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

2024-09-11

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精选16篇)

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 第1篇

[***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

喜迎十九大的召开,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之即,***社区为丰富辖区干休所老干部们的节日生活,让这些曾经为保卫国家奉献青春的老军人享受到晚年的幸福,10月26日上午,***社区联合***文化馆,为老干部们送去了一台“喜迎十九大‘欢度重阳节’老党员畅谈联宜会”。

联宜会上,文化馆的演员们带来了10余个文艺节目,节目题材丰富,有独唱、舞蹈、笛子独奏等轮番上阵,欢快的舞蹈,优美的旋律,嘹亮的歌声,尽情地展现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音乐和舞蹈传递了对老干部们的慰问与祝愿。

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 第2篇

10月8日下午,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嘉莲街道莲花五村社区的.共建单位,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带领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一同到社区走访慰问辖区内6户困难老人,给他们带来了节日的慰问,并送上慰问金。

在慰问活动上,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及社区书记主任,看望慰问老人,并通过无法到场老人的家属,详细了解了老人最近的状态和日常起居情况。

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及社区书记为到场老人及到不了场老人的家属送上节日的问候,并为每个老人送上慰问金500元。

一句句问候、一声声祝福、深深温暖了社区老人们的心。

重阳节慰问困难老人活动,是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 第3篇

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更为便捷、快速、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体验性学习,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1.学生课前准备

我在上《这是我们的社区》时, 提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双休日作业, 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自我组建“社区小分队”:“社区公共设施小分队”, “社区互助小分队”, “社区新闻小分队”, “精彩的社区生活小分队”, “节日小分队”, “采访社区领导小分队”。这六个小分队分别从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里人们互相帮助, 每天生活在社区区里的人发生哪些新鲜事, 在社区里生活的老人、小孩、妇女等有哪些精彩、丰富多彩的事, 同时调查各种节日 (如, 儿童节、重阳节、端午节、三八妇女节等) 社区里又是怎样开展庆祝活动的, 通过采访社区的书记、主任等领导了解为什么要成立社区、社区是干什么的, 有什么作用等, 并要求学生带上照相机、摄像机、笔和纸等工具, 边记录边拍照。通过这些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们对“这是我们的社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社区”这一概念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真切地产生了想去了解“社区”里的一切迫切愿望, 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

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 分别进行教授和学习工作, 这个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 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 我把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社区的公共设施》、《和睦相处》、《精彩的社区生活》整合在一块, 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将相邻关系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涉及了邻里帮助、噪音损害、滴水妨碍等等小的主题, 让学生从小养成关心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环境, 思考社区里的一些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 通过课前调查, 学生了解了社区的功能作用。社区与我们这些居民之间的关系, 丰富了学生对社区的了解, 使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3) 通过网上查阅社区中不同成员的节日生活, 包括老人、青年人、儿童, 以及各种不同职业的人, 了解如重阳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建军节等各种各样的节日。感受到社区里男女老少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 这些节日, 是精彩的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精彩。同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上传、下载、拍照、摄像等技能得到了锻炼, 增强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还制作了网页, 网页上包括“社区公共设施、社区新闻、社区精彩生活、公益广告、庆祝节日”等内容, 不光有文字表述, 还有照片、评论, 同时还请家长参与, 让学生为社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卫生、绿化、服务等方面, 从小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整合实现了教学根本性的变化。与传统教学相比,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生地位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个别化与交互性使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参与探索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感知发现——实践运用”。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成为课堂上主动的发现者。

2.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使教师从原来的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引导者,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落实。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了。

3.教学过程的转变

利用网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 学生可以用网络探究他所希望了解的很多关于社区的信息。同时, 教师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协商讨论, 获得知识, 掌握知识, 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平等性, 协作性。师生在平等的课堂环境中共同学习, 共同成长。

4.教学方法的转变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是任何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教学方法, 这种网络学习, 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是富于个性化的学习。

5.变单一为整合

信息技术的加入, 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教学容量少, 而网络学习容量大, 综合性强, 不必每个学生带出校门, 只要课前几个小组完成的图片, 一经上传到计算机, 通过大屏幕显示, 达到资源共享, “不到社区也能看到社区事”, 而且这些图片是学生课前收集, 课堂上学生非常感兴趣。

重阳节活动集锦 第4篇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出席会议的还有老部长、部机关各司局、部属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农业部系统的老同志约4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10月16日,总政治部在中国剧院举办重阳节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专场文艺演出,向驻京部队老干部和全军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节日的祝福。总政歌剧团演出了抗战题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赢得了老干部们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誉。驻京部队大军区职、兵团职和部分军职老干部代表六百余人观看演出。

北京教育系统于10月14日举办重阳节登高活动。北京教育系统千余名离退休同志参加此次健步活动,共享健身、聚友、观赏美景之乐。北京老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马叔平、副会长朱全俊、张稼祥、教育系统老领导廖叔俊出席了此次活动。(张永忠)

10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印象社区组织社区内老年人参加“九九重阳·浓浓感恩情”活动。老年人们在一起做游戏、踢毽子、猜谜语,活动最后社区工作人员把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天地》杂志送到每一位老年人手中。老人们高兴地说:“社区就是我们的家,子女们忙工作,社区陪我们过节,让我们物质精神双丰收。” (余东)

10月13日,保定市文明办、保定市老年大学联合举办庆重阳文艺汇演。汇演以民乐合奏、大合唱、京剧、太极拳、模特表演、男声独唱、民族舞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抒发了老年人的喜悦之情。曾在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上获得一、二等奖的老年大学形体舞蹈班的群舞《咏梅》和《欢聚一堂》把晚会推向高潮。(刘雄)

新疆库尔勒市委老干部局在重阳节当天组织千余名老干部开展登高游园活动。老干部们兴高采烈地参加各种趣味游艺比赛,相互祝福,互致问候,亲切交谈。(刘松江)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团委在重阳节前后为老年人送上“四重礼”:一重礼“送孝心”,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孝文化知识宣传,鼓励小学生督促父母尽孝;二重礼“送健康”,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三重礼“送深情”,在重阳节请老年人赏菊,为过生日的老年人祝寿;四重礼“送快乐”,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评选“孝道之家、幸福老人、助老之星”。(张晓平)

社区重阳节活动方案 第5篇

随着社会老年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在传统佳节“重阳节”和老人节到来之际,XX社区工会举办“温情老人节”系列活动,利用社区内独特的资源优势,将组织社区老年居民、社会各阶层的老年同志,开展文艺表演,组织青少年开展义务服务,组织辖区老年人参加卫生服务中心的义诊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旨在激发社区居民敬老爱老,热爱家园的热情。

一、活动时间: 10.12

二、活动地点:XX社区

三、活动形式:1.文艺汇演。2.志愿者义务上门为老年人服务。3.为辖区80岁以上的老年人送重阳糕。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义诊。

四、参加人员:社区居民、青少年志愿者、社区文体队、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五、具体活动:

1.送重阳糕:12日中午由社区各网格负责人与楼长等一起上门为80岁以上老年人送重阳糕,以表佳节慰问。

2.义务服务:活动期间社区青少年志愿者上门为社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服务,帮助他们。

3.文艺大联欢:下午3:30开始在社区大院,由社区戏曲队、歌舞队、时装队表演节目。4.义诊:12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义诊,为所有社区老年居民量血压、侧血脂等。

XX社区

重阳节社区活动总结 第6篇

10月23日是重阳节,为了营造全社会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让我社区老年人愉快地度过自己的节日。10月18日上午,我们社区本着从老年人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社区老年人年老体弱,出行不便的特点,开展了以下活动:

我社区把辖区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众请到社区会议室,王书记首先致贺词,祝老年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并希望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接着联欢活动开始,老人们也积极踊跃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优势,首先为大家演唱了《北京的金山上》、《天仙配》等歌曲,把整个联欢活动引向深入,在场的老年人谁都不示弱,有的讲、有的说、有的唱、有的跳,载歌载舞,发挥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在场的我们深深地感到此时老年人的欢乐就是我们的欢乐,老年人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健康。

此次联欢活动,使在场的每位老人都能心情舒畅,快乐过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最后,在一片欢歌笑语中与老人们共进了午餐,给他们送上慰问物品,并向他们转达了西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他们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希望他们勇敢面对困难,老人们纷纷表示对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感谢。

社区重阳节活动总结 第7篇

xx社区在x月x日为老年人举办“九九重阳节”座谈会。 在会上老年人个个畅谈美好生活,65岁老人金丽荣还为大家唱起了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这次座谈会,深刻体会到老年朋友需要关心和爱护,同时和老年朋友们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得到了老年朋友们的好评。为老人留下美好的一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社区的关心 。

xx社区在20xx年x月x日上午8时举办了一场退休职工重阳节文艺活动。首先由振兴西社区宋峥嵘书记代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为在场的老年人送去真挚的祝福,祝他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活动以社区退休人员组织的太极拳队太极拳、太极刀表演为主题,老人个个英姿飒爽,精神百倍,柔中带刚,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整场活动进行了2个小时,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围观的群众不断报以阵阵掌声。图为老人们在享受给他们健康带来巨大帮助的太极拳、太极刀。

南营子社区组织30多名退休职工于20xx年9月28日到河畔花园广场观看文艺演出。丰富了退休的职工的业余生活。此次活动受到离退休职工的一致好评。

社区重阳节活动信息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共同体,过程性评价

近几年, 人们对“学习”问题不断深入研究, 揭示学习的实践本质与分享本质, 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确立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新型教学组织方式提供了依据。我们应利用信息教育技术, 深层解析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生成要素。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广阔空间。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一) 概念界定。

1.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 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相互之间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集体。

2.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首次出现的课程形式, 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二) 两者之间的特征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它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 自然而然产生共同学习、相互作用的集体。反之, 学习共同体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它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主体性、系统开放性、成员组织性、目标整体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 恰恰符合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学习者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 学习者个体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确认, 学习活动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 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如表1所示:

二、小学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学习共同体

(一) 对话协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习共同体的自生成。

1. 案例记录

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我参与学区信息科技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区中每个学校搭建一个《雪花社区》网络教学平台。对本校“雪花社区”活动进行实践与记录。抽出三年级中的两个班为实验班。最初, 学习问题由教师主导选定为“认识雪”, 但在活动开展初期各种问题即开始凸显, 学生思维混乱, 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和学生经过认真分析, 认为症结在于选题太广, 不适合进行深入学习。于是师生讨论共同决定将问题分散为——雪之源、雪之密、雪之颂、雪之乐、雪之美、雪之用、雪之害、其他 (如图1) 。随后, 学生围绕不同小主题, 展开了热烈讨论, 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喜好, 充分沟通交流, 确定相互协作学习的团体。

2. 学习共同体生成剖析

(1) 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与对话是其发展的基础保障。基于对话协商的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也是成员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中成员间产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会发生碰撞、交流与协商, 并最终得以明确化和外显化, 从而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2) 学习共同体能够从个人世界到理解他人。在活动过程中, 师生之间相互作用, 不存在服从与被服从、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每个人既是学习者, 又是潜在的老师;学习者之间是合作的、互惠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而不是对抗的、隔离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 综合实践活动其本质上需要一种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过程。

(二) 开放活动:学习共同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动态发展。

1. 案例记录

在重新确定活动问题后, 实验班对“雪花的结晶体都呈六角形状”产生了怀疑,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赞同的正方, 另一种是反对的反方。反方认为雪花的结晶体可呈不同的形状。

接下来, 两个持不同建议学生团体借助网络搜索、咨询专家、查阅资料等一系列方式, 进行充分的交流, 探索问题的根源, 汇总发现正方的观点正确。虽然反方的观点没有得到证实, 但其探究意识逐渐扎根于所有成员的心智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平等讨论和对话的习惯。此时, 个人的发言虽然常常受到同伴反驳, 但发言的权利得到保障和尊重。学习共同体在对话中磨合, 在磨合中成长。这不仅是学习共同体规则的体现, 而且是成员间民主意识的觉醒。

2. 学习共同体的动态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动态生成的特性, 其主要学习形式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 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使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发生了改变。其动态发展过程如图2所示。

(三) 过程性评价:学习共同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健康发展。

1. 案例记录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登陆到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平台 (如图3) 。首先, 在活动的每一个阶段将学习体验撰写成活动报告, 提交活动报告作为作品, 作品有文字、图片、文件上传、HTML格式等。其次,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基本纬度反思, 进行自我评价 (如表2) 。另外, 成员间客观地进行相互评价。同时我作为共同体的参与者, 对学生进行评价。再次, 依据学习共同体间的评价反馈, 产生了优秀活动报告。最后, 成员间相互浏览报告作品, 用成绩查询功能查询不同活动阶段的个人自评、组员互评、班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 了解在整个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成长过程。

2. 过程性评价促学习共同体全面健康发展

过程性评价将学习共同体的点滴活动记录下来, 兼顾个性与共性两个方面的发展。评价的主体发生改变, 让学习者做评价的主人, 要求学会自我评价, 使学习者更明确、更理性地学习。而在共同体互评中, 除对成员作品进行评价外, 还对成员是否积极参与自评、互评, 是否态度认真, 评价是否客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是自我反馈、互相学习的过程, 能够促进学习者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作为共同体的助学者, 其评价则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过程评价, 为每一个学习者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对表现突出的共同体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激发个体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共同体健康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参与《雪花社区》案例实践与分析, 学习共同体在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能自我生成, 进而动态发展, 逐步完善健康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的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 为有效地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互助的学习环境, 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本文仅结合案例, 未进行试验班与对照班对比试验, 需要从相关系数等因素分析, 这有待研究者们的后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曹建梅.基于web的合作学习共同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3]张建伟.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清华大学电化教育中心.

[4]刘彦朝.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意蕴及其建构.视点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4.

社区重阳节活动总结 第9篇

首先,举行了xx社区、xx学院大学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并签订志愿者服务站共建协议;由xx市侨界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李承时会长介绍xx社区营造方案;及两岸社区与五老基金等捐书仪式。

其次,开展了敬老爱老“快乐饮食”活动。开展“敬老爱老”传统孝道文化,由社区居委会发出倡议,活动现场邀请小朋友宣读《社区“敬老爱老”倡议书》;接着邀请社区老年人及小朋友参加包饺子活动,由xx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利用社区提供的食材教老人、小朋友包饺子。借此增进社区老人与小朋友间的感情,感受中华传统的天伦之乐。然后是创意水果拼盘,xx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协助老人和小朋友制作水果拼盘,主要以小朋友的创意为主,着重引导小朋友用感恩的心孝敬老人。最后,社区将居民包的饺子煮好后分发给居民品尝。

最后,开展了楚剧乐翻天文艺晚会,社区邀请知名楚剧团为老人表演传统楚剧。

此次活动紧锣密鼓的开展了一天,社区热闹非凡,让每位居民都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社区重阳节活动方案 第10篇

一、活动背景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和政府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聚富社区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开展重阳节系列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分别以“聚焦九九重阳·展现自我风采”、“欢乐颂·健康美·社区情”、“人老心不老·多彩夕阳红”为主题,开展系列敬老、爱老服务活动,让广大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党和社会的关怀;同时,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

四、活动内容

(一)才艺大比拼

10月20日上午9:00 聚富社区二楼会议室

(二)文艺汇演

10月21日上午9:00 聚富社区二楼会议室

(三)健康讲座+义诊

10月21日上午9:40 聚富社区二楼会议室

(四)播放电影《飞越老人院》

10月22日下午1:30 聚富社区一楼放映厅

五、参加对象

社区重阳节活动方案 第11篇

(一)微信倡导敬老爱老

1.活动时间:10月15日至10月21日

2.活动内容: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发布关于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文章,呼吁社区居民对自己的长辈说一句贴心话,做一件暖心事。

3.活动目的:强化传统节日意识,培养社区居民关心老人、敬重老人的良好品质 4.负责人:社区工作者1

(二)重阳送温暖慰问

1.活动时间:10月19日至10月20日 2.活动地点:居民家中 3.活动内容:

(1)社区工作者提前拟定走访慰问名单(高龄、行动不便、孤寡、空巢老人)。 (2)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慰问老人们,与老人谈心聊天,发放慰问品。 4.目的: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温暖

5.负责人:社区工作者2

(三)朝阳暖夕阳祝福视频

1.活动时间:10月10日至10月20日 2.活动地点:师范学院

3.活动内容:请大学生帮助录制简短祝福视频并剪辑好,届时在文艺汇演会场播放。 4.活动目的:让社区老人感受到学生们真心实意的祝福。 5.负责人:志愿者1

(四)文艺汇演

1.活动时间:10月21日早上8:30至11:00 2.活动地点:社区居委会大会议室或小花园

3.活动内容:由社区内文艺表演队和玉溪师院学生表演节目。 4.活动目的:让老人们老有所乐,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5.负责人:社区书记

(五)书、画、影、手工作品展

1.活动时间:10月21日早上11:00至11:30

2.活动地点:社区居委会院内

3.活动内容:由老人们提供他们的书法、绘画、摄影、手工作品进行展览。 4.活动目的:更好地传扬老人们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5.负责人:社区工作者

二、人员分工

现场总指挥:社区工作者1 现场督导:社区书记

主持:社区工作者2 音控:志愿者7 活动签到:志愿者2 物资购买:全体志愿者 发放纪念品:全体志愿者 后勤:志愿者3、4、5、6

场地布置:志愿者1、2、3、4、5、工作者3、4 展板布置:志愿者6、7、8、工作者5、6 人员清点及安全负责:志愿者1、2、3、4 人员接送:志愿者5、6、7、8 照片采集:志愿者3、4、工作者7

三、注意事项

江苏电信力推社区信息化 第12篇

服务信息化———苏州虚拟养老院系统

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与沧浪区葑门街道合作, 设计了虚拟养老院服务系统。系统将老人、老人亲属、服务商家以及社区 (各级政府) , 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桥梁和市场化的运作紧密有效联接起来, 可以有效地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不足, 为老人们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开发建设的虚拟养老院这种养老新模式适应老龄社会发展的需要, 已被列入苏州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001号议案。

虚拟养老院服务系统提出了虚拟居家养老的概念, 使老人既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服务, 又弥补了机构养老所缺乏的家庭亲情, 虚拟养老院服务系统会根据静态、动态数据, 生成固定、临时两份工单。对固定工单, 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约定服务;对临时工单, 服务人员接到电话指令后, 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 并在服务前、后两次电话告知中心。服务完毕后, 回访征询老人意见和评价, 形成一份收费清单。系统会监控整个服务过程, 实时监视处于各个状态 (未分派、已分派、服务中、待回访、已完成) 的工单。

系统关键创新点:采用统一的接入号码和接入平台来实现服务统一调度管理;通过老人服务全过程, 服务中心工作流程闭环管理来实现调度服务流程化管理、跟踪回访的服务管控、企业等级考核评定等;通过老人信息数据库、服务机构信息库、服务管理信息库三个基础信息库来实现需求挖掘和明晰服务。全新的养老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开发, 建设社会养老新模式的原则, 坚持市场操作新方式, 优化市场运行环境, 加强制度和基础建设;通过呼叫中心加定制话机的模式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块可以有效改善目前社区服务资源相对不足、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孤寡老人得不到及时救助等状况。

目前在沧浪区设立了一个服务中心, 6个街道设立了服务分中心, 已为2300多名老人通过该平台提供服务。系统提供网络建设、呼叫中心、居家养老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 为老人提供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专利, 并获得江苏电信科技进步一等奖。

区县信息化———“和谐海陵”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平台

海陵区地处泰州主城区, 区政府按照全国社区信息试点城市的创建要求, 着手启动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政府信息网络, 整合公共事业部门相关资源,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构建为民、便民服务平台, 到2008年底建成覆盖区、镇 (街) 、村 (居) 三级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系统, 实现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项目内容网络化、区域对象全覆盖。

在了解基本情况和需求后, 泰州电信确认了“和谐海陵”城乡统筹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需求:开发各种信息服务网站并共同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以此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网络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建设范围覆盖区、镇街、村居, 最终建设一个集管理、办公、服务和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此基础上, 海陵区政府提出了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以网络平台、语音平台和平面资讯为载体, 以政务、商务、物业和资讯服务等为内容, 充分利用政府现有网络, 整合各公共事业部门资源, 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设成覆盖区、街镇、村居, 面向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公共服务信息化网络系统。

电信公司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案:依托现有政府门户网站, 设计并开通具有鲜明应用特点的公共服务网站, 通过网络、热线呼叫、求救系统、办事大厅等多位一体进行信息查询、社会服务、社会管理, 满足人民多种需求, 以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社区公共服务 (便民e) 、社区管理 (管理e) 、后台系统。在业务方面, 提供适应“城乡统筹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些电信产品, 如标准统一化的彩铃, 社区总机、系统集成、设备代维、全球眼监控。该系统由政府与电信双方共同建设、共同运营。

街道信息化———南通数字唐闸成功应用

街道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基本单元, 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改进管理和服务模式, 中国电信南通分公司针对南通唐闸镇街道区域的信息化应用设计了新方案。

总体思路:注重街道信息化应用整体方案研究, 创新信息化应用项目的运营模式,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开发“阳光数字”、“亲民数字”、“平安数字”三大模块及电子政务、求助热线等6个应用项目, 将号码百事通、网络电视、街道总机、商务灵通网、视频监控、OA办公及一卡通集成等众多转型业务进行组合使用, 拓展行政管理服务、便民服务、平安环境等方面应用, 整体提高街道信息化管理水平。

主要应用:南通电信为街道信息化设计的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重点开发了包含阳光数字工程、亲民数字工程、平安数字工程在内的三大模块化信息化应用项目。1.阳光数字工程包含电子政务平台、党员远程教育、街道总机、一卡通系统等内容, 主要提供街道对社区等的办公管理服务, 为党员等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为街道提供电话有声明片、考勤等管理用的一卡通功能, 提高了街道的办事效率和社会形象。2.亲民数字工程的主要内容是, 建立街道求助服务热线和求助服务管理平台, 提供对电话服务过程的资料管理、查询功能。该求助中心及平台能让街道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缴费、家政、物业、就业、教育、卫生、电子商务等一揽子信息服务。为社区老人家庭尤其是空巢、独居、病残老人家庭提供定制的求助话机。3.平安数字工程是建立平安街道视频监控网络, 对主要居民居住点、主要道口、治安复杂区域进行实时远程监控, 出现问题, 自动报警, 通知相关人员, 迅速处置。

取得成效:1.“数字唐闸”有效提升了唐闸街道的办公、服务和管理水平,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先后有多家媒体报道了南通街道信息化应用给社会、街道及居民带来的可喜变化, 社会反响良好。国家科委、省相关部门领导均先后到南通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3.南通竹行、小海、农场、观音山成功复制了“数字唐闸”的经验, 扩大了街道信息化的影响, 普遍提高了街道办公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社区信息化———镇江气象里社区成功实施

镇江气象里社区信息化建设以社区服务平台为依托, 以社区服务网点为基础, 通过开通社区总机, 整合社区各类信息和服务商家加盟, 发布周边商家信息, 提供生活服务、商品预定、医疗服务、社区办公等功能, 很好地提升了社区品质, 塑造了信息化社区形象。

中国电信镇江分公司与健康路街道办合作, 在气象里社区开通了社区总机———“生活百事通”社区便民热线。通过建立社区总机, 作为社区服务平台, 将社区附近小超市、干洗店、医疗所、药店、水电维修部、家电修理店、家政服务等列入总机加盟网点, 方便老百姓衣食住行用, 同时也增加了便利店商机。社区总机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居民只要拨打社区总机85185111, 就可以轻松获取所处社区的有关衣、食、住、行、乐的信息及社区医疗服务、便民服务、社区办公室连线、预定服务等各种服务信息。

社区重阳节活动方案 第13篇

关爱老人温暖社会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9日大课间

活动地点:

高桥镇敬老院

活动目的:

为了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能够在节日里感受到社会和晚辈们对他们温馨浓浓的爱,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人员:

高桥中学志愿者服务队

活动口号:

关爱老人嘘寒问暖敬老传统代代相传

活动流程:

一:准备工作:

1、联系敬老院有关领导

2、物品准备:

(1)七、八年级各班准备一个节目。

(2)每位学生募捐一元钱,一颗熟鸡蛋。

(3)制作横幅。

(4)购买物品:蛋糕、面、肉馅、一次性餐盘。

3、表演组:总负责:崔琼老师负责人:万奕(学生)

4、后勤组:总负责:范超老师负责人:杨丹妮(学生)

5、摄像组:摄像:吴尚坤老师照相:毕佳老师

6、音响组:总负责:赵宇龙老师负责人:赵玮琪(学生)

二、活动过程:

步行至敬老院

1、间操后在楼前彩砖路集合,人员到齐后步行去敬老院,值周老师帮忙负责行进安全。

2、到达敬老院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合影。

节目演出:

3、主持人开始主持,为老人分发节日蛋糕。

4、节目演出开始。

5、演出结束。

走近老人:

6、与老人共进午餐,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合影。让老人感受到亲切、温暖和快乐。

7、为老人分发熟鸡蛋。

活动结束:原路步行返回学校

三、注意事项:

1、必须遵守活动时间及安排,服从指挥,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2、进入敬老院要保持肃静,不得在敬老院内大声喧哗,行动有素。

3、见到敬老院的老人、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微笑、主动地问好,体现良好的个人素养。

4、行为举止大方,注意谈吐用语,注意活动中老人们的情绪变化。

社区重阳节活动简报 第14篇

南码头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党工委副书记高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金山、南码头文明创建形象大使、东方卫视中心海燕等共同为老人们送上了重阳节的祝福。

一直以来,南园、南风两家养老院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今天的重阳节活动上,浦东新区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商会向奋战在为老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们捐赠了奖励基金10万元,成立了员工奖励基金。两家养老院的汤院长回赠了印有“大展事业宏图,彰显爱心孝道”的锦旗。随后,高天主任向青年企业家们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关心养老院的发展,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尊老敬老爱老的行列里来。

海燕和东方卫视主持人立青、邢航都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并与老人们开展了互动。此外,上海戏剧学院、浦南文化馆的专业演职人员,也分别带来的歌曲女声独唱《天下孝为先》、《祝你平安》及三人舞《花儿》、独角戏《欢声笑语》等,让整个活动现场始终沉浸在掌声与欢笑的热浪之中。

社区重阳节活动简报 第15篇

为迎接“九九重阳节”的到来,10月10日,温馨社区举办户外公益活动,为社区老年人送去健康慰问和精神食粮。

此次活动分两个主题,一是开展免费赠书的活动。活动给予老年人的书籍涵盖了经典小说、健康养生、少儿教育、食疗烹饪等方方面面,贴近居民的生活。老年人根据家庭情况领取自己所需的书籍,连连说“送书好,我喜欢”、“这个书我可以给我家小孙子看”、“我喜欢烧菜,就领了本烹饪的书”……

第二个主题是邀请社区医务室医生给予社区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咨询。活动中,医务室医生为老年朋友免费量血压,为他们推拿经络。同时介绍一些老年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如高血压、高血脂、腰椎间盘突出等。

浅析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 第16篇

1 社区矫正信息化概述

1.1 社区矫正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社区矫正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把矫正监管工作全面纳入到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轨道上, 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效益, 节约行刑成本。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信息化监管就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管理工作的模式, 在监管工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流转、处理和分析, 并把信息作为监管的依据,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以下监管:一是实时监控、跟踪管理、掌握其行动轨迹;二是结合短信、语音、视频等技术优势,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被矫正人员的信息交互;三是对社区矫正人员出现的越界、矫正届满等问题进行警示告知;四是建立电子档案, 形成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 全面反映社区矫正工作及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 实现动态的信息流转, 具有快速、准确的信息检索功能, 以及便捷的录入、删除、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分析、打印、业务报表生成等功能;五是考核管理信息化;六是与监狱、法院、公安、检察院工作的对接等。

1.2 国外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国外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最初是将电子技术运用在监督罪犯上, 通过佩戴一个电子传导器, 来监督罪犯是否遵守法律以及其行踪, 如果违反相关的规定, 电子传导器就会发出报警。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某法官首次对被告人判处了电子监控, 责令其佩戴着电子手镯回社区服刑。到80年代末期, 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英国政府首先将电子监控技术运用于假释, 直到1999年, 英国才全面实施电子监控, 多用于提前释放的自家拘留宵禁的罪犯, 还有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宵禁令、保释以及假释许可等。而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就是在社区矫正中, 比如家庭暴力、滥用药物者、家庭暴力者、性侵害或骚扰的罪犯, 其设立的目的就是对罪犯实施有效的管制和监督, 从而降低在社区服刑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 去除非监禁刑的不稳定因素, 维护社区的治安。

国外社区矫正中运用的信息化监管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技术:连续信号技术、程序接触技术、混合技术、便携式电话技术、连续信号发射器技术、全球定位系统。针对不同危险等级的罪犯, 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监控系统, 从而加强对犯罪人的监管, 有利于帮助犯罪人重新回归和融入其社区, 大大减少了监狱中罪犯的人数, 并且降低了行刑成本, 提高了社会效益。

2 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的实践

2.1 信息化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发展运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司法部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 制定了《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社区矫正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两个规范”) 。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基本框架、基本流程、数据采集、编码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以及系统安全规范等, 为研发社区矫正工作相关业务系统提供了依据, 也为全国各地建设社区矫正信息化明确了方向。

从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开始, 一些地方就进行了使用电子监控技术的尝试。比如: (1) 早在2006年, 江苏省首批社区矫正试点示范区的苏州市沧浪区司法局联合通讯公司, 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建立了一套“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 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区域监管”, 利用主平台、司法局的电脑、社区矫正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来实现对其定位查询及随机查询功能。 (2) 2007年宜兴市司法局引进发达国家运用高科技监控社区矫正人员的新技术, 启用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通过给社区矫正重管人员配发具有GPS定位功能手机, 从而准确掌握他们的行踪和活动轨迹, 并通过实时发送相关法律、法规和温馨警示语等方式, 积极、主动地预防和制止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 (3) 石家庄鹿泉司法局运用科技手段, 实现了精确化管理。一是为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定位管理。2011年5月, 正式启用“鹿泉市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 对刑期在6个月以上, 监管等级为普管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全部配发了定位手机。截止到2014年初, 配发手机卡约400余张, 对在管人员配备率达到了81%, 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全时段、无缝隙监管。二是配备执法记录仪。为社区矫正科和每个司法所配备了集拍照、摄像、录音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携式警务执法仪, 对社区矫正的重要环节进行全程录像。三是建立“全球眼”监控系统。于2013年12月建成了石家庄首个社区矫正“全球眼”监控系统, 可以实现每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各项执法活动同步录音录像、电脑录入备案, 市司法局可以通过监控平台, 对每个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进行适时监控, 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活动轨迹进行全程记录, 同时实现了市司法局与社区矫正人员的视频谈话,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石家庄栾城司法局建成了GPS社区矫正管理平台。为机关处室和司法所配备一体机电脑一台, 笔记本电脑一台, 为各司法所铺设光纤、为全部社区矫正人员配发中国电信3G手机, 建成了社区矫正定位监控管理平台。同时安装了全球眼和录音电话, 全程监控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及谈心谈话过程, 记录汇报和请假录音, 做到“奖励有依据, 处罚有原因”。

2.2 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的评析

目前, 我国运用手机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的省市已达17个。这项技术给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便捷、迅速的工具。一是实现了对社区矫正人员区域监管, 实时掌握行动去向, 防止出现脱管、漏管。二是能够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发送就业信息及有关学习、劳动的通知等, 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实现了社区矫正人员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 方便查阅。

但同时应当准确认识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全国甚至各省各地市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基础网络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司法系统专网, 各个基层司法所的网络接入形态各异, 这就造成了全省甚至全国统一部署和实施的困难性。另外全国的数据格式标准没有出台, 各地司法局所依托的开发公司不同, 导致各地的系统和数据格式不兼容, 数据信息孤岛化严重。

第一, 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仍存在很多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 比如电子监控的使用会干扰与社区矫正人员共同生活的人的正常活动;电子信号有可能会受到某些大型建筑物或者金属物的遮挡, 导致警报失控;人机分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恶意毁坏手机、欠费等情况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等。第二, 信息化方法的使用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这有悖于社区矫正节约资源、降低行刑成本的目的, 而且对于我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来讲是一个负担。第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局限于控制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范围, 而对其活动内容、思想动态是无法把握的, 没有办法真正预防他们进行危害行为, 这项技术只能做到让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 不能消除其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第四, 大多数地区信息化的尝试仅仅局限于实时监控手机, 没有扩展和深化电子化综合监控, 尽管如此, 上海市社区矫正办公室建立了第二代“社区矫正电子实施监管系统”, 正在用“佩戴于脚踝不能自行脱卸的电子实时监管设备”逐步代替主流的实时监控手机, 这对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3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 法律依据的问题

英国在《1991年刑事司法执法法案》和《2000年刑事法庭的权力 (判刑) 法令》中, 对电子监控的适用对象、范围、期间、年龄等均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 这就为其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而我国社区矫正还没有相关立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没有对其作相关规定, 这就容易引起对社区矫正人员采取这种监管措施是否正当合法的争议。因此, 我们在将来为社区矫正立法时, 应当考虑给这种新型的、创新的监管手段以正确的定位。

3.2 构建基础网络平台与司法虚拟专网

社区矫正人员毕竟属于服刑人员, 其部分数据信息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 因而从安全角度来看, 应当首先建立覆盖全省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专网, 继而在时机成熟之际, 整合各省资源扩展到全国范围。具体规划如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的两大基础网络平台, 一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内网, 作为对内办公专网, 用于交换电子公文和涉密的信息;二是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电子政务外网, 用于业务专网, 实现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及乡镇司法所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上网工程”建设门户网站, 推动“一站式”电子政务应用, 实现政务公开, 提供为民服务和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渠道。

3.3 建立司法行政系统实现联动办公

社区矫正不单纯是刑罚执行工作, 不仅仅涉及司法局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社区矫正从入矫到解矫阶段的工作流程, 涉及监狱、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等各部门的工作对接, 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与上述部门实现联动办公, 这将有赖于基本的业务系统的建立。笔者提出以下构建方案:先行建设省、地市两级社区矫正管理平台。省级平台体现省司法厅监督管理、指导的职能, 偏重汇总数据。而地市级平台则主要偏重业务, 提供分级权限管理, 数据集中或分散保存在各自的数据中心, 为以后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 针对我国西部部分偏远的地区, 没有网络覆盖或者网络搭建, 社区矫正系统的设计应能支持其实现单机也就是脱网运行, 系统应提供标准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供这类司法所定期导出数据并导入到上级地市系统数据库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技术对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影响愈加显著, 也必将影响建设规划和部署。建议由各省司法厅牵头, 统一开发并部署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 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矫正工作流程的一体化管理,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从而实现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大幅度提升司法工作的法律效益和社会效益, 降低行刑成本。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而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较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信息化监管的相关措施比如电子监控等, 为我国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 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思路。

关键词:社区矫正,电子监控,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丁海防.论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以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信息通信, 2013 (6) .

[2]吴宗宪.社区矫正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蒋德, 杨蕾.刚“越界”就被手机警告——宜兴引进GPS定位手机协管社区矫正对象[J].法制日报, 2007-04-09 (2) .

上一篇:10月份安工作总结下一篇:寿险的意义与功用-讲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