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024-07-2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精选7篇)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1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行摆了个()根,第二行摆了()根。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第10页的练一练第1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圆片画了()个(),一共画了()个。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1)改编题意:一辆面包车可以坐11人,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面包车的4倍,我们班有55人,一辆大客车够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2篇

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5×67×43×5

4×65×56×32×6

7×23×77×72×4

6×64×45×2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4可以说成()的()倍。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3篇

一、教学片断一

1. 课件出示(72页例3)。

师: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雪得了12朵红花, 小磊得了8朵红花, 小华得了9朵红花。

师:请选择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生2: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红花?

生3:小华比小磊多几朵红花?

生4:三人一共得了几朵红花?……

师:选择问题,请学生试着解答。

2. 反馈信息。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我在执教这一课内容时对教材的处理。在我看来教材中的主题图就是我们上课的依据,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选择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也就体会了教材设计的意图了。

二、教学片段二

1. 师创设情境: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摸出两串糖,4颗红糖,7颗蓝糖。(物)

师:聪明的孩子不但看到了糖,而且看到了数学信息。

生:4颗红糖,7颗蓝糖。

师:用红蓝珠子代替糖,黑板上出示:

蓝●●●●●●●

红●●●●

2. 出示文字信息:红珠子有7颗,蓝珠子有4颗。(文)

师: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颗?

师:这是已有信息,还可以怎么提?

生1: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

生2: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

师引导,用上“也就是”,读一读。

生:“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也就是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

3. 学生解决问题,反馈:7-4=3(颗)(式)。

师:生活中要善于提问,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来列列算式。学生试着画线段图:

(1)生1、生2上台画线段图。

(2)师点评,逐步纠正并完善线段图。

师追问:问号怎么表示?把哪部分分成两份?两部份怎么分?

4. 师:这个线段图用道理来说就是大数-小数=相差数(理)。

这是我在领雁班学习时,东海实验学校张老师执教这部分内容的片断。张老师在解决问题一课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落实的。张老师首先创设动态情境,摸摸左口袋摸摸右口袋,摸出4颗红糖、7颗蓝糖引出,让学生结合实物说出文字信息:红糖有4颗,蓝糖有7颗。张老师并用红蓝珠子代替,展贴于黑板,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信息, 并怎样表示数学信息。而后张老师引导学生提问:“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张老师让学生思辨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思辨后得出,求多几颗和少几颗方法相同,师顺势引导,可用“也就是”说一说。“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颗?这样也就是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找到了问题的共性。张老师的引领到此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而后逐步纠正。用两条线段,一条长一条短,问号表示在哪?怎么表示?并引入数量关系:大数-小数=相差数,带给学生一条清晰的线索:物—文—式—图—理。问题的解决经历了由实物情景—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解决与应用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又上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引领。这样挖掘得深透,非常扎实地为今后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我的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的仅是就事论事,针对具体解决问题而言的,还是零散的。而张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就不一样了,她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意图,对解决问题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是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程)》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的形式只是静态的,如果在教学中仅是简单地挂出挂图、贴出文字,不能很好唤起学生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欲望和需求。因而面对静态的教材,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化静为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动态地呈现问题情境。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第4篇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第77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以及已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两个小朋友在逛公园,通过对话给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重点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借助乘法的含义或学具操作,明白一个数包含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突破难点,明白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板书进行直观形象地总结讲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儿歌导入

《青蛙跳水》,分四小组边拍手边说。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设计意图:课的一开始通过背儿歌,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又紧凑的学习氛围,而且在其中巧妙地渗透了乘法的知识,为整堂课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8×2= 4×6= 8×8=2×4= 8×4=

5×8= 8×6= 3×7=7×8= 2×6=

3.口述算式和得数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4.动手摆一摆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巩固倍数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呈现课件出示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小船坐2人,求“一只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2的4倍是多少。用算式表示是2×4=8(人)。

2.“想想做做”第3~5题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第4、第5题,完成后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几题的解决过程。

(课件依次出现解题过程)

师:买一枝钢笔多少元,就是求2的6倍是多少,求2的6倍就是求6个2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6=12(枝);

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就是求12的2倍是多少,12的2倍相当于求2个12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12×2=24(个);

求五年级植树多少棵,就是求23的3倍是多少,23的3倍就是3个2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23×2=69(棵)。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熟练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还进一步理解了意义,拓展了解决问题的空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在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后,小朋友们肯定明白我们今天解决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出示课题)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其实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解题时要注意分清谁是谁的几倍。

(四)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柳树是杨树的3倍,柳树有(3)个(5)棵

3×5=15(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策略,画图式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沟通了解决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探索并发现了算法。如此安排,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使学生深刻领悟算理。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想一想用你学到的知识可以去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第5篇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 5 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 行摆5 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 棵,再在第2 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的关键就是“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学生摆好小棒后,教师可以结合小棒图讲述: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也就是说柳树有3 个5 棵。并让学生看图练习说一说这样的话。整个过程是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也要让学生分析每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理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去想。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第6篇

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例题出示了“杨树有 5 棵”和“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倍”这两个条件,要求“柳树有多少棵”这一问题。我先让每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在第1 行摆5 根小棒表示杨树的5 棵,再在第2 行摆小棒表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操作。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要在第2 行一共摆15 根,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这15 根放在了一起。于是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开始调整小棒的位置,也就是把每一份中的小棒靠得紧一些,份与份之间离得远一些,这样才能很清楚地看出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 倍。这也是为后面将“几倍”转化为“几个几”做好准备。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流利的语言口述解题思路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三角形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从猜数游戏导入:同学们请看老师的左手拿着两支粉笔,右手藏了3个两支。猜一猜,老师右手拿着几支粉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6或3×2=6并提问:3个2支是2支的几倍?)

2、小组互动:说一说:

3个2就是()的()倍。2个4就是()的()倍。7的4倍就是()个()。5的3倍就是()个()。

3、看图说出倍数关系(幻灯片展示)

4、画一画(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第一行: 第二行:第一行的3倍()想:第一行的3倍就是___个2。第二行画___个。

二、自主探究,质疑解疑。

过渡: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以上我们做的是不是都跟一个数的几倍有关啊?为了进一步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请看书本52页的例题3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1)、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引导学生画一画(学会看线段图)

(3)说一说思考过程,小组内交流

二、课堂小结并板书: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一般用(乘法)计算。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见多媒体课件)

1、列式:

4的3倍()3的5倍()6的4倍()

2、竞技游乐园(共3关,详见多媒体课件)

上一篇:劳动法考试题下一篇:医院无党派人士专题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