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

2024-06-12

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精选6篇)

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 第1篇

企业新闻稿件如何写

企业新闻稿件如何写【1】

新闻也称“消息。

”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新闻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快、实、新、短。

“快”就是要迅速及时,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事实发生同分开见报之间的时间越短越好。

“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要安全真实。

“弃”就是思想鲜明,有的放矢。

具体表现为材料要新,要把人物、新事迹、新经验、新创举等新鲜事物报道给人们,扩大人们的视野,认识要新,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说明问题,要富有新意。

“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

总体来说,企业新闻承担着对外对内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对外,由于行业的服务对象是面向整个社会,行业特点决定了他需要依托大众媒体的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对内面向干部职工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干部职工凝聚力。

把握企业和大众的新闻宣传尺度是企业新闻工作者的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企业新闻所独具的特点。

可以这样说,企业的新闻宣传是企业勾通社会,团结职工,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

客观来说,企业新闻和大众新闻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实质上,企业毕竟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有自己视角和观点,具有主动维护企业利益的功利性。

1、企业新闻其注重点在“宣传”,而不在时效性。

企业新闻宣传虽然也报道一些时效性强的新闻,但其注重点在“宣传”。

宣传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宣传企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例,弘扬企业文化,刊登领导讲话等等,对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性不是特别关注,比较注重宣传效果的大小。

2、企业新闻宣传以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

企业新闻对内重在宣传教育,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新闻是“多报喜少报忧”,对外竭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目标。

宣传上更是“只报喜不报忧”。

至于这喜怎么样报,就大有讲究。

广东某集团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值午餐时间,因部分员工离食堂较远,就在附近的桥头快餐小摊解决。

集团的董事长的车子从此处经过,看见小饭摊上挤挤嚷嚷用餐的都是本公司的员工,马上停车察看。

一问才知,原来这里一份饭菜只需一块钱,但卫生和质量可想而知。

这位董事长当即叫来有关部门的几位老总,大家一起吃起“一元快餐”来,然后问:怎么样,好不好吃?其实,此时大家都领会了这位董事长的意图。

这位董事长也不多说,责成相关部门马上开会,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很快,财务拨出20万专款,三天内在三期工程新厂区为员工搭建了临时食堂,解决了大伙的吃饭问题。

听到这一消息,公司内刊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前去现场采访,先后连发两篇稿子--《董事长的餐桌会议》《桥头一餐饭老总一片心》,在公司内部报刊上连续报道,引起很好的反响。

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就是这位董事长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对员工的关爱;也是公司文化中的人本精神,也是这篇稿子的“新闻眼”所在。

3、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当是熟悉企业情况的“专家”。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要了解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要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发展情况等方方面面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宣传与新闻工作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新闻宣传的可信度和传播效果。

谈到企业新闻人员挖掘新闻,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每年榨季生产完后,我们糖厂就开始进行了几个月的机器维护和修理期,如果每年都是写香糖认真组织职工做好机器维修迎接榨季到来。

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庆节前,你们厂的陶朝东跟我说要写这方面的报道,就谈到如何写才有新意。

我就建议他联系国庆写工人加班加点维修为国庆为党的17大献礼,这样更能体现我们香糖职工的奉献精神。

于是,他在放假这几天到厂里拍新闻图片,并配文字,题目是: 。

结果稿件安排在我们《武鸣时讯》的头版倒头条。

所以挖掘企业某个现象后面的本质,并以敏感的态度关注,是一个企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企业新闻宣传获取信息、线索相对容易。

企业新闻的任务就是宣传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社会美誉度,再加上企业新闻宣传往往被列为管理机关的一项职能,因而有时还带有行政命令的形式。

因此,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在采写新闻时往往能得到被采访对象的主动积极配合,获取信息、线索相对容易。

我们香山糖厂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出版:香山糖报和墙报,有自己的宣传载体,非常有利于管理层决策的宣传贯彻,更有利于职工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及动态。

因此,增强企业新闻宣传队伍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篇反映企业工作的好的新闻稿,往往是在熟悉企业工作的通讯员的优秀底稿基础上才能产生。

只有企业的新闻宣传队伍素质提高了,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反映企业工作的优秀新闻作品,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新闻宣传效果。

如何撰写优秀的企业新闻稿【2】

一条好的新闻可以在无形之中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树立企业的品牌。

而广告作为一种直接的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所达到的宣传效果是短期的,并且可信度低,容易引起用户的厌烦,从而使广告成为无效信息。

因此,在品牌通上持续发布的企业新闻才能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标题的拟定: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具有激发用户阅读兴趣的作用。

标题要将新闻稿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内容概括、提炼出来。

它不能是刻板的说教,更不能是单一的企业名、产品名等,这样的信息不能称之为新闻,同时也不会有人愿意读这样的一条广告。

而一个新颖的标题会立即吸引用户的注意,使新闻被立即点击、有效浏览。

1.简洁凝练 标题展现的是新闻的精华,既不能冗长、繁琐,又不能表达不出重点。

例如,“XX绿色空调节能先锋”标题中既点明了产品,又突出了该产品的亮点是节能。

2.留有悬念 标题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使用户产生疑问,引起用户阅读的欲望。

例如,“五十年代国产汽车惊现车博会”,这是一条宣传某品牌汽车质量优越的新闻,但标题中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汽车,因此会引起用户的好奇心,从而了解这个汽车品牌、并记住这个汽车品牌。

3.生动形象 要做到生动形象首先要抓住新闻中的关键点,以小见大。

例如,某款手机的最大特点是音质好,我们就可以写“X手机在音质测试中竟听到检测员的心跳”类似这样的标题可以给用户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

4.巧用修辞 生动的语言能显著增强标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可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例如:“阳光下的长虹” ,“X企业擂响新技术研发的战鼓”等。

导语的设计:

导语引领着全文的展开,导语写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导语中一般都要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使读者首先对新闻有整体的印象。

同时也有一些技巧,可作为参考。

1.一语破的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某企业的新款手机上市了,“XX手机新款闪亮登场” 导语干脆利落。

2.设置悬念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例如,“XX汽车翻山越岭,行车数十万公里,挽救了一片原始森林”汽车怎么能挽救森林?挽救了哪的森林?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化静为动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无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例如,XX企业第五届职代会在舞动中拉开帷幕,鲜花、彩旗、笑脸映衬着本次大会的主题“XX企业在和谐中奋进”。

正文的内容:

1.突出一个“新”字,第一时间客观准确的报道企业最新近的新闻。

只有是新鲜的才能引起用户在品牌通上不断阅读新闻的兴趣,满足用户求“新”的心理。

例如,企业最近研发了什么新产品,产品的新功能、新特点;企业最新的发展动向,企业与哪些国内外知名厂商合作,共同开发了什么项目或共同承办了什么活动。

2.表明新闻的重要性,引起用户的高度关注。

例如,新闻中涉及到哪位重要人物,企业开了什么重要会议,举办了什么重大庆典、赞助了什么公益活动。

这些要点都要花点笔墨去写。

3.写与国家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上发生的焦点事件相关联的企业新闻,借助公众舆论热点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例如,企业的什么产品被指定为奥运会的专用产品;企业的哪项新技术应用到国家的航天、科技、建筑、水利等大型工程中等等。

4.注重体现人文精深和企业文化。

例如,企业领导人风采、经营管理之道,对领导人进行的新闻专访;企业员工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他们为企业、地方、国家做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5.当企业出现公关危机时,写好正面的新闻有助于企业扭转不利局面、渡过难关。

对于企业客户因产品质量或服务而提出的指责批评、出现的恶性事故等,企业应当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发布新闻澄清误会或赔理道歉、安抚受害者,有效制止事态扩大。

例如,新上市的汽车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当用户的对其表示强烈不满,并引起社会不良影响时,企业会立即发布新闻对该批次的汽车进行召回,并进行赔偿。

这样有助于消除公关危机造成的影响、恢复用户对企业的信任。

以上只是写好企业新闻的一些基本要点,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背景、社会关系等来写出带有企业自身特点的新闻。

范文:

企业培训新闻稿范文【3】

4月5日,由XX三建集团第一工程公司、第七工程公司、市政公司联合举办的管理培训班在人民饭店二楼会议室隆重开班。

这次培训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各级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系统认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团队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主讲老师为XX卓立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王丽萍老师和陆教授。

开班仪式由第一工程公司副经理毛建祥主持,公司经理王武利出席并致欢迎辞。

本次培训班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各部门和职工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次培训班共计100余人参加,公司领导还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全程参加了培训。

授课过程中,大家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

根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培训两位主讲老师授课经验丰富。

课程讲解过程中张老师、陆教授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生动有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对企业管理架构与管理实务、执行力做了独到讲解,陆教授对建设卓越团队做了独到讲解,同时重点强调了强化团队建设是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企业管理的系统认知关键所在,使学员们抓住了此次培训的精髓。

讲课过程中两位老师还分别与大家探讨了关于企业管理和贯标方面的问题,使大家受益匪浅。

4月6日,培训顺利结束,学员们一致反映良好,并希望多举办一些类似的培训。

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 第2篇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新闻稿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写作题材,它不像散文、小说、诗歌那样需要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一定的技巧下把事实交代清楚就可以了,所以很容易入门上手。但是要想写一篇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稿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稿件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稿件质量,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新闻,如何才能写好新闻稿件这个问题。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明确规定了实事与新闻的关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6要素也就是5个W加一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背景—是指新闻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的作用。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愿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三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解释)、描写。那么,写好一篇新闻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识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曾经有人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这和新闻记者或者通讯员有雷同的地方,没有新闻敏感性,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或好的通讯员。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的朋友刚开始成为一名通讯员的时候,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性的写作高手。

2004年11月,本报收到一篇来稿,反映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公安局治安大队长不辞辛苦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原稿写法平淡,只是粗线条地列举出这位干警的先进事迹。编辑拟在内版一般刊发。然而,报社领导审阅此稿后,发现文中简单列举出的这些事例———揭开山西繁峙矿难真相、带病昼夜工作、刚直廉洁、爱民之心等等,都是极为难得的宝贵素材,这中间蕴藏着极高的新闻含金量,必须尽快深入挖掘,其价值肯定能推出一位重大的、典型的公安战线的英雄。于是决定,立即组织记者进一步深入采访、挖掘,并用最好的版面、最好的位置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位英雄,很快,按照报社的安排,记者代表报社赶到西安西京医院,送去鲜花和慰问,并在病榻前对这位干警进行了采访。经过进一步深入采访,2004年12月7日,本报在头版头条以《一个平凡民警不平凡的故事》为题,并配有编者按和本报记者在英雄病榻前献花的照片一同刊发。此报道属陕西省级媒体第一家,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随后本报又派记者,同省上组织的新闻采访团奔赴岚皋,再次采访并连续报道,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表扬。这位被本报率先报道的英雄就是2004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9月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的安康市岚皋县公安局副政委张本树。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与工作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人,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我们往往在写稿件的时候,先意义,后作用,再措施等等,标题更是公式化。2005年,省厅安排领导下基层调研,我报社社收到的类似稿件就比较多,但有一篇题为《下乡连七日寻“情报” 局长乐歪嘴累弯腰》的稿子,标题新颖,角度独特,很快被我报采用并刊发。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要吸引他们好奇心;激发他们亲切感。

要和编辑搞好关系,这里说的搞好关系不是说要你提着礼物上门去找他。而是了解编辑对稿件的取向。大凡编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在收到一沓沓来稿进行初阅时,被粗选出的稿子大多都是标题抓人。2004年8月,中共汉中市委向社会作出廉政承诺,共列出6个方面,表示自觉接受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一位通讯员给我报投来一稿,题为《汉中市委向社会作出六条廉政承诺》。稿件具有新闻价值,但这种公式化的标题就事论事,缺少动感。如照此刊发,读者肯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无味感觉,难引“兴趣”。后经本报修改,最后以《请您睁大眼睛,监督汉中公仆》为题刊出此稿。之后很多读者来电话说:这个稿子不错,标题生动亲切、引人注意,给人一种当家做主的自豪感。包括汉中市委也致电我报社表示感谢!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导语是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比赛刚刚结束,读者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冠军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搞不清楚重点,写出的稿件也会杂乱无章,影响你的中稿率。举例说明:我报2008年12月刊登的柞水公安局邓君涛的来搞,标题为:民警破案有功,奖!这篇报道中,把柞水公安重奖抓现行的政策以及执行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交代的非常清楚,而且还有巡警大队民警张香飞、协警徐伟的实例,还有数据说明,稿件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我报很快就进行了刊登。(网络上有的人对奖励民警抓现行的政策有质疑,认为不奖励,民警不会积极破案,我个人不赞成这个观点,网络上的文章闭口不谈嫌疑人逃跑后再破案的代价,不说终止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好处,以及抓现行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也就是抓现行好的社会效果他们不说。观点比较偏颇,我个人觉得奖励抓现行和包产到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是好事。)

四、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深度挖掘,是些好一篇新闻稿件的保证。要学会“睁大眼、跑断腿”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公安工作,从事件的发生、处理、结果处处都是新闻。有人就能捕捉到,有人却与之擦肩而过?答案很简单:看你是否练就了一对“新闻眼”和一双“新闻腿”。

据有关部门数字统计,我国媒体报道的许多新闻价值极高并产生一定轰动效应的稿件,30%来自基层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之手。因为我们基层的同志能第一时间接触新闻,能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拍摄到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照片。“处处留心皆新闻”已成为他们谈经验体会的主题词。许多好新闻并不是端端正正坐在客厅或者办公室能采访到的。

我们基层的一些通讯员,在领导要求多发稿以及本身工作繁忙的压力下,只图数量不求质量。于是常出现“萝卜多了不洗泥”。在有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的情况下,未经采访,就动手写稿。即使采访也是走马观花,难以深入,所以就会出现写稿投稿量很大,中稿率却很低的现象。

举几个例子:我报2009年11月刊登的特别报道:警民携手谱壮歌----陕西省洛南县“11.12”甘河农贸市场大棚坍塌抢险救援纪实。是一篇长篇通讯,我记得当天去采访的时候,因为刚下了大雪,天气非常的冷,我在洛南县公安局张阳的陪伴下,马不停蹄的进行采访,到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当天连夜加班至凌晨5点多赶写出了第一稿,之后又两度易稿。在这篇稿件刊登后,获得了省武警、消防总队,市局、洛南县委、政府、县公安局的好评,市县消防、武警报请记功的时候,都把这篇报道作为依据上报给上级机关。

我报社记者部主任记者黄宝山2006年采写的(秦岭深处写忠诚)的长篇通讯稿件,采写生前担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交警大队秦岭中队队长乔明友的事迹,稿件把他敬业爱岗,默默献身于交管工作的感人事迹深情的展现给读者,此稿获得当年全国法制好新闻三等奖,据黄主任介绍,采写这篇稿件的时候,他曾七次到秦岭深处采访,为采访到重要的对象,也曾步行10多公里面见采访对象,易稿超过10次,认真与辛苦可见一斑。

五、新闻采写六大禁忌

1.忌新闻稿带文件色彩。这种稿件仿佛沿用一个特定公式:开头讲形势背景,然后谈做法一、二、三;经验A、B、C;意义甲、乙、丙。有些基本是各经验材料的缩写,这种稿件我们遇到的非常多,但采用的非常少。

2.忌办法多,效果少。当前一项活动要开展了,于是乎配合宣传此项活动的稿件蜂拥而至。办法、举措罗列了很多,彼此区别不大,看不到一点儿效果。

3.忌说过头话。写表扬稿件说大话、讲绝话,缺少生动事例。4.忌文长意浅。新闻素材仅能写个消息,却像扯面似的拉成通讯。即使仅够千余字的通讯素材,非要写成几千字的长通讯。把本来就不多的“味道”,冲得淡如白水。就是我们想改都很难下手。5.忌写稿不清。写稿不清,很容易造成问题,这情况我们遇到的非常多,本身宣传是件好事情,可稿件中重要的人名字、数字或者其他重要地方出错,往往给宣传效果打了折扣,显的美中不足,打个比方,商洛去年对技防的投入是8千万,要是不注意写成了8百万,而编辑审稿在检查不出来,那就出问题了。

6、忌投稿慢半拍。这类稿件大多是时效性较强的稿件。错过了时间,再刊登已经失去了意义,只好忍痛舍弃。

朋友们, 公安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及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取得社会对公安工作支持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公安机关接受人民群众及社会监督、搞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公安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社会而言,起着弘扬法制、扶正祛邪的警示作用,对于公安队伍自身,起着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当前,在创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干警的满意度,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能携手共进,相互学习,共同做好公安宣传工作。

西部法制报商洛站 张大鹏

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 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

一、引言

新闻同期声一般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或采访现场录制的同步声音, 它包括被采访人的谈话录音、背景声、效果声。同期声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合理地应用同期声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 是当前每个广播电视记者所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谈一谈县区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用好同期声为稿件增色。

一篇广播电视新闻因为记者在采编过程中运用了现场采集的同期声, 采用了新闻参与者、见证者对新闻事件的述说补充, 这比记者用长篇累牍的华丽词藻给受众描述更有说服力, 既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 又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因此, 用好同期声是为稿件锦上添花, 增强传播效果, 提高上稿率的必备“武器”。

二、在稿件中使用同期声存在的误区

广电记者在稿件中经常大量地使用同期声, 有的记者却缺乏相应的知识, 很容易走进以下误区:

1. 内容拖沓冗长, 让受众不解其意

广播电视新闻的同期声, 特别是广播新闻的同期声所传达的是声音, 转瞬即逝, 如过耳秋风, 而实践中有些记者大段地运用同期声, 却让受众感觉疲乏, 降低了新闻的价值和传播效果。

2. 采录的同期声由采编者自编自导, 违背真实原则

在采编过程中, 因被采访者所说内容不符合采访要求, 这时一些记者图省事、省时, 编写一些话语, 借采访者之口说出, 造成采访者的语调、口气生硬, 不自然, 这样的同期声运用到新闻稿件中, 是为了应用同期声而应用, 本质上是不真实的, 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3. 人情同期声、不接地气

县区广播电视台记者和基层领导接触比较多, 为了增加采访部门领导露脸、显声的机会, 采访过程中往往用同期声送人情, 拉关系, 造成同期声中官员说的多, 普通百姓说的少, 无关紧要的人说的多, 新闻当事人说的少等人情同期声, 这样同期声所包含的信息量少, 容易造成受众反感, 影响新闻整体的宣传效果。

4. 同期声“一窝蜂”、“扎堆”出现

新闻采访完毕, 一些记者在撰写稿子的过程中, 往往为了省事, 将三五个同期声放置在一起, 这样, 一两个同期声可以表达的问题, 却用了三至五个, 观众听众厌烦, 不得不“换片”转移视线, 影响新闻整体的表达。

三、用好同期声的策略

同期声的正确应用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广播电视新闻要运用好同期声应该把握“多采同期录音;选用准确、生动、形象的同期声;布局要合理;长度要适宜”等几项原则。

1. 用一瓢水先得有一桶水, 因此要多采同期声

足够多的现场音响, 是我们在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和用好同期声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在采访中搜集现场同期录音时, 要不厌其多, 要录取新闻事件当事人、知情人对新闻事件过程、细节的描述, 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和对当时心理的回顾等音响, 特别是新闻发生时所发出的特色音响更要多加注意, 不容错过。这样, 在后期写作稿件时, 记者就有更多、更准确、更真实、更生动的同期声来供筛选和应用。

2. 稿件中要选用准确、生动、形象的同期声

通过采访, 记者采回大量的同期声, 选用时应该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 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清晰真实生动形象的声音。

首先在稿件中, 要处理好同期声和解说词二者的关系。新闻中凡是能用同期声表现的, 就不要用文字, 凡是同期声已经表达清楚的, 文字就不要再重复。在稿件的构思阶段, 要把同期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给予考虑;在揭示新闻人物心理方面, 要尽可能地考虑运用同期声, 要注意根据稿件主题和写作意图, 选择那些最清晰、自然、生动、真实而且能够说明主题、增强渲染力的同期声, 进行精心地选择和剪裁, 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的处理, 让文字与同期声相得益彰, 使通篇显得层次清晰明了, 稿件流畅鲜活, 事实真实可信, 表达形式新颖吸引人。

3. 同期声布局要合理科学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新闻稿件编写中要认真谋划同期声在稿件结构中的出现频率和位置, 不能分散或集中, 要根据谋篇的需要, 错落有致, 发挥其内在听觉视觉感染的潜力, 体现出整体效果。还要把握“同期声应尽量早出”的原则, 这样以同期声独特的声音形象吸引受众, 引人注意, 增强报道的生动性;避免同期声过多、过杂, 否则会淹没精彩的典型音响, 冲淡主题, 减慢节奏。

4. 同期声长度适宜

同期声的应用要注意长短适宜、简明扼要。广播电视新闻所传达的信息转瞬即逝, 对传播内容不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特点决定过长的同期声易让受众产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 所以一般不能太长。笔者多年的采编经验证明, 将适当长的同期声与解说词相互搭配, 再穿插一些其他的音响, 使得同期声内容、层次、节奏变化多样, 这样混搭多变的形式, 更能增强受众对新闻的兴趣, 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后期剪辑中要精心选择已采录的同期声, 一般每段同期声保持在20秒左右较为适宜。

英才小记者教你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第4篇

答:小记者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有以下五种途径哦!

1、耳听八方:通过关心“国家大事”发现采访线索。

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我们能够看到每天发生的大事。比如奥运会的召开,体育场馆的建成等等。国家大事,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也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利益。在这里,小记者尤其要更多的关心国家大事,不仅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要通过采访身边与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来履行小记者的职责。

在采访的时候,小记者一定要充满政治热情;要结合自己的年龄和学习实际;要做到报道迅速。这是写好新闻的基础。

2、通过参与: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发现采访线索。

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很多,比如少先队活动,课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每次活动,小记者可以自己发现问题,也可以采访组织活动的人,或是活动中引人注目的其他人;还可以专门记录活动中一些有意思的情景或是花絮。

3、留意信息:通过关注宣传橱窗等发现采访线索。

比如学校的橱窗、墙报和黑板报,专门刊载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动态消息。作为小记者要时常去关注这些,看看学校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如果有,就可以组织本校的小记者顺着线索找到有关的同学或是老师,进行重新采访。

4、悉心总结:通过把握纪念日特点来发现采访线索。

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合时”,做小记者,采访新闻,写文章,也要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来写新闻。翻开日历,我们就可以发现: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十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等。

5、亲临其境:通过观察、游园或旅游发现采访线索。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稿件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各位通讯员: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社区领导,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通讯员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又一次欢聚一堂,共享丰收的喜悦,同谱美好的未来。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稿件?也许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撰稿人的几年工作经验浅谈个人看法:

第一是,要“重积累”。有一个成语叫做“厚积薄发”,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创作要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这说明了积累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厚积才能薄发。作为一名新闻报道撰稿人,应该重视新闻素材的积累,采摘社区生活的点滴,提炼加工原始材料,形成一篇篇有意义的稿件。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在梅苑小区当收费员,也写过不少稿件,但大多是为了完成当时下达的个人任务,我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而且我写的稿件多半为服务收费的内容,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没有收集素材。一致写出来的稿件比较空洞,就像一个光有皮没有瓤的陈核桃。

第二是要“选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可以反映出撰稿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判断能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社区工作也是多样的,居民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只要仔细观察“选好角度”可供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层出不穷。社区各类文化活动从

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例如:每年都有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环卫工节、老年节、安全生产月、雨季三防等等,周期性的活动与工作。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局限于活动本身,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读者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新闻,就需要我们在“新”字上下功夫,找到“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最佳的角度,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完成通讯稿件过程中,推敲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要掂量掂量写作的角度。同样是一个节日、一次活动、一项工作,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效应。在我工作几年来我对写通讯稿件总结出的重要的一点就是 “选好角度”。

第三是要“多问”。多问就是要我们在写作前当一会“野”记者,对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核实、采访,其实在我们社区有不少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内容框架搭的很好,就是填充物不太饱和导致稿件失败。我觉的“多问”这是我们通讯员写稿子一定要必备的。在以前总觉的问别人很麻烦,写稿子嘛!有不会的就网上“百度”一下。朋友们其实在网上“百度”的东西是可以用的但针对社区的内容就很单一了,而且有的不对口这样就起不到宣传社区工作的作用了。而且上稿率也不高。我们在平时一定要虚心请教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四是要“多写”。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

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如果在那个网站或者报纸上刊登上一篇就越激动越想写。“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也很深,因为我在基层当通讯员时就生有感触,我们社区的通讯员都是兼职,白天忙里忙外的要工作,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乘凉时而我们要想写稿子经常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默默的工作”。如果写的稿件还没有上稿,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好长时间不想写东西,直到领导说“你的稿件任务还没有完呢”,就会在拾起笔来写东西。这种写作方法其实是最不适用的。

在我负责社区新闻报道工作的64天里我学会了很多,我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自豪的自己表扬一下我自己“我真的进步了”。以前写稿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更别说是多写了。我清楚的记的在5月12日那天杨主任和雷书记对我说冬梅你现在把新闻报道工作给咱们负责上,我们让你干就是对你的信任同时也相信你能干好这项工作。我当时听了真的很为难我怕我不行担不起这个重担更怕反映不出咱社区的工作风貌和全体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与其同时我又想到了“信任”这两个字,既然领导信任自己,就要把这项工作完成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狠下决心,多学、多看、多写、多听、多闻,作为切入点,每天我写完稿子后总要多读几遍不停的修改,最后定稿。就这两个多月我觉的我的写作能力真的提高了不少,现在我

写稿子搭框架,添砖瓦的时间越来越缩短了,上稿率也提高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写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电视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网络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还有哪些报纸这段时间需要什么样的稿件等。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在今后的写作时间里扩大写作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都要尝试着去写。我坚信只要做到“多写、多练”,写作水平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点的,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在座的朋友们只要“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社区对我们的重视,比如我们近年来社区不断的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我们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社区的发展做了宣传,同时看到我们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变成了铅字,我想大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各位领导、同事们,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支持帮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勤奋学习,勤于写作和大家共同努力,用我手中的笔为展示社区的风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也许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下面我就

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撰稿人的几年工作经验浅谈个人看法:

第一是,要“重积累”。有一个成语叫做“厚积薄发”,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创作要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这说明了积累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厚积才能薄发。作为一名新闻报道撰稿人,应该重视新闻素材的积累,采摘社区生活的点滴,提炼加工原始材料,形成一篇篇有意义的稿件。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在梅苑小区当收费员,也写过不少稿件,但大多是为了完成当时下达的个人任务,我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而且我写的稿件多半为服务收费的内容,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没有收集素材。一致写出来的稿件比较空洞,就像一个光有皮没有瓤的陈核桃。

第二是要“选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可以反映出撰稿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判断能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社区工作也是多样的,居民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只要仔细观察“选好角度”可供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层出不穷。社区各类文化活动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例如:每年都有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环卫工节、老年节、安全生产月、雨季三防等等,周期性的活动与工作。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局限于活动本身,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读者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新闻,就需要我们在“新”字上下功夫,找到“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最佳的角度,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完成

通讯稿件过程中,推敲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要掂量掂量写作的角度。同样是一个节日、一次活动、一项工作,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效应。在我工作几年来我对写通讯稿件总结出的重要的一点就是 “选好角度”。

第三是要“多问”。多问就是要我们在写作前当一会“野”记者,对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核实、采访,其实在我们社区有不少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内容框架搭的很好,就是填充物不太饱和导致稿件失败。我觉的“多问”这是我们通讯员写稿子一定要必备的。在以前总觉的问别人很麻烦,写稿子嘛!有不会的就网上“百度”一下。朋友们其实在网上“百度”的东西是可以用的但针对社区的内容就很单一了,而且有的不对口这样就起不到宣传社区工作的作用了。而且上稿率也不高。我们在平时一定要虚心请教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四是要“多写”。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如果在那个网站或者报纸上刊登上一篇就越激动越想写。“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也很深,因为我在基层当通讯员时就生有感触,我们社区的通讯员都是兼职,白天忙里忙外的要工作,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乘凉时而我们要想写稿子经常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默默的工作”。如果写 的稿件还没有上稿,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好长时间不想写东西,直到领导说“你的稿件任务还没有完呢”,就会在拾起笔来写东西。这种写作方法其实是最不适用的。

在我负责社区新闻报道工作的64天里我学会了很多,我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自豪的自己表扬一下我自己“我真的进步了”。以前写稿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更别说是多写了。我清楚的记的在5月12日那天杨主任和雷书记对我说冬梅你现在把新闻报道工作给咱们负责上,我们让你干就是对你的信任同时也相信你能干好这项工作。我当时听了真的很为难我怕我不行担不起这个重担更怕反映不出咱社区的工作风貌和全体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与其同时我又想到了“信任”这两个字,既然领导信任自己,就要把这项工作完成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狠下决心,多学、多看、多写、多听、多闻,作为切入点,每天我写完稿子后总要多读几遍不停的修改,最后定稿。就这两个多月我觉的我的写作能力真的提高了不少,现在我写稿子搭框架,添砖瓦的时间越来越缩短了,上稿率也提高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写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电视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网络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还有哪些报纸这段时间需要什么样的稿件等。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在今后的写作时间里扩大写作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都要尝试着去写。我坚信只要做到“多写、多练”,写作水平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点的,这样的

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在座的朋友们只要“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社区对我们的重视,比如我们近年来社区不断的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我们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社区的发展做了宣传,同时看到我们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变成了铅字,我想大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各位领导、同事们,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支持帮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勤奋学习,勤于写作和大家共同努力,用我手中的笔为展示社区的风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记者如何写新闻稿件 第6篇

一、基本结构

开头-------最重要:举办活动的时间、地点、出席领导及嘉宾的全名(名字千万不能写错)和职称、参与人物、主办单位、活动简介等

躯干-------最精彩:活动主题和活动具体内容,写清楚领导或嘉宾(全名)的发言、总结内容、现场反馈情况等。

结尾-------最挑战:活动意义,深化、升华。

二、内容组织与注意事项

应该如何开头?

1.时间地点(看活动通知或预告);

2.出席的领导或老师(要准确的职位和姓名,注意排列顺序)3.标点使用——看主持人稿或者主办方流程;

4.活动简介——自己总结(或者“XX活动拉开了序幕”)

躯干怎么写?注意点在哪里? 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高科技记账式【按流程串场】

不要写成流水账,要体现层次性,将每个环节写得各具特色,抓住关键,对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都要细心观察

亮点摘取回顾式【按特色捕捉】

可以要策划,按照策划人的亮点设计写(涉及主题和活动亮点的预测),提出亮点之后,将非亮点内容用排比方式有机串联,以显示活动内容之丰富多彩,且要结合现场效果渲染自由发挥,不要偏离规范格式,重点突出即可

三、怎样避免行文呆板,使新闻稿富于变化?

此处介绍几种在新闻稿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以便于在节目内容较多、转化词穷情况下使用:

1.常规的串联词(主要用于段落开头结尾处):XXX拉开了序幕,首先,其次,然后,紧接着,随后,最后,XXX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或:XXX完美落幕)2.长短句变换:太多的长句堆叠在一起会显得异常臃肿,因此可以考虑适当用短句平衡。一般活动的亮点需要用长句来描写,一些非亮点节目可以穿插在一起,用较为简省的方式呈现出来。

3.主语变化:一般来说大家习惯用节目表演者、主持人、主讲人作为每句话的主语,且每一句都是如此构造,难免给人一种机械重复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尝试变换主语,一部分句子保持人作为主语,一部分句子使用节目内容作为主语引出人,一部分句子用台下的观众作为主语,将给本身没有变化的内容增加一些灵活性。

四、结尾时如何体现活动的意义,达到宣传的效果?

A:引用式:某某同学在活动后这么说道“„„(所思所想)”+ 总结语。排比式:a.渲染气氛,提升高度 b.意义表现,气势充足c.注意:要有并列性或者递进性

名言式:个人感受 + 名言总结(切勿断章取义),或者自由发挥,但不可偏离意义升华的大主题。

五、新闻标题和照片

标题:一般选用对称的短语或小短句形式,也可以用一句“XX活动顺利举行”来展开,或者采用前者为主标题,后者为副标题。

照片:要尽量用相机拍,可自备相机或到理科部学工组2号办公室找龙卓华老师登记借用。

一张成功的照片需要包含的要素:活动名字的标志,主讲人或者主持人、嘉宾(图片的最中间,具体顺序又按照领导的级别放置照片的位置),一部分观众。可以多拍点,各个角度都要有确保。后期可以有较宽的选择面。照片的清晰度也必须有保证,否则不能使用。

后期:一般不要做任何的艺术处理,但是当照片上出现无用信息时需要裁剪。„„„„„„„„„„„„„„„„„„„„„„„„„„

注意事项:

1.避免出现“XX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这样的称呼,因为对于受众这些称呼并不一定合适。

2.标点符号使用时应该注意规范性,注意其本身代表的层次性,避免使用“!”或者复杂的网络感情表达符号。

3.角色定位:我们是专业的信息的发布者和报道者,因此在新闻稿中不可以出现“我”,“我们”“你们”的说法,应使用第三人称。

4.凡牵涉到单位时我们一律使用“**级**专业”,不要用“大

一、大二”“生命科学学院”等表述方式。

新闻稿邮箱及发送要求:

新闻稿:务必以Word文档附件形式发送,新闻稿字数不少于500字。照片要求:请不要粘贴在Word文档中,请放在文件夹中压缩,以附件形式发送,照片要能代表活动内容,若有领导及重要嘉宾出席,尽量要有领导或嘉宾的正面清晰照片。照片数量以三至五张为宜,重要活动可酌情增加。

时效性:举办活动的第二天,务必将稿件及照片发送过来,若时间拖延太迟,新闻稿将不予采用。

上一篇:学生家长与车主安全协议书下一篇:缩小城乡差距,从教育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