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2024-05-15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0篇)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1篇

工作室成员工作计划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一、个人工作目标

以参与福州市潘则南名师工作室为契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虚心接受工作室领衔人的指导,踏实工作,深入研究,钻研新教材,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颖的学习方法和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化学科学知识落实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促进自我的成长发展。完成市教育局、工作室规定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按时、保质、保量达到的基本工作目标。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得以快速成长,并达到具有一定专业建树。

二、工作内容

1.完成工作室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加强研究交流。制订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和2007年度个人工作计划。

2.在领衔人的指导下,完成网站建设的相关工作和相关改进,尽力维护好本工作室的网站,力争把其打造成为福州市区化学教师相互评论和交流的优秀平台。

3.切实推进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完善课题方案,随时记录整理好相关过程性资料。在领衔人的指导下,参与一个省级或以上的研究课题,并在其中独立主持和承担子课题研究。

①计划研究《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初高中衔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方案,按计划开展第一阶段实验研究,争取对07级高一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有一定指导作用,帮助其克服一开始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跨越初、高中化学的台阶。②《化学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课题研究(详细见附件研究报告)

4.除每天日常的工作外,安排1-2小时的教育理论学习,争取一学期精读1-2本理论书籍。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计划研读《批判反思型教师ABC》、《细节 9

工作室成员工作计划

决定成败》、《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与课堂教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及新课程通识材料等理论书籍,立足案例,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完成相关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等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若干, 力争多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一定质量论文。

5.完成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和课件的制作。发挥个人的特长,争取多出优秀的教辅用书。

6.计划开设市级或校级研究课1-2节,邀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同时拍摄研究课录像或刻录光盘,通过同行、专家观看评价、诊断等多种方法,促使自己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7.准备接受上级领导或上层研究机构安排的其他相关研究任务。

三年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长期计划

2006—2007年度的目标:

1.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心理学、教育学等);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2.仔细研究课堂教学,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定位和导向,并力争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3.完成第一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初中知识和技能衔接过渡研究,以及高中一年级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力争开一节市级或校级公开研究课;

4.根据自己的特长,力争建立起一个供化学教师教学专用的化学教育网站。2007—2008年度的目标:

1.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并在提高教研能力的同时,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3.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并确定相关的课题。完成高中化学

工作室成员工作计划

新课程选修模块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设计;高中一年级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设计的效果论证。

2008—2009年度的目标:

1.完善和成熟自己的教学风格,并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2.对课改所用的教材及相关的章节进行研究,看能否能找到更为有效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完成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设计的效果论证。

3.从多角度去看待化学的课堂教学,分析中学化学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短期计划(短期或长期的再讨论定夺)

1.06年9月,准备阶段:构建课题目标,确定课题内容,物色项目组成员,确定分工。制定、修改《化学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课题研究项目方案。

2.07年~08年,实施阶段:进行《化学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课题研究,分组进行预定目标的活动,从文献资料查询、上网查询等各方面入手,多渠道,多方位地获取信息源。积累一定数量的课例与案例,在行动中研究、反思、实践,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力争在年底形成一些文字性和视频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3.08年~09年,完成阶段:分析、整理已获数据、资料,建立合理的数据处理模式,做好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总结并撰写《化学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课题研究报告。并建立一个优化的化学资源网页或网站。

三、教育教学研究

1.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高初中衔接过渡,以及高中化学新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研究为主要方向。

2.从事该项研究意义及目前所具备的优势: 通过该项研究,为推动我市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有效方法。

3.研究的主要内容: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初中知识和技能衔接过渡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设计。

工作室成员工作计划

4.研究的主要方法:以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为主要方法,运用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方法,重点进行教学方法设计、开设研究课、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初中知识和技能衔接过渡研究,主要成果形式是教学论文、教辅用书的编写、公开课和高中教学过渡性方案;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主要成果形式是教学论文、教学方案、公开课、教学课件、教辅用书的编写等。

6.以名师为组长成立专业活动组:

①成立竞赛指导组

竞赛组协调各学科竞赛计划,安排开展学校的竞赛辅导工作,指导中青年教师的竞赛辅导工作。

②成立命题研究组

开展定期的命题研究活动、试题研讨活动以及试卷把关和考试分析。

③成立教学研究组

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的研究。

④成立青年教师培训指导组

开展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培训和评价工作。

⑤成立课程开发组

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研究和研究性课程的指导活动。

2006年10月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2篇

中教研

石桂梅

作为一名中教研副主任兼地理教研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有关理论,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参加市区的有关理论和业务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学科带头人高研班”,收获颇大),能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深入实践,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我区实践有机地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圆满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本学期共分三方面工作,现汇报如下:

初中管理工作(副主任工作)

一、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课程改革服务和为一线教师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教委和进校的工作思路,在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引领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教研体制,构建“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二、重点工作及成绩

(一)加强初中教研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中学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首先,聘请特级教师和同行专家以及参加中考出题教研员对全体教研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研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 为教研员购买书籍,提供学习资料,提高教研员的理论素养。第三 多方征求意见,群策群力开展初中教研工作。

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品牌团队。

(二)常规教研工作

以教研为基础,常规教研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这个“新”体现在:“教研思路新,教研方式和方法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本学年组织所有学科和中考学科的集体视导48校次,其中中考学科达到30校次。采用听推门课的形式,深入一线,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研员集体和个人视导听课共1142节,其中初三中考五科教研员每个人听课均在100节以上。

本学年各学科共组织市级教研活动142次,1812人次参加;区级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488次,40872人次参加。引领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员的教研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改过去的一人主讲,变成与一线教师的互动形式,现场交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另外,已有部分学科,进行了网上教研。

(三)提高教辅材料的编写质量

聘请兼职教研员,听取一线教师对教辅材料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编写、修改,增强了教辅材料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年共编写教辅材料(包括教学目标及检测、试题汇编、寒暑假作业等)19824页,试卷及答案共144套。

(四)以科研为先导,创造性的开展教研工作。

在教研工作中,注意把科研作为先导,力争把教研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本学年进行了五大课题的研究

第一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已全面推开,出现的问题是理念多,行为跟进不够。为了提高教研和课改的实效性。教研室作了以下工作: 学习研究阶段

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研工作中的问题,把研究成果应用在教研工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就是初中教研工作的一个新思路。为了学习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作了以下工作:

(1)自学:中教研专门组织教研员去图书大厦和校长大厦购买与以上研究内容的相关书籍,让大家学习;

(2)专家引领:集体和分学科的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

培训阶段:严格考勤;制定培训计划(学期初调查教师的需求,准备案例、培训资料、具体教材的处理)

(1)认真组织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共621人次),参加北京市组织的一级培训。(2)教研室组织的培训:教学模式的培训;教研组长的培训;课改理念的培训。(3)各学科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对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共10920人次)(集中与平时相结合)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每学期开学的头一周,13个学科集中培训2-3天,以通识培训和课例研究为重点;

第二步:利用平时教研活动组织教材教法培训,以课例和教材处理为主。总结推广阶段

即将发现、提升、总结、宣传和推广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作用,在以往的教研工作中,也强调把总结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作为教研工作的内容之一,但是那时教研员自身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每天都要在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中产生困惑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研员则没有这个直接体验的过程,使得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尝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初中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工作负担较重,学习理论的时间有限,因此就教师个体而言,对自身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缺乏理论的提升和整体的提炼。长期下去.有些成果就会自生自灭。同时由于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局限性,即使教师个体对自身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进行宣传推广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就把发现、提升、总结、宣传和推广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作为教研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果和经验对在课程改革中感到困惑、迷茫的教师是十分有帮助的。教研员通过案例和专题研究的形式推荐给一线教师。

目前,各学科每个学年搞的公开课和研究课均在12节以上,如果加上联校教研组的都在40节以上。

评价管理

筹备并组织了第二届基本功大赛

(1)为了让教研员和教师进一步理解课标,教研员出课标考试题。我们于12月23日组织了全区所有教师的课标考试。为全体教师理解和把握课标奠定了基础。

(2)进行教学设计评比。各学科共收到教学设计1000多节,现正在评选中。第二课题:课堂教学评价

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评价这个主线,深入课堂,参与评价。特别是分别在北洛中学、周中组织现场会,按照课堂评价方案,教研员点评并及时与参会干部教师沟通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集体和个人的深入一线,走入课堂,教研员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建议与措施,形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调研报告。

第三课题:对复习课特别是毕业年级的复习课的研究。

本学年初中各学科分别从如何优化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如何精选习题、如何进行专题训练和综合练习、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的提取、认识、处理和输出的能力等入手进行专题辅导和培训,并在期中、期末复习时,加强视导,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教师予以针对性地辅导,大大的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第四课题:讲评课实效性的研究

首先各学科教研员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了“如何进行”的培训,然后在期中、期末分别对部分学校(房山二中、房山四中、石楼中学等)进行专题视导,针对各学科教师在讲评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第五课题:检测试卷编制的研究

针对教委提出的“在起始年级实行自主命题”,我们在期中、期末后,将各校所出试卷收齐,教研员针对所有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试卷的亮点、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培训指导,结合实例进行如何编制试题的辅导。

另外,各学科自己承担的国家级、市级及区级课题共68个,均成果显著。

(五)“两考”备考工作

1、圆满完成了初中各年级各学科的会考组织实施工作 2、中考备考工作:

今年初三年级的考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第一次使用课标卷考试。为了更好的完成中考备考,我们着手进行了以下工作:

(1)首先初三年级教研员在“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复习课实效性的研究;讲评课实效性的研究;如何编制试卷”四个专题上做文章。教研活动中加强课标的培训,指导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组织 “如何上好复习课、讲评课;如何编写试卷”的专题培训。

(2)中考各学科分别进行了总复习的系列专题培训。引领教师研磨课标和中考说明、进行复习方法介绍并推出不同形式的典型课例进行研讨。并及时搜集中考信息,第一时间给教师们传达和交流。

(3)3月9日,在良乡五中组织了由主管校长、主任参加的“2007年房山区中考备考会”,会上本人作了“2007中考备考策略”的专题报告,从2006年中考成绩入手,指出了目前初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不同层次(分学科、对进校、对学校)提出了下一阶段初三教学及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4)为了使一模试卷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成立了“一模试卷编写组”—由初三教研员牵头,聘请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并于4月7-8日进行了集体研磨。

(5)从4月初开始连续三周,陆续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原中考命题者来我区进行如何备考的专题讲座:数学18个区县的教研员到我区10所中学进行复习指导,并聘请三帆中学教师进行了数学备考专题讲座;化学学科利用三天的时间,组织了18个区县的20节复习课展示活动;物理和外语分别聘请了市教研员进行了初三备考的专题讲座,教师们反映特别好。

(6)为全面掌握今年初三年级备考情况,进一步了解全区初三学生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全区初三老师提供备考研讨平台,进一步加强初三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于5月9-11日组织全区初三一模统考工作,统考组织工作参照中考组考标准执行。5月12日、13日,组织全区600多名初三教师圆满完成了初三一模统阅工作。并于14日将一模成绩下发学校,以便学校及时根据一模成绩制定最后一阶段的复习策略。

(7)5月22日召开了中考一模分析汇报会,本人认真地做了一模质量分析主报告,找出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一模后的复习、学生的管理等不同侧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中考五科教研员根据学科特点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教师反映很好。

(8)6月26日-7月1日,组织全区300多名教师,圆满完成了2007年中考的阅卷工作,受到了教委领导的好评。

初中地理教研工作(初

一、初二地理)

按照进校“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基地校建设和特级教师支教工作,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全面提高了全区的地理教学水平。具体工作如下:

1、组织初中各年级的教材辅导。其方式是进行试卷分析、请名师讲座、教材教法辅导、组织公开课、录相课评比等。组织活动16次,公开课、录相课14节。

2、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全区地理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读图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法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环境教育等研究,深入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定期进行交流,成果显著。

3、针对我区青年教师多、非专业教师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联校教研组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教材分析与辅导,作示范课,听课、评课,着眼青年教师,全面提高全区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4、听课视导。参加集体视导和基地校个人视导52校次,听课75节,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编写资料。为指导中学地理教学,我编写了初一初二地理目标检测、寒暑假作业等8册,共360页。试卷及答案7套。

6、完成教学设计评比工作,共收到教学设计72篇,分别评初一、二、三等奖。

地方课程的编写工作

为了填补房山区地方课程建设的空白,本人主持编写了《房山区地理》――本教材为初

一、高一年级使用,共六章,约6万多字,现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立项审批工作。

总之,一年来,在进校领导班子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兄弟处室的帮助和支持下,本人和中教研初中全体同仁上下同心,积极努力,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教委领导、学校、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好评。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成绩。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京口区城区所有学校和农村中心校共18所,以全体在校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小学15所,中学3所。共监测学生23 938名,其中小学生19 216名,中学生4 722名;男生12 412名,女生11 526名。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2]和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统一要求收集资料。学生每天因病缺课1学时即计为因病缺课,计为1次。学生因病缺课6课时为1 d,因病缺课者不足1 d时,以“1~3学时”计为0.5 d,“4学时及以上”计为1 d。监测疾病症候群: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受伤、其他。监测疾病种类19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水痘、风疹、麻疹、腮腺炎、胃肠道疾病、心脏病、眼病、牙病、耳鼻喉疾病、泌尿系疾病、神经衰弱、意外伤害、结核、肝炎、其他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其他疾病。

学校1 d内因病缺课率超过5%或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时,当天将学生因病缺课症状调查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人到监测学校进行学生疾病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措施预防,控制疾病扩散和流行,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班主任每日收集各班学生因病缺课信息,校医每日审核、汇总,每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周按症状、疾病分类统计,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学期计算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因病缺课率,平均因病缺课天数[3]。2007年4月2日起,全区因病缺课监测采用每日网络直报工作方式。

1.3 统计方法

用Excel 建立数据库,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作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监测学生23 938人,缺课4 145人次。因病缺课发生比例为17.32%,其中小学生为18.53%,中学生为12.38%;因病缺课率为1.74‰,其中小学生为1.85‰,中学生为1.29‰ ;平均因病缺课天数0.33 d,其中小学生0.35 d,中学生为0.25 d;小学生的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和因病缺课率均明显高于中学生(χ2值分别为99.73和129.94, P<0.01)。见表1。

2.2 男女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因病缺课率比较

表2显示,男生的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93和30.88,P<0.01)。见表2。

2.3 因病缺课病因顺位

因病缺课病因顺位前4位是上呼吸道感染、水痘、胃肠道疾病和伤害。病因构成比分别为51.17%,14.33%,9.89%,6.63%。平均缺课天数前3位是其他传染病4.34 d,心脏病4.01 d,呼吸道传染病3.97 d(包括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见表3。

2.4 缺课症状构成

缺课症状构成前3位是发热等呼吸道症状,皮疹,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症状构成比分别是59.97%,14.46%,11.15%。平均缺课天数的前3位是皮疹3.82 d,其他症状2.79 d,受伤2.71 d。见表4。

2.5 因病缺课时间分布

见表5。

从时间分布上看, 因病缺课在全学年内均有发生。以秋冬季居多,占总人次数的57.54%,占总人天数的60.21%。其中11月、12月缺课人次数、缺课人天数较高,这与该区发生水痘散在性流行有关。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看,京口区中小学生缺课发生比例率及因病缺课率均为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与多数报道一致[4]。这与小学生免疫能力不如中学生有关;也与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生病时一般不轻易请假有关。提示有关部门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男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及因病缺课率明显高于女生,这与其他报道一致。可能与男生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较多,使伤害增加有关[5]。从疾病种类分析,学生因病缺课病因主要是感冒[6]。本次调查感冒引起的缺课占总人次数的50%以上。学校是大量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若不做好日常性监测和预防工作,很容易导致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7]。调查结果表明,传染病已上升到第2位,明显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和伤害。尤其是水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该学年缺课人次数达594人次,缺课天数2 353.5 d。建议今后的工作重点是(1)加强传染病监测,保护易感人群,做好传染源隔离和空气消毒。(2)由于水痘疫苗属于有价疫苗,价格较高,虽反复宣传动员,接种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制定对策,逐渐将与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的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3)伤害已成为第4位缺课原因,而且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伤害多为交通事故、机械损伤和玩耍时扭伤等,伤害发生后缺课多、危害大[8],应引起足够重视。

因病缺课平均天数最长的是其他传染病,心脏病、呼吸道传染病次之。心脏病、泌尿系疾病虽患病学生人数较少,但病程长,因病缺课天数多,病情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因病休学[9]。缺课主要症状是发热等呼吸道症状,皮疹,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校医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因病缺课也有很大的影响[10],另外校医还应对任课教师开展培训,使教师掌握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的症状,特别是皮疹症状,有利于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参考文献

[1]蒋作君.认真做好学校卫生工作.中国教育报,2006-11-22(2).

[2]白呼群,主编.学校卫生情况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6-47.

[3]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冯向明,陈柱之.江苏省5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64-465.

[5]潘刚雷,林立红,房家安.2001年宁波市镇海区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中国校医,2003,17(6):532-533.

[6]韦丽峰,陈丽明,梁华辉,等.2004-2005年钦州市监测点校学生因病缺课调查.广西预防医学,2006,12(2):99-100.

[7]李笑敏.金华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调查.中国校医,2000,14(1):39-40.

[8]ETERSON BB.School injury trends.J Sch Nurs,2002,18(4):219-225.

[9]徐秀娥,谢国辉.南雄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63.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4篇

一、2006年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导

按照中央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搞好总体规划的要求,2006年,各省(区、市)都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发〔2006〕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陆续编制完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划,并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一些地方还对农村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宣讲中央文件精神,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关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意见,重点从抓好规划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投资整合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做好试点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地方发展改革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提出的全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2006年全年用于农村建设的中央投资超过600亿元,所占比重较上年继续提高,其中用于粮食生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比上年大幅度增加。地方各级政府也普遍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约有2/3的省份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个别省份增幅超过了40%。

(三)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设施

紧紧围绕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水、路、气、电”四件事。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解决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2006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央投资比上年增长2倍,当年可解决近29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农村沼气工程中央投资比上年增加15亿元,新增农村沼气用户约260万户;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支持西部地区县通乡油路改造和东中部地区乡通村油路改造。国家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

(四)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继续大力支持粮食生产。2006年以来,继续加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启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对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大型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和植保工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9亿吨以上,在前两年累计增产粮食50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增加,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3年内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正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六)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各地、各部门继续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06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继续扩大。中央财政还安排125亿元资金,对种粮农民生产资料增支部分实行综合直补,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农资生产和市场,继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深入开展化肥等农资市场检查,稳定农资价格。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农民务工收入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量有可能接近200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实际增幅超过6%,是继2004年和2005年之后,连续第3个农民收入增幅超过6%的年份。

(七)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做出具体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对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出了具体意见。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积极推进支农投资整合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推进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整合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规划先行、加强衔接、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务求实效,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整合思路,并在全国确定了50个整合支农投资试点县(市),支持和鼓励试点县(市)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创新体制机制,目前各试点县(市)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领域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努力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注重形象工程,没有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提出了要在3—5年内建成新农村等不切实际的口号;一些地方不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个别地方还借新农村建设之名,随意调整农民土地,动用农民宅基地,侵犯农民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和克服。

二、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2007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一,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还没有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仍没有根本扭转,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为此,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努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要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继续加大支农投资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第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得到增强,但我国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产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30%多一点,比发达国家大约低了50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7年,要继续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继续建设国家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以及旱作农业节水示范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加强对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引导和示范。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发展健康养殖业,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

第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滞后,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入手,明确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优先序,因地制宜地加大支持力度,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2007年,要继续抓好水、气、路、电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度,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确保“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如期实现。继续加大农村沼气投入,积极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农村清洁能源。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建设整洁、舒适、文明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第四,继续抓紧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扭转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2007年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要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和权益保护,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五,不断创新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2007年,要继续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逐步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优秀少年的群众组织,只有不断的把在学习、生活中踊跃出来的优秀少年接受到我们的少先队组织,才能更好的团结教育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1、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新队员,向一切先进青少年敞开大门。

2、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三、比例名额

本学期发展新队员各年级分别制定如下名额:

1-2年级中队可考虑发展5-7人。

3-4年级中队可考虑发展7-10人。

5-6年级中队可依据本支部实际情况考虑发展5人。

本学期计划发展50名左右优秀少年加入少先队组织。

四、主要步骤

1、推优入队(第13周)

2、大队部对发展对象考察(第14—15周)

3、少先队章程考试及大队部大会(第15—16周)

4、上级审批(第17周)

5、新队员宣誓仪式(第18周)

6、大队部组织向新队员颁发队员证,并建立队员档案。(19—20周)

高庄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6篇

——2006至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5)班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全班一盘棋,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苦干实干,迎战中考。

二、指导思想:

明确中考目标,制定学习和复习的计划措施。狠抓班级管理,使班风进一步净化,学风进一步浓厚;抓优等生直升工作,为我校高中部输送人才。

三、学情分析:

进入初三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多数同学能较认真学习,但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或懒惰或沮丧或无所谓,要积极做好他们的工作,不能忽视也不容忽视。因此既要抓优等生考重点、保直升,抓中等生保证绝对数,还要抓好后进生的稳定和转化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三月份:

1、认真开好第一、二周班会,做好中考备战的鼓舞激励工作。

2、检查寒假作业,做好收心工作,让学生尽快进入备考状态。

3、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中考备战决心书和符合自己学情的计划,以此作为中考行动指南。

4、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周周三召开的初三年级百日誓师大会。

5、第三周召开家长会,做好中考宣传工作。

6、开学摸底考试,做质量分析,把握学生状态,找学生谈话。

7、检查学生仪容仪表。

8、配合体育组组织大课间练习,为中招体育考试做好准备。

四月份:

1、加强尖子生和潜力生的帮教工作,多谈话,多指导。

2、召开班委会会议,分析和小结班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

4、4月15日中招体育考试,做好相关送考工作。

5、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目标教育、毅力教育。

五月份:

1、召开家长会,做好中考精神传达工作。

2、有计划地找学生谈话,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3、组织学生参加第二次模拟考试。

4、做好模拟考试的质量分析工作。

(四)六月份

1、作好考前辅导、报名、体检等工作。

2、作好对学生的德育评定整理工作

3、作好保送生工作。

我们年级的誓言是:团结诞生兴旺,和谐催生奇迹,心态决定成败,落实创造辉煌!初三(5)班全体同学将以此誓言鼓舞自己,激励自己,团结一心,刻苦学习,奋战三个半月,去取得六月的辉煌!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7篇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5、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增强玄武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群体意识、和课题意识,不断提升信息中心的层次。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把学校的校风和“三实作风”落到实处。

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在做好常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努力发挥信息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强化对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配合做好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8篇

【关键词】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43-02

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常规免疫又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常规免疫接种率直接影响到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为了解温泉县计划免疫接种率现状,采取两阶段2006年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及2007年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我县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作为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对象,2007年以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为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对象。

1.2 抽样原则 2006年免疫接种率调查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抽查了全县8个乡镇场24个村队168名儿童,2007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查了全县8个乡镇场29个村队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每个乡镇场抽3-5个村,每个村抽10名儿童,抽不够儿童的村在邻近的村队抽取,共抽样儿童240名。

1.3 “五苗”全程免疫调查的判定标准 “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的定义为:全部满足各单苗合格接种的条件。各单苗合格接种的定义为:卡介苗(BCG)在出生后至1岁内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初免月龄≥2个月,剂次间隔≥28天,3剂接种在1岁内完成;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初免月龄≥3个月,剂次间隔≥28天,3剂接种在1岁内完成;麻疹疫苗(MV)在出生后8~12月龄内完成接种;乙肝疫苗(HBV)首针及时接种为出生24小时内接种,3剂接种在1岁内完成。

2 结果

2.1 接种率

2.1.1 “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率 调查儿童的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率,2006年为99.40%(167/168),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合格接种率为100%,牧区的合格接种率为98.90%;2007年为99.17%(238/240),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合格接种率为100%,牧区的合格接种率为98.00%。

2.1.2 卡介苗卡疤率 调查儿童的卡疤率2006年为97.02%(163/168),其中城鎮和农区的卡痕率为96.10%,牧区的卡痕率为95.60%,2007年为97.92%(235/240),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卡痕率为98.57%,牧区的卡痕率为97.00%,。

2.1.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HBV的及时接种是指完全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要求在规定的出生24小时内进行合格接种,2006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28%(150/168), 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及时接种率为89.60%,牧区的及时接种率为89.01%;2007年为90.41%(217/240), 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及时接种率为90.71%,牧区的及时接种率为90.00%;农牧区首针及时接种率相差不大.

3 讨论

本次调查,采取两阶段2006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抽查全县8个乡镇场24个村队168名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 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调查其BCG、OPV、DPT、MV、HBV的接种情况.结果我县以乡为单位儿童五苗接种率为99.40%, 卡疤率为97.02%,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89.28%,建卡率为100%,建证率100%.2007年对全县8个乡镇场29个村队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每个乡镇场抽3-5个村,每个村抽10名儿童,抽不够儿童的村在邻近的村队抽取,共抽样儿童240名。结果我县各乡镇场以乡为单位五苗接种率为 99.17%,建卡率为100%,建证率100%。,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90.41%。,调查儿童的卡介苗疤痕率为97.92%。农牧区计划免疫接种率,卡疤率及乙肝疫苗24小时接种率相差并不是很大,发展比较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健,刘青恋,等.四川省1999-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77-379

[2] 杨武武,武山县计划免疫四种疫苗合格接种率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3,9(6):344-355

[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疾病预防(卫生Ⅶ)项目省免疫接种率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9.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9篇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田锦宁

本学期,任高三年级两个班(13、14班)的语文。一学期以来,能不折不扣地按学期初的计划实施教学,真正做到开初有计划,过程能落实,期末有总结。

高三的教学,开学之初就入高考备考状态。首先是从第一册到第六册对整个高中的6册书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大盘点,从整体上明晰各册的重点难点以及在高考中所处的地位。现代文只能作为知识的脉络来掌握,目的是学以致用,具体的考试阅读材料是在课外,所以,在盘点时,不属于侧重点。侧重点应该是古代诗文。在古代诗文中,侧重点又在要求背诵的那些篇目。

比如说,每一册要求背诵的诗文就有两首词、两篇文言文。第二册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有五篇(有的要求背全文,有的只要求背重点段落)。如果说,第二册主要是文的话,那么第三册则主要是诗,整个高中阶段,要求背诵的诗词主要都集中在这一册中。此外,还有两篇文言文。第四册又侧重于文,在这一册中,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多达五篇,且篇篇都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第五册又侧重于诗,第六册要求背诵的只有一段文言文。

通过这样的回顾与梳理,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在复习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可以说,要求的背诵的这些诗文,也就是考试的重点所在。

每二步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分块复习,即分为语音,字形,标点,词语(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熟语),病句,语句、语段,句式,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若干块。每一块的复习步骤和方法都是先理论,后实践,先讲后练,练后再讲,讲练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主要还是于学生的实践(练)。

逐块瓦解,层层推进,自然不是平均用力、平均用时,每一块需要投入多少时间,需要印发多少资料,要视情况而定。比如说,语音和字形方面,看似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实际上,却是最难的,涉及的点和面也是最广的,光常用字就有3500个,要做到都能读会写,而且读音要准确,书写要规范,谈何容易。正因如此,这两块所投入的时间就要多一些。这也是打基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梳理、盘点和分块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有计划地适当穿插必要的测试,通过各种形式的测试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盘点、分块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次测试都不是只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从高分到低分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的统计上,也不是考完,讲完了事,而是每一次测试之后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与反思。也只有通过总结与反思,才会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才会发现哪一个环节薄弱,也才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便在后面的复习中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而作文的提高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是短时间很难做到,更不能一蹴而就。作文教学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高考作文的复习,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持续不断地进行,说到底,就是围绕着《考纲》的要求,经常写,经常练,多写笔下生花,在作文教学上也是颠破不灭的真理。

怎样才能做到持续不断呢?首先,不能仅限于几次正式作文布置、写作、批改和评讲上。对学生来说,所谓的正式作文,只不过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并非出自自己的愿意,在写的过程中,自己愿意写、自己写得好的东西不能写。这样的作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说,是从形式上说,都很难达到提高的目的。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计划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2006—2007学,本中心要系统学习《江泽民文选》和新的《义务教育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与教职工的素质,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我中心的素质教育,加快我中心教育和谐发展。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要统一思想、振

奋精神、凝聚人心、推动我付家台中心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全中心政治理论学习组织领导

1.中心领导干部,2..村完小的领导干部,3.各党小组组长,4.工会、团支部,5.党支部委员。

三、重点学习内容与参考书目

1.学习《江泽民文选》中的有关文章,重点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2.学习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学习门头沟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4.共产党员要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与党内廉政建设有关知识、党员先进事迹、党建创新理论等。

5.其它有关学习内容。

四、学习中理解把握的思想认识

(一)学习《江泽民文选》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是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①提出了关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思想。

②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

③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

④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⑤关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希望的思想。

⑥关于加强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⑦关于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思想。

⑧关于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的思想。

⑨关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的思想。

⑩关于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⑤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

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的教师。

⑦教育是一种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⑧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

①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②抓住教育工作的主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③统筹教育发展,抓紧抓实抓好教育事业发展的三项主要任务(普及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④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⑤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二)学习“门头沟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1.全体教职工要知道我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内容是什么。

2.贯彻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树立科教兴校思想。

3.把全面提升我区教育质量与提升我中心教育质量作为今后五年的中心任务。

4.办好每一所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

5.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6.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大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7.不断提升教师素质,着力推进教育创新。

8.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9.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区我校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学习新《义务教育法》与《教师法》。

1.要知道新“义务教育法”的全体内容和要求。

2.教师应知道法律规定的权力.法律规定的内容。

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5.是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6.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7.教师应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8.明确教师的法律责任。

(四)学习《党章》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下一篇:成立团组织简易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