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丑事”范文

2024-08-04

童年“丑事”范文(精选8篇)

童年“丑事” 第1篇

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我生命的河床里流过,里面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其中有一件事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觉非常好笑。

那是我六岁那一年,一天,我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有一个牙齿在跳舞,我用手轻轻碰了碰,哎呀,牙齿松了,我连忙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你长大了,要换牙了”。“那什么时候换呢”?‘随时都会掉下来’。随时会掉?我疑惑的想着。

从那时起,我时时刻刻关注着这颗牙齿,喝水的时候我绕开它,吃零食时我躲着它,就连每天睡觉我都不敢仰着睡,生怕它掉到我的肚子里,终于有一天,我在吃苹果的时候,我猛的一口,哎哟!我把苹果拿下来一看,牙齿居然插在了苹果上,它终于光荣下岗了。

失去了它,我还觉得真不方便,叔叔说成了SUSU,吃饭说成了CI饭。同学们都讥笑我,说我像个老太婆,我只好在说话和大笑的时候用手捂住嘴巴,我天天盼望它快点长出来,现在,我已经换了十几颗新牙了。

正是这些有趣的事,让我的童年很快乐!

童年“丑事” 第2篇

我自由地漫步在蜿蜒的小路上,欣赏着高大的树木和碧清的河水,真舒适呀!走了一会儿,大家感到有点累,便找了个椅子坐下休息。

这时,旁边的朋友捅了捅我。他指指远方,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在路上,我觉得很搞笑,“哈哈”地笑了起来,朋友们见我笑得这么开心,便跟着我笑得前仰后合。老奶奶似乎知道我们在嘲笑她,她吃力的举起拐杖,嘴里不知念叨了些什么。

突然,老奶奶的脸上滚下了两行豆大的泪珠。我们见到了,不仅不安慰她,反而笑她无能。这时,一个个子刚刚到我胸口的小女孩,小跑到她身边,手扶着老奶奶,慢慢地走到椅子边。她用手拿出一张美丽的`手绢,把椅子擦得一尘不染,用充满稚气的童声对老奶奶说:“奶奶,请坐。”老奶奶坐下后用手紧紧地握住了小女孩娇嫩的手,连声感谢。小女孩却摇了摇头,说:“奶奶,老师说过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做的这些是应该的。”我在一旁听了,脸“唰”的一下红了,羞愧得低下了头:我连一个小女孩都不如,我连尊老爱幼都不知道了,我还配得上做中国人吗?

消逝的童年——读《童年的消逝》 第3篇

古人究竟如何看待儿童, 我们知之甚少。比方说, 希腊人把童年当作一个特别的年龄分类, 却很少予以关注。有个谚语说希腊人对天底下的一切事物都有对应的词汇, 但这个谚语并不适用于“儿童”这个概念。在希腊文中, “儿童”和“青少年”这两个词至少可以说是含混不清的, 几乎能包括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任何人。虽然他们的绘画没有能够流传到今天, 但希腊人不可能认为替儿童作画是件值得做的事。我们自然也知道, 在希腊人流传下来的塑像中, 没有一尊是儿童的。

——摘自《童年的消逝》, 第7页

在古希腊, 人们普遍缺乏对儿童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此外, 从“没有童年的概念、没有儿童的画像、没有儿童的塑像”可以看出在古希腊还未建立起童年的概念。但有一点, 希腊人为建立童年概念作出了重要的铺垫, 就是“学校的创办”, 学校是一个把孩子们聚集起来教他们作战、知识、勇气和美德的场所, 虽然当时作为教育者的成人依然缺乏同情儿童必要的心理机制, 学校的管教方法更是近似于“折磨”和“虐待”, 但是这意味着希腊人已经模糊地认识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

如果说古希腊的学校为童年概念的建立迈出了起源性的第一步, 那么罗马人的“羞耻心”则是童年概念演化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正是, 成人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 把各种冲动 (特别是性冲动) 私密化, 在未成年人面前维护“保持缄默的密约”。

然而, 欧洲的中世纪并没有延续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童年概念发展历程, 不仅是停滞, 而且是消退了。原因有以下三点:读写能力的消失;教育的消失;羞耻心的消失。对于读写能力的消失, 其中的原因人们有多种推断, 比较可信的有两个:一是在黑暗的中世纪, 统治者推崇“工匠识字文化”而不是“社会识字文化”, 即把识字掌握在“特权阶级”手中, 这使识字和大多数人之间树立了一道屏障。二是中世纪战乱不断, 严酷的生活同时消耗了人们制作纸张的资源和热情。因此, 中世纪大多数学者的阅读能力竟和今天我们一年级的小学生类同。这直接导致了“口语文化”在中世纪占据了统治地位, 人们回复到“听、说、唱”的自然状态来进行交流。在口语世界里, 童年在7岁就结束了, 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驾驭语言, 像一个成人一样生活。又因为口口相传, 人们根本不需要建设以培养“读书写字”能力为目的的学校, 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一般是以学徒制等方式通过师傅的面授完成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导致“教育的消失”和“羞耻心的消失”。因此, “儿童”这个词在中世纪代表的是亲属关系, 与年龄无关。17世纪之前没有任何资料提到儿童的专用语。在文学作品里, 儿童的主要角色是死亡或被遗弃。塔奇曼在谈到中世纪与现代社会的区别时, 特别指出了“中世纪对儿童缺乏兴趣”这一条最引人注目的差别。

印刷术与童年概念的产生

简单地说, 当时所发生的一切意味着“文化人”已经诞生了。由于他的到来, 儿童便被留在了身后。在中世纪, 年幼者和年长者都不识字, 他们的事情局限在这里和现在, 用芒福德的话来说, 是“此时此地”。这正是当时不需要有儿童概念的原因所在, 因为人人共享同样的信息环境, 生活在同样的社会和知识世界里。当印刷术开始大行其道时, 显然需要创造一个新型的成年。自从有了印刷术, 成年就变得需要努力才能挣来了。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成就, 但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就。自从有了印刷术, 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 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 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 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摘自《童年的消逝》, 第53页

15世纪中叶, 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要求确立一个全新的成人概念, 而新的成人概念里不包括儿童, 当儿童从成人概念里“驱逐出来”, 他们必须寻找另一个安身之处, 这个安身之处就是崭新的“童年概念”。英尼斯曾说过传播技术的变化产生三种结果, 即改变人的兴趣结构、符号类型和思想来源。也就是说, 当我们创造了某一种技术后, 会惊恐地发现, 这项技术开始逐渐控制和改变我们。如果说钟表消灭了人类有关“永恒”动态而模糊的概念, 印刷术则使“永恒”又重新成为可能, 它使一个人的思想能够万世流芳, 从而创造了一个崭新而普遍的自我观念, 让有限的生命以“作品”的方式延续下去成了许多人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印刷术的发明不仅关注了作者, 与此同时, 这种“自我意识”也相应地蔓延到了读者。因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 由于书籍的匮乏, 阅读大都采用的是口语模式, 即许多人聚集起来一起高声朗读, 而当人们普遍拥有书籍时, 人们开始习惯于一个人安静地阅读, 不希望有人打扰, 在阅读中每个人开始尝试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换而言之, 印刷术使作者与读者仿佛达成共谋, 在这种环境下, 对个性的要求变得无法抗拒。印刷术给予人们自我的概念, 而这种强化了的自我意识便导致了“童年概念”的诞生。

正因为如此, 波兹曼在书中得出一个结论:凡是重视识字能力的地方, 就必然有学校, 而凡是有学校的地方, 童年的概念就能迅速发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童年概念在英国很早就出现。16世纪, 英国的学校星罗密布, 印刷术使分阶段的学习成为必要和可能, 当时就有初级学校、免费学校和文法学校, 儿童不再被看作是成人的缩影, 他们的特殊天性被挖掘和发现, 人们开始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殊性并对他们实施适合的教育, 如平奇贝克等所说“童年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一个成长阶段而出现, 而且变得日益重要”, 而且年级制产生了“同龄群体”和“同伴文化”, 这些都加深和丰富了“童年概念”。

然而, 印刷术和学校尽管启蒙了人们对“童年概念”的认识, 但是“童年概念”的成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其中一些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观点是不容小觑的。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 “洛克派”和“卢梭派”对童年的观点尽管截然不同, 但是洛克的“白板说”激起了成人对儿童成长所负的责任感和敏感性, 卢梭的“自然教育”则引发了成人对儿童世界的好奇心, 这对于“童年概念”的成熟都是大有裨益的。19世纪末, 另两个重要人物出现了, 弗洛伊德和杜威的共同点在于, 他们都认为儿童阶段是有价值的, 不应该作为“未完成性”被鄙视, 本能和天性需要被承认和重视, 同时成人世界需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创设环境, 使儿童自我控制、延迟满足、逻辑思维等能力得到发展。

童年的消逝

那么, 我想开门见山, 请大家注意这样一个事实, 即儿童已经基本上从媒体, 尤其是电视上消失了。 (广播电台或唱片上是绝对没有儿童痕迹的, 但儿童在电视上消失更加发人深省。) 当然, 我不是说年纪小的看不见了。我是说当他们出现的时候, 都被描绘成十三和十四世纪的绘画作品上那样的微型成人。我们暂且把这种状况称作“加里科尔曼现象”。我这么做是指, 凡是认真观看情节剧、肥皂剧或其他流行电视节目的人都会注意到, 那些节目里的儿童和成人, 他们在各自的兴趣、语言、服装和性欲上的表现都没有什么区别。

——摘自《童年的消逝》, 第172~173页

当莫尔斯第一次在“萨利号”上发送了人类历史第一份电报时, 欣喜若狂的他根本不知道同时他也埋下了“童年的消逝”的伏笔。电报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了人类感官触及范围的有限性, 将所有人融入一个同时性和瞬间性的世界, 电报使信息比信息源更重要, 同时使信息变得无法控制, 信息脱离了地域特征而呈支离破碎的形态到处肆虐。在以后的一百年里, 照相机、电话、留声机、电影、收音机、电视等“电子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与电子媒介同步发展的是“图像革命”, 两者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如果说语言是经验的抽象表述, 那么图像则是经验的具体再现, 它们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图像直观明朗、显而易见, 要求我们去感觉, 而不是思考。

虽然在《童年的消逝》一书写作时, 电脑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 但波兹曼预测了这一趋势。电脑本身在他看来是未来世界里“唯一”具备挽回童年存在可能的媒介, 因为使用电脑要求掌握某种有序的、逻辑的和复杂的分析技能。然而, 他提到媒介本身所具备的潜在结果, 完全可能因为它的使用方法不当而不起作用, 波兹曼又不幸言中了。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需要了解软件背后的复杂原理和步骤, 人们面对着的是电脑屏幕上一个个有待点击的花花绿绿的图像。如果说, 印刷意味着一个放慢速度的头脑, 电子则意味着一个加快速度的头脑。

电子时代破坏了童年概念赖以生存的土壤, 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 不需要训练和教育, 人人都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懂电视, 电视敞开了秘密, 在保密这一点上甚至连口语时代都不如, 如果说口语时代成人尚可以压低声音, 而电视连轻声低语也做不到。没有了秘密, 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便同时分崩离析, 孩子们通常还未来得及提问, 就已经被电视上的一堆答案给困住了, 他们不是依靠权威的成人获取信息, 而是从电视节目摄取和吞咽“知识”, 于是好奇被愤世嫉俗和狂妄自大所代替, 这时我们的身边便没有儿童了。

波兹曼请我们关注一下身边的儿童, 电视上“小大人”们唱着RAP谈情说爱, 孩子们穿着三件套和高跟鞋去赴宴, 少年棒球和足球锦标赛已经非常职业化, 球场上发生着和成人比赛一模一样的事, 包括欢呼和斗殴, 原本属于儿童的游戏变得异常严肃, 比赛不再是为了趣味, 而是负载了名望、金钱、荣誉等成人的价值观, 脏话从孩子们口中爆出已经不再让人惊奇。

不仅是童年概念在消逝, 如波兹曼所说, 成人概念也在消逝。因为没有一个清晰的成人概念, 就不可能有一个清晰的儿童概念, 反之亦然, 电子时代也正在使成年消逝, 人生变幻为三个阶段, 一端是婴儿期, 另一端是老年期, 而中间的一长段我们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电视鼓励的是孩子气的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 波兹曼嘲讽美国社会对政客的长相、姿势、微笑、绯闻的关注已经大大超过了对政客的思想和政见的关心, 政治判断从一个逻辑判断贬值为一个审美判断。而短小精悍、骇人听闻、似曾相识的每天不断滚动播出的新闻很难让观众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各种事件的来龙去脉、价值判断以及与自我生活之间的关系。而电视广告已经用光鲜的偶像、迷幻的图景、夸张的表情等模糊了商业的一个最基本假设, 即购买是一个衡量性价比的理性行为。电视媒介本身的特点造就了成人化的儿童, 不需要深刻连续的思考, 只考虑即刻的满足, 只注重眼下的情绪反应使成人的智力与儿童的智力趋同化。

那么, 究竟有没有方法可能抵制“童年的消逝”的现象?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也可能有所作为的就是学校和家庭。先看学校, 随着电视电脑的“入侵”, 作为知识源的学校越来越显得底气不足, 但是波兹曼说:“无论学校的努力多么微不足道, 学校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防止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前提是校长和教师首先要身先士卒地抵挡电子世界的“侵袭”。

母亲自揭丑事成就兄妹奇缘 第4篇

惊天变故 张红英5岁那年,无意中得知:比自己大两岁的哥哥,是父亲张传收养的孩子。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兄妹俩的感情。高考时,一向成绩优异的张晓强故意考砸了。这样他就可以复读守护妹妹。

2003年,张晓强兄妹一起考入南开大学。2007年7月,张晓强兄妹大学毕业。因为妹妹舍不得自己出国后,张晓强甚至放弃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选择和妹妹一起在长沙工作。

工作后,兄妹俩分别谈过几个对象,结果都无疾而终。4年过去后,条件出众的兄妹俩却成了剩男和剩女。

2011年,父亲张传和母亲冉悦开始向兄妹俩逼婚。兄妹俩这才惊觉,心里只有对方的影子,根本没办法接受别人。当年10月5日,两人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2013年正月初八,兄妹俩的地下情被张传无意间撞破了,他愤怒地甩了儿子一耳光。可冉悦非常通情达理,她想帮孩子们争取,可张传就是不肯松口。

11月底,母亲冉悦出了一个主意:“你俩先举办婚礼,生米煮成熟饭,你爸想不同意也没招了!”张晓强和张红英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并且把婚礼定在了12月30日。而就在筹备婚礼期间,兄妹俩被叫回永州老家。张传流着泪说:“你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所以绝对不能结婚!”

原来,1980年,张传与第一任妻子刘歆结婚。但刘歆患无法生育,张传因此有了外遇。于1984年和情人生下张晓强,然后抱养回家。1985年3月,刘歆因宫颈癌病逝。1985年底,张传与冉悦结婚。第二年,生了女儿张红英。张传原来准备将这一切永久隐瞒,却在无意中发现冉悦包里的喜帖……

得知这一切,张晓强和张红英撕心裂肺地抱头痛哭!最让他们觉得羞耻的是,他们已经有过肌肤之亲。

再次“地震” 之后,张红英跑进卧室割腕自杀被送往医院;而张晓强接到电话时,正准备撞墙自戕……医院里一家人再次聚集。沉默中,冉悦突然说:“我心里也藏着一个秘密。”原来,冉悦结婚没多久,被邀请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喝多之后,大伙一起起哄,把她和初恋男友锁在了一个房间里……不久,冉悦就怀孕了。说完,冉悦要求丈夫和女儿尽快做个亲子鉴定。

2013年12月2日,一家四口来到湖南省芙蓉司法鉴定中心。在等待鉴定结果的日子里,张传的心情非常矛盾:作为一个父亲,他希望女儿不是自己亲生的;可是,作为男人,他又不堪忍受妻子的背叛。

5天后,鉴定结果排除了张传和张红英之间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张晓强和张红英喜极而泣,张传却备受煎熬。婚礼前夕,张红英和张晓强一起跪在父亲面前。晓强恳求说:“爸爸,我恳请您能原谅妈妈!”张红英也苦苦哀求:“爸爸,虽然我们家里经历了两次大地震,但是您没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吗?家还是那个家,一个都没少!等我和晓強结婚后,我俩还是你们的儿女!”张传长长叹了一口气:“让过去的事情,都过去吧……”

丑事爆料 第5篇

儿时的我是出了名儿的“调皮蛋”。瞧,那次我去北京,竟把头卡在路边的栏杆里了。

明朗的好天气伴随着我的好心情一起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家长们在天安门前到处拍照留念,而我和朋友们则在广场上瞎转悠,无聊透顶。我想:要是有谁能变出些好玩的花样就好了。

时近中午,强烈的阳光晒得我们汗如雨下。突然,龙龙看见了路边的栏杆与东台的不同,它中间缝隙比较大,便想出了个主意:“我看,这栏杆间缝隙很大,能容下一个人的头,谁敢把头伸进去?”(后来我才知道,这主意是针对我头大,耍我的)我毫不犹豫大胆地举起了手。龙龙话刚落音,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头伸进了栏杆里。

我洋洋得意地嚷起来:“我厉害吧?”正当我要缩回脑袋时,大事不妙了——脑袋卡栏杆里了。进去容易想拨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王淳与凡凡像看耍猴儿一样看着我,还不时鼓掌叫好。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去整顿他们,可又动弹不得。

这下龙龙可不像他们俩这么开心,因为这事是他出的主意。没办法,只能去求助大人了。妈妈看见我这个样子哭笑不得,但她也没办法。我这时已没有了刚才的英雄气概了,吓得大哭起来,你看这不还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其中有位老大爷,他走出人群,来到我跟前,把我的大头轻轻拽了拽,又在我头上抹了些白色的粉未,让我把头上下移到,找到一个最大空隙处,再用手轻轻一拉,嘿,还真出来了!但我却成了白发老翁了。周围围观的人群都笑得前仰后俯。我赶紧走到老爷爷那给他道谢。

经过这次卡头事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问题不能着急,要想办法去解决、克服、战胜它。

丑事小学作文 第6篇

好像因为晚回家一点,在七点左右被困在十字街头的事,不止一次发生过。总是在这个时候堵车,很让人烦心的样子。坐在车窗附近的中年人说这里的交警和普通人一样,是一样上下班的。说完之后觉得很经典,对着周围的人又宣传了一边。

而我却一直在迷迷糊糊的想回到家会不会被骂这种问题。

现在想来觉得那一天晚上很传奇,居然七点多就到家了,其实想来当时到高中附近买初中的辅导材料,也真是对我一大考验,而且那个服务员还特别友好的说,“小朋友,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书。”

但是我仍然想知道如果是小学生进了这样的地方会不会就不是说找错地方那么简单了吧

好像我目前惟一的资本就是昨天在买辅导材料的时候看到了几个小学生,嘴里还含含糊糊的说,“好想回到小学。”之类的话,老实说很让大孩子不爽,也很让小孩子不爽,大的就是高三高二高一初三初二的人会觉得,“我们还没说什么,怎么你就出来了。”。小孩子不爽的就是,“不就是初一么,有什么了不起的。”。然后我猛一想,似乎以前也被初一的人笑过,可是后来上了初一和小学放学时间不一样,就天天被初二笑了。拥挤的公交车上初二的人(尤其是男生)会拉高声调,抑扬顿挫的说,“你——看看——这些初一——的哦。”像是很舒服的样子。

当时感觉这都不算什么,因为当时被一个男孩子吸引了。我要强调一下,那个男孩子长什么样我忘了,我注意的原因是因为他手上拿了一本花里胡哨的女孩子读物(在这里我就不说什么了,是个女生都知道),而且在众多人的注目下颤颤悠悠的把书拿出来翻开异常认真。

而在后面几天里这种现象居然在不断的上演,有两天都是看到了一个小学生(还戴着红领巾!)上车后拿出一本这样的`书来看,我坐在后面瞄了一眼以后,看到的名字都让我有种想呕吐的感觉。我不是欺负人,我也知道我现在好像没资格说这样的话,但是!这种书如果放在四五年级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拿起来看我还觉得情有可原,因为我当初似乎也看过,但是如果放在五六年级以及初一初二的男生手里呢?而且写得很是烂俗那些人还偏偏看得津津有味呢?!我就真的觉得 不对了。

说道这我想我还有必要说一下我们班的李同志和黄同志。之所以那么郑重的叫他们同志我当初都是觉得哗——和他们的形象不符合?

如果仅仅是因为上体育课把老师教的体操跳成阿里郎也无所谓,因为据说是他爷爷那里流传下来的东西 那么也如果仅仅是因为他继续跳阿里郎并且扭屁股让我笑岔气也无所谓,因为据说他只是学吉他学多了难以发泄- -但是好像到了教室里就开始和黄同志互道“我爱你”实在让人很不爽。“我爱你。”“我也爱你。”“人家好爱你。”“人家也好爱你的啦。”我面无表情的继续看着这两个人旁若无人的‘恋爱’,心里纠结的想为什么李同志坐我前面呢。

李同志是代理班长呐,所以拥有自习课管理的权利,这样说也无所谓,但是他居然异常凝重的说,“我不记你们的名字,全班我都不记 ”然后话还没说完我们班的栾婷婷(其实陈歌你认识的,她现在居然还和我一班 )就说,“班长,你很伟大啊。”没有异议,所有人都没有异议,只是觉得伟大和李同志瘦小的身躯不匹配。“班长,我爱你!”有异议,都有异议。凭什么栾婷婷爱班长- -班里九成男生(女生比男生多,男生喊也没用)都有一种默默哀的感觉。

最后当然是李同志替栾顶黑锅啦,否则说出去也不好听。

其实我记得认识李同志是因为他发言时的惊人言论,“乱扔废物是不好的!”把我雷倒了,这种人太强大了- -

我也特别怨念李同志体育课站我后面的后面,因为他光在后面说话都能笑死我。但是我们的体操很变态,一会要我们做“奥特曼拯救地球状”,一会要做“射雕英雄传状”,一会还要做“菲尔普斯游泳状”,一会还要做“拥抱太阳状”(只有这个正常)。但是好像李同志起名字的时候声音太响导致我们全部笑喷,老师让李同志到前面来做示范拥抱太阳。李同志前面有个柱子,于是他毅然决然的 拥抱了柱子。

在几秒过后我前面的女生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李班长爱上了一个柱子 但是在现代,他们是不可能厮守的 于是在体育课上 班长深情的拥抱了柱子,多么伟大的爱情!我们鼓掌!”

爱上了一个柱子,我要爱上一棵草!

以及还有我新交的朋友告诉我一向体育不及格的她惟一一次是怎么及格的

据说是跳远,据说是老师不小心画错了线,把五米画成五十厘米偏偏老师还没发现

“这个成绩很好!5米04!破记录了!不要动!” 而她在一旁施施然 居然及格了

丑事的回忆 第7篇

有一次,上数学课,从小与数学作对的我,心都不知道跑到九霄云外去了。“今天晚上一定要玩过瘾,昨天要不是我反应慢了点,你早就不知道在哪了!”我喃喃自语,沉醉入昨天晚上的精彩画面。“装备要最好的,等我装备玩,你就死定了!小样,这种货色也敢上,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两个我杀一双。敢拦我的路,你就只能死路一条,哈哈哈哈哈!”“某某某同学,请问你笑什么,是我讲课有什么问题吗?”一脸杀气的老数恶狠狠地瞪着我。我噌地站起来,也狠狠地告诉他:“来吧!我才不怕你,大不了同归以尽!”“哈哈哈,笑死我了”,旁边的同学早已笑得不成样了。我才回过神来,原来我把数学老师想象成游戏里的人了,面子丢大了。“马上把这张卷子写完,不写完就不许回家”。我顿时当场倒地,我的游戏啊,永别了!

下课之后,老班对我说:“某某某同学,出来一下,检讨书600字,少一个都不行,否则就请家长”“天啊!不要再来伤害我!”

丑事外扬成语百科 第8篇

【成语释义】

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出丑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近义词】

臭名远扬

【近义词】

家丑不外扬

成语例句

我们不希望丑事外扬

英语释义

let the ugly story get abroad

百科

上一篇:毕业本科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巴彦淖尔市科协2011年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