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策略教学

2024-08-19

小学高年级策略教学(精选8篇)

小学高年级策略教学 第1篇

学生每一次作文后都会很急切地想知道老师给自己的评价,这种对作文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因此,教师的作文评改首先一定要及时,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评价要准确到位,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同时给学生的写作指明改进方向。使每个学生见了评语后都有成就感,增强继续写作的信心.

习作教学任重道远,我们必须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策略教学 第2篇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摘要];[关键词];根据义务阶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小;本文主要研究阅读策略并探讨如何把它应用于小学英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以下不;下面笔者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Unit;一.阅读前(Pre-reading)—激活背景知;阅读前的恰当导入是实现语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然后让学生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摘要] [关键词] 根据义务阶段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体目标,小学阶段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其中学习策略包括词汇学习策略,语音学习策略,听力策略,笔记策略,写作策略,阅读策略,和综合英语策略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阅读策略并探讨如何把它应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智力水平,生理条件,兴趣,性别,学习动机,背景知识,年龄等因素,但在本文中主要讨论阅读策略的使用对其阅读理解的影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以下不良习惯。1.指读。即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细细地逐词阅读。一遇到生词便停下来,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这也影响了整句或整段意思的理解。2.唇读。即在阅读中读出声来,或即使不出声,嘴唇也有蠕动,或脑子里也在想着读音,无形当中影响了大脑的思维速度。3.回读。也教即时重读,即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返回句首甚至短首重读。4.译读。即在阅读中,不断的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对一小块文章精雕细琢,导致不良阅读习惯的产生。我同时发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否则便无法继续阅读,不能根据上下文线索进行猜测词义。除此之外,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或正确使用相关阅读策略。在本文中主要探讨的阅读策略有:1.略读(skimming)它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重要的信息,即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结构。2.寻读(scanning)在文章中寻找某个特定的信息。3.跳读(skipping)在阅读中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或单词。4.概括中心思想(summarizing)就是一段包涵读者理解的简短陈述。它通常包括读物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细节。5.借助语境猜测(inferring)。语境指单词所在的上下文。可以利用上下文猜测生词或者利用标志词判断语义。6.预测(predicting)在阅读前或者是阅读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知识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通过全文的阅读来评估预测的准确性。7.背景知识(background)在阅读的过程中,如遇到生词,有时需要综合理解文章和背景,根据自身经验,并结合常识推测分析。8.做笔记(taking notes)阅读时做好笔记是主动阅读,提高理解记忆要点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阅读理解的补充,便于事后复习,巩固和记忆,是阅读理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下面笔者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 Unit6Holidays的教学为例,分别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方面阐述如何结合具体策略进行教学。

一.阅读前(Pre-reading)—激活背景知识,提高阅读动机

阅读前的恰当导入是实现语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激活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相关经验,同时可以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扫除语言障碍,为其下一步阅读做铺垫。背景知识就是用已知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的东西。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事情我们很了解,而总有些事情我们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如果阅读的内容是并不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语言水平再高也是无法读懂的。关于如何激活背景知识有以下三点值得思考。第一,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把从文本中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二,要善于通过阅读前的提问、预测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逐渐使学生形成自主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第三,如果学生对所月的的内容不太熟悉,那么教师就有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或者引导学生去搜集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由于本节课谈论的话题是“中西方节日”,这个话题学生是有些了解的,但是还不够全面,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资料,让学生们了解有关节日的起源、活动等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力图使学生把从文本获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利用谜语、诗歌、游戏等方式。这里重点介绍 “语义图”在导入中的应用。语义图,简单地说就是把一篇文章的要点和内在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及其基本语篇框架有一较全面的理解。研究表明:语义图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点(马博森,1995)和形成正确的预见。(刘晓玲,阳志清,1995)例如,首先引入本课主题“holidays”,呈示语义图。

然后让学生根据标题进行预测,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让学生讨论在文章中会提及哪些方面的信息。笔者把学生的预测写在黑板上,有些学生会说出节日的名称,有些学生会说出节日的活动、时间、起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笔者将学生回答的信息归纳处理完成语义图,板书Name,date,activities等,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向学生提问文本中主要谈论了哪些节日从而把学生领入文本的学习。

经过阅读前环节的积极思考,学生已做好了阅读的准备,可以过渡到阅读中活动,即学习文本环节。

二.阅读中(While-reading)— 训练技能,学会策略

新课程要求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以句子为单位孤立地进行语言点的训练,提倡语篇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的熏陶。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从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阅读内容入手,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速读背景,进入文本

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寻读能力。寻读()指的是读者先确定要寻找的明确信息(往往只有一两个单词),再在特定的阅读材料中快速寻找,不必阅读全文,只要一找到所需信息,立即中断阅读。

2.初读文本,感知大意 在学习完文章的背景部分后,我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重点谈论了哪些节日,并用笔划下来,其他信息可以暂时不关注。在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的跳读能力。跳读(skipping)指在阅读中跳过不重要的部分或单词,培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阅读材料大意和主要信息的能力。

3.再读文本,扫除生词、在学生初读文本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笔者出示在导入阶段的语义图,让学生继续精读文本完成其中的部分。

笔者将关键的问题放在精读环节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出声划出相关内容并完成表格即默读(Non-vocal reading)。因为只有默读才能够提高阅读速度。而朗读的速度则非常有限,无法达到快速阅读的要求。

在完成表格中,可以处理文中的生词。笔者不直接出示生词的意思,而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或者利用标志词判断词义的能力。吕淑湘先生在谈论关于语境和词汇学习的关系时曾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因此,根据语境来分析,猜测词义,在阅读中显得特别重要。这里采用Clarke和Nation建议的五个步骤。步骤一:注意生词,识别词性。步骤二:注意该生词所在的整个句子。如果该生词是名词,注意修饰的形容词和边上的动词,也就是这个名词做什么的,以及被做了什么;如果该生词是动词,注意与其一起的名词,有否副词修饰;如果是形容词,注意与其一起的名词;如果是副词,注意其所修饰的动词。步骤三:注意该句子与其它句子或段落的关

系。有时这种关系由一个连接词或副词表现出来,如but、because、if、when、however、as a result;有时没有此类词,那么这种关系可能会是因果、对比、包含、时间、列举、总结;标点符号也有可能是一种线索,例如分号表示包含关系,破折号表示重复说明。另外this、that、such这类指代性词也能提供有效信息。步骤四:利用1-3步中获得的信息,猜测词义。步骤五:核对猜测的准确性。方法有(1)猜测词义的词性与生词是否一致;(2)将猜测的词语替代生词;(3)如果可能的话,根据前缀、词根、后缀拆开生词;(4)使用词典。在本文中有三个生词“relative、delicious、lantern”。首先向学生示例如何猜测“relative”的词义。根据步骤一.确定生词,同时因为这个生词是用在visit后,可以判断这个词是名词。再根据步骤二观察生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判断这个生词在句中作宾语。然后根据步骤三可以从连接词“and”进行猜测,“and”连接的两个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friend意为朋友,所以能猜出生词的意思是“亲戚”。根据同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猜测第二和第三个生词。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词语含义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快速阅读,高效记忆单词,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4.精读文本,明辨细节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精读文本,通过做选择题和问答题来检查辨析细节情况。习题

5.跟读课文,情境交融

学生学习英语要经历“听—模仿朗读—说”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配套录音磁带,训练学生听录音模仿和跟读的习惯,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的活动充分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这一阶段,笔者把教学目标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方面倾斜,以期通过听和读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通过各种“读”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然后推敲词句,最后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给予学生相关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理解的正确性。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拓展能力

学生在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前两个阶段获得的语言材料展开口头表述等后续活动。如复述、讨论、续写、仿写等,以进一步开展说或写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

1.复述课文,旨在升华 这里用到概况中心思想的阅读策略。概况中心思想即(summarizing)指的是阅读材料后,将所阅读的材料浓缩、摘要、书面或口头做出所阅读材料的梗概。笔者让学生结合语义图并根据文本添加其他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复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

2.关注语言形式,促进语言吸收

除了理解文本大意之外,还应设计活动提高学生对文本中的词句和语法现象的注意水平,促进语言吸收。事实上,对“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显示对目标语形式的注意有助于学习的成功”(Ellis,1994:546)而Reiss(转引自Ellis,1994:546)的研究则表明注意语言形式是学习成功者最常用的策略,他还吃惊的发现“对语言意义的注意不如对形式的注意重要”(ibid).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阅读文本,划出谈论节日的句子,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句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进一步关注语言形式。

以下是板书设计: 3.创编对话,联系生活

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所归纳的语言谈论自己熟悉或喜欢的节日。这对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也体现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课堂结束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内容制作节日海报。

4.布置任务,课后延伸

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后延伸是补充。笔者选择了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让学生课外阅读。这些语篇中的句型与课堂上教授的句型紧密相关,既帮助了学生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巩固旧知识、提升阅读效果的目的,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就感。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特点,立足教材,抓住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读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扎实的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附教材课文内容: 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

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陈贤纯著 英语阅读理解策略与技巧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周荣辉著

第二语言阅读探索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Neil J.Anderson(美)著 英语阅读策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丽娟 主编 英语学习策略 厦门大学出版社 胡郑辉 著

英语阅读策略实证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张东昌 潘巍巍 著 阅读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Jill Hadfield Charles Hadfield 王炫元 译注

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阅读与写作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第3篇

1、小学高年级写作目标

首先是对其写作完整性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诸如看图写话一类的针对写句子的练习,而如何将句子连缀成文是小学高年级要学习的重要内容。这需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完整性有明确的认识,这也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只有达到最低标准,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正的“文章”,而非简单的句子叠加。

其次,要让学生对作文的结构及中心有明确的认识。理清结构,抓住并突出中心,才能达到一篇合格作文的基本要求,避免“流水账”式作文的出现。这也是为学生在后续更多元更深刻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要让学生学习到简单的写作技巧。通过学习简单的写作技巧,一方面更容易达成作文完整及理清结构抓住中心的写作目标,另一方面在学习写作文的初期让学生接触并试着运用各类写作技巧可以让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打好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和习惯,对其写作风格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如何写作文,写什么仍存在疑惑。刚开始面对老师要求的几百字的文章,多数学生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从看图描述到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找事写”难免令其无所适从。心中无物,自然无从下手。无话可写,可以说是需要老师引导、并逐步加以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二,学生对写作文趣味索然。面对千篇一律的作文题目,无话写就会渐渐地觉得不感兴趣,不是自己想写的事物也会觉得不感兴趣,而提不起对写作文的兴趣就会让学生的写作永远停留在“应试”,停留在刻板空洞的形式化中,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大忌。在老师的角度,怎样能培养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1、阅读积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文,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习什么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坚持。每周固定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每天让一名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或定期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等,虽然是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但阅读初期只有先让其必须进行阅读,才能渐渐形成习惯,进而让其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培养兴趣。因此,必须要找到程度合理却实行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阅读。

2、实践拓展

写作文重要的是表达,如果将作文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内,书本上,讲解中,则学生所有的表达都只能仰仗于想象力和技巧的运用。而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才能让其作文是“真情流露”,表达更为自然,更不用说是“无话可说”。

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或仅仅是对某一地点,某一事物的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也犹为重要,因为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把这些活动当成放松消遣,在面对作文时也依旧会是“一片空白”。老师要在学生观察是对要点进行提醒,或在活动前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事物,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自己的所想所感。

3、交流互评

在作文完成后进行的交流和互评,老师的讲解也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也会因为大家所写都是同一事物,对他人想到的自己没想到的东西,以及比自己更好的语言更为留心,可以说对一篇作文的讲评能让学生有很大的收获。并且如果老师觉得这篇作文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可以在讲评后让学生重新进行写作。虽然是一样的作文题,但由于交流过后,好的内容会被大家共同拥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大家都知道的内容写得更加精彩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更为强效的训练。

4、创新作文命题

作文命题可谓灵活至极,千变万化,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作文难免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所以在作文命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针对其心理特点让命题更加多样化。既可以写命题、半命题作文,也可以提出话题或假设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要让学生在不偏离要点的情况下尽量发挥其个性,允许适当的夸张和杜撰,想象类文章更是要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考虑写作技巧篇章结构这些形式之前先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空间,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更是可以每周或每月让学生写一次“无命题作文”,不限形式,不限内容,让学生写自己之想写,自由发挥,提升对写作文的兴趣。

5、充分利用网络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也可以并且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首先,让学生进入网络,自由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上的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在寻找自己所需的内容时可以发现自己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拓展思路,同时在众多资料中如何准确地选取和运用适用于自己作文的部分,使其能为自己的作文服务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考验和训练。

其次,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的作文上传至班级的网站或交流群,既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PK,更为用心地对待每一次作文写作,使每一次作文练习都能有良好的收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兴趣和习惯为主,辅以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张鹏.网络环境下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实施探讨[A].2015

[2]牛卫红.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A].2015(11)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三策略” 第4篇

一、多管齐下,汲取习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因此,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多管齐下,多角度汲取习作素材。

1.在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习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描写生活,表达生活,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源头活水,他们写作文时再也不会无话可写了。例如一到“十一”国庆长假,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中必然少不了一篇作文,而学生又要玩得高兴,做作业自然是很不高兴的事。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有兴趣呢?笔者在此时就让学生把“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时所碰到的事情详实地记录下来,并不要求学生要完成一篇成文的作文,这样学生就没有了压力,自然达到了“我笔写我心”的目的。这样,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登山的艰辛与快乐,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游水时的兴奋与激情……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习作素材之后,再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自然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学生关注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让学生拿起自己的笔快乐地表现生活,记录生活,这样,就能够充分积极习作素材,从而让学生享受快乐的作文之旅。

2.在积累中丰富习作素材。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对学生平时的积累要进行培养,对于课外阅读文物让学生找找你认为相当美的词、句,说说你对文章的欣赏及评价,摘摘好词佳句。有目的地摘抄文的精彩片段也是可行的,并对这些字词句进行分门别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越来越多,也养成了天天背诵好词好句的习惯。写作时就能随心所欲,要到的词就会自然地“冒”出来了,许多同学纷纷向我表示“我现在肚里有货了”,尝到了甜头,劲头也更足了。

二、注重指导,教给构思方法

小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思维能力也还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指导,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构思是学生将表象材料组合成文的过程,这是主观思维活动。教师要把握时机,教给方法使学生能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多向思维,促使构思敏捷,呈多向流动状态。实践中,主要归纳有:

1.比较重新组合。即引导学生将材料按“信息、主题、题材、表现、形式”分几组排列起来,再思考这几组材料是否可以重新组合。通过排列,重新组合,寻求最佳的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写出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2.批评法。就是引导学生用批评的眼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事物的相反事例,或事物的另一个特点,从问题的两个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去寻得与未来相反的结论或者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并抓住这些特点来写。如“家乡的河流”可以抓住一面是赞美,是哺育家乡人民的“母亲”,另一面是“批评”的角度,是冲毁农田和房屋的“恶魔”。

3.同中求异法。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选取不同的题材或表现形式。比如写《家乡的新变化》时,选取的角度不光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让学生从小的地方去发现,一个人、一样东西、一种观念等等去寻找。

4.逆向思考法。就是引导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使整个思维过程表现出来与文题指向相反的特征。

5.触类旁通法、就是引导学生从眼前感受的事物受到启发,回忆起相应的事物,得到好的题材、主题。联想和类比在这起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体验,感悟语言魅力

体验是学生形成作文能力,感受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加强体验,以此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1.删改比较体验。就是教学时将文中的附加部分、联想部分、或感受学部分可以进行删丢,再与原文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到鲜明的对比,以便在写作中加以运用飞学会写具体。如原句“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流进人们的心窝里”。但如果把想象部分删了就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雨水对远不在身边大田的作用,赞美雨水的意思。学生通过经常的自我挑战,小段尝试,就能逐渐转化为写作技能迁移到写作中去。

2.替换比较体验。对于文中的写人物对话的直接引用写法,改为间接转述的写法;或把教材中写对话间接转述的部分,改为直接引用。让学生领悟,将文章写好、写具体,就要直接写人物的语言,通过直接引用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交代清事物的经过。通过教师引导训练之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就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策略教学 第5篇

永吉县金家九年制学校

张瑞

杜文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深知肩上的担子之坚,搜寻课堂记忆,回味学生成长,总结阅读之法,我们认为,阅读真正给我们留下的是:激发阅读兴趣,文本深入落实,预习引发思考,信息整合独到。

关键词:兴趣、落实、预习、整合

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中心归根到底是“阅读”二字。其“阅读”的深层影响不仅体现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而且作用于学生的生活。学好阅读,将对学生一生受用。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阅读”落到实处,尤其是高年级“阅读”,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参与性和实践性,那么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下面结合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将思考分享给大家。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布卢姆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农村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少,接触面窄,阅读习惯差。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我想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1、课前十分钟演讲

内容规定为“四大名著”(学生版)。学生演讲,要求将名著上的语言组织为自己的语言,刚开始学生会觉得有些语句晦涩难懂,但历经“磨难”过后,孩子们的组织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得越来越快。其他听故事的学生做出评价,提问,也可以由演讲者随时提问在座的所有学生,这样就避免了枯燥的演讲尴尬。故事大家都喜欢听,于是课后不用老师去督促,学生主动拿起他们喜欢的书,成了一个个“小书童”。

2、设计一个让学生发挥的舞台

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舞者,教师设计出什么样的展示舞台,学生就能展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对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施上要为孩子们设计出乐于阅读、充分展示自我的时空,通过“个性图书交流、阅读小竞赛、网络采摘”等不同形式,摆脱课堂的束缚,在所读书目中自由走进走出,宽泛视野,聪慧头脑,在充分展现自己的同时,表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既有直抒胸臆,也能表情达意,更会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3、重视课下积累

一是积累字、词、句、段、篇;二是积累一些古诗词、俗语、歇后语等;三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积累的方法:读书笔记、参加实践活动、学会写日记等,坚持不懈,终有成效。

4、合理有效地设计导入语(以故事为主)

就高年级年龄特点,他们不再喜欢游戏类、直接性导入,一段故事想必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讲抒情类的文章,可以将他们带入某个古城或是某段经典故事;文言文的篇目,往往和古代历史有关,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笑话类的,调节课堂气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深入到教学中。

比如教《晏子使楚》一文,第一课时的导语我用了四个关于晏子的小故事,学生们听的津津乐道,虽时间有点长,但后面的文章学起来真的不费吹灰之力,甚至有同学主动想表演表演当时的情景。

5、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兴趣。愉快带有幽默性的语言,学生的兴趣会较浓,也会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上《武松打虎》时,学生在读“打虎”部分时的评价,“读的很到位,老虎都吓怕了,周围的狐狸都想和你做朋友了。”但有些同学的声音比较低沉,没有激情,便适当地加以鼓励:“快,到时候了,此时的老虎就在你的面前,你还不动吗,你就是武松哟!”尤其是后进生,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态度诚恳地评价会使人的心情舒畅,慢慢地调整学习状态。“就差一点儿了,进步很大!”等语言会有效地激发阅读兴趣。

二、文本的研究落到实处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在

学生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视角应该放宽一些。

1、从学生视角研究

学生碰触的科目较多,所以可能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产生的想法各异。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可能课堂会收到极好的效果。农村的孩子基础较差,但生活经验却很丰富,对照自己班级的特点,询问他们对文本的看法。比如:这篇文章是

否有难度?不懂得地方在何处?结合着你们的生活经验想想文章中的哪些观点与现实相悖,又有哪些现象与现实相似?在知道学生的所求后,加以耐心指导,最主要的是阅读方法。在了解学生信息后,就要进行有效地分析,为课堂做准备。有了完善的预设,才能产生精彩的生成。

2、从一个作者的角度去阅读

把自己就当成是文中的“我”,和文本对话,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作者写文章的心情,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人物角色。这里,我认为,“表演”这种形式再合适不过了。

讲《腊八粥》时,真的拿来了一碗腊八粥,指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咀嚼腊八粥的心情,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尤其是想吃而吃不到嘴的心理,和母亲的撒娇真让人感动,这样的阅读不限于形式上的识字,时刻充满着交流,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窃读记》是一篇记叙文,现在学生无法感受到当时读书的困难,于是就利用后面的读书角,一个孩子就演一演作者,一个孩子演书店老板,其他为观众,表演结束,这篇文章的大体思路也就出来了。只有经历了演出,才知道读书的不易,也懂得了人与人的关爱。

3、从语文教师的角度

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就需要咬文嚼字,不仅要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对于文章的相关背景、作者、语言、精彩段落还要深加工,达到让学生懂点,会评价,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运用到写作中的目的。每篇文章都有它属于自己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主线,而不是每段都细读”是高年级语文阅读的特色,尤其是重点段落的分析。

以《夜莺的歌声》为例,这篇文章37个自然段,如果细讲,恐怕一周都讲不完,但看到这个题目,抓线索是关键,文章出现了五次夜莺的歌声,都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因此题目和环境都可作为本文的线索。所以在制定目标时,我便把目标设定为抓住小夜莺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与环境的关系,体会小夜莺这一英雄形象。这样的战争题材的课文还有一点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整堂课下来抓住主要线索,学生合作交流得很顺畅,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

三、重视预习,自主思考

有效的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不可忽视的环节,高年级文章普遍很长或是文章短小却很难懂。所以,养成一种预习的好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当然,预习也要有法,比较科学的方法如下:

1、略读。在略读一遍文章后,着重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但要有目的、聚精会神地读。说明文要弄清楚说明语言、方法、顺序;记叙文最起码要了解六要素;文言文要知道大概的意思,懂得一定的道理;诗歌从朗读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要找准。举一反三,努力抓住窍门,自然不成问题。当然,一遍不成需多读。往往我们在做课外阅读时会用这种方法。

2、精读。不会的字音查字典,不懂的句子需勾画;对于重点段落,不仅要知大意,还要弄清它的结构、作用和地位;对于全篇,写作特点不能忽视,为写作打好基础,有用的句子随时抄写下来,可以背诵或改编。

3、自我检测。每课皆有课后题,答案能做的做,不会的等待老师讲解,但关键是想办法记住。

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十分重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散文的美妙朗读、诗的诵读、文言文的示范朗读、图片的欣赏,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进入了学习氛围中,不禁跟着范读、图片享受着语文课的魅力,也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始终认为,信息化是使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标志。以《海燕》这课为例。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很快地投入课堂,提高了阅读的教学效果,而且很轻松、很快乐。

1、图片导入激趣。首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一目了然,不用老师一个一个地说了,很快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去干什么。有一定的目标,马上出示几张“海燕”的图片,并且配上雷电交加的声音,学生一听,就知道这节课很有可能是一节比较沉重的、有意义的、思想深邃的课堂,这样,很快地进入一种严肃的氛围。看见学生很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里也觉得很高兴,多媒体图片的导入,着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多媒体辅助生字巩固。本课的生字和重点词语,通过多媒体的放映给学

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很愿意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自己,觉得很新鲜,当一个一个词语跳出来的时候,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生字一下子变活了,课堂气氛很快升华了,当然完成质量也是颇高的。

3、范读、仿读更精彩。我觉得在这个课堂上最体现效果的便是读课文的这个过程,范读的展示,实在是太好了,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他的方式去读,拼命地想超过范读的效果,所以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打气。面对孩子们朗读功底薄,字音读得不准确,感情不充分等现实,我采用当读到重点时,根据多媒体的示范读,再出示段落,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读出来,节奏、语气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很好的朗读效果。

4、多媒体体会“海燕”形象,挖掘象征意义。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很深邃,学生理解很难。通过图片导入和朗读已经有所了解,但浮在表面,最主要还是要不断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描写“海燕”形象的句子,因为每个大段都有描写海燕的句子,老师单凭嘴说很难明确,此时就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比如暴风雨将要来临之时、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临之时,打在课件上,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同时此时需要出示三个阶段的海燕的图片,更加清晰、流畅地表现当时的场面。必要时播放视频,海燕在海面上的神态、动作、外貌、声音等等一目了然。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的问题,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最后象征手法的运用,需要明确象征的定义,这一过程如果老师说,费时又费力,但通过多媒体,举几个象征的例子,比如蜡烛象征着光明磊落等等,从而突出“海燕”的象征意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力,主动去学,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

5、练习、作业,更有新意

在最后,播放练习题,巩固今日所学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比如选择题,每出一道题,如果学生选择正确,便有鼓励性的声音“太棒了”的声音,若错误,就有“再努力”的声音。这样,知识性和趣味性合为一体,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不断努力去创新,让学生在愉快、乐读的环境下去进行思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他们终将成为语文综合素养颇高的新一代。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第6篇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策略

一、当前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在小学生进入三年级之后,语文课上会郑重其事的安排上作文写作部分;很多小学生对于作文课程来讲都感觉到非常的神秘,但是很多三年级小学生又对作文感觉到非常的陌生;受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不能很好的结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只是给出相应的作文题目,列出相应的要求,就开始让学生去写作;学生对作文课程的神秘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挫败,逐步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同时很多教师也不能从小学语文作文内容创设相应情景的角度去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作文兴趣明显不高。

第二,教师急功近利的现象凸显。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讲授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这也是当前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很多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讲授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文写作的要领掌握能够发生质的变化,祈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写作让教师满意的作文,往往采取让学生抄写、背诵一些范文。教师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违背了三年级小学作文教学规律、违背了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不利于提高作文起步教学质量。

第三,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对语言以及素材的积累。小学三年级学生受自身生活阅历影响,本身掌握的词汇量就非常有限、对语言的积累也不是十分丰富。对于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来讲,让学生开展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发散思维、提高鉴赏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起步作文讲授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教材内容,不能将重视小学生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一要领落实到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中去,很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效果的主要途径

第一,不断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起步作文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第一堂课上学生对作文课从的兴趣与好奇心,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的采取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角度不断创设相应的情景,带领学生更多的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中激发与提高学习的写作兴趣;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不要设置过高的写作要求,避免因为过高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自选题材、大胆自己构想、提倡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第7篇

提高识字效率

吴忠市朝阳小学

买学梅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要求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一直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我认为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编谜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老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了字义呢。又如“岸”字是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编出谜语:山下开工厂,厂里有头牛,这头牛少了耳朵还不出头。我通过进一步引导,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岸”的下边既不是“牛”,也不是“午”,而是“干”。学生学着编谜语,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气氛中,难点已化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游戏法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一)找朋友。我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高举“骄”字说:“我是‘骄’,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拿着“傲”的学生马上出来和“骄”放在一起,说:“我是‘傲’,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骄傲”。

(二)摘苹果。我先画出一棵苹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苹果形卡片贴到果树上,如:“狼、狠”,“抢、抡”,“涌、踊”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苹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口头组词。

(三)邮递员送信。指派一名同学当邮递员,拿着写有词语的信封,给教室里的同学发,其他同学边拍手边说:“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送信忙,送到哪里去?送到我手中。”拿到信的同学站在讲台上依次读出信的内容。

三、巧用广告词助识字法

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扩大了知识来源的渠道。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是无意识的(尤其是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巧用孩子平时积累的“无意识”知识,帮助语文教学,在无意识积累与课本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尝试借助一些常见广告词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对新字的掌握既快又牢固。

例如,学习“纸”字,左边是纟,右边是氏,“氏”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极易写错。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呢?我注意到每天在中央台的动画片前都有一则“乐百氏”广告,由于“小燕子赵薇”的加盟,孩子们爱喝也爱看。在讲解“纸”时,我就拿了一瓶“乐百氏”,通过提示请同学们观察,“纸”的右边是什么?学生们很快就联想到平时所看,我又把平时的无意记忆“氏”加以强化,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就这样解决了。

四、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时隔二十多年,我还对儿时所学的几个识字顺口溜记忆犹新。实践证明,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顺口溜识字法的难点在于顺口溜的编写。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识字顺口溜的编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依据字形进行分析性编写。先分析汉字的形体由哪些部件构成,然后将这些部件编进顺口溜。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二)依据字形进行联想性编写。在分析编写的基础上,对组成汉字的个别笔画或部件进行联想后编进顺口溜。例如: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三)依据字形进行形象编写。汉字的笔画部件往往具有某种形象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编出不少识字顺口溜。例如: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四)依据字形进行涉义形编写。将字形和字义都编入顺口溜中。例如:美: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七: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

(五)依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性编写。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字练习口头组词时,往往学生能组好多词,但往往几个同音字区别不开,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我还采取了让学生早辨析汉字,把一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编成顺口溜,以汉字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分析比较,这样学生记得快,区别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在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我把“清、请、情、青、睛、”变成顺口溜:“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气睛,青岛、青蛙叫。”让学生比较记。再通过练习,“今天天气()朗,我们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真()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蛙。我们正向捉住它,老师过来说:()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事()。”这样学生就区别开这几个字了。有的学生回家还教爸爸妈妈。下课玩跳皮筋还背着顺口溜。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策略探究 第8篇

一、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就需要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 是一种自动化的需求性个体学习行为。在长久的学习中还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匪浅。例如, 在进行阅读之前先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划分, 这样有利于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在阅读过程中, 将文章中的生僻字都明确标注出来, 便于日后对生僻字的学习与巩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支配下能够实现学习的事半功倍, 使语文学习深入到更高层次。

二、引领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和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常是安排小学生直接进行文章的阅读或者知识的讲解。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再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 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的第一遍文章阅读就失去了意义, 学生没有带着具体的思维目的参与阅读, 也就不能够在教师提问的时候有一个大致明确的思维指向。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在进行阅读或者新知识的讲授之前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较为基础的问题, 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需要抓住的关键词句或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例如, 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观潮》时, 教师应当先给学生提出一个关于文章基本结构的问题: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就会格外关注其中关于行文思路的词句。学生通过阅读就会明确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 学生因为在阅读前对文章重点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 因此在形成整篇文章的基本结构时也会对其中的详细内容有一个相对细致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时间段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 学生的思路就能够有效深入, 使学生的思维深度能够持续循序渐进, 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三、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虽然仍属于小学阶段, 但是相对于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在思维深度方面已经有所上升。教师不应当停留在知识的单独讲解上, 而是应当在讲解的知识中建立必要联系, 提高学生思维的关联性, 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使学生在建立知识联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少年闰土》或者之前学过的其他文章, 让学生对比这类文章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对比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可以说这是从内容层面进行的拓展延伸, 学生在这种延伸性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实现情感的有效激发, 在既具有相同特点又具有各自特色的文章对比中建立起具有人文性的氛围, 使文章阅读和知识讲解成为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重要辅助性工具,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四、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参与教学极容易产生一种强迫感, 也就是说对于其中的部分学生来说, 语文学习并不是学生持续产生动力的活动, 在参与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动力就会有所下降,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保持住持续进步的状态, 为此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稍有进步时, 教师应适当扩大学生的这一进步之处, 予以表扬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然, 教师在表扬之后也要适当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帮助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前提下不断弥补不足之处, 帮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实现有效进步。例如, 在讲解《爸爸的鼾声》时, 按照六年级学生的水平,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学生在点出文章时借爸爸的鼾声来表达爸爸对自己的爱与自己对爸爸的爱。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表扬, 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下, 在遇到类似的文章时就会更深入地进行思考, 而不是停留在文章表层上。

五、重视早读内容与形式的丰富

所谓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停留在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上, 早读也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不会很重视早读, 因而早读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单一, 这就使早读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以往的语文早读课中, 教师都将早读内容限制在课本内容上, 大多是上节课学了什么或者下一节课要学什么, 教师就安排学生读什么, 这样的内容不免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早读的内容是上节课学的文章, 学生通常都无法调动朗读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应付心理, 使早读流于形式。如果是下一节课要讲解的文章, 很多学生出于侥幸或者懒惰心理都不愿意朗读, 形成一种“反正教师下一节课就会讲解”的思想。为了有效改变上述情况, 教师应当切实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早读形式与内容的调整, 教师可以在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朗读内容,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教师要选择的课外朗读内容应当涉及语文小故事、短篇诗歌、歇后语、名言警句和绕口令等相关内容。在教学形式上, 教师也不应当只局限在学生单独阅读的层面上, 可以采用集体背诵、集体朗读或者小组竞争比赛的方式开展, 用丰富的早读内容辅之多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早读, 使学生能够在确保完成早读任务的基础上, 逐渐养成早读的兴趣。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建立早读的评价机制, 机制的建立相当于一种激励的存在。如果早读中只有任务而没有评价, 学生势必会缺少一定的激情, 而且早读效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教师的标准。教师应当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立场出发设立评价机制, 建立起以比赛、竞争、学生自评与互评为内容的评价体系,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 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早读的朗读效率。

六、重视人文内涵的渗透, 提高阅读教学的价值

语文属于文科的范畴, 因而其十分强调人文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提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价值, 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学信仰, 改变精神状态, 提升语文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价值。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内涵就具有重要的、突出的价值。例如, 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中的《送元二使安西》这篇诗歌时, 教师不能局限于讲解诗歌表层翻译的层面上, 而是应当深入进去, 使学生对这篇诗歌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了这篇诗歌之后的感想来提升诗歌在内容讲解上的价值。通过这篇诗歌学习就会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生畅所欲言加深了友谊。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是对语文教学的升华, 但也是语文教学开展的本质, 通过渗透人文内涵, 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是介于小学低年级与中学阶段的时期, 教学方法也不同于这两个时期。教师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就要重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践, 使教学策略更加富有灵动性, 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相联系,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具有实效性。

摘要:小学高年级是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 学生的表现直接影响小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效果,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阶段中十分重要的课程, 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授课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 采用高效的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将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

参考文献

[1]罗素娟.有感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课改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 (09) .

[2]魏冬梅.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2) .

[3]卢丽丹.自主探究须待“引”[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2) .

[4]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5]姜蓉蓉.增强问题意识, 提高质疑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6]封利峰.浅谈当前学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7]李海霞.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上一篇:教育学复习及答案下一篇:水滴显微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