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教育局范文

2024-05-23

涟水县教育局范文(精选6篇)

涟水县教育局 第1篇

2011年下半年涟水县教育局教研室(小教组)工作行事历

九月份

1.召开业务会。

2.分发小学语、数、英单元过关自测题。

3.印发涟水县小学教师“三项技能”(说上课、论文、教学设计)大比武通知。

4.全县小教、幼教、特教优秀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评比。

5.小学音乐、美术优课评比。

6.建立小学教育教学区域联盟校。

7.组建学科专家组,确定学科教研基地。

8.举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9.举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10.组织“传统文化进课堂实践研究”子课题开题培训会。(南门小学)

11.召开第二阶段“快乐作文”子课题开题工作专项会议。(涟城镇中心小学)

十月份

1.举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建立课堂模式”研讨活动。

2.参加省小学科学分类课型研讨活动。

3.淮安市区域教研活动暨涟水县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验收现场会(郑梁梅小学)

4.组织全县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验收。

5.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优课评比观摩活动。

6.组织“区内合作,城乡联谊”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举行涟水县小学教师“三项技能”(说上课、论文、教学设计)大比武活动。

2.举行幼儿园优课观摩活动。

3.参加市小学数学课题研讨会及“做、中、学”教学案例设计研讨会。

4.各单位自行组织期中考试(11月9日)。

5.组织习作教学新教学流程实践成果展示研讨活动。

6.对三年级起步阶段习作教学质量进行专项调研。

7.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小学语文名校名师专题教学观摩活动(丹阳)。十二月份

1.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2.组织参加省“小小数学家”评选活动。

3.对“区域联盟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4.举行涟水县第二届“新华杯”教师专业素养大赛。

2012年元月份

1.组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含教学常规大普查)。

2.修订单元过关自测题(双册)。

3.各单位自行组织期末考试(元月12日,由教研室提供试卷)。

4.2011年全县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评估。

涟水县教育局 第2篇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1001班方洲

一、调研背景

2011年7月11日,扬州大学农学院阳光协会组织志愿者前往苏北淮安涟水县南集镇开展为期15天的支农支教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在当地体验了支教生活。支教期间,通过与学生、老师以及村民的交谈,我对当地的教育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的教育条件虽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本报告为当地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所存在的问题

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该校的硬件设施仍然较为简陋,主要体现在:

(1)班级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基本靠老师的板书,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窄小。

(2)没有正规的操场以及跑道,学生的活动场所有所限制。

(3)教学楼内没有厕所,学校唯一的厕所在学生宿舍前,而且是露天的,环境恶劣,夏天苍蝇乱飞,没有卫生保障。

(4)学生宿舍空间狭小,拥挤,环境潮湿,天气炎热时没有淋浴设施,住宿条件差。

(二)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

(1)不重视辅科的教学

我们给孩子开设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受到很多孩子的欢迎,经过交流我们了解到教授这些课程的并不是都是拥有本专业知识的老师,平时根本不注重这些课程。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老师的教育方法不科学

当地老师对付顽皮学生的方法多为较为暴力的方式,如体罚,叫家长来校告状等。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外界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撒谎,指责对方来逃避外界对自己的惩罚,很少会想到从自身找问题,如何完善自己。这种坏习惯对他们以后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他们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起着阻碍作用。

(三)家庭社会环境对教育造成的消极影响

(1)当地留守儿童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当地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当地很多的留守儿童主要由祖辈负责照看。但由于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此外,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最为重要的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在做事时会显得较为怕事、孤僻、内向,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

成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也有所欠缺。

此外,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活压力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与孩子的交流过少,这种家庭情况的小孩和留守儿童也没有什么差别,也出现了和留守儿童相似的问题。

(2)对家庭困难和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照顾不够

支教过程中有一个让我很是心痛的女孩,早产导致了她的智力发育不够完全,此外,她左半身严重烫伤,走路时左脚也有点颠簸。家中仅靠57岁的老父亲在夏季捕鱼,冬季收破烂来维持生计。她的数

学基础特别差,已经升三年级了但是反映甚至还不如幼儿园的小孩。

按照她的情况,要想靠学习作为赖以生存的手段很是问题。但是我发现她唱京剧时声音很嘹亮,唱的很好,如果她可以往京剧这个方向发展的话会很有前景。但是按照她家的状况以及她爸爸的见识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虽然我有和他爸爸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外界的介入和帮助,她完全不可能往京剧这个方向发展。她将来生活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她的爸爸一样,为最基本的生活而苦苦挣扎。

社会对像她这种身体以及智力状况都有所欠缺的孩子的关心不

够,这不仅是苏北的问题也是很多地区的问题。而他们没有社会的帮助或许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四)道德教育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我所支教的南集小学旁边就是南集中学,学校对面有着很多的民房,据当地的村民介绍,那里会有很多中学生去那边开房住,在那个中学,女生堕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更让我震惊的是,我认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只有21岁,也就是说他们17岁的时候就生了这个小男孩。由于各种都没有达到法律的要求,这个小男孩是个“黑人”将来的上学很是问题。况且,它的父母还不能够养活自己,整天泡网吧。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背景,怎么能够行成健全的性格,用什么来拥有美好的生活,我无法想象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三、建议与思考

(一)制定农村硬件实施所应达到的标准,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和监管的力度

硬件设施说到底就是教育经费的问题,苏北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教育是个人,当地以及国家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最大限度的对教育事业进行扶持,并且组织专门的人员来检查对各学校补贴经费的用处,严惩挪用和贪污教育经费人员。

(二)加大师资力量,不定期检查学校开设课程情况

不定期检查学校辅课的教学情况,如不合格,严惩相关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来确保辅课的质量。通过改善教师待遇来严格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只是看中教学质量,也要将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列入考评之中,来禁止出现不尊重学生的行为。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关注特殊儿童

针对当地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和他们进行沟通,并定期的组织一定的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多多和他们沟通及时关注并解答他们的困惑。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有一种赖以生存的本领。

(四)重视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影响

涟水县教育局 第3篇

在溧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状元”“小状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 每每说到“小状元”, 第二实小人对自己的所做所获, 点点滴滴, 如数家珍, 对历史馈赠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敬重、呵护与传承, 其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俞栗其人, 状元坊其事

先贤早已作古, 其牌坊遗迹也不复存在, 但其人其牌坊的记载还在、影响还在、价值还在, 这是历史慷慨馈赠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可视为溧水历史、溧水文化、溧水教育的一座里程碑。

溧水县第二实小始建于1980年, 校址位于溧水县永阳镇状元坊社区。俞栗和“状元坊”的故事不是民间传说和野史演绎, 而是一段历史的真实, 《宋史》和《俞氏宗谱》等均有记载。

俞栗, 溧水县孔镇人, 北宋崇宁五年 (1106) 赐进士第一, 为溧水县有史记载的第一名状元。俞栗榜取后, 初授承事郎秘书正字, 转起居舍人给事中。在任期间, 为官清正, 曾上书论学并提出在外为官应“监司守令”, 对地方官的管理与职守富有独到见解, 对此, 徽宗皇帝极为赞赏, 由此历官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知制诰, 直至赐袭衣金带, 任兵部尚书。后因屡与蔡京意见不合, 贬为常州团练副使, 太平州安置, 后虽任江宁知府, 实际上已达到告归林下的心愿, 未几即致仕 (退休) 家居。

俞氏家族溧水一支成为溧水望族, 从北宋真宗天禧年间至宣和年间, 先后有十人考中进士。俞栗曾亲作《俞氏十榜传家记》以记其事, 追念先泽, 刻石垂训, 传为美谈, “联翩十榜, 名显中山”之说更是遐迩闻之。

俞栗在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 得朝廷旌表, 北宋崇宁五年 (1106年) , 徽宗皇帝敕建状元坊, 溧水县府选址于溧水城北门桥南 (今中大街邮政局处) 开工建造, 是年建成。

据《俞氏宗谱》“重修状元坊记”, 该坊是“乌头棹楔”, 相当宏美。从该谱插图中可见此坊为楼宇式双层木结构, 四柱屏立, 挑檐斗拱。有记载称:飞龙盘柱戏明珠, 四柱屏立浴晓日。重檐斗拱, 纷纷御柳间宫花;翠霭流云, 淡淡祥光笼瑞影。俞栗牌坊前后历宋、元、明、清各朝, 几经修葺, 虽未能尽复旧观, 其风范却经久不衰, 后世妇孺皆知。据《溧水县志》记载:该坊经历宋代和元代后, 于明正德八年 (1513年) 修葺如新。清代曾于康熙六十年 (1721年) 、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 、嘉庆二十四年 (1819年) 、光绪七年 (1881年) 4次修葺。太平天国时被毁, 光绪七年 (1881年) 又再次修复。直到1937年11月29日, 日军飞机轰炸溧水县城, 一颗烧夷弹击中状元坊, 这座木制的牌坊连同周围的商铺陷入火海。烧了几个时辰之后, 状元坊一带瓦砾遍地, 满目苍夷, 人们唯有跌足长叹而已。

追溯历史, 当初与俞栗状元牌坊遥相辉映的还有位于县城北面分龙岗附近的插竹亭。宋哲宗元祐年间, 此地住着溧水望族人家俞氏, 俞氏为防止花枝倒伏所插竹枝竟然全都成活。期间, 北宋词人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 一日拜访俞氏, 见此景象甚觉奇异, 认为乃是吉祥之兆, 遂建议主人建造一亭, 亲笔题名“插竹亭”, 并撰《插竹亭记》一文。亭建成后十年, 俞氏子弟俞栗一举中榜, 成为溧水历史上第一个科举状元。2007年, 这座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插竹亭在其原址 (现溧水第一初中校园内) 因重建而获得新生。重修后的插竹亭大气磅礴而又古朴典雅, 吐纳云气而又超然恬淡, 物境、情境、意境融为一体, 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第一初中, 插竹亭正在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当初, 象征着奋斗和荣耀的插竹亭、状元坊, 作为溧水城内的一处胜迹, 不只是“功成名就”的象征, 它还激荡过溧水域内多少读书人的梦想与豪情, 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溧水历史悠久, 素有尚文崇贤之传统, 这无疑与北宋状元俞栗和南宋状元吴潜的影响存有内在联系。吴潜, 南宋名相, 宁宗嘉定十年 (1217) 举进士第一, 授承事郎, 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佑十一年 (1251) 为参知政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封崇国公。其牌坊建于北门桥北, 与俞栗牌坊隔河耸立。“明初四杰”之一的兵部尚书齐泰为溧水人, 洪武18年进士及第, 县府在望京街建有中山书院以示纪念。溧水本土通过科举及第的还有清代两广总督叶名琛、晚清著名红学家濮青士等, 后起之秀有近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等。

在迷蒙的历史烟尘中, 两座牌坊静穆相对, 如同两位沧桑老人在讲述功名之路, 慨叹世事变迁, 抒发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惆怅思绪。先贤早已作古, 其牌坊遗迹也不复存在, 但其人其牌坊的记载还在、影响还在、价值还在, 这是历史慷慨馈赠给后人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可视为溧水历史、溧水文化、溧水教育的一座里程碑。对于第二实小更是幸事, 因为坐拥这块底蕴深厚的宝地, 学校就寻得了教育的根脉, 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的博大气蕴。

第二实小有怎样的“小状元”

第二实小的“小状元”称号不是对历史名词的简单复制, 不是对某种特长的随意“加冕”。“状元坊里‘小状元’”的争创和评选, 成为激励无数小小少年缅怀先贤、立志成材的不竭动力,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状元精神”也一直被视为学校文化的源头和根基。

溧水县第二实小创建于1980年, 在建校前状元牌坊早已遗迹杳然, 但第二实小人依然分明感觉到, 自己的一只脚始终踩在那道绵延未绝的“状元”文脉上。尽管历任校长的治校理念和管理风格不尽相同, 但惊人相似的是, 在他们的内心都怀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他们都曾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学校地处状元坊社区, 如何使学校文化更多地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何把“状元文化”引用到学校教育中来。

从2007年开始, 第二实小大胆尝试“状元坊里‘小状元’”的争创, 几年来已先后涌现出32个门类共100名“小状元”。在每年的“六一”庆祝仪式上, 获得“小状元”的孩子, 身着博士袍, 头戴博士帽,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一个一个走上台去, 一字排开, 从校长手中接过“小状元”证书和用红绸带包扎的奖品, 兴奋, 光荣, 儒雅, 聪慧, “相貌堂堂”, 光彩照人, 台下抱以一片祝贺的掌声。“小状元”是众人追逐的“明星”, 是同学崇拜的“偶像”, 是大家效仿的榜样, 台下的学生、家长、来宾、老师, 纷纷与“小状元”、“小明星”们握手、拥抱、合影留念。第二实小的六一儿童节是歌舞节是状元节, 是狂欢节……

第二实小的“小状元”称号不是对历史名词的简单复制, 不是对某种特长的随意“加冕”。“状元坊里‘小状元’”的争创和评选, 成为激励无数小小少年缅怀先贤、立志成材的不竭动力,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状元精神”也一直被视为学校文化的源头和根基, “状元坊里‘小状元’”也就成了张扬个性、自信成长的多彩舞台, 弥漫成第二实小独有的文化景观。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第二实小的每一个“小状元”都是一个经典的成长案例。不妨回到现场看看。

——胡清源同学被评为07年“二胡小状元”。他成绩优异, 兴趣广泛, 象棋、体育、演讲、唱歌样样精通, 二胡是他的拿手绝活, 多次参加县、市、省级比赛, 06年还捧回了“中国江苏民族艺术青少年二胡大赛”的奖杯。他在自述中说, 练二胡陶冶了我的情操, 锻炼了我的意志, 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 虽然有点辛苦, 但我也尝到了更多的快乐。

——07年的“钢琴小状元”朱雅静多次参加江苏省音教协会组织的专业考试, 并获得了社会艺术考级证书。她说, 刚上小学时对钢琴特别感兴趣, 吵着让爸爸送我去学琴, 几年下来, 弹钢琴就变了一种享受。当我烦恼时, 弹上一曲就会烦恼全抛, 心情开朗, 学琴的过程磨砺了我的性格。08年, 她再度被评为“钢琴小状元”。

——07年“科技小状元”许诺对科学技术有浓厚兴趣, 经常为了研究某个现象而废寝忘食。在写《节能路灯节能方案》论文时, 光是路灯电能损耗方面的资料就搜集了一天, 为了证实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 做了几十次试验, 直到成功。他前前后后写了20多篇科技小论文, 多次获奖, 在全县科技创新竞赛中荣获最高荣誉“小博士”奖。

——07年“英语小状元”汪沛然在课堂学习之余借助电子词典自学了国际音标, 只要见到公共标志或商标上有英文, 都做摘录, 直到弄懂和学会使用。

——07年“体育小状元”黄婷说, 是顽强和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激励着我, 在运动场上, 无论对手多强, 我都不甘示弱。

——07年“剪纸小状元”孔浩南虽是个小男孩, 可他双手灵巧, 一把小剪刀到了他手中就像一只上下翻飞的小燕子, 不一会儿, 色彩鲜艳的蘑菇、栩栩如生的蝴蝶、美丽别致的窗花……都会一一展现在面前, 家里教室里, 他的作品可多了。

——08年“唱歌小状元”的获得者是一年级的章心怡。入校不久, 全校都认识了这位小歌手。一副天生的好嗓子, 对唱歌的强烈兴趣, 几百首歌曲的储存, 父母的支持, 学校的环境, 使她成为众人喜爱的“百灵鸟”。她除了会唱许多儿歌, 经典民歌、流行歌曲、戏曲片段, 她都能唱得像模像样。

——08年“剪纸小状元”魏宏业, 自己的剪纸作品有一大摞, 不仅天天在自己的班级贴展, 他的作品还到别的班展览, 过了两三天又送去一两张, 他请求别的班给他展出的机会, 三年级每个班都展出过他的作品, 本班级还为他出了一期专版。

——09年新增设的“养花小状元”被陈一凡获得。他在家养了数十个品种的花、草, 浇水、施肥、整枝、修叶……一副行家里手的范儿。他经常把自己养的盆花带到学校美化教室, 告诉小伙伴们养花的知识。他动了许多脑筋, 在自己种的小葫芦上显示了天然的图案与文字。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一结束, 三年级一个叫陈跃敏的学生, 跑到校长跟前问道:“校长, 我这次捐了2000块钱, 我想做爱心小状元!”另一个学生也跑过来:“在家里, 都是我跟亲戚、邻居还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打交道, 我出面都很成功, 我能不能做社交小状元?”“那你们就申报, 就参与竞争呀!”校长高兴地鼓励他们。

——2010年“歌唱小状元”的称号由栾凯获得。他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并不理想, 但在歌唱方面却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成为校合唱队的领唱, 他曾和队员们一起去北京参加合唱比赛, 并荣获全国银奖。六一文艺表演中, 他的独唱引得同学们和观看的家长叫好声一片。“歌唱小状元”的获得给了他自信和乐观。

——2010年的“拉丁舞小状元”桂冠被张袁颖摘取。她在09年的小状元评选中, 因为舞蹈技能不够扎实, 加上现场表演有些紧张, 因而在评选中落马。第二年她卷土重来, 最终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2011年的“舞蹈小状元”由五 (4) 班的甘露同学获得。她是一名活泼可爱的女孩, 上幼儿园时, 就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岁时到县文化馆小梅花艺术团学习中国舞, 先后在《小蚂蚁》《小猫钓鱼》等舞中担任领舞。她的舞蹈已通过了九级考试。2010年7月《响铃舞》获得了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全国艺术成果大赛江苏赛区初赛金奖。

——杜雨曦是三 (6) 班的学生, 凭借优秀的表现获得2011年“琵琶小状元”桂冠。她从小喜欢文艺, 学习琵琶演奏已经5年, 已通过江苏省五级琵琶考试。

——2011年的“书法小状元”徐业帆是小状元评选舞台的常客, 她先后多次获得各类小状元称号。在2011年的评选中, 她现场书写的一幅字征服了所有评委。在学校与当地驻军的联欢中, 她还把自己的作品送到了军营。在小状元评选活动的推动下, 她先后学习了古筝、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参加了乒乓、篮球、田径等多项运动, 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看到这些, 我们的眼前立即浮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 我们的视线就会自然超越课本、分数、名次那些令人无奈的烦忧, 将尊重个性、特长发展这些有点虚空的理念演化成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

这些年, 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文化”建设, 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 更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忠、实、践、行, 个性、特色、兴趣、自信、多元等现代教育元素, 在这里被演绎得实实在在而又丰富灵动。寻找下一个“状元”, 培养新时代的“小状元”, 成为第二实小健康而浓厚的教育气象, “小状元文化”正在这里铺排成势。

理性看待科举制度

历史和文化需要扬弃, 科举的糟粕理应抛弃, 但连同澡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洗澡水, 那是愚蠢可笑的。说这些, 不是为科举翻案, 更不是为科举招魂, 需要的是理性、公正地看待科举, 看待历史。

“状元”, 曾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肃然起敬, 如今却令人尴尬, 欲说还休, “状元”似乎已成为现代人价值取向上的一种纠结。这种纠结源于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因为“状元”源自科举。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种客观存在, 后世无法抹去也无法回避。科举制度确实存在诸多弊端, 尤其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 使许多知识分子一心读死书, 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 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遏制了创新人才的拍样, 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依然毋庸置疑。

在科举制度的作用下, 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文官政治, 至今, 我国高层政权结构里还有这种浓厚的色彩。唐代取士重诗赋, 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 这不仅推动了唐诗宋文的繁荣, 而且客观上形成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尚文”特色, 造就了大批的文化精英。封建科举制度的施行, 还推动了当时私塾、县学、州学及京师国子监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是中国教育的重要里程碑。教育是培养人的, 如果说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代表是知识分子, 那么中国汉代以后历代知识分子的面貌、气质、精神都是由科举制度塑造出来的。可以说, 科举制度从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出来后, 又再造和提升了中国文化。

最重要的是, 科举制度所坚持的“自由报名, 统一考试, 平等竞争, 择优录取, 公开张榜”的原则, 开启和奠定了公平竞争的考试文化, 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 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特别是在科举制度日趋完善的宋朝, 历代皇帝几乎都以奖掖孤寒、抑制势家自诩, 采取了特别举措限制“贵家”子弟, 这客观上给予了平民子弟更容易崭露头角的机会。宋朝不但出现了众多的“平民”状元, 而且很多普通百姓子弟通过科举改变了自身及其家庭的命运。海外不少汉学研究专家也因此把中国的宋朝称为“平民社会”, 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开明、社会最为和谐的时代。

在中国古代, 科举制度是培养人才的最为重要的教育形式, 也是人才擢升的最好机制。从隋朝中期初创到清末废除, 经历了近1300年的历史,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 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其中状元700多名, 有名有姓、有案可考者620余名。许多清官廉吏都是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 那些叱咤风云的名臣、名相, 那些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思想家, 那些光照千秋的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外交家, 不仅在那个时代光彩夺目, 至今还熠熠生辉——

隋朝的房九龄, 唐代的张九龄、陆贽、韩愈、柳宗元、贺知章、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刘禹锡、白居易、杜牧、裴度、李商隐、颜真卿、柳公权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曾巩、黄庭坚、秦观、沈括、苏轼兄弟、柳永、程颢、朱熹、包拯、寇准、吴潜、吕蒙正、文天祥等;元代的泰不华、李齐、施耐庵等;明代的汤显祖、张居正、齐泰、杨慎、海瑞、徐光启、袁崇焕等;清代的纪晓岚、刘墉、郑板桥、方苞、王士祯、林则徐、魏源、翁同龢、张謇以及近代的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蔡元培等, 不是高中状元就是进士及第, 都由科举产生, 可谓人才济济, 群星璀璨。他们是朗照中国文明的英才, 不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 也属于今天, 属于永远;不只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 属于全人类。

可以说, 没有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没有中国历史上群星闪耀的状元, 就没有宏大瑰丽的中华文化气象, 就不会诞生一大批治国安邦、经天纬地的民族栋梁, 就没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早在几千年前, 柏拉图就告诉世人, 他的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 只有哲学家变成国王或国王变成哲学家时, 人类才有太平盛世。明万历年间, 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 他的一个意外发现是, 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的一个重大事实是,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 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 “而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中国从晚清开始落后了, 原因极为复杂, 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科举制度是狭隘的, 是不符合唯物历史观的。无疑, 废除科举制度有利于与世界共同文明接轨, 有利于社会现代化, 但全盘否定科举的积极价值, 甚至借此大做文章否定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科技文明、文化文明, 就将生成虚无主义的历史观、文化观。现代主流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 而民族传统价值观又遭冷落、被抛弃, 价值观上的整体迷茫与困惑必将造成一个民族特有的政治病、文化病、时代病, 诸多社会乱象会由此而生。历史和文化需要扬弃, 科举的糟粕理应抛弃, 但连同澡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洗澡水, 那是愚蠢可笑的。说这些, 不是为科举翻案, 更不是为科举招魂, 需要的是理性、公正地看待科举, 看待历史。即使仅凭上面提到的那些光照千秋的“状元”和“进士”, 我们就有理由为科举的历史功绩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者说, 如果我们敬重那些由“状元”而成民族英才的历史人物, 那我们就不能轻易否定科举的积极价值。

教育要理直气壮说“状元”

“状元文化”的价值内核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 “状元文化”也是国粹, 理应光大, 甚至可以申遗。“状元文化”的现实教育价值显而易见, 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成功教育”的宝贵资源。

历经时代变迁, 状元文化的影响力并未减退。现在, 好多地方都留有“状元坊”遗迹, 有的还专门斥资修葺或复原历史上的状元牌坊和相关遗迹, 许多地方都成功打造出了状元街、状元公园、状元广场、状元村、状元路、状元文化博物馆等地方“名片”;耳熟能详的有状元红、状元笔、状元糕、状元楼、状元宴、“金榜文化节”等品牌和活动;还有以政府名义举行的“百业状元”表彰大会, 等等, 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官方或民间积极的“状元文化”心态, 反映了“状元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无时无刻不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尽管这里面难免有些作秀的成分, 但比之那些捕风捉影争抢“西门庆”籍贯之类的无聊与低俗, 要纯正、健康、高雅得多。

“状元”情结深入人心, 不能也很难强行消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产生于过去并已沉积的历史文化, 还是一种链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命之流。尽管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打破传统的过程, 但并不等于说不需要从传统中汲取优秀和合理的成分, 那些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的传统, 应当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国人的血液和心灵里都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和营养。无论官方还是民间, 用“状元”说事, 折射的都是那种沉淀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情结。文化是一种“记忆”, 是民族的记忆, 也是民间的记忆, 对“状元”这个特定历史产物的尊重, 就是对先哲圣贤的尊崇, 就是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遗产的坚守和弘扬。

现今, 人们对“状元文化”的投鼠忌器大多源自对“高考状元”的误读。“高考状元”之说属于一种讨口彩的说法, 是全社会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之“第一名”“第几名”“名列前茅”之说更富有传统文化意味, 这是社会大众健康的文化情结, 是一种正常的社会文化现象。虽然并不排除确有个别“高考状元”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 是只会考试的“考试机器”, 但无法否认的是, 绝大多数高考状元并不是“样子货”, 没有真才实学, 或是心智不全的青少年学生是难以获此优秀的。对“高考状元”的适度关注和宣传, 切合民众心理、顺应社会文化。一方面, 对相应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来说, 是一种“肯定和激励”, 也是整个社会重视知识、崇尚智慧、追求成功的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另一方面, 通过宣传“状元”们刻苦学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可以启迪同龄人热爱学习、勇争一流, 追求卓越, 志在成功。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成长、激励成功甚至出人头地, 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本来就是“成功教育”的题中之义。

其实, 对“状元热”的遏制并不是政府的主动打压, 而是学界尤其是教育界的自寻烦恼。教育界尤其是教育理论界总有人认为一提“状元”就会把教育价值观搞乱, 一提“状元”就是跟素质教育唱反调, 见风是雨, 夸大其词, 耸人听闻, 是学界和教育界神经过敏的表现, 是思维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对现行教育而言, “状元”并没那么大的破坏力, 如果说一提“状元”就干扰了素质教育, 那只能说明我们目前搞的“素质教育”未免太脆弱了, 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定位和推行策略, 而不是跟“状元”过不去。教育也不要低估了老百姓的觉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理念、人才理念的不断更新, 老百姓的认识也越来越理性, 他们心中的“状元”就是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得有出息、会生存、会生活、会做人, 未来能比别人做出更多的贡献。那种每年高考放榜后, 许多成绩不太显眼的考生大办“谢师宴”“庆功宴”就是明证;也有成绩很突出的考生并不大办“谢师宴”“庆功宴”也是明证。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一切都是可以娱乐的。“状元”这东西也该与时俱进, 赋予其一定的娱乐色彩。娱乐, 就是少一份严肃多一份轻松, 少一份官样多一份民俗, 少一份较真多一份随意, 少一份精英化多一份平民化。每年夏季能在社会上、在民众中通过“状元”话题引爆一次对教育的全民关注, 引爆一次具有文化意蕴的高尚娱乐, 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认为一拿“状元”说事就会毒害青少年, 那是杞人忧天, 危言耸听。

儿童的成长从本质上说是“玩”,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也是“玩”。“吉尼斯纪录”是“玩”出来的, 琴棋书画是“玩”出来的, 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是“玩”出来的, 一切文化都是“玩”出来的。判断一种教育正确与否、合适与否, 首先是基于是否适合儿童, 就是看学生是否喜欢, 是否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那个“场”里, 是否在那个“场”里收获知识的丰富、技能的长进、事理的澄明、心灵的愉悦、生命的蓬勃。

“状元文化”的价值内核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 “状元文化”也是国粹, 理应光大, 甚至可以申遗。“状元文化”的现实教育价值显而易见, 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成功教育”的宝贵资源。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传承创新, 理直气壮地谈论“状元”, 谈论“状元文化”, 才能弘扬“状元文化”。

小状元文化”的校本意义

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文化”映证了马克思的论述:“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种“碰到的、既定的、继承下来的”, 就是特定的地域文化, 就是历史在那一方土地上延续至今的文化气脉。

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溧水县第二实小是在南京地区较早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农村学校, 起始于2006年, 现已实现全覆盖, 第二实小已成为南京地区小班化教育有影响的学校, 溧水县内小班化教育的龙头学校。

“关注每一个、促进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幸福每一个”是普适性的小班化教育理念。第二实小通过“小状元”争创, 使得这个教育理念不再挂在嘴上悬在空中, 而是找到了一个实在而有效的载体。在第二实小, 这个理念的解读明确而具体:“关注每一个”, 是指善于发现和积极评价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促进每一个”, 是指积极为每一个孩子彰显个性、发展特长提供有效服务;“成就每一个”, 是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个性的不断完善、特长的不断发展;“幸福每一个”, 是指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发展带来的成功感、愉悦感、幸福感, 增强成长的自信。

第二实小“小班化”的实施为“小状元”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 使“关注每一个、促进每一个、成就每一个、幸福每一个”成为可能;“小状元文化”又为“小班化教育”注入了丰富内涵, 使小班教育教学“精致”“精品”“精美”的追求成为可能。“小班化”是践行这种教育理念的土壤, “小状元”是这种教育理念浇灌下的花果, “小状元”与“小班化”交互辉映, 相得益彰。“小状元文化”建设, 不只是评价手段上的“换脸谱”, 而是评价思维和人才理念的重大变化, 是对落后的教育评价观念的颠覆:由“自古华山一条道”, 变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溧水县第二实小授予一个“小状元”名号, 学校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钱财和精力, 只是那么一张小小证书, 一次颁授仪式, 加之过程的关注和指导。给点阳光就灿烂, 正是这样的“鼓励”给孩子带来了希望, 带来了动力, 带来了优秀, 带来了自信。这是一种朴素的教育, 一种真实的教育, 好玩的教育。朴素的教育远离花哨、复杂和纠结, 真实的教育符合并满足儿童成长的内在需求, 好玩的教育富有情趣, 让孩子收获快乐。学习者的成长规律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走向规律就是走向自然, 走向纯正, 走向儿童成长的天性, 这是所有教育行为与教育真理之间的通衢。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葆有一份闲心和闲情, 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 并获得快乐、走向优秀, 这就是素质教育。我们无需要求小学生理解“状元”的真正含义和它的来龙去脉, 只要他们懂得“状元”代表了“优秀”、优秀来自奋斗就行;只要他们懂得了特长就是优秀、成长就是优秀就行。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始于一种兴趣玩出名堂、玩得开心, 那么, 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传承文化是教育的重要使命。第二实小地处状元坊社区, 利用历史资源, 开发“小状元文化”, 可以说, 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文化”建设明智, 恰当, 顺理成章, 既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也显示了可贵的历史担当精神。

文化是一种“自我”, 这种“自我”就是发自本土、来自生活、切合并属于“这一个”的标签, 它非但没有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 还是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种鲜明特色。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富有个性化表达的文化:既有传统的“三好生”评比, 又有个性化的“小状元”争创;既高度切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又把“素质教育”演绎为丰富多彩的画面;追求优秀与成功既是孩子努力的方向, 也是孩子天天看得见的常态生活。作为立校文化, 溧水县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文化, 既严肃又活泼, 亦庄亦谐, 多彩多姿, 演绎出了教育原生态、成长百花园。第二实小的“小状元文化”映证了马克思的论述:“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种“碰到的、既定的、继承下来的”, 就是特定的地域文化, 就是历史在那一方土地上延续至今的文化气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说的正是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的特有气质的涵养。一所学校只有不断地传承、不断地丰富、不断滋养自身文化, 才能形成学校的特有气质, 才会烙上鲜明的个性化印记。

涟水县教育局 第4篇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调查

Investigation on 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

(JiAn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anxi ji’an,34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TB prevention knowledge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exploring the way for promoting TB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rural residents using a cluster sampling method,Analsis the factor to effecting TB prevention knowladge.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TB prevention knowledge is 19.95%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 ,in which the men’s awareness rate is 22.26%,the women’s awareness rate is 17.52%.The awareness rate increases with age.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jishui country.We should be adopted actively the counter measur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B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Tuberculosis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R8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97-01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发病最多的国家之一,又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为了解吉水县农村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探索农村地区防治结核病的有效途径,2011年5月我们对吉水县农村居民进行了结核病健康教育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按照吉水县乡镇行政自然村区划,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自然村,对年龄大于15的人群进行调查,按组距15岁进行年龄分组,使用“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知晓率调查问卷”,以村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填写完成后回收,对调查问卷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计2038人,收回问卷203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6.5岁,其中男性964人,女性1074人,15~年龄组389人,30~年龄组366人,45~年龄组692人,60~年齡组591人(结果见表1)。2.2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19.95%,男性总知晓率为22.26%,女性总知晓率为17.52% ,从统计表可以发现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又高于女性。

3讨论

吉水县农村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19.95%,远远低于全国总知晓率48.9%的水平[1]。主要由于吉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此次调查又是农村。

男性知晓率较女性高,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与邻近省份安徽[2]相同。有调查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3],一般青中年的知晓率较未成年和老年人高,而吉水农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老年组为最高,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吉水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是否因外出务工原因导致低年龄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有待近一步证实。

吉水以往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主要是在“4.25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时间短、次数少、影响范围小。宣传活动很少深入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对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知之甚少,不利于农村结核病的发现和治疗。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乡镇防保医生的培训,加强农村地区防治结核病的宣传力度,制作多种多样的宣传材料和宣传栏,采用多种宣传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结核病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田本淳,2006年全国公共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8.24(6):409-412

[2]徐小敏,安徽省公共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5):354-356.

涟水县教育局 第5篇

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要求,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六项主要指标,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涟水县余圩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工作重心,落实《义务教育法》提出的均衡发展的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坚持依法治教,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和质量立教的发展战略,狠抓机遇,创新思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程一良 副组长:金 宝

成 员:余学东 王海白 李海岩 周素华 沈继云 程如迅 姜军 领导小组下辖办公室,主任由金宝兼任。

(二)创建工作办公室 主任:金宝

成员:余学东 王海白 程如迅 沈继云 姜军

(三)装备管理组 组长:王海白 成员:程如迅 嵇飞贤

(四)教学管理组 组长:余学东 组员:孙鲜鲜 朱艳梅

(五)材料准备组 组长:姜军

组员:沈继云 陈坚 陈健富

三、目标任务

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教学体系、教育装备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2012年底,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并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1、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2、办学条件分别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教师学历达标,确保教师专科以上70%。

3、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完善和使用好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4、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安全有保障,杜绝人为的安全责任事故和违法违纪案件。

5、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执行和落实“管理规范”、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促进和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打好基础,创办特色。

四、存在差距

1、因为经济落后和观念陈旧,幼儿入学率暂时还不能达标。

2、因为教师年龄结构的原因,学历达标率还不够。

3、由于地方政府经费投入少,学校的办学条件太差,离教育现代化要求相差太远。

4、社区教育资源缺乏。

五、具体措施:

(一)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

办学条件要达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根据我校的现有条件,在所有的仪器、器材由上级配备的情况下,自身的基础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不够齐全,部分仪器缺失,多媒体教室不足。积极争取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支持,准备新建幼教楼,部分办公室再作适当调整,解决所有用室的紧张;争取铺设塑胶场地2200平方米,覆盖原来的硬地活动场地,摸清所有家底,向上级政府汇报,请求解决各种仪器、器材的缺失,实现班班通、班班都有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确保所有设施的使用率。

在目前,主要存在着重配备,轻使用这样的一个现象,政府花了许多的钱、学校花了许多的人力、物力,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配备的设施、设备没有使用,针对这种情况主要要在管理和考核上加大力度。首先要选择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管理员,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的各室管理员只能是兼职人员,所以要对其进行培训,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进行开展工作、清楚各室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各室按学科由一名中层干部牵头负责,在2012年2月底对各负责人和管理员再次开会明确分工,并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考核分为双重考核,考核负责人和管理员还考核对应的任课教师。

(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创建的主体是教师,不是学校准备一些教室,上面配置一些仪器设备就叫教育现代化了,教育现代化更主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再好也没有用,所以我们在做好硬件设施配置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全面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水平,学校将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来促进教学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主要针对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学仪器的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

(四)、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

对创建工作所需准备的各项资料分工到人,由金宝教研员全面负责,对所上报的材料的格式、口径都要按教育的统一要求进行操作,同时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能确实反学校的情况。根据教育局的目标任务分解具体分工到每个工作组。

(五)迎接上级检查

各部门、各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在学校初检的基础上邀请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其他领导对工作检查和指导,要虚心接受指导意见,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年底通过专家组验收。

六、序时推进及要求

教育现代化工程是一个结构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组织。根据校发展现状,采取“全面启动、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同时达标”的方针,在“四配套”的基础上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具体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2月~2011年2月)

建立教育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全校推进教育现代化动员大会。通过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意义,明确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主要目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教育现代化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施,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对照标准,排找差距,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0月)

要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措施保障。

1、基础设施要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将各室改造到位,还要保证各室的安全措施到位。

2、设施、设备的配置要根据教育统一进度进行安排,做好仪器设备的接收、安装、调试工作,同时要及时的做好固定资产登记工作。预计在11月底前落实配备到位。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乱办学,不乱收费,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加强“三风“建设。要做到月报日报工作相结合。

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相关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要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条件、校风校貌等方面彰显特色,争创一流。到2012年12月,各项指标达创建的标准。

(三)自查提高阶段(2012年11月~12月)

涟水县教育局 第6篇

关于学前教育自查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教育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前教育自查工作的通知》(甘教明电„2012‟21号)精神,我局组织专人,就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4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的实施情况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清水县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总人口33.08万人。3-5岁适龄儿童11238人,共有幼儿园26所(县城7所,农村1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6所,集体办2所,民办8所。省级一类幼儿园2所(县一幼、二幼);县级标准化幼儿园一所(县三幼)。校舍建筑总面积共1.98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78平方米,生均图书5.52册。全县在园(班)幼儿总人数为4631人,其中幼儿园2541人(城区在园幼儿1456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24.3%,学前二年入园率为:38.7%,学前一年入园率为:60.1%。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中有保教人员188名,其中专任教师136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121名,专业合格率64.4%。

二、所做工作及主要成效

(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 “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县先后出台了《中共清水县委清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清水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修订了《中共清水县委清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实行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负责、分级管理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鼓励民办幼儿园,2010年至今,共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至目前为止,我县共有公办幼儿园16所,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61.5%,并投入20万元,扶持2所集体制幼儿园向规范性发展,投入10万元,扶持2所民办幼儿园进行普惠性办园,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20%。

(二)完善管理,强化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全县县城人口急剧增加。为了使各小区居民子女就近接受学前教育,我们一方面要求新建小区必须配套建设幼儿园,另一方面对各小区已有的幼儿园出资扶持,促使其向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至目前为止,我县共有4个小区配套建有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普惠性幼儿园1所,占小区幼儿园总数的50%。

(三)强化措施,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精神,我们在出台《中共清水县委清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清水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共清水县委清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管理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基础上,又于去年与县财政局共同出台了《清水县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清水县利用农村闲臵校舍改建幼儿园项目规划》、《清水县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总体规划》等文件,坚持政府指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计划至2015年,全县3—5周岁人口达60人以上的村组都要新建一所幼儿园,3—5周岁人口达40人以上的村组都要在小学或教学点附设幼儿园。至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村幼儿园19所,和2010年相比,我县农村共增加了5所幼儿园,增长率为33.3%;新增农村在园幼儿164名,增长率为16.5%;全县有9个乡镇建有公办中心幼儿园,占全县乡镇总数的50%。

(四)加强幼教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近年来,我们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学前教育的关键来抓。一是大力开展各级幼儿教师培训。我们通过组织县一幼和二幼送教下乡,定期组织农村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到城区幼儿园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请专家讲座、开展讲课比赛等方式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先后组织培训幼儿教师60余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1%;二是积极为各幼儿园增选教师,两年来,先后选调幼儿教师15名,接受小学转岗教师15名;三是按照相关政策,核定教职工编制,共增加专任教师42名。目前有在编专任教师136名,占教职工总数的72.3%; 136名专任教师中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12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四是近年来,县政府想方设法为临时保教人员增加报酬,从180元/月增至520元/月,今年又计划增至720元/月。五是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我们在加强学校内部教研活动的同时,将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立项,大力开展研究活动。县一幼“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主体性培养实践与研究”,“幼儿环保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先后通过省教科所鉴定,县二幼“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利用乡土文化开发幼儿教育资源”,通过省幼儿教育协会的鉴定。通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教育课题研究,一方面提升了幼儿园办园品位,更为重要的是使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满足社会要求。按照“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以社会办学力量为补充”的发展思路,坚持公办和民办相结合、民办公助相结合、幼儿园和学前班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裕校舍,让有条件的地方办幼儿园,没有办园条件的地方办学前班。几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兴办幼儿园,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努力满足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一是政府无偿提供土地,自主筹资建幼儿园;二是以乡村为主,投资办幼儿园;三是利用小学布局调整空余的校舍兴办幼儿园;四是积极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幼儿园;五是在有条件的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去年,累计投入资金2132.3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890万元,比2010年的400万元增长 112.5%。目前,我县一、二、三幼均按一类幼儿园实行一费制,每月每名幼儿收取保教费180元,一学年共计收取费用1620元;而农村按非标准幼儿园实行收费,每月每名幼儿按70元收费,一学年按九个月算,共收费用630元,另加上作业本、教材、教辅费30元,每年共计收费660元。

(六)坚持以规范为基础,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近年来,在学前教育上,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在积极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幼儿园入园(班)率的基础上,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幼儿园、学前班的内部管理,提高办园、办班水平上。在幼儿园的管理上,我们严格坚持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年检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和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度。特别对通过督导评估和教育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办园资格。去年,我们对3所不符合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依法进行了取缔,这样有效促进了公民办幼儿园的规模化管理,推动了办园水平的提高。

(七)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在做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清水县教育目标管理实施办法》、《清水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法规性、政策性文件,明确将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学区对发展学前教育的程度、学前教育的入园班率、年内新办幼儿园数作为重要指标,会同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和乡镇、学区进行考核,对完不成目标的部门、乡镇和学区扣除该项得分,这些措施对加快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强化督导检查,严格奖惩。县教育督导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学前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依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于违反政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严格问责,并在年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九)认真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使我县学前教育走上正规化发展轨道,县政府制定了《清水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至2011年底,郭川、白沙、红堡、白驼、土门、贾川、小泉、黄门等七个学区各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郭川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50人;白沙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30人;红堡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35人;白驼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60人;土门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20人;贾川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35人;小泉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25人;黄门中心幼儿园每年的入园幼儿达到35人。至目前为止,还有土门、小泉两乡未完成新建任务,其它各乡镇都完成了新建任务,全县学前三年和一年入园率分别达到24.3%和60.1%。

(十)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加大园舍改造建设力度。一是积极落实“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投资100万,建成金集乡中心幼儿园一所;二是利用“校舍改建类”项目,改造汤浴、曹河、刘崖三所幼儿园,共投资30万元;三是投资953.96万元,开工建设的清水县第三幼儿已于去年投入使用;四是投资1048.34万元进行的二幼改造项目目前顺利竣工;五是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公建配套幼儿园的立项和老园所的改造扩建工作目前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难于形成规模,幼儿“入园难”现象突出。全县现有公民办幼儿园共26所,共有在园幼儿2541人(其中城区1456人)。全县3—5周岁幼儿共11238名,入园率仅为:22.6%。有学前班幼儿2090名,全县入园班率为:41.2%,因为公民办幼儿园数量有限,大量学前儿童不能接受学前教育,在全县3—5周岁幼儿中,有6607名幼儿享受不到学前教育,“入园难”现象比较突出。

(二)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由于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因此,国家项目投入少,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二是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难以对学前教育有更大的投入,使公办幼儿园在总规模和办学条件上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民办幼儿园由于投入有限,办园条件普遍简陋。

(三)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是幼儿园布局不均衡。目前,在已有的26所公民办幼儿园中,有17所集中在城区和城乡结合地区,农村仅有9所公民办幼儿园,大多数边远乡镇至今还没有一所幼儿园,规模效应难以体现。二是各园条件参差不齐,条件好的能达到幼儿园设臵标准,差的场地窄小,硬件落后,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影响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教师队伍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亟需提升。一是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我县目前幼儿专任教师136人,只占整个教师队伍的4.2%,幼儿教师严重短缺。二是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合格率低,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由于幼教师资和资金的制约,一所幼儿园仅有一名合格幼教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扩大幼儿园的办园规模,促进幼儿教育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继续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办园的思路。在今后五年内,在争取每个乡办一所较高质量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龙头,带动辐射民办、集体等多种办园形式共同发展,到2015年,力争使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全县幼儿园总数达到40所,保证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50%以上,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确保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儿保教质量。一是增加幼儿教师数量,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将近年来幼师专业毕业生纳入教师招聘范围,以加强幼师队伍,二是鼓励师范类大学优秀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在依法保障评优、晋级、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提高他们从事幼儿教育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科学的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园际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加强教研,通过教研促教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保教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强化幼儿园的内部管理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安全审查关,严格坚持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年检制度,督导评估制度和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度,确保幼儿园办园安全。

(四)进一步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一是合理配臵幼儿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特别要支持边远山区发展学前教育,继续推行联村办园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按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清理整顿关闭非法办园,确保幼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二是抓好示范性幼儿园的创建,按照创建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工作,以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档次和水平。

(五)加大经费投入,促使幼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拓宽投资渠道,不断增加办园投入,坚持政府拨款、主办单位和个人投入、幼儿家长缴费、社会广泛捐助和幼儿园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的办法,确保幼教资金的投入,改善幼儿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高考语文作文新素材名人语录下一篇:月总结报告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