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2024-09-14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语言的魅力

----《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听后感

5月11日,在太原市杏花岭区实验小学举办了全省范围的“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场面盛大而富有青春活力,尤其是来自三个不同学校的优秀青年教师的进行的教学展示活动,更是令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感慨不已。

首先是来自大同的徐德英老师,她的一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买文具》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善于和学生交流的老师,什么是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什么是富有教学智慧的老师。在徐德英老师的课堂上,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对于教材的死搬硬套,有的只是和学生之间轻松的活动和交流,徐老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买文具的情境,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们去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和互相评价,不断渗透知识点,全面调动所有学生的口、耳、眼、手,并且在买文具的基础上拓展买文具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比如想退货、价钱太贵等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一次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而学生们的活泼向上的状态让这堂课是那么真实,那么原生态;学生们“异想天开”的童言更是让课堂和整个会场熠熠生辉,轻松诙谐。课后,徐老师这样说道:“‘买文具’这堂课不仅仅是要教学生学会买文具,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交际,思考如何通过一堂口语交际课去提升学生的素养。”徐老师的娓娓道来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不是用教材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语文”。

接下来是武星老师展示的五年级的阅读课文《草船借箭》,说到《草船借箭》,我们首先想到的重点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可是武老师的这节课却只抓住了一个词来讲,那就是“妒忌”,武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一次一次地对周瑜和诸葛亮借箭前的谈话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分析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妒贤嫉能,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他的大胆取舍让我耳目一新,仅仅是“妒忌”一词也能让大家欣赏到一节精彩纷呈的课。课后,武老师又为大家带了一段即兴表演《莲花落》,向大家展示了另一面的人格魅力。我不禁自问:“这样的一位老师,连我们其他这些素昧平生的老师都会喜欢,更何况是学生呢?”

要说这最后一位教师,他的教学语言魅力、文学语言魅力以及课堂上的教学智慧让我高山仰止。他就是张正伟老师,它所展示的是一节习作课——《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课堂上张老师以一个“笑”的象形文字入手,从而引出“笑”这个表情,接着张老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表示不同的笑的词语,并且问到:“同学们,有没有哪种笑能让你想到班里的某个同学?”这时一位同学答道:“我通过‘傻笑’想到了×××。”“傻”是一个尴尬的字眼,可是张老师一句不经意却富有内涵的话语却化解了尴尬的气氛:“傻是童年的懵懂,傻是不经世事的单纯”,我心里不禁赞叹,像这样优美却富有深意的话语还有很多。其次就是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如“说展示你的口才,写展示你的智慧”、“十分文章八分读”、“越朴实的语言越厚重”、“不要零敲碎打”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语言不仅体现的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我更通过这些语言看到了一个文学底蕴深厚的教师。

总之,三位教师的展示让我看到了教师的魅力,教师这个职业,它的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就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反观我自己,课堂上的语言总是那么随意和苍白,没有意识到我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影响。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素养的必要的。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

中涧河乡联校长沟小学

吕凯新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第2篇

贺国斌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语言丰富,情感精练。特别是“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描写了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积累和阅读的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设计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美的乐趣。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帮助盲老人的故事,体会“语言的魅”。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春天美景图片,课文配乐朗读

课前:

1、教师板书“魅力”,学生齐读。

师:谁能说说“魅力”一词是什么意思? 生:很吸引人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有魅力呢?

预设:如大自然的景色优美,很有魅力、网络魅力、电视魅力、节目魅力……(指导把话说完整)

2、课件出示,师生激情朗读。

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

别让你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让世界充满色彩,让生命充满精彩!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语言怎么样?

是的,这些语言很有吸引力,很让人喜欢,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一、有课题引入:

1、过渡: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

2、齐读课题。

师:请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一次。

师: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无形无色,它的魅力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吧!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哪句话? 指名交流: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师:教师用两种颜色板书,质疑:孩子们,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用两种颜色写出这句话吗? 师生交流:(师:这句话最初并不是这样的,最初只是:------------,师板书,被让。彼浩勒在前面加了“春天来了,可是”六个字,师板书。就变成很有魅力的语言了)

3、这句话添上这几个字后,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打开书,默读1—5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并仔细读一读。

4、师生交流

二、理解重点语句,感悟语言的魅力。

(一)师: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作用呢?你觉得在第几段中能找到答案呢?(第六段)

1、请大家默读第6自然段。

(1)师: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作用呢?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预设:生1:这语言是富有诗意的语言。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板书:富有诗意

浓厚感情色彩

师:这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语言,从“春天到了” 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抽学生交流)

师:用笔勾画出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读读。

(抽学生汇报读)那„„那„„那„„那„„

老师:这真是良辰美景呀!咱们配合着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听老师的提示语:

师:人们看到“春天到了”这四个字,便联想到春天的美好——生: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那„„

师:是的,春天是美好的,生:那„„那„„,(出示图片,结合图片情景朗读)师: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那春天的美好——(生接读:那„„那„„)师指着“春天到了” 或者在下面打着重符号:这四个字添得真是妙啊!谁悟到妙在哪里?(他就是希望让每个人看到“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会„„(学生:想到春天的美景)(师生小结:“引发联想”并板书,师指课题说,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学生读课题!)

(二)师:诗人让。彼浩勒加上六个字,用诗意的语言仅仅是让我们想象这春天美好的景色吗?

师:我们眼前的盲老人是什么样的?(出示盲老人图片)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出示图片,眼前一片漆黑)

师:孩子们,请您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此时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

(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询问:你看到蓝天白云了吗?你看到绿树红花了吗?……学生逐一大声回答,后齐答)

对比读!咱们再读读,体会一下。)——老人的悲凉 谁来读读春天的美好?(分组读)谁来读读老人的悲凉?

师:现在你能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吗? 生3:这样的语言能使人们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板书——同情 师:“是啊!”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生接读:这个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出示陈述句,师生反复对比朗读体会感情色彩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孩子们,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师:让我们还是回到这句话吧!齐读“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指着“可是” 或者在下面打着重符号:这两个字添得也真是妙啊!

(看到“春天到了,”人们想到春天是美好的,老人却和这美好无缘。强烈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同情心)

春天越美好,让人感到老人越凄惨,也就越能引发人们的同情之心。

三、应用

1、课后练习第三题

师:诗人用语言帮助了盲老人,可见语言有魅力作用多么大。请大家也来展示一下咱们的语言魅力。(出示练习题3,学生先说后写。)(指导学生先想象:“天很热,我想怎样?”,再说“可是”怎样?)

1、联系生活,用有魅力的语言描述画面。(课件出示)

(1)生活中,这样的魅力语言也是很多的。比如说一些能打动人心的提示语,也能起到很好的劝诫、引导的作用。(出示示范提示语,学生欣赏并说好在哪儿?)(2)出示图片写有魅力提示语

绿茵茵的草地、一片荒漠、滴水龙头、失学儿童。

1、学生自由讨论。

2、师生交流畅说

三、总结谈话。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语言的神奇魅力。其实,语言的魅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广告语、警示牌上,它还可以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经有一篇课文叫《难忘的八个字》,是老师一句“我愿你是我的女儿”这样充满魅力的话语,使一个面貌畸形,说话结巴的自卑的小女孩从此充满了阳光和活力,“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学们,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虽然无形无色,却拥有惊人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学会更好地使用语言,更智慧地驾驭语言,让它成就你的魅力人生!

四、拓展阅读:

师:好的,孩子们,我们知道了富有诗意、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很有魅力,其实聪明机智也可以让语言充满魅力。(教师口述“周恩来机智对美国记者故事”)

师:善良宽容的语言同样有魅力,我们来读读《焐手》这篇文章。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充满魅力的语言,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拓展资料谚语、广告语等)

五、下课孩子们,下课了,讲礼貌同样让语言有魅力,我们和所有的老师再见。

六、板书设计

22、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富有诗意

浓厚的感情色彩 联想

展示教学语言的魅力 第3篇

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 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 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充满诗意的。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我们不能把它们摘下来送给学生, 而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朵欲放的花苞, 让它们诗意地盛开在学生的心里, 让学生用自己纯真的心感受这份美丽。我们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知识的积淀和人生的体验融入文本, 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 同时也融入学生的世界、学生的心灵, 从而用诗意的目光共同解读文本。品尝文章的内涵, 传递文章的神韵, 感染诗意的心情, 便有了燃烧的火焰, 心灵的交融。诗情画意在课堂的温床上萌发, 焕发生命活力。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于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是诗意的, 诗意就是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致;那种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课堂是诗意的, 诗意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

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儿歌, 《小小的船》是其中的一首,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 音乐性很强, 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 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 在蓝天中航行, 驶过星群, 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 有情有韵, 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 心情愉快, 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当我们潜心走进课文的时候, 文中所蕴涵的一种丰富的美就会深深地感染我们, 它是无数的孩子童年的一个快乐的梦, 它是孩子们对美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儿歌很美, 我努力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去撞击他们的心灵, 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纯真的感情, 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 坐上月亮船, 拥抱蓝天, 和星星对话。将学生的想象领到一个美的天地中, 让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浮现, 让意境在他们的心中生成。

二、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激励学生

赞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一句六月寒”。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赞美是一种鼓励, 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 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 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关爱学生, 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当学生唯唯诺诺, 怯怯生生时, 教师的鼓励能让他们重拾自信, 获得新生。当学生落落大方, 表现出色时, 教师的夸奖能让他们肯定自我, 信心百倍。当学生骄傲自满, 沾沾自喜时, 教师的提醒能敲响警钟, 使他们保持清醒。老师充满爱意的语言, 营造了课堂的情感场, 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深情投入、真情流露, 使学生受到真正的熏陶;教师的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作者、与文本、与教师的情感融合到一起, 融于这爱意浓浓的课堂中。

三、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

《学记》里说:“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张而弗抑, 开而弗达。”当学生迷失方向时, 教师就是学生的领路人, 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却能“一语惊醒梦中人”。用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热情。通过教师的语言启示, 让作者的手与学生的手紧紧相握, 让作者的心与学生的心息息相通, 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教诲, 在知识上得到教益, 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林老师在执教《四个太阳》时, 让学生帮着落叶发请柬邀请小伙伴, 学生依葫芦画瓢, 都夸水果的形状。看到学生的思维陷入定势, 林老师蜻蜓点水:“除了形状之外, 你还可以夸它的味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联系旧知, 让”酸甜可口“学以致用, 有的触类旁通, 还夸了水果的颜色……

林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语言, 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火花, 引领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捡着智慧的贝壳。

四、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触动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引导学生咀嚼、推敲, 体会到文章的“味”。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 须反复斟酌, 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 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课中要注意张弛结合, 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 启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我们用一颗童心贴近学生的心灵, 用出自真心的爱与学生交流, 用充满童趣的语言, 绘声绘色地展示生活, 惟妙惟肖地写人状物, 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陈老师在教学《风娃娃》时, 先请学生猜谜语, 学生轻而易举就猜中了。陈老师顺势说:“风娃娃是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 它长着胖乎乎的脸, 圆圆的大眼睛, 非常可爱, 想不想认识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和它打招呼吧?”学生一齐读课题。“亲热一点儿。”学生又读课题。“最近, 风娃娃有点不开心了, 它遇到了烦心事, 想让你们帮帮忙。”

一封求助信点燃了学生的爱心,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帮助风娃娃。于是他们主动地追根朔源, 研读文本, 找出问题所在, 从而对症下药。最后一封感谢信,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所学的道理, 还让他们收获了一份快乐的心情。

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它能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我们用它引导学生不断充实自我, 丰富自我, 完美自我。《学记》中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其言也, 约而达, 激而臧,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孟子也曾说:“言近而指远者, 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达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日渐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感染、激励、引导、触动学生。

关键词:演讲,诗意的语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 .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教学的艺术 语言的魅力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艺术;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50-01

由于数学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概念清晰,关系明确,不容半点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应用必须精确。

一、语言中的“简”

“简”就是指简洁、简便,用不多的话语阐明道理。有的教师唯恐学生不会,授课时语言啰嗦、繁琐,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反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自主能力不利。但语言简洁,并不是消减语言数量,而是依据教学规律、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的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如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后,还说:“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大家看一下,教室里来了很多领导和老师,还有校长,希望同学们就像在自己班级上课一样不要害怕,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让领导和老师们看一看,好不好……”上课的时间多么宝贵,与教学无关的话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有些教师就比较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语言比较精炼,没有多余的话。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 这节课中,师生相互问好后,接着说:“先拿三根小棒,围一个图形,谁愿意到前面来做?”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没有浪费时间。

二、语言中的“准”

“准”是指语言表意准确。教师在课上表述的语言应科学严谨,一语中的,逻辑性强,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炼,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就必须对概念有透彻的了解。比如 “数”与“数字”、“时间”与“时刻”等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教学中常有诸如此类的说法:“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矛盾了;“大约”、“差不多”、“基本上”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如果语言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就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错误。例如10 ÷ 5 =2这个式子,正确的表述为10除以5等于2。但有的教师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竟读成10除5等于2,这样就让学生混淆了“除以”和“除”的概念,影响学生的正确理解。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严密的,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这节课中,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表述的语言应科学、严谨、准确,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

三、语言中的“亲”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自然段。4.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的那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体会、交流中加深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回顾课文内容。(5分钟)

导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1.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魅、黎、丐、牌、绅、衷、姗、辰、酸。词语:魅力、巴黎、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乞丐、木牌、绅士、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绿树红花、莺歌燕舞、良辰美景、一片漆黑、心酸、万紫千红。

过渡语:同学们字词都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9页。

2.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盲老人行乞的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25—28分钟)

过渡语:根据你们自己读书的理解,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一句话是最有魅力的语言呢?

1.请个别同学回答,师评议,(师板书)这句话是写在哪里的一句话?(木牌。师画出木牌)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2.你说“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最有魅力,你有什么根据吗?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到说这句话有魅力的证据:

(1)木牌上没有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之前:人们“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①指导朗读,要读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淡漠语气。深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同学表演一下“姗姗而去”。)②从盲老人的叹息直接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体会老人凄凉的心境,要读出来。)

③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是路人,你看到这块牌子上的字你怎样做?你心里怎样想的?)

(2)诗人为盲老人的木牌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①继续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此刻走过,看到这行字,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②从盲老人的微笑、语言来体会。“给我钱的人多极了!”——与前边的没人给钱的情景做比较,找两个同学对比朗读这两段。)(3)全班朗读第一自然段,二—五自然段分组朗读。(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前后的变化)4.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语: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它究竟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六自然段,等会我请同学们来说说。①富有诗意的语言,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②怎样浓厚的感情色彩呢?“春天是美好的„„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③同学们,我们一起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再欣赏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吧!(播放课件:春天万紫千红的美景画面,最后屏幕突然变黑)师适时旁白: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另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2)充分朗读。

(自由练读——个别展示读——集体合作,朗读或背诵)5.回到全文。

正是这种浓厚的感情色彩,成为语言的魅力。(板书:浓厚的感情色彩)

三、练习写有魅力的语言(5—8分钟)

过渡语: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1.(课件播放课后练习的四副画面:水塘边、草坪边、花坛边、电灯开关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择一个画面写一句最有魅力的语言。(可以小组讨论,集思广益)2.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小结(1分钟)

同学们,生活中需要有魅力的语言,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希望我们学好语文,多说些有魅力的语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五、布置作业(1分钟)1.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六.板书

语言的魅力 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联系生活,尝试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分享周恩来的小故事。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周总理回答驳斥了美国人的无礼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篇课文《语言的魅力》,看看诗人让.比浩勒是如何用有魅力的语言来帮助盲老人的。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老人,这句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最有魅力的话在文中画出。(学生迅速找出)

2、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在添加这几个字之前,原来的话是什么? “我什么也看不见!”

4、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吗?

过渡:诗人在添加了这几个字以后,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呢?(老人、行人)

三、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一)、自由读文,找“变化”。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在盲老人乞讨的这一天,老人和行人发生了变化?(学生自由读文,找“变化”,做记号。)

(二)、全班交流。★行人的变化。

行人一开始不给钱,后来给钱的人多极了!(板书:行人)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行人一开始不给钱?(学生读相关语句)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①、谁能说说“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师板书:无动于衷)其实还不止这些,有的还怎么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②、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2、这是上午行人的表现,下午呢?(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纷纷相助)★盲人的变化。

1、盲老人上午没有得到钱,很悲伤;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他笑了。(师相机板书:盲人、悲伤、笑了)

2、文中是怎样写盲老人很悲伤,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该生读,分组赛读赛读,注意朗读语气)

3、盲老人下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谁读得比他更好?(再指名读)

4、仅仅是添上几个字,老人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这一切都来源于谁的帮助呢?为什么?

师小结:我们通过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的变化,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到了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体会到诗人的善良品质。但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没有变的是什么?

(三)、找出没有变化的内容。

1、随着木牌上字的变化而引起了这样大的变化,那在盲老人乞讨的这一天,还有哪些情况没有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把它找出来。

2、全班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点:

★ 地点没变: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 人物没变:还是这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①、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谁能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句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②、“褴褛”什么意思?(破烂)

③、你看,这位老人多可怜啦!衣服也破了,头发也白了,眼睛也看不见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不好?(学生齐读)

★ 老人乞讨的方式没变:还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

(四)、思考“变化”的原因。

1、比较木牌上的两句话,思考:既然地点没变,人物没变,甚至连老人乞讨的方式都没变,仅仅是木牌上加了六个字,竟然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位听一听。(生同位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激发情感,体会语言魅力。

1、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语言的魅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这一段找到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

①、为什么木牌上的字变了,很多情况都变了,读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找到答案了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他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2、想象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

①、过渡:什么叫浓厚的感情色彩?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皱眉了,看来还是不太理解这句话,我们再来好好体会木牌上的这句话。“春天到了,可是......”一说到春天,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回答)(百花齐放,柳枝飘动,挑花朵朵,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鸭子们也出来玩儿了,正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②、同你们都说得非常好,春天这么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播放有关春天的视频。

③、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春天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课件出示: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④、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春天的美好,令人陶醉。)

4、当我们陶醉在春天的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又是什么呢?(一片漆黑)

5、是啊,春天这么美,可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那蓝天白云他看不见,那莺歌燕舞他也看不见,那绿树红花,甚至那流水人家他都看不到,无论多么美的景物,在他眼里,在他心里,只是一片漆黑,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到这,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图片)

学生回答(同情,心酸,想伸出援手帮助老人......)

5、“同情之心人皆有之”,巴黎街上的行人又何尝不是呢?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课件出示:

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让我们带着同情之心,带着沉甸甸的感情,再把这句话读一遍。

6、听完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看了,老师也觉得很心酸,读了这段话,想象着最美的画面,再看看老人此时的处境,难怪作者会说,”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板书: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添加了这几个字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去想像春天的美好,而是要把最美丽的季节和最悲惨的画面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激发人们对他的同情心,由此可见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是最能打动人。

7、大家看,语言多有魅力呀!我们在读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请大家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学生齐读)

四、联系生活,尝试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1、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孩子们,在你的周围,你有没有发现一些能够吸引你、打动你的语言呢?(全班交流)

2、我们的生活中太需要这种语言了,我相信你们也可以创造,你们想试试吗?

(出示课件:一幅草坪图,一幅滴水的水龙头图。)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幅图设计一个有魅力的警示语,如果这两个都不喜欢,也可以设计其他的。(生小组设计警示语。)

3、全班展示交流。

4、老师也给两幅图分别设计了一句警示语,请看——(点击课件,出现警示语)

5、教师小结。孩子们,当你看到这绿茵茵的草坪,这温馨的提示,你还忍心去践踏它吗?如果你看到这哗哗的流水,这有魅力的警示语,你还会袖手旁观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它巨大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语文,用最有魅力的语言去打动人。

七、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浓厚的感情色彩

行人

老人

无动于衷

纷纷相助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悲伤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第7篇

(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河南信阳市浉河区三小 董 华

《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 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以读代讲;并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诗人看见一位行乞的老人一上午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得到,便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了几个字。诗人添了什么字?结果怎样?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字画词自学。交流识记方法,检查。

3、指名读文,正音。

4、再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魅、黎、绅、第二课时

(一)激趣入题:

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

2、板书课题。

(1)“魅力”是什么意思?

(2)你是怎么理解“语言的魅力”的?

(二)复习,引入新课:

1、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木牌上原来写着什么?诗人加上了什么?

3、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还会有什么人?理解“华丽”。

(3)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怎么做呢?谁来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4)有感情地读一读。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1)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2)读一读。

3、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谁来说一说或读一读。

(1)指名说或读。

(2)看到“春天到了”,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3)欣赏课件(师述):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草木萌动,杨柳吐绿,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多美呀!

(4)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指导朗读。

(5)诗人添上了“春天到了”,仅仅是让人想象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吗?

(6)这么美好的景色,老人能看到吗?

(师)那蓝天白云,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花,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流水人家,老人(生)无法看到。(7)此时人们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8)出示句子:“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失明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指导朗读。

(9)巩固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后,语 言的魅力所在。

(10)师范读,指名读。同位比一比。

4、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充满诗意、打动人心的语言呢?找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齐读。

(五)拓展迁移:

出示图片:花坛、电灯开关。设计警示语,比一比,谁的语言最有魅力。板书设计:

的 魅

力 春天到了,产生联想 可是

形成对比 我什么也看不见!

激起同情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二)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

(三)练习用“可是”说话:

(四)拓展迁移:

1、交流搜集的有魅力的广告语;

2、生活中听到的有魅力的语言;

3、为草坪、水塘设计警示语。

(五)指导书写:

品读 感悟 彰显魅力

——《语言的魅力》说课

一、教材简析

《语言的魅力》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全文共六个自然段,一至五自然段重在叙事,讲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第六自然段重在说理,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训练重点,特设定: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操,感受恰当的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重在积累、发展能力。(3)会认4个生字,指导书写8个字及掌握新词。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中,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各有侧重而又相互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重、难点:(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2)理解让·彼浩勒添了“春天到了,可是”以后的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二、教法

1、朗读感悟,以读代讲。在教学时,抓住让·彼浩勒添字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读一读,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指导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学,再把所悟、所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示给大家,还课堂于学生。

2、创设情境,激起共鸣。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体会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让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老人的不幸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激起了人们的同情之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为引领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我所执教的就是这一课时。本课重、难点的解决集中体现在这个课时。

(一)激趣入题

1、讲故事: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

提出问题:是什么使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走上成功之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板书课题,理解“魅力”和课题的意思。进一步巩固字词教学。

3、谁还记得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复习,出示问题“让·彼浩勒添字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紧扣中心,抓住重点,切入难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让·彼浩勒添字前:路人无动于衷,老人可怜。面对路人的无动于衷,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读一读有关的语句。

(2)路上有什么人?还会有什么人?看到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怎么想呢?

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散思维,发展语言,为感受诗人添字后的变化做铺垫,同时也深入理解了“无动于衷”这个词语的意思。

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说一说“衣衫褴褛”的意思;给“华丽”换个词;表演一下“姗姗而去”。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2、让·彼浩勒添字后的变化: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读有关自然段,图文结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体会诗人添字后所产生的变化,层层深入,感受语言的魅力。

3、诗人添上的这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谁来说一说或读一读。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而定,尊重孩子的差异,珍视学生阅 读的独特感受。这是学习的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1)看到“春天到了”,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欣赏课件:美丽的春天。让学生到如身临其境,激起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春天到了”的魅力。

(3)诗人添上了“春天到了”,仅仅是让人想象春天那美丽的景色吗?

(4)这么美好的景色,老人能看到吗?

(师)那蓝天白云,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绿树红花,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莺歌燕舞,老人(生)无法看到。

(师)那流水人家,老人(生)无法看到。

(5)此时人们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一环紧扣一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感受:美丽的景色和老人的不幸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打动路人,感染师生,与文本获得共鸣,由衷地感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巨大魅力,情感也因此而升华。

(6)巩固复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后,语言的魅力所在。说出学之所得,既是对学习的总结提高,又能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4、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充满诗意、打动人心的语言呢?找出有关的自然段,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 力不仅仅是能使人产生联想,形成对比,激起同情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爱护,用爱打动别人,用爱影响他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文章主题。

以上的教学,我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主读、自觉读,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阅读的主人。

(四)拓展迁移:

写警示语,设计魅力语言,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的 魅

力 春天到了,产生联想 可是

形成对比 我什么也看不见!

激起同情

这样设计板书,集中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体现教材的特色与特性,充分表现了语言魅力所在,一目了然,形象直观。

第三课时

重点是作业处理和练习背诵第六自然段。重视基础训练的过程和语言的积累,潜移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思想品德教学的语言魅力 第8篇

在政治课教学中, 优化教学语言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首先应了解什么样的语言是学生感兴趣的语言, 从而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语言。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以下几种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思想品德课堂需要“活”的语言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 只有枯燥的讲授。有时候思想品德课堂的枯燥不是因为知识, 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如何将它变活、变得有意思。所以,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语言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只是将含义引用出来, 很多学生不能理解, 觉得既绕口又不能理解其意思。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比作一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使用资源利用资源, 如果父母把资源使用耗尽了, 等到子女长大之后就没有资源可用, 生存都成了问题, 更不可能有发展。这样缩小范围,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易懂。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入含义, 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二、思想品德课堂需要“趣”的语言

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的老师特别偏爱, 也会因此而喜欢某一堂课或某一门学科;相反, 那些照本宣科、死板讲授的老师难以为学生所接纳, 还会因此而讨厌某堂课或者某一学科。所以当今教师雕琢自己的语言, 让自己具备幽默感, 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同样, 机智风趣幽默的语言在思想品德课堂中也非常重要, 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实践证明, 具有幽默感、机智的教师更能实现对教学课堂的有效控制, 更易于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突发问题, 具备这些素质的老师也更能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来处理师生矛盾, 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三、思想品德课堂需要“美”的语言

美的课堂语言在于将学生融入一种意境, 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使学生有真切的情景体验, 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陶冶心灵;也可以用美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思想, 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比如, 在讲授“做大自然的朋友”的时候, 为了凸显大自然的美, 可以给学生朗诵一段美丽的大自然风景诗, 配上一段轻柔优美的音乐, 创造一个美的意境, 给学生留下大自然美丽的身影。有了这样的铺垫后, 再做一个强烈的对比:人们破坏大自然, 大自然在哭泣……使学生前后有强烈的对比感, 从而发自内心地想要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这样的意境教学的效果, 比老师呼吁“我们要爱护保护大自然”要好很多, 因为没有什么比发自内心的想法更有影响力, 只有学生真正体会到了, 才有动力将想法转化为行动。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努力学习, 勤于钻研, 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 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美的因素, 努力创设教学所需的美的情境,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功能, 营造出一种学生乐学善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的语言风格

美育美学原理告诉我们, 凡是完美的东西都能使人愉快, 从而追求美。如果老师总能以微笑的面孔迎接课堂, 以丰富的语言很好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使教学有张有弛, 富有节奏, 便可以引领学生在课堂审美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得到启发, 获取教益。学生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进而激发起相应的情感, 从爱老师延伸到爱老师的课并欣然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教育。

一个成功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丰富课堂语言表现, 锤炼自己的语言, 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语境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教师要有巧妙的语言策略和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

作家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只要我们对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理解, 真心地爱护, 热情地鼓励, 及时地赞赏, 进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产生向更广阔的知识海域遨游的强烈渴望, 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中, 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 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实际上,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是有差别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力求满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具有巧妙的语言策略, 要学会甜言批评、蜜语侧击。对后进生的缺点、错误要在宽容的基础上, 以激励的方式加以引导, 而不能简单斥责, 更不能讽刺挖苦。巧妙的语言策略和敏锐的语言应变, 能有效地激活课堂, 活跃思维,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要有灵动的语言节奏和艺术性的语言追求

上一篇:福建将乡村医生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下一篇:巡察整改组织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