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2024-07-21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精选12篇)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第1篇

苗安中心校小学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以《小学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教案撰写要求为依据,对照要求认真备课,严格执行。

一、教案设计环节包括:

1、课题;

2、三维目标 ;

3、重点;

4、难点 ;

5、教学准备 ;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板书设计;

9、作业设计;

10、教学反思。(写清五个环节)回顾过程,发现不足,分析问题,寻求对策,努力方向。

二、排版形式 每单元建一个文件夹,统一使用 word 文档编排,二次备课可采用批注的形式,字体选用蓝色或红色即可,也可用红笔手写在备课纸上。

三、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2 厘米,左:2.4 厘米;下:2 厘米;右:2 厘米; 装订线:0 厘米;装订线位置:左;方向:纵向排列 ; 应用于:整篇文档;

2.纸张大小:A4(21×29.7 厘米)

四、字体设置 1.样式:正文 2.字体颜色:黑色 3.课题:黑体三号居中;

4.正文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 2 字符; 5.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

6.二次备课:楷体四号字,加粗,采用蓝色或红色。

五、段落设置

1.对齐方式:两端对齐;

2.缩进:左:0 字符;右:0 字符;特殊格式:首行缩进;度量值:2 字符;

3.行距:段前:0 行;行距:固定值;段后:0 行;设置值:24 磅

六、页码设置

1.位置:页面底端(页脚)2.对齐方式:外侧

七、序号要求 标题层次要清晰,符合逻辑,序号统一为以下四级:

1.一级标题序号使用汉字,后加顿号。如:

一、2.二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后面加实心圆点。如:1. 3.三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括号。如:(1)4.四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圆圈。如:①(依次点“插入”→“特殊符号”→“数字序号”→“确定”。)

八、其他设置

1.每一个课时之间需留下两行空档。

2.备下一课的时候需要重新换页备课,每两课教案之间首尾不相连。

3.二次备课、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要加粗成红色,也可以手写在备课纸上。

4.表格内文字为宋体五号,行间距为固定值 16 镑。表格线条为默认 1/2 镑。

5.省略号和破折号均要使用宋体;《》与《 》之间不要加顿号;“ ”与“ ”之间也不要加顿号。

苗安中心校 2018.9.11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第2篇

1.页面设置:全册电子教案统一用A4纸;1.5倍行距。

页边距为上、下各2.54厘米,左、右边各3.17厘米(默认即可)。

2.字体要求:课题“黑体三号,居中”;正文内容用“宋体五”。

3.序号要求:

标题层次要清晰,符合逻辑,序号统一为以下四级:

一级标题序号使用汉字,后加顿号。如:一、二、三„„

二级标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后面加实心圆点。如:1.

三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

四级标题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加圈。如:①

示例:

分数乘法(课题用“黑体三号”)

教学目标:(黑体小四)

1.„„(宋体5号)

2.„„

教学重点:(黑体小四)

„„(宋体5号)

教学难点:

……(宋体5号)

教学准备:

„„(宋体5号)

(教学准备根据需要,如果没有特别的教具、学具准备可以省略这一项。)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一级标题:宋体5号)

1.(正文宋体5号)

2.二、„„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第3篇

“忠于原文”是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可以看成是对档案内容的“拷贝”, 这种改变信息表达方式的拷贝过程极易造成内容的失真。为此, 在选择文件格式时首先要考虑其保真程度。数字化档案目的不同, 对信息保真度的要求也不同, 但无论如何, 档案数字化对保真度的要求要高于其他文献。严格地说, 任何格式的数字文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失真, 关键是将保真度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

2文件的大小

高密度存储始终是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大量的档案文件即便只是其中少数精品数字化, 也将占用巨大的存储空间。也许在起步阶段, 档案数字化在存储空间上的压力并不大, 但与一般文献的数字化不同, 数字档案文件通常需要长久保存, 其累积空间是十分惊人的。为此, 在选择文件格式时必须将文件的大小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事实上, 同一档案在数字化时采用不同的文件格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相去甚远。在图像分辨率和尺寸大小相同的条件下, 最大容量是最小容量的92倍。对于音频、视频文件格式这一差别更大, 采用不加压缩的AVI格式和采用WPEG-1格式, 占用空间比最大可达200:1, 而视度却相差不远。即便采用MPEG-1格式保存, 每分钟录像仍需占用10M左右的空间。假如一个档案需要数字化的录像档案有1000卷, 每卷计120分钟, 以MPEG-1格式存储, 约需要1200G, 采用光碟保存, 需要2000张左右。由此可见, 若用AVI格式保存, 也许在视频文件尚少的情况下矛盾还不突出, 但随着数量的增加, 存储空间方面的压力必然导致存储格式的中途改变。需要指出的是, 文件的大小不仅与所选的文件格式有关, 而且取决于数字化过程中有关参数的设定, 比如:图像文件的分辨率、 音频文件的采样频率、某些格式文件的压缩方式和压缩比等, 这些参数的设定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数字文件的大小通常与文件的保真度成反比, 在很多情况下, 必须在文件保真度和文件大小之间进行权衡。抉择时需要考虑文件数字化的基本目的和数字化文件可允许的最大“失真度”, 在此前提下选定文件格式及相关技术参数, 追求文件的最小化。

3与软硬件平台的相对独立性

大多数数字文件需要长期保存, 为此, 在选择数字化文件格式时, 拟选格式对软硬件平台的依赖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文件格式根据其对软硬件环境的依赖性可分为“应用软件专用格式”和“中间转换格式”两种。应用软件专用格式是某种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为其数据对象自行规定的记录格式。这类格式与特定的应用软件及其软硬件平台相联系, 具有专用的生成软件、阅读软件和向其他格式转换的软件工具。专用格式虽然能够保存文件信息, 但对特定软硬件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其存储、处理和还原受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版本等的限制, 要“原滋原味”地再现档案的原始面貌, 必须重构这种专用格式特定的生成环境, 包括操作系统、特定版本的应用程序, 甚至特定的硬件平台。在经过较长时间后, 再建某种专用格式的生成环境不仅投资很大, 而且往往难以实现。因此, 应用软件的专用格式并非数字化档案的明智选择, 无论这种格式的技术支持有多好, 除非这种专用格式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中间转换格式是按照跨应用软件、跨软硬件平台要求为同类专用格式相互转换而设计的数字文件格式, 如图形图像文件的TIFF格式、PDF格式等。作为各类专用格式相互转换时的“中介”, 各种应用软件都尽力支持中间转换格式, 因此, 中间转换格式具有较大的通用性。中间转换格式的优点十分明显, 由于能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使用, 不受数字环境的限制, 因此便于资源共享和长期保管;以这类格式保存的数字文件, 需要迁移的频率较小, 迁移过程相对简单, 数据丢失的风险减小。数字化档案应尽量选择中间转换格式。

4通用性

通用性是指某种数字文件格式被用户和业界广泛使用和支持的程度。具体表现为:选择该种格式的信息系统的相对数量, 各类应用系统对该种文件格式的技术支持和兼容性, 获取该格式工具软件或应用系统的便利性, 该种格式的技术开放程度等。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 因此, 所选的文件格式必须考虑广大档案用户的利用环境, 即用户软硬件环境对所用文件格式的支持程度。显然, 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文件格式或得到更多用户环境的支持。事实上, 一个文件格式之所以流行, 不仅因为这种格式自身具有种种优势, 而且在于这种格式获得了更多的技术支持, 其利用环境的建立十分便利。比如,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方便、廉价甚至免费地获得其生成、阅读、处理、转换所需的各种工具软件, 或者大多数用户已有的应用程序兼容这种文件格式。 文件格式的通用性往往与其技术开放相关。技术公开的文件格式, 便于众多应用系统的开发者实现对该种文件格式的兼容或支持, 从而增加其流行度。而通用性的加强, 又迫使更多新的应用系统以这种格式为规范, 以求达到与其兼容。反之, 具有技术专利的文件格式通用性必然收到限制。以音频文件为例, MP3格式在技术上完全公开, 因此, 各种音频播放器几乎无一例外地支持这种格式, 网上MP3资源比比皆是, 成为音频文件的主流格式。而技术性能比MP3更为优越的AAC和VQF格式, 却由于技术指标不公开而不够流行。可见, 技术开放性是档案文件格式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5标准化程度

每一种类型的文件都有多种多样的格式, 这些文件格式的产生源于三种情形:配合特定应用软件及其软硬件环境而制定的格式;国际性组织或写好为规范、同一时间推出或推荐的某种文件格式, 或者对某类格式作出的某些技术规范。选择数字文件格式时应优先考虑标准格式或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文件格式。这一方面是由于所选格式的通用性、技术开放性考虑;另一方面, 标准格式或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文件格式通常在技术上更为合理。需要指出的是, 一个标准格式的形成是要经过时间考验的, 在许多情况下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标准格式问世之前, 某些被业界或用户广泛支持、使用的格式, 由于已牢固占领并主导市场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事实上, 一个档案机构开展数字化工作可能会有多重目的, 即是出于长期保管的需要, 也是为了提供现实的利用, 因为数字化档案可能同时以多种文件格式存储, 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正常, 而且合理。

综上所述, 数字化档案的文件格式选择是一个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决定, 不同数字化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选择可能不同。

参考文献

[1]朱铮.档案数字化研究[J].苏州大学, 2006.

[2]王学平.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 2011 (6) .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第4篇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考虑最多的是自己如何“牵”、如何“引”、如何“讲”,学生只要顺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认真地“听”、“看”、“记”即可。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深入探讨教法和学法。每一位地理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备课观,才能真正地重视备课,才能用“心”备课、用“情”备课、用“力”备课。

二、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教师

教师备课,往往忽视备自己。有些地理教师甚至认为,教地理学科“小菜一碟”,谁都能教。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的话,必须先要备好自己。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讲,教师备课就是备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知道自身长短优劣,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处理等方面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挖掘出课堂效益。那么,备自己到底要备什么?

(1)备期望值。备课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值和信念。如果教师对自己备课、上课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总是期望自己的课备出精品、上得精彩,那么,在工作中一定会乐观向上、充满激情,一定会尽心尽力、不断进取,教学效果优良即在情理之中。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低落、玩世不恭,“教好教坏”无所谓,那么其教学效果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教师要有很高的期望值和坚定的信念,这是教师备好课的动力源泉。

(2)备教学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能力知根知底,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想备好一节课,教师不但要钻研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广泛搜集资料,汲取新的教学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地理知识和先进的地理观念。

(3)备教学风格。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会无意识地透出自己的个性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可能思维严谨,直观形象;可能紧凑明快,宽松活泼;可能风趣幽默……在备课时,可以借鉴别人教学中的精彩片段,但一定要考虑到自身实际,用自己的教学风格同化引进的片段、内化设计的环节,在个性鲜明的风格中开展教学活动。与众不同,才能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永恒的记忆。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地理课堂中的主角。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促使地理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1)全面了解学情。其一,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地理知识水平、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风气等,以确定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其二,要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其三,要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中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备学生的重点应当放在备好学生学习需求上。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就学习内容而言,从学习的难点、重点问题上把握学生的需求点;就学习过程而言,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把握学生的需求点;就学习心理而言,从展示自我、获取成功和愉悦情绪上把握学生的需求点;就师生关系而言,从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关注学生上把握学生的需求点。

(2)了解学情的一般途径。要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中间。例如,课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个别学生交流、与部分学生座谈,通过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和学习需求;再如,通过课前预习检查、课堂提问反馈、课后作业批阅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又如,通过询问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总之,备课时,教师心中应有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易出现的问题,应尽可能考虑到。要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以学定教”。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何时最投入?教师应怎样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等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学的第一要义,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面越大,授课教师越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重。

3.备文本

(1)备教材。地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

吃透教材是地理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在领会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反复研读地理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弄清楚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准确把握教材主干内容和难点内容,真正做到“心中有书”。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走进教材”,继而在“走进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从而“活化教材”。这就是所谓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主干内容,才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有整体的把握,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教授”。

(2)备教参。地理教学参考书一般是由教学第一线的地理教师和专家、学者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而编写的,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对于地理教师而言,地理教学参考书是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是帮助教师在教学道路上顺利前行的“拐杖”。教师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个与专家、名师对话的“平台”和“窗口”,通过这个“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更好地借鉴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认真研究地理教学参考书,它能有助于更好、更快地理解教材,领会编者意图,能让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并能迅速找到教学重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备大纲。这里的“大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尤其是《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它对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具体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试题难易度比例”等都有具体的说明,同时,还附有“试题举例”。这些“纲”是科学备考的基础,是做好备考的捷径,也是师生教学的行动指南。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人人手中应有《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人人心中有《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在平时的备课中,一定要“依纲靠本”,将考试内容中的每个考点进行细化、具体化,甚至习题化,将其逐一落实在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只有备好“纲”,教学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才能不浪费学生有限又宝贵的学习时间。

4.备教法

(1)重视学生情感需求。教学设计要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同时,教学方法可多变,要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可用俏皮的语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笑了;云南说其地势高,西藏人笑了……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师不再是一味主宰课堂的权威者、仲裁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帮助者,是课堂中平等对话的首席。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发言权,既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又可以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争论,尤其是应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力求达成这样的状态: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解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出,疑难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思路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果让学生自己去展示,结论让学生自己去获取。

(3)重视利用图像教学。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像主要有分布图、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统计图、模式图、结构图等。地理图像可以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条理化,它能直观形象、简明准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过程、变化特点等。有些抽象、复杂的地理内容,用语言很难阐述清楚,但利用图像辅助教学,就变得浅显易懂、印象深刻,还能吸引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5.备学案

传统的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出发,而学案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用文本形式传递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份优秀的学案,远比教案作用更大。据笔者了解,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利用“学案”教学,但多数学校的“学案”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只安排“预习题”、“例题”、“训练题”等几个环节,一份“学案”实质就是一份“习题集”。使用这样的“学案”,还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根据“学案”的精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每份“学案”应该设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知识梳理、考题回放、命题预测、成功体验、学习后记”等板块。另外,“学案”的页眉或页脚,也可写一些激励性语句或温馨提示,体现人文关怀。

回龙桥小学备课格式及要求 第5篇

电子备课

格式:

A4纸张备课,合理设置页边距,最右侧留足二次备课的空白,最上侧须有“2012—2013学第一学期”的字样,最下侧有页码。

内容:

1、备课封面。(与上学期相同,开学后发)

2、教学进度安排。(语数外学科开学后下发,综合学科自行设计或与教研员联系。)

3、教学总目标。

4、单元目标。

5、每一课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

要求:

请提前两周备课量,提前两课时二次备课。

手写备课

格式:

如果还没有开始进行,最好用活页本,以便将来整理。纸张大小,或是否留有空白,老师可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需要自行安排。

内容:

1、扉页处可进行个性化设计,要注明学科、年级、姓名。

2、每一课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

3、写教学反思。

要求:

请提前两课时备课量。

备注:

1、如果有学科专业性要求,请遵循教研员的要求。

备课本和教案书写基本格式 第6篇

一、备课本封面:主要包括学校、科目、教师姓名、班级和学段,备课本和教案书写基本格式。

二、续页: 主要包括教师课程表 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具体到每周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放假和考试)。考试成绩记分表

三、末页:主要包括听课记录表。

四、教案基本格式 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可相契相合)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实验及教具】:指CAI课件、投影仪、实验仪器和药品、挂图、模型、标本、音像等教学工具。

5、【课堂类型】:指新授课、理论课、研究课、习题课、复习课、考查课、实验课、实践课等

6、【教学方法】:指实验探究法、分类对比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证法、指导法等,教案《备课本和教案书写基本格式》

7、【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讲授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三)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四)课堂小结 上课结束前必须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作简单小结。

备课基本步骤和要求 第7篇

一、教学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所需游戏、教具、小奖品)

四、教学过程(包含本单元准备用几节课上完,每节课内容是什么?)

1、课前准备(Warming-up)

2、复习

3、新授(具体)——导入、呈现、操练

4、巩固

5、布置任务

五、板书设计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第8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完善策略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电子档案管理起步较晚, 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的调用效率。随着电子档案管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 如何在应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 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性

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材料, 电子档案的生成往往是“由实变虚”致使“原始状态”失真, 尤其是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接收、储存的过程中, 它既是原始的, 又是复制的, 它不同于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各种各类的电子文书档案, 特别是制作磁盘、光盘、磁带、影像时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1.2 真实性

电子档案可被原样复制, 亦可在复印中变质, 而且被修改后不会留下痕迹, 所以在电子档案的建立、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其真实性。电子档案极易失真, 这不是电子文件本身的缺陷, 而是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 采取的方式、方法、软件、格式不同, 因此, 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会高于传统档案。

1.3 完整性

电子档案与其他文书档案一样, 由于组织机构不同, 制言语主、发文、收文、整理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由于行业不同, 规格、形式、期限、组盘的方式亦有所不同;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同, 有关人员知识、技能、方法的标准亦有所不同。而且在基建、设备、科研、房地产等领域, 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审批文件、评审验收文件, 经常处于滚动状态, 如不及时整理归档, 可能会使信息资料失散, 造成档案不完整。

1.4 安全性

电子档案的数据、文字、影像极易被非法操作更改, 容易被“黑客”击伤, 可被随意篡改信息, 这些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而且磁盘、磁带的支持体, 也易产生静电, 直接影响信息再现, 出现不安全问题, 吸引尘埃导致卷曲、磁粉脱离、磨损生霉等。因而, 必须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2 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原始性问题

传统的纸质档案文件的原始性比较容易界定, 纸质档案的原始性能够通过内容、载体、形式表现出来, 人们通过对字迹、印记和纸张材料的技术分析, 便能够判断档案的原始性。但电子档案作为一种虚拟档案, 其本质只是一组数据, 基于二进制生成的档案数据在传输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因此根本无法判断文件的原始性信息。正因如此, 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判断成为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解决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原始性问题, 显然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发展的关键问题。

2.2 真实性问题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 必须将纸质档案通过处理技术处理为完整的电子档案。在档案转录过程中, 极易由于转录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电子档案失真。一旦电子档案失真, 档案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保证真实性, 将会给资料参考人员以错误的判断, 从而影响档案质量。由于电子档案储存与数据库中, 由于电子文件的可更改和可修改性质, 也容易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为了一己私利篡改电子档案, 使档案的真实性出现问题。

2.3 完整性问题

电子文件主要存储与数据库中, 但当遇到档案需要调用时, 则会从数据库中通过拷贝流动到其他媒介中。如果在拷贝和复制过程中程序出现问题, 或者设备出现故障, 很容易导致电子档案信息丢失。由于电子档案的储存介质为电子设备, 因而这些设备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导致文件损坏, 这也是影响电子档案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安全性问题

网络安全一直是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的工作重点, 但由于互联网属于公共信息分享平台, 尽管采取很多措施避免电子档案受到黑客攻击, 但由于计算机病毒日新月异, 很难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安全威胁。一旦数据库被黑客攻击, 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就会遭到黑客的篡改, 影响数据的安全性, 给珍贵的档案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电子档案管理的完善策略

3.1 电子档案的形成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形成电子档案的过程中, 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格式标准, 对于不同媒体电子档案的接收、存储、参数指标和载体形式加以规范。同时, 对于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也应一同加以保存, 以保证形成的电子档案具有完整性。

3.2 电子档案要执行更为科学的归档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 归档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归档是整个文档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是不同于纸质档案的是电子档案的归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检测档案文件在相应软硬件环境下的有效性;检查同电子档案有关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 以保证内容和相关说明与描述的一致性;电子档案机读目录及相关软件、说明等也应同时归档;电子档案所使用的存储载体是否符合要求。同时, 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范围及归档方式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 以维护电子档案在程序上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3.3 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

电子档案归档后就需要一套严格的保管制度以确保其安全。首先, 要把住存储载体的质量关;其次, 要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 电子档案的保管应远离有害气体与强磁场环境, 并建立一个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物理保管环境, 同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再次, 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 确保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不带病毒, 并将载体置于保护状态。

3.4 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

规范电子档案的利用制度, 一是对利用过程的制度管理。档案部门应当以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条件为依据, 采取适宜的利用方式。在确保提供电子档案信息完整、真实的基础上, 以电子档案的密级为根据, 进行有效地分层次管理;二是对人员的制度管理。电子档案利用所涉及到的人员众多, 有利用者、数据系统管理者和电子档案保管人员等。应以他们各自的分工为依据, 对其使用权限进行合理的限制, 可根据各种人员的身份、级别、层次及利用目的的差异判断其可利用档案信息的内容, 决定对其授权的范围。

综上所述, 电子档案管理作为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的必然方向, 其技术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想要进一步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就要抓住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解决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 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管理服务, 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才君.论述当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如何完善策略[J].消费导刊, 2015 (10) .

电子备课基本格式要求 第9篇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福建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根据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以知识为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

首先,要“吃透”教材。高中政治教师要从平面意义上把四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对基本知识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知书,从而达理,才能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因此,在备課中,笔者结合课标和教参,将基本知识点梳理出来,并要求“由理生情”的升华,进一步阐述文化竞争力的意义及其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德育的统一,思想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最本质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梳理高考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明确各个知识点的思想教育因素,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笔者设计导入情景——“留学生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讨论。笔者把问题设为:留美学生为何不愿回国?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该现象?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综合国力的含义还可以使学生了解综合国力的构成和表现形式等,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自主看法。这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内在的问题和能力,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长期记忆。

其次,要“梳理”教材。高考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在高考试题命题专家构成中高校教师占很大比例。所以,明确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如何考查学生的能力等,是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关注的另一焦点。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书本的文字表达,看到文本想揭示的问题,看到问题本身是如何按照其内在逻辑地展开的。这样精心的备课准备中,让平面的文字,变成跳跃的思想和活的逻辑,也就是透过“吃透”教材看到教材的“道”。2011年我省高考试卷的命题,第27题中,题干的设置是《文化生活》,但在题肢中有两个选项是有关于《生活与哲学》的。这一鲜明的特点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首次在高考题型中出现。学科内的综合就是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模块中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一题型的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要夯实、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排除干扰选项的能力更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切换与跳跃。基于此,这给我们一个信息,备课中必须以模块作为基础,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除了要夯实基础概念与知识,而且在备课中也要有意识进行有效训练。

二、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所谓,解读教材不仅仅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心中有书”,还要教师做到“目中有人”。如果备课过程中,缺乏“人”,教学就会变成教师show自己的独角戏。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做到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情感。例如“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这一目,虽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这一概念,但是,究其具体的含义、作用都较为抽象。再加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准备而进行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觉得生厌枯燥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记忆。所以,笔者备课时,查找了关于文化竞争力的一些常识,通过PPT展示出提出该词的作者、提出的背景等;用易错点帮助学生与日常常见的文化软实力的对比,总结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概念与教材做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掌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学会反思和践行。通过反思,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精神世界有机的一部分,从而自觉地加以践行。例如《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是富有深刻的哲学基础。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实质、普遍性、永恒性理论的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运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矛盾分析法的运用。通过教师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社会客观存在的种种现象的感受、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体会知识本身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以及践行的动力。

三、发散联系、解读资源

集中时间进行备课,这是最常用的备课方法。但是,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塑造和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的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解读的时候,往往需要联系其他资源,对教材进行发散性解读。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日积月累、分散零碎地备课。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的法律、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一方面,要收集时政材料,报纸的新闻报道、事件分析。

教育改革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如何上好新教材政治课,避免枯燥,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努力实现师生对社会问题共同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课程教学,进而追求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 第10篇

为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根据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及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课程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此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要做的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有创新、有特色,必须从备课做起。

(一)备课原则

备课要本着实效性、可行性的原则,坚持做到六备、五有、五忌。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具。

五有:有三维目标设计、有教学过程设计、有练习设计、有板书设计、有课后反思。

五忌:忌追求形式忽略效果,忽视备课的实效性;忌只备知识,忽视能力发展;忌只备例题不备练习,忽视教学的针对性;忌抄教材、教参、旧教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忌只备新授课忽视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等内容。

(二)备课要求

1.备课标:备课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落实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目标。(每单元备课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课标要求)2.备教材

(1)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内容要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编排意图;既要注意沟通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又要沟通同一知识领域的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结构化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2)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要充分用好教材已有的课程资源,既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将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3)精心选择设计练习。

根据教材编制的各类题型的要求,进行筛查分析,设计与新课相仿的基本题,加深理解的变式题,概括提高的综合题,思维训练的思考题。体现练习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注重练习的实效性。(4)注重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无论是利用教材上的题材,还是补充、自选的教学题材,都应体现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的基本理念,努力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3.备学生

教学预设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要了解本班学生数学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思维习惯。4.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5.教案的制定。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第11篇

(一)明确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只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环节才是有效环节。所有教学内容的确立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该达到怎样的“度”,需要教师的明确了解,否则在课堂的预设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形成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要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我认为首先应整体把握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一学期的目标,这样备课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师备课备什么

备课是一项充满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但不乏共性:如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甚至连教师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都成为备课的范畴。

1.备教材——解读并超越教材

解读教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充分地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用的预习,例如,高一学完氧化还原的知识,为了巩固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教材设计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一部分内容,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预习实验:给出一些常见的试剂如:铁粉、稀硫酸、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氯水、稀硝酸、硫氰酸钾、锌片、铜片等常见的试剂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推测铁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它们的氧化还原性。

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2.备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切记“备学生永远是关键”,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

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课既要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要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他们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所在,还要了解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的思维特点,学生会怎么想,出现问题教师怎么处理,这些都要细致地考虑到。备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互动、有效设问、有效训练等环节。例如讲解“钠“这一部分知识可以创设实验情景,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并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滴水点灯”(课前在酒精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果然是水能生火。最后让学生通过做一个兴趣实验——水上芭蕾,加深对钠与水反应的理解与记忆。

【实验】取一试管,装入等量的煤油和加入酚酞试剂的水,放入一小块钠。观察实验现象:

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下跳动,下面的水慢慢变红;气体托着钠浮到液面上方后,气体释放出来,钠下沉到界面处,继续上浮,直到消失。学生被实验现象吸引了,欲知其所以然。

学生借此现象会提出许多问题例如:水和煤油谁重谁轻?钠的密度又如何?水为什么变红了?证明有何产物生成?钠和煤油反应吗?钠如何保存?等等问题。

3.备教法

我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选择和动用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备课基本要求及检查标准 第12篇

一、要求

1、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和重难点,同时认真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状态(学情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安排教与学的活动过程(预设与应对方案)。

(1)教学目标要准确体现新课程三维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教学内容要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进行重组,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利于学生认知迁移的形成,促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形成;

(3)教学过程要清晰完整,突出重难点,反映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教学应注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活动设计,即学案(重点对学生活动的设计)。

(4)教师要深入开展在参与式合作备课的前提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主要学习方式的备课实践与探索。

2、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同级同学科不同教师既有共性又要有个性,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如同级同学科教案相同,则视为不合格教案。

3、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每课时都必须有备课, 其中新授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70%;复习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

20%,讲评课占国家课程规定节数的10%。(语、数、英复习课每学期为不少于10次,讲评课每学期不于8次,其余学科复习课不少于8次,讲评课不少于6次)。

4、复习课备课(包括:课时复习,章节复习,单元复习,学段复习,综合复习),讲评备课(包括:单元检测讲评、学段检测讲评,综合讲评),课外阅读备课应写在同一教案本上。

5、物理、化学、生物要有实验课备课。没有实验备课的每缺一节扣1分。

6、备课质量:项目齐全,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课题、授课班级、时间;

(2)教学目的、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突破的方法;(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课时、教学用具;

(6)教学过程:即要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预设的教学情况,有实施教学的策略,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与方法,有分组学习或演示实验或精选示范性习题等。各学科教师要按规定写出详案。重点要体现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即学案。

(7)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难度、密度,体现“循序渐进”。即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提倡分层设置作业。

(8)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洁、明确、规范。

(9)教学反思:记载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如:如何科学地传授基础知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如何指导学习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等。

注:

(1)、复习课中的复习过程一般应按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课堂检测、板书设计,复习中应包含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

(2)、讲评课中的讲评过程一般应按导入、新授、针对性练习、小结、针对性检测、板书设计,讲评课中还应包含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素质指导,传授一定的应考策略和答题技巧等。

7、备课中的教法体现上,要学会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问题意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特点。积极探索其它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8、详写教后反思,所有教师都应有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一律用红色笔书写,各学科备课必须提前一周备写。在每周例会前以教研组长批阅登记为准,每周统计一次,每迟一节扣0.1分。讲评课、复习课也应随进度备课。

9、每学期定期检查教案五次,即第一周、第五周、第九周、第十五周、第十九周。

10、用好、用活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增大课堂容量、体现教学直观性、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优势。每人每月至少要有一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学期不少于4次。每超一次加0.1分,每少一次扣0.1分,附加在教案得分中。

11、备课要有实用性、科学性,书写整齐、页面美观。备课凡在检查中,被点名批评的每次扣0.3分,点名表扬的奖0.1分;凡在县级检查中,被点名批评的,备课该项扣0.5分,点名表扬的奖0.2分。

二、内容

1、备大纲。抓住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要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第一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备教材。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确定其中的重点,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理解整个教学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弄清每节课知识内容的地位,从而确定好当堂课的知识点以及其中的重点。

3、备学生。了解学生基础,确定知识的难点是关键,要注意尊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掌握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的习惯方法,做出正确的教学预见和判断,从而确定每节课教学知识点中的难点和关键。

4、备目标。将教学的基本目的任务具体化,要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以每节课的知识点为出发点,确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出其“三性”:

(1)科学性。教学目标的深度广度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能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没有偏低特别是没有盲目的拔高化倾向,每项目标明确具体,达成与否可以通过观察,检测确定。

(2)结构性。教学目标结构完整,相互有机联系,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培养目标,也有思想教育目标,它们共同地在每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统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3)层次性。每项教学目标都应明确学生达成的层次,是要求达到识记、理解、掌握还是运用,均应予明确,目标达成要求的不同层次,应是备大纲、备教材和备学生的具体体现。

5、备程序。确定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要在教学目标已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好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程序,按最优化原则,确定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每一环节的预定时间,争取教学目标实施和达成的最优化。

6、备教法。选择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方法,要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作用等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考虑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教学调控的内容和方法。

7、备板书。板书体现出优化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因此,板书要标题鲜明、条理清楚、繁简恰当、重点突出、形象美观,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记忆。

8、备教具。根据直观性原则,确定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的直观教具,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演示或实验的仪器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性学习心理,确定教学中使用有关电教媒体,如幻灯、录音设备及电影等,为能省时高效,减轻学生负担,考虑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小黑板、试卷卡片、答题板、图表说明等。

三、方法

备课的具体实施包括个人钻研、集体研究和写好教案三步,其中每一步都是不可缺少的。

1、个人钻研一——按照备课几个方面内容的要求,在个人努力、学习、阅读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钻研大纲、教材、学生学习目标、程序、教法、板书和教具各方面的有关内容,做到钻研透彻,确有体会,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总的框架,明确其中一些细节。

2、集体研究一——集体研究一般在同级备课组中进行,其任务有三项:

(1)对备课的几项内容交流心得体会,尤其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充分交换意见,以便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2)集体研究要体现以老带新的作用。老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体研究时要主动帮助新教师备好课。

(3)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集体研究中确定课堂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任务、教学重点难点、“双基”的内容要求和对大多数同学的作业要求。

3、写好教案一——教案是教师辛勤备课的结晶,是教师自己宝贵的劳动成果。

教案是每堂课教学的依据,不论何种课型,每节课都必须有教案,都必须有一定的课时目的任务、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实施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等。不能几课时并写一个教案,不能使用过去的旧教案上课。

教案要从实效出发,不要流于形式。教案应着重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法、学法和教学的调控,要做到教、学、案一体化,要尽量体现出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

四、规范

1、学期备课

学科起始或学期开学前,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了全面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要组织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学期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四个“熟悉”。

熟悉《教学计划》,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及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编排体系;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和特点,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熟悉学生,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学风、学法等方面的情况。

学期备课的结果是制订出本学期本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

(1)上学期教与学的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材特点及处理意见;

(3)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4)教学进度表、单元划分及课时安排;(5)优等生与学困生的跟踪培养;(6)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2、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的内容包括:

(1)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2)单元知识结构分析;(3)教学重难点剖析;

(4)本单元在本学期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及采取的教学策略;

(5)单元课时划分。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内容包括:上课前每课时必须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教案,作为上课的依据,不得套写。无教案不能上课。每个教案都要求至少在授课的一周前完成。校长、教导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教研组长要把好教案审批关,实事求是,并及时向上级及时汇报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每节课的教案应体现出以下几项内容:

上一篇:支医工作总结专用下一篇:超现实主义绘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