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4-07-24

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6篇)

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1篇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为此,从小学好计算机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信息技术分为三个部分: LOGO语言;“空间”的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综合运用。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操作能力:(1)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2、思维能力:利用常用的一些操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3、想象能力:根据画图过程想象图画的样式等。

4、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创造出优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活泼开朗,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两个班整体学习风气欠浓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但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是班里的学习标兵。

从以前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积极动脑动手,掌握了许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学期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LOGO,并且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机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2、采取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对于学生操作中的故障,教会学生处理的方法。

4、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备课与准备工作。

5、发挥更多的自然优势搞好教学。

6、发挥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机。

7、利用优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2篇

本期的教学内容以综合应用为主,希望通过本期的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综合实践,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以家里有电脑的很少,能够上网的就更少了,所以学生主要是在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本次学生用的教材全面改版,所以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知识不连惯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以让学生学得更好,学习起来更感兴趣。

教材分析:

本次采用的教材内容非常的丰富,同时也很实用,是本很好的教材,正是因为内容丰富,所以要完成教学任务非常紧张,而且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本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会非常的艰难。根据教材的内容,我们合理安排课时,简单的内容上快点儿,较难的内容需要的课时就较多。希望本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应用信息技术,完成网站的简单设计和制作。

教学重难点:

本期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电子小报的制作,网站的制作。教学措施:

在教学当中,惯穿一个思想,就是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起个指引的作用,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让学生学会观察,摸索,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为以学生以后自主学习鉴定基础。

教学课时安排:

刺探磁盘和文件夹的秘密……………………………………………………2课时

再探磁盘和文件夹的秘密……………………………………………………1课时

怎样使用网上软件……………………………………………………………2课时

《重走长征路》电子小报——筹备篇………………………………………2课时

《重走长征路》电子小报——制作篇………………………………………4课时

具有“超级链接”功能的作品………………………………………………1课时

直观生动的超级链接…………………………………………………………1课时

在作品中插入“电影”片断…………………………………………………1课时

“小老师”做课件——几何复习……………………………………………3课时

“小老师”做课件——古诗欣赏……………………………………………3课时

筹建个人网站…………………………………………………………………2课时

制作网站首页和框架…………………………………………………………3课时

制作网站页面…………………………………………………………………3课时

网站的生命——超级链接制作………………………………………………1课时

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3篇

一、转变观念,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一轮的课改和实践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和思考,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种实操性较强的学科, 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教学,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 比如,我在上信息技术第一册《 小胖的烦恼———“ 橡皮擦”与“ 放大镜”工具》 的时候,我直接根据书本创设的情境:小胖高高兴兴地提着生日蛋糕给好朋友过生日, 谁知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溅了一身的 “ 污水 ”,请同学们帮忙去除这些“ 污渍 ”,将问题抛给学生 。 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讨论,看书本,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我再请学生上台来充当小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特别是在演示擦除小胖帽子上的颜色时,由于帽子是有颜色的,如果直接用橡皮擦,那么就会导致将帽子上的颜色一并擦除了,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请了4位学生上台操作,有两位学生用了书本上的方法,而另外两个学生演示了跟书本上完全不同的方法,最终都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 我只是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 给出适当的指导,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却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熟悉教材、分析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做到分层教学

学生受个体差异、自身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采用“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不知所措。“ 六要素”教学方式中提出的“ 个性”教育,要求教师要摸清每个学生“ 听、看、说、想、 做”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要直面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其次要钻研并熟悉教学指导纲要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其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 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第三,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聊天访谈等形式了解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并结合这些实际情况设计教学, 特别是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的要求;第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分层递进教学中,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平等中体会到爱,从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 同时,在这种分层教学的练习中,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促使他们向更高级的练习发起“ 进攻”。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 制作简单表格》 时,我确立的总目标为:初步理解表格中的行、列概念,并且能按要求制作简单的表格。 分层目标为:( 1) 初步理解表格中的行、列概念;( 2) 能判断一个表格是几行几列;( 3) 能按照要求制作表格;( 4) 完善表格的表头;( 5) 美化表格( 如设置不同的字体,表格背景色等) 。 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有效参与达到最佳,尤其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 我也能行”,只要试一试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图形的复制与编辑》 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过《 喜羊羊与灰太狼》 吗?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懒羊羊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同学们齐声道:“ 想”,然后我边出示课件边说道:“ 一天,天气晴朗,懒羊羊肚子饿了,就到外面去找青草吃,他来到一片草地,但是草地上只有一棵青草,怎么办呢,一棵青草根本吃不饱,懒羊羊就想,要是我会魔法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变出许多许多的青草,吃个饱。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能够帮帮它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 我能”“ 我来帮它” 等等, 由此引出主题一“ 图形的复制”;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后,我接着又创设了另一个情境“ 同学们帮懒羊羊变出了好多的青草,懒羊羊正吃得欢呢,突然,灰太狼出现了。 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把懒羊羊变小,藏到草丛里;或者是变大,吓跑灰太狼呢。 ”由此引出主题二“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我最后再创设了“ 经过同学们的帮助,灰太狼灰溜溜的回家了。 懒羊羊可高兴了,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 那么,在画图中如何使他翻转和旋转呢? ”引出主题三“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环环紧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情绪高涨,或看书自学, 或互相讨论,或尝试操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高,100%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半成品加工”让教学事半功倍

“ 半成品加工 ”是指教师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品 ,对教学的内容“ 留白”,以此模拟出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都只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与实践,既不破坏整体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又简化了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技术操作要点, 提高了课堂实践练习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 海底总动员———“ 颜色填充工具”》 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合理搭配颜色。如果按照实际操作流程,那需要学生从零开始进行作品创意和构图,最后才是给作品上色。 但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程度不一样,完成进度也不一样,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来进行的话,一节课结束时可能有的学生还无法完成创作,更别提给作品上色了。 于是,我准备了几幅没有上色的海底世界的图画作品,让学生从“ 海底总动员”文件夹中选取1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作品进行填色,并对图画进行修饰。 这样就能使学生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即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合作精神。 例如,在上完用金山演示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学生采用自由组合、教师合理调配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以3~5人一组的形式,各组推选一名组长( 负责分工、协调等) ,用金山演示软件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作品主题不限,不少于8个页面,用时3个课时。 学生一下来了激情,教室顿时沸腾了,分组的分组,换位置的换位置,虽然分组和讨论主题时略显有点凌乱,但是确定好分组、分工和主题后,很快就安静下来,投入各自的“ 工作”中,3周后,每个组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其中还不乏优秀的作品。 通过这次尝试,使我认识到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能积极动脑, 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互帮互组、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课时,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师,你来看看我的! ” “ 你看我的怎么样 ”,这些小小的细节 ,都让我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 希望被肯定, 希望有一个展示的舞台。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充分展示和肯定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 所以,我现在每节课都会留时间进行小组互评,并推选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请学生点评,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延续, 同时,这种展示对被展示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学生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目标,一种鞭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六要素”教学方式让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但如何能够深入、灵活地使用,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他们的内部驱动力,真正做到使每位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魅力,愉快自主地学习。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萝岗区大力推行“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实施六要素教学方式”,结合自身实践,浅谈“六要素”教学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4篇

一、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

1、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自学方案。

教材虽然是专家按教学规律编写的,有很强的系统性,但它不一定能关注到每一个地区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不应该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内容,而应该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对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教材内容来设计基于生活的教学主题和基于项目或问题的教学内容,先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学研究,为上课做好准备。同时,按照学生预习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我在讲“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在讲图片和动画信息的加工时,把选修课本中的这一部分的内容加了进来,优先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等手段预先练习,寻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而且拓展了课程资源。

2、研究学生,做到深入了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今的孩子信息渠道来源广,这使得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差距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学生时,不仅要了解相同年龄段学生的共性,还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确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研究教学策略,做到学习活动多样化

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老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体现所学的内容,还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二、课中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1、出示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行为的指导与教学评价的尺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学习目标,它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检测最后教学效果的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使得教师有一个广阔的天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为了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则:

(1)本着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熟悉,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把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真实的问题中。

(2)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信息处理的过程,总结技巧和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从培养创新能力出发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所欠缺的,但是创新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现在特别提倡的。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做到有内容让学生观察,有空间让学生想象,有吸引力让学生创造。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技巧性很强,它不同于传统学科,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在教育学生学习信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必须要采取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优势面前,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有很多,有讲授法,自主探究法,游戏法,小组协作法(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法等,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所有课的需要,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

我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就使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协作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我的校园”确定主题,根据主题用数码相机采集图像、视频等素材,再围绕主题利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处理软件对素材进行适当处理,选择集成软件集成小组处理后的图像、视频等信息,呈现主体。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交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处理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让学生体验了信息的获取、加工、集成、交流与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小组选择什么主题,采集哪些素材,怎么加工处理,怎么集成作品,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综合性很强,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所以比较适合用小组协作法完成。

4、布置作业要难易适中,操作性强。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亲自实践后,有些内容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每节课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进行实践,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做到难易适中,可操作性强,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他们留下创意的空间。

三、课后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包括能否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是否高效,还有能否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启动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活动。

總之,只要教师每节课都能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也就是把准备、实施、收获三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成功地上好每一节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上教案 第5篇

《走进计算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功能。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算机各个硬件设备:

让我们在世纪博士带领下走近计算机吧!(课件演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部分,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可以向老师提出来?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

二、理解计算机软件概念:

介绍什么是软件?软件是程序和数据,它好像人大脑中的思想、知识和学问,这是计算机的灵魂。

软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软件是由懂计算机语言的程序设计员设计出来的。一台计算机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两次缺一不可。软件按作用不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例:windows98 就是一种系统软件,wps2000就是一种应用软件。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填空:软件 硬件

小神游在利用画图(软件)画画。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硬件)。工程师利用制图(软件)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硬件)。

2、请每个同学打开教师机上的“拼拼凑凑”软件组装出一台计算机。

四、扩展思考:

1、对于现在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你想让计算机帮你做些什么?

2、想象一下将来的计算机也许是什么样的?

第2课

《未来的计算机》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对电脑技巧的探索

3、提高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学难点:

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计算机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0亿次每秒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三、未来的电脑

未来的电脑将向多功能、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甚至可以穿在身上、戴在手腕上,还可以随时与外界联络、通信„„

电脑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讨论:你想像中的未来电脑是什么样的?

四、课外要求:

通过网络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计算机发展史方面的资料

第3课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安全工作环境。

能力目标:学会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备份。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意识,养成对重要数据及时进行备份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机工作环境的要求与数据整理、备份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围绕计算机安全使用的两个方面展开——计算机工作环境与计算机数据安全。

计算机工作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一点学生已基本了解,但在具体使用中对环境有哪些要求,学生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普通家电使用环境要求的了解,请学生通过讨论,进行知识迁移,明白计算机安全使用具体有哪些环境要求。

保障数据安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多数学生在平时使用计算机中很少遇到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对重要数据进行整理、备份的习惯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请学生从一个有众多不同类型文件混乱摆放的文件夹中找到指定的文件。让学生体会将文件整理妥当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教师可用一两个学生较为熟悉的事例来帮助理解,例如:①有些学生为了携带方便,将重要的文件只存放在软盘中,结果软盘发生故障,导致盘中的重要文件无法读出,影响了学习。②多用户的计算机(如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某个用户误操作删除了其他用户的文件,导致文件丢失。在讲解如何备份文件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硬盘不同分区进行备份,现在还可以通过网站、网络硬盘、大容量邮箱等网络手段,以及利用光盘刻录的方式进行文件备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将这些备份方法作一个简单的演示。练习建议:

本课的练习并不复杂,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文件以不同的方式归类保存,同时分类标准并不一定是单一的,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协同完成文件整理、备份的任务。参考资料:

小学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6篇

第一课电子期刊初规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子期刊的组成结构和作用。

2.能灵活应用艺术字,文本框和背景图片的插入,并且对其进行设置。

(二)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体验使用PPT创作作品的喜悦与成就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PowerPoint软件,创建和保存PPT文件。2.背景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应用。3.PowerPoint软件与其他软件的区别。4.学生对电子期刊相关知识的认识。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教育引导

师:展示纸质期刊《少年博览》,大家一起说说:期刊有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如教材P3)师:电子期刊比纸质期刊有哪些有点,大家一起想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内容更加生动;

(2)通过网络传播,发行量巨大,让更多的人知道;(3)互动性强,可以第一时间内知道读者的反馈;

(4)运营成本低,节省了印刷成本,发行投递的成本,时间的成本; 通过展示电子期刊并回顾思考电子期刊相对于纸质期刊的优势,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2.规划设计期刊封面

(1)展示电子期刊的封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封面的版面组成,并思考各部分所应用的技术。

学生认真观察期刊封面并回答。

教师归纳:期刊封面由刊名,卷期,封面标题和图片组成。

所用到的技术:背景图片的插入,艺术字的标题以及文本框的使用。

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各部分制作的技术,讨论各技术的操作方法,提高交流合作能力。

(2)任务:学生动手制作封面

首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幻灯片版式。再动手制作封面。(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能自己制作简单的封面了,现在我们来完成书上P6中的第二题制作封底幻灯片。3.展示作品并评价

教师任选一个作品,师生共同评价。4.总结:

(1)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选择幻灯片版式; 背景图片的填充效果;

艺术字标题的插入以及文本框的使用。(2)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教学反思

同学们已经能熟练掌握艺术字的插入,但对于图片的插入和文本框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第二课目录制作要先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目录幻灯片的方法。(2)掌握添加幻灯片背景的方法。(3)掌握对幻灯片上不同内容进行修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体会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2)通过对幻灯片的分析,体验解决问题时进行问题分析,并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规划意识。(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学重点:

(1)将规划的内容转换为实际作品。

(2)幻灯片上各元素的制作及修饰方法,尤其是自选图形的添加。教学难点

将规划的内容转为实际作品。教学过程: 1.导入

(1)让学生拿起课本,与学生讨论我们已经规划好这本书的内容了,也制作了书的封面和封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制作目录。(2)分析目录的重要性

师:书籍、杂志都有目录,那我们的电子期刊也有目录吗?为什么? 生:当然有目录。

因为目录可以使读者快速了解作品,阅读起来更方便。(3)新课导入

刚刚我们说了电子期刊需要目录,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我们所需要的电子期刊目录吧!

板书:目录制作要先行 2.探究新知:(1)添加背景

教师:上节课我们制作封面时已经学过了背景图片的添加,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学生演示。(2)添加栏目名称

教师:文字可以用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方式来添加。

我们已经学过文本框添加文字,这节课我们看看用自选图形如何添加文字。①教师演示自选图形的插入以及文字的添加。②学生实践操作。

教师:目录文字需要多个相同的自选图形,我们使用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学生实践操作。3.拓展延伸

(1)背景幻灯片的装饰。

(2)自选图形的快速对齐、调整叠放次序等操作。4.作品展示

(1)教师全屏广播个别学生作品。(2)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5.小结新知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小结。(2)总结今天的收获。教学反思

部分同学把背景图片的填充和图片的插入弄混淆,需要多加练习。

第三课影音素材添精彩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3课,主要内容为:使用插入“幻灯片副本”的方法复制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这一技能目标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制作多媒体作品时,除了使用静态文字、图片,还可以使用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作品有声有色,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体会不同类型素材在表达作品时各自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插入“幻灯片副本”的方法来复制幻灯片。(2)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插入声音的方法。(3)理解演示文稿和素材文件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运用学习迁移,学会插入视频和声音文件,并体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的图片与音频、视频的不同,图片是保存到演示文稿中,而音频和视频只是在演示文稿中保存了存有这些素材的文件链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插入视频和声音,体会电子期刊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探索信息技术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为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而选择不同类型的素材进行表达,发挥各自的优势。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快速制作幻灯片的方法(2)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 2.教学难点

演示文稿中各种素材的保存要求不一样,为了有序地管理,插入的声音和视频文件最好和演示文稿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激趣导入

(1)对比欣赏传统杂志和电子杂志各自的特点 展示两种杂志

教师:“电子杂志和传统杂志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除了使用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外,还有视频和声音。为了使我们制作的电子期刊有声有色,更加精彩,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声音和视频来丰富多媒体作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3.影音素材添精彩》。”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快速制作幻灯片

1.教师引导:“幻灯片只有封面和目录两张,如何快速插入一张与目录页相似的幻灯片来播放我们的视频呢?”

2.学生上台示范插入新幻灯片或复制方法,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演示插入幻灯片副本的方法 3.布置任务:快速插入四张幻灯片

小结:可以用插入幻灯片副本的方式快速制作后面的幻灯片

(二)插入影片

1.旧知迁移:“还记得图片如何插入的吗?” 2.教师演示插入视频的位置

3.布置任务:插入视频文件,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 4.作品展示: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的作品,放映时必须单击才出现视频的内容呢?” 5.布置小组分工探究任务:插入视频,体会“在单击时播放”与“自动播放”的区别。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反馈:小组汇报,在单击时播放与自动播放的区别

(三)插入声音

1.教师:“如果想在电子期刊的第一页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应该如何设置呢?”

2.布置自主探究任务:插入合适的声音文件,选择合适的播放方式 反馈:学生成果展示。教师:“你为什么选择自动播放音乐?” 3.小结,可拖动声音图标位置,声音图标双击后预览声音。

(四)拓展提高

1.展示“班级精彩瞬间展.ppt”文件,教师:“你觉得班级里有哪些精彩的活动你最喜欢?你想展示班级的哪一方面?如何展示?”小组竞赛:教师:“请你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展现咱们班最精彩的一面!”(准备“我们班的运动会”、“我们愉快春游”、“班级六一儿童节表演”的视频短片与音乐素材文件夹)

2.学生自由创作、练习。插入符合主题的视频与音乐。

3.反馈:教师:“你想展示班级哪些活动?你为什么插入这段视频与音乐?”

4.学生提交作品文件,展示学生作品并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提交的文件里面的视频与声音文件在教师机播放不出来呢?”

小结:幻灯片里插入的视频与声音文件一定放在一起,如果没有拷贝视频音乐文件,幻灯片就不能播放。

(五)教学评价与总结 1.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2.展示: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任务完成度)3.表扬:最有合作精神、有团队意识的学习小组 4.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课期刊内容巧链接

一、教材分析:

交互性是多媒体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课通过设置超链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增强作品的技术性,是学生从已有对超链接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本质的,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对超链接的制作,进一步梳理形成对作品结构的整体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幻灯片已有接触,并且对部分知识以及掌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可能有的同学知道“超链接”,但是对于为什么设置超链接以及怎样正确设置超链接并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维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1)理解超链接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规划幻灯片之间的关系;(3)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2、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比操作,体验超链接的作用;(2)通过绘制草图,规划幻灯片之间的关系;

(3)在演示文稿的正确位置插入超级链接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3、情感性目标

(1)通过绘制草图,规划幻灯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规划和创新意识。(2)在学生超链接的过程的同时,认识到幻灯片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

(3)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活动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幻灯片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理解超链接的内涵。

2、为作品设置清晰的超链接。

六、教学策略:

在网络教室中利用机房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电子教室软件授课,教师通过兴趣导入、返利演示、任务驱动、活动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看演示、听讲解、勤思考、多练习和加强交流,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1、网络电子教室;

2、将所需素材发送至学生机中。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示例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演示文稿“我们的眼睛.ppt”,让学生用最快的方法在放映状态下找到“眼睛的朋友”相关知识

2、等学生方法用尽,教师演示使用超链接快速到达目的地,询问哪一种方法最快。

3、教师:“其实老师是使用了超链接。”揭示课题: 板书:期刊内容巧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操作,让学生体验到超链接的便捷、灵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新课

(一)、分析链接、渗透规划意识

1、讲解超链接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灵活跳转到相应的位置,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特点:鼠标移动到超链接上会变成“手”的形状。

2、教师:“同学们在哪见过超链接?”(网站)

教师:“超链接都是位于哪些素材上?”(文字、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等)【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让学生对超链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3、教师提问:“在你使用超链接时,是不是已经明确了目的?”

4、教师谈话:“在演示文稿中设置幻灯片超链接前也要明确目的,了解相关素材连接到具体幻灯片的位置”

【出示任务一】:

请同学们根据演示文稿在纸上绘出草图,表明幻灯片之间的链接关系。

5、演示同学的草图并分析。

6、出示正确草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演示文稿,绘制幻灯片连接关系渗透给学生的规划意识。

(二)、设置目录超链接

1、教师讲解、演示设置“眼睛的工作”栏目到第三张幻灯片的方法。【出示任务二】:

让学生完成剩下的3个超链接。

2、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3、反馈问题,重点强调。

(三)、设置返回链接

1、教师谈话:“超链接有去有回更为方便。” 【出示任务三】: 设置返回超链接 【任务提示】:

(1)、在相应幻灯片右下角插入“小脚丫.gif”图片。(2)、在图片上设置返回到目录幻灯片的超链接。(3)、查找书本,思考有没有更为快速的方法。

2、找到最快完成的学生来演示操作

3、总结2种方法。

4、演示讲解第二种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尽快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深入探究、提高技能

1、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给图片、文字插入超链接,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组同学可以既快又准地给演示文稿添加动作按钮超链接。”

【出示任务四】: 设置动作按钮超链接。【任务提示】:

设置跳转至封底的动作按钮 总结点评分析。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尽快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练习

学有余力的同学参照课后练习“舞动的精灵.ppt”,制作对应的超链接。

四、展示及完善作品

1、展示学生的作品;

2、组织学生点评;

3、教师给予评价;

4、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设计意图】:多元评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又发挥了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与总结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

2、结合课件梳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之间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和归纳总结的意识,通过总结可以快速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十、板书设计: 第四课期刊内容巧链接

十一、教学反思

1、情境导入的设计,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选取实例,给学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到超链接的好处,对于“为什么使用超链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将有利于学生综合创作的能力的提高。

2、学生通过先规划、再操作、最后体验的方法,学习超链接的设置,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规划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从设计到实施最后调试作品的整个制作流程。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较深刻的感受与体会结构处理的意义。

3、从实际效果来看,本课结构严谨,教学目标落实到位,重难点处理得当,实施过程流程。设置超链接的操作并不难,难的是对幻灯片之间的链接关系清晰明了。在以往的超链接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如何插入超链接”掌握的较快,但在随后的创作中常出现链接失败及链接混乱的现象,深究其具体原因就在于学生只关注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单向链接,缺少对幻灯片内部链接的整体把握和设计。因此,在本课我采用先绘制链接草图再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强调了链接草图的作用,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第五课动画效果轻松设

一、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基础操作,重视综合创作的同时进行分组活动式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7册教材的第1单元使用ppt制作电子期刊的最后一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静态演示文稿的操作,如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对整个幻灯片进行浏览与放映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自定义动画制作及播放的学习,可以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为学生进行作品的创新提供比较完整的知识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三、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以前信息课没有专业信息技术老师授课,信息技术素养相比要差一些,但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纪律较好。因此授课过程中,在示范时要注意一些细节的提示、示范节奏要慢一些;在学生练习时,要加强巡视辅导;多请学生示范操作以强化学生记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幻灯片中插入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对整个幻灯片进行浏览与放映等内容。

(2)掌握幻灯片中自定义动画制作及播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2)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创作,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兴趣。

(2)通过创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设置自定义动画及调整动画的属性。(2)合理地设置动画对象的顺序。教学难点:

(1)设置路径动画。

(2)修改动画的播放顺序等属性。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动画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以“任务驱动”法和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由易到难完成一个个任务时尽快掌握基本操作;利用网络教室的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发现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七、课前准备

1.资料准备教师在上课前,将上节课制作的电子期刊《我们的眼睛》半成品等相关素材发送到学生电脑。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上课前准备一个或多个已设置好动画的演示文档。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具备电子教室演示环境,可以传播学生机屏幕。学生机及教师机具有课程所需的PowerPoint软件,学生机要求配耳机。

第六课电脑设备我会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电脑外部设备。

2、了解各种常见电脑外部设备的功能。

3、连接常见外部设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浏览硬件图片或实物观察,认识电脑外部设备。

2、通过观看演示和亲手实践,学会连接外部设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连接硬件设备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浏览硬件图片和观察硬件实物,激发学生学习硬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电脑设备的外观。

2、了解常见外部设备的功能。

3、连接常见外部设备。教学难点:

1、各种外部设备功能的了解。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电脑的各个部件只有连接正确,它才能正常工作。连接时,首先要认清硬件设备及其接口,然后将硬件的接头插入主机对应的接口。

2、揭题并板书课题:电脑设备我会连。

二、新课学习【一】了解硬件设备

1、教师课件出示:电脑硬件设备图片,学生指认。

2、教师实物展示电脑硬件,请学生指认自己了解的部件名称。

3、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音箱)。

4、教师再次课件出示:电脑常用外部设备图片,学生指认。

5、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打印机、扫描仪、U盘、数码相机)。【二】了解硬件功能

1、提示学生阅读“知识库”中硬件知识介绍,并结合下发到学生机的硬件图片,了解硬件及常用外部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交流讨论自学成果,请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3、将了解到的硬件功能填写在教材相应的表格中。【三】连接硬件设备

1、教师课件出示:主机后面板和前面板的接口,并讲解常用连接设备。

2、教师实物演示:鼠标的连接。

3、请学生上台操作。

4、教师重点提示:注意接口的颜色和插头方向,颜色相同、插入方向正确,即可顺利连接。

三、动手实践

1、机房所有电脑断电。

2、教师布布置任务:(1)先拆下自己电脑(学生机)的显示器、鼠标、键盘的连接线。(2)再重新连接。

3、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连接方法。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请身边的同学帮助,参照课本提示,请求老师帮助。

四、课堂小结

1、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家中有电脑的同学,观察音箱和话筒接头。

2、在家长指导下(必须),尝试连接音箱、话筒、U盘、数码相机的连接。

第七课硬件组成更明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主机箱内的硬件。

2、了解主机箱内主要部件的功能。

3、了解电脑的基本工作流程。

4、了解电脑系统的组成。【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浏览硬件图片或实物观察,主识电脑主机箱内部的硬件。

2、学会对电脑硬件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物观察,消除对电脑硬件的神秘感。教学重点:

1、主机箱内硬件的外观认识和功能了解。

2、电脑硬件的分类。教学难点:

1、电脑硬件的分类方法。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主机是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学们了解电脑的主机吗?主机箱内都藏着哪些宝贝呢?

2、学生尝试回答。

3、揭题并板书课题:硬件组成。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主机部件

1、教师打开演示用主机的机箱侧面板,提示学生观察主机内部结构,请学生指认自己了解的部件名称。

2、教师分别将主机内主要部件拆下,向学生现场展示。

3、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连线题。【二】了解硬件作用

1、提示学生阅读“知识库”中硬件知识介绍,并结合下发到学生机的硬件图片,了解主机部件的功能与作用。

2、交流讨论自学成果,请部分学生结合自身知识,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3、将了解到的硬件功能填写在教材相应的表格中。【三】了解硬件分类

1、教师举例说明电脑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输入、处理/存储、输出。

2、提问:在电脑工作的各个环节,分别会用到哪些设备。

3、学生尝试回答。

4、教师小结:根据电脑硬件在电脑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将电脑硬件分为中央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等类别。

5、学生填写教材中相应的表格,并回答填写结果。【四】了解系统组成

1、教师启发:仅有硬件的电脑能正常工作吗?

2、学生阅读教材中“电脑系统组成示意图”。

3、教师强调软件的重要性,指出完整的电脑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

三、复习巩固

1、教材中“做一做:建立分类文件夹,整理收集到的硬件图片。

四、课堂小结

1、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

1、上模拟组装网站,尝试“组装“一台自己的电脑。

2、在家长指导下,尝试打开家中电脑主机箱,进一步熟悉主机部件。

第八课智能手机小电脑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了解智能手机是能够安装应用程序的手机,知道常见的智能手机系统,能说出安卓系统的名字。

2、让学生知道智能手机相比普通手机具有更丰富的功能,能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

3、让部分学生学会如何下载和安装安卓系统中的应用程序。【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利用使用手机、电脑的经验,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情感目标】

1、让学生能从智能手机的功用中感受到它正在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体会信息技术的力量。

2、让学生能采用正确的态度使用和看待智能手机。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智能手机是能够安装应用程序的手机,知道常见的智能手机系统,能说出安卓系统的名字。

2、让学生知道智能手机相比普通手机具有更丰富的功能,能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教学难点:

1、让部分学生学会如何下载和安装安卓系统中的应用程序。

2、让学生能从智能手机的功用中感受到它正在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体会信息技术的力量。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智能手机——借手机

1、教师:小明去同学小方家做客,为了联系方便,借了妈妈的手机,发现和普通手机不一样,他问妈妈,这是一部什么手机?

2、教师展示智能手机,引导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A、智能手机和普通手机有何不同? B、智能手机为什么有丰富的功能? 教师板书文字。

3、教师:小明听妈妈把智能手机说得这么神奇,不相信,他觉得,智能手机不就能玩游戏吗,还有什么用啊?妈妈为了说服他,„„

教师通过投影仪,请一位同学上前,在教师指导下,展示通过“豌豆荚”软件搜索有关天气的软件,安装“墨迹天气”,了解天气信息。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二、学习智能手机——学手机

1、教师:小明要学使用智能手机,妈妈教他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他发现智能手机的操作其实和电脑有许多相似之处。

请学生上讲台,试用智能手机,引导学生尝试智能手机的各种操作:触击、滑动、长按及几个主要按键。

请学生分小组使用带来的手机练习。

2、请学生回答问题:

A、智能手机的操作和电脑有哪些相似之处? B、智能手机的操作和电脑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板书文字。

三、使用智能手机——用手机

1、教师:小明出发去小方家了,可是电话里却怎么也说不清楚地址。情急之下,他想起了智能手机中的“百度地图”,他将怎样摆脱困境呢? A、教师提供小方家的地址,请学生利用软件查询定位。

B、教师提供小明现在的位置,请学生利用软件查询前往小方家的最佳方式和路线。

四、畅想智能手机——谈手机

1、教师:小明来到同学家,和小方谈起智能手机的神奇本领,两人畅想了未来智能手机将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未来智能手机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师总结,板书文字。

2、教师:可是小明回到家里,妈妈却要收回小明的智能手机,又是一番争论。教师出示问题,小学生可以用手机吗? 教师总结,下课。

第九课平板电脑多姿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板电脑,知道平板电脑的用途。

2、掌握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过程与方法】

1、利用操作计算机的经验,探索使用平板电脑的操作方法。【情感目标】

1、感受平板电脑正在改变我们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体会信息技术的力量。教学重点:

1、了解平板电脑,知道平板电脑的用途。

2、掌握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

1、通过知识迁移探索平板电脑的操作方法。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平板

情境:周末,一个小朋友在家用平板电脑学习英语后,开始玩游戏,听音乐。问:你认识平板电脑吗?(展示实物平板电脑。)问: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

问:你知道平板电脑有哪些作用吗?你能上网查找出平板电脑的作用有哪些吗? 教师课件展示多组平板电脑在生产和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图片。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平板电脑多姿彩。出示任务:

上网查找平板电脑有哪些操作系统?

说明:安装Andriod系统的平板电脑越来越多,和大部分智能手机里的操作系统一样的。

注意巡视学生,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二、自主探究,研究平板 展示实物平板电脑,连接投影议。通过第三方软件实时展示平板电脑画面。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

1、屏幕切换。

2、查找程序。

3、打开和关闭程序。

4、在主屏幕添加图标。

学生演示的时候,通过投影展示。带领学生一起体验平板电脑中的软件。

问:通过学习和操作你觉得操作平板电脑和计算机有哪些区别?

三、合作探讨,使用平板 小组任务:

通过因特网自学后,展示一种平板电脑基本操作,比一比哪组学到的技术简单实用。

形式:小组内研究,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者网络查询方式。小组展示,点评。

四、带领学生,畅想平板 畅想:我和未来的平板电脑。教师总结。

第十课无线网络畅享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常见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

2、理解WAP、WiFi、3G、蓝牙等概念。

3、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基本原理。【过程与方法】

1、体验使用无线网络上网。

2、初步尝试使用蓝牙传输文件。【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常见无线网络类型。

2、学会使用无线网络上网。教学难点:

1、利用蓝牙技术传输文件。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课件播放一段视频:人们利用无线网络上网。

2、教师问:大家猜一猜,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3、引出课题:无线网络畅享用。

二、常见无线上网方式

1、问题:想一想,刚才的视频中有几种无线上网方式?

2、引导学生自学课本:WAP上网方式、3G上网方式、WiFi上网方式、蓝牙连接方式。

3、设问:WAP上网方式、3G上网方式、WiFi上网方式、蓝牙连接方式等无线上网方式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4、教师课件出示:(1)在野外。(2)在有无线网络的家中。(3)在公共场所。让学生分析,思考选择最恰当的无线上网方式,并说出理由。

5、教师小结。

三、WiFi无线上网

师:请学生为手中的平板电脑选出最佳的无线上网方式。(告诉学生教室里有WiFi无线网络。)

1、任务驱动:让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能够WiFi上网。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3、巡视指导:(语音提示)先找到并打开“设置”菜单——选择“无线和网络”——“WiFi设置”——打开WiFi开关并搜索无线网络——选择无线网络并输入密码——上网浏览。

4、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

5、教师小结。

四、蓝牙传输文件

1、问题:我想给某某同学的手机上传输一个音乐文件,最方便的方式是哪个?

2、问题:你知道蓝牙可以传输文件吗?

3、讲述:蓝牙技术概念。

4、任务驱动:让学生自学课本,利用蓝牙技术相互传送文件。

5、巡视指导。

6、请学生上台演示。

7、教师总结。

五、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1、任务要求:让学生帮助老师把平板电脑中的MP3文件传输到老师的手机里。(不限定使用无线网络的方式)

2、任务要求:使用无线风络搜索有关无线上网的最新发展方向的信息。(不限定学生使用的无线上网设备)

3、教师巡视,组织管理课堂。此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强调:

(1)网络搜索时要注意对信息获取的选择。

(2)学生互助小组只能君子动口,不能动手来操作指导。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必须一组人全体完成任务,才算完成。

4、表扬最有合作精神、有团体意识的同学。

六、评价交流

1、组织:上台展示练习成果。

2、展示:学生各自使用无线网络传输文件的方式方法,体会各种方法的操作要领和无线上网方式便捷性。

3、展示:学生搜索信息的成果,让学生畅谈介绍未来无线网络发展方向。

4、评价:有针对性地表扬不同程度的学生。

5、讲述:信息获取时要有选择,要会分析有学习价值的信息,通过关键字能准确快速搜索所需要信息。

七、教学评价与总结

1、组织学生操作,本节课知识你学会了多少,通过点击网络投票程序让学生自我评价。

2、师生互动,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十一课飞信联系你我他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飞信的基本功能。

2、知道注册飞信的几种方式。【过程与方法】

1、了解用手机号和邮箱注册飞信的过程。

2、掌握使用飞信PC客户端软件添加好友。

3、会运用飞信给好友发送免费短信。【情感目标】

1、通过添加好友和发送消息、免费短信来激发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欲望。

2、通过学习飞信的群组功能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认识飞信的基本功能。

2、会用飞信在线进行简单的消息或短信交流。教学难点:

1、使用飞信的群组功能。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采取哪些方式与他人交流?这样的方式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呢?

2、提问:小华同学放学后要在学校的“绿色网吧”参加一个活动,要迟点回家,她有什么好方法来告诉她的父母呢?

3、总结: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已有方法的局限性,并提问:能不能通过网络给父母发条短信呢?

4、引出课题并板书:飞信联系你我他。

二、讲授新知,尝试操作 【一】注册飞信

1、认识飞信。

用课件展示飞信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并强调它的跨平台功能。

2、注册飞信号码。

提问:就像QQ一样,要使用飞信必须先注册飞信号码。那么如何注册飞信号码呢?

3、课件介绍注册飞信号码的几种方法: A、移动手机号 B、邮箱号 C、昵称

D、非移动手机号

4、提出任务和要求

打开飞信网站,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照教材提示完成飞信注册。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二】添加好友

1、演示安装飞信软件。

2、认识飞信软件,打开并登录飞信软件,介绍界面。

3、找学生演示加老师为好友。

4、提出任务:添加老师和你的伙伴为好友,并回复确认。

5、老师巡视和指导学生完成添加好友。

6、总结手机端同意好友添加的过程。

7、演示介绍回复后的界面。【三】发送免费短信

1、发送免费短信。

演示给一位添加成功的学生好友发送免费短信,同时介绍发送界面的主要按钮作用。

提醒学生:没有绑定手机号的飞信只能发送3第三梯队免费短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回家绑定手机号。

2、讲解消息与短信的区别。

消息是和QQ聊天一样,只有对方在线才能在软件端收到;而短信同时直接发到对方手机,只要手机开机都能收到。

3、给多人同时发短信。

教师演示同时给我人发短信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扩展延伸 【一】建立群组

1、提问:你们有自己的QQ群吗?飞信能不能有群呢?

2、演示创建群组,并邀请学生加入。

3、邀请学生加入。

4、简单介绍群组的作用。【二】认识其他功能 提出任务:

飞信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功能外,还有许多功能,请同学和同伴一起探索一下它还有哪些功能。

提示学生可以与QQ、MSN等软件比较。【三】总结与评价

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觉。要点:

1、对飞信的认识。

2、注册了自己的飞信,今后你打算怎么使用它呢?

3、愿意加入自己的班级群吗? 【四】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课后任务:

1、帮助父母注册飞信,并互相加为好友。

2、和父母、班主任等一起建立拇指群,并利用拇指群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第十二课网络微博初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微博的含义。

2、学会注册开通微博。

3、学会微博常规操作使用。【过程与方法】

1、在注册时,能根据网页的要求输入相关的信息。

2、能利用微博与同学、老师等进行思想交流,开展合作。【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安全、负责任地使用微博。教学重点:

1、了解微博的特点。

2、利用微博发布信息。教学难点:

1、了解微博的特点。

2、能根据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使用微博进行交流和发布信息。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博客知识。

2、打开老师的微博,体验微博。

问:通过观察体验,请同学们说说微博与过去学习使用的博客有什么不同? 问:谁来试着说说微博有哪些特点、用途?

师:微博就是每次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用于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它除了用电脑,还可以随时用手机发,简洁、快捷,与人交流得最快,是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微博的知识。揭题并板书课题:网络微博初体验。

二、自主探究,学习微博

师:怎样才能申请注册自己的微博呢?

引导学生合作自学教材,探讨怎样申请注册微博。【一】注册微博

1、请同学们结合过去学习的博客知识,自学课本,自选在腾讯微博或新浪微博上注册开通个人微博。

2、提醒学生填注册信息不应和别人的一样,注册密码不能太单一,提高信息安全性。

3、提醒学生保护好注册信息的重要性。【二】发布微博

1、注册了微博,现在我们就先来一起体验它的使用吧,以开通了微博为题,发一篇微博。引导学生发微博。

提示:技术上问题,参考教材。

观察学生进程,巡视,注重帮助困难学生。

2、展示学生成果。

3、尝试体验更多的微博操作设置。【三】收听微博

1、关注好友。

2、取消关注。

三、小组合作,体验特色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体验微博其他特色功能的操作使用,汇报各小组的体验结果。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在本节课的体验过程中,你有哪些发现,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同学们交流分享。

2、完成教材评价表。

3、借助网络,课下体验手机发微博。

五、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上一篇:商务会议组织流程下一篇: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