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中华情范文

2024-07-20

悠悠中华情范文(精选18篇)

悠悠中华情 第1篇

淑,希,涵,延,摇笔俏甯雠孩的名字。她们的交往至今已经有两年了,但昔日的欢声笑语,至今还萦绕在耳际......

一,人物谱

淑---文静,矜持雍容尔雅,堪称“窈窕淑女”;希---男孩味十足(甚至有点野哟!)体育的能手,但与文艺无缘,时而怒,时而喜,可爱至极;涵---活波开朗,热情乐观;延---我们之间最漂亮的一个,但却不太爱笑,人称“冷美人”;遥--那就是我,不介绍了吧(保密)。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五个个性各异,意气相投的女孩又将演绎怎样的故事呢?

二,欢乐颂

下课了,那里欢笑声多,我们就在那里。“嗨,希!昨天期中考试卷拿回家吃”面“了没?”我关心的问。“哎‘面’虽然没吃,但是忍受了半个多小时的狂风暴雨,真让人受不了!”希无奈的回答。“那你是怎么挺过来的?”我接着问。“俺嘛,早在风雨中练了‘铜身铁骨’现在是刀枪不入了!”我真佩服希,看来多愁善感的我要向辰学习!三,欢乐组合淑+希+涵+延+遥娇炖峙孩五人组,在这个组合里,我们互取精华,去其糟粕,相知相乐。四,情深意长别看我们表面嘻嘻哈哈,其实我们心中共有那些没有表露出来的深情厚谊。“嗨,希!昨天放学下雨了,你有被淋吗?如果被淋了赶快吃感冒药!否则要生病的!”“喔!涵,谢谢你,我已经吃过了。”“遥这道题怎么做?”“延,你看,这道题应该这样做......”“淑,天冷了,该加衣服了这些话很平常,但却体现了我们之间的浓浓情意。五,尾声”快乐女孩五人组“由于淑去了天国而分开了,如今我们天各一方。但人随离而心不离,我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红绳,红绳的另一端系着另外四个女孩......

悠悠中华情 第2篇

悠悠师生情

六(3) 郭皓天

“老师”我们每天不知要称呼您多少次,也许您感觉不到什么,觉得这仅仅是一个称呼而已。但对我们而言,这一声“老师”,饱含着我们对您的由衷感激、深深谢意!因为您用世间最崇高的.爱孕育着我们。这爱,比父爱更深沉,比母爱更细微,比友情更纯洁。当我们失败时,是您给我们以鼓励;当我们成功(本作文来自于本网网)时,又是您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本作文来自于本网网)的喜悦;当我们迷惑不解时,您象航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为我们扫平前进中的障碍。我为自己能遇上您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悠悠古镇悠悠情 第3篇

马塘镇是仅次于县城掘港镇的第二大镇。宋朝时就被载入史册, 而其起始于西汉, 至今已有两千余年。马塘这一地名的由来, 可谓众说纷纭。主要有这么几个版本:一说, 是当时的人们不认识生活在此的麋鹿, 将之误认为马, 而将此地称为“马塘”;另一说, 是唐朝官员尉迟宝林的部下在此洗马饮马, 久而久之得出此名;还有人说是有一马姓人家掘池饮水, 而称“马塘”。更有甚者说是西施对着这个马形池塘梳妆而得此名。

马塘曾一度成为重要的盐场, 而且马塘所产之盐色白而味鲜, 是上等的好盐, 古时就曾有人美其名曰“玉砂”。而后随着岁月的流逝, 马塘离海越来越远, 至清朝康熙年间已不再产盐, 但却仍留下了闻名遐迩的金卤亭。而马塘的古迹还不止于此, 还有仁和桥、晚杳园等等。

就说那仁和桥吧, 那可是沟通南北的要道。我虽没有机会亲眼所见, 却也早有耳闻。多年前的马塘还是个四面环水的小镇, 南岸和北岸分开, 要靠渡船才能过去, 就连孩子上学, 老人买菜也得靠渡船来往, 费时费力。后来建了一座仁和桥, 横跨南北两岸, 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听爷爷奶奶讲, 仁和桥的结构坚固而又精致, 桥身都用石板铺就, 有20多级石阶, 中间还很人性化地凿了一条一尺宽的独轮车道供小车穿行, 桥的拱顶比较高, 甚至比周围的青瓦房顶还要高出些许, 而且桥的栏杆上还别具匠心地刻上了各种图案, 如石狮子等, 桥上还有赞美仁和桥的楹联一副。我虽未能亲眼目睹仁和桥的威严形象, 却也能从爷爷奶奶模糊的回忆中大体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景。她那“淮南第一桥”的美称真是名副其实!只可惜, 仁和桥于1976年在小镇改造中被拆除后填河造陆了, 不过也算完成了她自己最后一项光荣的使命吧!

而今, 马塘镇的许多古迹都不复存在, 不是在战火中湮灭就是为建设新马塘而作出牺牲。幸而还留有几块石板几处青瓦白墙可供我们去想象当年的情景, 同时马塘人也在努力维护当年的原状, 让后人记得古镇的那段历史那个形象。

穿越千年的风雨, 掠过百年的风霜, 古镇依旧悠悠然立在风中, 依旧留存史册, 而那段悠悠的古镇情怀也将在我心中永驻。

导师:杨立新

慢车悠悠情悠悠 第4篇

这是一趟“公交车”,全程183公里,停靠16个车站,每个区间票价不到1.5元。

这是一趟“希望”列车,途经的村镇偏僻、落后,是沿线村民与山外大千世界沟通的重要交通工具。

登上7322次列车,临窗而坐,细细品味——远处的山,近处的水,往昔的故事,至深的情感纷至沓来。

悠悠慢车,装载情意,拉来希望……

列车虽小、虽慢、虽热,但却挡不住沿线村民的“追捧”。乘车的旅客以周边村庄的农民兄弟为主,除了外出打工和探亲访友的,大部分是做“扁担”生意的菜农。

他们扛着大包小包的百货,挑着自家盛产的时令农产品,一大早就搭乘这趟车赶往沿线大城镇,吆喝着做点小买卖,下午换点日用品,坐返程列车回家。

一个个小站,一拨拨旅客,一筐筐蔬菜瓜果,列车空间渐渐被填满,车厢里也弥漫了一股清香的味道。

对于那罗的周阿姨来说,这趟车更维系着她全家的生活。“我每隔三天去南宁卖一次菜,得了钱,就买肉回家,已经三年了。”周阿姨说,“没有这趟车,我家就没有肉吃。”

南防铁路最初因为战备而修建,经过的地方相对偏僻、落后,缺乏资源,没有人气。因此,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许多老百姓选择到外面的世界打工、做生意、读书。而这趟火车,是他们与外界联系最方便、甚至唯一的渠道。这种重要性,不置身其中是无法想象的。

“别看车子条件一般,但每天上座率都保持在90%以上,到了赶圩或者过节的日子,超员就厉害了。”一名列车员介绍说,超员严重时,有些旅客因为上不了车,都流下了眼泪。为此,铁路部门开动脑筋,通过控制防城、钦州几个大城市的客流,让更多偏僻村镇的百姓有了坐车出门的机会。

“老张,又出去呀!”“小黎,今天生意不错吧?”……由于坐车的大多是沿线村民,久而久之,村民与村民、村民与列车员之间变得熟悉,大伙脸上挂着笑容,话家常,聊生意,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给列车平添了一份家的温暖。

“阿姨,宝宝的情况怎样?”

“还不错,再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就明显了。”

张阿姨的外孙刚出生就被诊断为脑损伤。为了治疗,她每天带着小孩从防城上车,赶往钦州妇幼保健院,下午又坐这趟车返回,日复一日,已经连续5个月了。车上的工作人员知道情况后,每次都安排她到休息车休息,见她忙不过来,还帮着照顾小孩。

“小孩生了大病,确实挺难受的。我们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也算尽一份责任吧。”列车长光建萍说。

其实,在这趟慢车上,感受温暖的人不计其数。老人上车没位置,列车员会给老人倒杯水,招呼年轻人让个座;小孩赌气离家出走,列车员会耐心做思想工作,忙着联系父母,让他们安全回家;旅客忘了拿行李,焦急万分时,失物总能第一时间物归原主。

悠悠师生情作文 第5篇

悠悠师生情

小学是梦开始的地方,是人生最精彩的 年华,直到即将离别的那一刻,才知道五彩的 日夜原来是那么的短暂,宛如挥手即逝,六年 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换来的却是内心的空虚 。在我奔跑的那一刻,是谁在背后默默地喝彩 ,又是谁在我无助的关口,用那无私的心来保 护我,又是谁帮我用智慧的钥匙开启了人生的 大门。天空上久久的回荡着一个声音??老师。

还记得那个九月,年幼无知的我跨进了 小学大门,对知识充满渴望,罗老师用她那双 手帮助了我,与我共度难关,当时我的点滴进 步都牵动着老师的心,她好似慈母一般精心呵 护着我们,爱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一年级,罗 老师,令我终生难忘。

转眼到了二三年级,罗老师走后,尤老 师便迎了上来,那时我正好是淘气顽皮的时候 ,尤老师用严格的制度及时地制止了我的固执 和倔强,当时我也许对尤老师有片刻的不满, 到了长大后我才明白老师对我如大海般深邃的 爱,她让雏鹰在磨练中增强了对蓝天的渴望, 她让钢铁在烈火中不断地烧炼,为我以后的奋 战打好的坚实的基础。二三年级,尤老师令我 终生受益。

时间匆匆,辞别了尤老师后,又一个老 师来迎接我了。那便是苏老师,她让我在舞台 上尽展自己的风姿,塑造真正的自我,她用鼓 励的.语言帮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暗礁,爱凝 聚在那短暂的一刻,四年级,苏老师,让我终 生自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来到 了高年级,这时嫩苗已长成小树,刘老师又来 接待我了,她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的梦 想更加美丽,她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心中的 芳草,让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让我对新的四季 充满希望,为我小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 号。五六年级,刘老师,让我终生成长。

悠悠水乡情(诗歌) 第6篇

悠悠水乡情(诗歌)正文:

车轮不停地转着

・  乌篷不停地摇着

・  我回到了故乡

・  踏入乡土――就有一种亲切感

・  就在这个寒冬

・  我来到繁华的都市

・  家乡啊――

・  我怎能把你忘却

・  怎能忘记平仄G乃的桨声

・  怎能忘记斑驳参差的渔灯

・  早春的风  何许温暖

・  撩起孩童放飞的心

・  河边  河畔  到处有

・  放风筝孩子的`身影

・  只只  个个

・  线轴转动着――

・  风筝向着蓝天飞升

・  离别故乡

・  我去了繁华的都市

・  我在异乡寻找我心中的绍兴

・  上海的酒馆里

・  叫一碟茴香豆

・  拿一粒扔进嘴里――

・  家乡就到了

・  我在异乡

・  我仍是个绍兴人

・  翻开那些陈旧的相册

・  拂去灰尘

・  画面依旧清晰

・  只只乌篷

・  道道碧痕

・  仿佛――

・  还能听见船夫的摇橹声

・  又一条

・  青青的石板路

・  苔痕斑驳

・  写意的花鸟

・  停在树上叫着、闹着

中国大学网()

悠悠淮扬情作文 第7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是个精致的古城,从南到北,以为很远,却转瞬即至。古城的韵味,一点点,都在垂柳的枝条,运河的涟漪里,那些亭台楼阁,都带着风霜的注脚,你走过,仿佛只是一转头,就是数百年。

有时候,你看着这个很小,却让人目不暇接的城,你会以为是《核舟记》――整个城就好像一处微缩景观,或许很小,却很用心。

最有趣的是,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处处都是典故。

马路中间随处可见白色的围栏,里面是几百年的.文物――文昌阁、银杏树……不远处,可以轻易找到史公祠、朱自清故居……偏偏还有最让人向往的园林。

原来,一个城市最可爱的地方在于,文化。最有气质的城市,一定是一个有文化积淀的城市。而在扬州,正是如此。

个园里,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它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院子的雅致精巧,假山石的奇形怪状,竹子的各式各样。你走进去,沉在安宁的时光里,总会想到,要是能让自己住在这样的园子,该有多好。因为从来没有哪种地方,能像这样让你有穿越时光的感觉。哪怕只是坐着,不远处的九曲桥、回廊、池水、游鱼,也可以让你忘却俗事。那些青竹,也都是高而直的造型,挺拔地直冲天空而去,不弯腰,不妥协。

旧诗云: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说的是竹子,喻的是人。朱自清也好,史可法也好,都是站直了而不弯腰的人……

悠悠乡土情 第8篇

故乡的泥土总是带有一股特有的香味, 时常令我陶醉。小时候, 最喜欢玩的东西当属泥巴了。它不曾欺负我, 我想要就要, 它也不曾收取任何的费用。在你高兴时, 你可以将它捏成一只大花猫;在你难过时, 你可以将它甩得远远的, 它从未有过一丝的怨言。

儿时的我总喜欢躺在疏松的泥土上, 翻滚着娇小的躯体, 体验着泥土的柔软和芳香。或许它弄脏了我的衣服、裤子、手, 但没关系, 我喜欢泥土为我喷上故乡的“香水”, 为我点缀上故乡的淡妆。

上学时, 故乡的泥土又变成了我们的武器。扬手一挥, “超级烟雾弹”瞬间弥散开来, 一股浓重而又清香的味道飘浮空中;精致的“导弹”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 精准地落在玩伴的头上, 顿时炸开, 待“烟消云散”之后, 依旧未曾改变我与玩伴的友谊。放学回家, 扛起那高我半个头的锄头, 我去给泥土们理发。赤脚走在田里, 泥土送来清凉, 让我心不再毛躁, 让我的心更加平静。

劳作之后, 躺在蓝天白云之下, 泥土承载着劳累的躯体。我目送太阳将云层染红, 然后坠落西边, 天顿时变黑。这时我不用慌, 不用害怕迷失回家的路。因为故乡的土地会保护我, 它呼唤群星为我指路, 萤火虫为我点灯, 还叫来著名演奏家——青蛙、蛐蛐、蝉……为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送别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不得不离开我亲爱的故乡, 外出求学。儿时的童趣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不见, 留下的只是成熟与稳重。随着学业的积累, 我心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越来越烦躁。恰好母亲呼唤我回家看看, 于是, 趁国庆、中秋放假, 我将所有的忧虑、烦躁一起塞进那个已不能再装下任何东西的书包后, 踏上回家的客车。

洗过澡后, 我躺在床上, 感觉似乎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于是跑到附近的田里。躺在稻草上, 忽然感觉所有的烦恼在躺下的那一刻全都消失了, 躯体似乎轻飘飘的, 周围迷离的泥土香让我陶醉, 让我沉迷。

那一夜, 我睡得很香。月光从窗外倾泻在我书桌上, 朗朗地照在一张写有诗行的白纸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

笙曲悠悠情悠悠 第9篇

悠悠梧桐情作文 第10篇

校园里到处都是这类拥有浪漫之感的法国梧桐。特别是在在夏季的夜里,昏暗的灯下,繁茂的树间,一条不太宽敞的甬道,变成情侣低低私语,好友畅心而谈的好去处。但我却了解,这个地方与我无关,最少]有过多的时间交给我的。

梧桐树更兼绵绵细雨,到傍晚一点一滴。20xx年秋天的雨分外的多,蒙蒙细雨的下一个不断,持续20来天未曾转晴,因为是在暑假,这段时间我还躲在家里,害怕出门,也不愿出门,一是怕打湿衣服裤子,二是怕打湿情绪。我也像个孩童,一直在情绪不是太好时逃回家了中,什么也不说,仅仅想为自己一个空缺的机遇,清静的室内空间,即便内心受了再大的伤,要是返回了家,一切都越来越已不那N关键。那两行梧桐树如同十几个小精灵一样,印证了多少人的.生离死别,你的甜蜜,你的忧愁,你的笑,你的泪,也许]有第二个人能够 了解,却瞒不上这种可爱的精灵。以前期待她们可以变成我快乐的见证,想不到她们却变成我痛楚的印记者。当痛楚飘满于心的情况下,即便稍抬眼睑就会有泪落下的情况下,我做了逃犯,临时逃出这种比谁都搞清楚我的小精灵,我只是要想一个归属于自身的室内空间,安安稳稳的把痛楚安葬

再回家时,尽管仍不可以学会放下,但情绪已趋向宁静。再度站在阳台上凝望那繁茂的梧桐树,发觉现有叶子翩然而落,大约是梧桐树已承重不上过多的忧伤了吧,如同这一届届的学员,有些人进去就会有些人大学毕业,我也不知道不属于我的那一片梧桐叶是不是早已落下,但令我高兴的是它终究记述过归属于我的小秘密,或喜或悲,可是我已学会放下。

秋L渐起,秋意浓浓愈浓。当我们套上薄毛衣的情况下,一片片的梧桐叶刚开始落下。有时候拾起一片比我手也要大许多的叶子,偷偷插在走在前面的好友的包起,秀发上,玩耍声此起彼伏,为什么说烂漫只在情世间才有?适度的情况下,适度的情景,友情还可以阐释这种感觉的!

悠悠端午情作文 第11篇

艾全草入药,可温经、去湿、散寒、止血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可制艾条供艾灸用。

不必说年年端午门前挂的一束艾草,也不必说艾灸缕缕萦绕心头,单是一口软糯清香的青团,就足以唇齿留香数日了。

水波泠泠,山脚下河水轻抚过石滩,拂过青树翠蔓沙沙作响。岸边的一片小土丘上,兀自生长着一丛艾草。微风卷过,激起阵阵异香,在水花浮动间荡漾。姥姥带着我采几株艾草,叶片上柔软的绒毛扫过手心,留下药香四溢的温柔。冲洗,择净,在锅中煮出翠绿的汁水,用木槌把柔软的叶片捣成深绿的浓浆。姥姥把糯米粉细细筛过,阵阵雪白纷扬而落,又倒进艾草浆。一会功夫,光洁柔软的面团便焕发着翡翠般的光泽。冰凉的面团在手中滑过,团成杏儿大小的小球,在锅里蒸熟。咬一口,冲鼻的艾香首当其冲,糯米的软糯香甜混杂着草药淡淡的清苦,却有别样的清凉。

箬竹以叶入药,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清热止血,解毒消肿。

粽子是所有人最温情的端午记忆。姥姥总是提前早早地买好成捆的箬叶,浸水泡除泥沙,端午节独有的清香自此便弥漫开来。一颗颗雪白圆润的糯米粒,在清水中翻腾,涨着鼓鼓的肚子,可爱极了。姥姥捧起一张箬叶,叶子在她粗糙的手掌里竟然显得格外娇小玲珑。姥姥熟练地把箬叶卷成圆锥形,倒入一半糯米,或塞上两个蜜枣,或装上我最爱吃的咸蛋黄和鲜肉,以糯米封顶。双手一压,便把粽子牢牢盖住,捏成端整的四角形,用彩线缠绕下锅煮熟。水汽氤氲间,糯米香甜温柔了他的背影,粽香弥漫丰盈了我的回忆。

藿香全草入药,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我和姥姥一起把一捆藿香拣去枝梗杂草,整理成大小统一的枝叶,曝晾干燥,揉碎后再扬去尘土。姥姥将香材碾切成小块,在土灶铁锅上小火煸炒,点点汗珠悄然爬上她的额上肩头,浸湿了她的衣衫。姥姥心细,裁下一块方形的彩布,绣上小巧的纹饰,手持银针,引着丝线在布间飞舞,把彩布缝成四角形。我帮她把藿香碎配以艾草、薄荷等香料揉进棉花里,填进小布包,拴上彩绳铃铛,小巧的香包便诞生于巧手之间。最喜欢的便是把香包挂于书包上,银铃脆响携着异香飘随,把一份温情常带身边。

悠悠端午情作文 第12篇

既然是端午节,你不能错过龙舟比赛。在电视机前,我躺在沙发上,盯着屏幕。在比赛现场,发令员下了命令,龙舟比赛开始了!我看到所有的运动员都用细桨划水,奋力向前,不时溅起水花。仔细观察,他们的额头上仍然有豆大小的汗珠。每艘龙舟前都有一名鼓手。鼓手们正在使劲击鼓,为他们的队伍加油。“咚咚”的声音在比赛场地回荡。不一会儿,两条龙舟就超过了其他的,直奔目的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艘龙舟终于率先冲向了终点线。现场的观众欢呼起来。我被这嘈杂而温暖的场面感染了,不禁欢呼起来。“五月五日,端午节。龙舟比赛,击鼓。”此时此刻,这首流行活泼的歌谣在我心中响起。

端午节,我妈妈在厨房忙着包粽子,散发着清新优雅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帮我妈妈收拾行李。不一会儿,我的手上就有了绿色的芦苇叶、白色的糯米和新鲜的猪肉。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小心翼翼地把猪肉切成长方形,然后放进锅里。妈妈轻轻地撒上腌泡汁,用手搅拌几分钟。搅拌之后,一股气味扑面而来,让人流口水。我妈妈把它放在保鲜盒里,而我把粽子叶放进锅里,在水里煮。当它软的时候,妈妈会把它刷干净。这时,我正集中精力洗米。洗完之后,母亲捞出米饭,控制水分。接下来,我们把米饭混合到腌泡汁中,腌泡半个小时。最后,我兴奋地把猪肉包的粽子放进粽子柔软的叶子里,牢牢地包好,用绳子捆住,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做好了。看着这个粽子,回想起刚才做粽子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已经体验到了端午节的快乐!我打开芦苇叶,闻到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半以上。咽下后,我不禁赞叹道:“嗯,真好吃!”多甜蜜啊!

悠悠古诗情——谈诗歌教学中的美 第13篇

读诗

朗读在诗歌教学中十分重要, 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一首好诗是情思声色谐美的整体, 其节奏韵律能够传情感人, 所以有人说:“诗是有声的画。”在新诗教学中抓好朗读, 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听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促进形象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还能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诗歌。

读诗歌要讲究节奏, 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 要做到清晰流利。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 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 自然流动。读诗歌要体会诗歌内涵。古诗因句精词粹、音韵和谐、意境优美而被大家所喜爱, 它最适合朗读、吟颂。所以, 在教学时, 教师可先播放配乐的朗读录音, 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的朗诵, 配以优美的乐曲, 既渲染了气氛, 又使学生在优扬的旋律中体会到诗歌的丰富内涵。

从读诗中, 学生不仅体验到诗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体味到了中国诗人的豪放, 飘逸和豁达, 像李白、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他们就站得高, 看得远, 不拘泥于尘间是非, 却也不把自己提出常人之外, 他们也有常人的苦乐欲望, 只是比常人看得开罢了, 所以他们能够大处着眼, 不计较名利得失, 故能随遇而安, 在别人所不屑为的地方而有所作为。诗人们这种伟大中的平凡, 平凡中的伟大, 才是真正使他们不朽的最主要的原因, 正如他们的诗, 文字浅显易懂, 悦耳动听, 而高深的人生哲理却就蕴含在这人人能理解的浅易之中。

思诗

诗歌美, 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鉴赏诗句, 领会意境。在教学时,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上, 还要有进一步的发掘, 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海日用“生”, 江春用“入”, 残夜将尽, 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 时令虽在旧年, 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这自然将景物拟人化了, 因而富有生机。同时, 这两句诗都表示时令的更替, 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蕴含自然之理。通过欣赏诗歌中的名句和优美的诗句,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引发学生的情思, 从而达到以情怡情, 净化心灵的目的。

品诗

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既重视抒情又擅长抒情的表达形式。情感不仅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 而且是诗的存在价值的主要依据之一。诗歌中任何一种因素都强烈地弥漫和渗透着情感因素。可以这么说, 情感是诗的生命, 没有情感就没有诗。

正如家喻户晓的《七步诗》一样, 作者曹植把心中的悲恨凝聚在了诗的后两句: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准确的表达了他不忍看到同胞兄弟之间本该相亲相依的场面却变成互相残杀的样子。有如骆宾王写的《咏鹅》, 仅“浮”与“拨”这二字就写出了鹅在滑水时的悠闲轻快, 把鹅的动作与神态描写的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品诗的过程, 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美, 与作家、作品感情交流的过程。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鉴赏者只有投入相应的情感活动, 才能体验、领悟、品味到。离开了情感的反应与活跃, 诗歌赏析活动就无法形成。所以我们要从情感人手, 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 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延诗

诗词的海洋浩瀚绚丽, 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活水源泉。鉴赏诗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把对诗歌的鉴赏得到的感悟表达出来, 焕发学生深究的积极性。我们要鼓励学生尝试着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 调动火热的审美情感, 真实、独特的表达, 美的创造由此开始, 再创造的方法有很多, 如续写、改写、扩写等。在这些方法中, 改写无疑是最有创造性的一种。如把山水田园诗改写成写景抒情的散文, 把叙事性强的诗歌改变成记叙文, 变换人称改写故事等。当然我们不能奢求学生对某首诗词做到全部的掌握。如果这样, 无异于拔苗助长, 欲速则不达。

摘要:诗歌, 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凝炼的语言, 于千百年来源远流长。诗歌教学, 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鉴赏美、内化美、创造美的过程, 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陶冶性情, 放飞心灵。

悠悠电视情 第14篇

小时候,家乡贫穷落后,电视是难得一见的宝贝。1983年,邻村的龙叔用卖两头大肥猪的钱,换回全村首台电视机,12英寸,黑白球面荧屏。小小电视机,羡煞全村人。傍晚,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向龙叔家涌去。30平米的堂屋挤不下痴迷电视的村民,龙叔只好将电视机搬到屋前的空坝。晚上七八点钟,电视剧开始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黑压压挤满整个院坝,上百双目光齐刷刷盯着那小小荧屏。站在后面的村民够不着,只好踮着脚跟、伸长脖子翘首观看。淘气的小孩子干脆爬上大树,坐在树杈上,从高处向下俯瞰。当时的电视节目很少,信号不好,电视画面经常出现雪花斑点,龙叔就一直站在电视机旁,不时地转动天线接收信号。但这丝毫不影响村民们的兴致,大家仍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我和小叔是电视迷。每天晚上6点过吃饭,早早地赶到两里外的龙叔家,抢占前面的位置,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直到电视机画面出现“再见”,我和小叔把电视机按钮转上几圈,确定没有任何电视节目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一个寒冬的夜晚,雨下得特别大。我和小叔看完电视后回家,我走前面,小叔持手电筒在后面照亮。路过陡坡,我朝一处明晃晃的地方踏去,不料趟上一滩积水。我一个趔趄跌到10多米深的坡底。我的身体被划出多处伤痕,衣服被雨水淋湿,夹杂着刺骨的寒风,我冷得直打哆嗦。那个时候,我多么渴盼自己家有一台电视机,免去“奔波”之苦。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咬咬牙,拿出在砖窑做砖三个月的收入,换回一台从城里淘汰下来的二手电视机。父亲将电视机从场镇一路扛回家中,那股高兴劲儿不压于看到满野的丰收。刚买回电视机那阵子,我基本上足不出户,成天守在电视机旁,过足了电视瘾。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们生活不断改善,家家户户都盖了楼房,电视机逐渐走进每一户寻常百姓家中。短短十多年时间,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家中的电视不断升级换代:从黑白到彩色,从十几英寸到几十英寸,从球面荧屏到平板全高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后,电视节目由几个台增至数十个台,网络电视也成了村民们的新宠。广大村民坐在舒适的家中,通过电视了解天下事,搜索致富信息。电视,拉近了山乡与城市的距离,也拉近了村民与城里人的观念差距,村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幸福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悠悠电视情,恍如一梦中。在电视的变迁中,我们感受到近年来农村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感受到了山乡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悠悠铁路情散文 第15篇

对铁路,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常常坐在小板凳上,听大人们讲述当年修筑铁路的艰辛。那时候,人们喊着号子,抬着沉重的石块、钢轨,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有不少烈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铁道旁,有巡道工背着工具箱,仔细地检查、修理线路;每当有列车飞驰而过;每当山风吹来,道旁小树发出轻微的哗哗声,思绪便飘向了很远、很远。两根延伸不尽的钢轨仿佛也跳动了。也许,正奏着当年那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低诉着当今铁路职工默默奉献的曲曲赞歌……

黑夜还未散尽,晨曦便迫不及待地出来了。不一会, 铁道、山川、房屋便露出轮廓。我走在公路上,四周一片宁静。晨风将拂起的头发轻轻打在脸上、身上,仿佛被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偶而传来跑步声,给这宁静带来了无限生机。

穿过公路,走进广场,车站便矗立在面前。

“唰、唰”的扫地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个个隐隐约约的身影在候车室、站台上忙碌着。茶炉桶里,开水正向外冒着热气。原来车站的客运人员,大清早正为迎接旅客作准备。

“昨夜趟趟车超员,大家不停地送水、维持秩序,已够累了,下班后好好休息。” “领班,春运就是这样。虽然苦点、累点,但只要旅客舒适,就是我们最大的快慰。何况为旅客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站上的职工们,不管是繁忙的春运,还是运输的淡季。在平凡的岗位上,急为旅客所急,想为旅客所想,不知有多少个繁忙早晨,被他们送走。 天,大亮了,初升的太阳映红了车站广场,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立刻“披”上了一层金黄。

霎时,我感到这些身影在晨光里高大起来……

“呜…… ”一声汽笛的长鸣,把我带到一个极偏僻的小站——拉白。

沿着两根延伸不尽的钢轨,我寻觅着,寻觅那童年的记忆。

那年,我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只见几排稀疏的房屋矗立着,两边是高山,只有两股道。两旁的隧道从站台一眼望去,仿佛是守门的土兵,要让小站与世隔绝似的。

想着,走着。眼前的景物使我惊呆了。一排整齐的青砖瓦房,袅袅炊烟正徐徐升起,欢快地飘向蓝天。那黄绿相间的菜地里,成群的蜜蜂飞来飞去,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正迎接着客人的.到来。

站上的人们高兴地诉说着这里的变迁。由于改革开放,成昆线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电气化也上马了。小站已建起“职工之家”,逢节日有晚会,新修了不少房屋,开垦了不少荒地。虽缺少闹市的繁华,但也有无限的乐趣。早上空气清新,空闲时爬爬山,愿意来小站的职工也越来越多了。

听着他们滔滔不绝的诉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片宏伟的画面:一幢幢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电力机车正欢快地穿越隧道、跨过桥梁……

于是我又跨上行包,重新在铁道旁寻觅起来……

夜 归

天色,渐渐暗下来。房顶上,飘起了袅袅炊烟。公路上,人们象赶集似的,匆匆向家赶。

楼房的窗台里,露出一个小女孩胖乎乎的脸,她看上去十一、二岁,小辫上系着美丽的蝴蝶花。她睁大眼睛看着过往的行人。往日的此时,楼道里已响起妈妈那熟悉的脚步声。

妈妈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小玉,现在改革了。为了充分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早出晚归了。以后,我们常常要在医院护理病人,有时接到紧急电话,便立即去病人家中…”。昨夜的话语,又在小姑娘耳边回荡。

夜浓了,窗外,一幢幢楼房亮起了无数灯光,和着天上的繁星一闪一闪……

“咚、咚”。门轻微响了,小姑娘激动地跑过去,原来是晚风轻轻叩着门。

不知什么时候,楼道里有了脚步声,睡梦中的小姑娘醒了。

悠悠苜蓿情散文 第16篇

苜蓿早已远离现今的幸福生活许久,即使在农村,也鲜有所见。对于苜蓿,我并没有过多的印象,但至今仍保留着深厚的感情。

记忆中,我只吃了几顿苜蓿滋卷(陕西小吃),而且那时,我并不认识苜蓿。直到吃完滋卷满嘴流油时,我才想起问父亲做滋卷的菜从哪里来的。在父亲的带领下,我来到果园里,只见几棵苹果树下面长了一大片苜蓿。

一簇簇嫩绿的叶子紧紧地拥挤在一起,绿叶重重叠叠,如同一块碧绿的地毯,将地面牢牢遮盖起来。我小心摸了摸那嫩嫩的绿叶,使劲瞪大了眼睛注视着它们,心里一阵阵地感叹。真没想到,我吃的美味竟然是用眼前的苜蓿做的,而我竟然连自家地里的宝贝都不认识。一时,我的脸蛋火辣辣的热。父亲蹲在我的身旁,和蔼地摸了摸我的后脑勺,开始给我讲关于苜蓿的故事,那也是父亲的苦难经历。

苜蓿,本是用来喂牲口的,而在那一段闹饥荒的年月里,却成了人们口中的救命食粮,一把苜蓿真的能救活一家人的命。祖父曾经管着村里的苜蓿地,虽然那时的人思想觉悟都很高,但精神食粮最终还是难以战胜饥饿对人体的折磨。祖父并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干偷窃集体财产的事,直到天黑时,祖父才敢偷偷从生产队的地里掐一大把苜蓿带回家。祖母将苜蓿清洗干净,与麦麸搅在一起熬一锅稀汤,一家人的命就是靠那些苜蓿来维持的。饥饿真的将人们已经逼得失去了理智,像祖父这样拥有便利的人毕竟是少数,深夜偷苜蓿的人越来越多,直到无法收场。那时的生产队长是村里顶呱呱的人物,看着乡亲们整日里面黄肌瘦的,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经过革委会领导以及村干部开会决定:将村里的苜蓿分给大家一些。听到这个消息,祖父长长舒了口气,他特别害怕自己偷窃集体财产的行为被查出。在那个年代,一旦被查出有任何的不正之风,那一家人都会永远抬不起头,即使遇到闹饥荒的年月,也不例外。所幸的是,一个会议决定彻底消除了祖父心里的担忧。

“天天吃苜蓿,难道不会腻吗?”我抬起头,天真地问父亲。面对我的疑问,父亲笑了笑,接着讲过去的故事。尽管那时天天都是吃苜蓿,但人们依然很开心,有吃的,总比没吃的要好得多。那时有句顺口溜:碗里吃着苜蓿菜,锅里煮着苜蓿粥,再看盆里的生菜,还是苜蓿。总之,苜蓿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牢牢捆绑在一起。顿顿吃,天天吃,但却永远吃不腻。这一切不为别的,确因当初被饿疯了,只要有能吃的就行。

听完父亲讲的故事,我的小脸红红的。一想到我平日里不好好吃饭时,面对母亲的劝告,我却不以为然;更有甚者,不是扔筷子,就是大哭大闹。如今看来,我是好日子真的过久了,无法深刻体会到饥饿对人体的摧残。我看着眼前的苜蓿,回想着父亲讲的故事,回味着刚刚吃到的苜蓿滋卷,心里五味杂陈。

自从听了苜蓿的故事,我一下子变得懂事了,而且后来发生的事令我深刻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赶紧干活,表现好的话,我让你妈给你蒸苜蓿滋卷吃。”父亲一边除草,一边对坐在地头发呆的我说。有些时日没吃苜蓿滋卷了,一听到这,我顿时有了力气,挥起锄头,开始除草。当我锄草途径那一大片苜蓿时,看着他们随着风儿摇曳的样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没看到苜蓿还好,看到后,满脑子都是苜蓿滋卷,久违的香甜再次涌入心头,馋得我涎水直流。

美食的诱惑力很强大,也会给我带来更多的鼓舞。当我觉得浑身上下没劲时,只要想想美味可口的苜蓿滋卷,胳膊肘处瞬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悄悄而过。只要专心做事,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看来这话一点不假。平日里,总觉得时间过得慢;而今天,却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小半天的光景。我干完活,站在地头,看着一早上的劳动成果,心里甜滋滋的,和吃了苜蓿滋卷的感觉是一样的。父亲很开心,我也很开心。父亲之所以开心,主要在于儿子的懂事;而我的开心却很简单,只是对美食的追求。

掐苜蓿是件技术活,力量不能大,也不能小,对力度的要求很高。提起初次掐苜蓿时,我就脸红,不是劲太大,将苜蓿叶子给掐得稀巴烂;就是劲小了,只掐了个小小的碎叶片。父亲见我笨手笨脚的样子,手把手为我教:首先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苜蓿叶子的茎,再稍稍用力,只听见“嘭”的一声,苜蓿就被掐了下来。按照父亲教授的方法,我再去掐苜蓿,“嘭嘭嘭”的声音不时传来,看着篮子里越来越多的苜蓿芽,我的心里一阵阵的甜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理应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里,只有这样,我们才当得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荣誉称号。我一边掐苜蓿,一边想着劳动带给我的乐趣,时间悄悄而过,直到耳边传来父亲的呼唤声,我才想起该回家了,沉醉在劳动之余的乐趣里,我好像已经忘了美味可口的苜蓿滋卷。

回到家,我将掐回来的苜蓿芽交给母亲,看我大汗淋漓的样子,母亲拿来毛巾,为我擦掉脸蛋、脖子处的汗水。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却觉得很值,今天的这顿饭里也有我的功劳和汗水。母亲打来清冽的井水淘洗苜蓿芽,我蹲在一旁,给母亲打下手。四只手在盆里翻搅着苜蓿,一丝丝清凉不时渗入肌肤,心里瞬间一阵清爽,头顶的汗水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清洗好苜蓿芽,母亲去和面,我拿来盆,将洗干净的苜蓿芽全部捞出来。每每捞起一大把苜蓿,看着眼前的水流,听着哗啦啦的水声,我的心里兴奋极了。玩得兴起,等捞完所有的苜蓿,我掬一抔水,站起来,看着手心里的水顺着双手的缝隙徐徐落入盆里,泛起一滩滩的水花。直到耳边传来母亲的呼唤,我的心神才回到眼前,急忙将洗好的苜蓿端至母亲前;而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被脚下的盆绊了一跤,直接摔倒在地,洗好的苜蓿也洒了一地。

母亲闻声走了过来,只见我正在手忙脚乱地捡拾洒落在地的苜蓿,母亲对我是既生气又无奈,真想狠狠数落一顿,但看我可怜兮兮的模样,心里又不忍,只能将那些苜蓿芽捡起来,再次清洗干净。儿时的我做事时,经常是着急忙慌的样子。父亲用一句话为我下了定论:“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付出代价。”起初,我并不认可父亲的话,可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令我不得不信服。就比如那次洗苜蓿,如果不是慌慌张张的话,我怎么可能摔一跤呢?如果不摔跤的话,那些苜蓿也不可能再需清洗一遍的。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父亲那句话的用意,那是鞭挞我做事必须要冷静、认真,并非只是一味的指责。

母亲将洗好的苜蓿用开水稍稍煮一煮,除掉草腥味,然后滤干切碎,再搅拌些粉条、配菜,与各种调味料搅拌均匀,放在案板的一角,开始擀面。我坐在厨房的风箱前,看着眼前的风箱,试着拉了拉,耳边传来低沉的“吧嗒”声,我已经为烧火开始做准备。母亲拿来醒好的面团,双手压了压,将圆鼓鼓的面块压得和锅盔一样厚;然后拿来最短、最粗的那根擀面杖,在面团上使劲擀了擀,直到面团稍稍擀开时,再拿来最长、最细的那根擀面杖使劲擀。母亲先将擀开的面片的一角小心卷在擀面杖上,然后双手轻轻一推,擀面杖开始转圈,那块擀开的面片迅速卷在一起,如同长长的铺盖卷,顺着案板来回移动。在母亲的操控下,展开、卷起,再展开、再卷起,直到面片被擀得足够薄为止。只要透过面片能看到案板的本色,面片就擀好了。

母亲端来拌好的苜蓿菜馅,均匀洒在擀好的面片上,并拿来菜刀,在面片的中央割一道十字小口。滋卷,顾名思义,就是卷起来的`。母亲顺着那道小口,开始由内及外卷,那些苜蓿菜陆续被面片卷起来,卷筒越来越大,圈子也渐渐增大,直到卷完为止。母亲拿来菜刀,将卷起的滋卷分节切开,并依次摆放在蒸笼里。母亲不让我近前看,原因是我的涎水时常流下来,尽管我一直在克制自己,但面对美味,嘴里的涎水永远吞不尽。

蒸笼上锅,我鼓起腮帮子,双手用力拉着风箱,耳边传来“吧嗒、吧嗒”的响声,灶台里燃起了熊熊大火,热锅里更是一片沸腾,腾起的热蒸汽迅速将蒸笼完全笼罩,厨房也瞬间变得烟雾缭绕的。母亲一边为我加油,一边开始做配菜。我对苜蓿菜很痴迷,一直嚷着要吃,母亲便应了下来。我拉着风箱,脑海里早已被苜蓿滋卷和苜蓿菜的香甜充满,嘴里更是涎水直流。母亲看着我的馋样,微微一笑,开始泼辣子油。我想母亲肯定是故意的,就是想让我出丑,尽管我打定主意,不去想那些,但嘴里的涎水还是不争气,顺着嘴角不断流淌着。好在锅里的滋卷快要熟了,一想到即将吃到的美食,我的心里不知有多么的甜,那种感觉已经无法用世界上最优雅的词语来形容。

滋卷出锅,我迫不及待地拿来小碗,递给母亲。面对我的如此心急,母亲也很无奈,只能为我先夹了两块滋卷。我端起小碗,使劲闻了闻,涎水再次流了下来,而我却管不了那么多,直接浇点辣椒油、拌点苜蓿菜,开始狼吞虎咽。我吃得很急,也吃得很香,汗水顺着脸颊汩汩流淌,一种很舒爽的感觉瞬间遍布全身的各个脉络,身体的各个毛孔瞬间打开,如同沐浴在春风里的感觉,浑身上下一阵清爽,忙碌了大半天的劳累瞬间消失了。

那块地里长出来的野生苜蓿,我们一直保留着,直到那些果树长得足够高大且茂密时,才将地面完全遮盖而没了足够的阳光,那些苜蓿渐渐枯萎了。但在以后的每一个夏天,我依然会想起那一段和苜蓿为伍的难忘时光,以及父亲为我讲的那些故事。虽然,往事远去多载,我已经很久没吃到苜蓿滋卷了,但往昔的甜蜜依然存在。

苜蓿普普通通,却丰润着岁月的甜美,是饥荒年代里人们活着的希望,也是我的童年里不可磨灭的甜蜜记忆。我永远忘不了苜蓿带给我的幸福,也忘不了那些和亲人在一起的甜蜜瞬间。苜蓿的那一抹香甜已经化作一份浓浓的乡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灵深处。生活工作之余,每逢念起往昔那些故事的瞬间,我都会在记忆深处那一缕淡淡的清香中感恩那份难忘而珍贵的悠悠苜蓿情。

悠悠乡土情散文 第17篇

一花语殷殷

雨,洋洋洒洒的雨,带着清新宜人的气息来了,打湿了种花姑娘的衣衫,也打湿了她彩色的憧憬。

刚才,妈妈要在篱笆下种扁豆,她没让种,偏说要种牵牛花。为此,她遭到妈妈一阵数落。

但是,她心里却甜甜的。

姑娘种下花粒,也种下了十八岁的心思。她偷偷看了一眼妈妈,心里暗暗埋怨道:

妈妈,你难道没看见吗?篱笆那边的小伙为了研究种田的科学,简直冷落了阳春。那瘦弱的身影,久久地贴在窗口;那昏黄的灯火,是他熬红的眼睛哟……

姑娘一边种花,一边惦记着那边的小伙。她那透明的双眸里,流露出一抹甜甜的笑意,流露出一片少女的纯情,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惆怅。

夜里,姑娘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种的牵牛花长大了,那柔软的藤蔓带着她羞涩的心思,越过那高高的篱笆,悄悄地爬到小伙的窗下,给他送去淡雅的清香,给他送去美好的祝愿。

哦,那多情的牵牛花,原来牵起了一片情,原来牵来了一片爱哟!

瞧,那漂亮的牵牛花多象粉红的喇叭,吹响了姑娘心中的歌;它又似甜甜的嘴巴,传递着姑娘的牵挂……

种花,种花。

姑娘种下了一章序诗,姑娘种下了一席情话!

二耧铃声声

叮当,叮当……

在黎明的田野上,一支熟悉的乐曲响了起来,象美丽的鸟儿,撒下了欢快的音韵。

在黑乎乎的泥土上,邻居李大伯跟在耧后,看着学活的二宝,心里甜滋滋的,他咧开豁牙的嘴巴,嘿嘿地笑了。

责任制曾治好了全村人的病,唯独没有治好二宝。二宝懒得在地里刨食吃。他一门心思地用麻将的方砖,砌起了一道“长城”。砌出了比砖石还重的贪心,砌出了比万杞良还多的不幸。砌着,砌着,他把自己也砌在了里面。从此,现代的孟姜女悲切切地哭夫,小村里又多了一户离散的.家庭。唉,这二宝!

后来,劳教所的干警把二宝从“方城”下扒了出来,他终于获得了新生。变了,二宝变了。出狱后的第二天,他满怀信心地走向黎明的田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霞光中,李大伯一遍又一遍地做着示范,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他说:“要叉开步,扶稳耧,看准向!”

叮当,叮当!……

楼铃声声。哦,它仿佛对落地的种子不倦地叮咛、叮咛……

三笛声悠悠

阵雨过后的金秋,空气格外清新。小鸟儿在枝头嬉戏、歌唱;那滚圆、透明的水珠,不时掉进我的脖颈里,凉爽爽,滑溜溜的……

我漫步在浓绿成荫的田埂上,阵阵悠扬的笛声断断续续地从远方飘来,扑向我的胸怀,牵动着我的思绪,我在想:

吹笛者可能是个牧童。他顶着一片硕大的梧桐树叶,赶着雪白的羊群,一边走,一边吹着小曲。他吹出了心中的欢乐,吹出了童稚的向往。

吹笛者兴许是个年轻人。他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面对如画的大自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愉快地吹奏,一只脚轻轻地扣击着大地。

哦,吹笛者该是个老者吧。如今,他富啦,吃不愁,穿不愁,生活乐陶陶,心中姿悠悠。于是,他吹起了欢快的笛子,喜庆幸福的晚年,表达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

悠悠中华情 第18篇

一、口语训练点

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一出现, 小动物青蛙、蟋蟀、蝴蝶就给了她友好的赞美, 语言生动活泼, 富有想象力, 很适合进行口语训练。理解朗读学习后, 引导学生:同学们, 现在老师就是小露珠, 你们要么是小青蛙, 要么是小蟋蟀, 要么是小蝴蝶, 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片段。注意, 说话的时候要有礼貌——

师:早哇, 勤劳的小青蛙。

生1:像珍珠一样透亮的小露珠, 你早啊!

师:早哇, 可爱的小蟋蟀。

生2:像眼睛一样闪亮的小露珠, 你好啊!

师:早哇, 美丽的小蝴蝶。

生3:像玻璃球一样明亮的小露珠, 你好美啊!

师:多有礼貌啊!小露珠很高兴和我们做朋友, 下面谁愿意来做小露珠, 再跟小动物们有礼貌地问好呢?

生:早哇, 穿漂亮绿衣裳的小青蛙, 你这么早就出来捉害虫啦, 真勤快!

生:早哇, 小蟋蟀, 你的歌声真好听!

生:早哇, 小蝴蝶, 看, 你那绚丽斑斓的翅膀, 好漂亮哦!

师:小露珠还会和哪些小动物打招呼呢?

生:小蜜蜂。

生:小蜻蜓……

师:怎样打招呼呢?咱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生:早哇, 像玻璃一样透明的小露珠。

师:谢谢勤劳的小蜜蜂, 你起得也早哇。

生:早哇, 可爱的小露珠。

师:谢谢小蜻蜓, 你落在小荷上, 让我想到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从它们的对话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露珠也很喜欢小动物们。

教者紧紧抓住小露珠与小动物问好这一场景, 来进行口语训练。自己则扮成一颗小露珠, 借助美妙的音乐、亲切的体态语言, 营造出了轻松的课堂氛围。然后, 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角色转换, 鼓励每一位学生融入课文情景, 把自己当作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等争先恐后地与小露珠打招呼。在愉快的情境对话中,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文本语言自然内化为自身语言, 同时主动交际和礼貌用语的意识也加强了, 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语言训练点

课文将很多动物和植物都当成人来写, 而且生动形象, 可见在语言上下了很多的功夫。特别是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时, 作者用了“蹦”、“爬”、“落”三个字, 准确地抓住了动物的习性。本单元中还有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 同时, 学会用“越来越”仿句说话,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组织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是本课能力训练的目标。如:

片段一:

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是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 像水晶那么透明, 像珍珠那么圆润。

生:除了从小动物们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小露珠的喜欢, 还可以从他们的动作中看出来。

师:分别是哪些动作呢?

生: (一一作答)

师:“蹦”、“爬”、“落”这三个词能颠倒着随便用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小青蛙是一蹦一跳的, 小蟋蟀是爬的, 而小蝴蝶是飞的, 停下来时动作很轻很轻, 落在花朵上。

师播放课件, 让生体会三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动画让学生心领神会, 使字词训练落到实处, 同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 使之获得美的享受。

继而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这样,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片段二:

师: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 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地—— (生:爬着, 滚着, 笑着) 它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 怎么样了呢?默读最后一节, 想一想: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回答后出示:渐渐地, 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 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呢? (导出因果关系:因为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 所以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2. 仿句练习: (用“越来越”仿句说话)

生:我们读的课外书越来越多, 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

生:冬天到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 我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厚了。

生:喜羊羊越来越聪明了, 他想的办法也越来越高明了。

……

语味十足的课堂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注重”与“扎实”两词, 强调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性, 一般体现在遣词与造句上。本课紧扣文本, 准确选择训练点, 层层落实训练。

三、情感升华点

在充分感受到小露珠外表美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感受小露珠的内在美——

师: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植物们对小露珠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三段。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投影第二、三两句, 指导学生抓住“格外精神”“金黄”“紫红”“俊俏”等词语品读。)

师:植物们为什么变得这么有精神?

生1:因为小露珠给植物们带来了营养。

生2: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

生3: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 又有露珠的滋润, 所以植物们变得有精神了。

师:说得多好啊!可见,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小露珠滋润了植物, 为植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使他们变得格外美丽。所以, 植物们也都喜欢小露珠。它们打心眼里感谢小露珠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 想想如果你是植物中的一员, 你会怎样感谢它呢?

出示:“谢谢你, 小露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

生:金黄的向日葵说:“谢谢你, 光彩熠熠的小露珠, 你把我装点得生机勃勃, 有了你每天的滋润, 我的笑脸越来越灿烂, 叶子越来越葱翠。”

生:碧绿的白杨树说:“谢谢你, 光彩熠熠的小露珠, 你把我装点得更加有活力, 有了你给的营养, 我越来越高大, 越来越茁壮。”

生:紫红的喇叭花说:“谢谢你, 光彩熠熠的小露珠, 你把我装点得更加俊俏, 你每天帮我洗脸, 让我长得越来越娇艳, 越来越芬芳。”

……

师: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神, 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她更欢快地—— (爬着, 滚着, 笑着) 。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 渐渐地, 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 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这预示着小露珠将要消失了, 可她怎么还笑盈盈的呢?

生:小露珠想我明天还会来的, 所以离开的时候还笑着。

生:小露珠想留给大家一个笑的形象, 所以离开的时候还笑着。

生:因为小露珠觉得自己的心愿已完成, 所以离开的时候还笑着。

生:“给予是快乐的”, 小露珠认为因为自己植物们显得“格外精神”, 她能为别人带来美丽, 所以她是最快乐的。

师:多么美丽, 多么可爱, 多么无私的小露珠呀, 她不仅自己美丽, 还把把美丽留给别人, 把快乐带给别人。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露珠。

——配音吟诵诗歌《小露珠》:

一颗小露珠/在晨光的照耀下发出奇异的光彩/它那么美丽, 那么晶莹。

小露珠望着晨光默默地想:我将何去何从?/化作一缕水气飘向蓝天/度过浪漫的一生?

支撑小露珠的小草/它那么柔弱/那么渴望长大/它痴痴地看着小露珠。

轻轻晨风中/小露珠刹那间明白了/它顺风跃入土壤中/只听见它说/“我将在小草的成长中获得重生!”

强调训练, 忽略人文, 绝对不是真正的语文味道。特别是那些脱离了语言文字的情境内容和作者在文字间表达的情感训练, 更是缺乏语文味道。本课教学中, 教师没有将单一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 而是采用与文本对话, 与文本的角色对话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小露珠就是这样, 用美丽的外表为清晨起来的小动物们带来了一天的快乐, 用美好的心灵给植物们带来了格外精神、生机勃勃, 但她却不求回报, 觉得这样很快乐。小露珠这种无私奉献的品质、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必将润物细无声、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四、思维拓展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 教学尾声时, 笔者为学生留了两类作业。

作业小超市 (学生两类中各任选一条完成)

一、练笔篇:

1. 带着无尽的期盼、

无尽的牵挂, 夜幕再次降临了 (请同学读文字) , 小露珠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这次, 小露珠又会遇到谁呢?又会发生怎样的趣事?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作家, 以《又见小露珠》为题, 写一个童话故事。

2. 给小露珠写一封信, 代表植物们感谢小露珠。

3. 画一幅小露珠的画, 并配上儿歌或小诗。

二、实践篇:

1.收集小露珠的资料和图片或用相机拍下小露珠, 留住小露珠。

2.观察小露珠的形成过程和消失过程。

3.小露珠为什么在黑夜出现, 太阳出来后又怎么会消失了?这里有许多常识性的东西。课后, 希望大家去搜集有关的课外书来读读, 你们的收获会更多!

请同学们自主设计作业, 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巩固课文内容, 并对课文的内容作有益的拓展,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不仅形式灵活, 而且能够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观。随文练笔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 孩子们的心灵再次受到洗礼, 实践类作业则体现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联系, 更是对课文最后小露珠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会来的”空白部分的挖掘。而这两类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拓宽了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上一篇:关于开学的空间日志下一篇:制冷工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