门学科的评课让我对语文的认识有所启发:平时在听别人开公开课的时候心情相当复杂,一是自己班级的语文课程时间又减少了,有时跟不上进度,心里着急;二是对别人的公开课感觉像表演,我们自己准备不足,都是临时才知道的尤其是跨年级的备课更不充分;三是听课的时间过长,产生审美疲劳。

窦桂梅老师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所以学校的发展要依托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有时间抛开各种功利思想,静下心来,肯做冷板凳,一点一点地钻研,可是,反观许多评课流于形式,我们要知道评课目的是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重点的是评课结束由于自己的习惯,开完就算了,开课人无法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使问题一直存在。

再次,窦老师说,“好课”是“慢”的艺术,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交给岁月,我们终将看到万涓成水、幼苗成林。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心备课的结果。

听窦桂梅老师 第12篇

2013年4月20日,我有幸到郑州航院礼堂参加了“2013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这是由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讲的一堂鄂教版六年级的小说《魅力》示范课,这次听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回顾窦老师的优秀课堂,看到了她精心的备课,她把这节课以“预学、共学、延学”三部分展开,从小说的要素抓起,分析小说的情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问,说出自己的困惑,大处着笔,细处着眼,紧扣文本,连接资料,追寻答案。课堂的精彩之处颇多,例如对内容的朗读部分,语调的指导,幽默风趣,词义的揣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怯生生”这个词。

通过文中卡佳因为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让卡佳对汤姆叔叔这个人物的理解深刻,从此引导教育孩子,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我们要从小学,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在课的结束给孩子推荐书籍,选择性阅读,如:《新月集》《美丽人生》《小王子》《飞鸟集》。

第二节课是窦老师的说课,长大的儿童。通过上节课《魅力》一课戏中卡佳因为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了解汤姆叔叔在之后戏中的遭遇,不想让黑人变为奴隶,急切想要把汤姆叔叔买回家,但是,小说中的爸爸,以及戏中大人们由于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觉得卡佳太幼稚,太天真,想方设法让孩子了解这不是真是的世界,这只是剧院的戏剧而已,爸爸甚至带孩子的化妆间看汤姆叔叔的扮演者,让孩子心中活生生的花瓶摔的粉碎,让孩子失去了童真,以至于小卡佳最后想要卖掉汤姆叔叔。

从这个故事窦老师启发大家:当今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如何来关照孩子的心灵。

首先,让儿童站在正中央,不要走在儿童的前面,当个领导者,不要走在儿童的后边,我们要走在孩子的身边。

其次,一个语文教师的素养有多高,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我们要想改变别人要先学会改变自己,命运改变人生,读书改变命运,做一个读书人,让阅读改变气质。

最后,让每位老师成为“长大的儿童”。

下午是窦老师的讲座“改造我们的课堂”,讲述的是清华附小的1+×课程,其中包括她的教学主张:回到母语。课程建设:回到儿童。主张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晨读的习惯,以及朗读的情感,积淀孩子的文学素养。

上一篇:倾尽所有的爱杂文随笔下一篇:快乐儿童节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