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2024-07-15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精选12篇)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1篇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过程与方法:

1、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7.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2][3]下一页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2篇

1、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第七自然段和体会将军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播放课件:长征过雪山片断。)

老师旁白引入: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动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2、复习旧知,体会句式。

这时,将军望着自己前进的队伍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学生读文回答)将军最终有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读文回答)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体会反问句的强调语气)

3、引入新课: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答案的?我们一起走进那白雪皑皑的云中山去吧。(扳课题:丰碑)

二、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1、配乐范读。

(课件播放钢琴协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老师配乐范读课文3-13自然段。

2、自主选读。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3、(课件出示“军需处长牺牲”图,图中出示“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深情地读这一句。(齐读图里的一句话,进一步渲染气氛。)

4、重点品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绘了这一幅图?

(1)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读懂了“这座晶莹的丰碑?”(课件出示学法:1、找读。)老师作解释:就是让我们找一找、画一画、再读一读。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可以用笔写下批注,记下你的感受,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上记号。

(2)同位合作交流。

过渡:大家自学完了以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对某个词语、句子的体会。这是品读的第二个方法:说读。(课件出示学法:说读。)

(3)全班交流理解。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五点:

一个掌管着整个部队的军需处长,竟然穿着这样单薄破烂的衣服,连件破棉袄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被冻死是很痛苦的,这什么军需处长冻死时却还那么安祥?(镇定、安祥,面向困难,死也毫不畏惧。)

从他的动作描写,想像一下他牺牲时的情景。

面对军需处长,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诵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七自然段的?(课件出示学法:1、找读;2、说读;)对了,这一找,一说,就是老师常说的品读的方法了。以后品读文章就可以用这两个方法了。除了品读,还可以诵读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课件出示:品读:1、找读;2、说读。诵读。

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之情来诵读这一段。(齐读。)

6、品读、诵读学习8-12段。

过渡:当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将军的神态是怎么样的?下面就请大家用先品读、后诵读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自学。

在课件引导下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严竣、抽动、吼道、抖动”让学生汇报品读的结果,请一、二组诵读两次发怒说的话。

(2)引读第十二自然段,品读将军的军礼的特别:这个深情的军礼,不仅是将军对战友的沉痛的哀悼,也是对将军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崇敬。个别再诵读这一段。7

三、升华感情,领会主旨。

1、过渡: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了,但他的崇高形象像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将军和战士们的心中,震憾着他们,也震着我们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你为什么觉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引读第十三段)

2、你对丰碑还有什么认识?(合作交流品读的结果,老师补充: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组成了一动无坚不摧、钢铁长城般的革命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一个一个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碑就是,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3、师生满怀信心齐诵读最后一段。反复让多个学生诵读最后一句。(课件出示这一段话,并变红色最后一句。)

4、总结全文:只要这座丰碑在我们心中立起来,我们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重重困难,难道还不能战胜吗?

板书:

1、品读 2、诵读

找读说读

胜利属于我们 自己丰碑

军需处长崇敬将军

毫不利己 镇定 视死如归 发怒

红军精神 革命精神 行军礼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3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军需处长“好似一尊塑像”,这里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全国第三届小语重庆赛区选拔赛)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4篇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8)不读(lü8)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四、指导造句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5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2/30

上课地点: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小结: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导读: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导读: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总结: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run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6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懂得人与人文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知道王老师是个体贴关心学生,工作耐心细致,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看你们脚上的鞋,如果你一只脚有6个脚趾,你最怕什么?(被别人看到)可是这位老师却穿上了露脚趾的蓝凉鞋,作者认为这是美丽的蓝凉鞋。为什么认为是美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板书课题:7、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二、检查预习

1、指生读词语 尴尬 时髦 左撇子 嘟囔 难堪 战战兢兢 哄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头 独一无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指生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事情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2、通过这件事,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默读边抓住人物特点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二)学生自学

(三)集体交流

1、起因:我特殊的打扮让自己感到尴尬。同学陶子不愿意和我同桌,说的话极大的伤害了我的自尊心。由于我英语发音带着带着浓重的四川腔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2、现实意义: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等原因,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非城市居民来到了城市生活、工作、,他们的.子女也随着他们来到了城市读书。如何使城市子女和莱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谐相处,是一些班级遇到的实际问题。文中写的就是一个在乡村生活多年的小女孩来城里读书时候的遭遇。

3、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指生读读自己批注的句子如:王老师看了看我们,平静地说------ 王老师很快让大家安静下来------ 王老师递给我------王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微笑着说-----独特不是可耻的事------追问: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一心为学生着想 工作耐心细心幻灯出示“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谈谈自己的理解那是我们与别人不同的一面,也是我们的特点,应该自豪。那怎么读呢? 指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师:对于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应该怎样看?(我们也要看一看这独特的一面是优点还是缺点??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 那么对于别人独特的地方呢?(我们应该给予尊重。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和借鉴。对于别人独特不好的地方,要勇于指正,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用欣赏的眼光来读读,来对待别人的独特之处。

4、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这是王老师说的话,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王老师)

(四)总结课文

1、根据课文意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一)、《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一文中的王老师是个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的老师。

(二)、读了《一双美丽的蓝凉鞋》这篇课文,我懂得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说说为什么说这是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四、作业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7篇

1、认读4 个字。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与勇敢。

2、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教学重点:

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与勇敢,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教学难点:

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了解加拿大作家帕金斯吗?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作者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篇文章。

板书:这是儿子的鱼

二、学生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学生读课文。进行正音。

找到难于理解的词和重点词,进行学生讲解或教师讲解。

三、细读课文。

师:请你读课文简要回答男孩在钓王鲑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画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生:学生读书画出重点句子。

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感受。

师:课文中的父亲看到他的儿子是怎样做的?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父亲?与小组同学交流。

读课文,想想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浏览课文

1、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我拉锯战的→我拉锯战的→我与鱼周旋的→我拉锯战的→我捕鱼成功的

2、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3.问题探究

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作业布置:

搜集帕金斯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这是儿子的鱼

儿子:坚韧与勇敢

父亲:严格要求与培养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8篇

1、抓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及作者的心理活动体会老吕默默奉献、热爱工作的思想品质,对他产生敬佩之情人物特点。

2、理解“望着这脚印,我沉思起来。这山间小道 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 ,然而又是这样的 放着光彩 ”

3、学习课文的对话描写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对话。

教学重点:

通过感悟人物语言和作者心理,体会老吕默默奉献,、热爱工作的思想品质,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望着这脚印,我沉思 起来。这 山间小道 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 放着光彩 ”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明确《深山风雪路》的学法

1、《在炮兵阵地上》是一篇写人文章,请大家回顾,我们是怎么学习这篇文章的?

(写人的文章,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特点)

2、这是一种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我们抓住彭总的语言,神态,看出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工作认真负责,雷厉风行,生活上关心同志,实事求是的人)

3、《深山风雪路》也是写人的文章,回忆文章对话部分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谈工作,谈伤疤)

4、小结:阅读写人文章,我们也可以用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从而加深对老吕这个人物的认识。

二、抓“对话”,体会老吕的人物特点

学习“谈伤疤”,体会老吕是个不居功自傲的人

我与老吕的对话主要分为两部分:谈伤疤,谈工作

1、自由朗读“谈伤疤”这部分,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8----16)

伤疤,朝鲜战场,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个英雄

比较两人的态度:(神态变化)

“您的脖子。”我好奇地问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我好奇什么?来历 “我”好奇,是因为脖子上的深深的伤疤的来历让我奇怪,它怎么会出现在老吕的脖子上的,这么深的伤,当时一定有很险的经历吧!

从吕的平静中你读出什么?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老吕平静,是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曾为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战争经历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在他看来,这是很正常、很应该、很平常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在提到自己受伤原因时,他不像有些人一提到自己的“当年勇”就眉飞色舞。

2、一个好奇,一个平静,两个人不同的态度恰成对比;

读出平静的语气,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比较提示语的作用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说。

体会标点的作用

3、学生对比读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平静,可以看出老吕对于自己曾经上过战场、对祖国人民、为朝鲜人民几乎献出生命的经历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

?如果我不问起伤疤的事情,老吕都忘记了,根本没把自己负过伤的事放在心上。并没有觉得参加抗美援朝是一件多辉煌的值得炫耀的事,突出“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人物品质

小结:通过“谈伤疤”我们知道老吕是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居功自傲的人。

4、谈到深深的伤疤,老吕是那样的平静,而我呢?

出示课件

我心中一动,想到那炮火连天、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也曾留下老吕清新的脚印,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1)读这段:“我心中一动”,“我”此时想到了什么?

(想到老吕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英雄;想到这样一位功臣却在这边远的山区做一名小小的邮递员;想到刚才谈伤疤时那平静的态度。)

(2)“我”敬他什么?

(①在朝鲜战场上奋勇杀敌,光荣负伤

②不炫耀自己的过去

③不居功自傲,风雪天仍坚持为人民投递信件,无私奉献)

(3)导读:通过和老吕交谈,“我”对老吕由不了解到对他产生敬佩之情,应怎样读?自由体会读11——16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一人读老吕的话,一人读“我”的话,一人读我的心理活动。在强烈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老吕不居功自傲。

按点设计:老吕是个怎样的人?(多选)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默默无闻 任劳任怨

反馈:

5、从“谈工作年限”这件事,体会老吕从事邮递员工作之长,不畏路远环境险峻,工作忘我。

老吕在这条邮路上一走就是25年,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没有怨言,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读书:带着敬佩之情朗读17自然段。

学习“谈工作”,体会老吕是个热爱工作,甘于奉献的人

(18-21重点指导句子)

(1)这时“我”的面前出现一棵老松,它和老吕有什么关系?这是什么写法?

借物喻人

过渡:老吕就像这棵老松,无论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无论大雪纷飞,还是大雨滂沱。每天一个来回,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我自然会劝他换换工作,他怎么说?

指名朗读老吕说的话。

“那、、、、、、怎么行!”老吕一急,说话也有点结巴了

理解“结巴”——着急,说明他热爱工作

(2)再与谈伤疤对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在比较:

“谈伤疤”“谈工作”这两部分对比读,说说你对老吕这个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那……怎么行!”老吕一急,说话也有点结巴了。

“脖子?噢!炮弹皮碰的。”老吕平静地说。

(艰苦的工作环境,热爱工作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谈理解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着感情朗读他朴实的话语。(19段)

4、总结学法,写法

在学习“谈伤疤”这段人物对话中,作者很细致的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们通过抓住老吕的语言和我的心理活动,体会出老吕的品质。谈工作 我的心理活动“感动”,由此可见

心理活动的描写对凸显老吕的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次评价老吕这个人

按点设计:老吕是个怎样的人?(多选)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默默无闻 任劳任怨 不计较个人得失 热爱工作

反馈:

三、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人文章中的作用

文章除了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还运用环境描写。

1、请同学们画出文章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我迎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行进在古长城旁的山间小道上。洁白的雪花在空中狂舞飞旋,燕山的群峰隐没在雪雾里。

在这深山老峪里,走十里八里见不到一个村庄,大雪天,更是难得见到一个人影。唉!能碰到个同路人,那该多好!

不远的岔道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脚印沿着险峻的小道,向前,向上,消失在半山腰的雪雾之中。

从中体会到老吕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文章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不仅交代老吕的工作条件艰苦,更突出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2、语言训练:这是一条------邮路,老吕一走就是25年。我感觉老吕是个------的人。

艰险,遥远,默默无闻,寂寞。为了工作不怕困难,热爱工作,淡泊名利。

4、小结写法:恰当的环境描写能更好的衬托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写法特殊,你们注意到文中“清晰的脚印”在出现几次

5、“清晰的脚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为什么要一再出现?

第一次:岔道上的脚印——突出了工作条件的艰苦,突出人物品质;引起读者的关注。

第二次:朝鲜战场上的脚印——突出了老吕是有功之臣。不惜流血负伤;

第三次:冷风口路上的脚印——突出老吕仍在默默奉献。写老吕的脚印放着光彩。

介绍反复的写法,齐读三次脚印这是作者被老吕的精神所感动后,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清晰的脚印”突出了老吕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

每一次都反映了老吕为了人民的利益,不得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样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又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描写就叫作反复。

6、齐读:望着这脚印,我沉思起来。这山间小道上的脚印啊,是这样的默默无闻,然而又是这样的放着光彩!

四、整体回顾,强化老吕的形象。

导语:

让我们再来回顾老吕走过的这条邮路,与老吕有着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邮递员王顺友的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对颁奖词的理解。

拓展阅读《传递快乐的人》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深山风雪路》,结识了邮递员老吕。他曾经在战场上立过功,而今在这险峻的邮路上不怕艰难困苦,25年如一日的为人民传递信件,他这种淡泊名利,热爱本职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我们还收获写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借物喻人是人物鲜明,特点突出。

板书:

深山风雪路

谈伤疤平静 不居功自傲 对话

谈工作 结巴 热爱工作 环境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9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1.同学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吗?谁来背一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三)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3)妈妈的激励。“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课后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生动的记叙了我小时候上学背诵课文时遇到了困难,通过听老师和母亲背课文,明白了背诵课文的好处,决心背好课文的经历。启迪我们在学习语文时,有意识地多背一些好文章,提高理解能力,积累语言。课后习题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日(yuē rì)缘(yuán rán)疏(shū sū)不亦说(shuō yuè)乎 2.查字典。

(1)缘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_____,再查 _____ 画,缘可组成词语 ________、________。

(2)曰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_____,再查音节 _____。它和另一个汉字 ______ 很像,它们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板书 背课文

记忆文字(初始阶段)欣赏语句(第二阶段)理解内容(第三阶段)慢慢吸收(第四阶段)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A(鄂教版)

22、歌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追求世界和平友爱的美好情感。 4、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体会作者追求世界和平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歌词的意境和内涵,从中揣摩作者的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味歌词的节奏美、情韵美。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让世界充满爱》; 第2课时:学习课文《手拉手》,总结全文,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22 歌词两首 让世界充满爱  手拉手   温暖、欢乐、祝福、  友好、欢畅、和平、友谊 第一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过伤心难过、孤独寂寞的时候,这时的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是的,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人人都需要爱,都渴望爱。有这样一首歌词就写出了爱的真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吧。(板书:让世界充满爱)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播放歌曲。聆听着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温暖、感动、友爱、幸福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首歌,被它所感染、打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深入领会歌词的内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熟练。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温暖、感动、友爱、幸福”等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6、全班反馈。 三、深入学习,体会歌词的内涵。 1、自由朗读,交流学习: (1)说说这首歌词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歌词中的“我”、“你”、“我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3)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1)出示句子:    轻轻得捧起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2)请同学朗读,谈自己的体会。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总结全文:同学们,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让我们打开心结,真诚相待,与人为善,放飞爱心,将爱播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让我们将爱的真谛都融入到我们的歌声中。 2、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人人都需要爱,都渴望爱。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歌词。(板书:手拉手)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播放歌曲。聆听着这首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也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深入领会歌词的内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熟练。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6、全班反馈。 三、深入学习,体会歌词的内涵。 1、自由朗读,交流学习: (1)说说这首歌词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歌词中的“我”、“你”、“我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3)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1)出示句子: 推倒一切障碍,让理解的歌声永远飞扬。 (2)请同学朗读,谈自己的体会。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在奥运赛场上,传递着一种和平、团结、协作的奥运精神,传递着人类和谐。让我们将爱融入到我们的歌声中。 2、学唱《手拉手》。     23、写给异国弟弟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对难民的同情及渴望平息战争,渴望早日和平,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切入点:写给异国弟弟的信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切入点;写给异国弟弟的信的内容是什么?从中体会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时安排:1 板书设计:  23、写给异国弟弟的信   对难民的同情及渴望平息战争 渴望早日和平过上幸福安定生活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写给异国弟弟的信。齐读课题。 2、思考讨论:从课题上看,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3、说一说:书信一般是由几部分组成?这封信是写给谁的? 4、质疑:作者在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声援” 、“绿色的纽带”。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期盼通过绿色的纽带,让中国儿童的一片心意,越过高山、飞过大海,传到你们手中”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帮助难民的真切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和维克多有什么共同的梦想?为次,“我”做了些什么?用横线勾画下来,再读一读,体会一下“我”的心情,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我”给予维克多弟弟的帮助。体会“我”对于难民的同情、惭愧、钦佩的复杂心情。 想象难民们过着怎样辛酸的生活。以及他们怎样同疾病、饥饿作斗争。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观看图片(或录象)资料,体会当邮车来到时,难民们幸福的心情。从而体会把邮车称为“幸福车”“和平车”的原因。 (4)教师小结:是啊,看到这些在纷飞的战火中生活的难民们,看到他们对于和平和幸福的渴望,我想,每一个爱好和平,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们都会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在国际和平年到来之际,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学习下一部分的内容。 3、讲读课文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在国际和平年到来之际,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 (2)理解:“非正义战争”。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讲读课文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 (1)朗读思考:“我”和维克多弟弟有着怎样的愿望? (2)指名朗读有关句子,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一个中国小朋友给予身处战乱中的异国小难民的无私的援助,表达了小朋友们渴望平息战争,渴望早日和平,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读罢此文,饱受战乱之苦的难民们辛酸的生活和一个充满爱心、富有正义、渴望和平的小作者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不由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2、拓展:想一想,接到“我”的信后,维克多在回信中又会说些什么?   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感悟文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切入点: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阅读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赞美雷棣发愤立志,聪明懂事,自立自强,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课时安排:1 板书设计: 24、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1996年8月的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有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这个男孩名叫雷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24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齐读课题,质疑: 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他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默读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4、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条理。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凯旋” 、“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读句子,体会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我大声呼喊……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这段话,把一个年仅11岁就失去父亲的小雷棣趴在父亲遗体上泪流满面地大声呼喊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4)指导感情朗读。 2、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默读,思考:雷棣是怎样做的?用横线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雷棣的情感,作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学生读文字说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雷棣的变化。体会雷棣化悲痛为力量,将对父亲的爱和怀念深藏心中,并为实现父亲 遗志而发奋努力的心情。 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 (3)抓住事例中雷棣说的话来体会他的品质。 (4)划出句子,指名朗读,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抓住“一定”“会去”“凭自己的努力”等词来体会。 (5)教师小结:同学们,面对如此盛情而真诚的邀请和诱惑,雷棣牢记父亲的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专题 第11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B(鄂教版)

书湖阴先生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2、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3、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4、再次,感情朗读。 5、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语文乐园(六) 教学目标 1、感受“惯用语”的特点和生动、形象、风趣的表达效果;积累语言和培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2、感受并列关系的复句所表达的意思,学习正确运用这些关联词。 3、积累名句,弄懂其表达的含义,感悟对仗的表达形式。 4、在故事所描写的情景中体会老马的巨大作用,从而领悟成语的含义,提高思辨能力。 5、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培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惯用语、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说说你的发现。(惯用语) 2、说说你曾在怎样的语境中碰到过哪个词语?(初步感悟这些词语的特殊含义) 3、小结:领头雁――生活中在某个领域的带头人;和平鸽――和平的使者;金凤凰――出类拔萃的优秀女性;报春燕――带来好消息的人;吉祥鸟――带来福音的人;百灵鸟――歌唱得好听的人;千里马――在某个领域表现优秀的人;孺子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5、探讨:惯用语有怎样特殊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风趣) 6、延伸:在课外搜集一些同类型的词语,在班上进行交流。 二、读一读,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1、自由读句子,想一想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并列) 2、默读句子,思考: (1)哪句是表示同时做着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哪句是表示一个事物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点;或是人在面对具体事情可同时兼有两种任务或目标? (3)哪句是表示二者中指认其一?(注意与“不是……就是……”的区别,后者二者中选一,是选择关系) 3、 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表示各种情况的句子。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并借助资料,说说你对句意的理解。 3、交流后小结: (1)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让我感觉到像朋友一样;山上每一只会啼叫的鸟,山上每一朵开放的花,都是我最好的兄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自然的和谐。 (2)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漫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像海水一般澎湃。指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什么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 4、带着体会,感情朗读。 5、读后,说说诗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对仗:工整、琅琅上口) 6、反复诵读,背诵积累。 7、延伸:课下可以读一下《鹧鸪天》的全文,了解刘勰的著作《文心雕龙》。 四、成语故事。 1、自由读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 再读,思考: (1)“左右为难”时是怎样的情景? (2)老马为什么能够识途? 3、说说你读后的感受与体会。 4、交流后小结: (1)经验丰富的人对情况很熟悉,能起到引导作用。 (2)管仲善于观察与分析问题,十分睿智。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习作:难忘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养成留意生活和回望内心的习惯,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记录下来。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3、养成留意生活和回望内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记录下来。 教学时数:2 板书设计: 难忘的礼物 (1)对礼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2)接受(赠送)的过程要写清楚; (3)要注意描写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心理活动,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第一课时(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话,引入话题。 1、师(手拿一束花):我还清晰地记得今年的3月8日那天早上,我手里拿着一把艳丽的`花神采奕奕地出了教室往办公室走。路上,邻办公室的老师看见了,艳羡地对我说:“哟,好美的花啊!是你班上那些精怪的小丫头们送的吧?” “哪里,哪里。是平时没少给我惹麻烦,我没少教训的那帮臭小子们送的!”我俏皮地回答道。 “啊?平时不是那些小丫头们跟你挺热乎的吗?而男学生是看着你就躲的呀!” 看着她那一脸惊愕,我没再作声,脸上却堆满了花一般艳丽的笑容,心也仿佛浸在了花蜜里,除了甜,还是甜。因为此时我强烈地感受到:我那些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儿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懂得我平时对他们的严厉,实质上是对他们的爱。他们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传递他们对我的爱。有什么能比被孩子理解、喜爱来得更幸福呢?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份让我难以忘怀的礼物,因而特别用心地珍藏着。瞧,它们还是那么鲜艳、美丽。 2、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最难忘的礼物呢?你送给别人的,或者是接受他人的都可以。为什么难忘,能说说吗? 二、小组交流,拓宽思路。 1、 指名说,指导思考的方向。(可以说珍贵的礼物,可以说有特殊含义的礼物, 可以说礼物到手一波三折的经历,也可以就礼物发表感叹……) 2、小组内交流。(与礼物有关的皆可)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有关礼物的故事。 三、教师激情,指导习作。 1、每份礼物都有一份独特的含义,每份礼物都有一份特殊的经历……我们如何保存这 份珍贵,办法很多,用文字把这种感情的经历凝固下来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那么怎样 写好这篇习作呢?让我们读读书本上的建议。 2、读后,讨论:习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1)对礼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2)接受(赠送)的过程要写清楚; (3)要注意描写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心理活动,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第二课时(实践) 一、学生实践,完成习作。 二、合作评议,互相提升。 (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 (1)对礼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2)接受(赠送)的过程要写清楚; (3)描写出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心理活动,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誊写。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12篇

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的6个一类生字,认识9个二类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词,并学会积累这些词语。通过寻找有趣的汉字文化,来体会中国汉字的奇特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汉字的奇特魅力。

教学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卡片 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懂事时,就开始认识了一个个汉字,它们有不同的形状,表示不同的含义。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时无刻都要与汉字打交道,早就和这些字交上了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

3、分小组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5、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四、练习巩固生字,同桌读字组词。

五、认读生字。

六、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指名读课文。找三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 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2) 找出这段中的比喻句,你能读一读吗?

(3) 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知道朗读。

(5) 指名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提出自己画的词语和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思考:a我们说文字是一种符号,作者在前面加入了一个形容词,说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b文中说到了这些有独特性格的汉字,你还想到了哪些汉字呢?

(1) 读这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换成肯定句,老师渗透这叫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2) 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 齐读这个自然段。

(2) 说说第一句话的含义。

4、再练习读课文,要读出感情。

5、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将文中喜欢的词语积累起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完成书后练习。

1、读一读。

(1) 找同学领读词语。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2、练习2已经在课堂上完成了。

3、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

(1) 找出具有独特性格的汉字。

(2) 画一画。

4、朗读、体会、积累。

(1) 自由练读。

(2) 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上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下一篇:第三期校园墙报高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