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2024-06-06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精选11篇)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第1篇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

人们冠以教师的美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则称谓体育教师为人类强身壮体的“建造师”和“保健师”。她的主要任务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培育和训练,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造就他们的健康体魄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风尚。

那么,读了《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从中体会到一下几点:

一、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楷模。

教师在学生中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和精神品质,会影响到学生积极因素的发挥,使其无论是上课时的有组织训练,还是平时的自我练习,都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极地练。

二、要爱生如子,耐心细致做工作。

教师要和蔼亲切地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疾苦,亲近他们。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不能粗言恶语地批评和体罚他们,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一碗水端平”。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学生中有威信,学生才会尊重你敬仰你,听从你的教导,自觉守纪,积极锻炼。

三、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上课或平时生活中,会突然发生学生打架或运动性创伤、中暑等现象,体育教师见了就得挺身而出,迅速去劝解、制止事态的发展;就得不慌不忙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如止血、按摩、回位、人工呼吸等,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内容要丰富,教法要灵活。

上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相互穿插,教、练方法要经常变换“花招”,学起来才有新鲜感。不枯燥,学生兴趣性才大;兴奋性高,学生才会积极练,收效好。

五、思想、技术上要有超前意识,不要故步自封,墨守陈规。

体育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而且更应有超前意识。社会在发展,运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需求,中小学的体育技术教学应走在体育运动竞赛的前面,创造性地进行技术、素质、活动能力的教学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六、平时注重业务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提高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如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只有通过刻苦的钻研,虚心的学习,积极的锻炼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的体育训练、体育活动都能给人以一种健康的、向上的感觉,吸引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七、要认真负责,自觉做好常规工作。

“德育之道,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由此可见,体育工作何等重要。因此,体育教师要抱着认真负责态度,根据教材内容和场地、器材、学生实际,备好课、写好教案,上课时安排好场地、布置好器材,积极勤恳地上好每一节课。

2017.3.18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第2篇

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对待学生,形成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是因为,其一,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各种情感等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教育应当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不能把学生仅仅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学生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其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

其三,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再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步入了一个“后喻文化”时代,亦即下一代影响上一代的时代。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因此,有效的教育,有赖于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群体特征,与学生相互沟通,获得学生的认同和配合的基础上。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目前,不少家长和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性恶论的角度看待学生,认为学生天性就具有破坏性,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人,主张采取强制、管束、灌输、矫正等方式教育学生。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多种心理的和伦理的缺陷,也和时代的主体教育精神相违背。教师应当确立一种乐观的人性观,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持积极的促进态度。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功欲望,追求健康成长,只要教育得法,都是可以造就的。

●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旨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随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日渐推广,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命题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支持。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还是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客体,在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等方面,学生依旧是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因此现存的问题是,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主体性教育思想贯彻到实处。

●学生是责权主体。卢梭曾说,传统教育对孩子们只讲他们的责任,而从来不谈他们的权利。现代教育则是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这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中叶以来,保护儿童的各种权利,包括一般人身权利、教育、游戏、娱乐的权利等,已成为国际共同行动。在教育中强化学生责权主体的观念,不仅是重塑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民主法制意识,道德伦理意识的健康发展。

教师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职业,其对象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儿童。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确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

教师形象的设计或塑造实质上就是教师个性和精神风貌的提升或改善,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缺乏主体意识的教师,表现为缺乏革新意识,对教育发展态势漠然,对育人方式消极迎合。这种教师的教育潜能被尘封或冰冻,缺少活力,精神面貌疲软,仅仅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具有主体意识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具有钻研教育现象的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法、新趋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喜欢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时时对自己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

●准确定位教师的形象。传统的教师形象是“师道尊严”,教师的功能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但在今天,板起面孔,未必就有师道尊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定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更应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等等。新型教师形象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新形象的体现就是对学生的真挚、无私和自然的爱意的流露。

●昂扬的精神面貌。昂扬的精神状态意味着心态年轻,年轻的心态是跨越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的桥梁,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精神粘合剂。昂扬的精神面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年轻化的心理。年轻化的心理,是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自信心。有此心理,教师的思维必然开阔活跃、深邃,富有创造性,态度必然倾向于对心灵和人格的追求。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优化,教育人格的丰满,努力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总之,年轻化的心态,能使教师的思维、精神、态度和风貌“保鲜”。

今天怎样当教师?实践第一线的教师对此表现出密切的关注,他们对这一话题的回答,可以看作是一种最有实在意义的看法

我国的一项专门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未来的教师素质主要包括:

●专业水平是从事教师工作的第一要件。未来教师间的竞争首先是所教专业知识水平的竞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做教师的根本条件。

●热爱、与时俱进、研究能力和活动能力。热爱是教师职业的首要素质。社会的进步要求教师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于蜡烛的位置,他自身也是主体,不仅要时时充电,而且要善于生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师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所以活动能力对于未来的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教师的眼界要进一步拓宽。要对人类与自然、人类的历史与未来有更深入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善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外界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将社会的细微变化及时准确地传导给学生。

●对信息的加工和应变能力比知识的储存能力更重要。这点老教师面临的挑战比年轻教师更严峻。

●丰富的经验仍然是宝贵的。当然,这经验必须建立在以上四项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价值和意义。不少所谓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落伍,原因在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经验往往是“过去时”的。比如面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的迅猛发展,即使是曾经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除了迅速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教学的新需求外,别无选择。

●确立教学效益和效率观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设法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率。这也是教师的优劣之别和竞争的焦点所在。

在技术化社会,在讲究理解、沟通、包容、合作和创业的时代,好教师还需要高水平的情商

在人类日渐遭受物质文明、机械文明和技术文明异化危害的今天,与“人情味”或“人文精神”密切相关的情商涵养,更显宝贵。显然,与人打交道的教师职业,情商涵养在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事业的成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感性和理性的调节器,是生命动力的源泉。人人都有一定的情商水平,但在技术化社会的今天,要成为高素质的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情商水平。

●自我认识。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感受职业的神圣和责任,选择是一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已负责。任何一种职业都会遭受它种职业的诱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遭受的挑战和诱惑更多。教师不是神,一样有七情六欲。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教师在情绪的理性化方面,其水准一般来说要高于其他行业。

●自控能力。很多教学事故,是源于情绪的失控或者是迷误于五花八门的诱惑。教师的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自控能力依赖于自我认识、价值确证、人生信仰、自律精神、人格修养等方面。

●自我激励。自我激励主要指的是自主性。优秀教师的自主性都很强。他们求学也好,做事也好,都是自动自发的,他们的行为源于强烈的成功动机,有一种乐在其中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所以,其行为一般有较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抵制诱惑。教师是一种清贫、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完善素质,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职业。在坚守自己的选择和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抵制诱惑。

●善于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高情商者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善于把握他人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作为教师,要与学生顺畅地沟通、协调,管理好学生,必须要有代入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别人,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待人。优秀教师善于理解学生,对学生有感情,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材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喜爱,是师生融通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而且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命运。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主体性教育教学思想在实际中的日渐深入,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新的教学时代,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作为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研究者和学习者等角色转变。

●导师。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这种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

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学习的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产生联系。

●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教师将承担在线专职信息查询顾问的角色,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得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建构。

●合作者。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以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进行研讨,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新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当中。

●课程开发者。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考虑社会生活每一方面的剧烈变革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将社会需要放在首位,改变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一些内容,重新确定基于一系列新的技能、技巧之上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重新组织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策略。不断评价、完善新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学习顾问。为了适应和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教学帮助,使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作为学生学习顾问的教师将独自或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以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如确定学生为完成学业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其特点的、能有效完成学业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进展;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给予一定的检查、评价等,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研究者。当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

●学习者。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教师的四点责任之一,就是教师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

今天,老师怎么当 第3篇

这条来自美国:美国的学校没有课间休息时间,上午连着3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中间大概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换教室,上厕所还要老师签字。中午用餐时间20分钟,下午依然是连上3节课。学生随身携带“议程簿”———记录每天在校活动的本子。只要不是集体活动,都必须在自己的“议程簿”上填写目的及出发时间,然后由老师签字才能离开,而且任何时候必须带着“议程簿”,以备老师随时检查。

美国老师也不喜欢差生,他们的惩罚手法肯定让国内的老师们大吃一惊。每个教室最角落的地方都有“挽救桌”,课上学生被警告两次就必须到“挽救桌”,只要你坐在“挽救桌”,你就不能参与课堂上的任何活动,连举手回答问题都不行,当然还要填写一张知错表。一个教室有4张“挽救桌”,最惨的是,当班上的4张“挽救桌”都用完时,第5个同学就得到别的班级寻找“挽救桌”了。如果你在“挽救桌”时还表现不好,那就得到“禁闭房”去了(因为“禁闭房”不在教室,不知道学生在里面做什么)。有一次上课,一位男生一直讲话,竟被老师用胶布把他的嘴巴给封了起来。他不但不感到伤心,反而不断向同学炫耀他的嘴,唧唧哇哇地叫着。

美国是自由民主开放的国度,美国的学校不会像中国的学校这样刻板,恐怕这是许多国人的共识,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骂中国的教育把学生管傻了,中国的教育没有与时俱进,简直是葬送国民的前途等等。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看到这则消息终于长出一口气,世界是一样的,孩子是一样的,“不依规矩,难以成方圆”,严格管理永远是学校发展的硬道理。不过也有迷茫,我们已经开始吵着把45分钟一节课改成40分钟了,美国还是1小时一节,难道美国学生的注意力比我们学生好?我们下课有10分钟休息,学生还要迟到,美国竟然只有1分钟,孰优孰劣不敢评判,唯觉我们的改革有没有太迁就学生之嫌呢,值得反思。

当然,我更为消息中提到的那位同行捏把汗,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的中国,该老师肯定被学生举报,下课铃还没响,家长的电话已打到校长室。不管怎样,向敢于管学生并且敢于这样“蛮干”的美国同行致敬!

另一条消息来自日本:2007年,日本政府考虑恢复体罚,加强校园纪律和保护老师。不过,内阁发言人强调,“体罚不会包括拳打脚踢,它顶多是让闹事的学生罚站,或在他们的头上轻拍一下。”

这是进步还是倒退?这样的发言如果发生在我国势必又引发一场大讨论,就像讨论中学生在校园该不该拿手机一样热烈,其实在手机很普及的发达国家,中学生也不准带手机进校园,比如德国。还有,这轻轻的拍一下的尺度该如何把握呢?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生上课睡觉,老师用书轻拍学生的后背,该生站起来大喊:为什么打我?而且理直气壮地告到校长室:我上课睡觉不对,但是,老师不应该打我!于是乎,老师要为自己的行为向学生道歉。更甚者,学生闹着去医院检查,媒体介入,负面影响何其大!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老师们累了,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靠近学生。一位资深教师的职业铭是“离学生三尺”,这样的至理名言,恐怕也是几经辛酸得来的吧。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所谓“严师出高徒”的说法,更有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但是,随着民主自由之风日盛,加之独生子女增多,老师学生的地位不知何时发生了倒转,三尺讲台不再是圣坛。

学校的管理者中,有人高喊“学生是上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有创意的口号,不仅撕下教育的神圣面纱,而且让教师在学生面前变得疲软。考试成绩本来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者却当作评价老师优劣的尺度。教师好像推销员一样推销所教学科,而一些学生抱着给老师面子的思想听听课,否则倒头便睡。更甚者,有些学校大搞“群众监督”———学生监督老师。教师上课,学生记帐,即教师的工资学生说了算。教师上课,有学生吃东西或者瞌睡,倘被值班领导发现,张榜公布批评,甚至罚款,有些顽皮的学生则故意在领导巡视时,吃东西或者伏在桌上以达到惩罚教师的目的,因为学校对上课睡觉、吃东西的学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如此种种,教与被教、管与被管完全错乱,一句话,当教师不易!

笔者从教多年深谙此中滋味,那么,教育如何能与时俱进,教师如何才能改变自身的窘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罢今年的春节晚会,我深受启发,教师不妨这样当,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魔术师式。今年的春节晚会上,刘谦凭借近身魔术一夜红遍全国,那叫神奇。其实像刘谦一样能变魔术的高手很多,但是能像刘谦一样要掌声而且还要固定长度的掌声,这样的魔术师却不多,所以刘谦红了,而很多人还是默默无闻。当老师不需要一夜成名,但如果老师讲课能像刘谦变魔术一样神奇,而且时不时要一些掌声,是不是您的课堂也“活”了,我想肯定没有一个学生睡觉。

小品演员式。小品演员最拿手的就是搞笑:打扮搞笑,动作搞笑,语言搞笑,最好有几个“专利性”搞笑动作或者口头语,像赵本山的服装,小沈阳的“pia”,一上台就是满堂彩。教师上课,总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行了,即便现在有了多媒体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神经,打瞌睡难免,为了不被领导发现定为教学事故,教师要绞尽脑汁让学生爱上课。可是学生层次不齐,如何让许多没有升学愿望的学生不睡觉,这是门艺术。比如教师要学会讲笑话,而且讲的要众口能调,让不学习的爱听,让想学习的不烦。当教师,把深奥的知识讲成通俗演义,像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就这一点来讲,易中天老先生做得比较好。

福尔摩斯式。这是就管理学生来讲的,很多教师都有当班主任的经历。现在的班主任很辛苦,比学生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不然班级量化考核很难过关。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当众批评,要照顾面子,还要有证据,就像法官判案,不然学生不买账。所以,许多教师要想在学生管理上有发言权,就要当好“福尔摩斯”,光有热情和体力不行,还要有智慧。但是,只会推理远远不行,要像警察一样去“蹲坑”,在教室中巡视,对症治理班级。

顺便提醒各位同仁,有几类教师已经“过气”了,列举一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者式。单是业务精湛,一年有几篇专业的学术论文发表,不会与学生沟通,像一些搞科研的人只会研究不会讲课,学生不买账,考试成绩难有进步,学生反馈更是一塌糊涂。

圣人式。有些老师,目不斜视,不苟言笑,当你穿了新衣或者理了新发型,学生说你性感,你斥学生异类。面对烫发的、化妆的、戴首饰的学生,你一百个看不惯,那么好了,学生把你当古董,你的课肯定不来电。

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 第4篇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宽松成长的环境

大凡到过荷兰的人,都会觉得那里是个田园国家。在荷兰,即使上最好的中学也是公费,还有一点让人羡慕的是,荷兰的孩子喜欢上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荷兰的学校,孩子们不必为不及格感到耻辱,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量力而行。结果是:从最差学校毕业的学生,至少也都会说英语和德语。在好学校里,学生们可以学五门语言,不仅是学,而且能学好。每个到荷兰的人都会发现,不管是列车员还是酒馆老板,全都会外语。其实,荷兰孩子不比别人聪明,只是在宽松的环境下,调动了他们自觉自愿的积极性。年轻人上大学并不难,但是谁能够毕业要看本事,至少政府给每个人提供了均等的机会。

荷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的启发是:尽可能给学生平等、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反观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教育观就会导致出“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

有些考试成绩不理想、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可造之材。为“导师”者,不要以“朽木不可雕也”视之,而应要千方百计雕之琢之,并呵护其成为参天大树。在大自然中,每一朵花都有独特的芳香与美丽;在学校里,每一个幼小的学童都潜藏着优于他人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鼓励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宽松、公平、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善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发挥特长的空间

在美国,有个年轻老师刚上任,就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校长说:“作为老师,你一定要对孩子好。考试得A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能成为科学家,对我们的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考试得B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能当老师,可能成为你的同事;考试得C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好,因为他可能会成为老板,为我们学校投资……”应该说对A、B、C三类学生的预期很恰当。对于我们教师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对每个孩子好,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将来都会对社会有贡献。

“其实,都是孩子,再差能差到哪里去?”上海浦东三林中学老师刘云龙说。有30年教龄的刘老师带了好几届所谓“差生班”,最了解“差生”的心理。

陈玉琨教授最反对给学生排座次、贴标签,“全班50人,你排出了前3名,并极力表扬他们的成功,那么剩下的呢?是不是会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你们是失败者?”

南京大学教授卢德馨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有教授要招他的学生为研究生,请他评价谁是第一名。有教授拿着小张的材料来了,卢教授说:“这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喜欢。”另一教授拿着小李的材料来,卢教授也说:“这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欣赏……”一连肯定了4个。教授们奇怪地问:“到底谁是第一啊?”卢教授说:“小张思维敏捷,小李思考问题有深度……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为什么一定要排出名次,强调他们的弱点呢?”

几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好学生,缺少的是发现学生优点和特长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才,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要真正做到对学生个性特质的尊重。

引导每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根本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全权代表,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需要与学生平等、开放的交流,教学相长。而长期以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单方面的被动地接受教育,并且其中需要改进的往往只是学生,这是不合理、不平等的交流,所以谈不上真正的沟通,盲目服从的学生永远生活在权威、老师的阴影里,成为知识的奴隶。同时,也导致教师为了更好地“师范”,而掩藏了真实的自我,塑造了完美而不可侵犯的形象,这无疑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造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围墙,也使教师受到了压抑。

教师究竟应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想这是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今天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教师以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最重要职责。正如卢梭指出,教育不在告诉人真理,而在于教人怎样发现真理。学生只有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显然要把“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教师还应始终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不仅有利于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而且也会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学习心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因此,教师要抛弃传统教育的枷锁,平等地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建议者。以真实的人格、满腔的热情、高超的智慧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

提高自己的教学压力承受能力,加强教师心理健康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作过一个调查,这个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结果令人难以置信: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觉得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不如同学。另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突出问题。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当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陈玉琨教授介绍,上海也曾作过一份相似的调查,受调查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而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陈教授将此归于社会对教师的压力太大,“尽管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谁也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升学率的追求。”“升学的压力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人格。”张连聿说。他曾亲眼见过这样一件事,为了使班级考试成绩高,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有意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生搭配,鼓励学生作弊。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加重了教师心理负担。很多家长常对老师说:“对孩子严格点。孩子调皮时,尽管替我打骂他。”陈玉琨教授带的研究生曾经对广西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当年轻教师的教育理想和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很快向现实妥协。这位学过现代教育心理学、曾经雄心勃勃要进行教育改革、追求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年轻女教师,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没了自己的追求。她很快发现,训斥、责骂竟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方式。至于对孩子长期带来的心灵影响,却顾不上了。可见当今社会教师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没有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顺畅地沟通、协调,管理好学生,必须要有代入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别人,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待人。优秀教师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才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学生的喜爱,是师生融通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而且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生涯的幸福与否。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第5篇

寒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成绩,做出贡献。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精神--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同时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做一名教师既是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出事业,干出成绩。

我任教的是寄宿班,对于寄宿在校的学生,学校就是他的家,除了白天给他们上课,晚上还是留在学校里陪伴着他们,可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外公外婆管,虽然对不起自己的孩

子,可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我就是他们的代理妈妈,他们离不开我,我是他们四十个孩子的妈妈,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也值得的。教师的爱心更是特别要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是无微不至的: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打球出汗了,提醒学生“赶紧擦擦洗洗把湿衣服换了”直至再三叮嘱:吃饭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我爱天真烂漫的学生,为了工作,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在工作与休息、工作与病痛、工作与家务的天平上,对于前者,加重了砝码,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用我的无私,奉献给学生一份快乐,奉献给学校一份荣誉,奉献给社会一份热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而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十来年的教学,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记得三(5)班的张倩,父母离异,从小妈妈带大,但生活所迫,妈妈为了挣钱去广州做生意,把孩子放在了学校里。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住校后,她明显瘦了,从她的眼神里我知道孩子很想妈妈,又为自己的学习差而自卑,于是,我利用课间和晚自修时间给她补习功课,下课了,和她一块儿走进寝室,坐坐她的小床,听听她讲的故事。就这样,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期末考时,她的学习进步飞快,母女俩高兴得合不拢嘴。我想这就是爱的魅力。

三、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我接二(1)班,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过生日,找自己的好朋友庆祝一番,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为此,我借“三八妇女节”之际,开展了为母亲送“特殊礼物”的活动,每人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有意义的礼物,看谁的礼物能称之为“特殊礼物”。孩子们有的送给妈妈一首歌,有的给妈妈写一封信,有的送给妈妈一支护手霜等等李嘉凯在周记中写道:“老师让我给妈妈送一件特殊的礼物,我开始认真地观察妈妈,妈妈每天除了上班,回家还要照顾我,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妈妈太辛苦了。今天,我发现妈妈的手是那么粗糙。我要给妈妈一支护手霜,以后放学回家要多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手变得细嫩又光滑。孩子们会关心家长了,正如家长在回信中写道:礼物虽小,却表达了孩子们对家长的爱、对家长的理解、对家长辛苦的回报。有的家长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你的教育真有用。本已对孩子失去信心,在收到孩子礼物时,听到孩子的知心话时,一下子拉近了母子的关系,对孩子又增加了信心。”家长们表示会全力以赴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就在这点滴渗透中,孩子们学会了去帮助别人,去播洒爱心。他们主动帮一年级小同学做值日,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在学校的大扫除活动中,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第6篇

沁水县土沃初中樊刘军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我一直以“活到老学到老”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十几年来,我的脑海中时刻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家庭、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着21世纪的中学生,做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教师呢?前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这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读了她的教育案例,我对今天怎样当教师又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催化作用。我们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家长满意的教师。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从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

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师德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其次,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学会理性的思考并进行分析。书中有一则案例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我也扪心自问了一下,我真正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了吗?细细想来,对于后进生我做得还不够,虽然总会默默提醒自己要爱他们,但事实上跟给予优秀生的爱还是不完全一样的,爱中难免参杂了些许埋怨。当教了一遍又一遍后难免就会对后进生发起火来,跟案例中的教师相比我还差得远。细细品味王老师的话,不禁让我感慨万分,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学生有困难时,在学生做错事时,在学生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王老师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了,为人师者,必具一颗博爱心、平淡心、细心、耐心、恒心!

再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具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我们应知道,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教师只有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透彻理解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步,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听后感 第7篇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听后感

9月16日,我们全校所有的青年教师齐聚一堂认真聆听了区资深教师沈君佑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的讲座。沈老师通过自己从教四十多年的经验为我们做了榜样师范作用,我听后受益匪浅。第一,体会教师的快乐

沈老师从自己到青浦工作的四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起,谈起她当年工作时的艰辛,但不管过程如何辛苦,最终当学生学有所成,拿着好成绩向你报喜时,你会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辛苦也是值得的,快乐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这就是作为教师的快乐,一旦你能体会到这种快乐,那么你将会为乐此不疲。

第二,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

今天的教师不是每天批改作业,传授知识就可以了,而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那么首先要了解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真正的一心一意的为了学生好,这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才更有助于开展班级活动。

第三,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新教师,我们要迈好为师的第一步,先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好教师。(1)作为新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班级的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因此更需要尊重老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而老教师也会很乐意将们的心得告诉我们,避免我们走弯路,使我们早日适应教师这份职业。(2)平时多学习,多看资料,多了解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每次上完课都要反思,思考一下学生上课的反应、作业的反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班级整体情况,调整自己的上课思路,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是真正做好本职工作。(3)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心理特点,还要了解班集体的共性问题。

今天,我们该怎样当父母 第8篇

18岁那年,我和父亲大吵一架。原因是为填志愿与父亲意见不一致。

我坚持了自己的志愿,没有听家里的。父亲以为一片好心却不被理解,一向听话的我竟敢反对他,便发火大骂我“不孝”。而我认为我有权利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便说:“谁也不能把意志强加于我!”

一听这话,父亲勃然大怒,拍案骂道:“大胆!你是我生的,若在舊社会打死你也不犯法!你给我滚出去!”

我真的一甩袖子住到姨妈家去了。

这件事最后以父亲妥协了结。但从此父子之间变得冷漠而隔膜起来。现在回想此事,父亲的好心是不容置疑的,我还是非常热爱他,因为他为我们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但我总感到遗憾:为什么父子之间不能从一开始便是朋友而平等相处呢……

是啊,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为什么不能做朋友?

孩子们渴望父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我们以中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期望的理想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面对这一问题,孩子们几乎一致选择:亲子如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说。对吗?也对。但远远不够。因交往而感情者,可以是师生,可以是干群,可以是官兵,可以是夫妻,也可以是亲子,但并不就一定是朋友。看来,“朋友”除了感情之外,还有更本质的东西。

我们且来为“朋友”寻一回根。

“朋”字,本义是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甲骨文的朋字就是两系串起来的贝壳的象形。后来,有了“同门曰朋”的意思,“朋”指受业于同一老师的人。

“友”字,在甲骨文里像顺着同一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互相帮助之意。后来有了“同志为友”的意思,“友”指有共同理想共同志向的人。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合起来便是“朋友”。这样看,朋友当指有共同师承或有共同志向的人。至此,我们不难发现,朋友之间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什么?两个字:平等。不论古人造字时称两串贝为“朋”,两只手为“友”,还是后人的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如此漫长的历史长卷竟赋予“朋友”一个永恒的内蕴一一平等。

于是,人们把朋友定位于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这是人们共同的永远的追求,追求人与人之间润泽于情感之中的平等。人们追求着平等,人们渴望着平等,人们也创造着平等。人们共同的努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今天,人们终于享有了更多的平等,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朋友。

于是,师生可以是朋友,干群可以是朋友,官兵可以是朋友,夫妻可以是朋友……

在走进新世纪的今天,亲子又何妨是朋友?

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亲子做朋友还是那样难。类似前面的故事还常常让我们感到是那么似曾相识。

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是“代沟”所致。这有一定道理。父母与子女是两代人,由于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价值评判和自我感受,存在着差异、隔膜乃至对立。这便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代沟”。代沟的确会导致亲子间的心理不相容和情感不融洽,以至难于朋友般地相处。但是,通过亲子间有效地沟通,是可以消除代沟的。如果把亲子难于做朋友仅仅归结为代沟,就实在是以偏概全了。

亲子难于做朋友的根源,是至今还顽固地盘踞在人们头脑中不肯退位的“父为子纲”,是亲子关系的不平等。

“父为子纲”,是封建社会亲子关系的准则。在这种关系下,父母的意志就是子女的意志,父母的话对子女来说就是法律,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如若违抗,可以任意惩处,甚至可以处死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同“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一样,“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要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何至于其父一声传唤,就吓得半天也迈不出一步?多少年来,我们中国人就是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生活过来的。

今天,“父为子纲”早被推翻。但如今还没彻底消亡。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余毒根深蒂固,“父为子纲”的观念还在一些人头脑中残存。这就是在许多家庭中,亲子之间还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在不少家庭中亲子间还不能平等相处。子女的事,一切由家长做主,不看重子女的人格,强迫子女按家长意志行事,动辄打骂,施以体罚,甚至体罚子女致残致死!这岂是一个“代沟”可以了得?

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社会需要一代新人具有民主、平等、自主、自强的意识。新的一代也在主动追求民主、平等、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和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家庭生活也必将日益民主化,平等的亲子关系模式必将日益发展和强化。这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如果父母的教育观念不更新,不主动调整亲子关系,势必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父母就会丧失教育子女的主动权。

因此,亲子还是应该做朋友。

朋友,已经并正在成为亲子关系的一道最亲最美的风景线。

在欧美国家的家庭里,一般亲子关系是比较平等的。在我们国家较开明的家庭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亲子能平等相处。亲子如朋友的故事,正在汇成一缕缕清新的风,吹进越来越多的家庭。

您也许说,亲子做朋友是件好事,可跟几岁的孩子也可以做朋友吗?

您听这位父亲怎么说——

在儿子心目中,我与他有着父子和朋友的双重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还要从“玩”上说起。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跟孩子同玩也是初建亲情的过程。一天,我带儿子买来塑料球,一球多用,我俩可以用脚踢“足球”,可以用羽毛球拍打“网球”,也可以挂上塑料网投“篮球”。除了玩球,儿子喜欢的活动,我都参与,我们成了不分老幼的“玩友”,玩中,我们讲究的是平等。

后来,结合儿子左撇子的特点,我们给他制订了练习拉小提琴的计划,目的是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不指望成为艺术家,仍然定位于“玩”。第一次“上课”,儿子的注意力像被磁石吸引住了一样,来了兴趣。可时间一长,竟将小提琴扔在地上,哭着说:“你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啊?”对几岁的孩子光讲大道理不行。我们还是讲平等,换个玩法:把每天一个小时的训练改为我和儿子交替拉,比赛拉,孩子又能坚持下来了,而且训练水平渐入佳境,经过几年的训练,顺利通过了小提琴级别考试。

孩子上学了。一天中午,老师为孩子没完成作业把我请到了学校。在教室里,面对老师和同学,我特别尴尬,恨不得打儿子一顿。回到家里,我平静下来,感到应该和儿子平等地沟通,应该把自己摆在朋友的位置上。吃晚饭时,全家在一起说了许多知心话,儿子静静地听着,想着。我们一起讨论着怎样把学习搞好的问题。

我感觉,把自己跟孩子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从孩子小时候就能做起,也让我尝到了甜头……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第9篇

学习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情怀和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样一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又有何底气可以让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更不要说去感受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人除了吃饭工作之外,还要为爱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安顿自己的爱。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而且倘若真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那么孔子还是第一位体验教学之恋的教师,因为所谓“职业”乃是“事业”,是可以视之为生命,将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孔子倾尽了自己的“深情”与“真气”,再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即可以和人间任何一种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同时有懂得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美,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理”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正是这些人性力量构成了可以升华的“理”。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

人类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品质:勇敢、执着、仁慈、洁净……无论爱什么,在爱的过程中,只要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发挥出来,极可能成就并体验极致的爱情。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第10篇

最近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一书,颇受启发。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他一生主要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独具风格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宝贵的遗产。

这本书向我们提供了十四个值得学习的内容:

1.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2.像孔子一样以身作则。3.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4.像孔子一样重视自省。5.像孔子一样终身学习。6.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7.像孔子一样对待学生一视同仁。8.像孔子一样关爱学生。9.像孔子一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0.像孔子一样启发式教学。11.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12.像孔子一样因材施教。13.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14.像孔子一样重视实践。

以上十四点通俗易懂,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经验。可我们今天有哪位教师可以做到呢?诚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不少问题已直接影响到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拜金主义、信仰迷离等不良思想侵蚀着教师的思想,许多教师无心从事教育事业,而是把事业当“职业”,我真心希望广大教职工能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让孔子的教育思想渗透于每个教师的心田,因为它仍具有蓬勃的生命,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地现实指导意义。我认为,他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以下是我个人的认识观点:

一、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 德传统的重要内容,一个讲诚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和爱戴,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应该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二、像孔子一样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 以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必备的德行。实践证明品德高尚、专业精湛、处处为人师便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

崇高的威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应成为教师的终身追求。

三、像孔子一样重视自省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反思。反思可 以让人警醒、清醒、智慧。孔子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与他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我建议今天的老师们借鉴一下。

四、像孔子一样终身学习

每年我们都在进行继续教育、充电,效果如何呢?不说 也罢。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把这种教育思想踏实做下去。

五、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

孔子说:“如果说我做到了圣与仁,那我可不敢当,但是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到厌烦的去做,不知疲倦地教会别人,那我却没问题。”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六、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的思想

我建议记住“有教无类”这个词,今天仍有部分教师面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

七、关爱学生的思想 这是我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词语。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爱是开启学生心理大门的钥匙。

八、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我们往往在教学中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懂得如何挖掘学生爱学乐学的内动力。

九、启发式教学思想

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之间的

关系,引导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好学、乐学,主动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

十、因材施教思想

怎样当个好老师读后感 第11篇

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

每一位教师在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都想做一个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好教师。可是,工作几年后,困惑与彷徨,平淡与平凡的日子悄然滑过,上进与创新的精神在日渐消退,职业倦怠随之而来,各种抱怨随之而生。曾经的理想真的变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泡沫,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从今天就可以看到退休后的自己,这样的教师一边叹息着单调的生活却满足现状,没有丝毫的进取心,即使进取也是为了追求功利、追求应试成绩而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孙老师是一位一线教师,她深知一线教师的甘苦,她站在普通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谈她的理想、情感和教育智慧。例如:她在回答一位老师提出的“如何对待工作中的失落”问题时,这样说:“不必把荣誉看得太重,那只是一道不经意的风景,荣誉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没有荣誉也应处之泰然,我们干工作是受到一种责任心的驱使,是为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又如回答一位老师提出的“怎样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时,她这样说:“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环境,但我们可以在雨天撑起一把伞为孩子们留一方晴朗的天空。是种子,就会发芽;是生命,就会长大……只要我们给她一点泥土,只要给她一丝空隙,她就能发芽、生长、开花。”孙老师用虔诚的心思索教育,用约会的心情对待每一堂课,用真诚的心对待教育现场的每一个细节,用生命在场的心态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负责,她以朋友的口吻,侃侃而谈,谈自己对工作、对学生、对人生、对荣誉的态度……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孙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她引领我们走出倦怠,去关注生命,走进学生的心灵,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

教师要有自信与发展的专业情怀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专业的自信和发展。专业的自信来自哪里呢,来自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素质,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和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积累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事件的智慧。应如何提高这些素质呢?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孙老师建议,每天都坚持“听、说、读、写”,“听”主要是多听专家的报告和多听其他教师的课;“说”主要指表达和交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困惑,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把说出的做出来,把做出的写出来,把写出来的再研究出来;“读”就是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读书人,读陶行知,让我们知道“生活即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走近儿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理论的滋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才不致成为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有了理论的指引,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更加富有智慧和活力;有了理论的熏陶,才能涵养你的精神,丰富你的内心世界,完善你的人格——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你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让你知道该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怎样的人。“写”就是写作,不一定天天写,但要养成写的习惯,写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思考,这样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将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探寻根源。一个人的眼界有多高,就看他脚下垫了多少本书;一个教师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就看他用多少书做支撑!

教师要有真爱的生命情怀

孙老师追求“生命化课堂”,她把这样的课堂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需要教师用生命去备课;第二,需要教师用生命去教学;第三,需要教师用心关注、呵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这样的课堂才体现真爱大爱。我们可以看出,一位一生都在用心备课的老师,他的生命也始终是鲜活的、灵动的,始终处于生长的状态;他可以不断吸纳优秀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思想,可以不断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课堂;他可以不断清空自己的大脑,随时都在吸收养分。她把课堂定位生命场,定位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过程,是生命相互润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是底线,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教师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课堂会因生命的投入而变得更加鲜活,因生命的相互润泽而成长,因生命的自由成长而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上一篇:财务竣工审计下一篇:家春秋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