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预习

2024-06-26

郭沫若诗两首预习(精选7篇)

郭沫若诗两首预习 第1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在熟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预习指南:

一、简介作者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作者___(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___,字鼎堂,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1919年到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___。一生著作颇丰:诗集___、___、___等,散文___、___、___等,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二、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统治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同,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三、生字词注音

飘渺 鲛人 疏星 笼罩

《天上的街市》

一、朗读体验,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二、探究讨论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3、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4、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哪些遐想?

5、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三、问题思考

1、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2、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想象,要对传说中的故事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悲剧变喜剧,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四、议一议

请同学们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静夜》

一、朗读品味

1、诵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2、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三、比较阅读

1. 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2.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四、拓展训练。

1、熟练背诵两首诗,并且会默写。

2.发挥联想与想像,补写句子。①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月亮说,_________,海燕说,_________,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②完成课本P144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的仿写句子。

郭沫若诗两首预习 第2篇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六、诵读、小结。

七、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诗两首 第3篇

难道

那滚滚麦浪

抚不平你的忧伤?

又或者

是这个六月缺少青色的微风

难解你

迷惘的心灵?

于是你终于离去留下这

漫无边际的思念

让我如丰收

我想经历所有的不平凡

那巨浪织就的传奇如今在遥远的旅途中成为我唯一的慰籍如今没有人会成为传奇

在喧嚣的城市

搏击海浪的手臂只会默默地

撑起生活的重担

低沉的号子声也已沉寂

如今的城市

消失了所有的海腥味即使我们曾以鱼为伴我们注定还要失落无数

关于海的记忆

注定临终时也不会想起我们已抛锚在浅水区每天都在落日的余辉里

等待和逃避未知却也仍坚守和挺立

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4篇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②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重点难点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②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认真看课本142—144页,完成自主互助学习部分,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标好疑点难点,准备展示、讨论。

知识链接民间传说:

鲛人,鱼尾人身,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即是西方神话中的人鱼,又名美人鱼。传说鲛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珠。

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炙人口

牛郎织女与七夕节

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由此演变而来的七夕节

自主学习:

1.背诵《天上的街市》。

2.交流作业拓展延伸题。

合作探究

1、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2、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描述作者在第一节中创设的画面?

3、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4、下文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

5、作者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象,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

6、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7、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8、品味语言:你最喜欢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为什么?

提示:如“笼罩”、“漏”、“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等。

反馈练习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转而进入__________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________”的传说,表达了诗人_____的感情。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拓展延伸

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延伸拓展

(一)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父 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1)《父亲》(节选)侧重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划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3分)

(二)阅读理解:

此文是一篇内涵深刻的寓言,说的是人生问题,请用三两句话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

趣味人生

《胡萝卜 鸡蛋 咖啡》

一壶沸水,放上胡萝卜,几分钟后,胡萝卜变得软软的;再放上鸡蛋,鸡蛋煮硬了;最后在水中放入咖啡,整壶水变成了浓浓的咖啡饮料。

三样东西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沸腾的水,在一样的逆境面前,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变软,有的坚硬起来,而有的却使沸水放生了变化,使困境变顺境。

当艰难困苦敲你的门时,你将做何反应?

郭沫若诗两首 第5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揭示的道理。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4.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四.知识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天上的街市》

1.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天上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自由 2.写作特色:

(1)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2)运用联想和想象。

3.主题: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静夜》

(一)诗的结构

《静夜》诗的结构和《天上的街市》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去发现两首诗在这方面的异同。

(二)写景──想象的基础

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象,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象,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女娲造人》

(一)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写作特色: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课文思路

要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二)情节发展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三)主题概括

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影子”最后也获得生命,从中概括出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

《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典型例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3)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4)定然在天街闲游:

2.《天上的街市》选自

,作者

原名

,四川乐山人。3.《静夜》中体现夜色朦胧的词是()A.淡淡

B.笼罩

C.团团

D.漏出 4.《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A.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评价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C.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想象用象征手法 5.《静夜》中直接触发诗人想象鲛人对月流珠的事物是()A.月光

B.白云

C.天河

D.海雾 6.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定然/是/不甚/宽广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7.将“言谈”“德行”“美貌”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诗括号中。德国近代文化巨匠歌德写下这样的诗歌: 少年,我爱你的()

壮年,我爱你的()老年,我爱你的()

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成长的经历:由外表到内心的成熟与完美。8.按要求补写:

一位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这和作文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A),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像祥林嫂一样,就会讲阿毛的故事。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B)。” 在A处补写一组语句:

在B处补写运用比喻和反问手法的语句: 答案: 1.(1)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3)稀有而珍贵

(4)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2.略 3.A 4.B 5.D 6.A

7.美貌;言谈;德行

8.小学写,初中写,高中写;但是,就像一种好食品,让你一日三餐去吃它,难道你能不倒胃口吗?(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阅读分析:

(一)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你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对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改变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是为了表达自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B.四个“定然”,以绝对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C.由“流星”想到“灯笼”是联想。

D.“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字暗示了黑夜的降临。2.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其用意是()

A.“朵”常用“花”的量词,这里是暗把流星比作花朵,用了比喻的手法。B.“朵”作流星的量词,不同一般,引发人们思考。

C.“朵”使流星给人留下美的回味,让读者越发觉得天上的街市神奇美妙,无限向往。D.“朵”增添了流星灿烂的光芒,使人们眼前不禁一亮。3.“不信”后面的逗号如果去掉,句意会起什么变化? 4.“灯笼”换成“花篮”为什么不行?

5.“街灯明了”和“天上的明星”两句中“明”的词性依次是

。6.第二节诗中能概括天上总貌的一个词是

。7.诗中写实的作用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想象天上街市的美丽? 8.第一节中的“明”和“现”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9.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B.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C.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D.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二)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的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总理,你要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10.选文前四节之间的关系是。

11.诗的前四节通过热切呼唤和

、、、的回音,逐渐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12.本诗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想想看,上面节选的几节诗中,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各有什么作用? 13.诗的第五节和前四节是什么关系?

14.拟人是本诗的主要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有哪些?

15.理解全诗的意境:

询问——()——寻找——()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

(三)乡愁(余光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6.这首诗属于

(散文诗

抒情诗

叙事诗

寓言诗),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把握的感情基调是

(亲切爱怜

激越豪放

情深意长

缠绵悱恻)。

17.乡愁本来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但是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四个意象,借助他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入人心。18.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19.从全诗来看,诗的前三节抒发的感情是。最后一节抒发的感情是。

2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其深层的含义是()(多项选择)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状况应及早结束。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而无可奈何。

【试题答案】

(一)1.D 2.ABCD

3.作逗号停顿,如同作者直接同读者对话,有意提醒读者的特别注意,富有情趣。去掉之后句子容易发生歧义。

4.“花篮”不具备与流星一样闪闪发光的特征

5.动词;形容词

6.美丽

7.写实是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是为了表达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8.因为明星一直是发光的,夜晚来临时才由不亮渐渐到明亮,所以用“现”,街灯则是由不亮到发亮,只能用“明”

9.A

(二)10.并列关系

11.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12.“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这些是艺术想象,是虚写,虚写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怀念;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的回音所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又正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崇高品质。

13.第五节是对前四节的总结。

14.借助拟人的方法,创造了感人的意境;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仿佛也满怀对周总理的怀念,更生动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高山等成了周总理一生革命活动的见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意近即可)15.呼唤;回答

(三)16.抒情诗;情深意长

17.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18.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内容上:诗人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领悟和感受;结构:使全诗井然有序。

《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第6篇

《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③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二、课前预习

1.诵读两首诗,读熟。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

三、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 学生根据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象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象的。b.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c.想象过程(板书):

街灯} →天上的美丽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②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象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这种想象,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③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五、成果展示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六、课堂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七、课堂练习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② 发挥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静夜》

学习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③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象。

二、课前预习

1.诵读两首诗,读熟。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

三、自学研读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②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象。无论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象,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象的。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来谈。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来分析。作者的思绪纵横捭阖,先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后“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象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象的精妙自不待言。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a.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人教版语文七上《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象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象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五、成果展示(小组推荐回答)

六、课堂小结

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②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要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七、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② 想象练习。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第7篇

长兴实验初中 钱伟燕

前阶段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和学)

作为教师来说,存在着对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备课时自身储备不足,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对学生的智能积累情况不是很了解。

作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学会自觉地听记、自觉地预习和复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老师的检查和监督才能完成。教学目的:

1、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2、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3、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4、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在诗句中蕴含的深意。知识点:

1、掌握“缥缈、鲛人”的音、形、义;

2、了解郭沫若的基本常识。

能力点: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歌的主旨。

2、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老师范读,明确节奏和重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的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他曾在《凤凰涅槃》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世是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 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现在再请大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由幸福?

(学生回答应当没有困难了。可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五、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象。

①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联想和想象。

②老师略作介绍: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象。)

六、请学生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以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为主,以下要点供老师在学生不能回答时启发用)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

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象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4.“朵”,用来做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七、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1.前段时间,有同学在作业中问我,写诗一定要押韵吗?应怎样押韵呢? 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新诗,看看他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g与eng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g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2.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最后全班齐读,读出节奏)

八、拓展

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昂头我问天,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我们飞向西方,低头我问地,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我们飞向东方,伸头我问海,海正扬声而呜咽。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 我们飞向南方,啊啊!南方同是一座坟墓!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我们飞向北方,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北方同是一座地狱!宇宙呀,宇宙,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九、作业布置

同学们正在如花的年纪,正是诗样的年华,充满了幻想和想象,正是有 诗情,好写诗的岁月,大家要多读诗,学写诗。

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草、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最好是有感而发。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选自《星空》

郭沫若

人间:屠场、囚牢、坟墓、地狱 天上: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思路和内容: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幸福 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 想象: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词语:闪、点 定然 闲游 朵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第二课时

静夜 【教学要点】

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象(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象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学生范读、学生齐读。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怕会有/鲛人在岸,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月光──松林──白云──疏星)2.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5.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6.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7.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象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象,既含蓄,又有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 不在眼前的想象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六、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七、迁移巩固:

完成课后练习二,将学生讲的精彩句子用投影仪投影,全班一起欣赏。巩固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八、作业布置

1、熟练背诵两首诗歌。

2、发挥想象,将这两首诗歌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板书】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上一篇:中学生应如何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名著的关系下一篇:氛围的力量——教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