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故乡的种诗歌

2024-06-22

愿做故乡的种诗歌(精选2篇)

愿做故乡的种诗歌 第1篇

愿做故乡的种诗歌

生是故乡的人

死作故乡的种

我这漂流已久的游子

何曾一刻

忘记乡土乡人

忘记乡音乡思

吾心系故城

飞驰的梦境常带我

寻找孩提的嬉笑

寻找发黄的往事

寻找那千年万年的根

故乡,我以为已模糊你多年

以为你不再存留我的踪影

不再有我的过往

以为我亦如是恍惚

故乡啊,我又怎能离你

怎能与你决绝

怎去话别

忧伤胜过千里万里的送别

又岂是千次万次的落笔

能够抚慰的

山依旧青山

水依旧绿水

物是人非仿佛无以感叹

然而我却念念不忘

一草一木

一砖一瓦

都有我灵魂里的梦回

听,小船儿悠悠

看,夕阳下金鲤飞跃

完全如画的.境地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秋的赞颂

使我故乡光彩照人

东风洒雨露

会人天地春

这第一季的面容

使我故乡风华绝代

生是故乡的人

愿死亦作故乡的魂

愿做故乡的种诗歌 第2篇

金秋十月, 适逢首届琴台音乐节隆重举行, 大型诗歌乐舞《白》作为音乐节开幕式演出剧目上演, 引起了现场观众强烈共鸣。说起故乡情, 诉诸艺术作品的由头总是千千万万, 可以回味、诉说、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 但又总让人感觉情思绵长, 意犹未尽。但是作为一台地方文化精品剧目打造的《白》, 它的魅力就在于对于一方水土、人情、风俗等地域文化特色一网打尽, 不愧为武汉今年新编剧目的精品, 可以预见的是, 它也将成为一台不可多得的经典剧目, 一台充分展现故乡的原风景、展现武汉这片土地所生长的灿烂文化的鼎力之作。

从剧目的选题来看, 《白》的选题是清晰明确又不失古典诗一般的悠远韵味。“白云”、“黄鹤”、“故乡”三个名词的组合本身就很完美地构成了一幅关于故乡的风景画, 与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营造手法颇为相似, 还未观看作品本身, 就已经为观众创造了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 勾起人们的想象和回味。怎样的选题才能深深烙印上“武汉独有”的文化标签呢?武汉歌舞剧院配备精兵强将, 在反复筛选、反复掂量的词条中, 一批最具“独特地域识别码”、最易于彰显城市精神品格的经典事物浮出视线。“白云黄鹤”、“知音故里”、“市井里巷”、“东方水都”等字眼喷薄而出, 这些充满丰富文化符号的语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生动地谱写出了一台体现武汉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建设成就和历史变革的大型诗歌乐舞剧。

从剧目结构来看, 全剧共分为《序》《白云黄鹤》《知音故里》《市井里巷》《东方水都》《尾声》几个章节, 结构连贯紧凑。诗、歌、乐、舞组合的结构形式, 使全剧充满散文般的优美和流畅, 形散神聚, 令人回味无穷。

“诗”, 是统领贯穿全剧之魂, 是开启每个篇章的导语, 它踏着韵律和节奏, 抒发了深爱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它有时是以无伴奏合唱的形态呈现, 有时又是在余音袅袅中融入的动情吟诵。简明生动、提纲挈领地对章节内容进行勾画、描述、阐释, 起到了打开观众心扉、引领观众进入审美欣赏状态的作用。

“歌”, 为章节中最华彩最浪漫的部分, 所谓言之不足, 言不尽意, 歌之舞之蹈之。不是每个章节都有歌, 根据全剧结构和内容的要求, 歌在全剧中进行了整体合理布局, 穿插全剧, 起承转合, 唱来一气呵成, 增添了该剧的浪漫华彩。一曲《长江汉江》唱出了武汉人念念不忘的故乡情, 尾声的一曲激昂高亢的《武汉人》更是唱出了武汉人的骄傲和自豪, 成为全剧的落脚点。

“乐”, 作为贯通始终的情绪烘托, 散发着浓郁的楚文化特质, 古典而悠远, 清新而独特, 可以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奏。据悉, 该部舞台剧作品的豪华版, 还将以交响乐现场演奏的形式呈现。

“舞”, 作为该剧的第二“语言”, 成为份量最重的主体表现形式。这些或绚丽、或庄严、或激越、或悲壮的舞段, 是对眷念这片土地的芸芸众生之生活情态的艺术描摹。每一个舞段, 都演绎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再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感染观众, 引发共鸣, 实现了地域文化的共振合响。例如《知音故里》一章中演绎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琴瑟雅韵, 老树、悬崖、巨石, 一人独坐悠然抚琴, 如同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扎着发髻的女子忽然就散开乌黑秀发, 齐齐甩头, 惊艳舞台。《汉绣知音》又是另一种美:身穿汉绣服装的徐千惠, 以甜美的歌声诉说汉绣渊源。《市井里巷》描述着过往的不老岁月, 在蜿蜒曲折的小巷里汩汩流淌, 勾起观众情不自禁地回味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美好生活记忆。竹床阵讲述了童年小巷的故事, 温馨温情,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成长时光、青春岁月就这样被记忆珍藏。汉正街上的“娘子军”, 她们曾经铸就了城市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扮靓了汉正街的每一个角落, 当人们谈起汉正街, 不仅仅只是一个商品交易市场, 让人想到更多的是文化因子在这里滋生蔓延生长。女人们将肩膀上的一根根扁担, 演绎成铿锵有力又充满韵律感的舞蹈, 以此表现女人特有的坚韧、勤劳和乐观, 同时也是对生长在这里的女人们生活态度的一种注解, 进一步深化了全剧主题内涵。

《白》整台剧目, 结构缜密而又富于变化, 寓多变于统一之中, 诗中有歌, 歌中有乐, 乐中有舞, 是诗与歌的交汇, 是乐与舞的和鸣。所有的元素, 细节, 都已深深地烙印上武汉地域文化特点, 展现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武汉地域文化风景画。从审美欣赏的角度来看, 其实不应该将该剧解构为几部分, 因为在体验欣赏剧作的过程中, 审美情感是融为一体、无法拆分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解析只是便于理解欣赏的过程。举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面对一位美丽的妙龄少女, 人们通常最为有力最为简洁的评价就是:美女!这其实是从整体印象、整体感觉来说的, 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判断。在欣赏《白》的过程中, 人们所作的审美判断也是基于一种整体的感觉而言。观看《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种愉悦之情, 不仅仅是因为该剧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段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更因该剧显现出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乡情所带来的深刻理念。正如黑格尔所断言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白》之所以让人觉得美不可言,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将地域文化蕴含的深邃理念通过诗歌乐舞等感性形式呈现出来, 奉献给有着相同心灵情怀的观众, 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从剧目的风格来看, 《白》充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数字灯、数字成像灯, 营造诗一般的意境, 以大写意的手法凸显深沉的文化意蕴。情境氛围的营造, 注重融入当代审美技巧, 用抽象、写意的艺术手法, 使空灵、瑰丽、简约、大气等审美意象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获得最具张力的展示。《白》所呈现的艺术风格与目前广受好评的武汉城市宣传语“大江大湖大武汉”所体现的城市风格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一座城市孕育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白》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又感染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上一篇:黄店中心小学安全会议程下一篇:农村区域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