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节日作文

2024-09-16

三年级节日作文(精选7篇)

三年级节日作文 第1篇

今天是除夕,我们兴高采烈地换上了新装,容光焕发。以往昏昏欲睡的奶奶都很有精神。我盼望着除夕夜的来临,因为有年夜饭、压岁钱、春晚……

时间过得很慢,终于熬到了下午。这时,亮亮哥哥和嫂子来了,他们还带来了喜庆的春联。贴上以后,老屋变得熠熠生辉。耳边响起了阵阵的鞭炮声,我开始催促爸妈做饭,爸妈真给力,一下子就做好了。

爸爸和亮亮哥哥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的烟花响了一声,像流星一样冲了出来。忽然在天空中一下子爆开,一点点慢慢地飞出来,像极了天女散花,真是绚丽多彩!

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真开心。最后,我们共同举杯,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也祝我自己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喜欢过除夕!

【【热门】三年级节日作文3篇】

三年级节日作文 第2篇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节,俗称“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年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天性凶猛,以吃人为生。它住在深海海底,到了大年初一它就会上来吃人。我读到这里想:啊,它真坏!当时的人们真可怜!因为年在大年初一会上来吃人,所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到山上去避难。有一年,一位老婆婆在避难的途中碰见了一位奄奄一息的乞讨者。老婆婆施舍了干粮给乞讨者,救活了他。乞讨者为了感谢婆婆的救命之恩,决定帮助人们把年赶走。读到这里我想:乞讨者说他能把年赶走,是不是有什么厉害的法宝呢?夜里,年来了。它看见村东头的婆婆家门上有红色的对联、窗花,有些害怕,它怪叫一声,低头走进一间没有贴对联、窗花的屋子,突然看见屋内的灶台里爆出火花,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年一听到这种声音,立刻逃离了村庄,呆在深海海底再也不敢出来。哦,原来年害怕看见红色的东西,听见“噼噼啪啪”的声音,难怪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窗花,放鞭炮。

三年级节日作文 第3篇

(一)客家“二月二”节概述

“二月二”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流传演变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现在具有鲜明特色和多种内涵的“二月二”节。

桂东客家地区,是指今天以贺州市、梧州市为中心的广西东部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其先人原居我国北方,后从北向南不停地迁徙,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广西客家人多数是明末清初由闽西、广东梅州、江西赣州——中国客家人共同的摇篮(闽粤赣三边地区)迁来,居住在桂东的客家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风俗。贺州客家人以二月初二这天为“二月二”,亦称“春龙节”、“开春节”。这天客家人备好祭品,祭土拜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贺州的“二月二”是既保留有北方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又结合当地祭社习俗的具有新特色的客家“二月二”习俗。

(二)习俗解读

“二月二”是贺州黄田客家人的传统节日。现在这个节日有两大特点:一是过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备足猪肉,杀鸡杀鸭,制作糍粑、糕点,热情款待亲戚朋友;二是节日期间开展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多种节庆活动。

1.女儿回门、吃社。

在黄田镇,人们早在“二月二”前几天就开始准备猪肉,杀鸡杀鸭,做好各式糍粑、糕点,以热情款待回门的女儿及来吃“二月二”的客人。客人既可以是主人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主人不认识的但由亲朋好友带来的人,只要是“朋友之朋,亲人之亲”,都是客人。在黄田人看来,谁家来吃饭的宾客越多,就证明谁家的亲戚朋友越多,而朋友越多就显示这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声望越高,越富有、越兴旺。这天主人要破费不少,但花钱也高兴,并且以此来驱邪,祈求开春大吉大利,五谷丰登。

2.舞龙、迎神赛会 。

贺州黄田镇在“二月二”这一天热闹非凡,遇上三年一次的“大庆”则更甚,有舞龙、舞狮、唱戏、抢炮及进文武庙烧香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并有瑶族人表演的上刀山、过刀梯、香火烧身、火炼等民间绝技。有乡民让过刀梯的作法者手触摸一下额头,并由作法者手牵其赤足走过刀梯,之后作法者就口念法咒,双手在该乡民的上身周围来回比划,认为此举可以消灾祛病。民俗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隐含着非常丰富的象征符号意义。上述上刀山、过刀梯的仪式正是人们祈福消灾的深层心理的象征表现。

3.游街、唱戏。

在贺州黄田,“二月二”这天进庙烧香许愿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抬着文武帝的神位及祭祀物品,敲着锣鼓舞着狮子,在黄田各大街小巷游行,各代表队后面还跟着腰鼓队前来助兴,黄田一派热闹景象,文武庙前人山人海。每年“二月二”前后几天,都会上演有当地特色的戏,如:桂戏、客家戏、彩调(俗称“调子”)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俗特色。

4.食俗。

是日在吃社中可以品尝到贺州客家人的美味佳肴。如贺州客家人多有“二月二”食糍粑之俗,做糍粑吃并且要放棠梨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再如“白切鸡”,又名“白斩鸡”,其中又以信都白切鸡尤为著名,将熟鸡切成块状置于盘中,吃时蘸上佐料,其特点是鲜、嫩、软、脆。最有特色的菜非黄田双扣肉莫属,它味道鲜美,滑软而不腻,实为佳肴中的上品。此外,客家的各种“酿”也是久负盛名,有豆腐酿、竹笋酿、蒜酿、瓜花酿、萝卜酿、茄子酿、马蹄酿等等。

5.炮期。

贺州各地庙宇都定有会期,抢花炮活动在会期期间举行,客家人称之为炮期。[1]抢花炮前有烧香、磕头、请神保佑仪式。在黄田,客家人在“二月二”祭文武庙的文昌和关帝,还在抢炮坪进行抢炮活动。抢炮者奋勇当先,当仁不让,以抢到花炮为荣;抢到花炮的队伍,得到花炮和花炮盒,还可以得到奖品。等到来年花炮节会期,优胜者必须向筹备会提供比今年所得奖品更加丰厚的物资,叫做“还炮”,以表示本队五谷丰收,生活富庶,人丁兴旺。

二、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解读

(一)“三月三”节的原始意义及其发展演变

三月三歌节又叫“歌圩”,壮族的传统节日,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多在春秋两季农闲时举行。一般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都盛装赶来参加。歌圩上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此唱彼和,还有抛绣球、碰红蛋、演壮戏等活动,非常热闹。歌圩活动由来已久,一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三月三”是与祭祀、酬神等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巫术信仰为载体进行的、以祈求和娱乐为主题的习俗节日。在本质和内涵上表现出与贺州客家“二月二”节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逐渐提高,壮族 “三月三”祈婚配求生育的意味也日趋淡化,许多地方的“歌圩”不仅保持了传统的民族特色,而且增添了物资交流会、赛球演戏和放电影等活动,赋予社会主义的新内容,因而更加丰富多采。其娱乐性、竞技性和经济性日益增强,逐渐成为一种组织性越来越强、功能越来越繁杂的活动,这正体现了民俗的变异性特点。民俗一旦形成大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稳定中随时包含着可变的因素。“社会生活变化了,许多新的内容必然要补充到旧的传统民俗之中,以适应新的生活的需要”,“使它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变化。”[2]民俗的变异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二)“三月三”节日内容

1.对唱山歌,聚众畅饮,联络感情。

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壮族“三月三”活动的主题。在《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四册就记载道:“大新三月初三,各地都祭拜祖坟。节日到来,各家准备酒肉各数十斤,糯饭成担,上山祭祖拜神,下午宴会亲友,酒饭后,男女对歌。”这段记载明显看出,对歌是祭拜完毕后最重要的活动。以唱歌为媒介开展社交活动,通过唱歌来交朋结友,寻求配偶。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打扁担,唱师公戏、壮戏、采茶戏等传统活动。

2.进行抢花炮活动。

壮族的“三月三”还进行“抢花炮”活动。抢到花炮,就足以代表该村该寨的力量和能力,象征全村的团结协作、人丁兴旺。现在的抢花炮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它还成了民族交往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抢花炮的功能意义体现人们“消灾祈福”的民俗心理。

3.经济贸易交流活动。

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随着前来参加的人数增多,随之就出现了为这些人服务的商贩,进而发展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资交流和商品交易盛会,促进了壮族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在“三月三”前后几天里,各种小商小贩满载商品纷至沓来,大到家具、小到各种生活用品,还有各民族特有的饰品、食品,各种商品货物应有尽有。

总之,壮族“三月三”已经变成了一种歌舞娱乐聚会和社交活动。它既是原始文化的积淀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体现了古代各少数民族特有的心理和传统信念,同时又融入了现代人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它与贺州客家“二月二”的发展表现出内在一致性。

三、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比较

(一)异同性比较

关于贺州客家“二月二”和壮族“三月三”的异同性,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显示出来。

1.习俗内容上的异同。

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的习俗内容大致相仿,都是以祈求和娱乐为主题的节日,只是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在求育习俗中,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中的祈福都是以祭拜的形式实现的,只是祭拜的对象不同,但目的都是祈求人丁兴旺。以抢花炮的相同形式表现,内涵却是一致的,都源于原初的祭祀酬神活动,目的是求育求兴旺。

2.本质、功能和信仰上的一致。

综观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都是以祭祀为信仰依托、以祈求娱乐为主题的节日,是同一种性质的礼俗。两个节日都是民间的一种消灾祈福的祭祀活动,主要通过祭祀土地或花婆等习俗,达到除灾避邪、祈求人丁兴旺的目的。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在信仰、本质和功能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二)相似性产生的原因

1.共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各个时代,又根据生活资料和生产的进步,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的不同阶段。与之相适应的婚姻家庭状态,依次有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即族外婚)家庭、对偶婚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婚家庭。”[3]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都具有这些时代及各个发展阶段的共同特征,而相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人们往往有着相似的心理信仰,所以各民族可以产生习俗相似、性质一致的文化现象。

2.时间选择上的原因。

时间上都选择春天,反映出农业社会中节日文化的普遍规律和人们共同的信仰观念。这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季节变化上说,春天是“新生”的象征;二是从生产活动来说,节日的起源往往同人的四季节律活动有关。“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气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4]151客家“二月二”和壮族“三月三”正是农忙前夕,此时不仅要为农耕做好准备,也要重视求偶、祈求人丁兴旺。

3.文化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扩布性,也称传播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新的民俗在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形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完善之后,它的功能和价值被充分显现出来,它不仅为该民族、该地区的民众所接受,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开始向其他民族地区渗透。民俗文化的这种传递方式随处可见。”[4]15历史上南北民族的交往源远流长,伴随文化上的交流,客家“二月二”和壮族“三月三”必定产生相互的交流和影响。

(三)不同性产生的原因

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具体习俗表现方式上的不同,是在本质一致的前提下产生的正常现象。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区域,即使是相同性质的民俗节日和出于同样动机的风俗,各民族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也会千差万别。这也正是民俗节日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所在。

四、结语

通过对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的比较研究,可以了解这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发展的脉络,从中发现人类文化的相似和共同之处。客家“二月二”和 “三月三”的传承就显示出其更重要的文化史价值和意义。二者作为相同社会发展阶段上存在的性质相同、本质一致的民俗节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习俗内容上,都存在着众多的相似性。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途径,显示出重要的文化史价值。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何在开发利用节日文化旅游的同时,保护好具有多民族交融性、独特风韵的客家“二月二”节及壮族“三月三”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春,丁战.桂东客家文化风俗述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2]陶立?.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4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7.

节日染发三说 第4篇

首先是颜色问题:纯黑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看上去过假,稍有经验的人已经摒弃了这种颜色。但是矫枉过正,有的中老年人向青年人学习,选择黄色、红色、紫色,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最好选择棕黑、自然黑、深棕色比较好。染发的颜色一般越洗越浅,所以,即使是深棕色,刚染完好看,过半个月就变成浅棕了。而稍浅一点的棕色洗完更浅,而且盖不住白发,其他颜色更是如此。因此选色必须要考虑掉色的因素。

第二是染料问题,一般老年朋友在理发店染发,往往舍不得用贵的,而便宜的染发剂含化学物质很多,极易过敏甚至致癌。但是在店里选择好的染发剂,简直就是天价。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理发店染发商家起码赚5倍的钱,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去商店自己买染发用品,买最好的合资牌子,也不过60元左右一盒,男士可以用二到三次。中等的四五十元就够了。回家自己操作或请家人帮忙就可以。而理发店一般的焗彩油色,都要上百或几百。如果自带材料,手工费也要60元左右,实不合算。至于“自己染不匀”的说法,都是理发店在拉生意,不可信!

节日三年级作文 第5篇

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我记忆深刻的节日就是春节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真是热闹非凡。关于春节,还有一个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只怪物叫“年”,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居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一条条无辜的生命,人们一到除夕,扶老携幼,逃往山中。又到了除夕,乡亲们收拾东西准备逃跑,这时人群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他能赶走“年”,乡亲们劝他赶快跑,但老人坚持留下。这时,“年”跑到乡村来吃人,他看见一位老人用红色的火点燃了一条鞭炮噼里啪啦,“年”听到后落荒而逃。乡亲们回来后,看见村子里安然无恙,人们问老人是怎么把“年”赶走的?老人拿出了一幅红色的对联,一件红色大衣,一条鞭炮。从此以后,人们放鞭炮,贴对联,穿红色新衣,“年”再也不敢来了。每年过春节,大家都和家人团圆,在外打工的叔叔阿姨,早就买好了回家过年的车票,在整八点时,大家围在电视旁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过年时,人们都是满脸欢笑,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迎接着崭新的一年。

节日三年级作文 第6篇

每年的农历最后一天,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在外面放鞭炮,包美味的饺子,守岁以及等等纪念活动。

在春节的这天清晨,家家户户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忙开了。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们开始揉面、包饺子;年轻人们在自家门上、窗上分别贴上了对联、福字和窗花;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帮大人们忙忙碌碌。人们都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来到。

在忙碌时,时光流逝的飞快。转眼间,已经到了晚上,天空刚刚转变成深蓝色,鞭炮声就已经响了起来。天色墨黑,鞭炮声响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只见,这边的天空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闪耀而珣丽;那边的天空中窜上去了许多“火龙”:一条条红色的、闪着光的“龙”卯足了劲,旋转着,冲向夜空,随即,又在空中炸开,晃亮了半片天空。鞭炮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临近午夜十一点时,外面的响声减弱了一点,但在十二点时,又响了起来。

节日三年级作文 第7篇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我们要自己做纯天然可以吃的润唇膏送给妈妈。

给我们上这节课的水晶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妇女节的由来,然后给我们讲了做唇膏需要的材料,有蜂蜡、橄榄油,还有干花浸泡油。知道了所需要的材料之后,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唇膏了。我们以一排为一个组,我坐在第三排,所以就是第三组的。一支空唇膏管的容量是五克,蜂蜡和其它油的比例是一比四,如果不对那就是软绵绵的,不是固体的样子。我们组一共有十一个人,为了保险起见,要当作十二个人来算。我飞快的算了出来,我们组一共需要十二克蜂蜡以及四十八克的油。我来到我们组的最前面,首先把秤上的纸杯重量去掉,然后戴上手套从袋子里抓了一把蜂蜡放在秤上的纸杯里,显示器显示是两克,我不停地往里加蜂蜡,终于到了十二克,可一眨眼间又变回了十克,我挑了一颗大的放进去,总算是达到了十二克,我把杯子先放在了一边,换上了第二只纸杯。我拧开橄榄油的瓶盖,往里面倒了三十克的油,一不小心,多倒了两克,大家手忙脚乱地拿起滴管把多余的两克滴了回去。这时水晶老师走了过来,说:“油多倒少倒都是一样的,不用弄出来。”可我们已经滴了回去,有什么办法呢?接着我又往里滴了共十八克的油,材料就称好了。接着我们就去排队把它们溶在一起了。我等啊等,终于轮到我们了,我拿起搅拌棒,在烧杯里搅啊搅,然后把搅拌棒递给下一个人就回到了位置上等待。过了五分钟,一位小记者的妈妈挨个儿的给我们倒融化好的液体。唇膏管里淡红色的液体慢慢凝固,颜色也越来越淡,等成型时已经变成了橙色。

纯天然唇膏就这样制作完成了,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我把它送给妈妈时,妈妈开心极了,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上一篇:关于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通知下一篇:联合摄制影片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