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反思范文

2024-05-31

小组合作反思范文(精选6篇)

小组合作反思 第1篇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反思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能力、研究性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和听课交流过程中对这种学习方式总感觉到一些问题,引起我的很多思考。为此,本人在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作了简单总结,愿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最为凸显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但本人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1.学生对教师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的合理分配和领悟,对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不明确,造成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混乱,有些学生因无头绪而不能快速 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去加以解决,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不高。

2.小组内一些成员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依赖性甚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自觉地结合书本,深入思考,一味地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3.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个人主义”,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学习较薄弱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前者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一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份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后者则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老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计划时间成正比。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它内容。

5.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但在评价时,有些老师只看小组成绩而忽略个人成绩,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

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

3.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4.要培养乐于陈诉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的习惯。5.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二)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情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四年级的第一课时,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漂亮的电脑画图、十分精致的powerpoint作品、有趣的动画,并告诉他们这是学了电脑用电脑做出来的。这使学生对电脑有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课堂合作学习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和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刻。又如在四年级第一课时,我也问学生:“你们现在能说说想在电脑课上学些什 么呢?”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散发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己兴趣的激励下学生们都会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如:我以后想用电脑画画,成为电脑画家;我以后要自己设计个游戏,给大家玩;我以后要在电脑上做作业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大家蜂涌而上的气氛渲染下,整个班级也活跃起来,从被动变为主动,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很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深入开展合作探究

1.独立探索。这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做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影响,不同层次学生资源的发挥可能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一手遮天”,中、下生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学生各个个体通过操作,利用各种信息,探索新知,初步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知道哪里不太明白,哪里是需要进一步理解和深究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如《画图》第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一幅简单的图,同时问他们:“你们学了画画,平时该怎么画这幅图?”学生们都开始独立思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线,用什么填充颜色。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学生不自觉的进行着独立探究。2.小组探讨。教师根据学生发现的操作方法,提出的疑难,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方法或疑难,指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索,得出初步结论。如《画图》时,我让学生回忆了平时画图的工具,在打开《画图》程序时,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画一个气球,有些学生马上就有问题了,“老师,我找不到画画的笔!”这时能干的小组成员马上就会告诉他怎样用笔,在小组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表现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操作,形式可以多样,随学 生特长所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疑难问题有待于共同讨论。3.组际交流。各学习小组汇报交流合作成果,抓住最可行的方法探究,加以辨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促使各种操作方法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上《画图》这课时,对于碰到的疑难问题,如:不能涂颜色?有些地方的线条多出来了怎么办?颜色太少?不能撤消了怎么办等等,小组再进行讨论方法,如真的无法解决,带着疑难问题,听取别组的意见或老师的启发,在这期间教师应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

(四)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小组可不能落后”、“××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气,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了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例如我教学生了一个“Delete”可以删除选定的内容,一会儿有个学生马上就提出了剪切也是可以当作删除的,我及时表扬并肯定这位学生的发现,不到五分钟全班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这个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而去实践,学生具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条件。

(五)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小组分配的平衡性;合作是为了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达到共同提高目的。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水平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小组活动的前提。要实现分配的平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性格特征。在 四年级,我是这样去做的:首先通过两个星期的接触,初步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哪些学生特别善于表达,哪些学生特别内敛,不善言辞,哪些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

2、小组活动的适时性;小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这是小组活动的关键。我坚持三点:一是问题很值得讨论;二是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时不活动;三是解决结论单一的问题时不活动。教者切忌在自已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谈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时间要留足;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合作学习匆匆而过。特别是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的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适当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在安排学习之前,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更有效。

5、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也就是说,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都对小组的成功做出贡献。当一名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成绩负有责任时,所有成员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

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师本人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课堂提问的技巧;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

参考文献:

① 《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 卢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②《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时绮等译 ③《合作学习探究》 海潮出版社,2001年 刘福泉 ④《课改思考: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国教育曙光网)⑤《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肖川

小组合作反思 第2篇

本学期在学校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评价方式的前提下,我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这几周的摸索、体会和反思,我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的氛围中学生上课和老师互动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在以前很多上课从不抬头,从不发言的后进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小组争得荣誉而努力。使这一类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自信和自尊。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在以前是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的学习,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写什么就记什么,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某个知识点老师没讲到就从不去思考,学习过程只是被动的记忆,完全没有自己是思想。在现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被启动了,在思维碰撞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观点。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更深刻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以前的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就像是给学生指路,老师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指出一条自认为最近、最好走的路,学生或许可以很快的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想法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现在通过导学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就像是给学生一张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一条到达目的地的路,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或许会绕远路走错路,但是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路,最不容易被遗忘的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不断的尝试、思考、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全面的掌握知识。

四、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中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近两周到建业外语学校和73中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给我最大震撼的是这两所学校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和自信。一节课可以在老师几乎全程不参与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组织自学、探究、展示、评价整个流程。暂且不说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单看从这节课上体现出学生的自信、学生的组织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所有听课的老师为之一振。反观我们自己的学生,也许在考试成绩上并不亚于他们,但是在成绩之外的其他方面却是远远的落后了。以前,我们总是说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差,并把这些都归咎于社会和家长。但事实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把考试分数看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并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改变这种现状把只注重分数应试教育向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转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这几周来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尝试中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在73中听的两节示范课都出现了教学目标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有一节课更是拖堂了20分钟。在对这种课型进行尝试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时间的控制上比讲授式教学的难度大的多,一节课的容量也比以前少很多,上课时总是感觉时间上不够用,也总觉得有很多东西没有讲到,上完课心里总是不踏实。

二、我觉得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长期奋斗目标,而学生的考试成绩又是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校当前的生命线。怎样做才能把长远的目标和当前的现实结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提高学生的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第3篇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我们很少关注和涉及合作问题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是对传统教学系统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积极辅助实施,并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从目前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学习运用的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势必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使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产生怀疑。因此,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以深入推广、不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机械简单,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的预设过于简单,特别是时机的把握欠当。不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简单地、机械化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学生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甚至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还有的老师认为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几个学生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了。这样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有实效。

2. 要求不到位,合而不作。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明确,学生对合作的目的、方法、各自的任务和合作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每个小组成员好像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种情况是,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们马上就热烈讨论。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诿,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的要求不具体,没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导致学生合而不作。

3. 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一两分钟甚至十几秒就宣布停止,致使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互相启发”、“生成共识”了。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其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 指导不及时,合而无果。

小组合作中,老师虽然摒弃了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表面上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或者“放手发动群众”,不能及时介入调控,放任学生自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

5. 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有的评价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长此以往,一些一直受不到褒扬的小组或小组成员就失去了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面积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了,但是存在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1. 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激励措施的实施,要给小组成员和小组计分,这样势必会消耗老师和一部分小组成员的精力,使他们参与小组合作的时间减少,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如果不实行计分评价措施,学生的全体参与度就会大打折扣。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过于关注个人和小组的积分,影响了对探究内容的关注度。这些都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是教师对小组学习的成果汇报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包括每科、每课、每天、每周、每月的总结评比,这势必会牵扯老师相当多的精力,但如果不及时总结评比就会影响小组下阶段的合作兴趣。如何使小组合作的评价合理化、常规化,而又减轻教师负担,这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2.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头大、人数较多、小组多,学生或小组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学生的角色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部分小组和小组成员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也会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 小组异质成员间差异较大,基础、能力、习惯等参差不齐,小组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很难跟上全组、全班学习的步伐,如何缩小这一部分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距而“齐头并进”,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部分暂时落后的学生通过课后小组成员间的鼓励与帮助“迎头赶上”,如何评价课堂以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还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

4.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开创“万紫千红才是春”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这些策略方式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1.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3]盛群力.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现实途径[N].教育信息报, 2005.9.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第4篇

关键词:科学分组;建立常规;反复训练;重点突出;及时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26-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教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学习,达到什么标准,教师都没有明确要求,结果导致:1、学生把自己作为个体不积极参与到合作过程中2、时机安排不当实际效果甚微3、没有合作规则“假热闹”4、缺乏训练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等。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主要看小组成员如何搭配,我班上的学习小组通常由6人组成,其中,二名优等生,二名学困生,二名中等生,他们分别是由性别,成绩,性格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然后,在他们中间挑选一名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专门负责组织,管理,安排本小组的合作学习。

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因此,小组内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个角色轮流担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

三、建立常规

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教师在班上必须建立一套有序可行的合作常规,如:明确职责,定期总结,评比奖惩等,这样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反复训练

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没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训练并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使每个人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掌握技巧并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比如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才能保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收到实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提炼文章主题,划分段落,分析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人物性格等。

五、巧选时机

教师要善于扑捉战机,给学生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当教学达到学生“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会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时,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六、重点突出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有限。如果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只有教师明所教,学生明所学,重点突出,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抓住关键,突破重点,让学生知道这堂课到底最需要学什么。

七、落到实处

善教者不是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合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师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一定要有所取舍,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放在组内解决。(2)、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读书,探究,质疑,释疑,然后,再让学生带着独立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合作讨论,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才有效果。(3),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到小组中去。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随时都会有一些新发现,新思维,这些如果不能及时梳理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要走进学习小组,关注讨论进程和讨论情况,在疑难处给予点拨,在关键处给予指导,为小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4)、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的组织管理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他的榜样作用能带领学生主动求知,他的巧妙安排能使全组学生均衡发展,他提出的挑战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组长的组织监督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

八、全面关注

在小组讨论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心情激动,急于表达;中等生没有主见,恐怕说错;暂差生基础薄弱,不想思考。因此,教师和小组长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情况促使他们共同学习,全面提高。

九、及时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教师要把本次合作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表现差的小组,要追查原因,立即整改并注意观察下次讨论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均衡健康的发展。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第5篇

这段时间我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效教育改革与实践纪实,深有感触。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它是一种能活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跨地域、跨空间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快速、便捷的沟通的交际形式。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可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存在重形式、忽视实质、低效无效的现象。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必要吗?

现象:看到这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90%的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师: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派代表交流。

思考:在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小组合作应该是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

(二)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

现象:母亲节快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随机观察了几组:有的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思考: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学生真的全体参与了吗?

现象: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一个男孩东看、西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M先说,被点到名的M:“我认为„„” 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M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班长。这些现象在教学中都可以见到,形式”与“实效”渐渐成为一种问题困扰着我,让我去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二、提高小组合作成效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困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如杭州市的蒋莉老师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基于该课内容较简单,大部分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迁移学习的分析,蒋老师把已能进行口算的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开展合作学习,自己则和另外几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为他们准备其他可供操作的学具,并参与他们的讨论。最后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组内合作学习而较好的达成目标,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因为掌握了知识而获得了成功感。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1、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请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学生们都想发表意见,这时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效果就很好。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如在《统计》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交通录像,请学生统计在路面上行使的各种车辆。看完一遍录像后,学生都未能正确统计出结果。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提出了合作的要求。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学生积极合作,准确统计出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握可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及合作的必要性。

3、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第6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后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很自象地说:“我每节课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所以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而许多教师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上一篇:那是一次快乐的尝试600字下一篇:财务契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