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2024-09-07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精选10篇)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1篇

3.1场地设计

场地是人们进行各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人们选择优化环境、建设园林的宗旨是想要为自身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休闲的场所。所以场地作为现代园林设计里的核心要素,伴随着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越来越高的环境要求,也变得愈加重要,它所需要提供的也不仅是多样化的体验感,在现代化的风景远离设计里,它还需要和气候特色相互配合,创造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开放式空间。不同区域的气候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设计出适合当地的场地,必须结合气候的相关特点来开展规划等。比如说,如果身处温度较高的地区,那么在场地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来减轻温度带来的不舒适感,增强人们的正面体验;如果身处日照时间长的地区,这方面就应该着重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来得到更多的阴影面积,从而创造适合休闲、娱乐的空间;如果这一地区的风环境特征特别显著,那么设计中尤其需要着重针对风来进行考量,可以利用它来达到相应的特殊效果,也可以通过结合以及引导风的走向,设计出场内独立小气候。

3.2布局设计

通常来说设计中常用的园林布局规律多种多样,有的是通过美学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要素之间的配合和构造。但是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关注了美学方面的因素以及基于人的功能体现,还有最为核心的一点,是体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必然要求。气候是影响其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需要着重从它入手来进行相应的布局规划等。比如说在沿海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需要考虑到海平面升高的情况,风口地区需要考虑到怎样通过设计来改善大风环境。从微观的层面来看,还得研究气候作用在不同的地形地貌的问题,怎样通过现实地形来进行相应的布局和规划因此风景园林不但能够成为优化生态环境的区域,还可以变成展现区域性特色的独有标志,这才是现代园林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

3.3种植设计

这是在整个设计里面最为核心的方面,园林主要的成分就是植物,它占据园林的较大面积,并构成了园林的主要景色,还是建设“城市绿色游憩空间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由于地球变暖的整体问题,种植设计需要达到减轻这一问题的任务。从微观层面来说,种植设计可以体现不同地区的植物差异和特色,如果没有总体性的思维,则会导致设计上的同质化,不能较好地体现区域特点。风景园林种植具有相应的优化城市环境的特点。按照相关数据显示,在天气炎热之时,城市绿地中的温度相比马路路面来说,要少八至十六摄氏度,而树荫之下的温度则比裸露地面少三至五摄氏度,南京的一些监测数据显示,公园里的湿度高于城市,道路两旁的数目可以增加湿度。而且,较好的园林种植设计不但可以引导改变风向,还可以使风速降低。较好的设计还能够让城市环境更加优化,可以净化空气。比如说一个拥有较好植物设计的区域,它的含尘量比一般的街道要低得多。这种设计还能够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施展,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种植设计像影帝也体现了不同区域的风景特色等,气候以及地理地貌则是代表了地域特色的两大要素,因此在设计现代植物景观中,应该着重适应这两个要素,依照它们的特点,设计出体现当地特色的风景园林。总的来说,把握气候的影响来进行种植设计的考量,既可以达到优化宏观生态环境的作用,更可以打造地域性特色景观。

3.4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建筑从古到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考虑到人的使用、气候的特征等方面问题。这种辩证关系在建筑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和利用资源环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就清楚地论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岭南建筑空间明显地体现出了气候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而在园林景观中的园林建筑,同样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性地研究分析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有利于营造本地的地域性的建筑。如果从气候的角度着手,建筑在设计上应该要考虑建筑内舒适气候环境的营造和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形式,风景园林中建筑的朝向、布局和间距,适应气候的建筑的构造设计,以及适应气候且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等,诸如此类都是在设计里需要考虑到的方面,只有通过和气候相适应的设计,才能够让建筑真正体现其作用,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和实用的空间。

3.5水景设计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里,水景不但是它的最突出的设计元素,而且还需要担负起生态方面的责任,特别是目前出现的城市热岛效应、干旱效应,急需利用水景来进行气候的相应调节。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针对水景的设计就显得尤为紧要。它不但需要承担起风景园林里休闲、亲水等基本功能,还需要承担调节气候的功能。例如说在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城市的发达使得建筑物密集林立,水景方面需要考虑到减低热岛效应的功能;在甘肃等较为缺水的城市,水景能够有效调节空气湿度。所以针对水景的设计不光要考虑“形态”,更应该进行认真的推敲,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的水源情况以及气候特征。

4结语

文章重点论述了气候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展开讨论了气候产生影响的园林布局、场地、种植、水景、建筑等方面的设计。文中通过探讨气候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密切关联,以此为接下来对具体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家诚主编,中国气候总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李浩然,郑严仪,刘晓晴.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J].现代园艺,

[3]刘滨谊,梅欹,匡纬.上海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要素与人群行为关系测析[J].中国园林,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2篇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

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2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设计新思想

2.1传统与现代结合①传统符号的应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常见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就是提取传统园林中的片段、语汇和符号,使其成为联系历史要素的有力工具,是非传统方式组合的传统部件。②古典与传统风格相结合:注重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在整体上仍沿用传统的园林布局,但在材料的应用及形式上采用新的思想,并尝试从抽象艺术中提取元素来构成新的形式。

2.2追求新造型形式

①艺术化的地形设计:后现代主义的地形艺术化设计则以土地为基础素材,通过用完全人工化、主观化的艺术形式来改善大地原有面貌,设计艺术化的地形,使得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②创新的造型设计:后现代主义时期,受波普艺术理念的影响,景观设计师们在园林要素造型和设计上更为自由、大胆甚至怪诞,在造型手法的处理上出现变形扭曲、过分夸张或自相矛盾,或是学习波普艺术家们在玩笑、讽刺、幽默之中完成对艺术构成方式的改变。

2.3革新材料与技术

①创新材料的利用:不锈钢、玻璃等材料具有简约、大方的造型,对光线具有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体现,能够让参观者在虚实之间游移。因此,当引入热塑塑料、化学纤维、工业橡胶、聚酯织物或者是食物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时,将产生一种与传统形式迥异的设计作品,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②新科技的利用:在科学技术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设计师们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自由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同时发展起来的照明技术更是给予了景观设计师们更多的灵感,通过光影对已有形体的塑造,使得景观更具观赏性,身在其中更能准确感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③色彩的应用:在色彩的应用方面,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更大胆,通过丰富甚至人们认为滑稽的色彩组合,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出区别于传统的设计作品。

3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3.1历史主义景观

历史主义景观不同于现代景观追求简洁的几何形式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而是强调与传统园林建立联系,对历史文脉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增强人们对此地块的归属感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其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彼得沃克在德国的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饭店环境设计中,将传统勒诺特式园林中常用的整形绿篱、草坪、彩色砂石等元素提炼出来,没有用传统的手法去再现,而将其彻底分解,并用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现代手法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创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庭园。

3.2地方主义景观

地方主义景观强调地域特色,尊重场地原貌与特色。地方主义景观遵循地方文化传统,但不等于地方传统的仿古、复旧。它既阐扬地方文化精粹,又张扬自我风格,是一种民族文化倾向,并具有一种隐逸的风度。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项目对场地内工业时代遗留的产物进行保留和再设计,体现出场所的文脉和记忆,这与后现代主义注重文脉的历史主义,尊重场地特性的原则是一致的。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历史和特性,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同时在防洪考虑和要求时把榕树岛,钢结构、水泥框架船坞、水塔、红烟囱这些工业时代遗留物都保留并结合在场地设计中,古老机器的保留使人们身处其间的时候有更为丰富的体验。

3.3隐喻主义景观

隐喻主义景观重视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在含义的表达,并通过一些符号或者特殊的有冲击力的手法表达景观自身的内涵与个性[2]。重观念,轻形式是隐喻主义景观的重要特点。在玛莎舒瓦茨的怀海德研究所“拼合园”的设计中,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园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园被“基因重组”到了“拼合园”中。在日本禅宗枯山水园中,绿色水砂模仿传统枯山水大海形式,耙出了一道道水纹线,但枯山水中的岩石和苔藓却被塑料制成的黄杨球所代替。法国园部分为整形树篱园,另有九重葛、羊齿、郁金香等开花植物,修剪的绿篱实际上是可休憩的条凳。“拼合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屋顶花园,而是用这样抽象的园林符号的拼合来隐喻这个景观附属建筑的功能与独立的意义———变异创新与融合。

3.4生态主义景观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被引入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3]。主要体现在:植被的生态保护设计、污染物的生态处理、水体的净化与循环利用及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是在一个废弃的钢铁厂旧址上建造而成的。设计师彼得拉茨在公园的中心区域设计了一处“金属广场”,作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该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的7×7共49块、每块重达7~8t的方形铸铁板构成,设计师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的铸铁板拍照、编号,排列成抽象图案,并通过水在铁板表面的流动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过程,铁板在自然状态下继续被腐蚀,隐喻了对自然演变过程的尊重,把这些铁板在自然中风化、锈蚀的过程展现给参观者,让参观者对于工业生产、人、自然之间的关系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5波普主义景观

波普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波普艺术反对现代主义的“精英化”高雅艺术。波普园林设计师的景观材料直接从消费生产、大众生活的东西里提取,将周围环境常见的图像与物品纳入艺术范畴,以此再现都市文明、反思现代社会[4]。受此影响,部分景观设计师通过将从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入作品中,取代传统的园林景观装饰物,体现大众审美特性。如设计师玛莎在自家宅院北面6.7m见方的小花园的两行40cm高的绿篱间,紫色碎石地面上放置96个面包圈,经过海焦油涂抹之后它还具有防水的特性。她选用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材料,放在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了颠覆的怪诞的景观效果,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夸张怪诞追求的一个体现。她设计的另一个作品———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心,庭院中放置了300多个镀金青蛙,是生活中实物形象的直接运用。

4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不足

4.1利益驱使现象始终存在在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部分景观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相关建造过程中,领导的意愿或利益占据主导地位,园林景观设计师为了博得领导好感或者推销某些高利润的植被而不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规律,肆意设计,导致很多园林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4.2园林景观设计缺乏特色

目前的园林景观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其中存在着严重模仿欧式建筑的现象,而且园林景观建筑的颜色、用料以及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雷同,没有地方特色,缺乏城市个性,甚至有些植被的应用完全不符合当地的现状。

4.3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对人性的思考

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就是为了使人感到舒适,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因而其在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以人为本。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设计者们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标新立异,不顾大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设计出来的景观可观而不宜居,植物景观的设计缺乏人文气息,忽视了景观的休憩、游玩等功能。

5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论园林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这十年间, 人们整体生活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城市得到了高速发展, 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但同时大量人口融入城市, 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对其分支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园林设计从绿化阶段, 彩化阶段, 艺术化阶段, 到生态化阶段一步步的发展, 见证了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的过程, 现在的园林设计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 更是供人们观赏, 游憩, 娱乐的乐园。

1 园林景观设计和城市景观的相互关系

中国园林设计自古代以来就丰富多彩。著名的杜甫草堂和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独有艺术特色, 展现了中国园林设计深厚的艺术内涵。我们所常见的园林设计小桥流水, 亭台楼阁与假山的相互照应, 相互映托, 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民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意境美的追求。这也正反应了园林设计满足人们生活环境需求的宗旨。

1.1 园林设计反应城市发展脉络

对城市绿化起到重要烘托作用, 根据城市年代地理位置的不同,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和繁荣面貌的不同, 其园林设计也会各有差异。园林设计记载并反映着很多历史事件和故事, 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特点, 也孕育着这座城市曾经的灵魂。

1.2 园林设计关系城市形象

园林设计的不同, 直接反应他们所在地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的差异, 对人们的精神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园林设计的特点和他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人们, 对当地人们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 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对于旅游者和异地客商, 园林景观设计给他们带来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享受, 也是他们了解这座城市的重要参考。

1.3 园林设计指导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园林设计对于城市景观有着先进的指导作用。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吸取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对设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有着巨大的作用, 而且结合现代生态要求的变化可以设计出更加具有人文色彩的城市景观。

2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小区的园林设计, 校园的园林设计, 公园的园林设计和事业单位的景观园林设计等都在日趋完善。

2.1 园林设计在城市住宅小区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住宅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 许多开发商和小区设计者都把小区园林设计作为一个重要设计对象, 为客户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 突出小区整体楼盘特色, 使其发挥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园林设计在公园、学校中的应用

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 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 公园、学校的环境设计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给公园、校园建设, 尤其对近年来国内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 对于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 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增强城市及校园人文特色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园林设计在企业单位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体现人与自然的共存与和谐, 从中更考虑到经营管理的实用性, 景观的延续性和景观的实用性等设计特点, 对园林景观进行总体规划。

3 园林绿化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城市因其独特的园林绿化效果而闻名, 绿化当中分为人工绿化和自然绿化, 大多数城市绿化属于人工配置的, 有的呈自然形态, 有的进行人工修剪, 都在环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点缀和丰富了生活空间。

园林绿化分为树木草地和花坛绿化两种。绿化不仅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气氛、组织环境空间以及柔化建筑界面有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调节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人无法抗拒绿化给人带来的美好的精神享受。

在城市环境绿化设计中, 应注重绿化植物配置的颜色、质感, 注重环境空间层次, 树木的种植应考虑场地的规模和功能要求。草坪等辅助绿化设施的铺设应考虑建筑、道路、广场以及山石的关系, 更要起到改善环境, 烘托主题的应用。

4 艺术景观设施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对于点缀和烘托环境氛围增添场所文化气息和时代风格的主要艺术景观设施有雕塑和各类小品设施等。雕塑往往是场所中具有凝聚力的空间焦点, 所以对其背景设计要起到能充分烘托雕塑的作用, 布局上注重雕塑和周围环境的协调, 城市雕塑设计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植物雕塑有绿雕和花雕。绿雕:绿雕的设计形式又分为树雕、平雕、立雕。绿雕的设计题材广泛, 既有人工美的内容, 又有反应自然美的题材, 在绿雕的造型手法当中, 我国园林植物盆景以木本植物为主题, 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 在盆中生动的再现大自然的神韵, 用盆景的手法来进行园林景观创作, 让园林景观在盆景设计中吸取丰富的文化和创作资源, 提升植物造景内涵。花雕:花雕是以草本花卉为主, 结合某种萌发力强的低矮灌木, 进行特定的图案设计或形象的塑造, 花雕的设计形式简单分为花卉本身雕塑及其他饰物雕塑, 人物、动物花雕, 柱式花雕, 球状花雕等。最常见的设计形式中国龙, 中国的象征, 龙的形象出现在彩绘雕塑中众多, 在园林设计中常以绿雕和花雕形式来表现, 代表一种民俗的艺术风俗和传统的文化潮流。

在众说纷纭的园林景观设计中, 如何来正确的判定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呢?即在经济性原则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的分析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突出的文化艺术特色烘托主题、空间功能性的合理布局满足功能需求。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是设计的前提与基础, 艺术设计是设计的表现手法, 功能性则充分体现了造景的目的, 相辅相成, 才能充分发挥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实现景观、生态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多方统一。

参考文献

[1]蔡建花, 等.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的对策[J].甘肃:甘肃科技, 2006 (9) .

论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影响 第4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水文资源 影响 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056-02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的利用,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全球气温的增长。有资料显示,工业的发展带来全球气温的升高,在20世纪平均升温0.6 ℃,到21世纪末,已经升温到1.1 ℃。气候的变化直接改变了水文循环的状况,使全球水资源产生新的调配,影响到区域降水、径流、土壤湿度发生变化,产生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环境问题,当前,人们在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影响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1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水文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气候环境的组成部分,气候变化对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反过来,它也会对气候形成影响。气候变化了,水文循环也会有所改变。气候变化确定了水文循环的环境背景,如日照、降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这些因素多重影响、综合作用,对水文循环形成复杂、深层次的影响。在区域环境中,区域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其中的水文循环。降水是气候环境变化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气候因子可以通过土壤里的水分同空气中的能量、水分实行交换,光照、风力、气温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间接地影响到水文循环。

2 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径流的影响

水资源径流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和降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影响也很大。随着气候变化,各地的水资源的正常径流量也会发生变化。

2.1 对径流分布区域的影响

我国各地气候差异比较显著,各地区水资源径流量也有很大差异。通常,径流量产生最大增减幅度是在当年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持续减少的时期,个别情况下,增多时的径流量是减少时期的4倍;每年的汛期,即6、7、8、9这4个月是径流量涨幅最大的时期。相对气候湿润的地区,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干旱或半干旱区域,气候因素成为决定径流量的关键因素。故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区域分配产生影响。

2.2 年径流量变化的影响

随着气候的变化,我国南北方的年径流量会发生变化。通常,南方径流量的增减与北方径流量的增减是交替进行的,近年来,整体趋势偏于减少。其中,辽河流域径流量增幅最大,黄河流域降水量偏少,径流量逐步减少;我国西北地区地形较高,河流的水源大部分是来自冰川消融的补给,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进度加快,夏季流域内径流量增幅加剧,而在枯水期,河流干竭也快,所以,气候变化增加了水文水资源的敏感度。

2.3 对径流量系数的影响

受各地不同的气候环境影响,气候条件的变化使水文水资源径流量的系数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某地的径流量系数升高,则该区域的气候湿润指数上升,该地区的水文状况更趋湿润;相反,径流量系数减少时,该区域的干旱状态会持续,水文状况也会变干。

3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为因素也使其产生相应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二氧化碳以及污染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全球的气候开始变暖,对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破坏,同时,对区域的水文水资源系统也造成了沉重影响。(1)影响水文水资源的质量。气候变暖,空气温度会随着增高,河水对污染物的分解力度降低了,水文水质量也降低了;旱涝灾害的发生率也大幅提高,农业生产会受到影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不利因素。(2)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大气环流发生改变,对区域内的降水造成了影响。对于经济增长迅速的区域,工农业生产都有极高的水资源需求;同时,气候变暖使地区的降水量极不平衡,水资源蒸发现象普遍增加,降水量减少更使水资源缺乏了供给,不仅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因素,同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制约和阻碍作用。对于降水量比较少的区域,不利的情况会更趋严重。因此,气候变化对用水供给的影响超过了降水的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环境保护,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3)影响区域敏感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我国主要流域的径流量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区域敏感性也受到影响。在湿润地区,河流径流量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影响当地区域的干湿程度;而在干旱区域,敏感性略差些。

4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化危害的认识逐步提高,更加关注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一方面,气候变化首先影响到我国的降水分布和总量。我国西部降水总量逐步增加,西北增多西南减少。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很大,部分区域出现明显增多或下降的趋势。而在降水频率上,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增加,其他地区相对减少。降水量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可利用的水资源也增加,这是因为,由于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大部分的降水随着植物蒸腾和蒸发掉了,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人类可以利用的河流径流受到影响,其渗透量减少了。另一方面,气候变化造成我国冰川退化、冰雪覆盖量大幅减少,导致我国境内以冰川为供给的河流径流开始减少。随着我国降水量的强度和频率受到影响,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发生水灾的强度和频率也增加了,同时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蒸发量增大,径流量持续减少,导致河流污染状况严重,污染物分解速度也加快,严重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总体质量。

5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水资源的工作方向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工作发展应有个清醒的认识。首先应正确判断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实际状况。从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水灾害现象可以说明,我国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也说明我国水资源在气候变化面前适应能力较差,当出现洪涝灾害、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等现象时不能自我调节、缓释;因此,水文水资源工作应接收到这一信息,认识到其适应较差、脆弱性强的事实。找准改变这一事实的努力方向是第二个工作。通过加快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水资源管理机制、有效利用当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力量的因素,增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1)从拓宽对当前水文水资源的认识着手,监查水文水资源在气候变化下的具体变化,有数据依据、有科学分析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通过加大深入研究水文水资源的力度和深度,形成科学理论和研究技术的突破,造就更加成熟的科学评价和有效预测管理机制。(2)在规划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可能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如:极端气候的影响,破坏性防治的治理,加强區域内水库、蓄洪区等水利工程的防洪管理,提高供水能力。(3)建立完善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加强环境的可持续管理,使用法律手段提升管理水平,维护工作质量。(4)加大科研力量和设备经费的投入,全面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杜绝浪费现象,改善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工作的窘迫局面。

6 结语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我国的水文水资源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导致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布,水资源的总量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关注气候变化,为环境保护、生态稳定做出一份努力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积极探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推演水文水资源发展的自然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浅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27):155.

[2]蔡静,梁良.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13(28):109.

[3]金颖,韩正茂,王凤.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4(5):156.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5篇

①传统符号的应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常见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法就是提取传统园林中的片段、语汇和符号,使其成为联系历史要素的有力工具,是非传统方式组合的传统部件。②古典与传统风格相结合:注重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在整体上仍沿用传统的园林布局,但在材料的应用及形式上采用新的思想,并尝试从抽象艺术中提取元素来构成新的形式。

2.2追求新造型形式

①艺术化的地形设计:后现代主义的地形艺术化设计则以土地为基础素材,通过用完全人工化、主观化的艺术形式来改善大地原有面貌,设计艺术化的地形,使得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②创新的造型设计:后现代主义时期,受波普艺术理念的影响,景观设计师们在园林要素造型和设计上更为自由、大胆甚至怪诞,在造型手法的处理上出现变形扭曲、过分夸张或自相矛盾,或是学习波普艺术家们在玩笑、讽刺、幽默之中完成对艺术构成方式的改变。

2.3革新材料与技术

①创新材料的利用:不锈钢、玻璃等材料具有简约、大方的造型,对光线具有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体现,能够让参观者在虚实之间游移。因此,当引入热塑塑料、化学纤维、工业橡胶、聚酯织物或者是食物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时,将产生一种与传统形式迥异的设计作品,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②新科技的利用:在科学技术方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设计师们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自由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同时发展起来的照明技术更是给予了景观设计师们更多的灵感,通过光影对已有形体的塑造,使得景观更具观赏性,身在其中更能准确感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③色彩的应用:在色彩的应用方面,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师们更大胆,通过丰富甚至人们认为滑稽的色彩组合,运用对比手法创作出区别于传统的设计作品。

3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3.1历史主义景观

历史主义景观不同于现代景观追求简洁的几何形式与功能至上的理性主义,而是强调与传统园林建立联系,对历史文脉的回归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增强人们对此地块的归属感与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其摆脱千篇 一律的国际式风格。彼得沃克在德国的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饭店环境设计中,将传统勒诺特式园林中常用的整形绿篱、草坪、彩色砂石等元素提炼出来,没有用传统的手法去再现,而将其彻底分解,并用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现代手法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创造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庭园。

3.2地方主义景观

地方主义景观强调地域特色,尊重场地原貌与特色。地方主义景观遵循地方文化传统,但不等于地方传统的仿古、复旧。它既阐扬地方文化精粹,又张扬自我风格,是一种民族文化倾向,并具有一种隐逸的风度。广东中山岐江公园项目对场地内工业时代遗留的产物进行保留和再设计,体现出场所的文脉和记忆,这与后现代主义注重文脉的历史主义,尊重场地特性的原则是一致的。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历史和特性,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同时在防洪考虑和要求时把榕树岛,钢结构、水泥框架船坞、水塔、红烟囱这些工业时代遗留物都保留并结合在场地设计中,古老机器的.保留使人们身处其间的时候有更为丰富的体验。

3.3隐喻主义景观

隐喻主义景观重视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在含义的表达,并通过一些符号或者特殊的有冲击力的手法表达景观自身的内涵与个性[2]。重观念,轻形式是隐喻主义景观的重要特点。在玛莎舒瓦茨的怀海德研究所“拼合园”的设计中,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园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园被“基因重组”到了“拼合园”中。在日本禅宗枯山水园中,绿色水砂模仿传统枯山水大海形式,耙出了一道道水纹线,但枯山水中的岩石和苔藓却被塑料制成的黄杨球所代替。法国园部分为整形树篱园,另有九重葛、羊齿、郁金香等开花植物,修剪的绿篱实际上是可休憩的条凳。“拼合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屋顶花园,而是用这样抽象的园林符号的拼合来隐喻这个景观附属建筑的功能与独立的意义———变异创新与融合。

3.4生态主义景观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被引入后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3]。主要体现在:植被的生态保护设计、污染物的生态处理、水体的净化与循环利用及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是在一个废弃的钢铁厂旧址上建造而成的。设计师彼得拉茨在公园的中心区域设计了一处“金属广场”,作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该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的7×7共49块、每块重达7~8t的方形铸铁板构成,设计师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的铸铁板拍照、编号,排列成抽象图案,并通过水在铁板表面的流动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过程,铁板在自然状态下继续被腐蚀,隐喻了对自然演变过程的尊重,把这些铁板在自然中风化、锈蚀的过程展现给参观者,让参观者对于工业生产、人、自然之间的关系产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5波普主义景观

波普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波普艺术反对现代主义的“精英化”高雅艺术。波普园林设计师的景观材料直接从消费生产、大众生活的东西里提取,将周围环境常见的图像与物品纳入艺术范畴,以此再现都市文明、反思现代社会[4]。受此影响,部分景观设计师通过将从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入作品中,取代传统的园林景观装饰物,体现大众审美特性。如设计师玛莎在自家宅院北面6.7m见方的小花园的两行40cm高的绿篱间,紫色碎石地面上放置96个面包圈,经过海焦油涂抹之后它还具有防水的特性。她选用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材料,放在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了颠覆的怪诞的景观效果,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夸张怪诞追求的一个体现。她设计的另一个作品———亚特兰大的瑞欧购物中心,庭院中放置了300多个镀金青蛙,是生活中实物形象的直接运用。

4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不足

4.1利益驱使现象始终存在

在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部分景观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相关建造过程中,领导的意愿或利益占据主导地位,园林景观设计师为了博得领导好感或者推销某些高利润的植被而不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气候规律,肆意设计,导致很多园林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4.2园林景观设计缺乏特色

目前的园林景观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其中存在着严重模仿欧式建筑的现象,而且园林景观建筑的颜色、用料以及形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雷同,没有地方特色,缺乏城市个性,甚至有些植被的应用完全不符合当地的现状。

4.3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对人性的思考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6篇

1.1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与特点

现代设计理论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法国印象主义学派认为物体是由具体的形状组成的轮廓构成。1925年以后,随着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开始进入现代设计课程中去,现代设计理论开始进一步得到延伸和拓展。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后,现代科技开始在现代设计理论中广泛应用,并提出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把点、线、面全面系统结合。现代设计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具有广泛的系统性,它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兼顾系统的各个要素,达到整体的融合性效应。第二,强调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把特殊的地形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第三、综合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技术,使得多种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技术的广泛结合。

1.2古代园林特点

1.2.1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

中国古建园林建设源于审美艺术的环境而产生,强调自然与景观的天然和谐,浑然一体。在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一直秉奉“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我国古代的苏州四大园林中就可以体现出以人为本、自然生态以及整体性的巧妙结合,完全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古典哲学理念。

1.2.2园林布局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实际

古建园林建设应该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风土人情相适应。我国北方园林主要以北京的皇家园林为主,讲究大气和权利的张扬位置,显示帝王的尊贵和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我国南方以私家园林为主体,主要以风景秀丽、园林典雅为主体,强调我国古典哲学的主次分明、天人合一的思想。

1.2.3造林设计手法

中国古建园林设计手法主要以山、水、花木、景观、画为要素。在整个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把这些素材进行巧妙的结合,创造出美的景观效果。通过山水的交融、花木、景观的衬托以及画的点缀,形成了空间效果在视觉上的美的感受,达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浑然天成,显现出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园林意境。

2现代设计理论在古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古建园林设计中的优势

计算机在中国古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末期,到目前位置仅有十几年的历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它为古建园林设计提供了创新和飞速发展的平台,在古建园林设计中立刻得到高度的重视并且效果明显,成绩卓越。由于以现代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传播快、精密度好、快捷方便、效果较好、效率较高,而且补充、完善和修改教方便。比如pro/e软件三维立体设计,其内容涵盖了三维模拟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同传统的二维CDA计算机设计软件相比,功能更加强大、直观效果更加理想、立体效果更强、设计切合面更加优化,使得设计者能以更真实和直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另外对模型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也提供了极大方便。如果用手工进行古建园林设计同pro/e三维软件绘制相比差距较大,可谓是天壤之别。用pro/e软件进行古建建设三维立体直观效果达到最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实时修改这些参数的设置,实现古建景观特征的修改和再生,而不需要重新绘制图形,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2.2信息化、智能化体现古建园林设计的未来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一、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意义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通过交流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型材料被研发创新并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这就给风景园林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的功能较多且内容复杂,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风景园林的重要性。

二、地域自然特征的形成1、地形地貌方面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其所处的位置进行观察和分析,尊重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且进行充分利用,对该地拥有的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和改造,对原有景观进行改造,不仅可以使风景园林的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由此可以说明,如果风景园林中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则要将该地的地形地貌设计当中,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人为景观尽最大可能的设计到地域环境中,从而打造独特完美的风景园林。2、气候方面由于各地的气候原因,塑造了各地独特的地域特征,并且气候存在差异,导致了每个地区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及地形地貌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又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比如说,我国存在着许多古典园林,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属于岭南圆林,设计相对密集并且形状为片状,这种设计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并且在下雨天可以很好的避免出行不便,还可以减轻台风到来所造成的破坏。3、植物特征方面植物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的整体功能,风景园林的观赏效果能否满足人们需要也由植物决定着,并且植物的种类多样化也会衬托出风景园林的特征。通过对南北方的植物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差异比较大,由于差异较大,所以给风景园林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主题,从这也可以看出地域特征的差异性。4、选材特征方面由于各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造成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地形地貌都极具地域特点,这些地域特点更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在地的建筑风格,在设计风景园林时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与传统的风景园林对比而言,风景园林有了地域特征的基础后,会对以后的圆林建设提供非常大的便利,如果建设的要求相对较高,应该对建设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做不仅会使更加突显地区建筑的独特性,而且在成本管理上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资金投入,如果将以上方法应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而且可以很好的在风景园林中突出地域特征。

三、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地域特征的应用和影响

从各个流派在系统的开发过程,无论什么风格,风格风格呈现,如何从自然,他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其内涵涉及到深刻的科技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然后基于当前的情况设计,在景观设计规划地理特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特殊时期为一个特定的地区可以有更直接的影响决定。1、历史背景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发展了多个世纪,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明,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并且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在活动地区留下明显符号,给现在人们了解过去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同时也显示出了人们与地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为地域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财富,无论是哪种人类文明,都是在地域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视地域特征的作用,尊重原有的文化,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保留,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如果原有的景观已经陈旧,则对其进行创新改造,从各个角度突出显示出新时代的设计特色。2、人文符号因素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也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演变。在演变的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找到人文符号因素的应用痕迹。人文符号的应用是非常实用的,它简化了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可以采用符号对其进行灵活的展现。现阶段,充分利用好这一符号,对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是非常有利的,从而使原有建筑设计的灵魂有灵活体现,保证设计景观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情趣,对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民俗风情因素在上面的文章中说道,人类的不断进步,从而创造了多种文化的产生,文化从最原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体系,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代表的民俗风情,在风景园林的建设中民俗风情对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方便了对地域的开发和利用。4、社会特征因素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园林建设工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做到风景园林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还要达到社会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让人们享受更高更好的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特征因素,从而设计出更加完善的风景园林。

四、结语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不仅对基本生活条件有了更高要求, 也在追求更深层次的享受, 对生活环境美的要求更加强烈, 同时推动了我国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园林景观行业近些年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阶段。但近年来, 园林工程造价失控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对行业、国家来说都不啻为一种浪费。对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势在必行。而作为园林景观工程造价重要环节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占到了全部成本的80%以上, 对整个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我们将从设计阶段对园林景观工程的造价影响入手进行探讨。

2 工程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

1) 园林绿化工程多为城市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在设计前期, 项目所在地的地下管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等资料的内容很可能滞后于现场情况, 设计方对这些资料的掌握不详实的情况下, 将会导致其由于对现场情况了解不清楚而致使后期对设计稿的不断修改与变更, 使造价失控。较为常见的是, 由于城市建设速度较快, 设计中设计方得到的现场地形资料可能与实际地形不符, 导致施工时土方施工量远多于计算土方量而使造价失控。同时, 资料掌握不详实时, 设计方所出的设计稿可能对设计主题的定位不准确, 从而使设计方案与当地环境不能相互融合, 致使方案的修改与变更, 影响成本的支出。2) 园林景观工程是艺术性的工程, 对美有着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投资人会提出各种条件, 比如, 需要在某处设置喷泉, 在某地放置雕塑等等。相应的, 为了适应投资方的要求, 同时也为了体现自身的设计水平, 设计方会将设计的艺术性放在首位, 为了达到美的效果, 设计方在设计中可能会过多地采用华丽的大型树木、绚丽的铺装材料, 以提高设计档次, 增加设计的艺术性, 以达到业主方的要求, 拿下这一项目。而这么做的同时, 设计方很可能忽略了这些材料的经济价值, 同时也未考虑后期的维护成本, 导致造价失控。3) 园林景观设计与其造价是两个不同的工作, 由两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虽对造价有一定理解, 但设计过程中更注重艺术的创作而忽视了造价的控制。而造价阶段, 由于造价人员对设计方面的问题少有涉足, 并不能与设计人员较好地交流, 找出控制造价的有效方案。两者间的专业性将导致双方无法密切配合, 寻找既满足设计的艺术需要同时也保证成本数额的设计方案, 这导致了许多本可避免的问题频频发生从而使造价失控。4) 设计取费方式不合理。设计费与工程成本及施工难度无关, 只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者施工面积的大小有关。设计费用=工程造价×费率, 或者设计费用=建筑面积×费用单价 (元/平方米) 。而费率是依据工程的类型而制定, 对造价的合理性与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没有进行考虑。设计图纸与实际需要的匹配程度, 整个费用是否过高与设计费用没有过多联系, 这样, 设计方就会对经济分析不加以重视, 或者为了提高设计费用而恶意抬高工程的整体造价最终使工程造价失控。同时, 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经济考虑虽然为业主节约了成本, 但是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也不一定会得到业主方的青睐, 从而不能调动设计人员对经济指标进行相关控制的积极性。

3 造价失控的对策与建议

1) 严谨认真对待设计内容。收集项目所需各测量测绘、市政管网、当地生态等资料, 对现场情况了解清晰。避免发生因对现场状况不了解而导致的设计变更与方案修改。全面了解项目名称所在地的风土人情, 历史文化, 准确定位设计方案, 避免导致施工工作中的修改与重建, 以节约成本。如威海某项目, 最初因未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地质条件, 设计方案虽好, 但所用植物不能适应当地土质条件, 项目所出的效果也不能与当地风土人情相互契合。在设计院后期多次对当地的各项资料进行了解后, 对方案进行了及时的修改才避免了在后期施工中造成的浪费, 节约了成本。而严谨认真的态度也赢得了当地群众与业主的一致好评。2) 在对设计的艺术性倾注关注时, 也应重视其人性化的体现。在对项目所在地资料完善掌握后, 尽量选用当地易得的植物种类与铺装材料进行设计, 充分考虑到日后植物的生长形势和植物与铺装材料维修护理, 更改替换。这样, 在体现出园林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思想的同时, 既能保证材料费的相对节约, 也减少了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的支出。在设计的过程中, 尤其要注意的是, 设计方所出的设计不能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只注重艺术性而忽略了人性化和实用性, 这样的设计美则美矣, 但在使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不适感, 将使作品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 使用者可能自行寻找适合的方式, 从而破坏整个设计, 使后期的维护费用大增导致造价失控。园林景观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草籽道路时所言:艺术是人性化的最高体现, 最人性的, 就是最好的。3) 增加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若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行业的相关知识有很大的难度。因此, 对造价人员进行设计知识的培训难度稍大。为了使二者工作能够相互促进, 应该考虑给设计人员进行经济方面的知识引导, 引导其在设计工作中考虑设计美感的同时, 对造价进行考虑, 以此减少设计与造价间的严重脱节, 达到设计工作与造价工作的相互关联, 共同寻找造价失控的原因并思考对策。如某设计单位请相关专业老师在闲暇时间给员工讲授造价知识。此举使日后的设计工作与造价控制间的结合密切了许多, 减少了由于二者知识没有交集而造成的各自为政, 难以沟通的现象。4) 推行限额设计。根据预算少于概算, 概算低于投资估算的原则控制设计方案, 若有超支, 设计师应尽早优化方案, 以确定限额设计的实现。在方案选择时增加对经济及技术设计的考虑, 避免只重视方案本身艺术性的优劣而产生的问题。在方案比选时, 将方案的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在可能的条件下, 加入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的考虑。不能仅仅根据这个项目的面积及费率进行选择。建议取费时, 可以采用:设计费用=面积×设计单价×经济系数×技术系数×难度系数。其中, 设计单价仍然为元/平方米;难度系数即根据项目的难度加以区分所得的数值, 例如, 某设计单位接到以下设计委托, 将某地设计为湿地, 这项技术在园林工程中, 难度中等偏上,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将难度系数初步定为1.1, 即因其难以实现, 增加10%的奖励值;经济系数的设定可以根据业主对同类型项目的了解, 在某成本范围内为1, 低于该成本范围则大于1, 高于此范围小于1, 以此作为奖惩基准;而技术系数, 则是根据该设计方案所确定的施工方案的难易程度来确定, 为正常水平范围内可以达到则为1, 难以实现则小于1。即, 对各项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进行量化, 并列入最终的设计费用支付中, 建立相对的奖励条件, 以减少施工中由于方案难以实现、恶意抬高工程总造价而产生的造价失控现象。同时, 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 对设计变更进行相应控制, 若因业主方的一员更改所发生的变更, 则无需设计方负责;若设计变更为设计方本身意愿, 或施工方在施工中所提出的问题, 则业主方对变更事实进行了解, 确定此项变更是否需要设计方负责。若需要, 则扣除设计方相应设计费用, 以此使设计方对设计方案更加负责, 减少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总之, 限额设计是控制成本失控现象的基本措施。

4 结语

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在多方面呈现出马特莱定律。设计阶段对工程总造价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成本控制工作发生效用最显著的阶段。园林景观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久, 行业不够规范, 这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各相关方面的不懈努力。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从设计阶段开始对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姚松, 王国超.浅谈园林景观工程的造价控制[J].林业建设, 2006 (5) :25-27.

[2]蔡家伟.论园林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J].山西建筑, 2009, 35 (6) :259-260.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影响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审美;文化内涵;影响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建筑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并逐渐覆盖到文化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具有大众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反艺术的特征,通过粗俗、生活化的场景,展现生活真实的面貌。后现代主义逐渐模糊了不同类别的艺术间的界限,艺术的欣赏不仅仅涉及到视觉,而且也涉及到听觉和嗅觉方面。

1后现代主义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都比较大,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的作用更大,影响力非常的深远。在进行艺术设计中,在建筑设计领域首先出现后现代主义,由美国的建筑学家提出,对现代主义加以肯定,但是也具有反现代主义的倾向。在19世纪末兴起现代主义建筑,在当时的建筑设计中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并且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更加理性。通过简单的平面和空间的设计,可以为人们带来开阔的空间,并且可以形成良好的视野,在建筑设计的环节,非常注重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尽管现代建筑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但是随着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人们对于建筑的精神需求在上升,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2.1景观设计中后现代主义的产生

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念中,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景观设计中,设计的艺术性被泯灭。且当时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并不能保障设计的科学性。所以,在景观设计中,人们呼吁回归自然。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艺术化设计的重要性,在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景观设计历史的研究,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后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理念,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从而使艺术更加完美。

2.2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运用在景观设计中,主要是结合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理念,从而使景观的设计更加具有新意,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呈现出新的意象。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紧密的联系景观设计和艺术设计,在规划废旧的场地的基础上,可以建设优美的景观。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会重新改造废旧的场地,重新理解艺术设计,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多元化的发展。2.2.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后现代主义在进行景观设计的环节中,会继承优良的传统设计观念,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模仿传统的设计理念,而是在对传统的设计理念有完善的理解的基础上,吸取传统设计理念的精华部分,从而根据现代人对文化的需求,结合现代的问题,实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观点在现代主义观念中不具备,所以,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升级版,在传统符号和古典文化应用的基础上,还能设计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2.2.2对新的造型形式的追求。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过程中,其追求新颖的造型形式,在进行景观设计的环节中,非常的重视光影的应用,而且结合了色彩、声音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将建筑与具有生命力的水体和植物结合起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形成独特的造型形式,在现代主义理念的基础上,为人们呈现更加宽阔的空间。2.2.3材料与技术的创新。随着后现代主义理念的不断完善,在传统的景观设计中,设计会受到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限制,很多设计仅仅在设计师的头脑中呈现,但是并不能在现实中展现,后现代主义在景观设计中,将目光投放在新的技术和材料的运用上,这些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使景观设计更加具有质感,并且通过光影和透明度的设计,实现传统设计的创新。

3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影响

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如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非常迅速,我国的景观设计中还存在千篇一律的局限性。所以,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后现代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且在设计中展现出个性化的特征,结合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并且使设计更加具有民族特色。4结语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民族文化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了解当下艺术发展的基础上,融入各种新的思潮,从而可以表达抽象的内涵,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运动已经深入人心。在景观设计中,应该融入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新的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林争春.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5(2)

论气候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汉字;中国古典私家园林

汉字是华夏先民思维方式的产物,汉字的形体又是华夏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投影。华夏民族的文化心态观念也决定了汉字很多方面的特征。反之亦然,汉字这很多方面的特征一旦形成,又必然会对使用汉字的这个群体在心理上产生相当程度的塑造和影响。汉字在其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促成了这个族群文化传统的繁荣发展和薪火相传。中国的文字、文化、建筑几千年来在各个民族的不断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输出与接收中不断发展变化且从未中断。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学工艺、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艺术观念、建筑形制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人类所有的认识都来源于观念的塑造,而文字又是塑造观念的工具之一。于是文字系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中国历史上有着文人造园的传统,中国古代这些“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官僚凭借他们对美极其挑剔的鉴赏力、宦海沉浮的人生感触以及对儒、道、禅哲理的深刻理解参与营造设计他们心灵栖居的后花园——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文人们每天翻阅和使用的汉字也深刻影响着他们处理问题、看待事物的习惯。汉字的构形由各个组件组成,各种形状的点和线组合成了汉字的特有字形。由汉字构建的文字框架注定了我们这个民族将无法超越象形文字给我们设定的思维边界。在文化、哲学、艺术观念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运用汉字构形思维,建构了一个适应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社会活动空间。

一、从汉字构形的象形思维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师法自然”

所有的语言都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音,它是语言的外部形式;一个是义,运用一定的符号把语言记录下来。所以也有两种文字体系:表音文字体系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属于直接记录语意,间接记录语音,所以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发展的初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汉字最初的构形方式是通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世界仔细观察分析后进行艺术化勾勒的结果,是用象形的图画来表现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象。古人形容这个构形过程为“盖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据”。汉字几经变更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摆脱“象”,即有形可象。美国克雷奇等“把思维定义为‘在个人碰到、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人把他们每天接触到的象形汉字构形的思维方式用到他们解决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方案设计中去。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提出造园设计的创作宗旨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从汉字构形的意化思维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意象”思维

从汉字演变过程来看,初创期从甲骨文经金文到小篆,汉字字体不断在发生变化。原先明显的象形“图画“性质渐渐弱化。汉字的构形元素:笔画、组合关系、意义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象形汉字在演变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对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如复杂的精神状态的表述。为了解决这个需求,到战国中后期产生了隶书,汉字构形依据由客观物象与字形的相似关系转变为基于相关事物的相似性而加入人们的经验、想象来表达字意。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有的根本找不到最初象形的依据了。汉字这种由象形转化成表意的过程就代表了汉字构形进入了意化阶段,根据意义来构形,人们有意识的提取事物的概念等元素,通过复杂的组合结构来抽象事物间的联系。“以部首“心”和“忄”为例。如爱,从心从受,是一种对人或事物从内心接受的感情;志,志者,士之心也,是有自觉意识的心理活动;惑,心中或然,拿不定主意;悟,从“忄”从“吾”,在自己内心深处领会;怕,心中空白没有底;慌,心里荒芜长草,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在汉字构字中两个或多个部首综合反映一个意义的特点是很明显的。”汉字的这种间接的“象形”,不直接描述形象,而是带上或隐或现的比喻、象征,使“意”被“象”化。用具体感性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理性解释。这种思维也是象形汉字构形思维模式的延伸。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意”与“象”的统一,从视觉表现到意蕴内涵都非常丰富。通过文人掇山理水的设计到观赏者的联想、想象把物象转化为意象,把物境参悟成意境。这种“得意而忘象”的思维就缘自汉字构形思维。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傅斯年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学者之言,联想多而思想少,想象多而实验少,比喻多而推理少。持论之时,合于三段论法(按三段论是最典型的逻辑推理,此处以“三段论”借代“逻辑”,“合于三段论法”就是“合乎逻辑”的意思)者绝鲜,出之于比喻者转繁。比喻之在中国,自成一种推理式。”上文提到汉字产生初始是以形表意,人们观其形通过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基本能得其意。这种思维方式嫁接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就形成了以植物比德的思想。比如以多节的竹子比喻士人的气节、以松比喻君子的品格、以牡丹象征富贵等,这些植物元素也构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从设计元素到意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从汉字构形思维的时空意识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的“天人合一”

在汉字构形的思维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自然和人共存的朴素观念,用共生共存的思维发现因果,在时空共存中寻找人与物的内在逻辑关联。比甲骨文中表示空间的词“东”,图形含义是日从林中升起。甲骨文中“春”用草木在太阳下萌发来表示。这都传达了用主体的心理时空去适应自然时空,在自然的时空转换中渗透人与物的生命节奏,直接孕育了“天人合一”思维的萌芽,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中独特的时空意识。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赏玩,见不到修理规整的花木、草坪,植物都依照自然的方式分布。水景、山石也野逸盎然,一派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风光。其间的建筑也依照山水走势布局,高低错落。设计者还采用借景、障景、框景、对景等各种手法营造虚实相生的空间,甚至把远处的山、云、塔都作为视觉元素设计其中。

汉字作为一种古老文明的载体,就像大船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知疲倦地输送着中华文明,汉字也成了中国人文化基因组的一部分。汉字构形演变过程中呈现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着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设计,从视觉形式到哲学观念全面渗透。从理论上说,一个主体的历史环境和实践决定了现实的思维方式。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几千年来对汉字的认知和使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所以汉字通过中国人对它的认知和使用而对这个群体的心理思维发生潜移默化影响是必然的。20世纪建筑大师密斯声称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20世纪以来居住在密斯所构想的现代都市建筑中,背着英文字母玩着图形界面长大的一代中国人是否还有能力传递这种文明?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生学法守法心得下一篇:等保测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