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主动性

2024-09-23

孩子学习主动性(精选10篇)

孩子学习主动性 第1篇

1.家庭所有的成员都努力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想让孩子更主动地学习,父母首先要做出榜样,可以学外语,可以学有关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学其他的谋生技能。当家里有了学习的气氛,孩子也会受到不知不觉的影响,大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让孩子主动处理自己的生活

孩子的生活可以交给他自己去处理,父母在旁边观察,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父母的引导能帮助孩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这对于主动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想让孩子主动学习,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平静地讨论,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制定计划,父母只要监督就可以了。几天后,大家一起讨论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改进方案,这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

4.当孩子遇到挫折和障碍,帮孩子一起克服 孩子遇到挫折,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笨”、“我不行”,必须改变这种看法。要让孩子懂得,主动学习首先就是主动克服困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父母不能完全代劳,而应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他觉得是凭自己力量做到的。

5.每天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时间计划

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扣,父母可以给孩子的学习时间做记录,几天后和孩子讨论,目前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拿出记录来,让孩子自己制定改进方案,并监督实施。这样可以让孩子最大发挥主动性。

6.让孩子定期汇报主动学习的收获

每周未,可以让孩子讲述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用取得的收获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强化主动学习的习惯。

孩子学习主动性 第2篇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不是教师施加影响的消极的、被动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对象。要使这一师生关系变为现实,教师必须克服命令主义、说了算的传统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易于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散的潜力最容易挖掘出来。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激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智力活动才会不受抑制地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尊重、爱戴也容易加强教师教的主动性、针对性、诱导性和实效性,也容易激发教师的讲授激情,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信心、动机等心理需要构成其内部的“心理环境”,他是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关的内部心理品质,是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自主、持久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营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强大精神力量。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的,并把学习目的和学习联系起来,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目的性动机,还能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努力学习。

2.2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者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他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和内在动力。职高专业课教学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我们的家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3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差错、失误,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3创设自由开放、充满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担当“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胜利者”,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3.1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架设桥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

3.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3.3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3.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里探究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自主探究的深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对待学习。

3.5学生积极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

孩子学习主动性 第3篇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由“不说”变得“爱说”, 由说套话变得说实话呢?

首先, 要消除孩子在课堂上的恐惧心理。

孩子年级越高, 学习内容难度越大。孩子年龄越大, 自尊心越强, 因此, 在课堂上总怕“丢丑”了, 总怕同学们哈哈大笑, 自己没面子, 所以, 总是三思而后行, 有些三思后也不行。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少说话, 甚至一言不发。即使说话, 也就说些客话、套话之类的, 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暴露。也有很多孩子认为说不到点子上老师要批评, 干脆不说的好。针对这些原因, 我们就得在课堂上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要做到这点也不是一蹴而就, 最起码要爱孩子, 了解孩子, 引导其敢于尝试, 帮助其树立信心,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能够大胆发言。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要平等, 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们交往, 关注学生生活, 倾听他们的心声, 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氛围。

如在教学中, 我想了解一位不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以这样的口气说:“小有有, 你愿意帮我个忙吗?”他点头表示愿意。我又说:“老师记不起来我们学习过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了, 你能帮我吗?”他毫无顾忌的背了起来。我有效的检测了他的学情。他也不会意识到自己说话暴露了自己, 将孩子从被动地位推到了主动地位。

其次, 要消除孩子们的懒惰心理。

小学生的懒惰心理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 打不开。好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 这也是存在一定的懒惰心理。他们喜欢过“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要思考的话题, 他们不愿在脑海中进行加工, 只听别人说说而已。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个问题该积极回答, 却总期待着老师不要提问他。老师们也会经常会发现, 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 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 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 依赖性强呢?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 没有主见, 缺少独立性, 他们在家靠父母, 在学校依靠老师, 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思想的形成, 影响到课堂上最显明的就是少发言。还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 对自己要求不高, 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 不求质量, 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为此, 我们老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克服懒惰思想, 将那些不善于言谈, 存在思维惰性的孩子推向课堂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其闪光点, 及时表扬, 激活思想, 引导他们积极发言。

再次, 要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课余时间, 有的孩子和老师闲谈时, 总说得津津乐道, 恐怕说不完没机会再说。因此走进课堂中, 我们也尽量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 或者在课堂气氛紧张之时也可以与孩子们谈点生活话题, 使他们不被课堂所束缚。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 家乡的青山、碧水、田野、小溪、果园、池塘等都是天然优质的课堂。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它的美, 通过寻找、采集、触摸等方式发现了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从而生成许多话题, 如;《有趣的泥鳅》、《好玩的树叶》、《神奇的蚂蚁》、《菜园子》等。自然环境都能吸引他们的话题, 使他们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 创设积极的谈话兴趣。只要善于做个思想上轻松了, 上课随意性大了, 思维也不被禁锢了, 说的话也肯定会多了。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应从小培养 第4篇

无论是国外的大学,还是中国的名校,都越来越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需要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这是因为,对幼儿来说,每个行为都是学习的一部分,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与生俱来、由内而外的主动探索。家长只有了解幼儿成长规律,捕捉并把握幼儿的各种学习敏感期,才能培养出勤学好问、勇于创新的孩子。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学数学的主动性

(齐先生,34岁,中学物理教师)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我一直比较重视培养我儿子卫卫的“数学细胞”。

卫卫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不会唱儿歌,就经常抱着他一边走一边数数。我买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玩具,比如串珠、分数模型、有凸凹感数字的积木等。玩这些玩具长大的卫卫,在3岁的时候忽然对扑克牌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寻找不同花色的“7”,用小手指着牌面上的红桃或方块图案数着个数。我趁机启发他:“这是7,数数看,1、2、3、4、5、6、7!”卫卫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声叫:“7!我找到了7!”

接下来的几周,他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游戏。奶奶报出一个数字,他找出相应的四张牌;去小区遛弯,他指着车牌号码朗读。

后来,他又对门牌号产生了兴趣,认为“101室和102室”的上面应该是“103室和104室”。当他跑到二楼发现门牌上写着“201室和202室”的时候,就很好奇。我告诉他:“第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到几楼就是几零一、几零二。”他摇头表示不懂。接连一周他一直琢磨这个问题,并用他的“逻辑推理”进行思考。妻子认为这是孩子逻辑思维发展的表现,借此启发他:“你观察一下,我们楼每层有几户人家呢?”儿子说:“两户。”

妻子说:“假如有三户的话,就是101、102、103……假如有四户的话,就是101、102、103、104……”

儿子一下子懂了,说:“我明白了,假如有五户的话,就是101、102、103、104、105……”

妻子的方法更加科学,她让我意识到孩子有自己看待数字的逻辑。当孩子反复询问一个数学问题,而大人总解释不清楚时,不妨询问、学习并套用孩子的逻辑,教他“以此类推”的办法。

比如,我家住在12楼,儿子洗澡的时候常问:“水流到哪里去了?”我笼统地说:“阴沟、地下、底楼。”他不能理解,不断追问。我思索一阵,套用他的逻辑说:“水流到11楼,11楼到10楼,10楼到9楼……1楼到地下车库,车库管道到地下河。”儿子满意这个答案,跟家人复述几遍之后又讲给小朋友们听。

这个“对数字排列特别敏感”的时期,持续了大半年。到幼儿园中班时,卫卫了解并掌握了数的序列,能自己进行数学推理。加减法的学习对他来说毫不费力。在乘、除法的学习上,我使用“实物教学”的方法,稳扎稳打,帮助儿子把数学的逻辑关系搞得清清楚楚。

我刻意在游戏中让卫卫进行“数学操作”,培养他更高级的数学观念。比如,卫卫清点玩具数目或归类收纳时,我要他分组,问他:“每一组玩具数目一样吗?”“能不能做到平均分?”卫卫经常给家人分桔瓣、分零食,做不到平均分时我就趁机教他“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上幼儿园大班后,卫卫对生活中的乘除法越来越上瘾,“自创”了许多游戏。比如,他知道自己走20步是10米,便根据自己走多少步来推算家门口离物业办公室的距离,以及幼儿园离家的距离等。老师在幼儿园发饼干,他会主动计算每个人得几块、最终余几块……

伴随着对数字的兴趣,卫卫又瞄上了货币和理财。他曾拿着一张10元纸币和一张5元纸币,笃定地告诉我:“我手里有两块钱!”我猜卫卫只对“同质量的数量”有概念,对纸币的抽象概念没有认识。于是,我去银行兑换新钞,让卫卫“抓握、触摸、感觉”人民币各种面额纸币上的隐形数字,告诉他“这不是普通的纸片,而是具有不同意义的纸币”。买东西时,我们让卫卫算账找钱。这样,他不但能熟练地操作加减法,也对纸币所代表的数字渐渐有了感觉。

到五六岁时,卫卫像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对“无限”产生了兴趣。他常问:“9999是不是最大?”“比999万更大的数字还有吗?”……这些问题表明他在进行“1—10—100—1000—无限大”的推理与比较。我趁机告诉他有关序列和极限的概念……

上小学后,卫卫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老师说他能自发地从学过的知识推演出未知的知识,在计算方法上搞“创新”。比如,一年级刚开学时,小朋友们在学“3+7=10”的时候,卫卫自己就琢磨出了“30+70=100”。他得意地说:“3个1加上7个1等于10,3个10加上7个10就等于10个10。10、20、30……100。”他扳着手指头,将10个10等于100算了出来。后来,他经常主动挑战练习册和试卷上的“聪明题”,乐此不疲。小学五年级时,他被老师选进“奥数队”,在希望杯奥数赛上获得铜奖。

当然,我们不希望卫卫偏科,而是要在文科理科、数学语文之间架起桥梁。我们看重“实用”数学——与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相联系。

比如,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在“某生化”股票10元左右的时候以卫卫的名义买了100股。看K线图时,让卫卫算算自己持股的市值是多少、赔了还是赚了、利润应如何投资。我告诉他,科技类股票的资金可以帮助企业投入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发展环保健康的高端技术。通过学校开展的实践和家庭的投资活动,我们在卫卫的心田早早埋下了“价值投资、回报社会、造福人类”的种子。

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关键在父母

(周女士,33岁,早教机构管理者)

婆婆退休前是小学特级教师,迫不及待地想把肚子里的“墨水”倒给孙子。我是一家教育机构在本市的业务主管,对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很反感。我将儿子送入注重生活教育的私立幼儿园,告诉婆婆孩子在幼儿期间应该学习跟小朋友相处、在游戏里发展兴趣。

nlc202309090455

婆婆抱怨说:“小孩不学认字和识数,天天疯玩,将来跟不上怎么办?好的私立小学的招生试题,都是一年级的卷子啊,你这不是害孩子吗?”

婆婆给孙子偷偷报了5个兴趣班。每天放学之后去学一节课才回家。我下班很晚,经常加班,迟迟没有发觉。直到有一天,我和儿子过马路时看到一个红白相间的防撞栏。儿子三步一回头地说:“这个防撞栏是圆锥形的。圆锥,下面是一个圆,上面是尖尖的。”我这才知道他在兴趣班里学了几何形状。回到家,我和婆婆辩论了一番,引用某外国家长因为孩子过早认识字母而状告幼儿园的新闻,向婆婆表明立场。婆婆很反对,说我好高骛远,不合国情。

看到我们教育意见不统一,我老公出面协调。他一针见血地说:“上何种幼儿园、上不上兴趣班、要不要学小学知识,这都是表面;问题的症结是咱要看哪一种教育形式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让他爱上学习、自发学习并且快快乐乐地去探索!”

老公亲自出马,陪儿子参加了一周的“兴趣班”。据他判断,有些兴趣班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些则是机械地灌输,是填鸭式的教育。最终他帮儿子退掉了3个班,并建议我花更多的时间陪儿子学习。他说:“你总批判爸妈的教育方式。你干吗不示范一下,如何调动儿子的学习主动性呢?”

说来惭愧,我的确有点儿光说不练、不接地气。于是,我调整工作时间,每周抽出两个晚上和一个全天来陪儿子。一家人约定,以我为主导,公婆在旁边观摩学习,不插手、不多嘴。

我让儿子列出他最想做、最好奇的事情,然后根据这些兴趣来设计“生活课程”。比如,儿子想体验交警“开罚单”。我们陪他带着相机去给小区外路上违规停放的车辆拍照。之后,我教儿子用电脑制作罚单的模板。打印出来后,他将抄下的车牌号码一个个填上去。当我们带着“自制罚单”去贴时,很多车都开走了。不过,儿子自始至终忙得不亦乐乎,认数字基本没有问题,而且操作电脑的能力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后来甚至整天吵着要玩Excel(一种制作表格的软件)。

再比如,大都市里的孩子对季节越来越不敏感。儿子说:“要春游了,我感到春天来了;吃螃蟹的时候我知道秋天到了;商场里摆了圣诞树,表示冬天来了……”于是我带儿子去“寻找季节”——我给他朗读有关季节的绘本和散文,带他在散步的时候搜集植物标本,做成“四季书”,配上手写的小诗。我周六开车带家人去郊外玩,让儿子嗅到春天泥土的味道、听挥扇乘凉的老人讲故事、看秋天红叶的美丽、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这个过程,孩子乐在其中,产生了对自然、生物的兴趣,也提高了对语文之美的感悟,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汉字。

看到我的“示范”取得成效,婆婆也开窍了。她不再拘泥于“幼升小”的大纲,开始注重教育的趣味性、发散性与实用性。我不在家的时候,她不再填鸭式地灌输,或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而是使用网络上的一些优质资源,比如BBC的纪录片等,来启发孙子对各种知识的兴趣。

公公退休后,在郊外开垦了一小片荒地。老两口种植、浇灌的时候,经常会带上孙子,让他拍照做“生物书”,然后带他百度搜索相关知识,给照片配上说明性文字……这种教育方式越来越接近于我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儿子对写字产生了兴趣,对自然和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对美的事物也有了欣赏的能力。

现在,我们婆媳的教育理念趋于统一。我更能体会婆婆对“幼升小”的未雨绸缪,婆婆也能理解我对“拔苗助长”的担忧之心。

像我家这种以爷爷奶奶为带娃主力军的家庭,一定不在少数。老一代人特别重视“学知识”,对孙辈进行填鸭式教育。这就需要年轻的父母来做家庭教育的“主心骨”,给老人灌输科学的理念,并向老人“示范”如何寓教于乐,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把孩子的学习丢给兴趣班或老人,都是极为不妥的。作为父母,无论工作多忙,都应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示范并引领孩子主动学习。

“如何学”比“学了什么”更加重要

(孙园长,幼儿园特级教师)

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学习能力的整合提升”是一个重要部分。唯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才能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持续抱有对学习的主动性。

对广大家长来说,应该从关注“孩子学到什么”转变为“幼儿如何学”,从关注“眼见的结果”转变为“学习的过程”。具体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操作。

首先,发掘天赋的敏感期,让学习的本能得到充分发展。

所谓敏感期,是孩子在某一阶段内,专心地吸收环境中某类事物的特质,并且不断重复进行实践。家长不难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强烈学习欲望,代表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作者孙瑞雪写道:“我相信人类所有智行的活动,一定储存在人的集体遗传基因里,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在合适的时间,它们会一部分一部分地展现出来,成为孩子对自己的发现和兴趣。这种来自生命内在的动力,比外在的强制要有效和有趣得多。强制实在是愚蠢的办法。”

案例中的齐先生,趁着儿子的数学敏感期,较系统地启发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与运算,并且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回报社会联系起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案例中的周女士,用“亲身示范”的方式来消除两代人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值得广大隔代教养家庭借鉴。一般来说,父母总比祖辈更能捕捉孩子的学习敏感期,更能想出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所以父母才是营造家庭学习气氛的带头人,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

其次,善于解读、善于提问,创造探究性的环境来满足孩子的求知需求。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发呆、异想天开、盯着一件小事追问不停”等经历。孩子看到小蜈蚣、西瓜虫、毛毛虫、小蚂蚁的时候,很容易被这些事物吸引,热烈地进行讨论。家长应肯定孩子的求知欲,尽量为孩子创造求知的条件。若不知道答案或细节,可带孩子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来解决。案例中的周女士,带孩子做“四季书”“生物书”,带孩子做“小报”“诗集”“画册”等,都能启发孩子对自然与文字的兴趣,让孩子增长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

再次,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享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案例中周女士的儿子“做交警、开罚单”的念头,很多男孩子都有过。周女士能带着儿子去操作电脑、填写罚单,实在难能可贵。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梦想成真的成就感。当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实现梦想联系起来时,孩子内在的潜力就会被激发,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案例中卫卫优异的数学成绩,与家长深入浅出的启蒙有关,更与家长在孩子用数学表达情感、解决问题时对孩子鼓励、支持的态度密不可分。所以,家长要经常询问孩子的梦想,用梦想作为动力来激励孩子,时不时地让孩子尝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甜头”。这种成就感,会产生自信力,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编辑:冯士军〕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第5篇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很主动,怎么样能让他们主动起来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对于这种学生,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爱心和耐心,让他相信自己,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如何解决学生早恋问题?

呵呵,早恋应该很正常,好好引导,让他们以恋爱为动力,变得更优秀,也不是坏事。怎样看待体罚学生?说服教育、榜样教育为主吧。体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要从心灵上感化学生,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俗话说: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如何让学生把知识点落到实处

孩子学习主动性差怎么办 第6篇

有些孩子性子急,不能见到孩子有一点落后的表现,看见孩子做事情慢了一点,就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孩子成绩差了几分,就忍不住要警告孩子,这样的家长在潜意识中有这样的认识:督促孩子的越多,孩子进步就越快。其实这样做,反倒事与愿违。

第二,停止指责、数落

家长,尤其是妈妈,最喜欢絮絮叨叨、指责数落,这是最不明智的家长,因为家长不停的絮叨、催促,会破坏家庭氛围,使孩子紧张,不能为孩子营造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孩子就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第三,为孩子制定规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主动性 第7篇

湘潭市三中 谢涪

开学近三个月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自觉、主动性。他们的学习活动多是为应付老师的检查,家长的督促和强迫而进行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令家长无可奈何、苦恼不已。

这的确是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结合自身体会,再加上对目前一部分在校生的调查。我个人认为:这些孩子学习没有自觉能动性的根源在于思想上缺乏激励自己学习的动机,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从没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而学习。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0世纪末出生的这代孩子,可以说是生活在“安乐窝”里。他们是爸爸、妈妈的掌上珠、心头肉。加上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心底又有着极度膨胀的优越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以自我为中心,大家都必须围着我来转;家长也是对自己的孩子千般呵护、万般宠爱,甚至是放纵。造成了这代孩子身上最缺乏的一种东西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他们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头顶都撑着一把来自于家长的保护伞,有人为其保驾护航。至于自己长大成人以后走上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该为年老体衰、需要赡养和照顾的父母承担起怎样的担子;需要为社会做出怎样的回报,他们仍旧是从不思考,也根本不愿意去思考。缺乏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的他们,可以说生活在一种茫然、懵懂的境界里,他们的思想行为也就变得盲目、无谓起来。大脑中缺乏一种能够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导向自己的思想动机,这种主观的意识反映到学习实践上来,就是缺乏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那么,针对这种现象,作为家长,应当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去改善。

一、坚持定时召开家庭会议,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促进交流。

一般家长多抱有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对孩子而言,他们要做到的无非是养好身体、搞好学习即可,其它的事务一概不需他们操心。所以家里发生了事情,孩子若过问一句,家长就会不耐烦地说:“小孩子,懂什么?不要管大人的事!”长期一来,孩子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只有注意营养,好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对家里发生的一切就显得漠不关心。他们不知道父母赚钱养家有多艰辛;不知道父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有多困难;不知道父母有时痛苦不堪地抱病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谁,因为那是“大人的事”。无形之中,孩子心中那份对家庭的责任心就越来越淡漠,学习的动机就会显得非常简单:学不好的话爸爸、妈妈就会批评,就会不高兴,甚至挨骂、挨打,这种被“为家长而学”的意识支配着的孩子,在年龄还小的时候,他们还能够认真、踏实地学习,还可以学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个人“小世界”的形成,学习对他们来说将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压力,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所以,建议家庭定时召开一个小型会议,家长和孩子不妨都对自己前一段的工作和学习做一总结和反思,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家里有了事情,哪怕是困难也不妨跟孩子谈谈,尽管他们真的表现得无能为力,但至少也要让其理解做父母的困难与艰辛,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让其明白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要想在社会大舞台上站住脚,就必须好好学习、充实自己。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不仅有助于激励孩子的学习行为,而且有助于家长和孩子增进理解、和谐相处、互尊互爱。何乐而不为呢?

二、经常和孩子谈人生、谈理想,为其建构积极向上的行为标准。

屠格涅夫曾说过:“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他们无异于行尸走肉。”;歌德也说:“理想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那么,能否引导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健康向上的理想,对孩子有着重大影响。拥有理想并为之而拼搏、努力,是当今社会上的孩子急需的一种素质,因为这对孩子的态度、行为,乃至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然对孩子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状态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以培养其主动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善于经常询问一番孩子:下一段准备达到怎样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准备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即引导孩子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制定目标时分为远期的和近期的。比如说,远期的,学年结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学期结束要达到什么程度;近期的,这个月、这个星期我要完成什么任务等。依据这些目标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地学习计划。这样一来,孩子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动机明确、有条不紊,效果才可能会好。同时家长尽可能不要把这些工作完全放手给孩子来做,要多了解一下计划进行得怎么样,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引导孩子适时总结和反思等。时间一长,孩子的这些习惯养成了,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家长也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孩子学习主动性 第8篇

基于此, 我也常常进行着教学中的思考与总结, 并结合学校的特点, 着力探索个性化的教学之路, 就是打造有生命力的幸福和谐课堂。于是, 在教学中, 如何倾力打造幸福高效课堂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我们幸福高效课堂的宗旨就是要本着教要为学服务, 落实“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教会方法、发展能力、促进个性”的幸福课堂教学目标, 实施有激情的教学, 探讨幸福课堂的语言、模式等。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 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把“共享幸福, 提高课堂教学生命活力”作为教研的主体活动, 以“幸福高效教学”为追求, 深入了解课堂实践情况, 充实完善课堂策略, 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等方面的关系, 不断拓展自主化、活动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 努力形成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教学过程真实生动, 教学结果怡情益智的课堂教学新局面。而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 主张“合、实语文课堂”, 即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 着力追求课堂的真实与自然。真实, 包含扎实;自然, 课堂各因素的综合。《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 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 虽然出生贫寒, 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名门望族”的嘲讽, 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 捍卫了尊严, 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通过具体事件, 充分展现了林肯宽容、真诚、谦虚、自信的人格魅力。全文语言朴实, 充满情感, 展现了林肯的高大形象,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敬佩之情。

这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文章, 属于名人风采专题。文章描写手法各有特色, 本文为最后一篇。根据课文表达方式, 本文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 从而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文章的学习, 体会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基于这样的认识, 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适当补充资料等教学手法来降低和化解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学定教, 还孩子主动学习的空间。当然, 在备课上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旧知、心理等方面的水平。对于本节课的几个重点环节, 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第一, 课前谈话, 初步铺垫。通过课前谈话, 聊聊“我最喜欢的名言”这个话题, 是为了使学生产生一种崇敬感, 为引出林肯这位伟人做铺垫。同时, 也引导学生要注重日常的积累。积累, 又恰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文, 不可能只靠课堂, 还要有生活,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大语文观, 也是我们学语文的根本, 就是要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第二, 板书设计, 紧扣文本。板书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学习课文、理清脉络、提示重点服务。笔者的板书结合文章内容, 紧扣教学重点, 具有条理性, 层次性。首先是四个词语的听写, 一个孩子上黑板写, 其余孩子在下面写。纠字、正音、解词、齐读后, 用该学生写的词, 作为板书的内容, 既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又与课文的内容密切相关。其次, 对林肯评价、理解的词语, 都来自于课堂上孩子当时的学习感受,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对孩子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第三, 重点突破, 以疑促思。课后的习题:“林肯演讲前后, 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统领文本的疑问, 也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的疑问。学生的天性之一就是乐于解疑, 因而, 我就从这个问题入手, 结合板书, 让学生通过自读、合作、探究等方式, 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时, 也要倾听他人的阅读感受。在感受的交流中, 体会出林肯的人格魅力。第四, 延伸文本, 感受伟大。文本内容与拓展补充, 才能构成更加宽泛的学习材料, 在教学中, 笔者适时进行材料的补充,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林肯。让孩子明白, 在林肯心中, 自己既是鞋匠的儿子, 更是美国人民的儿子, 这也是他人格魅力的源泉。学习结束后, 让学生以“林肯先生, 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这个环节, 就是充分让孩子自主发挥, 当自己学习的主人。同时, 让他们可以借用书中词语, 又是很好的写话训练。第五, 以读为主, 扎实训练。“读”既是理解的手段, 也是学习的目的。读出自己的理解, 是本节课多次采用的方式。确实, 我们在课堂上要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读出感受, 理解后读等。学习, 就是在给学生更加宽广的阅读空间, 更加自由的阅读时间, 让孩子充分享受读的乐趣。

调动孩子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第9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以人为本;兴趣

每位孩子来到学校都想学习,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各种想法的孩子,在这里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如何让孩子们重拾最初的好奇心主动去学习,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呢?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创建自主学习环境

什么是自主学习,它的定义是: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动机,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谈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很多,比如,表扬激励、上课开始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向学生示范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地尝试应用。

二、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成长、成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學生的兴趣得以保持。

四、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只用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现在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在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科的真正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6:114.

[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时集镇中心小学)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第10篇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也不主动,什 么事情都是父母在着急:上学要迟到了,孩子不着急;作业做不完了,孩子不着急;明 天就要考试了,孩子也不着急;而家长们却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孩子缺乏主 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 长应该引起关注。

案例

家长苦恼:贪玩的孩子难管教

梁女士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了,长得帅气十足,人见人爱,可就是贪玩,甚至连 学校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是偷工减料。梁妇士知道后,在家督促了儿子一 段时间,道理也讲了一堆。当时儿子是听进去了,可过后该怎么还怎么样,成绩一直不 见起色。这让梁女士困扰不已。

原因

孩子为何不善自主学习

梁女士的苦恼源于她并不明白:孩子在学习上之所以依赖人、缺乏主动性,家长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的关爱剥夺了孩子的主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就上阵解围。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格外金贵:怕衣服弄脏了,所以手不能到处摸;担心走丢了,所以不能到处乱跑。这也不能,那也不行,现在的孩子从来就不敢主动地去干点什么。

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很多种,如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或孩子对心中梦想、目标的追求,还可以是恒心和毅力等。而现状是,我们的教育堵塞了这股学习动力的源泉。从学习兴趣看,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四处奔波着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玩是孩子的天性,当这些孩子被剥夺了玩的权利而只能学习时,学习还有何兴趣可言?

再看学习成就感。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的心尤其急切:孩子考了班级第一,还希望是年级第一;孩子考了99分,还希望孩子考个100分。

家长们的眼睛盯着金字塔的塔尖,而塔尖上又能容下几个人?于是,家长没完没了的批评和指责便扑向孩子,孩子很难得到家长的肯定,自然也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了。现在孩子很少“做梦”,他们的梦都是家长们强加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梦是家长的,家长也为之操劳着,孩子无动于衷就不奇怪了。对孩子恒心和毅力的教育,在家长学习至上的思想左右下,被忽略了。加上现在条件好了,家长老担心孩子吃苦、受累,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又从何谈起?

孩子学习的责任意识被剥夺

当孩子的书或作业忘记在家里,家长一接到孩子的求助电话,便放下手上的工作,飞车送来;孩子遇到难题,家长便捋袖上阵;孩子犯了错,家长主动作检讨。从表面看,这样的家长是好家长,他们关心孩子,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是在帮孩子逃脱学习责任,给了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找家长”的不良暗示,这些做法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极为不利。

分析

家长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个菠萝的故事

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是的,菠萝很重。”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怎样吃呀?”“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让我试一试……真好吃!” 故事的启示: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以上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

我们知道,采用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知道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 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但这是妈妈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 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可能会像这次一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 个东西的知识。

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孩子会一点一点地明白;菠萝是多刺的,会扎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菠萝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泡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相比之下,这不像是第一种方式那样来得快捷,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认识事物的方法,随着不同事物的出现,孩子积累的方法就会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善自主学习的表现

1.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2.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双脚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于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3.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策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9个小诀窍

1.让孩子自己动手做

孩子能自己动手做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吧!像是平时的例行作息、吃饭、褶衣服

等,让孩子试着动手照顾自己,这样不仅可以养成孩子的责任心及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

2.适度允许孩子犯错

要保留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关键在父母身上,大人的态度是阻断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大因素。“从错误中学习”是促使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使孩子保有勇于探索精神的最大助力。所以面对孩子犯的小错误,家长不妨睁一眼闭一只眼。

3.保持耐心,回答孩子的100个问题

你有类似的经验吗?当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常不耐烦地叫孩子:走开,不要再问了。但当你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其实就是你在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及主动精神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告诉孩子:哇,你的问题好难喔!妈咪也不会,我们都去找找答案,之后再来讨论好不好?先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并且支持孩子自己找答案,这样才可以促使孩子保持进步。

4.不要过于强势地干涉孩子

父母常干涉孩子的学习模式,也常给予强势的指导,往往会跛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你只要预备好安全的环境,其他的就别瞎操心了,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吧!多创造学习机会,也给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那么他自然会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家长不要有过强的保护欲,才能保持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5.多与孩子微笑互动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是最好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因而当你与孩子相处时不妨多与孩子说话,并用丰富的词汇来丰富孩子的大脑。而当孩子习惯于与人沟通之后,就能逐渐地理解他人,并掌握词汇的运用。不过父母可别光顾自己说个不停,也要试着听孩子说话,多对孩子微笑,那么孩子与人之间的互动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6.少用命令句及指导性的句子

你对孩子说话常用命令句吗?或是常用指导性的话语吗?那么久了孩子可能只是一个任你摆布的木偶喔!其实你只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先预告事情可能的经过及结果,那么孩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例如:当你准备带孩子进电影院看电影时可以先说好:要看电影,就要乖乖坐好等,或者也可以在家模拟一次看电影的状况,让孩子事先练习。千万不可事先没有做说明,到现场才命令孩子待会要乖乖看,不准吵,否则回去就完蛋等,这样孩子可能会莫名其妙,搞不清楚自己为何犯错。

7.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愈严格的妈妈其实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愈差,孩子可能连小小的表情及情绪都得看妈妈的脸色再决定是否行动。建议家长不妨试着去接纳孩子的感觉,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对孩子多一点同情,并帮助他们表达,当遇到困难时,不妨陪着他们一起想办法,如此才不会使孩子愈来愈退缩。

8.让孩子经常当小老师

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神圣的,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情绪,让孩子也做一回老师。比如,晚饭后的一点时间,家长就可以毕恭毕敬地坐着,让孩子给你上课,这样,孩子就需要认真地备课,吃透教材,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这比“学”的要求要高许多。如果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一些这样的游戏,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9.站起来摸不着,跳一跳能够着

许多家长认为,要给孩子成就感,是否应该把孩子的学习任务降低到最低水平,这样孩子做什么都会轻易获得成功。事实上,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如果孩子的学习目标太低,不需要努力就能够完成,孩子就不会在学习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所以家长给孩子订立的学习目标最好能比孩子的实际水平稍微高出那么一点点,让孩子在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可以成功。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站起来摸不着,跳一跳能够着”。

小建议: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培养策略

对学习不够专注的孩子

进行眼、耳、口、手、心的协调训练,学习时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脑)到。

对懒惰不动脑子思考的孩子

用夸夸他们的优点,激发兴趣的方法,激活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了可以跳一跳实现“小目标”的想法。

对自主学习坚持不了的孩子

给予“打气帮助他们选定自己学习时比赛的”对手“,建立”“学习伙伴”,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

对不会自主学习的孩子

引导他们尝试着转变学习方法,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发挥自己的强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持之以恒。

对把精力放在“玩”上的孩子

要求他们玩时全心地玩,“用心”玩得巧妙,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经验之谈: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三条“锦囊妙计”

无效的“状元”式教育

我的孩子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作为家长当然非常着急,甚至比自己成绩不好还要着急。于是天天盯着孩子作业成绩本上的分数,从分数上看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把孩子叫过来,一点一点地讲给她听,可是,一遍两遍三遍地讲,讲明白的时候少,越讲越不明白的时候多,别看孩子在点头,可再做题还是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始声音高了起来。想想自己小时候,哪需要别人讲呀,于是就开始把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爷爷奶奶的故事、一个又一个高考状元的故事讲给她听,想用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可是这种“状元”式的教育还是没有效果。再后来就瞪起了眼睛,然而,不管怎么瞪眼睛,大声嚷,不会还是不会,甚至连原来的也不会了,真是越教越不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据战,不但成绩没达到我的预期,孩子见了我都有些害怕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和爱人商量,我们都觉得这样逼孩子学习的办法不好,至少效果不行,估计再这样逼下去成绩也好不了。我们改变了考虑问题的角度,商量的结果是:不逼着孩子一定要达到我们的要求了,也许孩子的智力发育比别的孩子慢一些,身体健康和成绩优秀比较起来,当然还是身体更重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无法补救了。于是我们不再对她进行“状元”式的教育了。学习全凭孩子自己的兴趣去学。孩子的环保兴趣

这个严格的要求松动了,以前的一切紧张气氛都烟消云散了,孩子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脸,我们不检查作业的成绩,心情也大大地好了。以前的家庭欢乐又回来了。

我们在保持家庭和谐和睦的基础上,发现孩子对环保很有兴趣,于是我们不但支持孩子回收电池,还到处帮助孩子回收,使孩子回收废旧电池的数量节节攀升,不断地得到表扬,带动了一大批孩子参加。从回收电池,发展到对各种环保活动都感兴趣。在孩子兴趣的领域,我们把自己生活的经验体会和教训教给孩子。做事不怕小,就怕不认真,做事不怕容易,就怕不能坚持,我们指导她要有耐心,还要有办法,更要注意安全,不要总想着做大事,要想成功,就要从小事做起等等道理,结合具体事情通俗易懂地介绍给她,虽然她还很小,但是跟她喜欢的事情有关,她的眼睛里闪着光,我也越讲越有兴趣。随着环保活动的增多,孩子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

我给孩子的学习锦囊

有一天孩子问我:“怎样才能学习好?”我愣住了,一向害怕学习的孩子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或者说有这样的愿望,简直不可思议!我心里波涛滚滚,百感交集!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其实特简单,就是有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孩子。望着孩子渴望的眼神,我告诉孩子:“爸爸有三个锦囊妙计,明天告诉你。”其实我还没有想好,孩子心灵的火花,是稍纵即逝的,我要珍惜这次机会,做一个最优秀的家长,至少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她认为是最好的家长。我想了一夜,第二天告诉孩子:“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道题,改好每一个

错。”我觉得,这很好记,很容易做到,没有太具体的要求。而且我还告诉孩子,就像 你做环保一样,做事不怕小,就怕不认真,做事不怕容易,就怕不能坚持。只要你能坚 持这三件事,就一定能学习好。

孩子有了环保成功的经验,加上这三条“锦囊妙计”,很快她的成绩上来了,那一 年的期中考试,得了个总分年级第一。

这三条“锦囊妙计”,孩子一直坚持到现在。她上课从来没有说过小话,作业总是最认真的,改错也是最负责的,她有自己专门的改错本。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地保持优良。

很久以后,我不解地问起孩子,当初怎么会想起要好好学习、争取好成绩的,是怎样改变了对学习的恐惧的。孩子的回答,竟也大大地超出了我的预料。她不是为了我们家的脸面,而是为了环保。她:说如果我的学习不好,别人就不会跟我做环保了,因为家长会说,你看她做环保,成绩掉下来了吧。

回忆孩子学习成绩进步的足迹,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弯路,我深刻地感觉到,对许多孩子进行“状元”式的教育,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不是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也许对一部分孩子是有益的。

[家长问答]

a:平时,孩子做作业一遇到问题,就喜欢打电话跟同学讨论,这样好不好?

q:孩子爱讨论应该说是个好习惯,但一遇到问题不通过思考就讨论,显然有偷懒的嫌疑。对于这个现象,家长应提醒孩子,遇难题不妨自己先想一想,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段思考,如果还是没有一点头绪,家长可以适当点拔,启发孩子去思考,如果还是想不出,可再与同学讨论,但讨论绝对不应变成直接报答案。

a: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我们家保持极度的安静,生怕孩子受到影响,但孩子的学习怎么还是不自觉?

q: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孩子自身,可以说与外界环境关系不大。当年,毛主席还专门在菜市场门口看书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所以,这位家长要转变观念,对于不自觉的孩子,应该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指导指导孩子去执行,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a:我孩子成绩不太好,在学校里她从不举手发言,其实她的问题还不少,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就能反映出来。我该怎么办?

上一篇:管理人员总结摘抄下一篇:道德讲堂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