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孔子的作文

2024-05-30

介绍孔子的作文(精选6篇)

介绍孔子的作文 第1篇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中最仁义的一个。有一次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回相伴左右,孔子要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志在做英勇的将军,子贡志在做善辩的使者,颜回却退而不答。孔子追问,颜回才答道,他愿意辅助一位明王圣主,“敷其五教,道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源数,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施其辩矣。”孔子听了赞道:“美哉德也!” 关于颜回,《孔子家语》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鲁定公问颜回,你知道我们这里有个叫东野毕的很善于驾御马车吗?颜回答道:“他会倒是会,可是,他的马将要栽跟头了。”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就对身边的人说,这个颜回故意污蔑人。过了几天,有人来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车翻了,跌的很惨呢!鲁定公大吃一惊,赶忙召见颜回,要知道他如何预知此事。颜回说:“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东野毕虽然是驾马的高手,但他不知适可而止,不论是操练检阅还是历险致远,都要竭尽马力,不但如此,他还要寻求更多更好的马,以至于人穷则诈,马穷则佚啊!”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心怀仁义美德的好人,却非常贫苦,《史记》中说他“糟糠不厌”,意思是穷得连很差的食物都吃不饱,因而终于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历史上,有很多具有才华和美德的人曾经遭受世俗的厄运,比如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最后只能饿死在首阳山,比如对这个世界充满爱情的舒伯特,那优美的摇篮曲却只能换得一盘土豆。因此司马迁感叹道:“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介绍孔子的作文 第2篇

一、“孔子布衣”——自强不息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孔子自幼丧父, 和母亲过着孤儿寡母的贫困生活。《孔子世家》说“孔子贫且贱”, 孔子也自称“吾少也贱” (《论语·八脩》) 。家贫且无靠山迫使年轻的孔子从事当时被认为是鄙贱的职事:“尝为季氏吏, 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息。”有一次, 鲁国大夫季氏“飨士”, 孔子兴冲冲前往, 不料被家臣阳虎当面奚落。阳虎对孔子说:“季氏飨士, 非敢飨子”。这一细节, 说明孔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低贱, 充其量也不过只属于“士”这一阶层, 一个不折不扣的平民知识分子。

孔子社会地位的提高是与他坚持不懈、异常勤奋地学习分不开的。他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受到尊重, 在于他是伟大的教育家, 而这正是他在逆境中发奋勤学带来的丰硕成果。“士”在那个时代只是居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 掌握文化的那个阶层。孔子由勤奋而博学多识, 名声愈来愈大, 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最后部份中, 太史公这样赞道:“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于子王候,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 可谓至圣矣!”这话并非虚美。

二、悲剧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春秋时期, 诸侯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满足其奢侈私欲, 残酷地压迫人民, 横征暴敛, 社会极为动荡不安。孔子反暴政, 其志向是想救世, 他的理想社会是“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立” (《论语·公治长》) 。

首先, 为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正名”学说, 他把“正名”看得很重要, 认为“夫名不正言不顺”, 而“正名”的内容就是他回答齐景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强调了君臣、人伦关系, 强调君对臣、父对子的绝对统治。

其次, 孔子主张举贤。在回答季氏问政时, 他回答说:“举直错诸枉, 则枉者直。”他对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是这样评价的:“秦, 国虽小, 其志大;处虽辟, 行中正。身举五羖, 爵之大夫, 起缧绁之中, 与语三曰, 授之以政。”不难看出, 孔子在分析秦国崛起的原因时, 把穆公举贤放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再次, 在对外关系上, 孔子主张“有文事必有武备, 有武事必有文备”, 反对攻占杀伐。在孔子看来, “柔远人”和“怀诸侯”的对外政策能不诉诸武力而使天下归顺。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政策对后世影响很大, 被历代中国统治者奉为处理对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一生进行了积极的政治活动, 对此《孔子世家》有较详细的记载, 这就为我们认识研究孔子的政治悲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纵观孔子一生, 我们就会发现他是积极入世的。但在政治上, 孔子的一生是很不得志的, 始终都在扮演着悲剧的角色。孔子的悲剧在周游列国漫长坎坷的历程中表现得尤为深刻, 令人同情慨叹。首先, 孔子用十四年时间, 不顾自己已是个花甲老翁、年迈体弱, 来往奔波于卫、陈、宋、蔡、叶、楚等国, 想劝说诸侯, 得到重用, 来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每到处无不遭到冷遇, 始终不得志。其次, 孔子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甚至连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孔子世家》详细记载了他居卫受胁、过匡被围、困于陈蔡之野、桓魋拔树加害的史实, 这就使悲剧的情节更加曲折, 内容更加丰富。第三, 孔子受尽了隐士们的冷嘲热讽, 内心十分凄苦, 他甚至无可奈何地以“丧家之狗”自喻自嘲。由此看来, “碰壁——寻求——再碰壁”便成了孔子周游列国这一历程的公式。到处碰壁直至老病而死却又壮志未酬这便是孔子政治悲剧的主旋律。

三、作者倾向性——悲剧形象更为丰满

褚斌杰先生认为:“《史记》在描写人物时不仅禀承着‘实录’精神对人物的生平加以从实记录, 而且也寄寓着自己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 从而达到了动人心弦、移人性情的艺术效果。”我想, 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孔子形象的悲剧色彩是很有裨益的。

“盖钟子期死,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 女为悦己者容。”这段话出自司马迁在遭李陵之祸后所写的《报任安书》。此书是一篇血泪控诉书, 司马迁以无限愤懑 (mèn) 的心情, 申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发愤著书的理想。司马迁怀才而遭极刑, 想要建功反而受损, 郁郁而不得知音。可以认为, 这种“士为知己者用”是他对封建统治者残酷性的痛苦而深切的感受, 它无疑会影响《孔子世家》的创作。

司马迁通过颜渊之口道出了自己对孔子悲剧的认识和评价——“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它一唱三叹, 颇为感人。“譬使仁者而必信, 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就像伯夷、叔齐、比干那样, 孔子的悲剧向人们显示的不是消极与颓丧, 而是战胜这种悲剧命运的决心和勇气。子曰:“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而司马迁对悲剧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 不可胜记, 唯倜傥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可见, 司马迁对孔子悲剧的认识与评价反过来又肯定了孔子这一正面形象, 使之更为丰富高大。

有感于近年来颇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经典热, 如于丹的《<论语>心得》所说的“庸俗化阅读”, 孔子形象的悲剧色彩, 也许还需再加一条——对孔子的误读。由于误读人们开始不知道孔子是一个率真本色的人;不知道他是中国社会理想的奠基人;不知道他是宽容的哲学家、伟大的老师, 又是中国的第一位平民学者、一位伟大的民主人士。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 孔子学说开始被滥用, 以至于败坏到为专制统治辩护, 这与真孔子全无关系。因此, 司马迁的《孔子世家》对于当今这股“文化热”, 对于我们认识真孔子的意义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与“复兴国学”或“复兴儒学”这样的口号相比, 在中国复兴孔子质朴而本真的思想, 复兴原始儒学的真正精神, 当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而这一切应自读《史记·孔子世家》始。

参考文献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1980.

[2]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1982.

[3]朱熹.四书集注.中华书局, 1984.

[4]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 1990.

[5]钱穆.论语新解.巴蜀书社, 1985.

介绍孔子的作文 第3篇

关键词:孔子;启发教学;言语教学;中学作文

据索绪尔语言学理论,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写言语。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语教学理念及实践学界已有深入研究。但从中学作文教学视角探讨孔子言语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加强。笔者不揣冒昧,对孔子言语教学作初步梳理,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孔子言语教学理念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1.孔子启发教育思想与有教无类的关系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述而》載: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尚无诲焉。”脩者,干肉也。束脩为古之薄礼。孔子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种族,这就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理念。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其年龄、禀赋、志向各异,孔子教学任务极为繁重。孔子博闻强记,吸取古人智慧。据《左传·襄公二十年》载,古志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古人质朴,言为心声。孔子进一步推论:“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曰》)于是,言语在孔子教育中地位上升,有助于提高孔子的教学效率。但推论还需实践检验,据《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孔子在严厉批评之后,发现教学中“听其言而信其行”失之严谨,从而修订为“听其言而观其行”。在教学中,孔子的教育理论开始创新,逐步完善。

2.孔子因材施教与启发教育的关联

孔子弟子数量极多,其教学质量也是极高的。据《论语·为政》载,孟懿子、孟武伯和子游、子夏均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因学生个性、处境各异,孔子对学生的启发教育也不一样。宋代程颐对此有精到的分析:“告懿子者,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程颐之说,也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概括。《说文解字·木部》:“材,木梃也。”据段玉裁注:“‘材’引申之义,凡可用之具皆曰材。” “因材施教”之“材”是指材具。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他根据弟子材具所进行的教育。

二、孔子言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1.孔子言语教学在其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据钱穆考证,孔子三十岁后即授徒设教,三十五岁已有声誉。孔子去鲁,周游列国,但不为时君所用,最后返鲁办私学。孔子虽在政治上失意,但在教育上却成就非凡。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古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孔门弟子撰《论语》受其影响,将孔门贤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司马迁称之为“异能之士”。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后世称之为“孔门四科”。据《论语·述而》载:“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行、忠、信,后世又谓之曰“孔门四教”。孔门“四科”与“四教”之区别,王齐洲先生已有论述。他认为“四科”是孔子对弟子从政特长的评价,“四教”是孔子教学的基本内容。

2.孔子言语教学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先秦诸子,除老子外,均晚于孔子。老子与孔子孰先孰后,学界存在争议。孔子晚于老子论者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孔子向老子问礼为据,孔子晚于老子论者以今本《老子》部分思想晚于孔子为据,各持己见。据李学勤先生考证,郭店楚简《老子》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末。楚简《老子》不反对“圣”“仁义”,其与入家思想并非水火不容。今古本《老子》和庄子的“弃圣绝智”思想均与儒家仁圣思想水火不容,其原因是《老子》在流传中被庄子后学所篡改。可见,孔子的出处思想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相贯通。

三、中学作文教学与孔子口头言语教学,均以言志为旨归

据《论语》记载,孔子至少开展了两次弟子集体言语教学活动,均要求表达志向。一次见载于《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孔子他们各言其志,其口头作文如表一:

孔子当时约六十岁。子路,名由,比孔子小九岁。曾晳,名点,比孔子约小二十一岁。冉有,名求,比孔子约小二十九岁。公西华最小,约十八岁。子路性刚,冉有性谦,公西华年弱,曾皙知时,其“作文”斐然成章,情志各异。另一次见载于《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于孔子,孔子说: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其口头作文如表二:

子路、颜渊的口头作文言简意赅。孔子对言语的最低要求是“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语言只要准确通顺就可以了。孔子对言语的最高标准是“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孔子应子路(疑为“季路”)之请,以文言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言不妄发,发必当理,非子路等所能道。颜回對孔子之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

孔子命弟子口头作文,只要求他们表达志向。中学作文教学理论演化迄今,强调创作主体充分表达情志。两者在作文功能的看法上基本相同。

简而言之,在我国一千多年科举考试中,言语均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两千多年前,人才与社会双向选择,孔子重视言语教学,要求弟子作文言志。今天,人才与社会双向选择,国家重视语文教学,也要求作文言志。可见,孔子的言语教学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相似。

在孔子的教育活动中,他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是与他的有教无类理念相适应的。同时,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又是以他的言行观为理论基础。教育教学需要言语的正确理解和语言的准确表达。言语与政治互动互渗,在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言语教学在孔子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孔子的言语教学为他的启发教育服务,所以,孔子在作文教学中要求以文言志。这一作文教学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相似。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74.

[3]阮元刻校.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4]钱穆.孔子传.三联书店,2005:13.

(作者单位 重庆涪陵区龙桥中学)

用孔子师法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 第4篇

写作是高中生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提高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孔子的师法值得运用,孔老先生的师法主要是两个,一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二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这两个教学方法对于转变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当前高中生作文水平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训练写作,经过初中到了高中却越写越怕,越写越感到无话可写。不少高中生被要求写作,提到作文心里就烦。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写作,将写作看成负担,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如人意就头痛。最让人难受的是语文试卷160分,写作分数就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写作分数不高,学生语文考试人均分就上不来。而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有的时候花了精力却不见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作文教学备课量大,学生作文批改量大,教师疲惫不堪。如何能够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办法,成了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运用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为本一脉相承,个性化教学本质上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写作是语言文字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同一事件的表达各有特点,所以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其它形式的作文,学生表达的个性化特别明显,这是因为学生认识事物、认识自我、生活经历、储备素材、表达能力等存在个体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尊重这些差异的存在,就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写作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

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做到:一是减少高中生作文的束缚,提倡开放式作文,体现学生的个性。作文题目自拟,教师提供给学生习作的话题材料,但是不要给具体的题目,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话题自定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高中生已经具有书写表达的基础和能力,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自由地表达、个性化表达,进一步达到有目标性的创意表达。围绕话题学生作文体裁自定,可以选择记叙、论述、说明、散文等体裁,但是表述的话题或者写作的方向要求一致。二是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作文水平提高的不同步骤。如语言枯燥的学生,要求他们积累丰富的词汇、欣赏散文类作品、推敲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等,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艺术性。素材枯竭的学生,要求他们按照不同的作文类型背一点范文,多参与一些活动,多体验生活现象等。同时多写日记,把自己每天感受最深的事记录下来,把看到的优秀文章辑录下来。多看、多背能积累素材,多写、多思同样可以积累素材。因材施教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方法能够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为学生个性化习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运用启发式教学评价学生作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查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这里对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要求,评价态度主要看学生习作是否认真,是否用心观察生活,是否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提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是否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体现科学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写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否体现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价学生习作的水平,主要看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丰富性,主要看文章主旨表达的针对性、突出性,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丰富而自如、合适。主要看习作结构合理、新颖、有创意。

教师对高中生习作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作文批改,二是作文评讲。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尊重学生习作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注意细节上的指导,无论是边批、眉批、还是总批,都要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少使用刺激性语言否定学生,要使用鼓励学生的批语。在面批时,关注学生的情态、情绪等,耐心给学生启发。

教师在评讲班级学生作文时要注意整体要求和作文示范引领。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诊断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指导学生改变习作中的不良现象;激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展示学生优秀的习作,必要时对优秀习作的语言、结构、选材等进行逐一点评。注意发挥整体评讲促进学生作文发展的功能,不要过多强调甄别和选拔,给学生搭建发展作文水平的平台,尤其是加大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读书笔记的力度,为学生作文发展提供基础。教师要反思自己的作文评讲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优化作文评讲,成就学生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

《孔子随喜》:孔子的气象 第5篇

林谷芳先生说张大千“气象万千,富贵逼人”,富贵逼人是其特殊之处,但再如何富贵却无半点俗气,就令人歆羡了,但你却不嫉妒,因为学也学不来,只余下欣赏的份。薛仁明笔下的孔子正是这样气象万千者,他不执着于某一念,而是胸襟开合,出入自如,对人应景,不拘于成法;于事于境,不画地自限。他可以消遣弟子,也可以被弟子质疑;他批评管仲,却也为其辩护;弟子问仁,不同的人不同的对答……从这样的孔子去比对后世之儒,尤其是宋明的儒者,才可以检出孰高孰低。本书从细微之处着笔,却处处见出孔子的大精神,见出作者的大见识;直接从孔子开始,绕过后人的注解,直接与孔子素面相对,直接进入《论语》,还原你一个真实不一样的孔子。原来孔子可以笑,而且笑得灿烂;即使身处涸辙,依然心境澄澈,即使被围追堵截,被骂为“累累若丧家之狗”,依然弦歌不断,心以为然。这个孔子和我们一样奔走劳碌,一路走来,一路辛苦,但也高于我们。“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他岂止是“君子儒”,是大儒,而我们只是小儒或者连儒士都不是,所以他能适然、坦然,能够安静地对待一切,固守着心中的那一份志向,所以他能“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居停挥洒,该是何等的气象?

然而薛仁明并不止于此,除了谈孔子,他还以孔子为一个准绳、一个标杆来比对衡量一下当代的儒士和知识分子,言辞恳切,旁征博引,而又并不说教,令人反感生厌,他可以信手拈来直陈台湾当政者的气象不足,也可以针砭当下之事,谈古籍却不遥远,评今事还可幽深,这是薛仁明的过人之处。尽管所谈不多,但是和孔子素面相对的倡导,对孔颜的遥想与描绘,甚至是仅有的十一则《论语》的解读,无不令人击节赞赏。

孔夫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薛仁明可谓能写之人,文笔优美,措辞得当,如汩汩流水而出,直觉清新;又如缕缕清风拂过,心生波澜。孔夫子又讲:“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文字的华美缺乏实质内容的支撑就不相称了,《孔子随喜》的每一篇都可独立成篇,是对孔子和《论语》某一角度的阐发,创见迭出,历史的梳理,传统的追寻,人心的变迁,与时下的局勢相联,针砭时弊,颇具气象,内容上的厚重和洋溢于字里行间的人文情怀忧患意识与文字上的优美正相契合。

作者在《书成后记》中谈道:“前半年,我在《人间副刊》谈孔子;后半年,我在《联合副刊》写论语。而今,结集出版。”一则一则写下来,独立成篇,却也差了一点构建的体系,一篇与一篇之间的联系也不是那么紧密;而这在我看来也并不是什么缺点,随意翻开一页,流连于笔墨,跟随作者一起沉吟,一起感受,萦绕于内心。可惜太少,要是有一本大书,一则一则,那该有多好啊,那将是怎样一种淋漓的幸福。

读过本书之后,重读《论语》,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智慧的、通达的孔子,他一定不是你心目中那样严肃的样子,一定带着微笑,一定有你不曾察觉的气象。

介绍孔子的作文 第6篇

2014年7月29日,第十一届“孔子杯”全球青少年华文作文大赛颁奖活动在山东曲阜举办。大赛颁奖典礼暨作文教学座谈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中、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第一中学、山东省金乡县第一中学等学校60多位参赛师生、学生家长与会。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代语文杂志社主编单承彬教授致开幕词,并谈了对作文教学的看法。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长、三孔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韩凤举致辞,又以学生家长的身份讲述了培养孩子写作特长的经历。到场嘉宾还有曲阜市文物局市场营销中心主任董亚军。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中的张殿礼老师谈了到达曲阜的感受和参赛心得,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的李富晔老师讲了写作的重要性,山东省金乡县第一中学的李亚平老师介绍了开展文学社活动的经验。教师代表均认为参赛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作文展示的平台。山东省金乡县第一中学的史玉姣同学作为学生代表,朗读了自己的获奖作品《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友谊》。

作文教学交流完毕,单承彬教授、韩凤举局长、董亚军主任为到场的获奖师生、优秀组织学校颁发证书、奖牌,并赠送了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亲笔签名的作品集《孔曰》、线装《论语》和《曲阜旅游》图书。

颁奖典礼结束后,杂志社组织与会师生、家长参观了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景区,在参观、游学过程中,来宾对曲阜市文物局提供的免费游三孔感到非常满意,认为“走近曲阜、感悟孔子”是大赛的一个亮点。游览结束后,第十一届“孔子杯”作文大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孔子杯作文大赛已经办了十一届,因发起于孔子故里曲阜而命名,受到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至本届累计收到稿件近18万份。第一届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关注亲情”,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儒家精神。其后各届大赛,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和社会,倡导读写结合、知行合一,特别是本届大赛以“读《论语》、学做人”为主题,让青少年从《论语》中学习如何做人。因为《论语》中,“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恕、勇”是对做人道理的概括,这些儒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青少年有必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曲阜文物局自2013年开展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参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本届“孔子杯”作文大赛,主题是“读《论语》、学做人”,让一等奖得主免费参观曲阜“三孔”、进行曲阜修学游,是“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的深化,它让青少年积极认识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汲取有益成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由90多所孔庙共同成立的组织,目的是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孔庙及其它儒家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为大赛作了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了活动的影响力。

上一篇:警察实习鉴定下一篇:养护技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