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2024-07-23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第1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书写(2分)。要求:①无错别字 ② 字迹端正 ③大小适当 ④排列整齐

二、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3分。写正确一个字得0.5分)fù huǎnɡ jì diàn sè sǒu 天()撒()()羞()抖()

三、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横线标出来。(3分)

1、骆驼咀嚼(jué jiǎo)的样子很有趣,它不着(zháo zhe zhuó)急,慢慢地嚼(jué jiǎo)着(zháo zhe zhuó)。

2.将(jiānɡ jiànɡ)领 将(jiānɡ jiànɡ)来

四、同音字填空(根据下列读音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 字组成词。)。(2分)

xiàn :()制 呈()()害()索

五、根据学过的课文,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四字词语。(4分)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 的诸葛亮、的晏子、的老班长、的托德。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操场上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七、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4分)《三国演义》 吴承恩 《将相和》 《西游记》 罗贯中 《猴王出世》 《水浒传》 施耐庵 《景阳冈》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司马迁 《草船借箭》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

。不管怎么,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2、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不用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

九、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然后在 “ ”上再写两句课内外积累的名言或警句,但不 可重复本卷出现过的。(4+2=6分)怪生无雨都张伞,天连碧水碧连天。地满红花红满地,无志空长百岁。有志不在年高,同到牵牛织女家。如今直上银河去,不是遮头是使风。

十、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2.本学期我们又认识了几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半截蜡烛》是相声。()

十一、语文实践。(1+1+2=4分)写两句课内外积累的歇后语:①

②。用其中一句写话。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填在其旁边的括号里。(2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3分)

4、请用“ ”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2分)

二、阅读《白杨》片断,回答问题。(8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从爸爸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分)

2、从爸爸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爸爸希望孩子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白杨》这篇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3分)

三、阅读课外短文,做题。(13分)打开心中的那把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而逃生,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 挣扎)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考验他。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 结实)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看看能否从铁笼中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不去看他怎样打开锁。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 竭尽全力)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故弄玄虚,考验了这位大师。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曾经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他一直苦练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 竟然)越过。

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用直线标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2分)

2、据义写词。(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语。)(2分)(1)特别打制。()

(2)小镇居民故意将牢门没有上锁,让胡汀尼搞不清其中的缘由,由此考验了这位大师。

()

3、用“ ”划出短文中表示中心的语句。(1分)

4、认真读短文,完成填空。(2分)

胡汀尼是一位魔术大师,他的绝活是,然而面对英国某小镇的居民的挑战,他 ;其中的原因是。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但最终他越过了,这是因为

5、写出你读了短文后,从下列句子的悟出了什么,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6、由胡汀尼的失败,你想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失败了吗?短文中说“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你的见闻,对这位一代魔术大师讲讲自己的看法或对他提些建议,可以举事例谈。(3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一、小练笔。(5分)

通过开展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信息世界”,你有何收获?请用50—100字的一段通顺的话概括一下。

二、按下列要求和提示完成习作(25分)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人有不好的行为,如有的同学乱扔纸、爸爸爱抽烟等等,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劝说呢?请你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要求:

1、内容要真实。

2、语句要通顺,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第2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 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二、练习(教材43页练习题)

1、第5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 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 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第3篇

一、提炼“积累类练习”的预学元素

在五年级上下两册《语文作业本》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类型的“积累类练习”。第一类, 字词的积累, 如《窃读记》中第二题“根据意思写词语”、《鲸》的第一题“拼一拼, 写一写”等;第二类, 句子的积累, 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请把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梅花魂》中第二题“填一填, 背一背”、《钓鱼的启示》中第五题“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对我有启示的语句, 我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抄下来”等;第三类, 课文段落的积累, 如《落花生》中第五题“抄写课文第十自然段, 完成练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第四题“背诵并抄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等。

我们仔细审视这些练习, 可以体会到《语文作业本》安排“积累类练习”的价值所在。首先, 积累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为学生的预学提供了更多的支点:有每课的新词积累, 有不同类型的成语积累, 有表示声音的词语的积累, 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积累, 还有课文精彩段落的积累等, 如果能以此作为预习的重要内容, 并在随堂练习中加以落实, 一定会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 笔者还发现, 在让学生积累的练习中, 还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自主意识。如“课文中有很多使我感动的词句, 这是我抄写的最感动的一句话”“抄写三句课外积累的歇后语和谚语”“课文语言淳朴而又饱含情感。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这些练习无时不刻体现着学生的一种自由、自主, 这符合儿童的天性, 把选择权、自主权还给了学生, 体现了编者一种开放的编写心态, 这也给学生的预学提供了开放的姿态。

二、寻找“积累类练习”的预学途径

预学,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预学的背后就是“以学定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 教师不讲。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作为教师要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学了还不会的, 哪些是学生学了还有障碍的。教师们都非常明白这一点, 所以预学也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作为“积累类练习”, 一般不存在学生不懂或者存在障碍的问题, 那我们怎么利用这些练习去寻找预学的途径, 指导学生有效预学呢?

(一) 依照“积累类练习”, 细化预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预学目标。我们可以说预学目标是一切预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到某一课的预学时, 还得根据每一课练习的特点, 制订更具体更细化的预学目标。

如《窃读记》, 作业本中有两道关于“积累类练习”题, 分别是: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形容舍不得离开。 ()

(2) 形容很大的雨。 ()

(3) 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4.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我想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从这两道“积累类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 一是对课文中好词的积累, 特别是像“白日梦”这样的接近口语的语言现象, 更是学生积累的重点。二是课文中描写作者“如饥似渴”读书好句的积累, 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根据此, 我对本课的预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中的好词, 并知道它的意思;2.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 划下来, 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二) 借助“积累类练习”, 梳理预学要求

一篇课文犹如一片树林, 如果没有明确的预习要求, 让学生一头扎进去随意乱转, 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所以, 每一篇课文的预学, 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这样, 学生才能顺藤摸瓜, 溯本求源。借助《语文作业本》中的“积累类练习”, 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预学的要求。

如《梅花魂》, 编者安排了三题“积累类练习”, 这给我们的预学提供了更多的支点。这三题分别是:

2. 填一填, 背一背。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 课文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 我想读一读, 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这三题练习题, 其实都诠释了一个主题:思乡, 这也是课文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 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了解外祖父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预学时, 我梳理了以下预学要求:

1.找出课文中有关思乡的诗句, 读读背背, 积累下来;

2.课文中有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 你能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吗?并想一想, 外祖父为什么会流泪;

3.课文中有许多感人的句子, 划一划, 读一读, 并想一想, 为什么感人, 在句子旁写一写你的理解。

这样的预学要求让学生学有支点, 学有拐杖, 通过预学, 既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又能顺畅地完成这些练习,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抓住“积累类练习”, 突出预学重点

预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样的预学既让学生抵触, 又没有效果, 所以每次的预学必须突出重点。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正确地取舍呢?我们不妨再从“积累类练习”中去寻找。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第4题: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虽然是个简单的抄写作业, 但折射出的却是文章的重点。这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全文的总结, 更是主题的升华。正因为有了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 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 而这两者的背后都是源于对“我”的爱。所以, 根据这一重点, 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做到正确、流利;

2. 两种声音是指什么?它们各代表了什么?

3.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吗?

通过让学生有重点地预学, 他们能从这些“积累类练习”中发现重点, 从而去突破课堂中的难点。

三、凸显“积累类练习”的预学效果

“积累类练习”以背诵、抄写为主。在完成“背诵”时, 首先要读懂, 读出自己的感悟, 背得“文句通顺”;在完成抄写时, 学会字词, 选择内容, 认真研读, 端正抄录。所以, 我们借助这些“积累类练习”进行有效的预学, 就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让学生随堂完成这类练习, 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读写”的过程, 真正做到积累语言, 提升读写能力, 又能让“每堂课10分钟的随堂练习”落到实处, 从而让“积累类练习”发挥更大的语用价值。

(一) 通过预学, 让“抄写”成“练写”

《语文作业本》中有关抄写的作业如“拼一拼, 写一写”的新词抄写,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的句子抄写, 以及“抄写段落”这样的练习, 一般不会放到课堂中进行。一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二是因为一些教师认为如此简单的抄写作业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花时间。其实, 通过预习, 上课时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抄写”变成“练写”, 这样能提高作业的效率。

(二) 借助预学, 让“选择”体现自我

“积累类练习”中有很多习题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并抄下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有的老师为了应试需要, 往往要求抄写指定的句子和段落, 扼杀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其实, 正确选择喜欢的内容恰恰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契机。

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有这么一道练习:“课文语言淳朴而又饱含感情。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我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描写了童年的哪些场景和画面?你对哪个场景和画面印象特别深, 并说说为什么。并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学生预学后, 纷纷谈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看骆驼咀嚼”“驼铃的作用”“看骆驼脱毛皮”以及“夏天问骆驼的去向”等, 而且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留恋。这时, 抛出这道题让学生完成, 水到渠成。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 探究问题, 愉快阅读, 幸福体验, 并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比较、辨别、确定、赏析, 就能提升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语用水平。

(三) 利用预学, 让“背诵”更有内涵

积累是一种信息的吸收, 当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成为鲜活的语言源泉时, 语言文字的素养自成高格。而背诵, 正是积累的有效途径。在《语文作业本》中有背诵并抄写的练习。一般, 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先抄写, 然后抽时间背诵, 背诵成了课外的事情, 其实, 当堂背诵更有效。

如何更有效地当堂背诵, 预学在这里就发挥更大的作用了。比如在教《落花生》时, 课文的第十自然段要求背诵并抄写, 我设计了这样的预学题:

1. 细读父亲评议花生的话, 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特别提出的目的又是什么?

2.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

学生通过预学, 首先明白了花生的可贵之处, 明白了背诵这一自然段的经典价值。其次, 明白了积累父亲的话对自身语言世界丰富的潜在价值———父亲从花生种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我也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得到启发。通过这样的预学, 让学生明确了背诵的“道理”, 父亲的话在自我朗读、背诵的过程中自然鲜活起来了———花生默默无闻, 却又非常有用, 我们应该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同时对作品“借物喻人”的写法也自然深刻领悟了, 最终达到了积累的价值, 并在背诵中领悟语言的运用规律。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第4篇

【关键词】导语 导学 导读课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存在着这样一些困惑,例如:拿过一篇课文,不知从哪里开始运作?到底讲些什么?该怎么讲?哪些是重点?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落脚点。在自己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走不出“理还乱”的盲区。

一、现状分析——忽视未开发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的编排,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了一些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的课文,而且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时直接上课,单元的导语或者被忽视,或者是做轻描淡写的处理。我们经常可见的是精彩的单课设计,却几乎从没听到过以单元导语为内容的课。

(一)单元导语视而不见。

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都只局限于对单篇课文的学习,单元课文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联系,都处于孤立状态。拿到一个新单元,我们很多老师既不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抓住单元导语来备课,也不带领学生学习它,单元学习目标不明确,上到哪,说到哪,教学没有主题性、连贯性。

(二)单元导语一掠而过。

每个单元的导语中,不仅提示了学习内容,点明了专题,而且还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中,也有老师在学习单元课文伊始领着学生读一读导语,但都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没有充分利用它。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上)“我爱阅读”这个单元前,请学生快速浏览单元导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然后通览整个单元,说说围绕这个主题都有哪几篇课文?之后就齐读一遍开始赶课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刚提起又放下了。

二、深度分析——有利于教学

解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了本组的专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月是故乡明。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所以,如果发挥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上好单元导读课,就会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利于教师做好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比较复杂的事情。设想为什么不把这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之高效省时,更加细致,使学生跳出琐碎与无奈呢?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效率高,应该抓“块”,而不是抓“点”。 所谓的“点”就是单独的一篇文章,孤立主题与其他资源。而所谓的“块”就是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课文及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始终都不要脱离单元主题单元教学。

(二)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单元导语中,不但明确指出了单元的主题,而且还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导语时,应让学生懂得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同时提醒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感悟文章。

三、深入研读——聚点显成效

单元导读课不是为了那几句导语而上的一节课。而是站在一个高处,鸟瞰一篇篇课文时,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就会在整合中找到位置,逐步落实。而对于学生来说,课文不再是零散的单调音符,而是整体的交响轰鸣;学习不再是枯燥寂寞,而是变成趣味而灵动的了。可见,如何有效而有度地学习单元导读,直接关系到整组课文学习的实效。因此,在五年级语文单元整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单元导读策略的探索。

(一)紧扣单元主题设置恰当的导读目标。

单元主题犹如一根红线,它贯穿着单元教学的始终,尤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和单元整理课上。它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隐形抓手。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围绕这个主题本单元共选取了四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本单元教学目标除认写生字、理解积累词语、感情朗读及背诵以外,还要体会课文主要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渗透同一个主题能用不同的题材来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据此,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可这样制定本节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父母之爱”,并能根据主题搜集和整理资料,加大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底蕴,营造情感氛围,为深入感悟单元主题奠定基础。

2. 知道抓住主题进行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习紧扣主题思考质疑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欲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初步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运用“重点词句+课文内容+单元主题”的方法,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二)要导之有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能否达成目标,还在于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

1. 在备课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2)指导、渗透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3)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4)提供阅读链接——拓展学; (5)关注读写的结合点——准备写。

2. 应根据教材主题、具体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读课。如:(1)情趣导读。此类导读课应以情趣为主要手段,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热情。如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父母之爱”,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展开导读教学。

(2)质疑导读。此类导读课以质疑为单元导入主线,带着提问题的想法读课文,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激活了学生思维,使之产生探究欲望。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从《钓鱼的启示》到《珍珠鸟》,每一课都牵动着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所以这个单元就适合用质疑的方式来展开导读教学。

(3)活动导读。此类导读课,根据儿童喜欢的游戏和活动的特点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情趣,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因此在设计导读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孩子们来了个“虚拟旅行”,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单元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使学生对单元的学习产生一种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那么就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的优化整合、读和写优化整合的目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单元“整组” “体验”学习[J]. 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2]张占国,李素环. 漫话单元整组主题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9).

[3]张顺涛.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5).

五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方程法、算书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合作学习,愿意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的方法。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书法解答问题。

教学策略:

分析百分数的意义,找准标准量,写出关系式,列方程和算数式,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画有百分数信息的表格和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用算书法解答呢?

二、练习

1、出示72页“练一练”的第4题,分析表格信息资料,提问: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然后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做这道题时,先引导学生从第横行中的`数据入手找等量关系:总本书×20%=科技类(2400),求出总本书后,再求出学科类和故事书占总本书的百分比。

2、实践活动

统计你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支出项目可分为食品、服装、书包等。算算每个项目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绘成统计表。

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总本书×20%=科技类(2400)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9~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对这类应用题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6.4+3.60.48÷166.3+2.45+3.7

32×2.57.3-0.982.5×6-2.5

7.5÷153.6÷1.80.15×7×4

二、课堂练习

1、揭示课题:相遇问题练习课

(1)出示: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

指导画线段图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思考方法

(2)议题:甲车先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再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该怎样画线段图

怎样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两辆汽车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相背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画线段图

要求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

(4)把题1改成已知两车速度和两地距离,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学生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5)把题4改成两地相距450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向开出,甲开出1小时后,乙才开出,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练习(做在作业本上)

(1)改编P62第10题

(2)条件稍有变化P63第11题

(3)行程方向变化,实质一样P62第12题

(4)行程方向一致,速度不同,需作图帮助理解P64第13题

以上四题,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如有困难可先作提示,再按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画一下图,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辅导差生。

3、综合练习

P64第14、1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辅导

三、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大家要注意,无论是解答什么样的应用题,一定要在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当题目比较复杂,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思考。

四、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题

五、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 第7篇

一、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

(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

(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弟尧猫臭)

(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

2、第二部分

(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

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

(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什么方法?形象吗?)

(2)猜谜。(班级)

4、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

(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教学要求: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教学重难点:

诵读与赏析、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

三、作业:

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

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再创作字谜竞猜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

二、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

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

(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

(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

(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话得体有礼貌”的要求

(2)评议小结。

三、作业

1、课堂:写钢笔字。

2、课后:练习册-单元自测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播放“神舟5号”或“神舟6号”发射升空的场景。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通过比较得出什么情况下用“看”或“紧盯”更合适。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分别选用几个所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4)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读题的五个词,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仔细阅读句子,尝试填空。

(3)师生评议。

4、教学第四部分。

(1)自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可以查字典理解。

(3)小结:这些用法是古代的用法,但当代仍然经常使用,需要掌握。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学生自读,读不准的可查查字典。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讨论交流成语的意思。

(4)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指读、齐读、指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明确要求。

(2)引导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均匀。

(4)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语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临慕、描红。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师生评议。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畅谈: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分别就未来的衣食住行畅谈。

(2)分组推选代表上台说说,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3)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各组再次准备并推选一名上台说说。

(2)评议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欣赏,并谈谈感受。

2、指导。

(1)师范写“工”、“母”的书写方法。

(2)尝试练习,发现问题再指导。

3、练习。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习了解故事的含义并对相反的观点加以辩论;了解一些有关书法的知识。

2、诵读词语,积累语言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就难题进行选择并流畅、清晰地表达。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人都要花大功夫练习书法下面读读这个小故事。

(2)学生读小故事。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度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生联系故事谈一谈当中蕴含的道理。

2、教学第二部分。

(1)提出问题。(由上一部分的教学结论导入,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3)指明几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言,重点是回答“为什么”。(学生可从文化、艺术、学习、生活几方面去谈)

(4)小结性发言。(只作为一种观点)

3、教学第三部分。

(1)谈话导入:在我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认识、了解哪些书法家呢?

(2)学生回忆、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3)师生共同最大限度地说出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4)根据情况选个别书法家讲讲他们的书法小趣闻。(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词语都是关于“郑和远航”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大致了解它们的意思。

(4)学生试着说说这些词语可能会连成一个什么故事。

(5)学生练习诵读。

2、反馈。

(1)指名诵读。(2)学生比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相关的词语。

(3)集体练读。(4)集体齐背。(5)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郑和远航》。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特别是“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范写。

(3)学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我来说一说”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如题中所说的问题。这时,你会怎样作出决定呢?(板书:我来说一说)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认真思考,准备口语发言提纲。

(3)学生分组练说。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就某一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针对实际情况)

(2)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前面同学的发言上台说出不同的看法。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点评。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土、牛。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笔画极其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将每一笔写在米字格中的正确位置。(注意每个笔画的写法和力度)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4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了解有些病句就是由于错用、漏用标点所致。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自然美,学习写景的用词和方法,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可能会有几种意思。

(2)通过阅读,说出这个句子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出现句子意思表述不明确的原因。(漏用标点)

(4)给句子加标点。根据加标点位置的不同,会出现两个句意相反的句子,但两个独立的句子意思非常明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看看标点用得对不对。

(2)学生试着改正用错的标点。

(3)师生共同改正。让学生说出理由。

(4)小结。错误的原因:漏用、错用或多用了标点。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小芳的日记。了解日记的内容和意思,明确小芳写日记时的心情和日记的语气。

(2)学生试着改日记加标点。注意不要使句子产生句意不清或是病句的现象。

(3)指名读出自己所加的标点,说出理由。

(4)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句意表述的明确,注意标点的使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审题

(1)指名读题。(2)教师讲清本段文字的出处与阅读要点。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这个片段描绘大明湖、千佛山的景色,文字精彩在哪些地方?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色彩、光影的变化对写景的作用。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埃及的金字塔》.(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重点指导“矗立、埃及、智慧”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世界名城的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名称,找寻它的雅号与城市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侧重地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音乐之都维也纳》。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3、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城市。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注意:声音要洪亮,举止要大方,感情要丰富,要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4、反馈。

(1)对介绍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介绍世界名城。注重它的雅号与城市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亚、赤。

2、指导。

(1)学生读帖,小结写好“亚、赤”的要点。

(2)教师范写,讲解“亚、赤”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3、练习。

(1)学生仿照课本来写,教师指导。

(2)学生再次练习,注意基本笔画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

(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

(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

(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

(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

2、指导

(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演讲的技巧和时间分配技巧。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话题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话题。(各组学生互相提出各自对对方演讲的看法)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议演讲的内容、用词、语气、方式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售、军。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售、军”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写,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6

教学要求: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出奇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3)简介《四度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4)学生再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质疑、点拨。

(5)学生再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重点看看两个看看两个“重”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2)引导体会歌词特点: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

(3)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毛泽东的这首词意境雄浑,满怀着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这个结论。

(2)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讲讲这首词中的故事,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清平乐六盘山》。

2、布置学生课后找长征故事读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这段话选自哪篇课文?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重点指导“彭德怀、黑骡子、辛苦、塞”等字词的书写和整体布局的安排。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不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回忆出一部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影视剧。

(2)明确交际要求: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模仿剧中人的精彩台词;留心别的同学的发言。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思考:印象最深刻的那部影视剧究竟是什么使你感兴趣?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提建议。

(3)分组练说。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上台评说。

(2)师生评议

4、反馈小结。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写这两个字。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7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五年级语文练习课教案 第8篇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上一篇:高一记叙文:有一种声音下一篇:因为爱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