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 李贺赏析

2024-08-18

马诗 李贺赏析(精选13篇)

马诗 李贺赏析 第1篇

马诗 李贺赏析

李贺的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要怎么赏析呢?

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拓展: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2]《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重要笺注】

1.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2.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3.《新唐书 文艺志》(其中记载李贺诗集有五卷本,较之“小李杜”的记载多出了一卷,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贺歌诗编》

5.南宋本《李长吉文集》

(主要有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两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还多出了一个外集)

6. 南宋 吴正子《李长吉诗笺注》(这是现存的李贺诗歌的最早注释本,其中的内容有题解、校勘、注释、笺疏四个部分,吴氏还详细论证了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的流变与特点)

7.《四库全书》中将刘辰翁评与吴正子评合为一本,题名为《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四库馆臣评此二书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凿其说,犹胜诸家之淆乱。辰翁论诗以幽隽为宗,逗后来竟陵弊体。所评杜诗,每舍其大而求其细。王士禛顾极称之。好恶之偏,殆不可解。惟评贺诗,其宗派见解,乃颇相近,故所得较多。”

8.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评注的《唐李长吉诗集》

9.明代 曾益 注释的《昌谷集》

10.明代 余光解 《昌谷诗集》

11.明代 黄淳耀 评注的《李长吉集》

12.明清之际 由姚佺笺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孙之蔚等七人评注的《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刘嗣奇 辑评之《李长吉诗删注》

15.清代 李汝栋 选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笺注之《李长吉诗汇解》(此作为李贺诗歌评点集大成者,分为校注、汇解两大部分,录诗分卷,均依吴正子的注本。明清以来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四卷并外集共收诗二百四十一首,又从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静女春曙曲》和《少年乐》,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为李贺集各种旧注本中存诗最多者)

17.清代 吴汝纶 评注之《李长吉诗评注》

18.清代 方世举 批点之《李长吉诗集批注》(方世举的评点也值得一读,所评点的长吉诗,过寻于姚佺等人笺注《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评诗一百九十首,有总批数则,批语中特以“以长吉之近律者与律同为标明”)

19.清代 黎简 评点黄淳耀评本之《李长吉集》

20.清代 陈本礼 注《协律钩玄》

21.清代 李裕 辩注《昌谷集辩注》

22.叶葱奇 疏注之《李贺诗集》(此作十分重要,与南宋吴正子的《李长吉诗笺注》,清代王琦的《李长吉诗汇解》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 笺注之《李贺诗校笺证异》

24.刘斯翰 选注之《李贺诗选》

25.吴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贺诗选析》

26.杨抱朴 《诗鬼之诗》

27.傅经顺 主编之《李贺诗歌赏析集》

28.朱自清《李贺年谱》及《补记》

【传世精品】

《高轩过》

《梦天》

《雁门太守行》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秦王饮酒》

《老夫采玉歌》

《野歌》

《苦昼短》

《马诗二十三首》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感讽五首》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罗浮山人与葛篇》

《天上谣》

《浩歌》

《秋来》

《苏小小墓》

马诗 李贺赏析 第2篇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是出自李贺诗作《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二》,抒发诗人李贺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全诗如下:

【作品介绍】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二》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1卷。“鸾”通“銮”,玉珂(kē)是马笼头上的`装饰。诗里说:汗血宝马进了汉廷,就该随着銮驾才当其用。可偏偏让汉武帝宠信的方士李少君骑出去闲逛,在老百姓也不过就像匹青骡子一样。李贺心中对最高统治者不满哪。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二

作者:唐·李贺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注释】

①汗血:汗血马,号一日千里。《汉书·武帝纪》:“太初四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

②鸾:通銮,天子所乘之车。撼玉珂:以玉饰马勒上,振动则有声。

③少君:汉武帝时方士,姓李,相传其死后百馀日,人尚见其骑青骡游于河东蒲坂上。事见《太平御览》引《神仙别传》。

【赏析】

这首诗讲述好马要有适当的用场,良才要有适当的岗位。汗血宝马进了汉室王家,该随銮驾奔跑才当其用。可偏偏让武帝宠信的方士李少君骑去海上闲逛,在老百姓眼中这汗血宝马也不过像青骡子一样。汗血,著名的千里马,具有出汗如血的生理特点。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马诗 李贺赏析 第3篇

翻检了几种李贺研究的著作, 说到贺诗对杜诗的承传问题时, 只是只言片语。如刘衍《李贺诗传》[1]在论述李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时, 只谈到了杜甫的一些诗句, 可以在李贺诗中找到联系, 并没有做系统论述。刘瑞英《李贺》[2]只是附带地谈到李贺诗歌受到杜甫的影响, 也没有展开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少, 应与以下两个原应有关:一是李贺诗风与杜甫诗风截然不同。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更接近李白, 故后人常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二是李贺是一位有着强烈创新精神的诗人, 他不会简单地模仿某人的诗作, 而是取其神韵、得其精髓, 也就是说他对前人的学习借鉴多是不露痕迹的, 不容易为人所察觉。但不论什么原因, 都不妨碍他向杜甫学习作诗的经验和技巧。

杜甫被世人称之为诗圣, 李贺除了对杜甫这位诗坛圣人的尊敬外, 他们之间还有着一层较他人更为亲密的关系。刘衍先生《读杜甫〈公安送李晋肃〉》一文指出:“杜甫的外祖母, 是李世民的孙子李琼之女, 外祖母的母亲, 也是李世民的亲侄女。从杜母舅家与李唐王朝最高统治者世代联姻这一事实, 并联系李贺远祖进行分析, 李杜两家很可能有着几代的亲戚关系, 而到晋肃这一代, 则应是较远的舅表兄弟关系了”。[3]另外, 李贺的人生经历和杜甫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这都为他在诗歌上学杜提供了可能。具体说来, 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李贺对杜甫的承传:

一、在诗歌的形象塑造上, 李贺深受杜诗的影响。

分析他们的咏马诗。杜甫的咏马诗虽然数量不多, 但个个都是精品。他笔下马的形象, 主要是骏马形象。骏马表现了诗人渴望大展宏图的抱负。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曾是朝中重臣, 又是文坛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这对杜甫的一生有很大影响。诗人的青年时代, 政治上他希望有大的作为, 实现“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安定的生活、良好的教育, 使诗人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 他过着“放荡齐赵间, 裘马顺轻狂”的生活。这时诗人的性情是积极向上的, 其马诗也写得意气勃发: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

这首诗语言大气毫纵, 通过傲骨森严的骏马, 把诗人当时那种奋发有为、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而李贺的经历和杜甫极为相似, 他出身也是名门, 年少时即为当时的文坛所瞩目, 也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在他的咏马诗中, 和杜甫一样, 以骏马自喻: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马诗·其四》)

大漠山如雪, 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 快走路清秋。 (《马诗·其五》)

诗人托物言志, 借马抒怀。说自己有如一匹骏马, 虽然瘦弱却能力非凡, 只要受到重用, 定能驰骋疆场, 辅助主人建功利业。与杜甫在诗中表露出来的豪情一脉相承。

腊月草根甜, 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 先拟蒺藜衔。 (《马诗·其二》)

批竹初攒耳, 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 牵去借将军。 (《马诗·其十二》)

前首诗写寒冬腊月, 骏马无草可食, 不得不用嘴去啃深埋在地下的草根充饥, 尽管有剌嘴的蒺藜混杂其中也顾不得了, 相反却可以借此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口劲如何。可见这马并非凡马, 它显得多么自信, 简直就是少年诗人的化身。“批竹初攒耳, 桃花未上身。”化用了杜甫“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用来突出和强调骏马的英姿和神采。一个“初”字, 一个“未”字, 说明其还幼稚, 但仍然可知将来定是匹难得的骏马。廖廖数语, 技艺高妙。“他时须搅阵, 牵去借将军”可以和杜甫“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的描写相媲美。他对杜诗的模仿, 无论形似还是神似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些学者对此也有评价。吴乔《围炉诗话》“即长吉、义山, 亦致力于杜诗者甚深, 而后变体, 其集具在, 可考也。”[4]方扶南评《马诗二十三首》云:“先言好马须好饰, 犹杜诗‘骢马新卓蹄, 银鞍披来好’, 以喻有才须称。”贺诗中的骏马也如杜甫笔下的那样激扬向上、英姿勃发。

李贺的咏马诗和杜甫的一样, 表面上是咏马, 实质上是咏人, 咏自身。在咏马中写人, 写人又不脱离咏马。人和马浑然一体, 营造出物我两契的艺术境界。正是在马的身上, 融进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使作品生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李贺在诗的构思上学习杜甫的经验

在此问题上, 前人已有论述。钱钟书评李贺《感讽五首·其一》:“写县更诛求, 朴老生动, 真少陵三吏之遗。”我们只要将杜、李之诗对比着来读, 就不难发现, 不论是对人物神态、行动、语言的描绘, 还是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的描述, 都采用白描手法, 如实地慢慢道来。虽然诗篇少有议论、抒情, 但却巧妙地把褒贬、爱憎等情感寓于叙事的字里行间, 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从他们的咏马诗来看, 李贺在构思和章法上对杜甫的传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李贺受杜诗中采用组诗形式和咏马题材相结合的启发, 创作了由二十三首马诗合成的大型组诗, 对骏马、劣马等各种各样的马的形态、神貌, 特别是对其的不同遭际和命运做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二十三首诗, 分开可以各自独立成篇, 合成组诗后又能对马做集中的艺术反映和表现, 而且其间还相互联系, 或映衬烘托, 或对比鲜明, 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 使马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也使诗的内容更为博大而深厚。二是李贺学习杜甫, 写马、咏马只是一种艺术手段和方式, 借马喻人, 托物言志才是真正的意图所在。王琦在注解《马诗》时说:“《马诗》二十三首, 俱是借题抒意, 或美, 或讥, 或悲, 或惜, 大抵于当时所见各有所比。言马也, 而意初不在驰。”二十三首马诗, 反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或写骏马内质不凡, 或斥主人使用不当。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基本一致, 即通过咏马来写人。因此, 马成了诗人的化身, 打上了诗人身世和思想情感的鲜明印记。

三、在语言的锤炼和虚实手法的运用方面, 李贺深得杜甫之真谛

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锤炼, 时出奇语。他说自己作诗“颇学阴何苦心用” (《解闷十二首·其七》) 。他作诗, 在锻字炼句上往往煞费苦心。如他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写道:“十日画一水, 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催促, 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作画如此, 杜甫吟诗又何尝不是!因此, 杜甫不无骄傲地称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看他的《天育骠骑图歌》首段便知:“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 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 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 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含变化, 卓立天鼓森开张。”起两句赞叹画马颇似天所乘之千里马的神采风韵, 为总说;以下六句详写画马的尾、毛、耳、眼、骨, 可谓工笔重彩。李贺继承了杜甫精练语言的艺术传统, 并深得其中真谛, 因而推敲锤炼, 极是认真。李商隐记载长吉母语:“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尔!”诗人自己也说“长歌破衣襟, 短歌断白发” (《长歌续短歌》) 。足见他在创作中, 炼字、炼句, 始极为认真的。例如《马诗·其四》写了这样一匹马:“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前句写马的形态—“瘦骨”, 表现马的处境, 后句写马的素质—“铜声”。作者不仅从这匹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写出马的境遇, 而且发挥想象, 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从其形“瘦骨” (视觉) 联想其质如“铜声” (听觉) ,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是金属, 其声铮铮, 从而生动地显示马的骨力坚劲、内质精良, 使马的内在外现为可闻可听的声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人炼字炼句, 写马即写自己, 深沉委婉地表达了心中怀才不遇的郁闷。

综上所述, 足以证明将杜甫和李贺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述, 绝非空泛之谈。李贺从大处着眼, 在形象塑造、构思、语言等方面继承了杜甫优秀的艺术传统并加以发展, 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和个性, 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影响深远。

摘要:试以他们的咏马诗为主要例证, 来深入探讨李贺诗歌对杜诗的承传。一些文章中只谈到了杜甫的一些诗句, 可以在李贺诗中找到联系, 并没有做系统论述。有些只是附带地谈到李贺诗歌受到杜甫的影响, 也没有展开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少, 应与以下两个原应有关:一是李贺诗风与杜甫诗风截然不同。二是李贺是一位有着强烈创新精神的诗人, 他不会简单地模仿某人的诗作, 而是取其神韵、得其精髓, 也就是说他对前人的学习借鉴多是不露痕迹的, 不容易为人所察觉。

关键词:李贺,饮马诗,杜甫,传承

参考文献

[1]、刘衍《李贺诗传》

[2]、刘瑞英《李贺》

[3]、刘衍《读杜甫〈公安送李晋肃〉》

李贺马诗 第4篇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李贺马诗 第5篇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马诗》二十三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李贺马诗 第6篇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马诗,李贺 第7篇

五 年级 语文 《马诗》导学案设计 五 年级 语文 《马诗》导学案设计 篇二:《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重点: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 马诗 李贺

李贺马诗 第8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马诗·其八 李贺 第9篇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注释

⑴龙:健壮的马。

⑵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⑶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

李贺马诗 第10篇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马之轻骏。若有搅阵之用,当可借将军一臂之力。

★ 李贺《马诗·其五》鉴赏

★ 李商隐和李贺的诗

★ 李贺鬼诗的成因

★ 诗鬼李贺奇诡之作

★ 《秋来》李贺全诗赏析

★ 李贺名诗

★ 李贺古诗

★ 《将进酒》李贺

★ 《出城》李贺

李贺《马诗》鉴赏 第11篇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李贺《马诗》全诗注音 第12篇

马诗

cǐ mǎ fēi fán mǎ,fáng xīng běn shì xīng.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xiàng qián qiāo shòu gǔ,yóu zì dài tóng shēng.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dà mò shā rú xuě,yān shān yuè sì gōu.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hé dāng jīn luò nǎo,kuài zǒu tà qīng qiū.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wǔ dì aì shén xiān,shāo jīn dé zǐ yān.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jiù zhōng jiē ròu mǎ,bù jiě shàng qīng tiān.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lóng jí tiē lián qián,yín tí bái tà yān.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wú rén zhí jǐn chàn,shuí wèi zhù jīn biān.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nèi mǎ cì gōng rén,yīn jiān cì qí lín.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wǔ shí yán bǎn,shàng, cèng dēng kè fēng chén.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cuī bǎng dù wū jiāng,shén zhuī qì xiāng fēng.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jūn wáng jīn jiě jiàn,hé chù zhú yīng xióng.

《马诗》译文及赏析 第13篇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上一篇:ios开发课程大纲下一篇:科学发展体能教案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