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2024-08-06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0篇)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第1篇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前岗中心校窦立刚

一、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机械重复,学生累,老师也累。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以“分数论英雄”根深蒂固,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目标就是考试得高分,熟不知孩子面对一个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教育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3、与国外教学相比,国外班级人数少,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把课堂设在校外,我们是大班级,课堂只能局限于教室,很多知识点只能是走过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了也容易遗忘。

4、家长年轻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轻负担高质量”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填鸭式的课堂,机械的作业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后开放性实践作业。

5、中国独生子女多,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与外国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数学教师要创设课堂让孩子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

二、实施策略:

1、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要做到: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4)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2、实施策略:

(1)依据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计实践作业。

依据教材,但也不能受制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2)合理灵活布置学生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布置要注意:适时,在通常情况下受时间限制,一般在放学后布置;适量,确保质量,增加兴趣;分层,孩子能力有差异,让学生选择难易程度的作业。

(3)合作交流,评议作业

形式的开放,作业的结果也多样,教师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评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评议,分层评价。

三、时间预设:2010.5——2010.10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半年来,我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收到了以下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创新了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总结出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几种数学作业形式。

低年级学生适合游戏趣味类作业:如教学《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上、下、前、后、左、右的“听反话”游戏;《认识物体》完成新授后,让学生在课堂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袋子里的东西,说出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练习计算能力,也能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谁算得又对有快;或

者是一个小朋友出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找出得数是该数字的算式卡片„„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中年级学生适合实践调查类作业:如“统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统计的学习后,设计了一个《了解同学》的实践调查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同学的兴趣、爱好、理想等内容,并把调查的结果制作成统计表进行汇报。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查能力,制作出了准确而精美的统计图表,并且还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但培养了自己的统计意识,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统计”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

高年级学生适合综合性作业: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课后作业为例,作业要求学生从家里的玩具物品中找出学过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拼组,并把作品带到学校来与全班交流。学生对作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个学生竟能拼出一个“美丽的大森林”来!这难道不是创新思维的萌动吗? “日记”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它能帮助学生记录自已的成长足迹、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其实,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这些日记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1、学生的作业兴趣有所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94%,以前只有 41%的学生做得到,学生的常规作业能按要求完成,常规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口算本等。

(三)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历经20多年,49道“减负令”,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和作业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5%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15% 的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多。多数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很多孩子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业成绩提高了,家长自然支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学生作业改革有必要的占 85%,很有必要的占45%。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自从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有创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1、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2、分层次作业给教师的讲解工作带来麻烦,有限的40分钟,很难照顾到全面。作业得不到有效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肯定会淡化。老师们进行了让学生通过互助来解决问题的初步尝试,效果不明显,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3、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出现,有部分学生觉得动手操作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可以不做,导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4、由于学生来源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业质量有着不少影响,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还有待探讨。

5、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第2篇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第3篇

一、玩中有学, 寓教于乐

作业设计不能为了走形式而死板、机械地让学生计算书本上的计算题。而应针对教学内容, 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 注重多样化, 让学生变被动地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

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欲, 他们会自发进行探究, 学生从中可以获得经验和满足。这种自发练习和自发探索的功能, 使我们看到了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我们可以利用游戏, 使学生在玩中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例如, 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一课后, 我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周五的课堂中, 我布置了双休日的作业, 作业要求是这样的:假如你有100元, 打算为爸爸和妈妈做一桌香喷喷的晚餐, 你需要哪些商品, 请标明每样商品的单价并计算总价和还剩多少钱。周一上午到了作业反馈的时间了, 就连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学生也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作业。记得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到超市买了鱼22.7元、姜6.8元、葱2.5元、土豆5.5元、辣椒10.7元、西红柿10.5元和鸡蛋12.8元, 共花费了71.5元, 还剩100—71.5=28.5元。在此活动中, 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情景模拟, 提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 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 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投入到作业中。

例如, 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 试商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难点, 从而我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扮演消费者, 我扮演商家, 进行118÷12时, 记得有一位学生说到:“‘118’则是118元钱, ‘12’就是钢笔的单价12元, ‘118÷12’则表示118元买单价12元的钢笔, 所得的商表示最多可以买几支, 如果有余数则表示还剩多少元。”使一节枯燥难懂的计算课变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计算课。学生有了很大的兴趣, 我首先让学生猜一猜商应该是几, 我记得有位学生这样说到:“买10支这样的钢笔正好是120元, 但是118小于120但又很接近, 所以我猜应该商9。”还有一位学生这样说到:“我尝试着用乘法算式来试商, 我从1—9中间的数字5开始试商, 12×5=60, 12×7=84, 12×9=108, 所以我猜应该商9。”通过这个活动, 为学生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提供了实践经验, 然后再从实践活动中小结出自己试商的方法与技巧, 最后再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就顺理成章。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主掌握了新知识, 这种作业十分适用于枯燥的计算课, 然而关键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需要出发, 合理设计作业。

三、自主开放, 自由选择

开放型练习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减少机械重复的练习, 增加一些开放型的习题。例如, 在“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中, 我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 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解答。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 () ?只要学生根据所给条件, 经过思考, 补上一个问题, 便可列出算式解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来。这样补充问题的弹性较大,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补上问题, 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如可补上:

(1)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几倍?

(2)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3) 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几倍?

(4) 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几分之几?

这样设计, 把知识教学和创新思维融为一体。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学生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融入生活, 体味快乐

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 应用于生活, 学以致用。作业生活化, 就是结合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 从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掌握知识。

例如, 在教学“沏茶问题”一课后, 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好像强加记忆似的, 有时也并不理解, 只是一味地为了节省时间, 把有些根本无法同时进行的事情偏要放在一起进行, 当时我就想, 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 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当中得以实践呢?于是, 我在一次家庭作业中这样设计到:请通过今天学习的内容, 做以下几件事情 (完成语文家庭作业、听英语磁带、洗脸、刷牙和制作完成以上事情的流程图) 。

第二天, 在进行全班交流的时候, 全班竟然没有一位学生将完成语文作业和听英语磁带同时进行, 当我问到是怎么考虑时, 学生这样说到:我其实也尝试着同时进行, 但是听英语磁带与写语文作业相互太影响了, 使我都写错了好几处, 看来这两件事情不能同时进行。这个回答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同和称赞。其中还有一名学生这样说:我尝试了, 听英语磁带可以和洗脸与刷牙同时进行,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通过这个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而哪些事情却不能同时进行。让学生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以活动、探索为主线, 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 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中日常生活的简单应用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数学实践性作业,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性作业, 能全面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效果,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既能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 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 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第4篇

数学实践性作业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基于此,提出“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方案研究,变革学生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内容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作业环节过程中。存在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共性问题:课堂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①模仿性的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②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③作业布置脱离学生实际的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少;④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业应付了事,失去对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作业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布置作业多从自身意志出发,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致使很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动手实践性作业

“动手实践性作业”是当前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作业的形式之一。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提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这三大要素。“动手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作业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力求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实践性作业在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学生可以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接触和了解社会,解决生活电的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性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增加数学应用实践性,随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数学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作业往往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实践性作业需要进行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环节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数学实践性作业有时会涉及许多数学以外的知识。需要合理地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另外,由于数学实践性作业超出了课堂知识范围,需要通过与人交流或寻求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实践性作业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

实践性作业因个性化的特点、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所经历的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练习的内容。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善于生活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模式的初步构思

对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模式的初步构思见文后框图。

新课程理念认为实践性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性、内容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将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持开展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的教学,为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面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过程,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这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需要的教学,必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四、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内容的设计

按照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模式的初步构思,构画其内容设计。主要从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进行。作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完“圆柱体”后,布置学生自制一个圆柱体,并量出相关的数据,第二天在讲解新知之前先让学生汇报实践情况,由于有了动手操作及观察过程,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这样教学,由于整个知识面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形象操作活动出来的,所以易记易理解。

2调查性实践作业

调查性实践作业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自主到银行调查了解有关存款利率的知识,课后再布置学生帮父母或把自己不用的钱存进银行。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3应用性实践作业

应用性实践作业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周末家庭作业是“在家长的陪同下,认真观察某十字路口的交通状况,寻找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又如“从南昌到上海游玩,乘公共汽车和自备小汽车比较一下,哪一种省钱?(小车的折旧等因素不考虑,单从省钱方面考虑)”这样的作业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一个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得到彰显与综合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4探究性实践作业

探究性实践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例如:学习“反比例应用题”后,我向学生指出自行车上有两个齿轮,能否利用自行车来完成1000米越野长跑距离的测定工作。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没有做正面评价,而是要求大家利用周末亲自实践一下,将探究的情况和实践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设计

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性作业,应遵循一定的内容设计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内容类型,并以多元评价为保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整体发展。

作业评价应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水平的关注。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多向评价,重视过程;多元评价,互动参与;档案评价,张扬个性;人性评价,关怀生命;发展评价,面向未来。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第5篇

和顺镇中心校 王小琴

从确立了《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的课题开始,我们全体课题组的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新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中。本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计划,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进一步调动课题组成员投身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不断规范学校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力求通过探索研究小学生作业设计的现状,寻求一种既能促进学生提高,又能促使教师发展的作业过程管理方法,积极探索出小学数学课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数学教学的最大效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短短的几个月,课题组成员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潜心学习和研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延伸和发展,使我们的这项课题顺利地开展。在2009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接触的不是太多,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课题负责人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和新的教材教法学习,还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的氛围。本年度,课题组成员自费订阅了小学数学的专业刊物《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此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了上级组织的教材教法考试,均考试合格。

2、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为了使课题有效推进,了解了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业及作业管理的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问卷调查》的调查问卷表,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及时总结了这次调查活动的情况,并完成了调查报告的统计。通过对学生的个案分析,发现了小学生在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组做下一步研究做好了准备。

3、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1)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智能结构的独特性,按照学生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他们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时,在作业的难易度上考虑作业的层次:其一,巩固性作业,即初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之基本层次;其二,应用性作业,即能较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较易问题之中等层次;其三,发展性作业,即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之高等层次。三个层次的作业相互联系,逐步深入。

(2)根据个体差异与作业分层: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从智能多元与作业分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对作业分层设计很重要。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既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设计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文字式、图表式、语言式、实物式等媒体沟通数学作业内容,同时又设计解决途径多样的作业。

当然,课题组成员在本期也开展人人上好一堂研究课的活动,全组成员集体备课,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和途径。11-12月份,本课题组成员张志华、郑春洪两位老师分别上了一堂有实效的对作业分层设计研究的公开课,课题组成员根据上课的情况,共同研究了对分层作业设计教学中“备”有层次,“练”有层次以及“评’有层次性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并把在上课中体现出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讨论、分析,形成了有效的教学反思。

4、制定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以此激励和督促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保证课题的可持续发展。定期举行调查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某些专题定期举行调查研究(原则上每月至少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现状调 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检测的依据。在听课评课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变。

5、认真整理研究过程和研究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适时召开小型的课题研究研讨会,调研课题的研究情况。做到研究前有计划,年末召开研究成果总结会,并作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督促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整理研究的资料。如,积累学习资料一册,教学反思14篇,课堂教学教案7本,教师论文6篇等。

在后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奋力扬鞭,不断进取,从实践中去总结,从总结中去实践,再从实践中去升华,扬长补短,修正不足,真正地把我们的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落到实处,也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了一切学生,为了改变学生的一切,使学生在快乐的海洋中汲取着知识的精华而努力!

和顺镇中心校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第6篇

一、课题说明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单

一、守旧、呆板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新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以使教师布置作业更具科学性,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评价教师布置作业的标尺。这对改变目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课题先期进行的工作与研究,如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组织课题组学习等,既是课题得以立项的基础,又是课题研究深入的保证。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方法适切,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备了课题开题的条件,一致同意开题。同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研究目标、抓实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研究内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力争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通过这一课题主要想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比如采用设置作业超市、数学图画、数学手抄报、数学小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游戏、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长记录等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他们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力求解决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要求的“统一性”、形式的“单调性”、完成的“强迫性”、内容的“随意性”、习题的“呆板性”问题,使作业突出体现多样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数学图画、数学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

二、具体工作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断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讨论下一步工作,制定下一步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专题总结,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2.发动课题组成员搜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培训和学习,并写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对研究方案进行分析与再修改,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意愿,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超市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图案型作业、日记型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促使每位研究人员多思考、多总结,真正让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理由。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2.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绝对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90%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学生家长的支持率高。认为学生作业的改革有必要的占50%,很有必要的占37%。在对作业改革的建议中普遍反映,“自从作业形式和内容改变以来,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很好,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有创意,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如“应做的作业还是要布置做”;“教师布置的作业较少,应该再增加一些作业”;“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的形式不错,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但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较难掌握,老师需给予建议和指导”;“除了语文学科以外,其他学科能否也进行作业改革,使学校教学工作整体向前推进,学生也便于把握”等等。还有一些家长对作业改革能否适应中考的要求表示了担忧。

学生家长的意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业改革在操作过程中尚需完善和改进之处,这与我们尝试改革以来暴露的一些问题相一致。经过深入冷静地分析,发现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培养,放权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对学生作业质量的内涵提高不够。为此,我想在今后的研究中,除继续发扬前一阶段的优势外,应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调整。主要策略有:一教师加强指导,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二强化学生学习汇报,让学生表现自己,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竞争学习气氛;三加大学生自主发展的幅度,教师应加强作业开放性的研究,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加强作业设计内容的应用性开发,形成作业设计的新概念——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的价值。

4.课题组成员不断积极探讨,经过研究,使我们了解了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更加有利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

(1)以理论学习为起点,为作业设计多样化打好基础。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构建新型作业设计模式,并不断总结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研究的好做法,从而在不断修正中前进。(2)积极探索作业设计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多样化的作业设计,给学生创设了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等多个功能室,形象、直观甚至动画式的课堂作业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以校本教研为先导,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果教师仅凭过去的教学经验已经很难应付,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大。我们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积极到外校学习,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去,取长补短。

5.初步构建多样化设计作业的模式。

初步构建多样化设计作业的模式,使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互融合,互为促进。

6.学生的作业形式逐渐丰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不像原来那样漫无目的地不知作业了,而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活动场景和研究的空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体现了“活动性”。以前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内容,都是老师当作自学内容一带而过,甚至从来不去涉及的,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意识到了这类作业的重要性,不仅不去省略,反而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总结,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成就感。

7.教师对习题的处理能力及作业设计水平均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有了自己的主导思想,照搬习题、按部就班的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对习题的创造性运用和作业形式多样化的设计。都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改编或重组。有了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的支撑,教师设计作业心里有底了。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题借鉴的理论书籍太少,学校只有一本,只有依靠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影响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2.缺乏指导力度。课题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指导。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找到突破口,缺乏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3.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是研究的一大问题。在课题研究方面,思路不够清晰,积极主动性不强。

4.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在作业设计上的一些行为显得非常粗糙和随意性,落实的力度就不够。再加上不善于总结提炼,一学期下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劳的,没有进行分析和反思,就难以在下一阶段有意识地去改变。只有不断地发扬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不断深入,不断获得新成果。虽然有时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说总结资料也十分丰富,但过程性的研究资料却相对不足。虽然多次要求按时上报过程研究资料,但效果却不很理想。即使能按时报来的资料,参考、推广价值也不高,纯粹为完成任务。

五、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促使课题顺利完成,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达成的措施,并定期汇报,保证课题顺利有序开展,获得预期成果。

2.投入资金购买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辅导。进一步加大对课题的管理、指导力度。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为结题做准备。一是定期上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材料。小论文、总结、经验体会等均可。二是学期末课题组要进行专项总结,把一学期来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以此促进本校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反思及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有着一定的辐射性,我们将对今后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继续深入进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研究,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2 第7篇

课题组阶段性总结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业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作业的功能不仅在于巩固与反馈,它能够激发孩子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孩子学习的潜力,把学习内容大大加以延伸、丰富。因此,我们应该为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业,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喜欢作业,爱上作业。

本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上面的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研究。具体工作如下: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全体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每个月学习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用已有的经验指导我们的研究,找准研究的方向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二、切实开展研究工作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

(2)教师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与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3)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具体操作时要求教师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2、开展课题研讨课。

近期期课题组成员付小平﹑李新华分别执教了课题研讨课《三角形面积计算》和《工程问题》,分别从复习课、新授课两种课型研究如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案例评比。

课题组成员善于总结,及时把自己平时研究心得记录下来,撰写体会或总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案例评比活动,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成效及困惑

成效:

“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了多年来“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法,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支持。这种设计方法允许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减少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学困生得到老师的帮助更多了,老师的作业批语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

通过近期的课题研究,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深刻体会到课堂作业的重要性,紧紧围绕“有效”布置与批改课堂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初步形成。

困惑:

1、分层作业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如何组织分层作业,而在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因为不同层次学生所完成的作业是不一样的,最终的考核又是统一的,这就给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评价的体系我们还有待于科学完善。

2、分层作业设计,能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主性,但也在有些学生心理造成“我是困难生,你是优等生”的思维定势,慢慢会造成惰性,失去竞争意识。

3、分层作业对于教师的备课量、批改强度、分层辅导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如何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措施来缓解教师过重的压力。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第8篇

1. 联系教材, 设计实践性作业, 发挥学生才智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往往只重视课堂作业, 忽略了课外作业, 作业大部分是一些机械的重复性的练习, 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无情地扼杀。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操作性强的作业。例如, 我在教学《比和比例》时, 课前 (上午9:00) 我带领学生实地测量一棵树的树高与影长和一个同学的身高与影长。要求学生课后用测树的方法测量一个人的高度与他影子的长度, 分别写出同一时间的物体高度和影子的比与人的身高与影长, 算出比值。由此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既提供感性认识, 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如, 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 在学完圆柱的侧面积和容积后, 我是这样设计课后实践的:某厂家要用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铝皮做圆柱形的酸奶饮料包装盒, 要配上2个底面, 怎样配最经济合算?分小组讨论后学生发言了:

生1:我们组认为以6.28厘米做圆柱的底面周长, 配上底面比较合算。

生2:因为用6.28厘米做底面周长, 配的底面面积比较小。

生3:我们组认为用12.56厘米做底面比较合算。

……

师:这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铝皮可以围成两种不同的圆柱形, 有的组认为第一种合算, 有的组认为第二种合算, 说说你们的理由。

当学生面对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 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观察、实验等活动,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实践性的作业, 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2. 形式多样, 设计实践性作业, 培养学生能力

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计算学具, 让学生做做、拼拼、折折、量量、玩玩, 学生动手又动脑, 既巩固和运用了数学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例如, 学了圆柱的体积后, 我设计如下作业: (1) 搜集有标签的圆柱形物体或容器, 先猜测再核对它的体积或容积是多少, 考考自己的估算能力。 (2) 测量计算一只圆柱形的容积, 写好一篇测量日记。这样, 不仅巩固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测量和计算能力。

观察调查,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调查、操作、实践、思考……在观察操作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 学生的交往能力得以锻炼;在作业批改中, 学生的评价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 教学《圆的认识》时, 让学生掌握了画小圆的方法后, 我立即抛出一个问题, 在我们学校操场南端建一座圆形的花园, 请你用一个大圆规画出这个圆。学生根据定长、定点可以画圆, 想出用绳子可以画圆。于是, 我立即把课堂移到操场上,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说出了圆的特征。这样的学习充满了趣味性, 学生愿学、乐学。

3. 搭建平台, 设计实践性作业, 鼓励学生参与

实践性作业, 除了设计上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更重要的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数学知识, 可以展示学生作品, 让学生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等等。例如, 在《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检测中, 我除了设计一份笔试试卷, 还增加实际测量考核, 如分组测量一些圆柱、圆锥实物的体积, 根据完成情况相应加分, 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又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层次型;实践型;趣味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作业必须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从而消除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激发小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做作业,爱做作业。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优化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和看法。

一、设计层次型作业,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在学习能力、学习智力、接受能力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所有的学生“一刀切”,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在数学作业上“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无法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深浅程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能力要求去设计作业,使作业呈现出层次化,从而使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都品尝到完成作业、征服作业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比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周长”中有关“长方形的周长”知识之后,我就根据班里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布置了不同层次的作业,如学困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馆长10米,宽8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问围墙的周长是多少;中等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铁丝网围住,馆长10米,比宽长2米,问铁丝网围墙的周长是多少;优秀生,完成这一数学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黑熊馆,一面靠墙,其余三面用铁丝网围住,馆长20米,是宽的2倍,问铁丝网围墙的周长是多少?若每隔2米放一根柱子,那么需要几根柱子?这样,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我们便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设计实践型作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单纯掌握表面、浅层的数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正确运用它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书面作业通常是唯一的形式,这就使数学作业一点新鲜感也没有,学生也没有做的兴趣。所以,除了书面形式作业,我们还可设计一些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可以动手、动脑去思考、去实践,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中“购物”这部分知识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放学回家后自己到家附近的商店购买自己或家人需要的东西,并将自己所带的钱、应付的钱、找回的钱等进行记录,第二天,到学校后向大家讲述你的购物经历和计算价格的过程。因为和以往的作业形式不同,学生都对这项作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致。这样,我通过设计这项实践型作业,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趣味型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事物感兴趣了,才有继续接触和深入学习的欲望,而且小学生本来就具有好动好玩、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时,我们必须做到作业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觉得做作业并非一件苦差事,而是有乐趣在其中。

比如,在学习了有关“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小红家的座机号码是七位数,下面,根据以下提示,准确猜出座机的电话号码:

第一位数字:在自然数中,是最小的质数;第二位数字:6的最小倍数;第三位数字: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位数字:2和3的最小公倍数;第五位数字:在自然数中,是最小的合数;第六位数字:5的最大因数;第七位数字:在自然数中,是最小的奇数。这一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进而迅速进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状态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在我国的大力实施,我们必须对传统单一、死板的作业形式进行优化,进而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不再抗拒做作业,而是变得喜欢做作业,爱做作业,并享受到作业所带来的乐趣和欢乐!

参考文献:

[1]张碧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11).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第10篇

上传: 曾木荣

更新时间:2012-12-18 21:40:1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和反馈,而学生的作业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学习效果的反馈。教与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是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因人而异的弹性化和培养兴趣的人性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这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教育行政、教育研究部门和所有教学人员也都在聚焦有效教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有效作业也受到了普遍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师轻视作业的选择与设计;强化作业对知识的巩固作用,淡化作业的育人功能;题型单调,缺乏多样化的习题;题量过多,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身心疲乏,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教师在理论上对作业改革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提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试图从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作业入手,通过对现有的、传统的作业方式、作业内容进行改进,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要求教师调动教学智慧和灵感,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和调整,变革作业的有效性,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达到作业预期的和生成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2、新课改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数学不是空洞的、乏味的,也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在知识更新加快的现代,如何通过改革作业,整合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课题组经过口头调查,详细了解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作业习惯;通过问卷《小学数学作业问卷调查表》的调查,了解了学生、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数学作业的题型、作业量的大小等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我校的数学作业负担不重,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认为有“吃不饱”的现象,对于类似“奥数”的拓展题应适当补充。据此,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分年级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业;作业方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总之,本课题主要研究通过丰富、新颖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喜欢做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课题的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实验结果从学生身上找到答案。老师的一切作业与批改都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哪怕是有几句鼓励的评语,也要考虑对学生是否有利,选择其中最有利的一条给学生,让他们快乐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

2、发展性原则

作业能体现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在评语中体现对学生发展的肯定,对不同学生,采取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也绝对是不相同的,因为“发展不同决定着方式不同。方式不同也决定着不同的发展”。

3、客观性原则

如果研究的口号只是在口头上,那还谈什么研究,尤其是对教学来说,离开学生,就没有研究。在研究中,分别选择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具体在他们的作业布置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反复实验,最终得到最适应于该类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布置方法。观察评语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时时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实际入手,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

六、课题的具体实施要求。

(一)作业设置

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倡导分层布置作业。从教材配套练习、课本练习精选或自行设计作业习题,要体现“适量,灵活,针对性强”的原则,除书面作业外,还必须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注重减负提质。

原则上每节新授课一次正规书面作业,低年级还应注意加强口算训练。具体建议如下: 一、二年级:

每周四次作业,可采用 “2+2”作业制。即每周2次小作业(口算作业),2次大作业。口算作业可专设口算作业本,口算作业分为两类:一是听算写结果,二是记算式写结果。两种方式可轮流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口头听算能力。三、四年级:

每周四次作业,采用“3+1”作业制。即每周3次正规书面作业,1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每周一次,可以考虑分层。实践作业内容可包含两大类:

第一类:数学思维训练类。间周一次。主要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发展思维水平,打造数学特长生。

第二类:数学实践类。间周一次。内容可包含:⑴丰收园类:内容和方式参考青版教材中丰收园的形式。⑵调查类。数学教材中适合学生调查的内容,教师必须提出要求,让学生真正全面参与调查,经历全过程。作业呈现方式以调查报告、表格等方式呈现,要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⑶操作类。凡是教材中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必须给学生布置操作作业。让学生真正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全面提高学习实效。五、六年级:

每周五次,采用“4+1”作业制。即每周4次正规书面作业,1次实践作业。实践作业的要求同三四年级。

(二)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准确、细致,作业质量宜采用等级评价(A、B、C),激励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激励性评语。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改错习惯,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提倡学生建立专门的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提高。口算作业可在课堂上口算结束之后,学生同位之间直接批阅。

七、依托活动,丰富课题研究内涵。

1、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

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是一种温习,更是一种回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的交流;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新。数学周记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课题需要我校从三至六年级设置了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数学周记记录一周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数学月报是记录一月来在数学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写数学周记和数学月报能让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发现、描述、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数学周记也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天地,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老师从学生数学周记中得到的信息来反思和改进教法。

2、“数学诊所”。

学生作业出错是常见现象,或者“会而不对”、或者“对而不全”,这一直是学生、老师挥之不去的痛。虽然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学生若能在这些错误中找出共性,进行诊断,并及时进行纠错,这对学生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课题组应定期开展学生作业易错题纠错——“数学诊所”活动。

3、口算计算题竞赛活动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关于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运算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运算策略和技巧,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计算竞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计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计算能力,寓教于乐,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兴趣、责任,课题组要求各年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研究的课题特点等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口算、计算题竞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

除开展数学实践性作业外,课题组成员将根据本班学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探究活动。如“数学擂台赛”:数学深度开发,对天赋生提高性培养。“数学生活网”:搜集数学故事,观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快车遭”:分类汇总所学知识的解题扶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关系网”:澄清数学(数字)间的关系,为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数学关系打牢基础。

5、各班级段开展子课题活动

课题组要求各年级在每学期根据子课题的侧重点开展1-2次活动。可以是学生的活动,如:讲数学小故事比赛、编写数学手抄报、数学趣题分享等,也可以是教师的活动,如:年级组作业设计评比、理论学习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教师们的课题参与热情。

八、课题的实施步骤 时间:2011.3——2012.12 阶段: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5)

1、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子课题方案并向学校课题领导小组递交申报材料审查。

2、召开我校数学研究小组申报培训会,组织学习课题方案,填写申报表,向市教研室课题组申报。

3、组织数学研究小组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具体研究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1.5-2012.6)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有关的理论和指导材料。

2、根据学科特点,选定班级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3、合理安排总结研究成功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方法。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别人的先进方法融入到研究的课题中来。

5、抓好有关材料的收集,以便查阅。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7-2012.12)

1、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后递交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报市教研室课题组。

2、完成其他的工作。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制定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具体如下:

1、学习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协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2、组织管理制度:课题组负责人要担负课题的整体设计工作安排,成员要明确分工,既要各尽其责,又要通力协作。

3、考核制度: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进程和效率,并进行考核,有力促进各成员认真工作。

4、交流、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各成员进行课题总结、交流和汇报,课题负责人要及时掌握情况,使各种资源能共享。

5、课题资料管理制度:负责人组织力量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以供使用,确保课题资料积累完整、可靠。

6、课题研究的成果推行制度:要使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教学实践。要及时推广成果,善于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上,有效地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经济保障

学校能保证课题研究经费。

(三)人力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是学校教学一线骨干、数学教研组长,教学效果明显。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方法、手段吸收较快,并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能热心教研工作,乐于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能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的资料设备能满足本课题研究需要,学校也乐意在经费、时间上给予保证。由学校数学骨干组成的科研小组,无论是个案的调查、研究,还是资料的搜集、整理,或者在研究的手段、方法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过程中,又能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己所用。

十、课题的成果形式

1、文字材料:子课题方案,作业本及质量分析,实践性作业,教学成果对比分析,论文,结题报告。

2、班级教学质量汇总表

3、其他的相关材料。

十、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冷立志 副组长:林朋军

成员:赵立平、李芸、卢海霞、崔校云、李付红、金晓敏、王翠娟 赵立平负责此项工作的全面安排、协调工作。

2、课题研究与实验小组: 组长:赵立平

上一篇:反邪教责任书下一篇:科室主任优秀竞聘演讲稿