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有执行力范文

2024-06-21

政府有执行力范文(精选6篇)

政府有执行力 第1篇

政府有执行力 执政党才有根基 在区政府全体会上的讲话(2010年1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2009年,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宏观经济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建设“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着力打造千亿工业强区,积极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加快。从经济指标看,预计全年GDP总量超过250亿元,增速达16%,高于既定目标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将实现总产值310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可突破41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90亿元,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算内财政收入将突破25亿元,社零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也好于预期,成绩可圈可点,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将超额完成。从工作亮点看:绕城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一期工程于元旦前一天正式通车,江津迎来外环经济大发展时代;引进了一批诸如东方光大、嘉川汽车、渝安汽车、重钢特钢、中粮集团等投资大、产出高的好项目,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千亿工业强区目标指日可待;开工建设了迎宾长江大桥、西江大道以及艾坪山隧道,“一江两岸”大城市骨架搭建取得突破;主城区上档升级二期工程完工、遗爱池商圈前期工作启动,“宜业宜居”深入人心;政府融资实现突破,华信公司等融资平台累计争取信贷支持60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区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政府一班人的团结协作,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埋头苦干,其中,更凝聚着在座各位的辛勤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但无论是成绩还是经验,都已成为过去,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正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实现新发展。

今天是区政府系统的会议,刚才大家分组讨论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会后区政府办公室要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现在江津的工作思路已经清晰,作为政府关键是要去执行好。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和政府工作,我在经济工作会的讲话和向区人代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将进行具体安排。因此,今天我重点围绕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职责、为民服务,提几点要求

一、提高政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首先,要强化执政意识。到江津后我发现,一件事情定了之后,隔了一个月、两个月始终没有大动静,甚至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什么原因?是你没有能力干好,还是你根本就不愿意去干,不管是哪种原因,我看都可以让位给那些有本事、又愿意干事的同志。另外,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政府没有执行力,政令不畅。前不久,市委全委会研究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薄书记以及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强调,作为执政党,党在现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政府系统的干部,我们要明白,党的执政行为是通过我们政府一班人的执政过程去实现的,是党委领导下的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框架下,政府全体同志真抓实干实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执政意识,就会影响到社会大局,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现在不管是哪种调查,老百姓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距离是若即若离,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也是有所降低。所以说,执政意识应该成为共产党员和行政官员的内在意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就要有“执政为民”的意识,要思考做的每件事情是不是都带着感情倾心尽力,执行的每项政策是不是都落到了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从深层次解决执行力的问题。

其次,落实力度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政府要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那么多理论可讲,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比如,去年夏天,大雨把金鑫大厦的地下室淹了,停电停水,加上三十多度的闷热天气,住在里面的几百户居民肯定会要求政府尽快解决,但我们有关部门拖了很久也没有解决好。现在,包括项目的落地、促建,又开会又发文件,但最后,在各个环节都衰弱了执行力,从而导致项目推进不力。所以说,政府的执行力、落实力度,还有待加强,也因此希望在座各位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各司其职,尽心尽责。如果在落实的过程中,你觉得某项决策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马上反馈、马上更改,因为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保证所有决策100%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你不去落实,你也就不知道该项决策到底是对是错,对有多少,错有多少。因此,要用心地去落实,创造性地去落实,只要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把事情处理好就行了,我们不听客观理由,只看结果。

第三,要长本事,进一步提高行政水平。政府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需要一批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前天,银峰书记带队到市环保局汇报工作,市环保局局长就提出我区环保专业的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确实,人倒是很多,行家少。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送去学习和进修等方式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公招、选调等方式引进必需的人才。但是,最重要的是肯专研。包括我在内,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只要肯专研,没有弄不懂的。我是这样努力地,也是为了让你们唬不了我。

最后,要靠制度和措施确保政令畅通。政令畅通是各项政策、决定、措施能够顺利落实的基础,是开展好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不管是区政府领导还是各镇街、部门负责人,对于区委、政府制定的政策、做出的决定、确定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绝不能有意抵制,各行其是。各镇街、部门在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决定和工作部署时,不能搞实用主义,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者有选择的执行,应该做到局部服从整体,维护政令统一,做到步调一致。今后,凡是区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区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的事项,各镇街、部门和单位都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并及时将办理结果报告有关领导。区政府办公室、督查室要研究制定一套制度和措施,准确判断具体事项的办结要求和办结时限,适时进行专项督查,杜绝拖沓,确保实效。督查报告要简练直接,不讲废话,定期上报。

二、营造和谐氛围,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通过多年的努力,江津行政服务效能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环境在不断改善。但也不能不看到,目前机关和干部队伍中的政风状况、服务效能,仍与江津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仍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有一定距离。这种状况如不得到改善,势必影响党委、政府形象,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提高行政效能首先要团结,只有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大家都向着同一方向使劲,工作效能才会提高,工作业绩也才能更加突出。“团结出干部,团结出事业”。不管是区政府、区政府各部门还是镇街领导班子,都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相互补位不缺位,相互支持不拆台。特别是当前区政府机构改革所涉及到的区发展改革委、区农委等部门班子成员较多的单位,尤其要识大局、顾大体、讲政治,重团结。要树立“只谋事、不谋人”的工作风气。如果成天上班都想着“谋人”、说闲话,那还谈何“谋事”。我作为政府主要领导,一定带头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其他班子成员放手、放心、大胆工作;政府其他领导同志既要大胆负责地抓好分管工作,独挡一面,又要了解全面工作,密切协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各部门要切实维护区政府的权威,既要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又要强化团结意识,处理好上下级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强化与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群团组织的沟通协调,为政府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开展善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好话说在背后、丑话说在当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及时清除可能存在的误会和各种不和谐因素,营造风正心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凝聚齐心协力干工作的合力,把政府机构建设成为工作效率高、战斗能力强的群体。

要结合本次机构改革,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行政服务中心、区监察局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务求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探索建立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把各部门的工作重心从审批前臵转向审批与监督并重。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首席代表制”,加大并联审批力度,延伸行政审批电子检查系统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部门,要自查行政审批事项的每个环节到底需要多少个工作日,由区监察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对此过程进行监督,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

三、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听取各方意见,保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执政水平

不受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政府工作要始终保持在正轨上运行,就必须时刻接受监督,凝各方之力,聚各方之智,这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既是我国政治体制的要求,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年区委相继召开了人大工作会和政协工作会,不管是区政府领导,还是各部门负责人,都要严格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获得他们的支持。比如在重大项目的上马、政府融资以及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我们就应该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一些重大项目该不该上,什么时候上,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该不该做,怎样做,都必须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严格按照有关制度科学决策,而不能靠一个或几个人拍脑袋决策,否则将为科学决策实施效果埋下隐患。

政府除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外,还必须强化内部监督,接受群众监督,重视舆论监督。所谓内部监督,就是要真正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依法行政情况等加强监督,主动查找自身问题。所谓群众监督,就是要将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问题的处理情况,通过政务公开等形式,臵于群众监督之下,促进政府公共权力健康运行。比如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资源调价、拆迁等,一定要进行事前公示和听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所谓舆论监督,就是要多深入一线,听取基层群众和媒体的呼声和要求,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现已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家还要抽时间多关注网络媒体。现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检测和判断自身执政能力以及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很小的一件事,只要在网络上一炒作,就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去年几江中学的强制午餐问题,短短几天,就有大量几千上万家长网民浏览跟帖,受到广泛关注。如果处理不当成为热议话题,区政府的执行力就会受到群众的质疑。当然,最近我也注意到,网上的一篇“区旧城上档升级工程指挥部征集公交车站布局的意见”的帖子受到了网友的热情关注;前不久,网上反映的“江津中学的校门问题”,也得以解决,这些都形成了好的正面效应。今后,特别是执法部门和一些民生关联度高的部门,要多开展类似活动,一方面可以听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同时,还是一个很好的同老百姓沟通的方式。

四、既要干活,更要干净,养成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一个地方的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支“干活、干净”的干部队伍。干活是勤政,干净就是廉政。只有勤政,老百姓才能得到实惠;只有廉政,老百姓才信服你。人的一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人生观正确的人,一辈子可以活得很充实很积极,可以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反之,如果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就容易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大家有幸坐在人民给的“官位”上,一定要珍惜机会,做到一要干活、二要干净,真正为人民做事,使自己生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

春节临近,又进入了中国人“礼尚往来”的特殊时期,一些人常常利用这个时机,打着“看望”、“感谢”、“关心”的旗号,给领导干部送钱送物、请吃请喝。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严格把握,就可能被腐蚀。有很多同志蜕变为腐败分子,往往就是从逢年过节收受礼金逐步发展到受贿,最终走上不归路。“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虽然是套话,但是意义深刻,确实应该这样做。有些人认为一些事情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但我想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政府全体组成人员要带头执行中央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真正以勤政造福于民,以廉政取信于民,既要管好自身,更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养成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要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加大诫勉谈话的力度,有时诫勉真能挽救干部。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政府采购、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行政规范,尤其要抓住当前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契机,尽快筹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项目评审中心,规范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以上是对政府系统自身建设提出的几点要求,与大家共勉。借此机会,简要讲两点工作要求。一是2010区政府的工作重点

首先是城市建设。一方面滨江新城建设。要按照“三年搭框架、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迅速拉开。目前西江大道已经在建,南北大道、圣泉路、滨洲路要抓紧开工,中央公园要抓紧规划、尽早开工,也就是“四条路、一个公园”,要尽快把主骨架打造起来。在此之前,除了一些公用建筑之外,滨江新城的所有地一律不得出让。另一方面是一些重要道路、交通节点的整治。走马至四面山公路白改黑工程要尽快启动,先锋连接线、渝泸高速一期等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要抓紧实施。

第二,民生方面。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谋划一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并抓紧实施。比如,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问题,校舍安全、农村饮水、道路改造、电网改造等民心工程建设。

第三,经济发展方面。2010年,要继续加大对世界500强、中央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的招商引资力度,保证我们今后几年的发展后劲。既要着力引进企业,也要加速已引进企业的落地、投产。71次区政府常务会刚刚研究了《违约违规项目退出机制》,要坚决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为存量企业服好务,让他们发挥更大的效益。区金融办、区内担保公司要多为企业想办法,帮助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区经信委要认真研究中小企业扶持办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当前要抓好的工作

年关将至,中央和市里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重视,倍加关心,各镇街、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扶贫济困、优扶助残工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保证困难家庭有足够的口粮、有御寒的衣被、有过冬的住处,帮助困难群众增强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和能力。同时,要按照区里最近发出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坚决杜绝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确保全区人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幸福、健康的春节。

同志们,未来几年是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当前,目标已经确定,思路已经明确,关键在真抓实干。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超常规跨越发展的胆识和魄力,努力开创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政府有执行力 第2篇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要论述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增强政府公信力,首先要站在法制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依法治国才是我们治国理政与长治久安的出路与归宿。

一、政府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联系

执行力概念最早由美国资深的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的,他们认为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成功与否,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具体到基层政府,执行力就是拥有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廉洁自律的能力。而政府公信力,即是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国政治生活中的痼疾。

(三)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主要体现在:公务接待、公务旅行、拖沓推诿现象较严重,效率低下。运用行政资源走后门、拉关系、投机钻营现象普遍。机构众多、人员臃肿。追求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办公用品高档化。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产生行政成本积累现象。

(四)缺乏民主与法治精神。由于缺失民主与法治这两个“轮子”导致我国整个行政机构乃至行政体制改革举步维艰,也导致我国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急剧下降。没有民主、假民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产生了民众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并将进一步削弱政府合法性基础,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的表现在行政运行的各个方面,轻者表现为假执行或不执行和敌对情绪,重者甚至演化为暴力冲突,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效率和形象及社会安定。

三、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重要性和必要性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足导致的社会动荡和进步停滞,古今中外皆有例可证。当前,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和表现都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运行不够公开透明,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落实,社会公平公正尚有欠缺,有的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政行为和决策缺少法治化,一些政府

以,加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对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让政府切实履行公共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努力提高政府及其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政府的宗旨和目标。

(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是建设和谐政民关系的需要。优良的政民关系是人民信任政府,政府服务人民的和谐政民关系,和谐的政民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和谐政民关系来源于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公共政策和社会管理行为得到人民信任,才能得到人民支持,得到人民支持才能形成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民关系,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政府执行力的途径

结合我国实际和参考国外政府提升其执行力与公信力的做法,现阶段我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政策的合法、合理性和执行人员的素质、态度是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前提。地方政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职权和制定政策。其次,制定的政策要充分尊重民意和民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再次,政策的执行人员要具备耐

其次,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一方面要完善实体法,另一方面更要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实现政府工作程序法制化,通过行政程序实现行政公平。接着,就是通过执法责任制,责任考核制,提高政府执行力。

政府有执行力 第3篇

一、政府绩效评估缺位对政府执行力的影响

政府执行追求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 获取最大最佳效益。政府绩效评估是对政府履行行政职能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估、划分绩效等级、提出绩效改进计划及运用评估结果改进绩效的活动过程。不可否认, 公共执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作为主要执行主体的政府机关承担着大部分责任。问题是在目前执行过中, 还存在较严重的缺陷, 当中影响因素相当复杂, 但政府绩效评估缺位无疑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有关案例也反映了由于绩效评估缺位可能导致政府执行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无为执行。即对政策的执行采取不负责任的消极等待的态度, 执行意识淡薄, 甚至对上级布置的政策执行任务视而不见, 不作为, 逃避责任, 或拖泥带水、久拖不执行。二是惰性执行。按照有学者的说法, 政府由于所处的地位, 本身就存在一种天生的“惰性”。其表现在具体执行中则是对中央制定的政策死搬硬抄, 原原本本传达, 原封不动落实。惰性的存在, 使政府在执行中往往重理论形式和程序, 而对政策的结果漠不关心。。三是作秀执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同样也有以下的情况;工于伪装矫饰, 大搞花拳绣腿, 善抓媒体眼球;精于“轰动效应”, 百般阿谀奉承, 善抓领导眼球;巧于弄姿作态, 秀出“亲民风范”, 善抓百姓眼球。其实这是些作秀的实质只有一个字:假。这个“假”往往又成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又一个痼疾。四是曲解执行。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上级政策原有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取舍, 有利的就贯彻执行, 不利的则有意曲解乃至舍弃, 到使上级政策的内容残缺不全, 无法完整落到实处, 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绩效。

因此, 从现实情况看, 推动政策实际执行, 提高政府执行力, 必须牢固绩效意识, 制定科学评估体系, 全面、系统地考评政府政绩。

二、政府绩效评估运作难度分折

(一) 政府管理目标

与政府部门管理目标相对的是, 企业目标容易定量确定, 也就容易进行绩效评估, 而政府部门的一些目标, 涉及公平、责任、素质等难以简单地进行定量分析。一些部门可以形成定量指标, 如交警部门的重大交通事故率、公安部门的破案率等等, 但相当部门, 特别是决策部门、协调部门、咨询部门等非执行性部门, 很难用得上定量指标, 缺乏可操作性、可分辨性的评估指标。这正如丹尼斯-C-缪勒观点阐述的“假若一个部门的产出具有不可计量的性质, 那么, 购买者如何能监控其生产的效率呢?

(二) 评价手段

在绩效评估中, 以是否可以量化为标准, 评价手段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这三种评价手段总体上能够公正客观地判断出评价活动的实际情况。但是与其它评价环节相比, 评价手段做到科学运用要求更高, 难度更大。这是因为一是信息的要求。所搜集的信息要正确、完整、量大面广。二是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的要求, 即精确性高。如模糊数字、网络规划技术等, 程序上稍有差错, 将对整个评价结论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三是尽管用定量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相对地解决定量方法或定性方法所面临的困境, 但如向使定量与定性方法有机结合,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分清的是用定量方法分析或是用定性方法分析。其次用不同的权值来赋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这是使用好定量定性结合评价方法的关键。在实际评价中, 有些应该赋予高权值的定量指标赋予了低权值, 有些却相反。这种现象同样也表现在定性指标赋权值上。因此, 容易使评价活动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 评价指标

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有一定的难度。首先, 政府的投入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观察。政府的投入包括政府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物力成本等等, 在进行某项工作时, 往往很难将这些成本与对应的结果直接联系起来。其次政府部门的产出难以测定。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是一种“非市场产出”, 政府产出一般不进入或较少进入市场交换领域, 所以很难用货币价格来衡量政府部门的产出。再次, 对于政府工作的效果难以观察。政府工作的效果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对于某些政府工作可能短期内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在长期看来, 可能没有多大的效果或是出现负面效果。而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某些政府工作短期内可能没有效果但是在长期内却渐渐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所以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既要考虑反映短期效果的指标, 也不能忽略长期效果指标的作用。

(四) 绩效管理的制度保障

1、关于政府职能定位。

政府职能是政府存在的依据, 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是建立在职能的基础之上。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首要条件就是政府的职能边界清晰划分。在我国,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是全能政府, 而且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尽管改革了20多年, 这种状况实际上至今仍然存在。加入WTO后, 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大, 但在实际工作中, 各级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职责, 基本上还是延续旧制在运作。各部门职责边界模糊, 工作中互相制约和互相推委并存。由于政府没有搞清楚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因此无法确定评估指标, 政府绩效评估也就无法有效开展。

2、关于政府管理体制。

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的主要前提之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政府管理体制是权力关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政府组织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有多种配置形式, 这些不同权力关系运行, 就形成了不同的政府管理体制。管理体制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程度相适应, 事半功倍, 就是管理的高效率。反之, 会导致事倍功半, 是管理的低效率。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体制, 总体上是属于集权体制, 它的特征是高度集权, 以及不同序列的权力机构层层“对口”、层层节制, 这样的管理体制至今仍在沿用。我国现行的“条”“块”并存, 政事不分的管理体制, 是政府沉重的无形成本。经济学的生产成本理论告诉我们, 在政府成本中, 交易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 成本不降低, 工作绩效不可能实现。没有绩效, 何来绩效评估?纵使有一套严谨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但由于管理体制的僵化, 也使其无“用武之地”。

3、关于绩效评估的法律保障。

从立法方面看, 中国目前与政府绩效相关的立法还很少,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规范了对政府的财政审计制度;二是1994年颁发的《天津市关于市属独立科研院所实行业绩考评分级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科技方面的业绩评价立法;三是1999年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方法》等国有资本金的绩效立法。目前这些相关立法都只是从财政、科技等方面进行的专项立法, 尚未见较高层次的、系统的政府绩效立法。国内也尚未形成系统和完善的政府绩效制度。故绩效评估缺乏法定依据。

三、破解难题, 完善评估, 提升政府执行力

(一) 构建政府绩效评估的战略平台

政府绩效评估的战略平台,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

所谓元设计, 即对于绩效评估设计的设计。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元设计应当是整个评估制度的哲学基础、理论依据, 也是评估制度能否真正起到作用的根本。关于元设计, 笔者认为, 应当是指政府的行为价值选择。政府行为的价值选择不仅决定了一定时期内政府行为的目的和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模式, 而且还决定了其行为评估的标准和评估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化发展, 政府的行为价值选择应该是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效果、服务质量, 对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 对面临的问题和压力的应付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对经济指标的追求。

2. 绩效评估的制度基础。

借鉴西方行政改革新政府管理模式中的经验教训以及绩效管理的理念客观要求, 这些制度基础应包括分权化管理、责任机制、结果为本以及顾客导向。分权化管理是多元价值目标的客观所需;而责任机制则是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由公共管理者直接对公众负责的责任机制;“结果为本”就是面向结果管理, 通过使命、目标以及产出或结果逐级描述, 直至分解成“可测量”的绩效指标, 从而最终通过绩效的是否达成来体现行政机构和管理者的责任。顾客导向的确立, 使得公共部门打破垄断, 公开目标和结果以增强透明度和责任感, 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在使得公众得到更多选择的同时, 公共部门的绩效也得以提升。

3. 绩效评估的法制保障。

对于我国, 当务之急是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政府的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首先, 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评估的地位。其次, 从法律上树立绩效评估的权威性, 尤其是评估机构, 使其免受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再次, 颁布绩效评估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使其有法可依, 把绩效管理纳入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

(二) 科学地确定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严格、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估工作的核心,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要在指标体系完整全面、指标分值权重合理、指标概念准确、增强可操作性方面下功夫。首先, 在绩效指标的设定方面必须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指标。其次, 绩效指标的设定也要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与机关的业务性质相结合。指标的设置应当遵循可测性原则,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 最大限度地减少评估组成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再次, 绩效指标的设定还要鼓励行政人员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 取得他们的认同。最后, 还要注意指标的可行性, 不能选用那些难以搜集, 难以检验核实的指标, 指标的测量成本和困难度应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经过评估对象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

(三) 推行绩效预算

实施绩效预算, 可以创新政府效能建设机制。绩效预算的推行、突出的作用是使社会公众能力较为客观和全面地衡量政府的施政绩效, 也就是说, 以往注重部门的“政绩”, 现在不但要看它的政绩, 也要看它是花了多少钱才实现了这个政绩。1.以渐进实施权责会计制度为基础, 按支出类别确定预算绩效的指标。2.以推行项目绩效预算为起点, 分阶段实施部门绩效预算。3.以绩效信息管理工作为中心, 强化预算过程监控力度。4.以绩效审计机制为保障, 促进绩效评价结果得到有效的应用。5.以不断优化思想为指导, 定期对绩效评估体系进行再评估。通过以上中心工作的有效突破, 使绩效预算真正成为政府改进财政绩效、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科学手段。

(四) 发展绩效审计

各国政府之所以关注和发展绩效审计, 其根本原因在于绩效审计能发挥传统财务审计所不能发挥的作用。1.尽快建立立法审计模式, 保证绩效审计独立性。2.从维护政府审计的权威性、规范绩效审计的实施程序、确定审计人员的执行资格三个层面完善绩效审计法制。3.强化审计监督制度, 即既强化审计机关、公民、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力量对政府机关的监督, 又要强化外界对审计机关自身的监督。4.应用先进技术方法。综合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如统计学、社会学, 融入控制结构的战略性分析、组织行为性、国民价值增值等分析方法,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边缘研究。同时,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 强化群众评议

政府的生命线在于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政府的公信度不仅来源于组织的自我评价, 还需要来自外部的群众评估。为使群众评议政府绩效活动有效促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群众评议必须做到, 评议要素要明确, 评议流程简单明了、逻辑清晰, 评议动力要持续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五性”:采集评议信息的客观公正性;评估机构向委托方反馈评议结果的有用性与可操作性;委托方运用评议结果的压力适应性;被评议部门回应评议结果的及时有效性;新一轮群众评议活动启动的动力与持续性。如果在群众评议中坚持以上“五性”, 必然有助于强化群众评议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达到提升政府执行力重要目的。

摘要:绩效评估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强力利器。充实其制度和法律保障、科学地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推行绩效预算、发展绩效审计、强化群众评议, 是绩效评估破解难题, 提升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政府有执行力 第4篇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执行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03-02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执行力的内在逻辑

(一)提升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与社会信息化、市场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种变化给各国的政府治理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从而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政府职能变革浪潮:政府职能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角色从“划桨”转向“掌舵”与“服务”。在西方公共管理的浪潮影响下以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公共部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首次将建设服务型政府设定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价值取向。

所谓的服务型政府,简单地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自己存在的目的与宗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服务型政府的最高伦理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实现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转变,由官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体制的转变,为市场和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效能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一个全方面、深层次的工程,它不仅涉及政府服务理念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换,更是政府组织内部的一场变革,一场体制与机制全面革新的运动。它不是21世纪政府部门喊出来的一个空虚的口号,而是各级部门必须达到的目标。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行为的落实是关键。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心就应该实现由价值理念的建构向行政行为的优化过度,应注重增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政府执行力不仅是政府各项政策实现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而且它的强弱也直接决定了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能否得到实施,公众的公共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否得到落实。由此可见,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的意义,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所谓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组织内所存在的通过准确理解政府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政府的各种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法律、制度等进行集中有效的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执行实施政府的公共政策、决策、法令、战略、计划以及完成政府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果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的,我们说政府执行力高低决定了公共利益满足的程度,政策执行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这与服务型政府的宗旨: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执行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政府政策的执行效率与效果,即提高公共利益的满足度,政府回应社会公共需求的能力,而这正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所以说,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理念为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它是政府部门不断提升其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大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它把为人民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就为政府执行活动提供了价值取向与目标导向。政府的执行活动不再像以往机械的、任务式的完成政策执行活动,而是充分吸纳了服务型政府所倡导的服务理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这使得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内在的驱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提升政府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政府提高其自身执行力的积极性与信念;在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同时朝着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前进。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执行力问题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官本位”思想等,严重阻碍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实施,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1.政府执行过程中的不作为现象

受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各级政府组织内部的公务人员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行政不积极的问题。首先,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各级公务人员都视行政工作为“金饭碗”,这样从心理上造成了执行人员的工作惰性;而且普通民众也视这些公务人员为管理者,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这样就更助长了行政工作人员优越的心理,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行政执行的不积极与懈怠现象。有的政府组织是能推的工作就坚决不主动去做,实在是必须要去做的也是敷衍的表现一下。

2.政府执行过程中的乱执行现象

在政府执行政策过程中,除了因为执行主体的不作为,还存在因为诸多元素导致政府乱执行现象。例如,一些政策执行主体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有限,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政策的认识不足,而致使执行产生偏差。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往往因为政府内部结构的混乱,信息沟通与监督制度的缺失,导致执行行为往往呈现盲目性与随意性。政府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往往由于经济资源与技术支持的匮乏,常常导致执行行为难以继续,导致不得不中途停止。

政府部门执行力的不畅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是导致政府执行效率的低下,行政成本的逐渐增大。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由于政府执行力的不足,政府部门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公共服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权威性,使得政府的公信力逐步丧失。所以,提升政府执行力迫在眉睫。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政府执行力困境的原因分析

1.政府执行政策过程中服务意识的缺失

行政人员的公共服务意识,是指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具有愿意扮演好服务者角色,自觉主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服务并承担服务责任的认知、思想和理念。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公共行政依靠的是完整的行政权力体系及其严密的等级组织结构运行的。在中国传统的政府治理中,官本位思想极其严重,行政人员在日常的行政执行过程中,主人意识、权力意识、等级意识和优越感极度膨胀,他们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府工作的思想,而是扭曲的把所谓的“权力”当成是管理、统治百姓的一种力量,忘记了作为人民公仆的使命,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政府执行政策过程中服务职能的不完善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然而在传统的政府工作中,政府部门往往强调的是自身的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职能,而忽视了作为政府之根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这导致了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对于自身职能责任认识的偏差。在实际的政府活动中,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微观经济活动,而在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欠缺火候。

3.政府执行政策过程中服务方式的单一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管制型政府。该管的不该管的统统管理,社会上一些非政府组织难以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而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消费观念也在变化。在市场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人们更多的关注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等。人们的消费更趋向于享受型、服务型消费。而显然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性给政府公共服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时候单靠政府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能力更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功能和作用。

4.政府执行政策过程中服务资源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的收入一直呈正增长的趋势,但是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放在GDP总量的增长上,所以这就决定了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忽略。而且,以现状来看,地方政府更多关注的是经济事务和部门的收入,没有集中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事务上。大量的财政透支用于发展竞争性行业,而关乎国计民生的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显然是不够的。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对策研究

1.加强行政主体的公共服务意识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观念层次上更新政府的服务理念,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心理转换。公务员是政府服务的直接从事者,在制度一定的基础上,公务员的素质不同,服务的质量往往也不一样。所以必须加强公务员思想建设,提升公务员自身修养,树立公务员公共服务精神,明确公共服务的目的和其核心理念。只有搞好思想建设,增强公务员的自律意识,那么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执行者,才能够以身作则,认真负责,以最热情的态度投身到社会公共服务当中。

2.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对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日常的政府行为中,首先是要履行好其自身的经济调节与时间监管职能,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3.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推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公共服务市场化就是指在公共服务的领域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来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公共服务市场化打破了以往政府单一的供给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它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的作用,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和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市场化也分担了政府很大一部分的压力,能够让政府更加集中精力发展民生,为人民服务。

公共服务的社会化要求打破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方式,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大力提高与改善社会各个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各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公共的模式。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公共服务贫瘠的现状,实现公共服务的全方位、无缝隙供给。政府部门要不断培育社会中间力量,让他们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并且要积极支持社会公益性的组织和人员,鼓励他们积极成为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为社会的公共事业做出贡献。

4.调整政府财政预算,使政府由投资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

我们必须加快政府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把政府的行为与企业的行为区分开来。我们说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所以要积极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在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同时,要将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用于市场失效、市场不能供给的公用事业领域,例如基础科技、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建立起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共财政,转变政府的职能,是适应以市场机制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的本质要求。

三、结语

当前,我国政府执行力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所以,必须加快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步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培育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内在动力,使得这两者产生一个良性的互动,最后能够在政府执行力完善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孟昭武.服务型政府的伦理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张创新,韩艳丽.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政府执行力提升新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0,(10).

[3]莫勇波.政府执行力刍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5]胡凌艳,庄锡福.论行政人员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和有效树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2).

政府有执行力 第5篇

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推动《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

——在州五届人民政府第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3月19日)

同志们:

州政府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就是要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为着力点,全面落实州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确保《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落实

“执行力”是现代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汇。今年,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提出“政府执行力”的问题,这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我理解“政府的执行力”就是各级政府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句话,就是抓发展、抓落实的能力。

(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提高对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提高五种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最终必须体现在“执行力”上。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着贯彻党委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职责,“政府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党委的各项决议才能在抓发展中得到落实,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才可能实现。

第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是推进“三大建设”的重要保证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我州“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推进三大建设”,即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是“三大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进者,必须强化行政执行力,既要强化执行主体的责任,又要明确执行的目标和任务,既要建立和健全提高执行力的各项制度,又要创新提高执行力的机制,既要抓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又要抓执行的责任链条整体推进,形成推进“三大建设”的整体合力。

第三,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效能政府的必然要求

在州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不久的本届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命会上,我代表本届政府提出了“建立效能政府”的新要求,由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深感“建设效能政府”任重道远,效能政府体现在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务实高效上,体现在审批高效、服务高效、落实高效上,最终都是体现在执行力高低上,没有行政执行力的提高就不可能达到建设效能政府的新目标。

第四,提高政府执行力是确保政令畅通的根本体现

确保政令畅通是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讲大局、讲政治的体现。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说了一句令人振聋发聩的话:“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畅、中央的政令有时候出不了中南海”,我们有时也感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难出舞阳坝”,这是政府及其部门执行力软弱的表现,政府的执行力体现在执行决策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上,要全面地执行而不是片面地执行,要无条件地执行而不是有条件地执行,要高效执行而不能拖沓行事,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二)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为目标,确保《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落实

州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后5年的工作作了科学谋划,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周密部署。州政府办公室已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成90项,并明确到相关县市和州直部门以及各位副州长,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提高政府及其部门的执行力,精心组织好《政府工作报告》的实施,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开好头、起好步。

第一,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是检验政府执行力的首要标准

《政府工作报告》是人大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纲,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是州政府及其部门的政治任务。州政府向州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最高形式是《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任务是政府各部门的政治责任和法定责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五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已具备了法律效力,州和县市政府及州政府各部门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主体,要对照已分解的任务和目标,研究抓落实的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发展看开局。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对于振奋全州人民的精神,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起着“鼓劲”、“加油”的作用。古代

战争有“旗开得胜”、“一鼓作气”之说,组织和领导州域经济的发展,也正如指挥一场战争,不仅战略和战术上失误不得,而且首战更失误不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执行得好不好,落实的力度大不大,确定的目标能不能完成,不仅关系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各级各部门务必要以对事业负责、对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

届政府即将届满,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政府执行力的一个新考验。今年是本届政府履职兴州的第四年。应该说,前三年各级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克难奋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州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干部队伍的士气,始终保持了“高开稳走”的局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四年,强劲的政府执行力能否继续保持?政府执行力会不会出现“递减效应”?会不会出现“高开低走”的拐点?这是对我们各级的新考验。当前,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又一个重要关口,我们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如既往地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可以说大家思想上稍有滑坡,执行力稍有减弱,我们就将前功尽弃。希望各级各部门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一抓到底的锐气,向全州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始终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应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重大调整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不断作出了新的重大调整,由过去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均衡协调发展。州委、州政府在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上,坚持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始终,一个重要标志是首次将社会事业发展“软”指标作为“硬”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一同部署,所谋划的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是长久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阶段的发展。各级各部门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务必吃透精神,自觉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州的“十一五”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又尽可能兼顾困难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在谋划发展和抓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中充分体现。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各项目标任务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实现统筹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政府工作报告》无论安排部署经济工作,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不协调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五个统筹”。我们在抓落实中一定要坚持统筹发展和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把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突破

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着力点应放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发展任务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是推进“三大建设”(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推进“三大建设”,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统筹发展推动“三大建设”。“三大建设”涵盖了三大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产业建设”是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是平台,“和谐社会建设”是目标,要用统筹发展的理念来推进“三大建设”,做到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统筹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三大建设”。发展的最终的落脚点都要落实在发展项目上,落实在投资上,如果没有一批重大项目,我们“十一五”期间无论是基础设施改善,还是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事业的发展都是一句空话。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抓发展必须继续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项目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项目提升我们的发展速度。重点要抓好“十一五”期间109个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每个项目都要落实具体领导、牵头单位,确保109个重点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建设。

“三化联动”推动“三大建设”。在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走“产业化与工业化互联,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三化联动推动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重点要抓好100个工业发展项目,确保“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尤其要做好10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工作,力争每年有2个项目竣工投产。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基地、基本建成“四个一百万亩”;扶持和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按“一圈三带”(恩建宣半小时城镇圈和巴东沿江城镇带、利川西北城镇带和来咸鹤西南沿边城镇带)的思路推进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尤其要以“三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为动力,以“四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条件和基本制度)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三大建设”。当前和今后五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改革上,要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尤其要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的职能转到宏观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力度,以政府投资引导外来投资、民间投资和金融投资,推进投资多元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我们自身的实践证明,扩大对外开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继续坚持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重点。拿出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对外招商,尤其要拿出一批公共设施、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对外招商,促进“三大建设”协调发展。在招商引资上要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根本转变,要立足我们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变引资为选资,在招商引资上要敢于说“不”,即不招淘汰落后企业,不招高污染的企业,不招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不要牺牲子孙利益的发展,不要“带血”的发展。

第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必须在强化责任、加强督查、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强化责任。州、县(市)政府和州政府各部门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州政府分管领导是各块工作的指挥员和协调员,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量化。州政府办公室已制定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解表,把《报告》中确定的各项工作重点,按照政府领导班子分工,分解落实到各位副州长身上和相关县市、州直部门。会后,各位分管领导和各部门要召开专题会议,逐一研究措施,各单位要尽快拿出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算好任务账,列出时间表,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凡涉及几个部门的,牵头部门要主动协调,协办部门要全力配合,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要狠抓落实。政府的执行力实质上就是政府及其部门抓落实的能力。好的决策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抓落实。一是要树立“想抓”的意识。干部的政绩、形象和威信,只能靠实实在在干出来,不能图眼前热闹,今天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明天就冷冷清清、无所事事,这不是抓落实,而是应景,是做秀。每个干部都必须一心想着如何抓好落实,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上,否则到最后耽误的是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增强“能抓”的本领。我们的干部都想干事、干成事,但创业、干事业有工作热情还不够,这里面还有个工作能力和方法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培养“五种能力”,即努力提高对政策和形势的判断能力、提高统筹发展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谋发展的能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三是要具有“真抓”的作风。抓落实贵在一个“真”字,项目要真、成绩要真,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说话要真、办事要真,真正让群众信得过。我们现在很多事情之所以落实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钉是钉、铆是铆的认真精神。认真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工作力量。抓落实就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和琐碎事务中走出来,坚决摒弃不抓落实、不抓实际工作的飘浮作风,坚决戒除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坏习气。四是要锤炼“善抓”的艺术。在工作中要学会弹钢琴,学会抓协调,学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学会用足用活用好各种政策,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政策的研究,从政策中找机遇,从政策中找资源,使有利于发展的各类优势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聚合。

要加强督办。加强政务督查,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有效手段。在督查内容上,要围绕90项工作抓督查,围绕重点工作抓督查,围绕难点和热点抓督查,围绕十件实事抓督查,围绕薄弱环节抓督查。在督查方式上,采取定期督查、重点抽查、专项督查、跟踪督查等督查方式,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州政府督查室要以《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的督查为重点,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

第五,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制度建设始终是机关效能建设尤其是政府执行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当前,就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言,我们要重点建立和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和健全行政问责制,对落实不力的实行责任追究。建立起惩治不作为、乱作为的机制。二是县市政府和州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述职制度,就《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在政府全体会或常务会上进行工作述职。三是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在恩施日报及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实行曝光。四是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机制,这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促进工作落实。

第六,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建立政府“执行文化”。《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十一五”和今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可以说我们的发展不缺好思路、好政策和鼓舞人心的目标,缺少的是强烈的执行理念和狠抓落实的精神,实质上缺少的是一种“执行文化”。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致信给加西亚》,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美国中尉受总统之托,如何历经磨难,终于把信送到的故事,这个故事闪耀着执行者智慧和勇气的光芒。对于我们政府及其部门来说,要建立起政府执行文化,提高全体公务员的执行力,形成“立即反应、立即行动、立即落实”的执行文化。任务和目标一旦确定,我们工作就是雷厉风行抓落实。我希望,我们的工作不要出现“落实、落实、n落实”,“督办、督办、n督办”的情况,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第七,要以“学习贯彻党章,遵守四大纪律,提高机关效能”活动为契机,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推动《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当前,全州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章,遵守四大纪律,提高机关效能”活动,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州委提出,全州上下要通过开展这一主体活动,加强党性锤炼,牢记宗旨意识,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把全州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一定要认真开展这一活动,检查各部门的党性观念强不强,宗旨观念牢不牢,大局观念强不强,中心意识牢不牢;行政效率高不高,服务意识强不强;尤其要检查分解承担的《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的措施硬不硬,力度大不大,以此推动《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

二、关于当前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三个“一号文件”精神,做好农业项目和农村政策的争取工作。中央、省、州三个“一号文件”含金量非常高,这是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保障。对这三个“一号文件”要认真学习,要结合实际搞好各方面的对接工作,要努力争取一批重大农业项目,有效整合并用足用活各级政策资源,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变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生产力。二是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各项启动工作。今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我在全州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已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新农村建设对我州来说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齐步走”,州委州政府的总体要求是“规划先行,试点先行,探索经验,逐步推进”。要以100个中心村和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8个集镇42个行政村为重点,每个县选择2—3个村作示范,有条件的乡镇选择1个村作示范,搞好规划,广泛宣传,得到试点村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确保试点取得成功。在新农村建设中,遵循的总的原则:“五要五不要”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在操作中做到区别对待,鼓励有条件的早动手,快步走;引导条件差的村量力而行,防止盲干;对不具备条件的后进村,暂时缓一缓,以打基础为主。三是要扎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春防工作。当前已进入春耕大忙季节,误一春就会误一年,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服务春耕生产。第一,要加大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及农资供应力度;加大电力、能源供应等协调力度;加大“打假护农保春耕”力度;加大农资价格调控平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小春作物管理力度。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完成,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二,要把好烟叶生产的面积关、育苗关、技术关、移栽关,全面完成烟叶生产目标任务。第三,要抓好畜牧春防工作。当前,我州畜牧春防形势严峻,尤其是“五号病”在部分县市蔓延,疫区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了较大损害,生猪市场萎靡不振。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警惕,扎实落实应急预案,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尽最大努力迅速消灭疫情。四是要全面推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这项改革酝酿已久,近期将全面启动,各级各部门要顾全大局,服从安排,搞好协调配合,确保如期完成这项改革工作。

(二)关于工业经济发展工作

从1—2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州规模以上企业除清江卷烟厂生产下滑外,其他工业都保持了较好的增势。除清江卷烟厂以外其他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产值4.73亿元,同比增长28.76;全州重点监测的21种产品中有16种产品产量保持了不同幅度的增长;7户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下一阶段,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协调服务,确保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随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17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预期目标;要督办各县市落实“双过半”工作措施,抓紧安排二季度的工业生产,力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业经济指标打好基础。二是要抓好100个工业项目尤其是10大工业项目调度工作。这个任务非常艰巨,许多项目还只是一个“概念”,州经委要对这100个工业项目和10个重大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向政府写出专题报告。各县市要以工业项目为抓手,做好项目的科学论证、向上申报、对外招商等基础性工作,确保项目有大的进展。三是切实抓好工业技改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工业技改方面,今年要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0个以上,确保完成工作量10亿元,企业要把技改项目落实到月到季,确保高质量完成技改任务。工业园区建设方面,重点要加强园区功能建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同时要抓好企业“退城进园”工作。

(三)关于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今年全州重点项目建设开局良好。1—2月,全州48个重点项目(不含“两路”)实际完成投资2.55亿元,到位资金4.75亿元,分别占计划的7和13,有9个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计划10以上,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局。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围绕重点项目搞好服务。“两路一井”(铁路、高速公路、利川建深1号天然气井)、清江水布垭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是拉动全州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象争取项目时一样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为其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重点项目提前建成投入使用。二是切实抓好重点建设项目责任目标的落实工作。要合理安排工程进度计划,全面落实投资、到位资金和工程进度目标责任制。三是要做好重点项目的调度工作。今年的48个重点项目涉及农业、工业、能源、交通、城建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各级尤其是主管部门要逐个列出开工时间表,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要抓好建设投资进度调度工作,确保投资目标的完成。四是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各项目建设单位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把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岗位,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

(四)关于财税金融工作

1—2月,财税金融实现了“开门红”。全州全地域财政收入完成3.56亿元,同比增收9642万元,增长3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9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3.6,同比增收2284万元,增长23.8。2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7.53和10.92。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支持实施“过百万、超千万、达亿元”工程,培植新的财税增长点。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壮大财源。二是要强化税收征管工作,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继续实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税收征管责任制,狠抓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的征管。强化支出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有效地保障工资支出、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确保二季度实现“双过半”。三是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确保实现全年存贷双增20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政府、企业、银行整体联动,适时召开经济金融联席会,及时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为银企合作搭建反应快速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供需对接的信贷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要把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与全州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的骨干企业和具有带动能力的重点项目,要积极向上级行申报,争取信贷授信。其三,要继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四位一体的信用体系。

(五)关于十件实事

今年州政府向全州人民又承诺了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这十件实事,各承办单位要强化责任,明确措施,列出十件实事的进度表,务必抓好落实。要做好十件实事的启动工作,每件实事各位分管州长要召开专题会抓落实。

(六)关于安全生产工作

从前两个月看,全州安全生产开局不利,形势严峻。3月1日,我们召开了全州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措施,并签定了责任状,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实现全州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在此,我再强调几点:一是进一步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要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没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领导负责制,要继续落实安全生产县市长述职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已签定了2006年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县市政府也要与乡镇和生产企业签定责任状。二是要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研究落实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安全评价、安全科技、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安全投入等深层次问题,从源头抓起,探索治本之策。要狠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事故救护能力。三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年”活动,3月份是州政府确定的煤矿安全整治月,月底作专题汇报。要加大安全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非法开采、违法生产和“三无”车辆,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能姑息。

提高政府执行力 第6篇

执行力是目标与结果直接的纽带。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的执行力更成为决定民族兴衰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的执行力也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是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逐步打造出来的。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科学界定和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职能,形成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的国家,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着眼于提高执行力,中央应在强调大政策方针一致性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则要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形成统一的决议之前,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反映和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决议一经形成,就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滞政策的贯彻落实。强调政令统一,并非要求盲从,更不意味着扼杀地方和部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官员问责制。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制度保障。在一些地方,行政不作为已成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突出问题。对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加强对行政过程的监督检查,对盲目决策、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行为进行问责,强化行政过程的制度约束。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政府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应当承认,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政府的执行力取决于公务员的执行力,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有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可以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比如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强化机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官本位,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争取的权力观等等,但众多措施中改善体质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执行力尤为重要。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在提倡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制约,提升政府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的制度保障;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行政问责制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绩效评估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因此,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二是把行政问责制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把行政问责制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也是开展行政问责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要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四是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要研究把行政问责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推行行政问责制要与宪法、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相衔接并有所区别;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五是建立健全政府的责任体系。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职责,理顺并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完整的政府责任链条。同时,要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职能、任务、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科学界定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对象、重点、范围和方式;加强问责机制建设,明确问责程序。

六是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体系。要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解决由谁来问责、谁来监督的问题;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明确责任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明确哪些行为应当问责,哪些行为可以免责;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上一篇:瑰丽的鄂尔多斯婚俗文化下一篇:小学生的四年级优秀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